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9课
2016年7月4日
(念诵藏文传承)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
此时,佛陀为了重说这个道理,以偈颂的方式说道:
“有些比丘、比丘尼怀有增上慢,自认为是修行人或出家人,有智慧、有信心,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这种功德;有些男居士非常傲慢,有些女居士对大乘法狐疑不信,或者刚开始有信心,后来信心不稳,很容易动摇。这样的四众弟子有五千人,不了知自己的过失,戒律也不清净,却一直护着自己的毛病,如此浅慧之人已经离开。”
其实,一个人若有增上慢,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那给他讲道理也没用。这种人会拼命掩盖自己的毛病,永远不看别人的优点,就算佛陀指出他有问题,他也不一定接受,甚至还会毁谤。所以,这种人退出也好,不然,闻法时生邪见,会造下很多罪业。
你们法师以后传法,不管讲小乘还是大乘,如果有人听一半就想退出,你们也应该开许,不能说:“还没听完呢,不许退!”包括我这次讲《法华经》,听众算是比较多了,尤其在网上听直播的,数量不少,许多人都对这部经有信心。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若生起一些分别念,中途退出听法行列,这也很好。佛陀时代尚且有五千人退席,那在末法时代像我这样的人传《法华经》,即使全部退了也很正常。跟佛菩萨比起来,我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退出的人是大众中的糟粕,因佛陀的威德而离开。这些人缺少福报、功德,信心不稳,具有傲慢,智慧也不深,没办法接受这样的妙法。如今留下来的,不再有枝枝叶叶,全是清净的果实——真正的大乘法器。”
我们传任何法,一般都会遇到这种现象。像藏传佛教的密法、南传佛教的一些深法,很多大德在传讲时,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心态。有些人莫名其妙就生邪见,这不一定是他自己能控制的,有时候还跟非人干扰、前世业力等复杂因缘有关。尤其传讲真正的大法时,这种现象会更明显。所以,我们在传密法之前,灌顶时有清净法器的仪式,这方面大家也都清楚。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
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舍利子,你要听好,诸佛在百千万劫中用无数苦行、六度万行所得的妙法,会以无量方便为众生演说。对于众生的心念、行为、欲乐、根性,以及前世所造的善业恶业,佛陀全部一一知晓,并能针对众生各自不同的习性,用种种因缘、譬喻、言辞等方便讲法,让每一个众生都欢喜接受。”
佛为众生讲法,不像我们不了知对方的根基直接就讲,最终也不一定对他们有利。佛陀讲法的时候,看似有些人退席,好像对他们无利,但究竟而言,佛陀的所言所行,没有一个不是利益众生的。这就是佛的不可思议。
不了解佛陀功德的人,恐怕对此不一定相信。有时候我看到网上有些人因为智慧不够,什么话都敢说,甚至说“我跟佛陀一模一样”。末法时代,什么人都可以在网上表演,而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这样,更不会整天泡在网上。
作为佛弟子,我们首先要对佛陀宣说的深广法门获得定解。有了这种定解,哪怕成千上万个人告诉你佛陀不好、佛法不好、传承上师不好、教派不好,你也不会动摇。否则,没有坚固信心的人,别人稍微说几句,可能就会摇摆不定,这是一种规律,也是一种事实。
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
“在漫长的说法生涯中,佛曾说过各种形式的法:有时说修多罗,有时说伽陀,有时说本事,有时说本生,有时说未曾有,有时说因缘,有时说譬喻,有时说祇夜,有时说优婆提舍。”
佛宣说的佛法,可以归摄为三藏十二部。三藏,分别是经、律、论;十二部,我讲《大乘经庄严论》时也介绍过,而此处只讲了其中的九部。
一、“修多罗”:梵语,意为契经,就是以长行文宣说法义,如四阿含经。
二、“伽陀”:以偈颂的方式讲法,其内容并非只是长行文的重复,如《法句经》。
三、“本事”:讲述佛陀弟子前世的故事,比如,有些声闻、菩萨往昔依什么因缘得果,是怎样利益众生的,如《本事经》。
四、“本生”:讲述佛陀前世的故事,佛多生累劫中如何布施、持戒等,如《大悲妙法白莲经》(又名《悲华经》)。
五、“未曾有”:记载佛陀为利益众生而显示神变神通,以及不可思议的稀有之事。
六、“因缘”:讲述种种因缘果报的本末,如《百业经》。
七、“譬喻”:佛陀以浅显易懂的譬喻,阐明甚深的道理,如《譬喻经》。
八、“祇夜”:意为重颂,把前边已说的长行文,再用偈颂的方式重复一遍,就像《法华经》的有些内容。
九、“优波提舍”:意为论议,通过论议、问答、辩理等方式,解释佛法的意义。
佛陀了知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就应机施教,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法,对喜欢譬喻的众生讲《譬喻经》,对喜欢因缘的众生讲《百业经》……不然,只用一种方式的话,不一定能让每个众生都满意。
