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13课
2016年8月25日
(念诵藏文传承)
第三品“譬喻品”主要是通过譬喻,将三界喻为火宅——“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将羊车、鹿车、牛车喻为三乘,阐述了佛陀对众生暂时宣讲三乘、究竟宣说一乘的道理。
|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这时,舍利子非常欢喜,立即站起身来,双手合十,目不转睛注视着世尊的面容,对佛说道:“今天,我们有幸从世尊这里听到如此殊胜的法音,内心欢喜无比,这种欢喜未曾有过。”
舍利子依止佛陀那么多年,但佛陀之前宣讲的都是三乘法门,直到最后才揭示一乘道,这样的道理他从未听过,所以非常非常欢喜。
| 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以前在佛面前听受这些佛法时,经常见到佛陀授记诸位菩萨成佛——某某菩萨将于某某世界成佛,佛号是什么,所化眷属有多少……但几乎从未见过佛陀赞叹我们声闻有无量功德,或是某某声闻将于某个刹土如是成佛。所以,我心中十分悲伤,感慨像我这样的人没办法得到如来的无量智慧。”
那个时候,舍利子虽已获得阿罗汉果,但有时候也有一种“情绪”。因为佛陀在众眷属中经常赞叹菩萨的功德,对声闻不但没有如是赞叹,反而还在不同场合中呵斥。这样的话,作为声闻乘的行者,舍利子可能觉得佛陀有点不公平,每天都赞叹那些菩萨,对他们这类人有点看不上。
就像有些佛教徒,见到上师对某个有智慧、有能力的弟子非常看重,也有点心理不平衡,觉得:“我这种人不一定有成就的希望,上师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法师们也不关心我……”
凡夫人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而舍利子曾经也这样想,觉得他们声闻缺少如来的关心、重视,所以略显伤感。
|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
“世尊,我经常独自一人在山林的树下,或打坐,或漫步。”
藏文在这里还提到有“在河边、经堂旁边……”。
舍利子无论在山林里静修,还是在经堂、河边打坐,上面的想法经常会浮现出来。
很多人在课后提问时,也会说:“多年来我很纠结,始终被这个问题困扰,一直想请教您,又找不到机会,今天我要提出来……”我一听,还以为这个问题很尖锐,所以全神贯注地听,生怕等会儿答不上来。结果他问完以后,我才舒一口气,“哦,没什么,这么简单啊”。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 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
“当时我在行住坐卧中,经常暗自思索:我们这些声闻也同样入于如来法性,为什么佛不以大乘而以小乘之法度化我们呢?”
同样都皈依、受戒了,同样都在闻思修行,最后证悟空性,但佛陀却只用小乘法来教化声闻,不讲大乘的空性、光明这些境界,这是为什么呢?舍利子长期以来就有这样的疑惑。那么,今天佛陀说完以后,他基本上也明白了。
我们有些人也有这种情况,同在一位上师面前听法,“待遇”却不一样。像我刚来学院时,没有修完加行,正好上师如意宝要传《空行心滴》的修行引导文,没修完加行的人不能听,我就只好一直在甘多拉经堂门口等着,每次在外面等很长时间,看他们修完加行的人下完课后,自己才可以进去。
当时我有一点情绪:“加行以后也可以修,为什么不让我们听,只让他们听?”凡夫人有时候总是这样。后来才知道,修加行还是非常重要,否则,基础都没打好的话,即使听了密法,也不一定得到利益,甚至盲修瞎练的话,过失也很大。
|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原来,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世尊偏心。”
舍利子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原来这都怪他们根性低劣、福慧浅薄,并非世尊对小乘人不慈悲。
|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为什么这样讲呢?如果我们根基已经成熟,具足因缘成就无上菩提的话,佛陀必定会以大乘法来度化我们。可是我们这些声闻,根本没办法接受佛陀的大乘方便法门,所以最初只能听受佛陀讲的声闻法,对此信受、思维、修证,获得阿罗汉果位。”
这段话比较难懂,很多古大德都没有解释太多。我对照藏文和其他语言的译本后,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他这里是讲,不是佛陀不公平,是他们自己根基不行。如果根基不错,佛陀一定会以最快的大乘法来度化。但他们对大乘方便法门很难接受,佛陀只有先传讲声闻法,暂时让他们获得解脱。
