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62课
2017年9月25日
(念诵藏文传承)
今天慢慢讲,你们别着急。也许要讲到12点,要做好思想准备(众笑)。很多大德讲课,不算念传承,就要两三个小时,四五个小时也有。以前德巴堪布讲课,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讲到下午2点。
今天讲《法华经》“陀罗尼品”。先讲个公案:以前,有一位宝通法师,常念“陀罗尼品”,成就了神通。某村有个女人被附体,法师去了现场,见到一个鬼神,就说道:“你们既然生活在村里,应该为民造福,为何反而害人?”鬼神说:“不好意思,是我的手下干的。”法师令他把手下小鬼带来责罚,那个女人立刻就恢复了。
过了一段时间,那个女人又被附体了,连续数日胡乱唱歌。法师来到现场,又看见那个小鬼。法师呵斥道:“之前已经警告过你,你怎么又来?如果还不走,我就念咒,让你的头碎成七块!”小鬼哀求着逃走了,从此那个女人再没有犯病。所以,当众生业力现前时,确实会有附体和魔障,此时持咒非常关键。
还有个公案:龟兹国有一位法贤法师,早年学小乘,后来在一位法师面前听了《法华经》,生起极大信心,从此皈依大乘。他每天念五遍《法华经》,到后来,四大天王也经常守护他。因为天人身体发光,有人误以为法师住处起火了。
他圆寂前对弟子说,他从前受持的小乘见解,还不究竟,后来读了《法华经》,才知道大乘的功德。还说,他诵此经三年亲见普贤菩萨,获得了不退转授记,如果你们专持《法华经》,最多不过三世,必定成就……他荼毗后的遗塔,雨淋不湿,飞鸟也不敢落脚,非常神奇。
学修《法华经》的感应无量无边,《法华传记》《弘赞法华传》等中记载的就有很多,我只是象征性地讲一些。
接着开始讲《法华经》第二十六品。
|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这时,药王菩萨从座位上起身,偏袒右肩,合掌面向佛陀,这样说道:“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法华经》,或非常流利地读诵,或书写经卷,能获得多少福德?”
| 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
佛告诉药王菩萨:“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的佛陀,你觉得怎么样,他们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药王菩萨说:“非常多,世尊。”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对于这部经,乃至受持一个四句的偈颂,读诵、解义(包括佩戴),如理修行,功德远远超过前者。”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家都了解到为何汉地对《法华经》如此重视了。这次很多听众听闻传承一直没有断,网上的个别人,有时藏文断了一点,有时汉文断了一点,但只要两者没有都断,就能互相弥补。因为我用藏语完整念了一遍,汉语方面,基本也没漏过,应该没问题。
| 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即说咒曰:
“安尔(一) 曼尔(二) 摩祢(三) 摩摩祢(四) 旨隶(五) 遮梨第(六) 赊(诗遮切)咩(莫者切)(七) 赊履多玮(八) 膻(尸连切)帝(九) 目帝(十) 目多履(十一) 娑履(十二) 阿玮娑履(十三) 桑履(十四) 娑履(十五) 叉裔(十六) 阿叉裔(十七) 阿耆腻(十八) 膻帝(十九) 赊履(二十) 陀罗尼(二十一) 阿卢伽婆娑(苏奈切)簸蔗毗叉腻(二十二) 祢毗剃(二十三) 阿便哆逻祢履剃(二十四) 阿亶(多罕切)哆波隶输地(二十五) 欧究隶(二十六) 牟究隶(二十七) 阿罗隶(二十八) 波罗隶(二十九) 首迦差(初几切)(三十) 阿三磨三履(三十一) 佛陀毗吉利袠(音姪)帝(三十二) 达磨波利差(猜离切)帝(三十三) 僧伽涅瞿沙祢(三十四) 婆舍婆舍输地(三十五) 曼哆逻(三十六) 曼哆逻叉夜多(三十七) 邮(音尤)楼哆(三十八) 邮楼哆憍舍略(来加切)(三十九) 恶叉逻(四十) 恶叉冶多冶(四十一) 阿婆卢(四十二) 阿摩若(荏蔗切)那多夜(四十三)
这时,药王菩萨对佛说:“世尊,我现在想给说法者一个陀罗尼咒,以护持他们……”
今天内容比较多,这段我就不念了,刚才念传承时已经念过了。
|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药王菩萨宣说此陀罗尼后,继续说:“世尊,这个陀罗尼神咒,是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如果有谁侵毁这位法师(说法者或受持者),则等于侵毁了这些佛陀。”
