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37课
2017年4月18日
每次上课前,我因为一直开会,或者处理一些要紧的事,在这儿一坐下来,就很放松,容易犯困。如果我睡着了,你们要叫醒我啊。
上课时,新来的人最好把手机静音。我的课通常一个小时多一点,在此期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请大家尽量坐着,不要来回走动。
我先念传承,需要十分钟左右。传承很重要,无论受戒还是修法,最好是有传承。所以,每天所讲的内容,我都会用藏文念一遍传承。藏文字数较多,大概要十分钟,我念得也不算很慢,如果用汉文念,可能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念诵藏文传承)
今天讲第九品“授学无学人记品”,佛陀继续授记有学道、无学道的尊者们。有学道的话,包括阿难尊者,佛在世时,显现上他还没有证悟阿罗汉;无学道的话,按声闻乘的观点,就是阿罗汉,那时罗睺罗已经是阿罗汉了,后面就有对他的授记,以及对其他两千名弟子的授记。
首先,还是简单讲一下功德。今天是说,无论抄写此经还是印制法本,功德都非常大。
《法华传记》中有一个公案,说有个富贵的人,他有五个孩子——三个男孩、两个女孩。后来男孩中最小的那个得了怪病,突然发疯并裸体奔跑,最后就失踪了。他特别伤心,附近寺院的僧人安慰他说:“父子之情本非恒常,我们的生命都是无常的,也没必要太伤心。但如果你真想见儿子,最好是造《法华经》的法本。”这个人就照做了。
后来,他有天晚上做梦,梦中有一位和尚对他说:“如果想见你的儿子,请跟我来。”他就跟着那人,来到一座花园。园中有许多孩童玩耍,和尚指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说:“这就是你儿子。”父亲特别激动,很想抱他,但孩子就是不肯,并且说道:“其实父子关系也没什么可贪执的,都是无常的。因为你造了《法华经》,以此功德,我暂时接近你。如果你希望父子永远不分开,一直有相见的机会,最好以后大量造《法华经》。这样,我们可以共同转生到清净刹土。”这时那位和尚就离开了,他也醒了。醒来之后,他很有感触,就造了更多的《法华经》。后来他出家,临终时往生到了净土。所以说,造经书有很大的功德。
还有一个《法华传记》里的公案:有个女人的丈夫去世了,她特别伤心,就请人抄写《法华经》。写完一部时,突然有一头牛来到她家门口,紧接着就死了。后来她梦到一位僧人对她说:这头牛是她丈夫的转世,以她请人抄写《法华经》的功德,她丈夫已经脱离了旁生身份,转生到了天界。
从这两个公案,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不仅好好听受和学习这部《法华经》有很大功德,抄写法本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希望大家有生之年,如果有条件,亲手抄写此经是很好的;或者,现在也有各种复印机、印刷机,多印一些也很好;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请一本《法华经》供在佛堂也很好,现在有各种精装法本。这些善法功德,我们都要尽力积累,从一点一滴做起。
看看历史上,唐代修行人对《法华经》是怎样重视的;宋朝、元朝和明朝,也有那么多人弘扬;清朝以来,弘扬力度稍微弱一些。现在汉地某些寺院中,虽然也有讲法,但真正讲大经大论,或系统学习的,恐怕还是少。因此,如今对《法华经》的弘扬可能还不太够。我也希望,这次听课的法师们,以后有机缘时,尽力弘扬《法华经》。
有了传承以后,弘扬就更方便了。学院这边,最近个别道友不得不下去,如果中间断了传承,比如第三品到第五品断了,自己要记下来,以后某位堪布、堪姆或法师如果有这个传承,可以到他们那里补,不一定要补整部经。在藏传佛教中,以前的高僧大德一般都是这样——某段话、某些字如果没听清楚,自己先做个记号,以后因缘成熟时,遇到哪位法师有这些传承,“您能不能把这段给我念一下?”这样就把传承补上了,这个很重要。
有了传承以后,要尽量弘扬。昨前天也讲了,我们佛学院三十多年以来,出去的法师特别多。汉地许多地方,讲法的氛围不是特别浓;在藏地,从佛学院出去的法师,只要能讲法,大家都纷纷抢着邀请。不说是大堪布,“中堪布”现在都请不到,然后个别“小堪布”现在都比较傲慢。一些堪布、堪姆,藏地许多寺院一直排队等着。但汉地某些道场,可能有历史原因吧,讲闻的风气不是很兴盛。寺院都有大雄宝殿,但真正的讲堂,除了个别寺院以外,并不太多。
我这几年去汉地寺院时,也跟他们说:首先,造大雄宝殿是必要的,这个很重要;此外,一定要有讲堂。藏传寺院有许多经堂,专门用来学习,也可以说是教室。总之,大家以后在各地寺院,有条件的话,要讲经说法。