|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世尊,我从修持佛法以来,日日夜夜经常反省、自责。如今听到佛陀所讲的从未听过的法义后,所有疑惑一扫而光,身心畅快,安乐自在。”
以前他可能很长时间都觉得:“佛陀为什么不赞叹我们啊?”或是“我的智慧为什么跟佛不一样?”即使得到了阿罗汉果,他还有这些疑惑。今天终于知道答案了。
|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今日才知道,我们这些声闻其实也是真正的佛子,从佛口所生,从佛法化生,可以得到如来的清净法性。”
所谓声闻,就是听到佛宣说的法后,获得了佛法的境界,所以也有“从佛口生”的意思。因为修了法,才变成佛子,可以说是从法中幻化而生。“得佛法分”,就是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受用。
这里,舍利子虽然是阿罗汉,但在佛前还是有一些情绪,经常有点悲伤。原因是他觉得声闻的待遇,跟菩萨差得很远。今天才明白,原来菩萨是懂得一乘法,而声闻因为根基不够,佛没给他们讲过这种法,他们也就没有这样的因缘。
|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这时,舍利子想重新阐述这个道理,以偈颂的方式说道:“我听闻如来的甚深法音后,获得了无比的利益,生起了前所未有的欢喜心,一切疑网尽行消除。”
舍利子听闻佛法之后,一是产生欢喜心,还有一个,是断除了怀疑。
我们不管在网上还是现场听课,听法时首先要有欢喜心,不要觉得:“又上课了,不想听啊。但还是勉强去吧,好累!”很多人好像把听法当成压力,这样不太好。
像我的话,其他方面似乎很差,但对于听闻佛法、传讲佛法,再累再辛苦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我以前也说过,像我如今在学院传法,并不是谁下命令的,如果我不想传,任何人也没有强迫。以前法王在世时,我不敢不传,而法王圆寂之后,完全是靠自觉。但我始终觉得,在有生之年中,传法是自己最欢喜的事。
学院也有许多堪布、堪母、法师,以前传法比较勉强,觉得有点累,经常以生病为借口来推辞,但后来不管怎么样,哪怕身体再不好,他们对传法也很有兴趣。
与此同时,有些居士对听法也非常有意乐,不管听得懂、听不懂,从来没有断过传承。学会中甚至有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十多年没有落过一节课的传承。所以,大家对闻法也要有这样的欢喜心。
要知道,通过听法,能够断除怀疑。哪怕只听一节课,也能多多少少断除自己的一些疑惑、邪见、无明。因为我们学的,是圣者真正的金刚语,所以一定会得到这种利益。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
“很长时间以来,我蒙受佛的教化和加持,总算没有失去大乘的因缘。”
有些道友刚开始对佛法很有信心,但后来因为“自己的原因”就退了——前段时间有个人跟我说:“我要离开了。”我问:“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原因。”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破戒了?破见解了?失去信心了?还是身体不好呢?我也不清楚,反正这个词怎么样解释都可以。
但舍利子不是这样,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大乘的因缘,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离开,以至于一些传承、甚深的法都得不到了。
佛音甚希有,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
“佛的妙音稀有难得,能断除众生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包括我这个已断尽有漏法的阿罗汉,如今听了佛陀所讲的法,忧愁、疑惑、懊恼也全部化为乌有。”
一般来说,阿罗汉并没有真正的痛苦,但因为他有一些习气,所以听了法之后,对他也是有帮助、有利益的。
像舍利子这样的圣者,听法都能得到利益的话,我们有些法师、居士听了几年法,就觉得已经足够了,自己已经学成了,这其实不太好。我们在有生之年中,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很重要。
如来所讲的佛法,不管是什么众生听到,都会非常欢喜。《菩萨念佛三昧经》中说:“如来以一音,乃至恒河沙,无量世界中,众生皆乐闻。”意思是如来以一个音声传法,乃至恒河沙数无量世界的众生听到后,都会心生欢喜。
