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31课
2017年3月21日
(念诵藏文传承)
现在讲到第七品,其中有不少比喻,宣说了佛陀的功德及修行方面的内容。
无论修什么法,生活中都要实践。所谓修行,并不是课上很认真,课后就完全不在状态;也不是闭目打坐时专注,座下就随心所欲。真正的修行人,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中,都能保持正知正念,护持当下这颗心。作为凡夫,无始以来漂泊于轮回,刚开始很难控制自心,但如果长期修习,到一定时候,好像不修都不行,会有这种感觉。有些修行人长期闭关,常保持入定、清净的状态,到了浮躁的环境中,也会觉得不习惯。当然,这是一种初学者的境界。
修到一定程度,就像大圆满中所讲的那样,可以去嘈杂的环境中修炼,融入这种生活。某些寺院中的修行人,认为应该永远待在寂静处,这对初学者来讲当然很好,但境界比较高的人,也不是必须如此。有的人在寂静地、佛教群体中,能保持状态;入于红尘之后,就跟从前一模一样,心退回到平庸状态,这也是修行的失败。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既要在寂静地保持状态,也要能融入世间、社会。尤其遇到恶人、恶劣的环境、复杂的事,甚至普通人难以面对的无常:比如别人背叛你,或生活发生大的变故、重病缠绕等,在这些时刻,能看出修行到底怎样。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人,自认为已经证悟大圆满,证悟了空性,但稍微遇到一点小事,烦恼就无法抑制,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所说的话。真正修行好的人,遇到常人难以面对的境遇,会以他的方式超越。这是今天强调的第一点,修行要融入世间。
再讲一下《法华经》的功德。现在许多人对于长寿,即生命的延续非常执著,吃各种保健药,做各类佛事,很想长寿。佛学院每年开长寿法会时,他们特别喜欢,虽然亲自来学院有困难,还是希望能够参与。原因是什么?因为人们执著自己的寿命。其实,和《法华经》结缘,也是一种殊胜的“长寿法”。
《法华传记》中记载:有个沙弥名叫通慧,从小出家。他精进学习戒律,二十岁左右受比丘戒。后来,有个看相师对他说:“你很聪明,可惜寿命太短了。”他听后特别伤心,到处寻访高僧大德求助。后来,有大德建议他读诵《法华经》,说如此必能延寿。他就把手头事情放下,到深山中,用三年时间念诵《法华经》,共计六千遍。后来又遇到那位看相师,那人惊叹道:“你的寿命增加了五十多年!”后来通慧法师住世九十多岁。
有些人觉得,服用保健品、遵循养生理念,对健康长寿有很大作用。这些我们也不否认,但最重要的是内心调养,心灵妙药也很关键。如果寿命真的尽了,可能佛陀降临也没办法;其他情况下,如果常念《法华经》,对自己的寿命、健康,有不可思议的利益。从前很多大德、修行人都常诵《法华经》,以此获得长寿,汉地历史上特别多。
前面提到,这位大通智胜如来,于十小劫中,在菩提树下安坐,终于成佛,他出家前的十六王子,前来供养,请转法轮。今天讲的是,十方的梵天、众生也前来供养,赞叹,请转法轮。字面意思应该比较好懂,我们一起来看:
|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
佛告诉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有五百万亿诸佛的刹土出现六种震动。”
我讲《净土五经》时也说过,这六种震动不是所谓的地震,不会带来恐怖。一些经里比喻成婴孩入睡时,摇篮晃动的温馨之感。有时候,这六种震动普通人不一定察觉,除非是有神通和境界的人。
| 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
“这些国土中,原来长年黑暗、日月光芒照不到的地方,当下出现大光明。其中众生忽然见到彼此的身体,都非常稀有地感叹道:‘奇哉,这里怎么忽然出现那么多众生?’”
