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35课
2017年4月4日
(念诵藏文传承)
下面继续讲《法华经》。民间有种说法:任何一件事,只要做完了一半,剩下的就容易了。现在还没到一半吧?快了!
今天我们学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记品”。前面提到化城的比喻,佛陀以二乘引导众生,相当于在中途幻化一个休息处,大家都比较清楚。
接下来,先讲一下此经的功德。这部《法华经》,我们如果随身携带,就能遣除地水火风的灾难。
《法华传记》中讲:唐朝时,有一位官员打算到某地赴任。他带着亲友六十余人,坐船过嘉陵江。到了江中,突然狂风四起,船被掀翻,六十多人都被淹死了。官员有一个小妾,她平时喜欢念《法华经》。当水漫入船舱,将要翻船的危急时刻,她把经书放在头顶上,心里默默发愿:“无论怎样,我都不离《法华经》。”以佛经的加持,她没有沉下去,并且随着波浪漂到岸边,活了下来。上岸后,她发现随身的《法华经》一页都没湿,非常稀有。所以,我们平时生活中,随身带一些护身的法宝、加持物,很有必要。
还有一个公案,出自《弘赞法华传》,是唐朝一位法师编辑的。其中提到,唐朝有一位出家人,名叫慧度,平时常念《法华经》和《金刚经》。后来他突然死了,灵魂去到中阴界。判官叙述了他生前所造的罪业,阎罗王显得特别生气,问他还造过什么业,他说:“我生前常念《法华经》和《金刚经》。”阎罗王听了,马上转变态度说:“你很了不起,功德不可思议。”然后提供一个金色法座,让他坐在上面诵这两部经。后来还说:“法师你寿命没尽,以经力加持,还能延长二十四年。”五天之后他复活了,后来活到七十多岁。这也说明,读诵《法华经》和《般若经》的功德很大。
藏地有种习俗:每家每户都有《般若经》。大多数家庭都是《般若十万颂》,有些虽然没有,但也经常供奉《心经》《般若摄颂》,在前面供灯、供水等。以前,我们朵芒寺的帝察活佛,要求当地部落的所有人,每家请一部《大般若经》。那时政策刚开放,请一套《大藏经》要两千多块钱。活佛经常劝大家:“两千块钱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大的数字,实在没有的话,能不能请十二函《大般若经》?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到,就请一部《般若摄颂》供在家里,然后供上酥油灯,不行的话,只供七杯水也可以。这应该没什么困难,水有的是。阿底峡尊者也说过,你们藏地光是依靠净水,就能积累资粮。印度因为天气太热,很难找到这么清净的水。”当时因为帝察活佛的要求,我们家乡那一带,几乎每家都供奉《般若经》。
这些经典,念诵、受持的功德极大,倘若实在不能念诵,光是供在佛堂,功德也很难想象。如果因为家人反对,不方便设佛堂,那把经书放在干净的书柜里,在前面供几朵花也可以,或者在心里作意幻供养,这些都没问题。
我会尽量分享《法华经》的功德,让大家生信心。原来我讲《金刚经》时,许多道友也记得,我每天都会讲它的相关功德,包括汉地、藏地的公案。整部经讲完以后,我一辈子都印象很深,“这部《金刚经》与众不同,太妙、太殊胜了!”产生了这样的信心。所以,这次讲《法华经》,我也会穿插一些公案。
讲故事的话,很多人比较喜欢,我也会尽量满足大众的喜好。像我经常引用的《法华传记》等,确实是前辈大德留下来的可靠资料,以前很多人依靠此经获得感应和加持,这些被一一记录下来,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
这次听众比较多,因缘也很好。我希望,各位一定要重视这部法,还有相关发心人员,包括网上的技术人员,也要重视学习。现在许多年轻人开头的时候,“我要创业”“我要做事”,热情非常高涨,但慢慢就退失了,这种我不太赞叹。做事情最初有热情,到最后也要一样,有这种态度和精进心,才是好的。
此外,大家也要和睦相处。现在对《法华经》的学习,包括平时共修,气氛应该比较不错。我以前去过印度、美国等许多国家,有些地方的佛友很和睦;而有些地方的人,不好好修行,经常说是非,这很不应该。就算是世间人,尚且能做到彼此团结,作为慈悲为怀的大乘行者,我们更应该懂得包容、和合。
现在各地的学佛群体中,有不同上师、不同传承的弟子,还有性格不同的人。在平时,大家尽量不要看他人的过失,除非是重要的事,或者作为管理人员不得不说的事,否则,没必要经常说是道非。我们凡夫人,本身这种习气就比较重,我也再三强调:人活着的时日不一定特别长,不要耗费在无意义的争论、是非上。能修行,就好好修;实在不能修,不来也可以,这里全是免费的,没收一分钱,即使走也不会对你惩罚,很多人都是自来自去,这没什么的,反正我是“去留无意”。所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护持佛教团体的慈悲氛围。
还没正式开讲,我都讲了半小时了。不管在外面演讲,还是在学院讲课,以我的经验,听众四十五分钟后就开始疲倦,这是一种普遍规律。我自己听别人演讲,一个多小时后也有点累,经常走神。所以,我还是坚持原则,尽量按时完成。
