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解·第12课
2016年8月22日
(念诵藏文传承)
前面讲了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究竟只说一乘,那么,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一样——这个过程讲得比较详细,提到了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先宣讲三乘,以方便力令五比丘获得成就,今天接着讲:最终揭示实相“一乘”。
舍利弗当知,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
佛陀告诉舍利子:“你应该知道,我看到发大乘菩提心、立志追求佛道的佛子等,有无量千万亿之众,他们都怀着恭敬心、欢喜心、虔诚心来到我的面前。这些人往昔都曾在诸佛座下,听闻过佛以方便所说之法。”
这里讲到,希求大乘佛法的无量众生已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以欢喜、恭敬的姿态求闻佛法。当然,这些人不是无缘无故来的,而是曾在无数佛陀前承侍过、供养过、闻过法,以此殊胜因缘,即生才有聆听妙法的机会。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中也说:“今生能遇到甚深的心滴法门,必定是前世值遇过普贤王如来等佛陀,而且将来一定很快成就。”这是一种很可靠的推理。
我们在座的各位,不要以为这次听《法华经》只是偶然的机会,其实在这“偶然”的背后,有一种“必然”的因缘。这种因缘,并不是今生的偶遇,而是你前世依止过许多大乘善知识,曾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愿。否则,不要说听闻这么殊胜的法,就连“妙法莲华经”这几个字也听不到。
这样说,不是一种虚妄的鼓励,而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尤其我每天翻阅《法华经》及相关资料时,就像具大贪欲者遇到很多财宝一样,非常欢喜,喜不自胜。在短暂的人生中,能遇到佛陀这么深妙的法门,我们的确非常有福报!
我即作是念,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今正是其时。
“鉴于这些众生的根基不错,我想:‘一切如来出现于世,不是为了其他目的,而是因为一大事因缘——给无量无边的众生,宣说佛所证悟的无上智慧。现在这个因缘成熟了,是时候宣讲这些了。’”
讲法闻法也好,弘法利生也好,一旦因缘成熟了,我们一定不要错过。
如果是去圣地旅游,去也可以,不去也可以;即使今年没有机会,明年再去,或过一段时间去也可以;纵然这辈子去不成,那也没有什么。或是去非洲看动物、去法国看名胜,我们有机缘就去,没机缘也没关系。但是,解脱生死轮回的因缘,并不是经常有,一旦遇到了,务必要抓住!
这里讲,佛陀出世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弘法,把自己证悟的智慧传给有缘众生。其实,对善知识来讲也是同样,尤其这个善知识若是诸佛菩萨的化现,就更不用说了。
我经常想到法王如意宝。前两天因为要安置一些觉姆,我们去了法王降生地的附近,那也是华智仁波切待过的地方。当时我们几个堪布聊天时说,真正的大圣者,他降生的地方、住过的山沟、弘法去过的城市,都让人感觉不一般……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信心所致,另一方面,他的确能给众生带来无上福祉,这是没有信仰的人无法理解的。
所以,佛陀出世,正是为了把智慧传递给众生。
舍利弗当知,钝根小智人,
佛陀说:“舍利子你应当知道,一乘法非常殊胜,不过,接受它也是需要条件的,有些人暂时并不具足。哪些人呢?根基愚钝的,智慧浅薄的,执著诸相的,自以为是的,轻浮傲慢的,这些人无法信受这个法。”
“钝根”,指人特别笨,佛法的教义怎么给他讲,他也无法了解,非常非常愚钝,这样的人很难接受甚深法。
“小智”,表面上比较聪明,但只是一种小聪明,其相续中充满了邪见,不容易接受真正的佛法。
“著相”,特别执著世间的各种相,或者耽著出世间的空、明、无念等。这样著相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接受大法。
“骄”,这种人或许有一点才华、有财富,就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很了不起!”“我很好看,家里的钱多多有!”这种人的“骄”从语言和表情上,不一定显露出来,但实际上,他心里始终觉得高人一等。这种内心骄傲、外表却看不出来的,就叫做“骄”。
“慢”,是外表已经显露出来的,语言也好、行为也好、走路也好,都是一副傲气冲天的样子。一般来说,有钱的人、有才的人、当官的人容易如此。像有些局长和副局长在一起时,局长非常傲慢,副局长比较谦卑;而局长不在时,副局长就开始目中无人……人有了地位会如此,有了财富也一样。《俱舍论》讲了七种慢,大家也都学过。
