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28课
2016年12月20日
(念诵藏文传承)
今天听课的情况还可以,人不但没减少,还多了一些,欢迎光临(众笑)。大家开心一点嘛,不要那么紧绷。听闻《法华经》的功德非常大,应该要欢喜,即使没能完整听闻,哪怕只听一节课,也有广大的利益。
《法华传记》里有个公案:佛在世时,有个女孩叫光明女,曾经听过一堂《法华经》。后来她离世了,父母为她造了遗塔。当时女孩转生为天人,以特殊方式告知父母:“我就是你们的女儿,从前只是陪着朋友听了一堂《法华经》,依此功德而转生到忉利天。”但父母根本不信,就像现在一些世间人,怀疑心极强,于是她说:“如果你们不信,我生前有十枚白玉藏在柜子某处,是当初你们送我的,你们可以去找找。”她父母回去之后,在柜子里搜寻,果然发现了这些白玉。最终他们都皈依了佛教,后来精进修行,也往生到忉利天。
在座各位,如果从头到尾完整听受《法华经》,圆满传承,这是最好的;即使实在没有条件,中间只听过一两节课,以妙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善业因果的缘起力,功德利益也非常大。
此外,罪业深重之人,依这部法的加持,能灭除无量罪。也是《法华传记》里讲的一个公案:广州那边有个叫法誉的人,性格恶劣,无恶不作。他命终之后,心识到了中阴界阎罗法王那里。阎罗王查看他生前的善恶时,发现罪大恶极,几乎没有善行,唯独曾有一次在寺院短暂听闻《法华经》,依此功德,能灭无量罪业。当时阎罗王说道:“恶业虽无量,不如一善。”最后放他返回人间。
闻法的善业力不可思议,对此我深信不疑。就像某个比喻所说:一间屋子,千年处于黑暗中,但只要点一盏灯,所有黑暗当下遣除,这是一种因缘。在座的很多人,生活中难免会造下诸多恶业,如果希望遣除它们,一方面要好好忏悔;另一方面,要多多听闻佛法,以此也可断除罪障。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公案,也能了解这部经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次传法,也许还要讲一年或两年,过去某些大德,也曾用十几年时间讲完一部经。在座各位,只要还活在人间,就要争取圆满听闻,这是我唯一的希望。
前面的“药草喻品”是通过药草作比喻,不同植物对应声闻、缘觉和菩萨,他们依佛的智慧法雨得以成熟,最终都会获得圆满菩提。
接下来讲第六品“授记品”。本品主要是对一些声闻行者授记,如大迦叶、须菩提、迦旃延、目犍连。此经的前前后后,还有许多授记,包括提婆达多、富楼那,以及一千两百多人都得到授记,并且他们成佛时有共同的名号。前段时间,有一位上师传皈依,给弟子统一取法名,叫“孙悟空”。(众笑)
所以,世间有许多同名的情况,很多佛陀也有相同的名号。学院这边,有些人法名相同,觉得不太方便,坚持要更换。其实同名是正常的,当然,想换个名字也行。
|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
这时,佛陀宣说这些偈颂以后,对大众这样说:“我的这位弟子摩诃迦叶……”
大迦叶是头陀行第一,从传记中也看得出来,他的戒律非常清净。佛陀涅槃之前,将所有教法交付于他。
作为佛教徒,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居士有居士的戒律,至少都要有一分戒作基础,哪怕只受皈依戒。有了戒律做基础,善根就能成熟,将来至少可以获得人身善趣的身份。否则,即使有少许闻思修,最后也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失坏。
如大迦叶般持戒清净,当今时代很困难。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什么都可以做:抽烟、喝酒、杀生都无所谓,这样一来,学不学佛也没多大差别。如果行为上没有约束,内心跟俗人一模一样,单单从形式上,说是佛教徒也可以,说不是也可以。所以,我们学佛以后,行为上应该有所改变。
当然,在末法时代,也不能太悲观。有些人说:“完全如理如法,我做不到。”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可能始终都不开心,甚至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恶劣的人、最大的祸害。但有些人太放松了,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在短暂的人生中,这样很难有进步,不仅学不到知识,行持方面也难有长进。佛教为什么强调戒定慧三学?因为这是一切的根本——首先以戒律做基础;有了戒以后,心能定下来;心定下来以后,世间和出世间慧学的增上,才有希望。
