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第10课
2020年12月11日
(堪布念藏文传承)
前面讲了利养、愦闹以及说世间语言的过患,今天开始讲睡眠的过失。
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睡不着觉的人越来越多。听很多藏族人说,他们有时好几天都睡不着,汉族人也有这样的情况。这种现象,以前是比较少的。不知道是现在的电子产品用得太多,还是食物中加了太多的化学添加剂。
对失眠的人来讲,是没有贪睡的过失的。我刚才遇到一个出家人,问他睡得怎么样。他说,昨天晚上一分钟都没有睡。那这是很痛苦的,对心脏不好。
在这部经中,佛陀并不是要求大家完全不睡,而是说,应该适当地睡眠,不能太过分。像猪一样睡很长时间,对闻思修行的人而言,是浪费生命,特别不值得。
我们刚来学院的时候,特别害怕睡眠。怕睡过头,或睡得太多,浪费生命。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自然而然就减少了。年轻人的风脉明点比较强盛,觉得睡眠是一种享受。对年龄大的人来说,只要能睡着一小会儿,就是很好的享受了。
无论是读书的时候,还是出家以后,跟身边的同学或志同道合的出家人相比,我的睡眠都是比较少的。别人如果睡7个小时,我6个小时就够了。虽然好不了多少,但大家都觉得我不是特别爱睡。至于说废话的过失,我观察自己,也不是特别严重,平时基本不说。所以给大家讲这些教言,我不是特别惭愧。
大家也要观察自己。如果比较懒惰,睡眠过多,要尽量改过来。
|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睡眠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当发起精进,不生热恼?”
这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睡眠的过失都有哪些?如果观察这些过失,菩萨是不是应当发起精进,不生烦恼?”
作为修行人,首先要知道睡眠是有过失的。知道了过失,菩萨会日日夜夜精进修行,不会因为少睡而生烦恼。如果不知道过失,可能认为睡得越多越好。
关于营养、食物和睡眠,科学经常有不同的说法。今天专家说吃鸡蛋很好,能补充身体的营养;明天科学家说,千万不能吃鸡蛋,对身体如何不好。一会儿说,一定要喝牛奶,喝牛奶补钙。一会儿又说,根据对藏地老年人的观察,发现大多数关节不好,可能是喝牛奶导致的,所以千万不要喝牛奶。
对于睡眠,以前认为睡得越多越好,不仅长得好看,还能增上智慧。提倡每天至少睡8小时,否则寿命会大大缩短。前几年,美国加州的科学家,通过对百万人的跟踪和观察,发现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死得特别快,建议睡眠不要超过8小时,否则长寿的希望很小。目前来看,权威的科学家都在提倡少睡。
其实,无论佛教的前辈大德,还是世间的名人、科学家,睡眠时间都不是太多,而他们的寿命一般都比较长。可见,睡得太多不一定对生命有利,也不一定对寿命有利。
我比较赞叹少睡的说法,每天睡5至7个小时比较适合。如果睡8个小时、9个小时,可能不利于健康。当然,我没什么教证和理证,只是凭想象和推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如果一点都不睡,或只睡三四个小时,确实不太够。我们刚来的时候,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睡四个小时都觉得浪费,后来身体似乎不是太好。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习惯睡长一点,有些人习惯睡短一点。具体睡多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强迫。有些人说:“我本来睡9个小时的,现在只睡7个小时!”马上减2个小时,身体不一定能适应。
我个人感觉,睡眠跟心理和习惯有一定关系。有时出去,讲座安排得特别多,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刚开始,确实有点困,不舒服,习惯以后就适应了。有一次,行程安排得特别紧,那个月睡得特别少,但也没有损失什么。还有一次,事情安排得比较少,我就尽量多睡,每天睡很长时间,可也没有增加什么功德。
最近晚上我有课,大家睡得比较晚。早几年时,我是白天上课的。从2000年开始,才改到晚上上课的。这20年时间,我们都像猫头鹰一样,在晚上摸索。我有时候想,现在让我白天上课,我可能会像猫头鹰一样,看不到路了。20年养成的习惯,想改变不是那么容易。
今年比较特殊,很多道友早上四五点就起来,所谓的“喝茶”“喝咖啡”,很辛苦。按以前的生活习惯,睡得那么晚,早起可能有一定困难。但习惯以后,也不会困。不管怎样,睡眠和作息安排有关,习惯了就好。
|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
佛告诉弥勒菩萨:“初业菩萨应该观察睡眠的二十种过失。如果这样观察,能令菩萨发起精进心,修道意乐不会厌倦。”
在座的都是初发心菩萨,知道睡眠的二十种过失后,会发起精进,不会厌倦闻思。也有些人,闻思压力比较大时,会退心、退班,不想听课,“我现在没办法闻思,要走了,拜拜!”有各种情况。
|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佛告诉弥勒菩萨:“喜欢睡眠的二十种过失,到底是哪些呢?”