我们有些道友,看别人对自己上师讲的法不满意,就特别伤心,呜呜呜地哭,“上师传这么好的法,怎么有人生邪见啊!”其实这没有什么,众生的根基不同,一个法不可能契合所有人的心意,不然,佛陀只讲一部《无量寿经》或《金刚经》就可以了。这好比医术高明的医生,不可能用一种药治所有人,治病必须对症下药,给不同病人开不同的药。
所以,大家以后不管弘扬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最好不要只贪执自己这一方,“这是我的上师、我的教派、我的……”,如果有自私自利的心,弘法利生的效果可能不太好。我们追求、弘扬的是真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提到了佛经的九种形式,每一种对众生的利益都不同,有些人喜欢这种形式,有些喜欢那种形式。下面具体讲佛陀怎样以方便为众生说法:
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有些根基愚钝的众生,特别耽著小法,对生死轮回非常执著,由于往昔在无量诸佛面前没有行持过甚深微妙之法,所以被各种痛苦所逼恼。对于这种喜欢小法、资粮不足的众生,佛陀不会直接传讲最究竟的大乘法,只能讲些方便法,让他们获得暂时的小乘涅槃。”
现在有些人,智慧浅薄,信心不足,特别傲慢;还有些人情绪不稳定,今天无缘无故特别开心,明天又突然不开心,他的开心就像云间的太阳,一下子就不见了。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不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基本一样,吃穿也差不多,为什么状态如此不同呢?有时候我看到整齐划一的表演,就会暗暗心想:“这些人动作之整齐,就像一个人,但他们内在的烦恼却不一样,可能在不同的时候,就会以不同的方式爆发出来。”
上面所讲的众生,根基愚钝,特别喜欢小法。什么是小法呢?佛教里讲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现在很多人是人天乘根基,对于他们,我们一般只讲“生活佛教”,不敢直接提“涅槃”,不敢提更高的空性法、甚深法。如果给他们讲养生啊、健康啊、美容啊、皮肤如何保养啊、头发怎么样染啊……很多人就特别欢喜,“这跟我太相应啦!”但可惜的是,依此根本无法解脱,只能得到一些短暂的快乐。
还有一种小法,就是修各种世间禅定,这会让人内心平静,甚至获得色界和无色界的境界。但如果没有以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天天这样入定,只是舒服而已,充其量是下一辈子变成天人,享受相应的天界福报。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
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对于这种根基的众生,我释迦牟尼佛只能先以方便引导他们逐渐趋入佛的智慧,从前并没有对他们说‘你将来会成佛’。”
在声闻乘的一些经论中,基本不提“成就无上佛果,去度化无量众生”等等。为什么呢?这是佛陀的一种方便。否则,直接给他讲,他会受不了。
我早年讲《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时,也有一个人实在受不了。当时佛学院条件很差,人也很少,有几十个汉族人,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劝他:“《七十空性论》不听可以,但《六十正理论》很短很短,只有六十个颂词,你能不能听完呢?”“不行不行,受不了!您如果讲一些因果法,我还是愿意听。”后来他就真的走了。可见,如果没有方便方法,直接讲很深的法,有些人就受不了,连一部法都听不完。这是正常现象。
既然什么样的众生都有,我们就应该学会宽容,遇到别人跟自己的观点、传统、习惯不同时,不要认为“啊?你怎么这样!应该按照我的方式来,不能用你的方式!否则,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不能达成共识,你知道吗?”(众笑)
其实,不一定所有事情都能达成“共识”,每个众生的习气不同,要完完全全达成“共识”,也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
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佛初转法轮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声闻根基,所以当初没有这样宣讲,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不讲也是一种善巧方便。而今天正是时候,佛要为根器成熟者直接宣说大乘法。”
我们很多人对所谓的“方便”,不太在乎,或完全凭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觉得方便是一种狡猾。其实,如果你长期闻思修行,到一定时候就会明白:原来真的需要一种方便,且不说讲经说法,就连平时做事也离不开它。否则,做什么、说什么都很直接,许多事情成不了。