佛陀光明照耀十方,出现诸多瑞相,这是其中之一。《法华文句》里讲:本师释迦牟尼佛入胎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有光明照耀;后来成道时,也有光明周遍世界。
| 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这些国土中,天人的宫殿,乃至梵天宫殿中,也出现六种震动。大光明普照整个世界,胜过了诸天人的光芒。”
天人以福报故身体放光,但佛成道时的威光,远远超胜天人。
《佛本行经》中讲:“佛光昼夜三千世,及至一切众生心。”佛光昼夜照耀三千大千世界,遍及所有众生的心。世间的光明能照于外在事物,佛光不仅如此,还能照见一切众生的心。《大宝积经》中讲:如来的光芒“彻过无有障”,没有任何阻碍而照见一切,“谁见不发心,唯除于不信”,谁见到这些光明,不可能不发善心,除非无有信心。
很多人在朝圣期间,也经常会有感应。有的可能是信心所致,见到佛光等瑞相,由此更生信解,获得加持。现在许多人,朝拜四大名山,见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放光,或各种佛光,自然而然信佛。当然,没有善根的人,不一定承认,“这些都是假的!”从小在一种除了物质以外什么都不承认的环境中长大,对外在的瑞相和内在的神秘境界,完全不承认,这也是很可怜的。
总之,我们要懂得,佛光的确存在。后面还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显现。
|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这时,东方的五百万亿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耀,超过往常。梵天王们都心想:‘今天宫殿中的光明前所未有,是什么因缘出现这样的瑞相?’这时,诸梵天王都聚在一起讨论这件事。其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名为救一切,以偈颂的方式对大家说……”
《格萨尔王传》里,经常有某位大臣起身,以偈颂的方式唱歌。古人经常这样,天人也是。现在我们有些人讲话,不要说偈颂,连长行文都说不清楚。
大梵天王是怎么讲的呢?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遍照于十方?
“‘我们的宫殿中,光明前所未有,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瑞相。这是什么因缘?大家要共同探求。也许是有大德从天而降,或有佛出现于世间,使得这样的大光明遍照于十方。’”
一些大德、圣人、成就者降生时,会出现奇特的光芒,佛出世时更是如此。
我们以前也讲过,佛陀降生时,中国正是周朝。《周书异记》记载:周昭王在位时期,有一天,王宫里出现大光明,大地震动,许多江河水流丰溢,空中香气四溢,花朵纷飞,出现各种瑞相。当时一位太史叫苏由,对国王说:“西方有一位大圣人出世了。”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他还说:“他的道法再过一千年会传到中国。”
后来果真如此,佛法正式传入中国是在汉朝,从周朝算起,将近有一千年。所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各地也有许多瑞相。当然,有些特殊的显现,只有菩萨、成就者才能见到,凡夫若没有一定福报,很难看到。那些天人都非常有福报。
|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
梵天属于色界,跟欲界不同,包括那里的色法,也和我们的有所不同,相当于梦中的器世界一样。
| 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他们各自以衣裓盛满天界的花朵,一起前往西方,探寻光相。最终见到大通智胜如来坐在菩提树下、狮子座上,有无数天、龙、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和非人等恭敬围绕,还见到十六王子正在请佛转法轮。”
| 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
“这时,梵天王们以头顶礼佛陀,并转绕百千次。”
有些道友稍微转一会儿坛城,“脚好痛啊,起泡了,走不动了”。天人不会这样。
| 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
“然后用天界的花朵抛撒在佛陀身上做供养,所供的花特别多,像须弥山一样。这些花也被用来供养佛陀所在处的菩提树,此树高十由旬。”
印度金刚座也有菩提树。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每年都在那里举办祈愿法会,宁玛、噶举、格鲁、萨迦派都有。我们1990年去印度时,只有宁玛派的祈愿法会,那时候才刚开始一两年。现在各教派的人,每年冬天都在那边开法会,由不同上师在法座上主持,下面有弟子们献花等。
金刚座的菩提树周围,有许多花鬘。在南传佛教中,花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那边每次开法会,包括学校举行与佛法有关的活动,老师、学生的脖子上都戴着花鬘。
| 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
“供养鲜花后,他们把各自的宫殿奉上,供养佛陀,同时说道:‘请悲悯、饶益我等众生,所奉献的宫殿,祈愿佛陀接受。’这时,梵天王们都一心同声地以偈颂说:‘世尊非常稀有,非常难以遇到,您具有无量功德,能救护世间一切众生。您是人天的导师,因悲悯众生而降于世间,让十方众生都获得饶益。’”
《大集会正法经》中也说:“一切众生类,无始轮回苦,佛善巧方便,普令得解脱。”众生无始以来,在轮回中受苦,佛陀具有善巧方便,能令众生解脱。
“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这个偈颂很好。我们要了解佛的功德:作为人天导师,佛是什么样的呢?悲悯十方众生,不仅悲悯,而且有能力饶益他们。饶益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转法轮等善巧方便,“佛善巧方便,普令得解脱”,这个很重要!