接下来,佛陀给我们讲了睡眠的二十种过失。这些过失,前辈大德们都讲过。我经常用萨迦班智达《格言宝藏论》里的一个偈颂:“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又遭病老等众苦,余半也无享乐际。”人生本来很短暂,一半时间又在睡眠中度过,就像死亡一样,无法享受人间的美景;还经常遭受病痛、衰老、爱别离等各种痛苦。我当年特别喜欢这个偈颂,觉得很有道理。
后来,看到佛陀在《出曜经》中,也有类似的教证:“一日过去,人命随减,虽寿百年,卧消其半。”过去一日,寿命便减少一日;虽然年寿一百岁,但睡觉却占了一半。后面没有讲因为遭受病苦老苦等,又减少享乐,但意义和《格言宝藏论》的教证基本相同。
耽于睡眠有种种过失,所以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有很多前辈大德夜不倒单。虽然戒律没有要求夜不倒单,但这样的姿势对减少睡眠确实有帮助。
我刚来的时候,也是夜不倒单。后来就慢慢倒下了,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多。无论做什么事情,时间长了,都容易倒下。但这里有些堪布、堪姆和道友,从开始发心到现在,一直没有倒下,非常稀有。
下面讲睡眠的过失。
| 一者、懈怠懒惰,
“第一,爱睡眠的人,非常懈怠,非常懒惰。”
爱睡眠的人肯定懒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也特别懈怠,总想多赖一会儿床、多睡一会儿觉,修行的事,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一直懈怠,一直拖延,事情始终无法完成,修行始终无法精进。
| 二者、身体沉重,
“第二,爱睡眠的人,身体会变得非常沉重。”
睡觉太多,会变得越来越肥胖,以致体重如牛。走路、做事,都觉得身体沉重,提不起劲。嗜睡的人一般有两种情况,要么特别胖,要么特别瘦。有些肥胖者,免疫系统出了问题,脂肪自然会堆积。有些大德、官员,到一定的时候,就变得不爱锻炼,不爱磕头,不爱修行,天天睡觉,肚子越来越大,人越来越胖。不论男女,如果一辈子都在睡,到晚年就变得圆圆的,身体沉重,走路费劲。
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在成都举办30年同学会,人没有到齐。当时我们一起爬山。那座山不高,很小很小。我算是走得快的,很多人都气喘吁吁,非常困难。大家的年龄并不高,可能吃得比较好,睡得比较多,身体都比较沉重。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上楼不靠扶手,直接走上去。而有些道友,需要一直把着扶手,一步一步地走——可能晚上睡觉的时间比较长,身体比较沉重。
| 三者、颜色憔悴,
“第三,爱睡眠的人,脸色憔悴,没有神采。”
现在世间有“睡美容觉”“睡出来的美人”等说法,实际上,睡出来的不一定是美人,有可能是非常丑陋的人。
佛教认为,初夜和后夜不应该睡,中夜才睡眠。按现在的时间算,一天24个小时,昼夜各12个小时,晚上的12小时分成3份,每份4个小时,中间的4个小时,就是23点到凌晨3点。这个时间段睡觉,按中医的说法,能养护肝胆肾等器官。汉传佛教要上早晚课,早上三四点就起来念诵,很符合古人养生的窍诀。
睡多了,不一定有好的容貌,反而导致新陈代谢下降,身体出现问题,面色憔悴,灰暗无光。因此,睡眠应该适当,不能过度。
| 四者、增诸疾病,
“第四,爱睡眠的人,会增加疾病,有损健康。”
睡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少,身体的各种功能都会减退。在睡眠过程中,消化系统基本不工作,代谢功能减弱,体内的病毒、垃圾不能及时清除,疾病自然而然就来了。糖尿病、高血压等很多疾病,都和睡眠有关。如果不爱锻炼、不爱念经,一直睡觉,确实对身体不好。