如果你有一些人生阅历,就会清楚,不管对任何人,上至领导、上司、老师,下至学生、下属,乃至家人、同事、朋友,沟通时都需要善巧方便。有些人只看上面的脸色,不管下面;有些人只听下面的抱怨,不懂上面,这样做事就会磕磕绊绊,毕竟我们的四周、上下都有众生。
现在有些道友,虽然很发心,但方法不对。尤其是一些年轻法师,在管理的时候很直接。比如,两个法师管理意见不同时,非要让我来定夺,甚至一个人拿纸让我签个字,然后递给另一个人看,“看,这是上师的签字!你同不同意?之前你不赞成我的观点,现在输了吧!”这样也不是很好。
要想做好一件事,双方应该很好地沟通,充分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在世间做事都需要沟通,佛教中就更不用说了。有些人虽然有智慧,但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结果与人交往时,就会出很多问题。
所以,为人处世需要智慧,要具足善巧方便。有时候我看佛经中的这些教言,越看越有信心,即生遇到这样的法门,的确非常幸运。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
“我这九部法门,都是随顺众生根基而说的,为的是引导他们归入大乘,所以才宣说这些经。”
正如我之前讲的比喻,父亲读过大学的话,也会想尽办法让孩子读大学。让孩子暂时读小学、中学,这不是终点,最终是让他考上大学。同样,佛陀广说很多法门,也是为了把众生引入最甚深、最微妙的大乘道。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
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如今,有些佛子善根具足,已堪为大乘法器,他们心地清净,有信心、有智慧;心性柔和,对众生具有大悲心;根基锐利,不管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什么都能直接了知;在无量佛陀面前,曾经修持过甚深妙道。为了这样的佛子,我要宣讲大乘《法华经》,并授记他们来世必定成佛。”
有些人在听法时,一会儿生邪见,一会儿生怀疑,一会儿生分别念……好的教言,给他讲了多少年,也生不起信心;不好的语言,别人稍微挑唆一下,他马上就相信了。所以,福报浅薄的人,信心不稳定,心也不清净。
而对众生有慈悲心的利根者,则可以成为《法华经》的法器,并获得佛陀的授记。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
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
“这种人发自内心念念不忘佛陀,长久以来守持清净戒律,以此因缘,当他们听到这一成佛的大乘法门,或者自己也将成佛的授记,大欢喜遍满整个身心。佛陀深知他们的信心和行为,故为其讲说大乘妙法。”
汉地一位禅师,在解释这一段时说:“深心念佛,即念自性佛;修持净戒,即持无相戒。”这可能说得比较高,这样解释也很好。正因为这些佛子在心坎深处对佛陀有这样的信心,能不著相地守持戒律,所以听到成佛之法才能满心欢喜。这种情景,就有点像《入中论》中所说的“利根者听到空性时,会欢喜得汗毛竖立、泪流满面”。
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无论是小乘声闻,还是大乘菩萨,只要听到我宣说的妙法,哪怕只听了一个偈颂,将来都会成佛,这一点毋庸置疑。”
之前非法器都已退出,剩下的这些众生,是真正的法器。他们只要听了《法华经》一个偈颂,生生世世都会增上顺缘,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佛,这个功德无有任何欺惑。
唐代僧详的《法华传记》,记录了听闻受持《法华经》的很多感应,其中一个故事就讲了这个道理:往昔有个老妇女,生长在海边,一辈子以捕鱼卖鱼为生。后来她死了,到了阎王那里,阎王问:“你在人间做过什么善事?”她无言以对。再问:“你一件好事也没做过吗?”她想来想去,突然想起曾听过一次《法华经》,一辈子好像只有这么一次——就像有些来佛学院旅游的人,今天到经堂听听课,可能是今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阎王说:“这个功德很大,可以放你回人间。但回去之前,让你看看你本该受什么苦。”于是老妇女被带去一个地狱,看到无数渔夫正在那里感受难忍的煎熬,特别恐怖。狱卒告诉她:“本来你也必须堕入这个地狱,但因为《法华经》的加持,可以免受这样的痛苦。”
那么,她是怎么听到《法华经》的呢?原来有一次她卖完鱼后,本想坐船回家,结果下起倾盆大雨。为了躲雨,她跑到旁边一座寺院里,听到有人正在讲《法华经》,就好奇地听了一会儿,以此因缘免堕地狱。她活过来后,从此戒杀,到处给人宣讲《法华经》的功德。
也许有人觉得“这只是个传说”,但我却对此深信不疑。因果规律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哪怕你们听一堂课,以怀疑心也好,嫉妒心也好,欢喜心也好,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态,只要耳边听到《法华经》,这个善根就会种下,这个人生就有了意义。