下面讲第八品:
|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
这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佛前听到了以智慧和方便随顺众生根基说法的道理,也听到了佛对诸大弟子给予的菩提授记,还听到了佛陀与众弟子的宿世因缘,同时听到了诸佛具有大自在神通力,他觉得这种收获前所未有,内心非常欢喜踊跃。
在佛陀、善知识面前,哪怕只听一个偈颂,也让人非常欢喜。
今天是清明节,游客比较多。你们来一次不容易,最好能坚持听完一小时的课,我尽量在九点半前讲完。如果膝盖特别痛,脚撑着也可以,怎么样都行,这是特殊开许。
|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他从座位上起身,来到佛前,以头顶礼,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仰望着佛陀的尊颜,心想:“世尊真是非常奇特,所做的事业非常稀有。随顺世间众生的不同种性,以方便知见为他们说法,这些法能拔除众生的种种贪欲和执著。佛的功德,我等无法用语言宣说,唯有佛陀能知道我们所有的心态、过去的种种因缘。”
佛所说的法无量无边,有八万四千法门。目前藏地和汉地翻译出来的佛经,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他的有些被迎请到了天界,有些被迎请到了龙宫,还有些因为印度的几次灭佛运动,已经失传。
当时,富楼那听到佛陀的授记、传法,欢喜而感恩。这可能跟西方某些观念不同:在西方,学生与老师平起平坐,但在佛教中,弟子对师长是非常恭敬的,也会赞扬他们的功德。
《大圆满前行》引用过《本生传》的一个偈颂:“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弟子坐在低处,具足温顺的仪态,以欢喜的表情看着上师,就像饮用甘露一样,调柔而专注地听法。所以在听课时,弟子不能有种非常不满的态度,或以不耐烦的神情一直看着表,“还不快点讲完,我要走了。”这样不太好。
在听法时,要有一种信心和智慧,平时也要经常赞叹三宝的功德。《大智度论》说:“赞佛功德时,令人烦恼薄,以此功德故,结尽诸垢灭。”赞叹佛陀的功德,能令烦恼自然减少,以此功德力,相续中的烦恼垢染都会灭尽。
昨天,我看到有个工作人员,一边打扫经堂,一边唱情情爱爱的流行歌曲。我说:“别在经堂里唱这些。实在想唱歌,就唱佛曲吧。”如果边扫经堂,边用各种方式赞叹佛菩萨的功德,这样应该比较好。其实,不说赞叹佛菩萨,仅仅是赞叹普通人,自己的烦恼也会变少。喜欢赞叹他人的人,心情好,寿命也长,相貌越来越庄严。
说实话,现在个别佛教徒真的很差,造口业很严重,每次和人在一起,除了讲是非,从来不探讨法义,包括佛法该如何修行、相续中的疑惑怎样解开等。为什么不聊聊这些?如今的有些佛教徒,并不是很优秀,就像电影里演的,自己烦恼深重,实在走投无路,才到佛门出家。出了家以后,虽然穿着法衣,但烦恼习气还和从前一样,连世间的基本素质都没有。有些居士也是,贤善人格都没有,更不用说出世间功德了。
所以,有些佛教徒的群体,今后有必要提高门槛。就像世间大学,如果素质、水平等方面不够格,一律不得进入。同样,在正规的佛学院里,对学员的素质、文化、修养、修行等方面,也需要考察和筛选。否则,来这里的人都是失恋的、失业的,甚至在世间也特别差劲,整天在道场里勾心斗角,使自他的闻思修行、弘法利生事业都无法开展,这对佛教、对他自己都不太好。本来这方面还有很多可讲,今天先不多说了。
刚才提到,赞叹佛、赞叹法的时候,内心会很舒服,很快乐。喜欢赞扬他人者,心中没什么烦恼。
|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这时,佛陀告诉诸比丘:“你们见到这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了吗?我经常称赞他在我的教法中是说法第一。”
佛的声闻弟子中,有各种“第一”,如“持戒第一”“威仪第一”等,十大弟子各有不同功德。其中,富楼那尊者是“说法第一”。其他经论中,也提到他说法、辩论都很厉害,特别是他讲课令人非常欢喜——不但是欢喜,而且得到很大利益,能转变内心。
其实,这跟说法者的发愿有关:如果发愿非常好,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道理,都能改变众生的相续,给他们带来很大启发。
| 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佛陀继续说:“我也经常赞叹他的种种功德,他精勤护持、宣扬我的教法,能对四众弟子开示法义,令众生获得利益和欢喜,完整、无误地解释佛法,广大饶益诸多同梵行者。除了如来,没人能描述尽他的辩才。”
富楼那讲法时,无论词句、意义,都讲得非常到位,逻辑也很严密。我经常想:我们在生生世世中,应该变成像他那样了不起的人。