这部《法华经》,如果各地想请法师去讲,也可以给我写信。首先,保证人身安全,饮食方面也照顾一下——这应该不用专门说,法师肯定不会被饿死。如果路费实在没办法,我可以出。我们这几年派一些法师出去,有些穷法师,我就给他们安排路费;有些“胖”一点的法师,自己有这个能力。如果有这方面需求,比如“我们寺院需要请人,讲两个月《法华经》,能不能派一位法师过来”,那可以发正式的邀请信,我们可以设法安排。如果长期住在那边,人家也许不方便,我们主要负责的堪布、堪姆也不知有没有时间,要看各方面的因缘。但是,在一段时间内讲《法华经》,这个应该没问题。
如果没人祈请,我们也不可能说:“喂,同志你过来,要不要我给你传一下佛法?”许多法师有意乐,但有时汉地环境也不太允许。藏地人那么少,但哪怕是一些小寺院,也经常请法师讲法,经常向别的寺院祈请。我们佛学院也是,我不是管藏族教务的,但来我面前请求的人特别多。
在汉传佛教中,我们有许多现成的法师,一批批毕业了,但没有人请,这也是一件可悲的事。这里的法师一般也不求什么地位、钱财,无论是居士团体还是寺院,只要能保证两个月期间每天有一堂课,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安排,到时可以排队申请。
你们讲一遍《法华经》,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曼茶罗供养。你们供养金银曼茶罗,我也不知该放在哪里,有时也很痛苦,但如果讲一遍这部经,就是殊胜的法供养,我非常欢喜。所以,法师和辅导员们,将来都需要这样发愿。这是一件事。
还有就是刚才讲的,如果有条件,多抄写《法华经》,字体尽量工整,哪怕一辈子只抄一遍也很好。尤其是老年人,经常抄经,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藏地基本没有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因为大家都有信仰,好多老年人每天特别忙,要念咒,要用转经轮,又要绕塔、绕寺院,感觉他们好像比年轻人还忙。而且忙得很开心,为信仰和来世做准备。而世间中那些没有信仰的老人,整天怨天尤人,不停抱怨,说这个说那个,苦恼的往事时常浮现在脑海中,边哭边叹气……这也会给自他带来不良影响。
今天我说了两件事。第一,大家要创造以弘扬《法华经》为主的讲经说法的机缘;第二,自己有条件就多印经书,或者请书,或者抄写这部《法华经》,这是很有意义、很有功德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前面说,许多声闻弟子已获得授记,还有两位特殊人物,佛陀会亲自授记。
|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受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
当时,阿难和罗睺罗心想:“我们经常这样想:如果也能获得授记,那多快乐啊!”这样想过之后,他们从座位上起身,来到佛前,以头顶礼佛足,向佛陀说道:“世尊啊,很多弟子都获得了授记,我们也应该有份吧。只有如来是我们的皈依处,我们也被当作一切世间人、天、阿修罗的善知识。”
“所见知识”的意思是:我们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导师,成为他们的善知识——具足善见解的引导者。
| 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
“阿难常做佛陀的侍者,护持佛陀的法藏。”
阿难做侍者二十五年。佛陀圆寂前,舍利子、目犍连和许多阿罗汉尊者先圆寂了;之后随佛陀一起圆寂的,还有一万二千位阿罗汉。当时许多天人说:“现在的佛教,就像火熄灭了的烟一样,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很多具有不忘陀罗尼的阿罗汉,为了护持教法,集聚在七叶窟里——我们很多人都去过,山洞挺大的,就在王舍城旁边,也叫聂卓达。
这就是三藏的第一次结集:阿难结集经藏,优波离结集律藏,大迦叶结集论藏。当时有五百位尊者,其中只有阿难没获得阿罗汉果。四百九十九位阿罗汉都进入洞窟了(一些资料说,要以神通穿过一条很小的缝隙才能进去),唯有阿难还在外面。当时他特别难过,心想:“我在佛前当侍者二十五年,他们都获得了阿罗汉果,我却没有,真惭愧啊!”他一边忏悔,一边痛哭祈祷,当天就获得了阿罗汉果。
