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5课
2016年6月20日
(念诵藏文传承)
《法华经》正在讲第一品,本经的缘起——当时佛陀入定放光,显现了自土六瑞和他土六瑞,弥勒菩萨想知道其中原因,就去请教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显现上是法王子,但实际上,往昔的许多佛都曾在他面前发过菩提心。佛经中对此也有记载,如《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中说,释迦牟尼佛有一次问普贤菩萨:“你是否知道在久远以前,是谁最早让众生发菩提心,并引化他们成佛的?”普贤菩萨说:“是文殊菩萨。很久以前,在还没有佛的时候,文殊菩萨就劝无数众生发菩提心。有一次他在大众中问:谁能与我同愿同行,一起发无上菩提心,度化无量众生?这时有五个人站出来跟文殊菩萨一起发愿。后来他们逐渐成佛,分别是:东方的阿閦佛、南方的宝生佛、西方的观自在王佛(即阿弥陀佛)、北方的不空成就佛、中央的毗卢遮那佛。”
不单是五方佛,包括释迦牟尼佛,昔日也在文殊菩萨面前发过菩提心。原本比弥勒菩萨晚四十二劫发心,不过释迦牟尼佛比较精进,先于弥勒菩萨成就了佛果。
很多经论中说,文殊菩萨实为古佛再来,只不过显现为菩萨形象。当然,文殊菩萨的示现有各种各样,这一点,麦彭仁波切在《八大菩萨传》中引用不同的经典进行过说明——有些经典说他是未来佛;有些说他早已成佛;有些说他是现在佛,如今正在某个世界转法轮。
这些教证,我在《五台山志》中也引用过。这本书是我25岁时用藏文写的,记录了应该如何朝拜五台山。现在很多喇嘛朝五台山时都会参考,说这书还可以,不像有些游记讲得那么略。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当年法王如意宝去五台山时,德巴堪布让我翻译关于五台山的资料,我就查阅了藏传、汉传很多经论,然后进行编著的。前几年本想重新校对一下,但没有时间。懂藏文的人如果想朝五台山,看看这本书也可以。不过你们不懂藏文,说这些也没用。(众笑)
以上讲了文殊菩萨的功德。下面讲文殊菩萨对弥勒菩萨的回复。
|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这时,文殊菩萨对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位大士说:“善男子们,依我看来,佛陀今天打算宣说一部大法,降大法雨滋润众生,吹大法螺召唤众生,击大法鼓唤醒众生,演大法义觉悟众生。各位善男子,我在过去诸佛面前也曾见过这种瑞相,诸佛只要放出这种光,必然会讲无上大法。所以大家应当知道,今日佛陀放光也是如此,应该会像过去诸佛一样,想让众生都能听闻这世上最难以相信的大法,所以显现这样的瑞相。”
《法华经》讲了最深的道理,是大乘了义之法。很多大德也是从这里悟入的。
| 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诸位善男子,过去无量劫之前,有一尊佛,名号为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为众生演说的正法,具足初善、中善、后善,意义深远,语言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这些都是“法宝”的功德。《大乘经庄严论》和《随念三宝经》也介绍过,只不过用词稍微不同而已。
|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日月灯明佛应机说法,为求声闻乘者,讲了苦集灭道四谛之法,令其解脱生老病死,趋入涅槃;为求辟支佛乘者,讲了十二缘起法;为求大乘道的菩萨,讲了六度之法,令他们证得无上佛果,成就一切种智。”
可见,日月灯明佛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宣讲了三乘。《地藏十轮经》中说:“如如意宝珠,随所愿皆满,如是三乘法,能满众生愿。”就像如意宝可满足不同众生的愿望一样,佛陀也能满足不同根基众生的需求——有些人喜欢声闻乘,有些人喜欢缘觉乘,有些人喜欢菩萨乘,佛就分别讲了三乘法引导其趋入解脱。