你们有些人也看过吧,经典里说,富楼那跟佛陀有很特殊的缘分:他们同年同月同日降生,富楼那是净饭王国师的儿子,悉达多太子是净饭王的儿子。富楼那的家境非常好,相貌也庄严,还通达五明等知识,人们都非常喜欢他。就像现在世间有的孩子,从小生长在高贵的家族中,相貌不错,智慧也高,后来出国留学等,各方面都特别优秀。
富楼那小时候就很厉害,喜欢独自思考人生。有一次,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净饭王是一个小国的国王,但悉达多太子,据看相师说,他如果不出家,将会成为转轮王。我是净饭王国师的儿子,按印度习俗,我会成为他的国师。净饭王和我的国师父亲,每天都那么忙,如果我成为悉达多太子的国师,更会忙得不可开交。”想到这些,他心生厌离,后来在婆罗门教法中出家。
他出家的当晚,正好是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的时候。富楼那带了二十九位同伴,连他自己共三十人,在雪山苦修很久,获得了世间的神通和成就。之后,他以神通观察,想看看悉达多太子在做什么。结果发现,太子已出家并且成佛,正在鹿野苑转法轮。他非常欢喜,“佛出世了,我们应该去听课!”于是带着二十九个弟子,一同去拜见佛陀。他们在佛前重新出家,后来都获得阿罗汉果。佛陀赞叹他是“说法第一”——“辅导员”之中,他是第一。(众笑)
我经常想,他应该有生生世世的因缘吧,在弘扬佛法方面非常了不起。
|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
佛陀继续说:“你们不要认为富楼那只是护持我的教法,实际上,在过去九十九亿尊佛陀的座下,他也同样护持和宣扬正法;在这些佛的教法中,他也是说法第一。对于这些佛所说的空性法,他完全能明了通达,获得了四无碍解,常常能以彻底了达的方式清净说法,没有任何疑惑。”
“审谛”,就是以智慧完全通达所说之法,并生起定解,没有任何怀疑。“清净说法”,即说法时不杂有世间八法的念头。现在有些人,口头上说是弘扬佛法,实则怀有各种私心杂念。富楼那不是这样,他的发心非常清净,对法义也没有任何疑惑。我曾遇到某高级佛学院的法师,他说:“我讲法四年了,但还是很困惑。我在怀疑中说了四年法。”富楼那不是这样,他已闻思究竟,完全获得定解,没有任何怀疑——他就是这样传法的。
这种传法精神,非常值得赞叹和学习。我们也要发愿:以讲经说法来饶益众生。《摩诃僧祗律》里说:“建立世尊教,是名真佛子,佛法得久住,能行正法施。”以闻思修和讲法等方式,建立佛陀正教,这是真正的佛子,佛法会依此得以久住,这就是真正能饶益众生的法布施。所以说,讲法是利众的最好方法。我们有因缘时,哪怕是短短一部法、一个偈颂,也应该讲。
当然,讲法也分两种:就像官方和非官方一样,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讲法。正式的讲经说法,是陈设法座,做好各种准备再宣讲;非正式的讲法,就像你跟朋友吃饭、聊天,生活中任何时候都可以交流。如果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讲法,对自身也有特别大的利益。
《大宝积经》中说:“如是知诸法,知已为人说,是故此菩萨,智慧转高大。”如果自己知晓法的意义,并为他人宣说,此人的智慧会越来越增上。反之,假如我们没有说法,不学习新的东西,智慧可能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如果经常把自己懂得的法义传给他人,自己也会进步,拥有高深、广大的智慧。
所以,我个人非常喜欢讲法。不敢说像富楼那那样,但很想学习他的精神。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通过说法,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在利益他人方面,如果给金钱、地位,我也没这个能力,即使有,这种帮助也不彻底;还有一个方面是,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思想不要停滞,否则,原来有一些智慧,后来慢慢退化、下降,这样也很可惜。
作为人,要坚持学习。现在外面的听众不但没减少,还经常增多,我觉得很好。以后有没有这种机会,很难说。现在虽然要花一些精力、时间,也是值得的。我之前提过多次,在中国这边,听课相对方便,到了晚上,大多数人都可以按时听课。而在其他国家,因为有时差,许多人要调整作息时间,但他们也在努力地坚持。我去了那些国家才发现:“这些人的闻法精神真不一般。”比如凌晨两三点,他们都会起来听课,各地时间不同,长期听闻还是需要毅力。其实,他们也同样会打瞌睡,三点钟听课还是很困,但这种精神令人赞叹。
| 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他还具足菩萨的神通力,尽形寿长期守持梵净行。这些佛住世期间,当时的世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声闻行者,但实际上,他依靠这种方便方法,饶益了无量百千万众生,还教化了无量阿僧祇人,将他们安置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了清净国土,他经常做各种佛事,教化、饶益众生。”
