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第3课
2020年11月30日
(堪布念藏文传承)
唐朝菩提流志翻译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比较好懂,和藏译本出入不大。上节课讲到,菩萨如果想清净业障,一定要发“十三大宏愿”。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护持此愿,当得圆满不退转耶?”
这时,弥勒菩萨请示佛陀:“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人护持十三大愿,是否会得到圆满,一直不退转?”
这里的意思是,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护持十三大愿,那他们是否得到圆满,不再退转?藏译本则是,他们是得到圆满,还是会退转?意思基本一致,因为十三大愿不容易发,更不容易守。
| 佛告弥勒菩萨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行菩萨道护持此愿,宁舍身命,终不缺减令其退转。”
佛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人,行持菩萨道,护持这十三大愿,宁可舍弃生命,也绝不失毁自己的誓言,这样会得到圆满,不退转。”
对这些誓愿,要做到宁舍身命亦不退转,确实有困难。我自己想了一下,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在座各位也好好思考一下。
但真正的菩萨道行人,宏愿是很坚定的。发愿之后,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作为菩萨道行人的代表,佛陀在因地就是这样示现的: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放弃宏愿。有了这样的坚守,誓愿会得到圆满,果位也会得到圆满。
|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几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尔时,弥勒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如果有菩萨于未来末法五百岁,尤其是佛法接近毁灭之时,需要成就几种法,才能快乐地、没有烦恼地获得解脱?”
这可能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想法。现在不像圆满劫,也不像佛陀在世,现在是五浊恶世——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在这样的恶世,修什么样的法,才能非常快乐、没有烦恼地获得解脱?
|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佛告诉弥勒菩萨:“弥勒,如果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年,佛法接近隐灭之时,成就四种法,则能安稳无烦恼地获得解脱。”
| 何等为四?所谓于诸众生不求其过;
“这四法是什么?首先,无论对什么众生,都不要吹毛求疵,不要鸡蛋里挑骨头,寻找过失。”
这里,两个汉译本的意思基本相同:无论对什么身份的众生,都不要寻找过错。藏文译本是“观察自过失”,意思稍有出入。
一般来说,对有修行、有品格,或有地位、有财富、有名声的人,我们不会添油加醋寻找过失。但对低等、下劣,或看不惯的众生,我们会习惯性地挑毛病。这其实不太合理。因为光看外表,根本分不出谁有内证,谁没有内证。也许,我们看来特别差的一个人,恰恰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十住毗婆沙论》说:“若以外量内,而生轻贱心,败身及善根,命终堕恶道。”如果以外在显现作为衡量标准,对他人生轻贱心,会毁坏自己的身体和善根,最终堕入恶道。
在佛教的经论里,有很多这样的公案。有些人,身份非常下劣,非常低贱——比如屠夫或妓女,表面上天天造恶业,我们根本看不上。但实际上,他们中有很多诸佛菩萨的化现。既然对这些众生都不能寻找过失,那对其他同样具有如来藏的普通众生,自己即使看不惯,也尽量不要寻找过失。
| 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
“第二,如果看到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违犯菩萨戒、别解脱戒,或者违反道德准则,也绝不宣扬、举露。”
《极乐愿文》说:“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意思是,如果以恶心诽谤菩萨,罪业超过杀害三界一切众生,在此忏悔此等无有意义的重罪。诽谤菩萨的罪业这么严重,而谁是菩萨、谁不是菩萨,却很难分辨。有些菩萨装得很像,看起来甚至是凡夫中最为下劣的那一个。如果自己以貌取人,诽谤了这样的菩萨,就造下了重罪。