佛经中的有些数字,一部分是具体数量;还有一部分,应该是虚数。就像我们读中学时,有一套丛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并没有十万个问题。我有次在炉霍的书店,买了这套书,现在都还在,这些书保存得可以。当时我心想:“如果精通这《十万个为什么》,那我肯定变成一个智者。”这套书在当时很有吸引力,据说俄国经常把十万作为虚数,表示数量很多。
所以,这里也许是很多佛的意思,可以从不同层面理解吧。
| 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当时,释迦牟尼佛赞叹药王菩萨:“善哉善哉,药王,你能悲悯、拥护这些法师,所以宣说这个陀罗尼,对众生有非常多的饶益。”
念咒语很有必要。《楞严经》说:乃至习气没有根除,要一心念诵咒语。通过诵咒,相续中很多业障、习气,都可以断除。
|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蔗、若鸠槃茶、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痤(誓螺切)隶(一) 摩诃痤隶(二) 郁枳(音纸)(三) 目枳(四) 阿隶(五) 阿罗婆第(六) 涅隶第(七) 涅隶多婆第(八) 伊緻(者利切)柅(女纸切)(九) 韦緻柅(十) 旨緻柅(十一) 涅隶墀柅(十二) 涅犁墀婆底(十三)
这时,勇施菩萨对佛说:“世尊,我也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的人,说一个陀罗尼。如果这位法师得此陀罗尼,无论是夜叉、罗刹、富单那、吉蔗、鸠槃荼、饿鬼等,如果想寻求法师的短处,不可能得逞。”他就在佛前说了这个咒语……
“陀罗尼品”共有五个陀罗尼咒,这是第二个。
|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勇施菩萨说:“世尊,这个陀罗尼神咒,是恒河沙数佛陀所说,他们也对此非常随喜。如果有谁侵毁这位法师,则等于侵毁了这些诸佛。”
因为尊重佛法,也要尊重法师,比如,说法者要坐在高位,要对他恭敬顶礼。为什么?一方面是对人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法的恭敬。尊重法师,等于尊重真理。有些西方人经常说:“人人平等,为什么要恭敬老师?”其实,这只是西方个别学者的一种想法,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果我们恭敬法,对说法的人,也不得不恭敬。《杂阿含经》说:“过去等正觉,及未来诸佛,现在佛世尊,能除众生忧。一切恭敬法,依正法而住,如是恭敬者,是则诸佛法。”三世诸佛都恭敬正法、依止正法,这就是佛所行之道。
有些人经常问:“为什么要恭敬阿阇黎?尤其是密宗,为什么要视师如佛,对上师如此恭敬?”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要恭敬法,并依止这个法,那法是谁传的呢?就是法师。所以这里也讲了,诸佛菩萨对《法华经》的弘扬者非常关注,恒时予以保护。
希望道友们对法师、辅导员要恭敬。虽然这跟西方某些观念不同,但还是要重视。就个人而言,凡是对我有法恩的上师和老师,包括小学老师,我都发自内心地恭敬。
我读初中时,一位老师讲过一堂简单的数学课。后来我每次看到他,心里就想:“虽然他只讲过一堂课,但也是我的老师。”所以还是很恭敬他。当时,我们数学老师不在,请他临时代课。但他讲的,一半错、一半对,我记得很清楚,还当场指出来了,那个分子、分母的加减讲错了。但他毕竟讲过一堂课,就是我的老师。如果是佛法方面的老师,就更应恭敬了。
现在有些人思想比较奇怪。如果你学的是西方知识,那可以遵循西方的观念,但你现在修学的是东方智慧,尤其是大乘佛法,应该遵循东方的传统。
此处说,诸佛会护持这位法师,或许有人想:“为什么不护持其他人?你们佛教不是说一切众生平等吗,怎么还特别保护某些人?你们有偏袒心!”众生的分别念层出不穷,我们也不可能一一辩论。
| 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咒曰:
“阿梨(一) 那梨(二) 㝹那梨(三) 阿那卢(四) 那履(五) 拘那履(六)
世尊,以是神咒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
这时,护持世间的毗沙门天王,对佛陀说:“世尊,我也为了悲悯、拥护这些法师,宣说一个陀罗尼……”说完此咒后,他接着说:“世尊,以这个神咒来拥护法师,我自己也会拥护受持此经者,令他周围一百由旬以内,不会遭受衰损、忧患。”
这个陀罗尼比较短,以后我们可以多念。
念咒语很重要。法王如意宝在世时,对这方面就很重视。包括去年一段时间,我们念过忿怒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观音心咒、文殊心咒等,以前还念过解缚咒、金刚铠甲咒等。尤其是现在,邪魔外道等各种违缘比较猖獗,要多念这些。