而且,佛陀也亲口讲了:哪怕只听一个偈颂,将来也必定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十方所有佛刹土中,究竟而言,唯一只有这一乘法,没有二乘(大乘和小乘之分),也没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除非是佛陀方便说法,才假立二乘、三乘等名称来引导众生,以趋入佛陀的智慧。”
我们有时候给人讲经说法,也要具足善巧方便。如果他不喜欢某个上师,你不一定非要提“这个上师怎么说”,一提的话,他可能就退了。这个上师所讲的道理,也许他能接受,但上师的名字,有没有都可以。
甚至在有些世间群体中,如果他们不喜欢佛陀,你也不一定非提不可。
像我以前,近二十年里,只是待在喇荣沟,周围全部是对三宝特别有信心的佛教徒,接触外界基本上不多,即使曾经跟法王出国,也很少接触世间人,每天只围着上师转,担心会不会挨上师批评,一直胆战心惊地跟着,所以不了解下面很多人的心态。但这几年来,我去世界五大洲为不同众生讲法时,才深刻意识到:原来,不能只以佛教的传统方式传法,不然,很多众生会比较排斥,就算杀了他,他也不会接受。为了帮助他们,令其接受,什么方式都可以尝试。
文殊菩萨这方面就很了不起,在外道中,会用各种善巧方便引导大家。你们将来到各个地方弘法,接触不同的众生时,也会明白这一点:“啊,世上还有这么多不同心性的众生!我如果天天只讲‘胜义谛、世俗谛’‘出离心、菩提心’‘诸佛菩萨的甚深妙法’,很难真正饶益他们。所以,应该学佛菩萨的善巧方便,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诸佛出现于世,只是为了一件大事——宣说大乘法揭示成佛之道,以此一乘法利益无量众生。除此之外,其他都不是最真实的,只是一种权巧方便。诸佛终究不会以小乘法来济度众生。”
当然,暂时来讲,人乘、天乘、小乘或者生活佛教,也非常需要,我们不能诽谤,因为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现在有些人习气比较重,动不动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虽然你说什么是你的自由,批评别人的同时也许自己好受一点,但你的想法不一定可靠,经常指指点点的话,其实不太好。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佛本身就住于大乘境界中,他所证得的无上之法,皆以甚深的禅定、妙高的智慧、利他的能力所庄严,依靠这些来度化众生。”
佛陀度化众生,前提是具足圆满的禅定、智慧、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悲、力”,有时候说是“定、慧、力”。
前二者大家都很熟悉,但最后的“力”,有些人不一定了解。其实,“力”还是很需要,如果没有能力,光有一个智慧,很多事情也做不成。
我在国外见过一位特别著名的教授,他读完博士后之后,一层一层往上进修,最终达到了世界顶尖级水平,但他的生活却一塌糊涂。我说:“我看过你的介绍,你的学问特别厉害,但生活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说:“不知道,可能是业力现前吧。虽然我的学历很高,我也自认为智慧不错,而且经常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各国的顶尖学府交流,可是我不太懂怎么生活,住的房子,连房租也交不起……”
所以,人的能力还是需要的。不然,即使智慧超群,生活也有一定的困难。
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佛说:“我自己已证得无上佛道,这是现空无二、万法平等的大乘法,如果只以小乘法教化众生,哪怕只是针对一个人,也算我堕于吝啬和贪著,这是绝对不行的。”
佛陀所证悟的,实际上就是大乘的最高境界。除非是一些众生善根浅薄,暂时需要用小乘法来接引,否则,佛陀不可能只以小乘法来度众生。如果是这样,自己证的是最高境界,教导众生的却不究竟,只肯赏赐一点点,这是很吝啬的行为,不是佛陀的意趣。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
“如果有人信仰佛、皈依佛,不管在当下还是未来,佛都不会欺骗他。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在因地时通过修行,已彻底根除贪心、嗔心、嫉妒等烦恼,断除了诸法中恶的部分。所以,佛陀在十方世界中无所畏惧。”
“断诸法中恶”中的“恶”,《法华经玄赞》解释为烦恼、业、痛苦。也就是说,佛陀在因地时,已断除了所有的烦恼、业、痛苦,这样一来,他在整个十方世界中无所畏惧——藏文此处还有一层意思,即能令众生悟入佛道。
所以,皈依佛的话,佛不会欺惑你,为什么呢?他没有欺惑你的“因”。像我们的话,欺惑别人的“因”是贪婪、自私的习气和烦恼,而佛陀的相续中早就断除这些了。所以,佛陀能做的事业是什么?令众生成佛。方法是什么?在十方世界中,像《玄赞》所讲的,发出无所畏惧的狮子吼,宣说超越一切、无人能及的真理。
不过,现在有些人,对佛语也不相信,有各种批判。当然,你想说什么是你的事,但这些有没有真实的理由呢?我们可以用正理来观察。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佛说:“我以各种相好庄严此身,光明照耀一切世间,令无量众生心生尊崇,这都是为了便于给他们演说实相法印。”