学过《入菩萨行论》的道友都知道,凡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从行为和修行上,都可以叫做菩萨。我们见到任何一个菩萨“有所违犯”,都要尽量做到“终不举露”,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管出家、在家,都有特别爱挑毛病的人:“这种行为不如法,那个道场不清净……”作为修行人,没有必要这样。除非你是管理人员,为了维护道场和僧团的清净,不得不寻找过失、询问事由、管理整顿。否则,你即便真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也尽量不要揭露、宣扬。
我以前说过:一个道场,如果很多人都在讲别人的过失,基本上可以推断他们的修行都不怎么好。为什么呢?因为无论如何,一个道场肯定有修行好的人。只有修行不好的人,才看什么都一团糟。
一切都跟自己的心有关,“心净则国土净”。修行好,看什么都好,和什么人都好相处。修行不好,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找出别人的过失。就像善星比丘,虽然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断证圆满,但他依然能找出一大堆过失,对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末法时代,修行要成就,必须严守这两条规则:一是不寻众生的过失,二是即便见到不如法的事情,也不要宣扬。法王讲此经时,也这样要求大家。当时法王还讲了《百业经》,听过的老道友都特别谨慎,不敢给别人取外号。但其他地方不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佛教论坛,看到几位大德互相戏称“大鼻子”“瞎子”。像这样给别人取外号,很可怕,我们都不敢。
昨天,有个道友给我发了一个视频,说里面的内容不敢评价,让我看看。我打开一看,视频里的人说自己最最了不起,是什么什么。我看不下去,很想说他。但自己刚刚讲完“不能说过失”的教言,所以没敢说——不知道能坚持多长时间。
法王讲这部经时,我的印象很深,当时希望自己长期不说别人的过失。其实,不说别人的过失,照样可以吃,可以喝,可以生活。但因为前世的毛病和习气,凡夫人始终爱挑别人的毛病。
我讲别人过失的时候,你们也看得出来,我的心不清净。本来,每堂课全都该讲清净的道理。可是,讲清净道理的时候,我自己好像没什么劲,你们也不好好听;我一讲过失,你们都特别专注,我也很开心(众笑)。实际上,我们共同在造业。
| 于诸亲友及施主家,不生执著;
“第三,对亲友和施主不生贪执。”
我有时会想:自己这一生,无论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还是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亲人都一直陪伴着我,特别不容易。所以,对亲友,对供养比较多的施主,我们不能一直不管。该联络的时候,还是要联络;该对他好的时候,还是要对他好。在人情社会里,要懂一点人情世故。否则,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说不过去。
亲人虽然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如果太过执著,最后会障碍彼此的解脱。南传佛教的修行人,对亲友和施主,一般都以回向功德为主。这很重要。
《佛所行赞》中说:“譬如蜂采花,不坏其色香,比丘行乞食,勿伤彼信心。”蜜蜂采集花粉的时候,不会损毁花的色彩和香味,而且平等地对待每一朵花,该接受的接受,该付出的付出。它们不会认为:这朵花很好看,跟我特别有缘;那朵花不好看,跟我没有关系。同样,出家人行乞的时候,既不能伤害施主的信心,也不能对施主产生执著。
这是第三个法:对亲人和施主不要过分执著。完全不执著有一定困难,但如果太执著、太贪恋,会障碍自他的解脱,非常可怕。
| 永断一切粗犷之言。
“第四,永远断除对众生说粗犷语言。”
要永远断除恶语,尽量说甜蜜、悦耳、柔软的语言。“良言一句三冬暖。”好的语言,即便在三冬,也能给人带来温暖,很有意义。《佛说受十善戒经》中云:“天人中香,无过善语,三界中臭,无过恶口。”天界和人间,最香的是什么?不是各种香味,而是美好的语言。三界当中,最臭的是什么?恶口骂人,恶语相向。为什么呢?因为“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语给人带来的创伤,很深,很难愈合。
《大方便佛报恩经》里有一个公案:毗婆尸佛教法住世期间,有一位年轻的比丘,相貌庄严,通达三藏。还有一个阿罗汉比丘,年龄比较老,长得比较丑陋,声音也不好听。老比丘特别喜欢赞美三宝,年轻比丘听了很厌烦,说他的声音很难听,还不如狗叫。老比丘示现神通,对他说:“我是阿罗汉,你不应该这样骂我。”年轻比丘非常后悔,马上忏悔。以忏悔的缘故,后世没有堕入地狱,但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狗。
这部经典后面有一个偈颂:“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言。”即使感受燃烧铁轮在头上旋转的难忍之苦,也绝不对人口出恶言。这个誓言很不一般。反观我们自己,不要说热铁轮在头上旋,别人稍微说一下,自己就大叫一声,立即爆发,以恶语相讥。这样造罪,特别不值得。
大家也想一想,看能不能发个愿,在一年当中,对任何人,包括身边或素不相识的人,不说恶语?