我们传讲佛法时,看到的只有人类在听,但实际上,还有无量世界许多众生都在听,并从中得到利益。所以,有些法师传法时不要认为“我面前只有一个班的人”,其实还有很多非人、“阿修罗”也混在里面。(众笑)这也是一种结缘吧!他们表面上看不出来,有些是穿着袈裟,有些是剃着光头,就像现在电影中扮演和尚一样,或者不用剃头,只是戴个假发套,看起来头发光光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他把发套一取,梳梳头发就走了。所以,很多众生可能都在听法,这至少给他们种下了善根,也是有意义的。
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
若坐若经行,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
“从前,我不管在山谷中还是树林下,不管是打坐还是经行,都经常思维此事。每每念及,都会深深自责:我们声闻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我等也是佛的弟子,同样也趋入了无漏法,却不能在未来宣说无上道。”
作为舍利子,也觉得跟菩萨比起来,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有些人可能想:“在佛的众弟子中,舍利子是智慧第一,这么了不起,为什么要如此自责呢?”
在《大般涅槃经》中,迦叶菩萨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当时他问佛陀:“如果说声闻不像菩萨那样通达了四无碍解,那为什么世尊说摩诃拘絺罗是四无碍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佛陀告诉他:“就像恒河有无量的水,辛头大河也有无量的水,悉陀大河也有无量的水,阿耨达池水也有无量的水,大海也有无量的水。虽然都可以叫无量,但水的多少肯定不同。声闻与菩萨的四无碍智也是如此。我说声闻的智慧无量,这是针对凡夫所言,但并不是说声闻跟佛菩萨的智慧没有差别。”所以,舍利子虽然是智慧第一,但也不能演说无上道。
就像有些南传佛教、北传佛教的法师,不一定会讲密宗的最高境界;有些藏传佛教的法师,也不一定会讲其他传承的深法。每个传承都有不同的窍诀。当然,智慧高深的人,对不同教法、不同传承完全可以通达,这一点还是有差别。
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
“我本来认为自己跟佛没有什么差别,结果发现,佛的金身有三十二相,具足十力、八解脱,而同处于清净法性中的声闻,却完全没有这些功德。而且,佛还有八十种随好、十八不共法,这些功德声闻也不具足。”
《法苑珠林》中也说:“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尔。”其实,佛陀的相好圆满、身体金色,这些功德是修出来的,别人想装也装不出来。
《毗奈耶经》中有一个公案:提婆达多起初跟未生怨王关系比较好——未生怨王后来变成了佛的弟子,但刚开始是和提婆达多在一起的。提婆达多告诉未生怨王:“我已帮你获取了王位,你要帮我当上佛陀。”未生怨王说:“佛陀身体是金色的,你身体不是金色,怎么办?”提婆达多说:“这个简单,我来想办法。”于是他找到一个金匠,让金匠把他的身体弄成金色。金匠说:“你要忍着痛啊。”提婆达多说:“没问题。”随后,金匠用热油涂抹他的身体,再把金粉涂在上面。提婆达多痛得嗷嗷大叫。当时有一个比丘找提婆达多,问提婆达多在哪里,有人说:“他正在给身体涂金。”比丘过去一看,只见提婆达多不停地惨叫……这也许跟现代的纹身差不多吧。
提婆达多有一次还看到佛陀脚底有千辐轮相,也想给自己的脚底刻上这种图案。但后来也不是很成功,就像整容失败一样。
所以,金色的佛身有不共的缘起。现在很多佛像,大多也会被涂成金色,这样哪怕是一尊小小的佛像带在身边,功德也非常大。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
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
舍利子说:“我独自经行时,看到佛陀在大众中的美名传遍十方世界,利益的有情多到不可思议,而我们声闻却没有这样的功德。因此,我自认为证悟的境界跟佛一样,这完全是自欺欺人。”
作为善知识,具有菩提心和没有菩提心,在名声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当然,现在这个世间,有些人的名气是假的,他们只是通过广告宣传,让很多人知道自己而已。但也有些人的出名,是因为菩提心的力量,他们真正去广利有情,所以在一个时代中人尽皆知。