我自己有这种感觉,上课或有事的时候,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还算可以。一旦放松下来,什么病都出来了。本来想趁着没事,好好休息一下,补养一下,结果非但没补起来,反而这里痛、那里痛,冒出很多病。
| 五者、火界羸弱,
“第五,爱睡眠的人,火大微弱,怕冷无力。”
火界,是指地水火风中的火大,对身体非常重要。一直躺着睡觉,由于运动少,火界得不到运动,血液循环就慢,火界就弱。慢慢地,身体会变得冷冰冰的,四肢没有力气,最后出现很多疾病。
跑步或做其他锻炼的时候,身上一出汗,火界就上来了。所以,不能睡太多,而要多锻炼。
| 六者、食不消化,
“第六,爱睡眠的人,食物很难消化,身体会慢慢变差。”
这跟火界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内在四大不调,消化能力就差,吃下去的食物不容易消化。早上起来适当地运动一下,可以帮助消化。
去年,我们要求觉姆和喇嘛一定要吃早餐,这样对身体好——今天中午还在商量。但还是有些年轻喇嘛不听话,早上基本不吃,只吃一顿午饭。他们可能觉得,早上应该好好睡,起来后直接听课。其实,这对身体很不好。晚上6点钟吃饭,到第二天早上6点钟,中间有12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身体没有任何补充,水分一直通过毛孔和其他方式在流失,食物也一直在消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肯定不行。
以前讲《弟子规》时,我也讲过早餐的重要性。不吃早餐,空腹上课,很容易打瞌睡,根本没办法好好听课。所以,早上起来一定要喝水、吃饭。
现在有些人脾胃不好,消化不良,不一定是其他原因,多半是睡眠太多导致的。以后谁说自己消化不好,说明他是个爱睡懒觉的人。(众笑)
| 七者、体生疮疱,
“第七,爱睡眠的人,身体会长疮、疱、疙瘩之类的东西。”
如果经常睡觉,体内垃圾不能及时清除,皮肤就会出现疮、疱、疙瘩等种种问题。有些人经常说:“我这里长个痘,那里长个痘,好难看,怎么办啊?要不要找皮肤科的医生?”如果我是医生,会建议你:“少睡一点。”
有些医生,不好好看病,却经常讲神通:“这是业障病,你前世杀生太多。”其实,纵然不是医生,也大概知道“杀生者短命多病”的道理。作为医生,应该从专业角度给病人提建议。前生后世的问题,最好交给佛教上师。你是一个医生,却让病人忏悔,说他前世杀了人,不太合适。要知道前世杀了什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病人脸上长满了疮疱,你可以建议:“以后不要睡懒觉。”如果他问:“这是哪里说的?”你就回答:“《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讲的。”
| 八者、不勤修习,
“第八,爱睡眠的人,不会精进修行。”
藏译本中,这二十个法没有写“一二三”的序号,直接用标点符号连接。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中云:“若人多睡眠,懈怠妨有得,未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经常睡懒觉的人,肯定不会精进修行,以前有的境界会慢慢消失,以前没有的境界不会生起。
爱睡觉的人,修行不会进步,已经具足的信心、智慧等境界,会逐渐退失。
| 九者、增长愚痴,
“第九者,爱睡眠的人,愚痴会不断增长,变得越来越笨。”