有些人的修行境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闻思修行,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而后下定决心,慢慢开始变化的。菩萨跟凡夫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凡夫刚听到一部法,马上热泪盈眶:“以后再也不说恶语了!”好像感受很深。一遇到事情,却连一分钟的控制能力都没有。别人一点,自己就着,马上暴跳如雷。有时候甚至不用别人说,自己就开始滔滔不绝。尤其是一些能说会道的,一个人在那里说说说,最后自己把自己气疯了。
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所以,我觉得人还是笨拙一点好,这样不那么敏感,也没那么多情绪。如果太敏感,反应太快,太会说,受到一点点刺激,就噼里啪啦说恶语,跟因明辩论一样。
有时候在十字路口,看到老太太骂人,气势汹汹的,很吓人。去年有个四川人,专门拍家人吵架的视频,然后发到网上。视频里,两口子一直在对骂,吵吵吵,就像一句藏地俗话所说:“吵架的时候女人赢,打架的时候男人赢。”
骂人真的不好。但现在网上却有专门的骂人论坛,给人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有些藏族老乡,什么都不会,就擅长骂人。我读中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几个盖板子的工人,开口闭口都在骂人。我们经常去,慢慢就学会了。回到班里,再把这些“知识窍诀”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是我们以前的“传承”,很不好,现在不这样了。
这里讲到了第四个法:永断一切粗犷语。
|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菩萨如果于后末世五百年法将隐灭的时候,成就这四种法,一定会安稳无烦恼地获得解脱。”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这时,世尊以偈颂的方式,重新宣说以上内容:“不寻找他人的过失,不举露别人的罪恶,远离一切粗语,远离对施主和家人的悭吝与贪著。具足这四个法的人,当得解脱。”
汉文的两个译本中,都有这个偈颂,而藏文中没有。
| “弥勒,复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佛告诉弥勒菩萨:“还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法接近隐没的时候,成就四种法,可以安稳无烦恼地获得解脱。”
接下来是讲另外一个四法。这两个四法,无论成就哪一个,菩萨都可以没有烦恼地获得解脱。否则,佛陀会直接讲八法,不用分开宣说。
| 何等为四?所谓不应亲近懈怠之人,
“这四法是什么呢?第一,不应亲近懈怠之人。”
藏文中是“孤陋寡闻的人”,隋译本是“不相应众生应当弃舍”,也是不亲近懈怠之人的意思。无论是懈怠,还是孤陋寡闻,烦恼比较重的人,菩萨都不要亲近。也就是说,不要依止恶友。
| 舍离一切愦闹之众,
“第二,舍离一切愦闹之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阿含经》云:“恶者与恶相从,善者与善相从。”意思是,恶人喜欢跟恶人在一起,善人喜欢跟善人在一起。我们身边有些人,既不谈修行,也不谈闻思,整天散乱愦闹,喜欢讲战争色情等世间事,所有言谈举止都没有意义。对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舍离。
以前法王讲的时候,我们学的是这个译本,还是另一个?(旁边有人递上法本)是这个译本吗?老和尚还带着。还可以,你记得很清楚。法本上写着“1997年喇荣五明佛学院印”,不错,古董,值20万。(众笑)以后如果生活有困难,你就把它卖了。很多东西,他都喜欢保存。做人应该这样,心态比较稳,做事也没有太多变化。
当年学这部经典时,我是第一次接触“愦闹”两个字,意思是喜欢散乱。
| 独处闲静常勤精进,
“第三,独自处于闲静的地方,经常精进修行。”
修行人最好依止阿兰若,在幽静的地方精进修行。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也要喜欢寂静,经常一个人闭门看书。
现在的喇嘛和觉姆,真正入班的都没有用手机。我们这边发心人员多,完全不用也不行。但我看到,很多人公开拿手机,有些还像珊瑚一样挂在脖子上,自以为好看,其实很难看。我自己的手机,都是一直藏着的,不敢公开拿出来。你们还把手机当装饰品,不知道“入乡随俗”。