第二天正式结集时,阿难也以神通进去了——以前的阿罗汉不需要刷卡,用“神通卡”就进去了。所以说,阿难尊者一直护持佛法,《毗奈耶经》里有许多他的故事,我很早以前看过,时间长就有些忘了。
他们当时说:世尊啊,我俩跟您的缘分很特殊,我们也想获得授记。
| 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罗睺罗是佛陀的儿子。如果佛给予我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授记,一方面能满足我俩的愿望,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大众的愿望。”这时,有学道和无学道的两千声闻,都从座位上起身,偏袒右肩,来到佛面前,一心合掌,目不转睛地望着佛的尊容,就如阿难和罗睺罗尊者所期望的那样,站在一旁——他们没有直接说什么,但也有共同的心愿。
阿难是提婆达多的亲弟弟,是佛陀的堂弟。世尊成道当天,阿难降生,他父亲叫白饭王,身旁有一个看相师。古印度有相师,汉地也是,古代这方面很厉害,通过看相能察知命运。《法华传记》中有许多公案,通过面相能看出人的寿命。现在不太好说,真真假假都有,但也不能一概说看相全是假的。如今确实也有一些奇特的人,对他人的未来预测得比较准。
当时,看相师见到阿难就说:“他将来会成为释迦牟尼佛的侍者。”他父亲特别不愿意,也许他们家有些特殊情况吧——有故事说提婆达多的母亲嫉妒心特别强。总之,他父亲不乐意。因此,每当佛来到这座城市,白饭王就把阿难派往外地,听说佛陀离开了,才让他回来,不让他见佛。白饭王心想:“只要不让他见到佛,他就不会成为侍者。不然我和净饭王身份差不多,我的孩子却给他儿子当侍者,那多丢脸啊!”他一直这样想。
后来有一次,佛陀知道度化阿难的机缘成熟,就封锁消息,突然降临到白饭王的宫殿里。白饭王措手不及,就把阿难藏在一间屋子里,把门锁上。佛陀来了以后,以神通让门自然打开,阿难从里面出来。以前世的因缘,他见到佛之后无比欢喜,不停地顶礼。佛陀为他讲经说法之后,将要离开时,阿难也想跟着走,但他家人不太愿意。最后佛陀说:“你还是跟我走吧。”就带他回去了。
其实,许多经典里说,阿难前世发过两个愿:第一,要长期当释迦牟尼佛的侍者,生生世世不离。我们有些女众说:“我要是个男众该多好!我很想给上师当侍者。”从前,阿难尊者就发过这个愿,要当佛的侍者;还有一个发愿,就是成为佛弟子中智慧卓越者。
阿难特别有善巧方便,能让人欢喜,这也很难得。我们有时为别人解惑之后,虽然怀疑遣除了,但对方很不高兴,也有这样的。如果说话不善巧,会给人带来痛苦,好像一句话说完以后,许多人心里都不舒服,这可能跟前世因缘有关。阿难每次说法,人们都非常欢喜。
有经典说,阿难的心特别能专注,尤其是听法时。应该是《毗奈耶经》里讲的,有一次阿难的背部生了脓疮,有点严重,佛陀让医生把脓疮切除。当时也没有麻药,医生就想各种办法,后来他想到每次阿难听法时都很专注,就打算利用这期间做手术。有一次佛陀正在讲法,他就从阿难背后用刀把疮割开,把里面的脓血等清除掉,再把伤口缝合。手术全部做完后,医生非常赞叹阿难。阿难说:“这不算什么。为了听闻佛法,我的身体如芝麻般碎成无数片,也不觉得疼痛。”
现在有些世间人听课,不要说做手术,就算是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心也经常走散了。但阿难确实不同,虽然他还没有获得阿罗汉果。
《三国演义》里也有刮骨疗毒的故事。当时,关羽右臂中了毒箭,毒渗入到骨头,必须把胳膊上的肉划开,然后把骨头上面的毒刮掉。华佗为他做手术时,关羽一边跟人下棋,一边喝酒,谈笑风生。华佗把骨头上的毒全部刮完,并且把伤口缝合。当时血流了好大一盆,但关公好像没感觉一样。华佗赞叹道:“您真是圣人,了不起!”这些英雄确实跟我们一般人不同。
我们有些人,没有任何理由也会害怕。在医院体检,光是抽个血,很多人都不敢看。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特别壮的小伙子,身材高大,声音也很有力,看起来特别威猛,结果抽血时,他看到针刺入身体,就吓得跳起来了。
《入行论》中说,脆弱者见他人流血,自己就昏了;勇敢者见到自身流血,却更加英勇。有些人哪怕遇到大的变故,内心始终很坚强:“无论怎样,这件事都会发生。痛苦会发生,不痛苦也会发生,那不如坚强面对。”还有些人,根本都没发生什么,心里就一直有各种恐慌。
有些人与生俱来就胆小,但有时通过学习,包括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心也会慢慢变得强大。比如某些人以前没学佛时,特别容易害怕,脆弱得不得了,碰到一点事就崩溃了,觉得受到很大的打击:“我太倒霉了!”学佛之后,即使发生天大的事,也能宠辱不惊、坦然面对,这跟修行也有关系。