从表面上看,佛陀和舍利子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但事实上,他们内心的证悟完全不同。就拿善巧方便来说,《大般涅槃经》中讲,佛陀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有时候用柔软语,有时候用粗暴语,有时候用柔软和粗暴结合的语言,这些无一不利益众生。但声闻度众生的方式就比较单一,不像佛菩萨有那么多的方便法门。
我们在座的各位,虽然还没有得到佛的果位,也没有得到登地菩萨的果位,但既然已经发了大乘菩提心,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也应该围绕着利他,这样一来,自己在很多方面就会越来越成熟,会给众生带去不同程度的利益。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
“我常常日思夜想,每当思维这件事,都很想请问世尊:到底我们声闻有没有失去这些利益?有没有跟佛陀一样的功德?我经常见到世尊称赞诸大菩萨,所以日日夜夜都在琢磨这件事。”
我们都知道,佛陀在不同经典中,经常赞叹菩萨的发心。比如《贤愚经》中,有一个贫女叫涅甘姆,她以菩提心在佛前供养一盏灯,后来目犍连用尽神通也无法熄灭,佛陀说:“这盏灯是身为声闻的你熄不灭的,因为这是一位发心广大的人供养的。”
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
“今天,我听到佛的法音,才知道佛是以方便应机说法——暂时宣讲三乘、究竟宣讲一乘,以清净无漏、难以思维的智慧,让一切众生最终都趋入菩提道场。”
我本著邪见,为诸梵志师,
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
“我曾执于邪见,成为婆罗门的导师。世尊深知我心,为我宣说涅槃寂灭法门,拔除了我的邪见。”
舍利子本来是学外道的,智慧极其锐利,8岁时就非常出名,和目犍连是好朋友。后来他有一次看到马胜比丘,被对方寂静如法的威仪所吸引——马胜比丘不像我们有些出家人,走路时好像后面有豺狼追着一样,说话、穿衣服让人一看就知道没学过什么戒律。马胜比丘不是这样,他的行为相当寂静。
当时舍利子问他:“你的老师是谁?”他回答说:“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
舍利子又问:“释迦牟尼佛给你传过什么法?”他说:“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
听了这个偈颂,舍利子当下证得初果。于是他带着一百徒众,也有说是二百五十徒众,前去拜见佛陀。后来成为佛陀“智慧第一”的弟子。
所以,依止上师的时候,关键要看他传的是什么法。现在很多人不观察这一点,只看这个上师的前世是谁,有没有神通。但舍利子并不是这样,他问“你上师传的是什么法”,这是很重要的!他不是看这个上师家境如何?是否喜欢放生?要不要化缘?长得怎么样?平时对弟子好不好?……
现在汉地很多居士遇到藏传佛教后,有些还比较不错,行为、修行等各方面都比较如法;有些不但在佛法上没什么进益,甚至连世间的家庭、生活、工作都弄得一塌糊涂。这也是一些所谓的“上师”带来的结果。因此,佛教徒如果没有认真去观察上师,的确有一定的危险性。
昔日,不管是舍利子,还是前辈的高僧大德,他们在观察上师时,都不是这样。我前几天也讲过一个教证:“远离善知识,不闻清净法,生死轮回中,为诸结所缚。”如果不好好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不好好地听闻佛法,却去追逐各种各样的外在行为,这对自己、对佛教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最近我听说很多“上师”去汉地搞各种事情,很多居士也不懂佛法,然后,不如法的上师和不如法的弟子在一起,给佛教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这方面有许多“公案”。我在这里讲的话,不知道好不好,所以只能暂时保密。很想讲,大家也应该知道为好,以后因缘成熟时,我可能会泄露“秘密”的。(笑)
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
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
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
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