我们有些道友,真的不会入乡随俗。法王在世的时候,没有遮止大家穿裤子。但现在是冬季,有些人把裤子穿得很难看。尤其是老菩萨们,外面的裙子提得很高,露出里面的大棉裤,特别厚。你们如果非要穿裤子,可以在外面穿一条厚裙子,里面穿薄一点,这样不会那么难看。在藏地,有些出家人快还俗时,裤子会穿得比较明显。别人一看就会说:“他可能准备还俗了。”这是一个风俗,不是戒律的规定啊。
我以前说过,半路出家的人,行为通常不太如法,一眼就能看出来。修行班、净土班的老菩萨们,以后往生净土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穿成这样?我不太明白,希望堪布堪姆们关心一下。大家还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此处讲,修行人要住在寂静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光“住”在寂静的地方,行为也要寂静才行。
| 以善方便调伏其身。
“第四,以善方便调伏自己的心。”
“其身”,是自身的意思。菩萨应该用各种方法调伏自己的身心。我们这颗心,就像狂象,一定要以各种方法长期调伏。有时闻法,有时修加行,有时修菩提心,有时做各种发心工作。总之,不要相信自己的分别念,“汝意不可信”。
|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佛告诉弥勒菩萨:“这就是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法欲灭尽之时,所应成就的四法。菩萨如果成就了这个四法,会安稳无恼地获得解脱。”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世尊为了重新宣说四法之义,说了以下偈颂:“应该舍弃懈怠,远离愦闹,住于寂静处,恒常知足。具足此等四法的人当得解脱。”
这个偈颂,藏文当中也没有。第四个法,在长行文中是“以善方便调伏自身”,偈颂则是“常知足”,偈颂和长行文的内容稍有出入。《善生经》《法华经》等也有这种情况,偈颂内容有时比长行文多一点,有时少一点。这里的“常知足”,可以理解为长期知足少欲,调伏自身。如果知足少欲,心比较容易调伏、堪能。
以上讲了八种法。下面又讲二十种法。
|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是故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时,欲自无恼而解脱者,除灭一切诸业障者,应当舍离愦闹之处,住阿兰若寂静林中,
这时,世尊说完偈颂,告诉弥勒菩萨:“弥勒,作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时,想无烦恼而获得解脱,灭除一切业障,应当舍离愦闹之处,前往阿兰若等寂静森林中。”
一是想得到解脱,一是想遣除无始以来所造的业障,有这两种想法的人,应当舍离愦闹之处。就像仲敦巴等前辈大德一样,前往寂静的森林、悬崖、关房等阿兰若处。
| 于不应修而修行者,及诸懒堕懈怠之属,皆当远离;
“对那些表面修行,而不是真修行的人,以及懈怠、懒惰、愦闹、心不自在、烦恼深重的人,都应该远离。”
如果真想得到解脱,就要像前辈大德那样,住在寂静的地方,远离各种不三不四的人。隋译本当中,是“离不相应诸众生等”,与法或修行不相应的众生,都应该远离。
总之,该远离的一定要远离,否则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
| 但自观身,不求他过,
“唯一观察自身,不寻求他人的过错。”
这一条,前面也讲过。《格言联璧》也有类似的说法:“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应该经常思维自己的过失,而不要谈论别人的是非。
| 乐于恬默,
“喜欢禁语。”
恬默,意思是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不爱说话的人,造罪比较少。有些人却特别喜欢闲谈,一直挡在路上:“你等一下,我跟你说一件事情,特别秘密……”别人要走,他不让:“不不不,你不要走,不要走,等一下!”别人想休息,或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听,他们却跟找不到对境一样,揪着不放,说个不停。
以前,很多道友胸前都挂着“止语牌”,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少了?不挂牌子也可以,反正自己不说话,偶尔看到熟人,就“嗯嗯”地点个头。
有些闭关的人,9年都不说话。像觉囊派的六瑜伽,要修3年3个月,噶举派也要修3年3个月,宁玛派要修3年3个月零3天,中间一句话都不说。我很羡慕,有些人却说:“你肯定做不到,因为你喜欢天天开会。”但我觉得自己应该能做到。