其实,这次能传讲《法华经》,也特别感谢大家。如果一个听者都没有,我就没办法讲。正因为有你们听课,我才会提前看法本,了解这部经的内容。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得特别好,有时将藏文看不懂的地方对照汉文,将汉文看不懂的地方对照藏文,这样互相参照,有些法义就容易理解。在我这一生中,能从字面上解释一遍《法华经》,对自己来讲,是个很好的机会。你们也一样,课后还是要多看。
我希望,大家无论是听《经庄严论》,还是听这部法,都要认真一些。现在有些人,听课期间跟着过一遍,课后就把法本扔在一旁,第二天听课时,又很不情愿地拿出来,平时基本不看法本。我们这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的,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虽然你可能很忙,但课后至少要看一遍,这应该并不难。
在我的印象中,以前法王或任何上师讲一堂课,过后我至少会再看一遍,这是最基本的。但我们有些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要打开手机,可以从早忙到晚,眼睛没瞎之前一直盯着看,但看太多可能也不行——我这么说是有“密意”的。
|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诸位比丘,富楼那在七佛座下,都是说法第一;在我的教法中,也是说法第一;在贤劫未来诸佛的教法中,仍是说法第一。他一直护持、宣扬佛法,未来还会护持、宣扬无量无边佛陀的教法,教化、饶益无量无边众生,将他们安置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了净化国土,他常常精进地教化众生,令其逐渐具足菩萨道。过了无量阿僧祇劫以后,在现在这个刹土中,他将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名为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尊佛,以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作为自己的一个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没有山陵、溪涧、沟壑等,七宝楼台充满其中。天人的宫殿位于靠近人间的虚空中,人和天人能够互相见到,进行交流。”
不像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天人看得到我们,我们看不到天人。有境界的人,会看到天人散下花雨、给予授记等,但一般人很难见到。
|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这个世界中,没有恶趣,也没有女人,一切众生都是化生,没有淫欲,得大神通,身体出现大光明,能够自在飞行,意志、信念极其坚固,具有精进和智慧,具足金色三十二相的庄严。国土中的众生有两种食物:一是法喜食,二是禅悦食。”
米饭、馒头、花卷,他们都不需要。
那天我说,好多餐厅经常做一样的食物。听说现在每天都有不同颜色、形状的美食,就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这样也可以。如果我在学院,你们会不断创新;一旦我下去了,可能又恢复原状了。以前就是这样,对吧?(众笑)
那个世界的众生,不需要这些世间饮食,而是以佛法智慧的法喜作为粮食,还有一种是以禅悦为食。
| 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那里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的菩萨,已得到大神通和四无碍解,善能教化众生,很有善巧。声闻弟子也非常多,不可计数,都得到了六通、三明及八解脱。这尊佛的国土具有如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和庄严。当时劫的名字叫宝明,国土名叫善净。这尊佛的寿命为无量阿僧祇劫,教法住世的时间也非常长。佛陀灭度后,弟子们建造的七宝塔遍满整个刹土。”
下面以偈颂进行宣说。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
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
这时,世尊为了重新宣讲这些道理,以偈颂的方式说道:“诸比丘,你们应该好好听闻。佛子富楼那所行之道,具有殊胜的善巧方便,不可思议。”
怎么不可思议呢?