佛陀在世的时候,身色颜貌,端正无比,能发出光芒,令众生见而生信,以此他们就容易接受佛陀讲的法。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舍利子,你应该知道,我早已立下誓言,要令一切众生证成无上圆满正等觉佛果,跟我一模一样。”
在《悲华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宝海梵志(又名海尘婆罗门),曾于宝藏如来面前发下五百大愿,只为度化一切众生成佛。
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如我往昔所发之大愿,今天已经全部圆满,可以令一切众生入于佛道。”
正因为佛陀已经成佛了,才能留下这样的教法,让我们很多人通过修持,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乐。
其实,通过修行佛法,且不说成佛,就算在世间,内心的满足感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很多人都跟我讲过,如果没有学佛,没有修行,这个人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的世道越来越复杂,我们在山沟里不看新闻,觉得还比较平静,可是一打开新闻,各种恐怖袭击、经济下滑、水污染、空气问题……让人不由得怀疑21世纪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倒退?和19世纪、20世纪的人比起来,到底谁更快乐?
如今不管是哪个地方,路越来越窄、车越来越多、心越来越浮、人越来越忙,包括我们修行人,有时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很多人经常对我抱怨:“堪布,您怎么不接电话?怎么不回我信息?”我说:“我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有这个时间啊。”吃饭和睡觉对人来讲应该很重要,但有时候一忙起来,包括翻译、备课、讲课、处理佛学院各种事情等,说实话,真的感觉时间不够用。虽然我忙的不是私人琐事,这也许好一点,但终究事情还是比较多。十年前我听一位台湾法师讲法时说:“总觉得时间不够。”当时我不太忙,还觉得怎么可能,现在看来,确实不够啊。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佛法,可能觉得很累、很苦,但有了佛法的话,虽然忙,还是很开心,不管发生什么,几乎都能迎刃而解,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这不是装的,也不是信口开河,我遇到很多事情时,好像觉得很简单,人间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困难再大,心态还是可以保持快乐。
这是什么带来的呢?绝对是佛法。如果没有佛法,如果当年没有遇到上师,没有这么多年的闻思沉淀,我现在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虽然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心里也可能很糟糕、很痛苦。所以,特别感恩大恩上师如意宝和一切有法恩的上师们,他们带给我的力量,真的是永生永世都无法回报。这些力量并不是一时的,而是在我阿赖耶上根深蒂固、永不退失的。所以,有时候想起上师们的恩德,的确不知道怎么报答。
我为汉族道友传法马上要三十年了,1987年曾发愿要带你们三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接受了很多上师的法恩,尤其是前二十年,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佛学院也有很多老堪布,现在基本上都已圆寂了。我那天用手指来数,很多上师都……算了,本来想说一下,时间不够了。今天我想说的,好像和平常有点不一样,众生的业力不同。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若我遇到众生时,全讲高深无上的佛道,那么,没有智慧的人会思想混乱、迷惑不已,进而不接受这些教诲。”
佛陀为众生宣说大乘法时,智慧浅薄、分别念重、烦恼深的人,根本没办法接受。佛陀在世时是这样,很多高僧大德在世时也是如此。麦彭仁波切的大弟子堪布根霍曾说:“我们这个时代,这些刚强难化的弟子啊……”我当时就想:原来他那个时代也有很多刚强难化的弟子,看来每个时代都有啊。
下面讲五浊恶世。所谓“五浊”,即众生浊、命浊、见浊、烦恼浊、劫浊。
1.众生浊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佛说:“我知道很多众生以前没有修过善业,坚固地耽著五种妙欲。他们以愚痴贪爱的缘故,不断地产生烦恼,由于贪著五欲,造下了无尽恶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中,以此在六道轮回里生生死死,感受各种痛苦,一直得不到解脱。”