舍利子说:“我断除一切邪见后,证悟空性获得了阿罗汉果。从那时起,我自认为已得到了最究竟的灭度。今天我才发觉,原来我证到的并不是真实的灭度。假使我将来成佛,具足三十二相,诸天神、人、夜叉、龙神等皆来恭敬供养,那时才可谓究竟寂灭,得到了无余涅槃。”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讲过:阿罗汉入灭尽定一段时间后,佛陀放光令他出定,赐予授记,他开始回小向大,趋入大乘菩萨道,直至成佛。所以,阿罗汉虽然在声闻乘中是最高境界,但在大乘当中,并不是很高。
以前有个记者去采访本焕老和尚,他问:“我参观了你寺院的佛堂后,发现没有阿罗汉。为什么?”本焕老和尚说:“因为阿罗汉不去度众生,他只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所以我这里是不供阿罗汉的。”记者又问:“那阿罗汉有意见怎么办?”本焕老和尚说:“哈哈,他有意见就找我吧。我对他也有意见,我要批评他:你为什么不度众生,不解救众生的痛苦?我修了十一座庙,供的都是菩萨。”
老和尚的语言比较幽默,但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我们发愿的时候,如果只想“我自己要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人快快乐乐、自由自在”,那跟阿罗汉的发心没什么两样。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话,最终目的还是要度众生,这样的发心才比较准确。强调出离心,要从生死中解脱,这只是第一步,但诚如《三主要道论》中所说,仅仅有个出离心还不够,还要以菩提心来摄持。
舍利子也是这样,起初他以为阿罗汉就是最高境界,但听到佛的教言后,发现这并不是最究竟的涅槃,后面还有更高的果位。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如今,佛已在大众中说我们阿罗汉也有机会成佛。听到这样的法音后,我的一切疑惑全部断除了。”
舍利子是利根者,所以,当他听到佛的教言后,产生了坚定不移的信心。而我们凡夫人,即使佛告诉你将来会成佛,自己的疑心也不一定能断。
当然,疑心暂时断不了也不要紧,我们毕竟是凡夫人。阿罗汉都有那么多疑惑的话,凡夫人更不用说了。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回想我最初听到佛说这个法时,心中非常惊讶,觉得莫非是魔王变成佛陀的样子,故意来扰乱我的心吗?”
他刚开始听到究竟一乘时,有点接受不了,非常惊讶:“啊!佛今天怎么说这样的法,是不是魔变成佛来作怪?”他有点怀疑。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后来,佛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种种善巧方便为我再三演说,我的心才平静下来,犹如大海一样安稳。听了佛的这些教言后,我的所有怀疑全都断除了。”
有时候我们如果分不清佛、魔,不知道所证悟的境界是否真实,那应该观察自己的悲心、信心等功德,有没有越来越减退,会不会像《定解宝灯论》所说的“汉茶过滤器”一样。如果你见到佛陀或本尊之后,信心、智慧不但没有退,反而日益增上,对佛法的疑惑完全断除,这说明是佛的加持,不是魔的加持。
舍利子刚开始也有些怀疑:“啊?一切法都是空性的话,有点可怕,这不是真正的佛法吧。”但后来他发现,佛陀所说的种种譬喻,魔王说不出来;断除自己的一切怀疑,魔王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当他的悲心、智慧越来越增上时,说明这应该是佛陀的加持。
我们在修行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自己有了一些境界,但不知道有没有修错,所看到、所听到的是不是真的,问别人又不太方便,此时就应该依此标准进行判断。不过,现在有些佛教徒,有点境界就爱到处跟人说:“昨晚我做了什么梦,白天看到了什么,我已经如何如何了……”其实,这些境界是很浅显的,修行中有这样的验相和觉受不算什么,没必要经常跟别人炫耀。这些境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前两天我们都讲过。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
“佛说过去世曾有无量佛陀相继灭度,他们住世教化时,都是住于这种方便法门,为众生如是说法。现在和未来的佛陀也有无量无边,他们也以种种方便演说如是之法。如今的世尊您,从降生到出家,然后得道成佛、转法轮,也是在众生面前的方便示现,以此来宣说佛法。”