本来很聪明的人,因为经常睡觉,大脑得不到锻炼,渐渐失去活力,最后智力下降,变得笨笨的。
放假的时候,有些人没头没尾地睡觉。等到开学,人就变得笨笨的。以前背诵很好,现在好长时间都反应不过来,这就是多睡的后果。
过段时间没有课,希望大家安排好作息时间,最好写个日程安排。虽然不一定做得到,但还是要有一种约束。人在散乱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精进了短短的时间,也觉得时间很漫长,很难熬。这种懈怠很可怕。
《法句譬喻经》里,有一个公案:佛陀在祇树精舍时,要求僧众精进修行。但有个出家人,每天吃得很多,吃完就回去睡觉,从来不观修法义。佛陀观察他的寿命只剩下7天,非常悲悯他,便亲自去到他的住处。他正在睡觉,佛陀便弹指呵责:“你以前变成动物,也是睡很长时间……”听到偈声,他醒了过来,心中害怕,向佛陀顶礼。佛陀继续说:“过去维卫佛时,你也出过家,但整天吃喝玩乐睡,不精进修行,也不观无常。以此原因,堕为虫类,先变螉虫五万年,后变螺蚌五万年……一直处于森林或深海的黑暗中,不见光明。业尽之后,才转生人间。你现在虽然出家了,但以后还会堕落。”听了佛陀的教言,比丘特别害怕,于是精进修行,获得了圣果。
从历史上看,包括出家人在内,有些人除了睡觉什么都不干,不观无常,也不修法,徒然增长愚痴,生命没有意义。
| 十者、智慧羸劣,
“第十,爱睡眠的人,智慧非常低劣,特别愚钝。”
沉溺于睡眠,没办法开智慧,会越来越愚钝。我们知道,有些人虽然年龄高、事情多,但不爱睡懒觉,早起晚睡,智慧越来越增上。法师们在班上也看得到:有些人进步一直很快;有些人刚开始还可以,后来被恶友影响,或耽于睡眠,慢慢就停滞不前了,智慧越来越下劣,人越来越愚钝,最后连基本的教理都无法理解。
| 十一者、皮肤闇浊,
“第十一,爱睡眠的人,肤色暗淡晦浊,没有光泽。”
前面是说脸色憔悴,这里是说皮肤没有光泽,特别暗浊,不健康,不好看。“睡得越多越好看”的说法,不一定正确,大家应该再三观察。
| 十二者、非人不敬,
“第十二,喜欢睡眠的人,非人不会恭敬,不会保护。”
天、龙、夜叉等非人,不会恭敬整天睡觉的修行人,也不会暗地护持,因为他们一直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阿含经》讲过这样的公案:特别爱睡觉的人,天神经常呵斥,而精进的比丘,天神会帮助他获得圣果。
| 十三者、为行愚钝,
“第十三,爱睡眠的人,反应迟钝,行为愚笨。”
佛陀在经里讲,愚钝分两种:一种是有疑惑而不询问,一种是睡眠过多而导致。睡多了,行为越来越愚钝,越来越痴暗,越来越不如法,到头来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
| 十四者、烦恼缠缚,
“第十四,爱睡眠的人,被烦恼缠缚,越来越深重。”
睡眠时间过长,无法增上智慧,正念越来越忘失,烦恼越来越深重。道友中也看得出来:烦恼深重的人,基本上都爱睡觉;特别精进的人,烦恼一般很少。情绪不稳、脾气不好、烦恼深重的人,特别擅长吃喝玩乐,精进行善方面,基本不怎么下功夫。而特别精进的人,所有时间都用来闻思修行、利益众生,根本没有生烦恼的空闲——即使生起烦恼,也容易对治。
| 十五者、随眠覆心,
“第十五,爱睡眠的人,心被随眠烦恼覆蔽,会障碍今生来世。”
烦恼分为根本烦恼和随眠烦恼,包括不善的心、缠缚的心等。爱睡的人,烦恼会一直覆盖其心,今生来世都有障碍。这是很可怕的。
《大智度论》中云:“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识,如是大失安可眠。”睡眠是一种巨大的黑暗,让我们一无所见。睡眠重的人,很难得到世间和出世间的所知,日日被欺诳,如同智慧被人夺走,什么都不懂。睡眠有如是大的过患,我们怎么能继续贪著呢?