|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
“此佛之后,又有一佛,也叫日月灯明。之后,又有一佛也叫日月灯明……如此共有二万尊佛,都是同一个名字,叫日月灯明;也都是同一个姓,姓颇罗堕。”
颇罗堕,在梵语中有三层意思:快速、利根、圆满。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一个很好的种姓。
| 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文殊菩萨说:“弥勒菩萨,您应当知道,从最初的佛到最后的佛,这两万尊佛都叫日月灯明,他们具足佛的十种名号,所说的法都具足初善、中善、后善。最后一尊日月灯明佛,还没有出家时,有八位王子:第一位叫有意,第二位叫善意,第三位叫无量意,第四位叫宝意,第五位叫增意,第六位叫除疑意,第七位叫响意,第八位叫法意。这八位王子都有极大威德,各自统领四天下。诸王子得知他们的父王已经出家,并获得无上正等觉佛果,于是也纷纷舍弃王位,随父王一起出家,发大乘菩提心,修学大乘法,长久修持梵行,最后都成为大乘法师。之所以能这样,皆因他们往昔曾在成千上万的佛面前积累资粮,广植善根。”
| 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
“当时日月灯明佛演说了一部大乘经典,名叫《无量义经》,这是教化菩萨的法门,深受诸佛垂念护持。讲完这部经之后,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三昧,身心如如不动。这时,天上散下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散落在日月灯明佛及大众的身上,世界出现六种震动。当时,法会中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以及诸小国王、转轮圣王等,这些大众从没有见过这种稀有的瑞相,欢喜不已,纷纷合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佛陀。与此同时,日月灯明佛眉间的白毫处放光,照耀东方一万八千个世界,无不周遍,就像大家今天所见到的诸佛刹土一样。”
| 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文殊菩萨说:“弥勒菩萨,您应该知道,当时法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于听法。这些菩萨见到佛的白毫放光照耀诸佛土,之前从未见过,很想知道这些光明出现的因缘。当时有一位菩萨叫妙光,他有八百个弟子。那时日月灯明佛出定之后,因妙光菩萨的祈请,为大众演说了大乘经典,名为《妙法莲华经》(可见此经在久远劫以前就有),并于六十小劫中一直宣讲,没有起座。那时,法会中的大众也都端坐一处,身心不动,全神贯注地听法,六十小劫就像一顿饭的工夫。当时大众当中,没有一个人的身心产生疲倦,乃至生厌烦心。”
六十小劫就像一顿饭的时间,有些人对此可能不太理解。其实,爱因斯坦讲过:“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的一种错觉。”在修行人的境界中,时间长短也并非真实存在。以前虚云老和尚在山里修行时,边煮芋头边打坐。他出定后,以为芋头刚煮好,结果一看,芋头都长毛了——他在定中感觉只有一小会儿,实际上已过了二十多天。所以,日月灯明佛在六十小劫中一直讲,诸眷属就一直听,依靠佛的加持,这么长的时间犹如弹指,很快就过去了。当然,六十小劫也可以说是实际的时间,因为当时人的寿命比较长。
不仅时间是错觉,空间也是错觉。就像米拉日巴尊者在牛角中,他自己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这个故事是怎么讲的呢?