其实,法师和居士们,都很需要善巧方便。否则,即使你有智慧、有能力,也不一定能饶益众生;如果有善巧方便,有一颗真诚的利他心,即使智慧不高、能力不强,才华不是很超胜,也能跟众生结上善缘。所以我们要清楚,佛是以善巧方便普度众生的。
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
“他们继续说:‘我等来自五百万亿刹土以外的地方,舍弃了自己甚深禅定的安乐,就是为了供养佛陀您。’”
他们带着宫殿来这里,不像我们搬家一样。一些道友搬家时,锅、碗、瓢、盆、窗帘等,一个个都要搬。现在佛学院里,三轮车的生意特别好,几个三轮车师傅特别开心。天人不需要这样,他们安住在宫殿中,“呜”地就飞过去了,很自在地到了佛陀那里。
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惟愿哀纳受。
“‘我们以前世的福德感召,这些宫殿都非常庄严,今天用来供养世尊,希望您慈悲接受。’”
那些宫殿很庄严,不像我们,用板皮、报纸之类做的装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装修时都是用胶把报纸贴上去,我小时候很多房子都是这样。一间板皮房或土坯房,如果全部贴满报纸,人们就觉得:“哇,好舒服,特别庄严!”现在时代不同了,装饰品也不同,但这些都是无常的,没什么可靠,希望大家不要太执著。
你装修得再好,就像七八十年代用报纸装修,回过头看也是无常;现在用其他材料装修,再过二十年、一百年,装修材料又不一样了。每个时代中,人们对某种物质特别执著,但再怎么执著,本体也不是实有的。
那些天人觉得:我们的宫殿无比庄严,是往昔福报现前。确实,每个人的生活,跟各自的福报有关:有些人房子很好,有些人连房子也没有。那天我遇到一个道友,说自己三年搬了十四次家。三年十四次!有时候,这跟众生的业力也有关。
天人们说道:“我们福报很不错,宫殿那么庄严,今天就奉献给世尊,希望佛陀您接纳。”
|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
“这时,梵天王们用偈颂赞叹佛陀之后,各自祈请道:‘惟愿世尊您一定要转法轮,度脱众生,开示涅槃之道。’”
关于转法轮,《法华文句》中说:所谓“转”,就是佛将相续中的智慧和悲心,转到众生相续中,让他们开悟、解脱,这叫“转法轮”。
他们当时请世尊转法轮,度化众生,开示涅槃之道。
|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惟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这时,这些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方式说道:‘世间的大雄、两足之尊,惟愿您演说佛法,以大慈大悲心,度化可怜的苦恼众生。’这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开许。”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中也说:“若无救度彼众生,迷没沉沦无有尽。”如果没有得到救度,众生将一直沉溺于轮回,无有尽头。
这时,大通智胜如来默许了。后面还有好几次默许。
这是东方梵天前来祈请,下面还有东南方的梵天前来,情节基本一样。
|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诸位比丘,当时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梵天王们,各自见到宫殿中出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大家欢喜踊跃,觉得非常稀有,都集合在一起探讨这件事。这时,众中有一位梵天王名为大悲,以偈颂方式为梵天众们说道:‘是什么样的因缘,出现这样的瑞相?我们的宫殿中,从未出现过这种光明。也许是有圣者大德从天而降,或是有佛陀出现于世间?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瑞相,我们应当共同一心探求它的真相。我们越过千万亿国土,去探寻光的来源,很可能是有佛陀出世,来度脱无量众生。’”
他说,我们应该顺着光源一探究竟,多半是有佛陀出世。他基本上能猜得到。