| 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对众弟子说:“我的弟子摩诃迦叶,在未来世,会亲见三百万亿诸佛世尊,在每尊佛前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并广泛宣说诸佛无量广大的正法,以最后有者身份成就佛果,名为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
“当时的国土名叫光德,劫名大庄严。这位光明如来,寿量十二小劫。”
关于“小劫”,经论中有不同说法。人寿从十岁增长至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这样一次增减算作一小劫。通常是这么理解。
|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
“他的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也住世二十小劫。整个国土非常庄严,没有任何污染。”
如今,许多城市到处是雾霾。那天我去某地,不管到哪儿,人们都戴着口罩,但也不一定能挡住雾霾。藏地没有雾霾,但又特别冷。
| 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瑠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没有瓦砾、荆棘,也没有粪便等不净物。国土平正,没有高低、坎坷、土堆,以琉璃作为大地,各种七宝树排列整齐,还有黄金绳索作为道路的边界,各种珍宝鲜花遍满,非常清净。其中菩萨有无量千亿,声闻的数量也是同样。国土中没有魔事,虽然有一些魔王及魔众眷属,但他们都会护持佛法。”
我们翻开历史,常常发现,在娑婆世界的许多地方,当佛法智慧传播之时,就可能有魔众制造违缘。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尤其所修佛法特别殊胜之时,更可能有违缘障碍。但这个刹土中,虽然有魔众,但没有魔事,并且魔众都会护持正法,这也很奇妙。
所谓护持佛法,就是传承如来的教法、证法。《法华会义》中提到,世尊涅槃后,大迦叶说,如来舍利固然殊胜,但除了供养舍利,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就是要“结集三藏”。在座各位,作为佛弟子,需要怎样弘扬佛法呢?塑造佛菩萨像,这当然也算,但更重要的是,受持如来正法。
上师如意宝圆寂后,有些高僧大德也说:“弘传法王如意宝的教法,对弟子们来说,最为重要。”每个人都是这样,当自己的上师、堪布、堪姆离世时,没必要“呜呜呜”一直哭,世界本来就是无常的,大家总有一天都会离开。关键是,那些得过法恩的人,要传承他们的“遗产”。
有些弟子很执著:“能不能烧出舍利?”舍利即使再多,最多像阿育王那样把佛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但我们不一定能找到这么多。其实,更重要的是法身舍利,包括大德的作品等等。如果传承弟子们,能让这些法宝流通,乃至将其中的思想理念传播出去,这就是真正的继承和弘扬。
学院有这么多堪布、堪姆,给大家传了那么多法。刚才也说了,我并不是骄傲,事实上,讲一年的课不那么容易,这些年我们也培养出了一些人才。对于自己的上师,报恩的方式是什么?唯一是弘扬佛法,把法的理念传播出去。
上师如意宝离开时,我们都想:一是要好好护持喇荣道场,这是上师特别关心的;还有,上师生前留下的法宝,要尽量传承下去,这是最重要的。我当时是这样发愿的。
将来的日子里,希望佛友们努力传承如来教法。我们有一部分是出家人,也有一部分是在家人,有人可能想:“在家人怎么讲经说法?”其实是可以的。《贤愚经》中提到过很多讲法的功德,其中说“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人”,还讲到,如果出家人在路边读诵、讲解经典,天神也会前来听闻。因此,只要顺缘具足,心不被八风吹动,在家人为他众说法也是允许的,其间诸天人和鬼神也会来听闻,出家人讲法就更不用说了。
大迦叶当时真正受持了如来教法,直到把法传给下一代,他才在鸡足山暂时入定,等待弥勒佛出世。
今天在这里,我也希望各位:未来,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无论去到哪里,都要肩负弘法的责任!