那天,慈诚罗珠堪布对我说:“你一定要闭关。”我说:“不行,时间太紧了。”他说:“暂时可能不行,但冬天可不可以呢?”我说:“再看看吧。”其实,自己如果真的放下了,外面的世界也不会垮。我很想闭关3年3个月零3天,但机缘好像还没到,很多事情一直放不下。可能要等身体不好,或怎么样的时候,才能真正闭关吧。
有些没事的人,不愿意闭关;我们很想闭关,却总有事情,一直走不开。你们应该来替换一下,我们已经累了一辈子,应该好好地闭关3年3个月。真正闭关的时候,我应该可以不说话。
如果实在不行,就想想办法,像噶当派教言所说的那样,用一把锁把嘴巴锁住,吃饭的时候打开,吃完饭漱个口,再锁上。这样挺好的。
| 勤行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若欲于彼诸众生等,深生怜愍多所饶益,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应该精进地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行。如果对众生产生了深切的悲悯,想多做一些饶益,应以无欲无求的清净心,为他们讲经说法。”
菩萨如果生起了真正的悲悯心,虽然不说闲言碎语,但会为众生宣说正法。我们有些大德,平时除了讲法,什么话都不说,这很重要。
说法时,最好以利他心摄持。如果心不清净,为名闻利养而说法,既害众生,也害自己。《佛说华手经》中云:“若人以利养,为大众说法,依于世利故,则为法所害。”如果以利养心说法,依于世间利益的缘故,心不清净,自他都会受到损害。
|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如果菩萨没有任何希求之心,行持法布施,不执著名闻利养的果报,以饶益他众之事为上首,常为众生宣说清净正法,能得二十种功德。”
这里只提到了说法者。实际上,不仅是说法者,闻法者也能得到这二十种功德。
|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坚持力,住清净行,生觉悟心,得出世智,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少于贪欲,无有嗔恚,亦不愚痴,诸佛世尊之所忆念,非人守护,无量诸天加其威德,眷属亲友无能沮坏,有所言说人必信受,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得无所畏,多诸快乐,为诸智人之所称叹,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何为二十种利益呢?即正念成就,具足智慧,有坚持力,住于清净的行为,生起觉悟心,得到出世间的智慧,魔众无机可乘,贪欲减少,没有嗔恨心,远离愚痴,诸佛世尊经常赐予加持,得到非人的护卫,无量诸天增加威德,眷属亲友不能毁坏,语言有威力、深得他众信受,冤家债主不能危害,得到无所畏惧的境界,感受诸多快乐,受到诸多智者称叹,善能说法、深受众人敬仰。”
1.正念成就。说法也好,听法也好,都不会忘失正念。即使偶尔有所忘失,也会很快提起正知正念。
2.智慧具足。末法时代,要让法真正融入自心,学习很重要。不管说法者,还是闻法者,都要认真学习。最近要考试,大家都很精进。管家说,喇荣考试的那个月,他们非常放心,不会有人捣乱,因为都在复习功课。复习也是增长智慧的方法,挺好。闻法和说法,都能得到“智慧具足”的功德。
3.有坚持力。说法和闻法的人,相续中都有一种坚持的力量,否则不可能长期讲闻。比如修菩提心,不听课的人,由于没有坚持力和稳固心,过两天就恢复原状了。
4.住清净行。一般来讲,不离正法的人,行为都比较清净,除非是业障极重之人。
5.生觉悟心。无论是菩提心,还是无二慧,此等觉悟的心,都是通过讲闻正法而产生的。
6.得出世智。讲闻正法虽然也产生世间智慧,但更重要的是产生出世间的解脱智慧。
7.不为众魔之所得便。所有的魔,无论是四魔,还是八万四千种魔,在说法者和闻法者面前,都无机可乘。对此,我深有体会,也有一定把握。每一次讲法,除非死亡来临,一般不会受到魔众的损害。而在放假或者不讲课的时候,魔会不会来扰乱,则很难说。我以前听课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8.少于贪欲。贪欲减少。
9.无有嗔恚。没有嗔恨心。
10.亦不愚痴。远离痴心。以上三种功德,分别是远离贪、嗔、痴。讲闻正法,相应正法,烦恼自然会减少。
11.诸佛世尊之所忆念。佛陀、本尊和上师会经常赐予加持。
这一点,我自己也有感触。不传法的时候,做梦都是糊里糊涂的。只要开始传法,梦境就完全不同。讲大乘佛法的时候,梦境都很好,传密法更是如此。比如今天早上,我就做了一个马头明王的好梦,但具体内容不能告诉你们。说了不一定好,我会记在日记里。我的日记里记了很多梦,等我死了再公开。到时候你们会知道:原来他做了那么多的坏梦和好梦!
