佛子行释讲解·第19课
2022年5月11日
朗日塘巴尊者说:“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这是朗日塘巴尊者《修心八颂》中的教言:“愿我直接或间接地利益众生,直接或间接地默默承受众生的痛苦。”这是很深的法,过去现在的很多大德都以此要求自己。
又说:“我从分析所有甚深法来看,一切过失都是我自己的,所有功德都是尊贵众生的。
如果懂得大乘甚深法的道理,佛子就会明白:一切的过失全部是自己的,功德全部是众生的。而凡夫人却不同,认为功德都是自己的,说什么、做什么都是自己对,把所有过患都推给众生。
它的要诀无非就是利益胜利奉献他,亏损失败自取受。”
朗日塘巴说:“大乘法最主要的窍诀就是这样,别人不想接受的失败和亏损,自己甘愿取受,并把人人希求的胜利和利益都奉献给他人。”真正的大菩萨都会这么实行。
尊者又言:“夏哦巴我们两人,有十八人法与一马法,共十九法。所谓的人法,是指发殊胜菩提心后尽力修学利益众生;
意思是说,夏哦巴和朗日塘巴尊者两人有十八个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方面的法。这里的“十八”也许是虚数。他们都是大菩萨,都很了不起。
马法即是指爱重自己,它能使未生的菩提心不生,已生的不住、不得增上。
尊者谦虚地说:我们俩的修法90%都是好的,但如果有一法出于自私自利,这个法就会对菩提心有害,所以自私自利非常可怕。
由此可见,马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应当全力以赴予以净除;而人法是有益无弊,所以要悉心毕力修行。”
归根结底,大乘佛法的要点就是看能不能破我执,如果没有破我执,修大乘法是不可能成就的。
夏哦瓦说:“乃至未视自我为怨敌之前,即便是上师等,也无法饶益你。
在没有把对自我的执著看作怨敌之前,即使金刚上师再厉害,给我们传再深的法,也无济于事。我执很重而且对此不加对治的人,不管是闻思还是修法,都很难从中获得利益。对于这样的人,不要说一般的上师,即使佛陀出现也难以调伏。
若将自己看成怨敌,则一切都会有利。”
我执从无始以来就在损害我们,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怨敌,无论是依止上师还是独自修行,都会很容易成功。如果推翻了我执,自己的心会变得调柔、温和,遇到什么事都能坦然接受;如果我执严重,无论何时何地,这个人做的任何事情都会给自他带来痛苦。
又说:“希望在这人寿短暂的当今时代,尽力调伏这一邪魔……将我执视为敌人而断除的这一深法,就是驱逐邪魔的法。”
邪魔即我执。佛子一定要尽力调伏我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实所谓的降伏或降魔法,就是减少我执。
完全断除我执的境界属于修断,这对凡夫来说虽然难以企及,但并不代表凡夫就不用对治我执。假设一个人自私自利的心非常严重,就算难以彻底断除我执,但至少要尽力减损一些,这样修行才算有意义。
一切危害的来源就是我执,所以我执又被称为魔。有些人常说:“我着魔了,我着魔了!”所谓的着魔,就是指我执非常严重。这样的人如果肯稍微放下对自我的执著,魔自然就消失了。因此,所谓的驱魔,不是把别人当成敌人,而是把自己的这个“我”看作敌人,这一点很重要。
那莫瓦格西说:“在砸茶砖时,也要想我是在猛砸我执的头。”
可能很多人不懂什么是茶砖。藏地以前的茶都是大茶,人们把大茶放在茶臼里,就像中医捣药一样,用石杵把茶捣得细细的,然后倒进锅里煮。我小时候喝的茶都是这样的,家家户户都有一套捣茶的工具,有石头做的茶杵和木头做的茶臼,但现在好像不常见了,想要看到可能得去博物馆了吧?
那莫瓦格西说:“砸茶砖的时候,要想到是在砸我执的头,以此摧毁我执。”这个比喻很形象,日常生活中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噶当派的格西们都可以用来观修摧毁我执。
恰卡瓦尊者说:“报应皆归一,于众修大恩。”
这是《修心七要》里的颂词,说的是一切的报应皆应归罪于我执;反过来,一切的利益安乐皆依众生所赐,故应感念众生的恩德。以此修持。
又说:“杂修二取舍,彼二乘风息。”
轮番修自他交换,舍弃自己的安乐,取受众生的痛苦,对此以呼气、吸气也即风息的方式进行修持。
关于详细的修法,当从大耳传法中了知。
大耳传就是无著菩萨的《<修心七要>耳传略释》,我们以后也要好好学一学。如果对修心法不重视,那大圆满也很难修成功。
再者,佛子无著仁波切也说:“利他是根本,故修自他相换……了知我执为仇敌后,放弃所降伏的其他敌人;了知众生功德后,顶戴一切有情。”
知道我执才是需要降伏的敌人后,修行人就不会再去降伏其他敌人了,因为就算降伏了他敌也没什么用。
复言:“以大慈心愿他苦,成熟我身己利乐,成熟他身无伪心,自他相换菩提心。”同时,他也将此作为自己修法的核心。
无著菩萨又说:我们要以大慈心愿他苦成熟于我身,以自己的利乐成熟于他身,以无伪的心修自他相换的菩提心,同时身体力行,把这样的菩提心作为自己的修行核心。
就像无著菩萨把所有修行的核心都放在自他交换上一样,我们也应该如理如法地这样修行。
这本注释中,作者将无著菩萨的教言作为每个偈颂的结尾,因为作为大菩萨,根桑秋札仁波切也特别敬仰无著菩萨。如果我们经常念诵这部《佛子行》,自相续中就能很容易生起菩提心。
有些藏地的学生特别爱打架,老师就经常让他们念《佛子行》。一位老师说:“自从读了《佛子行》,孩子们的嗔恨心自然而然地熄灭了,近几年都没人打架了。”
有些人贪心很严重,有些人嗔心很严重,有些人自以为聪明,但实际上,他们在做事时不会取舍因果,特别愚痴。想要降伏自相续的贪嗔痴,我们就应好好地受持《佛子行》。这是经前辈大德们反反复复加持过的殊胜论典,如果没有时间每天修,也希望大家至少能在一个月或一年当中读诵一遍,这对菩提心的生起及增上都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