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
“因为知道许多众生喜欢小法,畏惧广大智慧的境界,所以富楼那等诸位菩萨,化现为声闻、缘觉,以无数方便方法,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其实,佛的声闻弟子中,许多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不是凡夫,也不是小乘行者。有一部《大方广如来不可思议境界经》里提到,佛陀座下,如目犍连、舍利子、迦叶等许多大弟子,都是菩萨化现,还包括提婆达多,以及跋难陀。
佛陀圆寂时,跋难陀是唯一高兴的人,他说:“佛陀要圆寂了,我终于自由了!”其他很多弟子都哭了,他没有哭,但他也是菩萨化现。还有大爱道比丘尼,也是佛菩萨化现。他们都不是普通凡夫,更不是真正的声闻。
这里说,富楼那外表是声闻行者,实际上他是“便衣”——看起来是一种形象,但内在有另一种境界。以这种方式度众生,是很重要的。
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皆悉得成就,
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
佛陀继续说:“这些菩萨说自己是声闻,距离佛道还很遥远,但实际上,他们以这种方式度脱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令其获得成就,对于喜欢小法的懈怠众生,也能逐渐让他们成佛。富楼那内在的秘密境界安住于菩萨行,外在则显现为声闻形象,知足少欲,厌离生死轮回。其实,他是以这种方式来度化众生、清净佛土的。”
“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这个很重要。
大家今后度众生时,也要这样。包括你们所学的藏传佛教,与有些众生比较相应,但也有些人十分抵触。去年,净空老法师讲了一些话之后,对于净土宗与密宗的融合、显宗信徒与密宗信徒的融合,有着不可思议的长远利益,特别感谢老法师的开示!
弘扬藏传佛教,需要善巧方便。比如,我们在藏地穿的僧服,去汉地寺庙不一定方便穿;在学院里拿转经轮没问题,但在汉传佛教的场合,就不一定适合。所以,大家要懂得变通,要了解在什么环境中应该怎么做。
麦彭仁波切在《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中说:“希奇萨霍堪布之行为,无比具德龙树之见二,钦定双融传承之教规,祈愿莲生大士教法兴。”静命论师的稀有行为与龙猛菩萨的无上见解,二者圆融无违,这是宁玛巴教法的特征。也就是说,外在相应于别解脱戒的威仪,内在持有中观的甚深见解,两者融合就是我们的宗风。
比如,你虽然是学藏传佛教的,但在汉地寺院里,天天穿着藏族僧装,拿个转经轮,很多人不一定接受。如果你独自修行,那没问题。
以前许多大德都是这样:内在修持密法或其他法门,但外表上,完全能与当时的环境、人群融合,到一定时候,弘法利生的顺缘自然会具足。所以,有些居士也要注意,现在多数地区,对藏传的接受程度不错,但有些道场,还需要更多善巧方便才行。不然,有些人到了汉地寺庙,动不动就指指点点,说:“你们这里没有闻思!”这样特别莽撞,最后可能会被扫地出门,对吧?