睡眠是人生的一大障碍。有智慧的人,绝不会贪著睡眠。世间人如此,修行人更不用说了。
| 十六者、不乐善法,
“第十六,爱睡眠的人,不喜欢行持善法,而喜欢非法。”
睡眠重的人,念经也没有兴趣,念咒语也没有兴趣,修加行也没有兴趣,修出离心、菩提心也没兴趣,观本来清净就更不用说了。总之,他们不喜欢善法,只会越来越喜欢世间非法,喜欢散乱。
| 十七者、白法减损,
“第十七,爱睡眠的人,没有的善法不会增长,已有的白法会减损。”
白法和善法是一个意思。有些人,相续中的出离心、智慧、功德等,本来很不错,后来因为爱睡觉,慢慢就退失了。这里有些道友也是,以前特别精进,各方面都不错。后来去了别的地方,听说变得特别懒惰。
我喜欢打听老道友的情况:那个人现在怎么样?住在哪里?在哪个寺院?他的智慧怎么样?人际关系怎么样……因为疫情的缘故,最近没有接触人。以前接触人比较多,经常打听。有些道友,不管去到哪里,一直没有放弃闻思修行,非常精进。有些人以前精进,现在已经堕落。有些人在这里不怎么精进,但出去以后,一直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各方面都还可以。
有些道友说,这个月是“精进月”。因为要考试,大家都特别努力。这是正常现象。精进不是一两天、两三天的事,而要长期坚持。不仅复习期间要努力,对善法的精进,平时也不能退失。
就我个人而言,没什么别的功德,精进方面还可以。不会今天情绪高涨,特别精进;明天情绪低落,又特别懈怠。虽然现在没有刚开始那么精进,但也没有特别堕落。没有人要求我,“你必须精进,否则就惩罚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然翻译、讲经说法等,都无法完成——这些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不算特别精进,也不算特别懒惰。
有些人,旁边有人提醒就精进,没人提醒就不精进。我呢,没有人提醒也可以。法王圆寂以后,没有人提醒我:“你要好好翻译、好好讲课,不然我就要打你!”我一直比较自觉。这一点,可能不用我说。但是如果不说,你们不知道我的功德——开玩笑,我没什么功德。对于我,你们很多人应该是清楚的。我自己说好,你们不一定承认;我说不好,你们也不一定承认。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看法。
| 十八者、行下劣行,
“第十八,爱睡眠的人,行为一般比较下劣。”
不好好闻思,天天睡懒觉,什么下劣行为都会做——这是肯定的,慢慢就变成行为下劣者了。
| 十九者、憎嫌精进,
“第十九,爱睡眠的人,会嫌弃、憎恨精进的人。”
自己不精进,看到别人精进,心里便嫌弃、憎恨,特别看不惯。这里也有一些懒惰的人,特别讨厌别人早上背书:“这么早你背书?有什么可背的!”
以前读书的时候,寝室里有两个男孩特别看不惯我。每天早上我起来看书,他们都不高兴。如果说打架,我们都算能打的,但我不想这样。为了维护他们的心,早上我就慢慢起来,慢慢穿衣服,尽量不让衣服发出声音,然后慢慢下床,慢慢走路,最后打开门,到外面去看书。
有一次同学聚会,我问他:“我以前看书,你特别讨厌我,是不是?”他说:“是。嗡班匝萨埵吽!”憎恨别人,不太好。
但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影响他人。尤其是寝室人多,如果一直打电话,一点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不合理的。我们随时都要护别人的心,不能太我行我素。
| 二十者、为人轻贱。
“第二十,爱睡眠的人,因为没什么功德,常常被别人看不起。”
一个人如果天天睡懒觉,不精进修行,会被别人看不起。大家会说:“这人没什么修行,没什么功德。”都对你不好。
这一点,我们有目共睹。又精进、又有能力的人,大家都喜欢,都尊重;天天睡懒觉,行为下劣,没有取舍智慧,烦恼深重,脾气恶劣,这样的人,谁都看不起,谁都轻贱。
| 弥勒,是为菩萨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弥勒,以上就是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有一部《佛说离睡经》,西晋法护翻译的,很短,你们方便时也看一下。藏文大藏经没有,有机会我想翻译一下。佛陀在这部经里,对目犍连讲了睡眠的许多过失,以及调整睡眠的十种方法,比如洒冷水、挑耳朵。挑耳朵,可能是捏耳朵。印度天气比较热,洒冷水还可以,而我们这里冬天太冷,如果再洒冷水,有点困难。
有一次,我在泰国举办“世青会”。有个老和尚发言的时候,我非常困,因为坐得比较高,万一睡着了会不好意思,我只好一直掐自己。老和尚的声音很柔和,说得又慢,他的翻译说话也一样,先从泰语翻成英语,再从英语翻成汉语……那一天,真的很令人难忘!