以上顺便讲了一下阿难跟佛陀的因缘。虽然阿难当时没获得阿罗汉果,但还是很了不起,跟我们很多人相比,的确不同凡响。
|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瑠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
当时,佛告诉阿难:“你未来会成佛,名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将来你会供养六十二亿尊佛,护持这些佛的法藏,然后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数的菩萨等,让他们成就大菩提。你成佛的国土,名为常立胜幡,刹土非常清净,以琉璃为地,劫名叫妙音遍满。佛的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假使人们在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计算,也无法得知。正法住世的时间是佛陀寿命的两倍,像法住世的时间是正法住世时间的两倍。”
这尊佛的寿命之长,令人难以想象。其实,不仅是未来佛的情况,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有些人也觉得:“这个不可能啊,怎么会呢?”我们不是专业人员,有时候不一定清楚,包括每天都在使用的物品,要是让你分析它的有关原理,也很困难。
比如,这个茶杯,我用了好几年。如果问我它什么材料做的,虽然我天天在用,但不一定能说得出来。包括这支笔,它的构成原料、制作工艺、设计理念,很多人也不了解。本来很多东西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要从理论上解释它,很多人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包括现在的电脑、手机,如何将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原理要说清楚的话,非专业人士确实有困难。
同样,佛教中不可思议的现象,以一般的分别念也很难揣测,如果有人对此持有怀疑,那可能是福报不够。因为世间的很多现象,你明明一无所知,却也从不怀疑。然而,对于佛教中因果正见这些,有点不明白就马上怀疑,甚至排斥、诽谤,这其实并不合理。
所以,对于未知的事物,不要急于否定。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有怀疑,可以一并研究;如果要排斥,为什么不统统排斥?我去过东南西北许多国家,也问过当地一些人,其实他们国家的各种情况,他自己都不清楚,那对这些为什么不怀疑?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要多思考。
| 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
佛陀说:“阿难,这位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数的如来所共同赞叹,称赞他的功德。”
阿难将来成佛时,有无数佛会赞叹他。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
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
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
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这时,世尊为了重新宣说这些含义,以偈颂方式说道:“我今天在僧众中宣说,护持佛法者阿难,将来会供养无数诸佛如来,然后成就正等觉,名为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他的国土非常清净,叫常立胜幡,教化的菩萨数量如恒河沙。这尊佛有大威德,美名遍满十方世界,寿命无有限量,以悲悯众生的缘故,他正法住世的时间,比寿命还要长一倍,像法住世的时间也比正法住世时间多一倍。恒河沙数的无量众生,将在这尊佛的教法中,种下佛道的因缘。”
这是对阿难的授记。
|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这时,会中有八千位新发心菩萨,他们都这样想:“我们还没听到诸大菩萨获得这样的授记,这些声闻却已经得到了,这是什么因缘呢?”