| 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咒曰:
“阿伽祢(一) 伽祢(二) 瞿利(三) 乾(音虔)陀利(四) 旃陀利(五) 摩蹬(音邓)耆(六) 常求利(七) 浮楼莎柅(八) 頞(音遏)底(九)
这时,持国天王在法会中,被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所恭敬围绕,来到佛前,合掌对佛陀说:“世尊,我也以陀罗尼神咒,拥护受持《法华经》的人。”然后宣说了一个陀罗尼……
|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说完咒语后,他继续说:“世尊,此陀罗尼神咒,是四十二亿诸佛所说。如果谁侵毁这位法师,则等于侵毁了这些佛。”
“如果侵毁法师,相当于侵毁了诸佛”,这一点,我们以前可能没想过,觉得法师是法师、佛就是佛,大家对佛都很恭敬,但对于法师,经常欺负、欺骗、看不惯,背后说过失。
其实,宣说大乘佛法者,哪怕看起来很平凡,但经论中都说,他是值得尊敬、保护的。平时一些喇嘛来找我,我不一定从坐垫上起来,但如果听说来人是某班的法师,我都恭敬有加。为什么?因为他是说法师,跟其他人不同。
我们今后对于宣说、弘扬《法华经》的人,包括所有弘扬大乘佛法者,一定要尊重。如果你实在做不到恭敬、赞叹,也尽量不要诽谤,不要吹毛求疵。现在很多人喜欢捕风捉影,根本没有的事,常常强加在别人头上。当然,也有些居士挺好,无论对哪个教派的上师,一听到别人谈论他的过失,就说:“其实那些上师很好,真的很有功德……”好像对每位上师都有恭敬心,还是需要这样。不然,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说过失时特别擅长,说功德时口才就没有了,这样可能会造很大恶业。
|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皋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伊提履(一) 伊提泯(二) 伊提履(三) 阿提履(四) 伊提履(五) 泥履(六) 泥履(七) 泥履(八) 泥履(九) 泥履(十) 楼醯(呼奚切)(十一) 楼醯(十二) 楼醯(十三) 楼醯(十四) 多醯(十五) 多醯(十六) 多醯(十七) 兜醯(十八) 㝹醯(十九)
这时有很多罗刹女:第一位叫蓝婆,第二位叫毗蓝婆,第三位叫曲齿,第四位叫华齿,第五位叫黑齿,第六位叫多发,第七位叫无厌足,第八位叫持璎珞,第九位叫皋帝(这位是她们的首领,比较重要),第十位叫夺一切众生精气。这十位罗刹女,和鬼子母(我们念烟施时会提到)及其孩子和眷属,都来到佛陀面前,异口同声地对佛陀说:“我们也想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的人,断除他们的衰患。如果有伺求法师过失的人,不会让他得逞。”然后于佛前宣说了一个咒语……
你看,最好不要说法师的过失,不然,罗刹女也会制裁他。
有些人确实会出事。我家乡有些人,某次放生期间一直谩骂法师,特别过分。后来,在短短的时间中,有些人自尽了,有些人锒铛入狱。去年,我也对当地老乡说:“你们自己想一想,不要肆无忌惮地说出家人、法师的过失。”有些人对因果满不在乎,在网上拼命诋毁法师,但不久就遭殃了,成熟了痛苦的果报。
所以,即使为了保护自己,也要注意自己的嘴巴。不然,一些罗刹女会悄悄把你的精气吃没了。
|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蔗、若毗陀罗、若揵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蔗、若人吉蔗、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
念完咒语后,她们说:“宁可践踏在我们头上,也不能损害这些法师。如果有夜叉、罗刹、饿鬼、富单那、吉蔗、毗陀罗、揵驮、乌摩勒伽、阿跋摩罗、夜叉吉蔗、人吉蔗、热病(有些热病也是鬼神所扰),无论是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或者经常有热病,有些以男人的形象,有些以女人的形象,有些以童男的形象、有些以童女的形象,乃至在梦中也不要扰乱法师。”
念诵此咒,就能遣除这些。有些人经常做恶梦,有时梦到以前熟悉的亡人,有时梦到不熟悉的恐怖面孔,此时最好多念这个咒语。
其实,世间有很多罗刹、夜叉、饿鬼,可以让人生病。有些是白天在对方眼前出现,制造违缘;有些是晚上让他做恶梦。好多人都有这种经历,比如,你明天要感冒,今天会先做个恶梦;或者这几天身体特别不好,连续做几次恶梦,梦见有些是去世的熟人,有些是魔鬼的形象。