传记中说,米拉日巴尊者有个弟子叫惹琼巴,他依止尊者一段时间后,就到印度求学了,求了很多甚深密法。从印度回来后,他非常得意,心想:“如果换作别的上师,肯定会对我做盛大的迎接。可我的上师连吃穿都没有,哪里谈得上款待我呢?”他生起很大的傲慢心,对上师也生起恶劣的邪见,米拉日巴尊者立刻就知道了。
这时,路上正好有一个被扔掉的牛角,尊者对惹琼巴说:“你把这个牛角捡起来,我们带走吧。”惹琼巴不高兴地想:“上师有时候说一切法都要舍弃,有时候他的嗔心比老狗还狠,贪心比老乞丐还大。这个牛角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捡起来有什么用?”于是拒绝道:“算了吧!这个东西毫无用处。”尊者说:“捡这样的东西,还不至于增长贪念,不久也许会用得着。”说着,自己就将牛角捡起,拿在手中。
走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平原。这里平旷辽阔,连个小老鼠藏身的地方都没有。此时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下起很大的冰雹。惹琼巴被砸得很惨,突然发现上师不见了,牛角里却传出上师的声音:“这里广大宽敞,舒服得很,你也进来吧!”他俯身向牛角内部看去,只见牛角并未变大,尊者的身体也未缩小,就像镜子中照见万法一样。
他也很想钻进去,但努力了半天,连一只手都放不进去。这时他想:“上师太坏了,以前学过降冰雹的咒术,今天特意教训我。”他一边这样打妄想,一边以颤抖的声音求饶,承认自己的境界不如上师。后来米拉日巴尊者出来,念了个咒,冰雹一下子就停了。然后,师徒二人继续赶路——我在读初中时,有一次病得很厉害。治病期间,每天晚上都要去一位老喇嘛那里,听他讲米拉日巴的故事,特别喜欢听。
总之,时间和空间是虚幻的。哪怕六十小劫,也可以是很短的时间。
听法不要有厌倦心
佛陀传讲《法华经》时,在场没有一个人生厌倦心,其实这个很重要。我们佛学院中也有些人,十几年来对听法特别有热情、有意乐,越听越有感觉,这肯定是三宝的加持融入了心,再加上正如《大乘经庄严论》所说,跟自己前世的善根也有关系。而有些人,如果看乱七八糟的连续剧,熬夜都没有问题,可是听一堂课的话,就像波斯匿王最初一样——波斯匿王是怎样的呢?最初听佛陀讲法也特别痛苦,特别不想听。
这个故事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有描述。经中说,佛陀在成道后,有一次派人去接儿子罗睺罗出家。耶输陀罗特别不高兴,说:“我们成婚后本来好好的,结果你出家不要我了,只剩我们母子相依为命。现在又让儿子出家,这太残忍了!”她还说:“以前有八国王子向我求婚,我都没有答应,最后选择了你。你既然想要出家,当初为什么娶我?”
于是,佛陀加持她回忆起多生以前的誓愿:佛往昔行菩萨道时,从她那里买过几朵莲花供养定光佛,她求与其生生世世结为夫妻,发愿何时何地都任其修行,绝不违逆他的意愿。想起了这一切后,她执著儿子的心念当下消失,同意罗睺罗出家。净饭王为了安慰耶输陀罗,让王公大臣也各选一子,共选了五十个孩子,随自己的孙子一起出家。
波斯匿王听说佛的儿子出家了,感到很好奇,就带人前去看望。正好释迦牟尼佛在传法,波斯匿王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听法的时候,腰也痛、腿也痛,一直坐不住,就想离开。佛陀知道他坐不住——这个不需要神通,我有时候也看得出来,尤其是有些新来的居士听法,一节课当中不停地动来动去,变换好多“坐式”。
佛陀知道波斯匿王刚有些觉悟,信心还不坚固,为了利益他,就让阿难召集罗睺罗和那五十名孩子前来听法。波斯匿王一听,连忙说:“我要走了,听法实在太苦,有点受不了。”佛陀说:“这不算什么苦,三界中最苦的莫过于三恶趣。你还是等等吧,罗睺罗马上就来。”
罗睺罗来了之后,说自己年纪太小,听不懂深奥的佛法,现在还是想好好玩,长大以后再听。佛陀问他:“生命无常,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活到长大?”“我是佛陀的儿子啊,佛陀您一定会保佑我。”佛陀回答:“我连自己都保佑不了,又怎么能保佑你呢?”罗睺罗说:“但我确实听不懂,所以,听法也没什么意义。”佛陀告诉他:“即使听不懂,这对你未来也有很大利益。佛法犹如甘露、妙药、大船……”佛陀用很多比喻和公案讲了正法的功德,后来罗睺罗就比较听话了,再后来波斯匿王腿也不痛了,基本上能坐得住,没有厌倦心了。
我们很多的道友,尤其是在外面通过光盘听课的一些人,刚开始可能也有类似情况,所以,辅导员应该给他们讲一讲闻法的功德。当然,佛学院的出家人闻法多年,一般都能坐得住。我讲课的时间也不长,希望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把它当作生命中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现在你所听的每一节课,也许多年以后会成为最好的回忆,是你人生最永恒的财富。你现在拼命赚来的钱,死时不一定带得走,但听一课大乘佛法,这个功德,死时一定可以随你而行。所以,听法不要有厌倦心。