在场有许多“新发意菩萨”,刚刚发菩提心。一些初发心者,怀疑比较多。我们这里也是,一些人刚来时,疑问特别多,后来变成“老油条”,好像什么疑惑都没有了,是也可以,不是也可以,只要能吃能睡就行。但刚开始,尤其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总喜欢问为什么。这些我也有过。
原来我刚出家,学《大圆满前行》时,遇到有关皈依的问题,就向一位喇嘛请教,他说自己闻思过十二年。但我问完之后,他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我当时心想:“这个人好像不太聪明,闻思十二年的人,怎么答得那么差劲,我以后可不能变成这样。”但到了一定年龄,许多事就觉得没什么了。
现在一些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时,心想:“我每月工资至少要十万以上。两万、三万我绝对不干。”有些人刚出家时,也是豪情万丈,“我一定要即身成佛,我一定要……”但过了十年八年,慢慢就没有这些想法了。
刚才讲到,一些初发心菩萨产生怀疑:那么多证悟二无我的大菩萨都还没获得授记,这些声闻怎么就得到了?佛陀是不是有点偏心,因为阿难当侍者时间长,比较关心他,就给他授记?
|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
当时,世尊完全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
佛陀马上就知道了,“哦,他们在这样想。”不像我们,需要靠推理来了知。我们一般开会时,看大家的表情和眼神,就能猜到有多少人反对、多少人支持。
| 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诉他们:“诸位善男子,我和阿难等人,其实在空王如来面前(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尊佛),就同时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喜爱多闻,我则非常精进,所以我已获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精进”和“多闻”的关系,是个重要的课题。世尊已经成佛了,阿难却还没得阿罗汉果,原因是什么呢?他们在空王如来面前,同时发了菩提心,但因为世尊特别精进,率先成佛。所以,精进真的很重要,两个人同时来学院,智慧各方面都差不多,但一个人后来并没有特别突出,另一个精进者却进步很大。
人的智慧虽然有差别,但长期精进的力量不可忽视。《大宝积经》里讲:“常行精进者,菩提则不难。”长期精进的人,获得佛果并不困难。就像世尊,和阿难同时发菩提心,但由于精进的缘故,提前成佛了,差别真的很大!
所以,我们应该要精进,不要整天睡懒觉,或者一直散漫,这样不太好。这些内容大家一定要记住,要认识到精进的重要性。
| 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阿难护持我的教法,也会护持未来很多佛的法藏,教化并成就许多菩萨。因为他从前的发愿是这样,所以获得了这样的授记。”
“所以,新发心的菩萨们,你们不要有想法。我和他之间的因缘,不仅仅是今生,前世也有特殊的缘分。”
|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阿难在佛前,听闻这样的授记,包括将来国土的庄严、前世的发愿因缘,内心前所未有地欢喜。他当下忆起了过去在无量千万亿佛面前所听闻的法藏,对这些全部通达无碍,就像今日刚听到一样,同时也忆起了从前所发的誓愿。
佛陀宣说他前世的因缘。他对所有的一切,就全部回忆起来了。
|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
这时,阿难以偈颂的方式说道:“世尊非常稀有,让我忆念起过去在无量佛面前听闻的正法,就像今天刚听到一样。如今我不再有任何怀疑,将安住于佛道中。”
我也希望道友们,对法不要怀疑。有怀疑的话,生不起信心,精进不下去,修行也没法成就;如果无有疑惑,修行进展会很快。所以,我们也应当发愿:即生乃至生生世世,不要对佛法有怀疑,要真正安住在佛法的境界中。
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他继续说:“我愿以善巧方便,做您的侍者,护持诸佛正法。”
阿难特别有善巧。不像现在有些上师的侍者,把人都得罪完了,就因为没有善巧方便,口碑特别不好。别人一提到他,“这就是某某上师身边的那个谁,脾气很糟糕。”“这人办事不行,傲慢得很。”“他特别不愿意别人接近上师。”