无神论者认为,鬼神不存在,但这并不是你否认就没有了——确实有的人做了恶梦后,身体就不好了,或者生活出现很大的变动。包括我们心情不好时,也会有各种恶梦。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念咒语的习惯,正在做恶梦时,念一些咒语,马上就能遣除。
去年讲《药师经》时,我也讲过一些咒语的功德。如果做了不吉祥的恶梦,醒来后先念缘起咒,然后念这些咒语,在空性中安住,修大悲心,对鬼神、病魔观修自他交换。这样一来,除了即生难以逆转的异熟果,各种违缘都能遣除。许多高僧大德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对治修行中身心的各种违缘,这是很重要的。
| 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若不顺我咒,恼乱说法者,
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
她们就在佛前宣说偈颂:“如果不随顺我的咒语,恼乱这些说法者,他们的头会裂成七块,就像阿梨树枝一样。”
可见,显宗也有降伏法。你看此处说,如果扰乱说法者,就把他的头裂成七块,这就是一种降伏。
有人说:“佛教不都是慈悲的嘛,你们密宗怎么还有降伏法?”但在这里,把那些众生的头,裂成像阿梨树枝一样,显宗对此也有开许。
你们以后遇到有人质疑,可以问他:“《法华经》中是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你说它怎么解释?”有时需要做好辩论的准备,不然遇到别人提问就逃避,也不太好。一些常见的问题,还是应该有所准备。
如杀父母罪,亦如压油殃,
斗秤欺诳人,调达破僧罪,
犯此法师者,当获如是殃。”
“这些众生就像犯了杀父母的罪,也如同压油殃、斗秤欺诳他人、提婆达多破和合僧的罪业。扰乱这位法师的众生,会获得这样的灾殃。”
| 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
诸位罗刹女宣说完偈颂后,对佛陀说:“世尊,我们也会亲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这部经的行者,让他获得安稳,远离一切违缘、障碍和过患,消除一切毒药。”
念这个咒语,有这些功德。
| 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燃种种灯,苏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华油灯、薝蔔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钵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皋帝,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说是陀罗尼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法忍。
佛陀告诉这些罗刹女:“善哉,善哉。你们仅仅拥护受持《法华经》名称的人,福德都不可思议,更何况拥护那些完整受持、供养经卷,用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燃种种灯,包括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花油灯、薝蔔花油灯、婆师迦花油灯、优钵罗花油灯等,做百千种供养者,拥护他们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皋帝(她们主要的负责人),你们及眷属,应当拥护这些法师。”
宣说这一“陀罗尼品”时,有六万八千人获得了无生法忍。
以上讲完了“陀罗尼品”。下面是第二十七品。
|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
这时,佛陀告诉大众:“很久以前,距今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名为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土名为光明庄严,劫名喜见。在这尊佛的教法中,有一位国王名为妙庄严,国王夫人名为净德。他们有两位王子,一位叫净藏,另一位叫净眼。”
两位王子不叫“妙”什么,而随母亲姓“净”,可能是当时的习俗。