刚才我讲了一个故事,有时候讲故事的话,大家不容易打瞌睡。记得有个居士跟我说:“我不是故事根基,是理论根基。您最好多给我讲一下因明,我想听因明的遣余……”(众笑)
| 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
“日月灯明佛在六十小劫中宣说这部经之后,对梵天、魔王、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等大众宣布:‘我将于今天中夜入于无余涅槃。’当时有一位菩萨名叫德藏,日月灯明佛当众为他授记,告诉比丘们:‘这位德藏菩萨将在我涅槃后成佛,号为净身多陀阿伽度(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陀授记之后,便于中夜趋入无余涅槃。”
| 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
“佛陀涅槃后,妙光菩萨受持《妙法莲华经》,在八十小劫中不断为大众宣说。”
作为弟子,在上师圆寂之后,一定要讲经说法,这很重要。法王如意宝圆寂以后,佛学院内外法王的法子们,一直在全世界各地竭尽所能地讲经说法。我也希望佛学院的很多堪布堪姆圆寂以后,他们的弟子也能坚持讲法。
要想报答法师的恩德,给他修一座塔,把他的遗骨、头发放在里面,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继承他的法教。比如这个法师生前讲了《法华经》,或者讲了因明、中观,你在这方面有个很好的传承,就应该去给别人讲,这才是对他最好的报恩。
| 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
“日月灯明佛出家前的八位王子,都依止妙光菩萨为上师,妙光菩萨教化他们,让他们坚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几位王子,在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之后,最终都成就了佛果。其中,最后一位成佛的,就是燃灯佛。”
这里讲了《法华经》的传承次第。
| 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妙光菩萨的八百弟子中,有一个人叫求名,贪求利养,追求享乐,虽然能读诵很多佛经,却没有通达,读过就忘,所以被称作‘求名’。不过,此人善根因缘很好,也由于曾种过许多善根的缘故,得以遇到无量百千万亿佛陀,并且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文殊菩萨说:“弥勒菩萨,您应当知道,当时的妙光菩萨,难道是别人吗?正是我的前世。求名菩萨,正是你的前世。(弥勒菩萨多不好意思啊!)今天我见到释迦牟尼佛所现的瑞相,与过去日月灯明佛说法时的瑞相没有差别,所以我认为,今天如来要宣讲一部大乘经典,名为《妙法莲华经》,这是教化菩萨的法门,深受诸佛垂念护持。”
|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
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时,所生八王子,
见大圣出家,亦随修梵行。
时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
于诸大众中,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即于法座上,
跏趺坐三昧,名无量义处。
此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为了重新宣说这些内容,又以偈颂的方式说道:
“我想起在过去世无量劫之前,有一位人中至尊的古佛,叫日月灯明佛。他演说佛法度化了无边众生,令无数亿菩萨入于佛的智慧。这位佛陀没出家前有八位王子,他们见大圣父王出家成道,也随之一起出家,在寂静的地方修梵净行。有一次,日月灯明佛在大众中广讲了一部大乘经典,叫《无量义经》。讲完之后,便在法座上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三昧的禅定。”
天雨曼陀华,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现诸希有事。
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生死业报处。
有见诸佛土,以众宝庄严,
琉璃玻瓈色,斯由佛光照。