其实,在上师身边当侍者,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有一次,我遇到某位上师的侍者,他说:“您有没有什么教言给我?”我说:“有是有一点,要不要说呢?”“请说吧。”我说:“我曾经也在上师面前,做过几个月的侍者。上师去印度、美国、新加坡,包括去五台山、藏地的许多地方,我都在他身边承侍。当时我一方面尽力照顾上师,另一方面也没有傲慢心,尽量满大家的愿。许多人想见上师,他们的心情我很理解,也会尽量为他们安排。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侍者虽然不太好做,但一定不要得罪其他人。我的教言就是这些,怎么样?”他说:“嗯,我考虑考虑。”
我也希望大家,无论在堪布、堪姆、法师,还是哪位大德身边,都要像阿难一样,“方便为侍者”。不然“不方便为侍者”的话,可能有点麻烦。原来有个人,曾当过法王的侍者,他给一位堪布说:“你对别人的脾气应该好一点。”那位堪布说:“你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当侍者时,如果知道这句话该多好!”他当时口碑不太好,只考虑上师,不考虑下面的人,“上师身体不好,不见!”其实有些人请上师签个字、摸个顶、结个缘,都是出于信心、欢喜心,如果上师身边的人粗暴地说:“出去!出去!”这样就会伤到别人的心。阿难尊者就不会这样。
此外,阿难生生世世护持正法,这也非常重要。护持正法是什么意思?就是为佛法发心。比如,参与佛教团体的管理,或者为了弘扬正法提供道场等。现在汉地许多施主,把自己的房子提供给大家学习、共修,功德确实非常大,这就是护持佛法。《地藏十轮经》中讲过:“如日放光明,恒除世间暗,如是护法者,常普照世间。”就像太阳放出光明,遣除世间黑暗一样,长期护持佛法,也会以智慧的光芒普照世间。我们以前专门讲过,护持大乘佛教的功德巨大。所以说,在有生之年,为佛法做一点事情,还是很重要的。《佛说如来不可思议秘密大乘经》里讲:“护持正法福无边,毕竟不知其边际。”护持正法的福德,根本无法衡量。
我们在护持佛法方面,像阿难尊者那样结集教法可能有困难,但作为某位上师的弟子,应该努力把他的教法传承下去。一旦这位上师离开了世间,最好把他的著作、教言等流传人间。《地藏十轮经》里也讲,修塔、修寺院,功德是很大的,但护持佛法的功德比这些更大。
在座许多人,在护持佛法方面,应该还可以。上世纪90年代,我去某个地方时,每个人的袖子上都写着“护法”两个字,可见,很多人都是可以护法的。既然要当护法,心里就要发愿:有生之年要为佛教做一些事,哪怕是一点点贡献也好。阿难尊者就是这样一位护持佛法的人,大家应该记住。
总之,今天要强调的是:作为上师的弟子,包括侍者,有些事情一定要注意。有些人不好好为上师做事,每天拉帮结派、说是道非,给佛教和上师抹黑,确实不太好。作为修行人,应该让上师安心,不然,上师如果烦恼了,自己可能过失很大,同时,也要尽量为他人着想。有些人真正能做到让上者满意、让下者欢喜,如此护持弘法利生的事业,就是好弟子、好侍者。否则,你在某种意义上有一点贡献,做了些有意义的事,但因为人际关系搞不好,最后让佛教团体内乱,也不太好。
总体上讲,现在还可以,各教派的道友们相处和睦。但是,也不要过分赞叹自方,这没必要。大家应该谈论佛法,不要讲太多个人崇拜。应该依法不依人,个人崇拜是行不通的。
在学习佛法的同时,培养人才也很关键,否则,佛教将来会后继无人。寺院再金碧辉煌、道场再庄严夺目,如果没有人才,也没用。而且这些人培养出来以后,一个个不能很傲慢,好像根本没法弯下腰,像得了强直性脊柱炎一样,这也不太好,应该谦虚、恭敬。
我也希望法师们,不要只是嘴巴会说,更重要的是,要实际做一些事。现在许多法师就像国王一样,命令别人为自己服务,从来不愿意亲自动手。讲的时候夸夸其谈,做事的时候,什么都推给别人:“你给我安排这个。”“来,把碗端过来。”“弟子们,过来,在这里给我规规矩矩坐下,我是你们的金刚上师!”这样不太像个修行人。佛教并不是会讲法就可以了,还是要亲自去做事。
我今天对一些道友也说:“大家将来要放下架子,随顺众生、服务众生。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要亲自去做。”否则,光是在会议记录上写个“安排”,然后什么都不管,让每个人在等着,也不行。有些小组长,在大组长没来之前,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大组长来的时候,又开始卑躬屈膝、巴结讨好,“啊,您来了啊!”就像世间有些领导,本来副局长很厉害,一接到局长的电话,态度马上完全不同。佛教团体的发心人员,不应该这样,对谁都要一视同仁。我不讲了,不然没时间了。
下面是对罗睺罗尊者授记。