| 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这两位王子有大神通力、福德力、智慧力,长时间修菩萨行,包括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安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静虑波罗蜜、智慧波罗蜜、方便波罗蜜以及慈悲喜舍,乃至对三十七道品的所有法,全部明了通达。还获得许多三昧,包括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对这些三昧全部通达。”
精通六度,了达三十七道品,还拥有这么多三摩地,这两位王子很不一般。不像现在有些王子,开豪车到处玩儿,每天都浑浑噩噩的。非洲某国王有二十六个王子,但他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生活中也有各种烦恼。
人就是这样,在生活中,有高低、喜嫉、贫富、美丑等很多执著;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烦恼和竞争,这个时代也一样。比如,两个卖豆腐的人,彼此竞争;两个乞丐互相竞争;两个国王也有竞争……
|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
“当时,这尊佛为了引导妙庄严国王,及悲悯众生的缘故,准备宣说《法华经》。这时,净藏和净眼两位王子到母亲那里,合掌请求道:‘希望母亲到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那里去,我们也陪您一起去亲近、供养、礼拜。’”
佛陀转法轮很难得,他们请求母亲一起去听闻。藏地一般也是这样,如果某某上师传法,孝顺的孩子经常带父母去听,而有些孩子自己不去,也会让父母去。
《毗奈耶经》和很多经典里讲,即使把父母扛在肩上,日夜转绕大千世界,也不能报答父母恩,唯一让父母受持佛法才可以。我们讲《极乐愿文大疏》时也说,让父母行持佛法,才能报答恩德。以前还引用过《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的教证:“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不是用饮食或买房买车就能报父母恩,若引导父母趋入正法,包括让他行善,乃至皈依、出家,这对双亲是上等的供养,也是真正的报恩。
当然,有些父母思想非常顽固,想尽办法也不听。二十年前就有人说:“我很想让父母皈依。”如今他还在努力。
当时,两位王子很孝顺,求母亲去听法。
| 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
“两位王子说:‘为什么去呢?因为这尊佛要在一切众生面前宣说《法华经》,我们应该去听受。’当时,母亲告诉两个孩子:‘你们的父亲信受外道,深深执著婆罗门教法,你们应该到父亲那里请求,如果这次他的思想能转变过来,我们一起去多好啊!’”
“你跟你爸说一下……”(众笑)
| 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
“净藏和净眼合掌对母亲说:‘我们俩是法王子,却生于这样的邪见家庭。’母亲告诉两个孩子:‘你们应当悲悯、忧念父亲,最好在他面前示现一些神变。他见到以后,心会变得清净,也许会答应和我们一起去。’”
一般来说,母亲喜欢给儿女出主意,这是家庭的秘密。(众笑)
|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
“这两个孩子悲悯父亲,飞到虚空中(前面讲了,他们有大神通力),在高七棵多罗树的地方,显现种种神变,在虚空中行、住、坐、卧;上身出水、下身燃火;然后下身出水、上身出火;一会儿让身体变得巨大,遍满虚空;一会儿又变得特别小,紧接着又变大;从空中消失,忽然出现在地上;在地里如同在水里一样自由穿梭;在水里好像在地上一样不沉下去。
就这样显现种种神变,让父亲内心变得清净,生起了信解。当时,父亲见到儿子具有这样的神通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欢喜,合掌向儿子说:‘你们的老师是谁?你们是谁的弟子?’”
有些道友出家时,父母特别不理解,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打听:“你们的教派是什么?你们的老师是谁?我也想见见那位法王如意宝。”
以前,有个人在这里出家。刚开始父母很生气,准备去法王面前理论,结果排队见了法王后,生起信心,自己也发愿出家了。
| 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
“两个儿子说:‘大王,有一位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如今正在七宝菩提树下的法座上,对一切世间天人大众广说《法华经》。他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他的弟子。’”
身为佛弟子,他们很自豪,说:“我就是佛陀的弟子!”