五欲,有些汉地法师解释为财、色、名、食、睡,也可以说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对应的五种妙欲。《方广大庄严经》中说:“若著五欲者,即失解脱乐。”如果贪著五欲,就会失去解脱的快乐。
这里的“善本”,《法华文句》解释为“真如实相”,即证悟空性的那种无漏善。很多人虽然做了一些善事,但如果没有以空性摄持、与实相相应,这种善根仍是轮回之因,不能解脱。
2.命浊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
“众生入胎以后,经历了种种形态,包括凝酪、膜疱、血肉、坚肉、支节、如鱼形、如乌龟状等七个过程,渐渐发育成胎儿,从生到死,一世又一世地增长、流转轮回。如此福德微薄的人,经常被众多痛苦所逼恼。”
这里主要以胎生为例,讲了众生非常可怜。
3.见浊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这些人陷入邪见稠林,或执著‘有’、或执著‘无’等,在此错误见解的基础上,形成了六十二种邪见。”
关于六十二种邪见,我讲《入中论》时也解释过。即凡夫及诸外道对色、受、想、行、识五蕴有四种见,比如,色蕴分四种:我在色中、色在我中、即色是我、离色是我。其他的受、想、行、识四蕴也是如此。这样加起来共二十种。
过去、现在及未来,各有二十种见,共六十种。再加上最根本的常见、断见(执有、执无),总共有六十二种邪见。
4.烦恼浊
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众生深深执著于虚妄之法,坚定信受,不愿放舍。而且,他们傲慢自大,谄曲狡猾,心不诚实。”
众生有我执,有我慢,本来虚妄的却执为实有。
5.劫浊
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在千万亿劫中,听不到佛的名字,也闻不到佛的正法,如是之人极难度化。”
相比之下,我们这辈子至少还能听闻佛法,这种机缘非常难得。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所以,舍利子,我为这些五浊众生设立了一套权宜的方便法,给他们讲断除痛苦的方法,指示清净的涅槃之道。”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我虽然说那是‘涅槃’,但并不是真实的寂灭。因为从实相来讲,诸法本自寂灭,这种寂灭远离四边八戏,不是一种单空的灭定。佛子行持了这样的法道,来世会成佛。”
要想获得究竟涅槃,不能依靠声闻乘,唯一要依赖于大乘法。为什么呢?因为万法的自性是“常自寂灭”,并不是要舍弃这个轮回,追求那个寂灭。证悟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当然,如果暂时达不到这种境界,可以像《定解宝灯论》讲的,先依靠修持单空,断除我执和实执,再依次趋入大乘唯识和中观所抉择的了义空性。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若想直接悟入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离戏空性,不太现实,而应该先抉择声闻乘的人无我,然后进入大乘的空性,这是最好的方便法。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佛说:“我通过方便之力,为众生开示三乘法门,但究竟来讲,一切佛陀都只宣说一乘道。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应该断除疑惑,明白诸佛的语言完全一样,所说之法只有一乘、没有二乘。”
疑惑,在佛教中是很大的障碍,希望大家尽量多生智慧、遣除怀疑。尤其是对《法华经》的学习,没有智慧、没有信心的人,不一定能接受,前面也讲了,这部法的确不是一般人的境界。所以,不管是佛学院、学会还是其他团体的人,要经常观察自己。这个人身非常难得,如果人云亦云,盲目地跟着这个、跟着那个……这对我没有任何损害,对《法华经》没有任何损害,但对你个人来讲,也许会有一些损害。
我传讲《法华经》,唯一只想对大家有利,你们可以用信心和智慧来观察。这节课之后,由于我有很多事情,《法华经》《大乘经庄严论》停讲一个月,八月中旬会继续讲,具体时间还定不下来。《法华经》最后有多少人能听圆满,我不知道。如果能圆满的话,最后一天,想给大家发一个传承证,这也是个因缘吧。
在我们的人生中,遇到如此殊胜的《法华经》,并能共同学习它,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个过程中,也许身体不好,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我们都不要太当回事,而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绝不以任何因缘停止!
只要我活在这个世上,就会把《法华经》圆满地给大家讲完。希望你们在听受过程中,也要有坚定的信心和甚深的智慧,这样一来,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是会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