三世诸佛都在方便说法,这个很重要!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依靠方便法门来度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历史上从降生到涅槃之间,所有言行也是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一种方便。究竟而言,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趋入一乘法门。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
“世尊现在演说的真实道,魔王波旬根本说不出来。所以我完全明白,肯定不是魔变成佛。只不过是我自己堕入疑网,误以为佛陀说法是魔的行为。”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
“今天我听到佛陀以柔软的法音,宣说如此深远、微妙、清净的佛法,我心中感到无比欢喜,疑惑彻底消除了,安住于实相的智慧中。”
我们的有些语言,别人听起来会觉得很刺耳、不舒服。有些人虽然口才很好,但可能会得罪很多人。而佛陀的语言具有深奥的意义,不是用分别念可以揣测的。任何人听了佛陀的说法,都会感到舒服、快乐,并能从中受益。
能听到佛陀的这些语言,其实是一种福报,至少我是这么认为。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在佛前亲自闻法,不像舍利子和目犍连一样,但佛陀的教言代代相传至今,我们有幸能重温佛陀的教言,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包括我刚才用藏语念的传承,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现在有些人不太重视传承,学院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当然,个别人工作确实很忙,我理解,但是有些事情明明可以课后处理,你非要在上课时做,这就不太好了。其实,在上课之前,应该尽量处理好该处理的事情。
外面的居士也是如此。每次课前半小时的念诵,只有70%左右的人在线;我念传承的时候,往往有10%的人不来;当正式讲法时,所有人才全部上网。由此也能看出你们的态度。虽然你们特别忙,但我也比较有时间观念,每节课最多一个半小时,包括课前课后念诵、念传承、传法。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大家重视闻法规律,就像《大圆满前行》中提到的那样。
即使你工作和发心极其忙碌,无法避免,最好还是想办法。比如有十个人,可以两三个人去上班,其他人轮流听课。听闻佛法确实很重要,不应该以任何借口来中断。听课的时候,如果你非要做一些此时不需要做的事情,那样不太好,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我短暂的一生中,尤其在活着的时候,能遇到《法华经》这部经,我感到非常高兴,觉得自己非常有福报。这是真话,没有任何假装或言不由衷,没有这个必要,我们之间也不需要这样。你们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我不会勉强任何一个人。
那天我刚讲《法华经》时,有一些人有不同的说法。甚至个别人曾在我面前听过很长时间的法,这时为了一己私利,故意出来攻击我。还有些人,以前邀请我去他那里演讲,但因为他们的目标并不是与学术和佛法有关,而是商业性的,后来我没去,他们可能不高兴,这次也出来“说说话”。通过这些人的言论,基本能看穿他们的表演。
但对于我来说,别人怎么做,我不在乎,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像《法华经》这么殊胜的法,我们听闻的功德,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心里也不一定全部知道,但是渐渐地,它的力量会影响我们的人生,乃至生生世世。
刚才也讲了,对于佛陀柔软、甚深、微妙、清净的法语,每个人都应该生起欢喜心,经常祈祷佛陀。然后通过闻思,断除自己的怀疑,安住在佛的真实智慧中。其实,这就是舍利子当场的感受。我们在座的很多人也应该一样。
那天有个道友说:“我特别喜欢听课。听了这些教言,所有烦恼都无影无踪了。”我觉得他说得对。且不说别的时间,仅仅在听课这一段时间中,你的分别念、不良习气都会暂停,住于智慧的境界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
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
“我将来一定会成佛,被天人和人恭敬顶戴。我将转无上大法轮,教化一切菩萨大众。”
舍利子说:“我未来必定成佛。当我成佛时,一切人天众生都会恭敬我。我要转无上妙法轮,教化无量无边的菩萨。”这是舍利子对自己的授记。佛陀还没有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