| 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父亲对儿子说:‘我也想去见一下你们的老师,我们一起去吧!’于是,两个儿子从空中下来,到了母亲那里,合掌对母亲说:‘父王如今已产生了信解,堪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已为父王做了佛事,愿母亲同意我们在佛陀座下出家修道。’”
两位王子准备出家。
| 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钵华,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愿听我出家。’
“这时,两个儿子为了重宣此义,以偈颂方式对母亲说:‘愿母亲开许我们出家做沙门。诸佛非常难以值遇,我们很想追随佛陀,出家修学。就像优昙钵花在世间难以遇到一样,遇到佛陀更难,脱离各种难处也很难,希望您开许我们出家。’”
他们要出家时,讲了两个原因:一是佛陀难遇,二是人身难得。
佛经中经常赞叹出家的功德。《大宝积经》里讲:“出家不放逸,白法恒增长,不坏众善根,远离诸烦恼。”出家有许多行善的顺缘,能增长白法,出了家以后,善根不会毁坏,可以远离各种烦恼。
出家和在家确实有差别。虽然我不敢着力倡导,因为有人出家也可能有很多痛苦,但无论如何,在佛陀教法中出家为僧,确实有非常大的功德。
我们佛学院这边,很多人出家后,基本上都很清净。有时跟其他个别寺院比起来,这里的出家人还是不同。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已享受过世间的各种妙欲,出家后,无论是守持清净戒律,还是闻思修行,各方面都非常出色。
因此,如果有人想出家,最好不要制造违缘,不然过失很大。《佛说出家功德经》里说,见到有人出家,若为其提供顺缘,此功德之大,佛在百年中都宣说不尽。比如,有人刚出家时,没有地方住,你帮他借房子;没钱买僧衣,你帮他买一套,为他创造顺缘,这些功德不可思议。
|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
“母亲回答:‘我同意你们出家。为什么呢?因为佛陀难以值遇。’
这时,两个儿子对父母说:‘善哉,父母,希望你们抽时间,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面前亲近供养。为什么呢?因为佛陀非常难以遇到,就像昙花出世一般,也像独眼盲龟钻入木轭孔一样。而我等由于宿世的因缘,今生遇到了佛法,所以,父母应开许我们出家。为什么呢?诸佛难遇,时机也很难得。’”
|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
“这时,妙庄严王及其后宫八万四千人,堪为受持《法华经》的法器。净眼菩萨,对法华三昧早已通达。净藏菩萨,已在无量百千万亿劫中,通达了离诸恶趣三昧,想让一切众生远离恶趣。国王的夫人,获得了诸佛集三昧,能了知一切佛的秘密藏。”
他们的母亲看似普通女人,经常给孩子出主意,实际上也是大菩萨。
| 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两位王子如是以善巧方便度化父亲,让他对佛法产生了信心、欢喜心。于是,妙庄严王带着群臣、眷属一起,净德夫人带着后宫婇女、眷属一起,两位王子带着四万二千人一起,同一时间中,浩浩荡荡地前往佛陀那里。到了以后,他们在佛面前顶礼,转绕三匝,然后站在一边。”
整个队伍到了佛前,大家站在一边。
|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当时,这尊佛为国王说法,示教利喜,国王非常高兴。这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下脖子上价值连城的璎珞,撒在佛陀身上。结果,这些璎珞在虚空中变成一个四柱宝台,宝台中有大宝床,铺着百千万天衣,上面有佛,结着跏趺坐,放出大光明。
这时候,妙庄严王这样想:‘佛陀的身体端正庄严,非常殊胜,成就了世间第一微妙色。’”
佛陀的庄严身相,微妙难以思议,哪怕在一刹那间观想,功德也无法想象。我每次见到佛像,都会心生欢喜,经常把它放在触目可及的地方。《亲友书》里说,佛像就算是木制的,有智慧的人也会非常恭敬。
《大庄严论经》里记载,从前,优婆麴多尊者说法时,魔王准备干扰他。后因优婆麴多显现神通,魔王被降伏,只好求饶:“请您放过我。您以后有任何要求,我都照办。”优婆麴多说:“我没有见过佛陀(他在佛灭度后才出世),你却见过,你变成佛让我看看。”魔王说:“那您要先答应我,千万不能顶礼。否则我承受不起。”
尊者答应了。然后魔王跑到森林里,像美女化妆一样,变得跟佛一模一样,相好庄严,舍利子和目犍连在两侧,阿难等人随后,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出来了。尊者见后,生起极大信心,以各种偈颂赞佛,到后来,干脆五体投地,向他顶礼。
此时魔王说:“啊!不是跟你说了嘛,不能顶礼!”尊者说:“我不是顶礼你,而是顶礼佛。就像顶礼木制佛像,并不是顶礼木头。”魔王无可奈何,最后只好离开。
对于有信心的人,不要说是真佛,见到佛像也觉得很庄严。
|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
“这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诉四众弟子:‘你们见到这位妙庄严王在我面前合掌站立吗?这位国王,会在我的教法中成为比丘,并且精进修持,协助佛陀弘扬道法。他将来会作佛,名号为娑罗树王。’”