下面,佛陀将以上内容以偈颂的方式重新宣说。总共有二十个颂词,前十五个宣说乐于睡眠的过失。我从字面上简单解释一下。
|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身重无仪检,懈怠少堪任,颜色无光泽,是乐睡眠过。
这时,世尊以偈颂的方式重新宣说:“喜欢睡眠的人,身体沉重,没有威仪;做事懈怠,无法堪忍;脸色没有光泽。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隋译本中,每一偈末尾都是“若乐睡眠随顺行”,比较难懂。这里直接说“是乐睡眠过”,很好懂。不过前面讲世语过失的部分,隋译本比较直白。
| 彼人常病恼,风黄多积集,四大互违反,是乐睡眠过。
“经常生病,体内风、胆、涎积聚,地水火风四大起冲突、不调顺,导致各种疾病。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风黄”,指我们平时说的是风、胆、涎。《毗奈耶经》中讲,由风、胆、涎失调引起的疾病,各有一百零一种,由综合原因引起的疾病有一百零一种,加起来,每个人会有四百零四种疾病。
睡觉太多,还会导致四大不调。体内风胆涎积聚,再加上四大不调,各种疾病都会出现。要想健康,最好少睡一点,不要睡得太多。
| 饮食不消化,身体无光润,声嘶不清彻,是乐睡眠过。
“饮食不消化,身体无光泽、不滋润,声音嘶哑不清彻。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前面讲,爱睡的人脸色无光泽。这里说,爱睡的人身体也没有光泽。而且,爱睡觉的人声音嘶哑干涩,电话里都听得出来(堪布模仿刚睡醒接电话的声音),含含糊糊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如果不爱睡眠,声音则很清朗。声音不清彻,也是睡眠的过失。
| 其身生疮疱,昼夜常昏睡,诸虫生机关,是乐睡眠过。
“身体会生疮疱,日日夜夜昏睡,结果越睡越沉,关节生出很多虫。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藏译本的意思是,身体会出现可怕、难忍的伤口、伤疤。隋译本说,身体会产生很多痛苦。
“诸虫生机关”,这句比较难懂,大家再看看。大概是说,贪执睡眠的人,身上的关节会生虫。藏地有句俗话:“不要天天睡觉,不然身上会长虱子。”意思比较接近。
我们读中学的时候,星期天早上可以睡懒觉,中午12点才起来吃饭。吃完饭以后,还想睡。那时候年轻,身体比较好,但还是越睡越昏沉。
| 退失于精进,乏少诸财宝,多梦无觉悟,是乐睡眠过。
“退失精进,不能积累资粮和钱财,而且梦特别多,没什么觉悟。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做生意的人、发心的人,如果爱睡觉,福报慢慢就没有了。并且,睡觉时间长,会做很多梦。睡得少,更容易进入酣睡状态,或处于光明境界中。梦多,说明睡觉时间太长。
| 痴网常增长,乐著于诸见,炽盛难疗治,是乐睡眠过。
“愚痴的网越来越多,喜欢耽著各种颠倒见,而且非常炽盛,难以对治。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藏译本是,怀疑越来越重,经常处于怀疑和颠倒见当中。爱睡觉的人,邪知邪见非常严重,慢慢会变成另一种人。
| 损减诸智慧,增长于愚痴,志意常下劣,是乐睡眠过。
“智慧越来越下降,愚痴越来越增长,志意非常下劣,缺乏远大理想。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爱睡觉的人,比较愚痴,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基本不爱睡觉。不过,也有个“睡觉法王”,2008年圆寂的。我和上师去印度的时候,他们寺院要求我在那里住3个月。我最初答应了,后来又不舍得跟上师分开,想尽各种方法回来,最后上师也同意了。
这位法王是宁玛派的大师,《六中阴》的梦光明修得比较多,所以台湾信徒都叫他“睡觉法王”。很多人认为他天天睡觉,其实不是这样。在藏地,他的名字不叫“睡觉法王”,而是敏林赤钦仁波切。