我讲《大自在祈祷文》的时候提到过,我小时候对马头明王很有信心。主要原因是,我父亲特别喜欢马,隔壁有个喇嘛也喜欢马。由于念马头明王心咒可以保护马匹,为了让父亲高兴,我经常刻马头明王的心咒,也经常念。在马头明王的保护下,我家的马在当地很不错,乡亲们都很羡慕。所以,我对马头明王非常有信心。
马头明王是红观音的忿怒相,也有说是阿弥陀佛的忿怒相。修马头明王能遣除各种自然灾害、瘟疫和灾难,消除自身的各种违缘,令心堪能,丰衣足食,等等,有很多功德。马头明王的心咒是:
嗡 班则 卓达 哈呀 噶哇 呵乐呵乐吽啪的
(堪布带大众一起念马头明王心咒)
那时候,隔壁的龙卓喇嘛也特别喜欢马。我们一起放牦牛的时候,他手里拿着念珠,不停地念:“嗡班则卓达哈呀噶哇呵乐呵乐吽啪的!”我们几个小孩也跟着他念。龙卓喇嘛像我现在一样,头上基本没有头发。有时候,我们偷偷地把牛粪放到他头上。他很生气,却不知道谁放的,因为我们都在假装念:“嗡班则卓达噶哇呵乐呵乐吽啪的!”(众笑)
12.非人守护。鬼神和非人,会经常保护讲闻佛法的人。
13.无量诸天加其威德。传法或听法的时候,气色也有所不同。平时奄奄一息的人,一到讲闻佛法的时候,马上焕发光彩,这是天人给他添加的妆容。
14.眷属亲友无能沮坏。无论讲法者,还是听法者,都不容易受到眷属和亲友的破坏、摧毁。平时,亲友眷属可能经常打扰,制造违缘,但在我们讲课或闻法的时候,至少在传法结束之前,他们很少打扰。如果非要打扰,我们也可以关机。
15.有所言说人必信受。语言特别有分量,只要开口说话,别人就会相信。
16.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冤亲债主不会危害,不会制造各种麻烦。
17.得无所畏。达到没有畏惧的境界。
18.多诸快乐。经常处于快乐的状态,上面说法的人很快乐,下面听课的人也很快乐。
19.为诸智人之所称叹。法布施的时候,诸佛菩萨和所有智者都会赞叹。《本事经》中云:“于诸惠施中,法施为最胜,净心演正法,诸佛所称誉。”
20.善能说法众人敬仰。善于说法的人,所有人都会敬仰。平时不说法,谁都不恭敬。一开始说法,大家就交口称赞:“我们的堪布!”“我们的堪姆!”放假以后,人一散,又没人理了。快开学的时候,一个个又来了:“要不要给您供养一点我们家乡的特产?”入了班,又不理你了。有这样的情况,人都是很现实的。
这以上是讲闻佛法的二十种功德。
|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佛告诉弥勒菩萨:“菩萨不耽著名闻利养的果报,以饶益众生为上首,常常以无所希求的清净心为众生说法,当成就以上二十种功德和利益。”
下面还有二十个法,也比较好懂。
|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
“复次,弥勒菩萨,如果菩萨没有希望之心,不耽著名闻利养的果报,以饶益众生为上首之事,经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还能成就另外的二十种利益。”
以前翻译成无利养心、无财富心,这里译的是“无希望心”。
|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未生辩才而能得生,已生辩才终不忘失,常勤修习得陀罗尼;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得身、口、意清净律仪,超过一切恶道怖畏,于命终时心得欢喜;显扬正法,摧伏异论,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诸根成就无能映蔽,具足摄受殊胜意乐;得奢摩他、毗婆舍那,难行之行皆得圆满;发起精进,普护正法,速疾能超不退转地,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云何为二十种利益呢?