|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时,佛告诉罗睺罗:“你未来世将获得佛果,名为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你将来会供养十个世界微尘数的诸佛如来,常作为他们的长子,就像现在的罗睺罗一样。这位蹈七宝华佛的国土非常庄严,他的寿命、所化弟子、正法和像法住世时间等,跟之前的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一模一样,而且也会成为这尊佛的长子,之后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
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
皆为其长子,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以示诸众生,
这时,世尊为了重新宣说这些内容,以偈颂说道:“我以前当太子时,罗睺罗是我的长子,如今我成佛之后,他领受佛法,成为我的法子。未来世他会见到无量亿佛陀,也会成为他们的长子,一心一意地寻求佛道。罗睺罗的密行境界(他是密行第一),唯有佛陀我才能知晓。他在众生面前,示现为我的长子。”
罗睺罗显现上是声闻、小乘行者,实际上有大菩萨的秘密境界。看起来是阿罗汉,内在境界远远超过这些,他是密行第一。
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
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他具有无量千万亿功德,不可思议,安住于佛法中,寻求无上佛道。”
对罗睺罗的授记就是这些。
|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
此时,世尊见到有学道和无学道的两千人,心意非常柔软、寂静、清净,一心观佛。
上述两个代表人物已获得授记,其他两千人一直很寂静。其实,有些印度人性格就是这样,特别寂静。他们一心观佛,没有说话。
| 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
“唯然,已见。”
“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佛陀告诉阿难:“你见到这里两千位有学道和无学道的行人没有?”阿难说:“是的,见到了。”佛陀说:“阿难,这些人将来会供养五十个世界微尘数的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佛法。之后,他们在同一时间,各于十方不同刹土中成佛,名号都一样,叫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都是一个劫,国土非常庄严,其声闻和菩萨的情况、正法和像法住世的时间,都一样。”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
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如上说尘数,
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悉同一名号,
俱时坐道场,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国土及弟子,
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
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
这时,世尊为了重新宣说这些内容,以偈颂说道:“今天,在我面前的这两千位声闻,都获得了我的授记,他们未来都会成佛。他们所供养的诸佛,如前所说,有五十个刹土的微尘数,并能护持这些如来的教法,最后获得正等觉果位。他们各自在十方不同的国土中成佛,具有同一个名号,同一时间安住菩提道场,现证无上正等觉的智慧。他们的名号都叫宝相佛,其国土、弟子、正法和像法的住世情况,都没有差别。他们以神通度化十方众生,美名遍于整个世界,后来逐渐入于涅槃。”
这时,有学道、无学道的两千人,听到佛陀的授记后,都欢喜踊跃,异口同声以偈颂说道:“世尊,您是真正的智慧明灯,我们今天听闻您授记的金刚妙音,内心非常欢喜,法喜充满,就像获得了甘露灌顶。”
在我们的灌顶场合,喝一点甘露水时,特别拥挤,“来来来,给我给我!”这里也提到了甘露灌顶。当时这些人都得到了授记,是很欢喜的一件事。
以上讲完了第九品,刚好一节课讲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