刚才也讲了,有一种人,对所谓的佛光、加持,以及佛陀不共的神奇事迹,统统不承认。这跟自身的缘分、福报有关。《大宝积经》中说:“下劣诸众生,不见佛光明,彼不见光照,谓佛光无有。”下劣的众生,根本见不到佛光,以没见到的缘故,就认为不存在。现在世间有些人就是这样,对于加持、佛的特殊能力根本不承认。
但有些人,完全能接受。比如,看了一部佛经,“哇,讲得真好。我正在看《净土五经》的讲义,特别殊胜!”他自己好像不太费劲,自然而然就信受了,佛的加持也入于自心。这是比较利根的,利根者容易有感应。而钝根者根本见不到,因为自己从未体验过,就认定这些不存在。
《大宝积经》中也讲:“诸佛不思议,佛光不思议,信者及获福,亦尔难思议。”诸佛不可思议,佛光也不可思议,信仰者及其所获的福德,同样不可思议。但缺乏善根的人,对诸佛不承认,对佛光不承认,对福德也不承认。
我本人还是很幸运的,从小就对这些很有信心。小时候,宗教政策还没有开放,佛像、唐卡这些,一般人很难见到;即使见到也特别害怕,担心受惩罚。但是,我跟其他孩子玩耍时,比如说,见到一块类似佛像的石头,就会进行供养。
当时,我隔壁住着一个人,本来是喇嘛,但当时不敢穿僧衣。每年大年三十,他都会把一幅唐卡偷偷挂出来,战战兢兢地念诵。我们小孩子就特别喜欢,觉得唐卡上的佛像太庄严了。总之,我从小对各种佛像、佛光很有信心,这跟家庭教育、身边人的影响有关。同时我自己觉得,也跟前世有关。
现在有些人,信仰很难维持,原来特别大的信心,过了几天、几年,就荡然无存了。所以说,对于佛法的信仰,跟自身的福报有关系:有福报的人,经常遇到善因缘;如果没有福报,纵然遇到善知识,但因为自己心态不稳定,也会有一些退失。
|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
“这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带着他们的宫殿,各自以衣裓盛着鲜花,前往西北方探寻这些光的真相。随后,见到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坐在菩提树下狮子座上,有天、龙、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十六位王子正在请转法轮。这时,天王们也向这位佛陀顶礼、转绕、供养鲜花,并且对菩提树进行供养。之后,奉上各自的宫殿,说道:‘为了饶益我等众生,这些所供养的宫殿,请您接受。’”
他们供养的,是最好的宫殿,而不是“这个我不需要,您要不要?”“我们不吃这些垃圾食品,供养您吧。”原来有个人说:“这些巧克力可能过期了,要不要供养上师?”(众笑)
| 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
“这时,梵天王们在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说道:‘圣主天中之王,您具有迦陵频伽声,又具足大悲心、怜悯众生,我等向您恭敬顶礼。世尊您非常稀有,很久才现于世间一次,过去曾经有一百八十个劫都是空过的,没有佛出世。’”
《大方等无想经》中说:我们现在处于贤劫,之后有六万二千劫无佛出世。
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
世间所归趣,救护于一切,
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
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
“‘因无佛出世,三恶趣众生越来越多,人间、天界的众生越来越少。如今佛陀您已出世,作为众生的智慧眼,是世间所有众生的皈依处,能救护一切,是一切众生的慈父,是哀愍、饶益所有众生的尊者。我等具有宿世的福报,今天得以遇到世尊。’”
这些都跟福报有关。
我看到一本书里说,香港某大施主的女儿,依止过很多著名上师,精通许多法义,经常有机会迎请善知识去她家传法。但后来,她遇到一个假上师,完全入迷了……这也跟福报有非常大的关系。
这些天人都觉得:“我们很有福报,因为遇到了佛陀。”在座各位,可能也会这样感叹:在末法时代,有幸遇到了这么殊胜的大乘佛法!但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很好地积累资粮,不珍惜,也没有再三地激励自己,那将来的修行能否善始善终呢?很难说。现在虽然有这么好的机缘,但再过几年、几十年,也许福报就用尽了。