个别人学佛之后,好像贪心、嗔恨心更大,嫉妒心更强,人际关系越来越麻烦。有时跟一些世间人比起来,好像佛教徒之间是非更多,当然,非佛教徒的是非也不少,但有时确实感觉不同,也许是因为某些人学佛动机不纯。我这次出去,跟一些佛教徒说:“不要总讲是是非非,要多讲闻思修。”
有些佛教徒聚在一起,根本不提如何如何闻思修行、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的观点是什么、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反而经常说“这是个坏人!那个人如何如何……”尽讲些他人的过失。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天天愁眉苦脸,让人觉得干脆不学佛好一点,越学越糟糕,天天造恶业。
还有些人,学佛之后,不但没有报恩心,反而到处说:“因为我加入了佛教团体,现在变得可怜兮兮……”怪这个怪那个,怨天尤人。有些人,连世间的感恩心都没有。在社会上,请老师补课要多少钱,大家都知道。这些他们都不考虑,心中好像住着恶魔一样,始终对上师和道友看不惯,修行更是谈不上,这样不是很好。大家要反观自己。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当得作佛。
而于来世,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
其土清净,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见者欢喜。
这时,佛陀为了重新宣说这些内容,以偈颂方式说:“诸位比丘,我以佛眼见到这位大迦叶,未来无数劫之后会成佛。他来世将供养、亲近三百万亿尊佛。为了获得佛智,修持梵净行,供养最上的两足尊,并且修行一切至高无上的智慧,以最后有者之身成就佛果。他的佛土非常清净,琉璃为地,宝树排列庄严,金绳作为道路分界,众生见到之后都很欢喜。”
这里说,众生见到此刹土的景象,内心清净而欢喜。
现在很多人,到了某地,马上拿手机拍照。有些看到乞丐也拍,甚至看到有人跳楼,也很欢喜地拍下来:“哇,这是我第一次拍到这么精彩的照片!”自己见死不救,一直等着拍照,还怀着颠倒的欢喜心。
常出好香,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无有丘坑。
“这个刹土常常出现芬芳的妙香,自天上撒下各种名花,还有种种稀有微妙的事物庄严整个刹土。大地非常平正,没有山丘、沟壑。”
环境美丑和众生业力有关。《出曜经》中说:如果众生行持十善,所转生之处大地平整,庄严美丽;如果行十不善业,所处的环境极其丑恶,包括各种毒虫、瘟疫也会出现。
那天我跟朱清时教授交谈时,他提了一个问题,我觉得很不错。他说:“外面的世界,跟众生的业力,是不是以‘配套’的方式显现的?”我们聊了三四个小时,他问了很多关于唯识宗和阿赖耶的问题,他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他还是很好的,既是卓越的科学家,也是真正的佛教徒。他当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时,就喜欢研究佛法,现在年龄这么高,思维依旧清晰,他提的一些问题,似乎比某些出家人还要专业,你们到时看看就知道了。他说的这句话,我觉得很到位:“你说得对,这就是所谓的增上果。此外,众生的业力还有异熟果、士用果,等等。”
外在的世界,跟众生内在的业力有关,确实以“配套”的方式出现的。就像做梦时,如果恶习气成熟,梦中环境会特别丑恶,还有恶人出现;如果做善梦,梦中的一切,也是由心识中善习气展现出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行持善法,将来会转生到清净刹土,善习气带来清净显现;反之,如果造恶业,会转生到不清净处,原理都一样。
诸菩萨众,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不能数知。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其事如是。”
“刹土中,菩萨的数量特别多,不可计数。他们内心调柔,拥有广大的神通,能奉持诸佛所说的大乘经典。声闻弟众、具足无漏功德的最后有者、法王之子,数量也非常多,以天眼观察都难以计数。佛陀的寿量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也住世二十小劫。这位光明如来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
《大乘宝云经》里讲,所谓“法王之子”,即内心调柔,不会退转,八风不动。
汉地有些人喜欢说“我是这位法王的弟子”“我是那位法王的心子”,还有些说“我在某佛学院待过,跟某位上师一起合过影”,但这样是不是“法王之子”也不知道。按照《宝云经》中所讲,不被八风吹动,菩提心不退转、心极其调柔的,才叫“法王之子”。