即没有生起的辩才能生起,已经生起的辩才不会忘失,经常精勤地修习陀罗尼;以微小的功用,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并让大家生起欢喜心,增上信心、尊重心;身口意都能得到清净的戒律,超越一切恶道的怖畏,命终时欢喜安详地离开;弘扬如来正法,摧毁邪知邪说,拥有威德尊严,一切豪族权贵尚且不敢偷看,何况下劣福薄之人?诸根清净,没有障蔽,具足殊胜的菩提心;得到寂止、胜观,一切难行之行都能圆满;发起精进,共同维护所有的正法,迅疾获得不退转果位,随顺大乘菩萨的一切行为。”
这是第二个二十种利益。前面的二十种利益,和隋译本基本相同,和藏译本略有出入,但大致内容相同,所以我没有特意说明。此处的二十种利益除了一处以外,和藏译、隋译基本对得上。
1.所谓未生辩才而能得生。听法或说法,能让没有辩才的人,很快生起辩才。本来什么都不懂,特别笨拙,听了一段时间的课,辩才自然而然地产生,变得非常厉害。
2.已生辩才终不忘失。不坚持闻思的人,已生的辩才会慢慢忘失。我们以前培养的一些堪布,本来挺不错的,中间因为没有传法的机会,现在看起来不像以前那么机灵了,感觉傻傻的——哦,不能说过失,让人觉得很可惜。
3.常勤修习得陀罗尼。“陀罗尼”是咒语,也有摄持的意思。没有课的时候,讲法的人很懈怠,听法的人也很懈怠。如果每天都有课,至少课堂上大家都很精进。所以,时常说法、听法,则时常都在精进修习陀罗尼。
4.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不用特别多的时间,每天上一两节课,念念《普贤行愿品》,功德就已无量无边,能利益很多众生。想报答父母恩、佛恩,或利益众生,一天一节课已经足够。
法王如意宝18岁时,母亲圆寂了。法王在母亲的遗体前发愿:第一,一生做一个好的修行人,绝不业际颠倒;第二,只要有机会,就会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第三,多念《普贤行愿品》。后来学院无论是开法会,还是讲经说法,都把念《普贤行愿品》当作最重要的修行。
讲经说法,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少少的功用,却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5.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以很少的功用,就让大家产生欢喜心,增上信心、尊重心。有时候,法师新到一个地方,谁都不尊重。等讲完一节课,大家马上围上去:“你原来这么厉害啊!讲得真好,下次可不可以再来这里,为我们讲法?”
6.7.8.得身、口、意清净律仪。这里分别是得到身清净的戒律、得到语清净的戒律、得到意清净的戒律。身语意都得到清净的戒律。
9.超过一切恶道怖畏。远离地狱、饿鬼、旁生等一切恶道的怖畏。
10.于命终时心得欢喜。经常闻思修行、讲经说法的人,命终能获得自在。最后离开人间时,内心特别欢喜,特别安详。
刚才有个纸条说,他的亲人安详地离开了。我想,亡者可能是修行人或听过佛法的人。除了极个别业障深重者,讲闻佛法的人命终,一般都会欢喜地离开。
11.显扬正法,摧伏异论。有了闻思修行,通过辩论或其他方式,摧毁邪论、邪说,弘扬如来正法,完全没有问题。
12.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讲经说法和闻思修行特别好的人,特别有威德力,具足种种威严。一切种姓高贵的富豪、贵族、名人等,尚且不敢偷偷地看他们一眼,更何况种姓下劣、福报浅薄的众生?