所以,我们要坚持积累福报。安乐与福报直接相关。
|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
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这时,梵天王们以偈颂赞佛之后,各自这样说:‘愿世尊您哀愍一切众生而转法轮,度脱一切众生。’这时,这些梵天王又一心同声,以偈颂说道:‘祈请大圣者转法轮,开显一切万法的真相,度脱苦难烦恼的众生,令他们获得大欢喜,得到真正的解脱。如果众生听闻这些妙法,暂时能转生到天界等善趣,恶趣众生的数量也会减少,具足安忍、十善等功德的众生会越来越多。’这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开许。”
|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南方五百万亿国土的大梵天王们,他们的宫殿中都出现同样的状况,前所未有,欢喜踊跃,生稀有心,于是聚在一起共同商议:‘到底是什么因缘出现这样的光呢?’正在商谈的过程中,有一位叫妙法的梵天王,他以偈颂的方式说道:‘我们的天宫光明照耀,不可能无缘无故,一定要探寻相关真相。过去百千劫以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瑞相,是有大德圣者降生,还是有佛陀出现于世间?’”
词句和前面稍有不同,意思基本一样。
就像举办某个活动,各地的人们都来参加。这个学校来一群人,那个学校来一群人,他们都收到了通知,最终聚在一起。但各自是从不同地方过来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
以前学院开法会时,很多其他寺院的人都包车过来,当时藏地交通不太方便,有些是包那种大卡车,二三十人坐在车里,来参加法会。所以,每个众生都有不同的因缘,也有不同的生活状况。这些天人也是这样。
|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睹,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华,今日乃值遇。
“这时,这些天王们都和宫殿一起,带着鲜花,前往北方进行探寻。他们见到大通智胜如来在菩提树下,有天、龙等众生围绕,还有十六位王子请转法轮。他们到了以后,向佛顶礼、供养,之后祈请佛陀接受所供养的宫殿等。这时,他们在佛面前一心同声地赞叹道:‘世尊,您是非常难以见到的,是破除世间一切烦恼者,经过了一百三十个劫,如今才能见得到。这些饥渴的众生,依靠您的法雨能满足他们。我们从未见到过像您这样具有无量智慧者,就像昙花一样稀有难得。’”
佛陀难值难遇,善知识、佛法也是一样,经常用昙花来比喻。
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惟愿垂纳受。
“‘我们的这些宫殿,蒙受佛光照耀,才如此庄严,请大慈大悲的世尊您,一定要纳受。’”
这尊佛现在有许多天人的宫殿。
|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这时,诸梵天王以偈颂赞佛之后,各自这样说:‘祈愿世尊您转法轮,令一切世间众生,天人、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等都获得安稳和解脱。’这时,他们又一心同声,以偈颂说道:‘唯愿天人之尊佛陀您,转无上的法轮,击大法鼓,吹大法螺,普降大法雨,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开许。西南方乃至下方等十方十隅的众生前来拜见佛陀、请佛转法轮的情况也是这样。”
每一方天人来的时候,都是先说供养偈,然后说请转法轮偈。
请转法轮之前,通常要击法鼓,吹法螺。我们课前,击法鼓倒是不多,但吹海螺一直都有。如果全部在经堂里吹不太方便,希望法师自己在家里吹海螺,然后再到经堂来。
以前就有这样的,比如法师或辅导员把海螺放在家里,每次讲法前就吹一下,这样很重要。包括很多旁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人、非人、阿修罗等,都能得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