昨天有个人,拿着三斤苹果和一个香蕉,让我马上给他授记,我说:“授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众笑)
| 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
“‘国土名为大光,劫名大高王。娑罗树王佛有无量的菩萨和声闻众,他的刹土大地平正,有很多功德。’
佛陀对国王这样授记后,当时国王把王位传给弟弟,然后和夫人、两个儿子还有众多眷属一起,在佛的教法中出家。国王出家后,在八万四千年中,精进修持《妙法莲华经》。之后,他获得了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当即升到虚空中七多罗树高的地方,对佛陀说:‘世尊,我这两个儿子已经做了佛事。’”
忆念佛陀或佛法,能获得各种神通等出世间功德。《华严经》也说:“若能须臾念如来,乃至一念功德力,永得远离众恶趣。”乃至一刹那忆念佛,以此功德,能永远脱离恶趣。
| 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他们以神通变化,转化我的邪心和邪见,让我安住在佛法中,才能有幸得见世尊。这两个儿子,是我的善知识,为了激发我宿世的善根、饶益我,才转生到我家。’”
两个儿子刚开始很伤心:“我们为什么生于邪见之家?”国王这时候感觉很荣幸:“两个儿子是我的善知识。”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说:“若有众生,善根成熟,自然亲近,诸善知识。”如果众生善根成熟,自然会亲近善知识。所以,我们能遇到上师和佛陀,也是因为自己善根成熟。这是个很好的教证。
我经常这样想:“我真的很有福报。年轻时遇到了上师如意宝,还有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有生之年遇到佛法,与有缘的道友们结上善缘,多年来能以佛法跟大家交流,今生没有白费!”
当时国王说:“他们是我的善知识,为了让我发起殊胜善根,转生到我的家族中。”
|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这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对妙庄严王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你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种下善根,生生世世都能遇到善知识。这些善知识能做佛事,示教利喜,令众生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你应当知道,善知识是很大的因缘,能引导众生见到佛陀,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你见到这两个儿子没有?这两个儿子,曾供养过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并且亲近、恭敬他们,在这些佛的教法下受持《法华经》,同时悲悯那些持有邪见的众生,想方设法让他们住于正见。’”
不仅是这次断除你的邪见,在断邪见方面,他俩是“专家”。
有些人说:“我在水泥工程方面是专家,是专门学这个的。”“你学了多久?”“学了两年。”两年不太可能变成专家。你看这两个王子,那是真正的专家。
|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妙庄严王从虚空中下来,对佛陀说:‘世尊,如来非常稀有,由于具足功德和智慧,顶上肉髻的光芒照耀十方;双眼又长又广,是绀青色的;眉间的白毫,像皎洁的月亮;牙齿又齐又密,常放光芒;嘴唇颜色红润,如频婆果一样。’
这时,妙庄严王赞叹佛陀具有的无量千万百亿功德后,在如来面前一心合掌,再次说道:‘世尊,从未有过啊!如来的妙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的功德,教诫、指导众生的所行,让众生获得安稳快乐。我从今天开始,不再随着自己的分别念行动,不再产生邪见、憍慢、贪、嗔、痴等恶心。’这样说完以后,礼佛而离开。”
以上是妙庄严王的经历。
|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众:“你们是怎么想的,妙庄严王难道是其他人吗?就是现在的华德菩萨。那位净德夫人,就是今天佛前的光照庄严相菩萨,他怜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生在他们的家族中。”
| 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
“他们的两个儿子,就是如今的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成就如此广大的功德,在无量百千万亿诸佛面前种下善根,成就不可思议的善根和功德。如果有人识得这两位菩萨的名字,一切世间诸天和人民也应礼敬。”
光是知道两位菩萨的名字,功德也很大。
|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佛宣说这一“妙庄严王本事品”时,有八万四千人远离尘垢,于诸法中获得了法眼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