虽然藏传佛教的个别大德,按照莲花生大士梦光明的修法,最后得到了真正的开悟,但一般来讲,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不管是政治家、经济学家,还是科学家,以睡眠为因缘而成就的非常少。所以,大家如果想成为弘法利生的人物,或者成为好的修行人,不能过于耽著睡眠。
明天肯定很多人早起,不知道能坚持多长时间。
| 彼住阿兰若,常怀懈怠心,非人得其便,是乐睡眠过。
“即使住在寂静的地方,也常常怀有懈怠之心,令非人、鬼神有机可乘,经常受到他们的危害。这是乐于睡觉的过失。”
在寂静的地方睡懒觉,特别方便,没人打扰。在学院,早上睡懒觉没人知道,还是比较危险的。不像汉地的寺院,早上会敲钟,大家一起上早课。如果两三次不来,就会被迁单,不容易待。
因为上殿太早,念赞颂的时候,有些人站着就睡着了——我以前在一个寺院看到过。藏地有些寺院开大修法会,也是很早就开始,维那师一直在那里念,下面一大群小和尚,跟着维那师的节奏,慢慢地进入梦乡。学院以前开持明法会,也特别早,而且第一座念皈依发心的节奏非常慢,也有人跟随维那师的音调睡觉。现在可能没那么早了。
| 蒙愦失正念,讽诵不通利,说法多废忘,是乐睡眠过。
“经常糊涂迷茫,失去正念,念诵和讽诵不通畅、不到位、不圆满,讲经说法多所忘失,甚至一个教证都想不起来。这是乐于睡觉的过失。”
爱睡觉的人,上课一直昏昏沉沉,从头睡到尾。有些人,一直睡到《普贤行愿品》念完了才醒过来,收拾好东西就离开了。包括我周围的有些道友,念《普贤行愿品》也一直在睡,念完了自然有一种信号,立刻醒过来。
睡眠过多的人,不爱看书,糊里糊涂,马马虎虎,讲经说法很容易忘,什么都想不起来。不爱睡觉的人,一直精进,虽然年龄很高,但对教证、理证、公案,记得清清楚楚。
| 由痴起迷惑,住于烦恼中,其心不安乐,是乐睡眠过。
“因为愚痴,产生迷惑,住于烦恼当中,心情不安乐。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 功德皆损减,常生忧悔心,增长诸烦恼,是乐睡眠过。
“功德慢慢减损,经常产生忧恼和后悔心,增长各种烦恼。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爱睡觉的人,烦恼会在相续中轮流上班:今天嗔恨心爆发,明天嫉妒心炽盛,后天傲慢心来了,然后愚痴心也来了,之后贪心也来了。五天之内,五大烦恼轮番上阵,或是同时进攻。
| 远离诸善友,亦不求正法,常行非法中,是乐睡眠过。
“远离一切善友,对求法没有兴趣,经常处于非法的状态中。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中云:“若多乐睡眠,懈怠所覆蔽,睡眠放逸覆,凡夫退诸利。”喜欢睡眠,相续会被懈怠遮蔽;睡眠太多,烦恼、放逸和盖障都会出现,最后什么利益和功德都没有,经常处于非法当中。
| 不欣求法乐,损减诸功德,远离于白法,是乐睡眠过。
“对法越来越不欢喜,没兴趣听课,减损一切功德,包括听法的功德、回向的功德等,远离一切白法。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现在,肯定有人没有听课,正在睡觉,甚至在做梦。现场的道友,谁在睡觉,一眼就能看到。个别在家听课的人,收音机也许早就关了,因为不乐于正法。
| 彼人心怯弱,恒少于欢喜,支分多羸瘦,是乐睡眠过。
“对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发心、做功德等,心特别懦弱,没有胆量,恒常陷入痛苦,缺少欢喜,身体也虚弱无力,看起来没有精神,特别可怜。这也是睡眠的过失。”
因为耽著睡眠,所以不爱听课、不爱学习、不爱发心。这种人,欢喜心一般都比较鲜少。其他的,比如身体沉重、体型羸瘦,也是睡眠的过失。按照佛教的观点,睡眠过多对身体不利,要么特别肥胖,要么瘦弱无比。
|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进者,乐说其过恶,是乐睡眠过。
“知道自己身体懈怠,嫉妒精进者,喜欢说别人的过失,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以上“是乐睡眠过”的内容,有十五个偈颂。