及见诸天人,龙神夜叉众,
乾闼紧那罗,各供养其佛。
又见诸如来,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
“这时,天上降下曼陀罗花,天鼓自然奏响,诸天龙鬼神前来供养佛陀世尊,一切佛土出现大震动,日月灯明佛的眉间发出光芒,显现出种种稀有的景象。这光照耀到东方一万八千个佛土,为大众展示了那里所有众生的生死、业报,以及不断轮回的场景。同时,大众还见到有些佛土以各种珍宝庄严,呈现为琉璃、玻瓈的颜色,都来自于佛光照耀;还见到很多天人、龙神、夜叉、乾闼婆、紧那罗,用各种供品供养他们的佛陀;又见到诸佛自然成道,身色如金山,相好庄严,微妙殊胜,就像清净琉璃中所现出的金像。”
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
一一诸佛土,声闻众无数,
因佛光所照,悉见彼大众。
“这些佛陀在大众中演说甚深教义,每一个佛刹中,随佛听法的声闻弟子多得难以计数。由于佛光照耀的缘故,大家都清清楚楚地见到那些佛刹之中大众的情况。”
或有诸比丘,在于山林中,
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
又见诸菩萨,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斯由佛光照。
又见诸菩萨,深入诸禅定,
身心寂不动,以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
各于其国土,说法求佛道。
“见到有些比丘住在山林中,精进护持清净的戒律,犹如守护明珠一样。又见到有些菩萨行持布施、忍辱等六度,其数多得像恒河沙,这一切都处在佛光的照耀之下。又见到有些菩萨入于甚深禅定,身心不动,寂然而住,以这种方式求取无上佛道。又见到有些菩萨依靠智慧了知万法无实、本性寂灭的实相,并在各自国土中宣讲正法,化导众生,以此功德求取佛道。”
尔时四部众,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是事何因缘?
“当时四众弟子见日月灯明佛显现这样的大神通,心里产生极大的欢喜,互相询问这是什么因缘。”
前几天,我带一些学生到德钦朗巴取伏藏的神山,大家在那里念了些经。结果有人拍的照片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稀有的光。我们当时也没看到这些,我一般对光、彩虹不太相信,但看了照片后,确实感觉这个地方很殊胜,人到了以后,通过各种因缘,会产生一些感应和信心。当然,也可能是阳光比较强,相机对着阳光的时候出现各种光,这是自然现象。或许是这样,或许另有原因,但这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天人所奉尊,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唯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所说上妙法,
是妙光法师,悉皆能受持。
“此时,天人所供奉的世尊——日月灯明佛从禅定中出定,当众赞叹妙光菩萨:‘你是世间的眼目,一切众生的皈依处、信奉处,你能奉持如来法藏,我所说的如是妙法,只有你能证知。’佛的赞叹让妙光菩萨非常欢喜。接着佛开始讲这部《法华经》,历时六十小劫,没有从法座起身。佛传讲的无上妙法,这位妙光菩萨都能受持。”
日月灯明佛当时说的法,全部是妙光菩萨受持的,一直传到现在。可见,听法之后“受持”很重要。希望你们也能发愿:“我以后要转《法华经》的大法轮。”哪怕你是个八十岁的人,最好也能发这个愿,即使这辈子找不到徒弟,下辈子也许能找到很多。(众笑)
总之,我们这次的因缘很殊胜。
佛说是法华,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告于天人众,
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
我今于中夜,当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进,当离于放逸,
诸佛甚难值,亿劫时一遇。
“佛宣讲这部《法华经》,让无量众生欢喜之后,在当天告诉天人大众:‘诸法的实相,已为你们宣说圆满,我将于今天中夜入于涅槃。你们要一心精进修行,远离放逸,要知道诸佛是非常难遇的,亿万劫才会遇到一次。’”
佛陀也好,上师也好,圆寂之前经常会要求弟子这么做。
其实,人面对死亡时,不管是上师还是弟子,应该有一种淡定。尤其是修行人,面对一般人很难接受的事情时,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比如说生病的时候,要想“我是个修行人,不能大声地哭叫,否则,修行人都哭得这么惨,这让非修行人情何以堪?”