以上是对大迦叶的授记。
| 尔时,大目揵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慄,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当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人,听到大迦叶获得授记,内心都很震撼,一心合掌,目不转睛地望着如来的尊颜。
三位尊者很不错。如果是世间人,某人得奖后,另外几个人不一定高兴,也许还在下面抱怨:“他才不配呢。我为什么没得到?”——开始说各种风凉话。但这些阿罗汉的境界不同。
| 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
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
他们异口同声地宣说偈颂:“大雄世尊,您是一切人天释子的主尊大法王,请哀愍我们这些众生,赐予殊胜的法音。您应该知道我们内心所想,这次见到大迦叶得到授记,我们都很欢喜,如同以甘露遣除了所有热恼,获得清凉。就像一个饥饿国度的客人来到这里,忽然遇到一位大王,为他安排了丰盛的美味佳肴,这时那个饥饿的人心怀犹豫和恐惧,不敢直接享用,只有得到国王准许之后才敢食用。
“我们也是一样,每次想到小乘行者自身的过失,就不知如何才能获得如来的无上智慧。虽然听佛陀说声闻可以成佛,但心里仍然怀有一些怀疑和恐惧,一直不敢相信,就像刚才这个饥饿的人不敢享用美食一样。如果得到佛陀亲自授记,我们才会心安、喜乐。”
关于授记,有一部《如来五事经》,它是《增一阿含经》的一部分,其中提到,如来出世后,有五种事要成办:第一是转法轮;第二是度父母,即现世父母,乃至一切父母有情;第三,将无信者安置于信心之地;第四,劝众生发菩提心;第五,就是授记。佛出世,必定会作一些授记。以上五事如果圆满,如来的事业就会圆满。
佛经有些比较广,如《法华经》《华严经》等;有些比较略,就像我今天在微博上发的《圣大乘金子经》,只有一小段内容。我在上面说:“免费送给你们‘金子’,要不要?”很多人都觉得珍贵,有些就不太懂。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
“大雄勇猛的世尊,常愿世间众生获得安乐,请您赐予我们授记,就像饥饿的人需要国王开许才能享用食物一般。”
起初,许多声闻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成佛。佛陀开显密意之后,才知道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功德,都有成佛的希望。
|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时,世尊知道众弟子心中的想法,告诉诸比丘:“这位须菩提,在未来世会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数佛陀,在每尊佛前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常修梵净行,具足菩萨道,以最后有者之身成佛。佛号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有经典说,他是大菩萨显现为声闻形象。《般若经》里,比如《金刚经》,大多数是须菩提请问的。他将来成为名相佛。
|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瓈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砂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
“他成佛时,劫名有宝,国土名为宝生。国土平正,玻瓈为地,有各种宝树庄严,没有丘坑,远离一切瓦砾、荆棘、便溺等不净污垢,各种宝华、珍宝遍覆大地,一切非常清净。那里的人们都处在珍宝平台上,住在珍贵美妙的楼阁里。”
我去非洲国家时,常会感慨:“这些众生的共业,真是不可思议。”再到发达国家时,又觉得:“这些众生真有福报。”
清净刹土的众生更有福报,都拥有珍宝楼阁。
| 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声闻弟子无量无边,无法用譬喻来描述,菩萨也有无数千万亿那由他。这位佛陀的寿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也住世二十小劫。这尊佛经常安住于虚空中,为大众说法,能度脱无量无边的菩萨及声闻众。”
也许是因为须菩提经常修空性,所以说法时,不需要什么法座、垫子,也不需要扩音器、话筒这些有为法,而是直接在空中说法。须菩提尊者确实很了不起,以上是佛陀对他的授记。
下面的偈颂下堂课再讲,后面还有两位尊者得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