| 智者了其过,常离于睡眠,愚人增见网,无利损功德。
“智者了知睡眠的过失,常常离于睡眠。愚人增加各种邪见网,对自他都无利,只会损减功德。”
当然,离于睡眠不是完全不睡。历史上有从来不睡觉的人,但只是说法而已。欲界众生如果一点都不睡,肯定不行。当年,阿那律尊者特别精进。佛陀告诉他,这样不行,还是要睡觉。但他的眼睛已经熬坏了,以致最后失明。佛陀悲悯他,教他开了天眼,他由此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天眼第一”。
有些人说,某某人因为看书太多、太精进,所以眼睛不好。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这些人对别人的评价,有点过头。看的书再多,时间再长,也不太可能把眼睛看瞎。也许身体有其他疾病,才导致了眼睛问题。
| 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
“有智慧的人,会恒常不变地精进,数年如一日。而且,不是精进于看电视等世间法,而是勤修清净的菩提道,今生来世都脱离痛苦,获得安乐,为佛菩萨和传承上师们所赞叹。”
| 世间诸伎艺,及出世工巧,皆由精进力,智者应修习。
“世间的一切技艺和知识,以及出世间的所有学处,全都来源于精进力。所以,作为智者,应该精进修行。”
确实如此。有些人智慧很不错,但由于缺乏精进,最后以失败告终;有些人智慧不是很高,因为特别精进,最后获得了成功。
此处的“工巧”,隋译本是“出世间的能处”,藏译本中也是“工巧”,指出世间的学处。结合前面的偈句,意思是世间的知识和出世间所有的境界、智慧、解脱,全都依靠精进。
真正的精进,需要恒常不断,细水长流,这个尤其重要。
|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过,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如果有人想趣入菩提,应该了知睡眠的过失,安住于精进力当中。佛陀我是这样说的。”
“觉悟生惭愧”,藏译本和隋译本都是“我于如是发觉彼”。
菩提流志的译法稍微难懂一点。意思是,如果有人想趣入菩提,先应该了知睡眠的过失,然后安住在精进力当中,这样就能够觉悟;如果不精进,懈怠懒惰,则会产生惭愧心。不过这样解释有点勉强。
| 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舍离于睡眠,守护菩提种。”
“所以,诸位智者应该长期生精进心,尽量少睡,守护相续中的菩提种子。到一定时候,它会开花结果,饶益无量众生。”
|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
这个时候,弥勒菩萨对佛陀说:“稀有世尊!乐著睡眠原来有这样的无量过失。如果听到了贪睡的过失,却不生忧悔和厌离之心,发起精进,那这个人必定极其愚痴!”
弥勒菩萨说,他今天才知道乐著睡眠有这么多过失,所以感到非常稀有。我们也是,睡了一辈,都不知道睡眠有那么大的过失,也感到稀有。
这里只讲了睡眠的二十种过失。实际上,睡眠的过失无量无边。我们听闻了此经,知道睡眠的诸多过失,如果还不远离睡眠,还不精进修行,那就太愚痴了。
| 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于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
“如果有菩萨想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听到如是宣说睡眠过失的真实句义,以及精进修行的功德利益,还对善法生懈怠心,不发起精进、住于菩提分,那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明智的菩萨,听到睡眠的过失和精进的功德以后,一定会对善法产生精进心和意乐心,不可能不精进于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