有些人有修行境界,面对一切都不在话下;而有些人比较能忍,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可以保持淡定。这样也比较好,否则,稍微有点头痛,或被什么碰了一下,就“哇!我要死了!”——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我听到过很多道友的故事,还比较精彩。
世尊诸子等,闻佛入涅槃,
各各怀悲恼,佛灭一何速。
圣主法之王,安慰无量众,
我若灭度时,汝等勿忧怖,
是德藏菩萨,于无漏实相,
心已得通达,其次当作佛,
号曰为净身,亦度无量众。
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
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比丘比丘尼,其数如恒沙,
倍复加精进,以求无上道。
“世尊的儿子和大众,听说佛将要涅槃,无不悲伤万分,觉得佛怎会这么快就离开。当时圣主法王——佛陀安慰大家:‘我入灭的时候,你们不要忧伤恐惧。虽然我离你们而去,但还有一位德藏菩萨,他已通达无漏实相,继我之后将会成佛,号为净身如来。到时他也会像我一样,度化无量众生。’日月灯明佛在这天夜里入于无余涅槃,犹如薪尽火灭。之后,弟子们将佛的舍利分散至各地,建造了无数宝塔。多如恒河沙的比丘和比丘尼,在佛陀涅槃以后,更加精进修行,以求无上佛道。”
其实,不管是佛陀、上师,包括我们身边的人,一旦离开了,这种现象都会给我们一个提醒:要更加精进!
是妙光法师,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广宣法华经。
“这位妙光法师护持佛陀法藏,在八十小劫中广泛宣讲《法华经》。”
我也希望不管是哪个法师,在自己的上师圆寂以后,应该多讲《法华经》,这很有必要。
有些人跟我讲:“您讲《法华经》是不是不好的缘起?日月灯明佛讲完就涅槃了,您千万不要死啊!”我说:“也没有那么简单。以前很多大德讲《法华经》多少次了,讲完了也没有圆寂。”
是诸八王子,妙光所开化,
坚固无上道,当见无数佛。
供养诸佛已,随顺行大道,
相继得成佛,转次而授记。
最后天中天,号曰燃灯佛,
诸仙之导师,度脱无量众。
“日月灯明佛涅槃后,他的八位王子就由妙光菩萨来教化,从而坚定了无上道心,渐渐见到无数佛。八位王子供养诸佛以后,顺应菩提道而修行,相继获得佛果,依次进行授记。其中,最后一位佛陀,名叫燃灯佛,他是诸仙人的导师,度化了不计其数的众生。”
是妙光法师,时有一弟子,
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
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
弃舍所习诵,废忘不通利,
以是因缘故,号之为求名。
亦行众善业,得见无数佛,
供养于诸佛,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今见释师子,
其后当作佛,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
彼佛灭度后,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师者,今则我身是。
“当时这位妙光法师有一个弟子,常常怀有懈怠之心,整天搞世间八法,贪求名利无有厌倦,经常出入于名门大户,舍弃自己该诵的经典,对经论也不通达,看了就忘,以此因缘被称为‘求名’。不过,他有个好处是,也曾行持过很多善业,得以见到无数佛陀,并在佛前做供养,从而渐渐顺应菩提大道,具足六度。他今日有缘见到释迦牟尼佛,并将于释迦牟尼佛之后成佛,名为弥勒佛,广度无量无边众生。日月灯明佛灭度后的那位懈怠者,就是你弥勒菩萨的前世,妙光法师就是我文殊菩萨的前世。”
还可以啊,快解释完了。今天有点忙,刚才在车上备的课,这样给你们讲还是有一点紧张。现在看来没问题了。
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
今相如本瑞,是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诸人今当知,合掌一心待,
佛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
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
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
文殊菩萨说:“我往昔见到日月灯明佛示现的光明瑞相,与今天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一样,由此推知,今天佛可能要讲《法华经》。今天的瑞相跟昔日一样,是诸佛的一种善巧方便,今天佛陀放出光明,有助于开显诸法实相义。所以,大家应当心中有数,恭敬合掌,一心等待佛陀降下妙法之雨,以此满足求道者的愿望。诸位希求三乘的行者,若有什么疑惑、后悔,佛陀将会一并断除,令其永远灭尽、消失无余。”
好了,“讲考”终于完了。(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