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种种现化事,
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
“有的菩萨在众生面前示现具有贪嗔痴三毒,还显现持有邪见的相,我的弟子就是这样,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他们的种种示现,如果我全部说出来,有些众生听到之后,心里会产生怀疑。”
比如,在显现上,孙陀罗难陀贪心很大,舍利子嗔恨心很强,周利槃陀痴心很重,提婆达多邪见特别多,但这其中,许多都是菩萨化现。佛陀也说,我的弟子以方便度化众生,他们有些示现嗔心大,有些示现贪心大。包括《法华经》后面也会讲,提婆达多将来会成佛,佛陀讲了他的许多功德。
这里佛陀说:“如果我完全讲出他们的事迹,有些众生听后会怀疑,所以我不方便直接宣讲。”否则,有些人可能觉得:“啊,他是菩萨的化现?怎么会这样?”不一定接受。所以佛陀并不直接宣讲,要等因缘成熟。
下面是以偈颂的方式宣讲,我从字面上简单解释一下。
今此富楼那,于昔千亿佛,
勤修所行道,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而于诸佛所,
现居弟子上,多闻有智慧,
所说无所畏,能令众欢喜,
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今天在场的这位富楼那,曾在过去千万亿尊佛的座下,勤修菩萨道,宣讲、护持诸佛的教法。为了求得无上智慧,他于诸佛座下,示现为上首弟子。他具足多闻和智慧,说法没有畏惧,能令众生欢喜,弘法利生从来没有厌倦心,以这种方式助推佛法的弘扬。”
这段话,大家应该记住。无论法师还是居士,在讲经说法或与人沟通时,第一就是要多闻,具有智慧,否则自己空空的,什么也说不出来;第二,在说法期间,要无所畏惧。有些人不是这样,“那些听众会不会说我?”“父母会不会不高兴?”“妻子或丈夫会不会不理解?”有各种痛苦和担忧。其实这些也没什么,无论你是在家人、出家人,该说的佛法,要坚定地说出来,没有必要畏首畏尾。所以,大家以后要坚强一点,任何时候都要无畏。
而且说法时,要想办法令众生欢喜。那天我对一位堪布说:“在汉地讲法的话,我现在比较熟悉,因为多年来已了解他们的心态,让大多数人高兴应该能做到。但去西方和非洲,我还是有点没底,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有时候我讲不欢喜的事,他们特别开心;有时我希望他们欢喜,但好像又得罪了他们。所以,我还是要研究研究。”
我们在说法期间,要努力让众生欢喜,同时不要有厌倦心,应以这种方式说法。
说法真的很重要,对自己生生世世来讲,也是很大的福报。《大宝积经》中有个公案,说有一位大富长者叫贤护,他每天的饮食,有六万种不同的食物——六万种!慈禧太后也才有一百种。这个长者睡的床,上面铺着六万种妙物。有一次,他带着一千人来到佛前,波斯匿王见后就感叹:“我跟他比起来,简直像穷人一样。”本来,波斯匿王是大国王,但他跟贤护长者相比,觉得自己差距很大。
有弟子问佛陀,“为什么贤护长者有这么大的福报?有智慧,长得又好看?”佛陀告诉众人,此人从前在某尊佛出世时,是一位说法师,虽然他戒律不太清净,但特别爱讲法,而且他讲法让众生很欢喜。因为长期讲法不厌倦,一直利益他众,以此功德,他生生世世转生为有福报、有智慧的人。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如果说法不厌倦,生生世世都会成为有福报、有智慧的人。有些说法者,在即生中,很多福报也会现前。以前我们学院里,有些道友出家时,父母特别反对,后来因为孩子变成了大法师,父母的态度也完全不同:“我的孩子在某地弘扬佛法。”但你们最初有没有这么得意呢?许多故事大家都知道。(众笑)
已度大神通,具四无碍智,
知诸根利钝,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教诸千亿众,
令住大乘法,而自净佛土。
未来亦供养,无量无数佛,
护助宣正法,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方便,说法无所畏,
度不可计众,成就一切智。
供养诸如来,护持法宝藏,
其后得成佛,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七宝所合成,
劫名为宝明。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充满其国土。
佛陀说:“他具有大神通、四无碍解,知晓众生根基利钝的差别,常常宣说清净法,演说佛法的意义,教化千万亿众生,令他们住于大乘法,从而清净自己的国土。未来他也会供养无量无边的佛陀,护助他们弘法,也会清净自己的国土。他常常以种种善巧方便,说法无有畏惧,度化的众生不可计数,最终成就一切智。他这样供养诸佛如来,护持正法宝藏,之后会成佛,名为法明如来,国土名为善净,大地是七宝合成,劫名叫宝明。菩萨众非常多,有无量亿,全部获得了大神通,具足威德力,这样的菩萨充满整个国土。”
不像一些凡夫,经常遇到各种是非,住的地方到处是垃圾。这样的众生很可怜。
声闻亦无数,三明八解脱,
得四无碍智,以是等为僧。
其国诸众生,淫欲皆已断,
纯一变化生,具相庄严身,
法喜禅悦食,更无余食想。
无有诸女人,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功德悉成满,
当得斯净土,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
“声闻众也是无数,具有三明、八解脱、四无碍智,这些僧人全部具足这些功德。这个国土的众生,都断除了淫欲,全部是化生,身体相好圆满,具足各种庄严。以享用佛法的法喜和禅悦作为食物,不需要其他饮食。国土中没有女人,也没有地狱、饿鬼、旁生诸恶道。富楼那比丘成就如是圆满的功德,会得到如此清净的国土,净土中有很多圣贤。诸如此类的无量功德,我在这里只是简略宣说。如果广说,可以有无量无边。”
关于富楼那的功德和授记,就讲到这里。后面还有其他人的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