13.诸根成就无能映蔽。讲经说法的人,诸根成就,眼耳鼻舌身根都很清净,或者说,信根、精进根等不会被遮蔽。
藏地一些老堪布、老修行人,汉传佛教一些老和尚,即使到了八十多岁、一百多岁,正念、诸根都没有损坏,非常清晰。德巴堪布七十八岁的时候,造了一部论,字体端严;八十来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些《集密意续》的注疏。这都是讲经说法的功德。
虽然我们不一定都有讲经说法的能力,但闻法的能力都是具足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利用网络听闻正法非常方便。我之所以不收大家的手机,也是这个原因。所以,我希望大家自觉一点。对不自觉的、修行不好的人,即使收了手机,他也会买第二个、第三个,没办法管理。
藏族那边的教务处,不管男众的,还是女众的,都有一个专门的大房子,用来放上交的手机。工作量特别大,但起到的作用应该不错。希望有效果。
我以前说过,使用手机的人,一定要知道散乱的危害,一天至少关机2个小时。同时,还要利用它多学经论。如今的时代,依靠高科技行修善法很有必要,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而且能以少功用,得大利益。
14.具足殊胜意乐。能生起菩提心。
15.得奢摩他、毗婆舍那。“奢摩他”是寂止,“毗婆舍那”是胜观。通过听闻和学习,肯定会增上止观。
16.难行之行皆得圆满。修学六度、安忍苦行等,各种难行之行都能完成。
17.发起精进。不管我讲什么法,大家听闻的时候都很精进,这方面还可以。
如果法师自己精进,下面的人也跟着精进。法师天天讲吃讲喝,大家也喜欢吃吃喝喝。我们毕竟还在人间,偶尔也需要讲一下吃喝玩乐。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应该发起精进。
18.普护正法。共同维护所有的正法,包括大小乘,也包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对所有的正法,都会发愿弘扬、护持。
19.速疾能超不退转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不退转的果位。
凡夫人的修行很容易退转,今天修得好好的,明天却开始退转;好不容易发了愿,过两天又退转……比较可怜。
以前我们去五台山的时候,有一个小和尚——现在长成高个子了,也当堪布了,一会儿掉帽子,一会儿掉袜子。他说:“我好倒霉呀,掉一个东西,又掉一个东西!”他的老师很厉害:“你是怎么回事?一会儿掉这个,一会儿掉那个!”然后用鞭子吓唬他。
我们的修行,就像当年的小和尚,总是“掉东西”。希望大家尽快得到不退转的果位。
20.一切行中随顺而住。能随顺大乘菩萨的一切行为。
我们的所作所为,如果随顺大乘菩萨,一切都好办;如果随顺凡夫人,要么自私自利,要么害众生,那就可怜了。
以上二十种功德,我们如果认真地讲法、闻法,全部都能得到。
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和众生的福报有关,现在听闻佛法也好,开法会也好,很多事情都和以前不同。尤其是疫情之后,以防疫为借口,做善事的门基本都关闭了。
这个时候,大家还能听闻如此殊胜的法,应该有难得心和欢喜心。谁都得不到的美味,少数人却得到了,要珍惜。否则,现在拥有的这一切,能维持多长时间,也不好说。
很多人都希望像以前一样,拥有以上的所有功德,但却不得不接受无常。如果还像以前,依靠网络的便利,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享受到甘露妙法。不过,一切与众生的福报有关。所以应该接受现实,不要怨天尤人。
大家要有难得之心,下来之后多多串习,不要只在我讲的时候才看。如果数数串习,所学的内容不容易忘失。否则,凡夫人的记性很有限,时间一久,就全忘光了。
|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弥勒菩萨,以上就是菩萨不耽著名闻利养的果报,以饶益众生的事为上首,常以无希望的心为众生清净说法,所成就的二十种利益。”
菩萨不管讲法,还是听法,只要发心清净,都能得到这二十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