以上讲了五种人无法接受大法。
我们观察法器时,也应参考这个标准。有些人特别傲慢,根本不愿意听法,在法师面前听课时,抽个烟、戴个帽子,不要说顶礼,连坐都不想坐,随便站一会儿就走了。这种骄傲者,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佛法。
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我今天非常欢喜,没有任何畏惧,在菩萨众中,舍弃权宜的方便法门,开门见山地唯一直接宣说无上道。”
佛为什么欢喜、无畏呢?因为那些愚痴傲慢的五千弟子已退出了法会,在场的眷属都能接受大法,没什么可担心的,不会觉得“他们接受不了,可能无法了解”,没有诸如此类的顾虑。对于这样的菩萨群体,佛可以舍弃不了义的方便开示,直接宣讲一乘法。就像无上大圆满的直断窍诀,可以直接给利根者传授;或是中观应成派的大空性,直接给利根者传讲。这里的“正直舍方便”,可以这样解释。
在藏文中,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舍弃内观,直接宣说无上道”,意思是说,在众菩萨中,佛陀放弃了内观而直接宣说一乘法。
从这两方面理解都可以。“正直舍方便”,字面上稍微有一点难懂。我翻阅了古大德的一些讲义,解释方法基本没有很大出入。你们若有一些参考文献,也可以看看。
总之,在场的所化众生都是大乘佛子,佛陀就不用转弯抹角讲一些不了义法门,可以直截了当地揭示真相。
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
“我相信,菩萨们听到这个法门后,决定会断除相续中的一切疑惑;在座的一千二百位阿罗汉,未来也将全部证得佛果。”
这就是说,不仅菩萨能接受这个至高无上的法门,在场还有很多小乘阿罗汉,也能接受这样的大乘法门。
其实现在也一样,南传佛教的有些比丘,也特别喜欢大乘法门。我们在泰国举办“世青会”时发现,有些比丘不仅对汉传佛教颇有研究,对藏传佛教的格鲁派、萨迦派,尤其是宁玛派的大圆满,也很感兴趣。以后有机缘的话,我很想迎请南传佛教的一些大德来佛学院,以开放的心态互相交流。其实,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若能一起修行、一起弘扬佛法,这样是非常好的。你看在佛陀时代,佛陀讲大乘《法华经》时,就有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能完全接受。
现在的泰南,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有一部分南传佛教的修行人心态特别开放,对世间学问、现代科学都不排斥。甚至还有些南传比丘,在德国的大学里任教或者学习。当然,也有一些南传长老比较保守,就算给几百个年轻人讲法,也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传讲禅修时,登上法座就垂着眼讲,慢慢慢慢讲完以后,直接站起来就走,根本不看听众是什么人。当时我也在现场,一直很关注他的表情,“要不要看一下呢?下面这么多年轻人特别开心地看着他。”可是他眼观鼻、鼻观心,一直就这样。
当然,藏传佛教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比较重视修行、内观的老僧人,跟外界社会完全隔绝,对很多年轻人的心态不是很关注,只是自己一心一意修行,好好地发出离心、菩提心。反而有些年轻僧人对世间什么都懂,这个也学,那个也学,自己的修证却搁置一旁。有时候这两种人可能都需要调整。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
“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说法仪式一样,我今天也要宣说无分别的一乘法。”
前面讲了,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在度化众生时,会以权巧方便先讲三乘法,再宣说无有分别、无有耽著的终极境界,引导大众趋入究竟一乘法门。所以,三世诸佛在传法的方式上没什么差别。
过去、现在、未来的善知识也是如此。如果详细了解就会发现,古代的大德们,不论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所传的很多内容都一样。比如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四谛法门、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提倡皈依、发菩提心等,其他教派的很多大德也是这样。所以,作为佛教徒,我们要明白各大教派并不相违。
当然,在传法的细节上,包括念诵、仪轨、方式、要求等,可能会有所差别,但让众生了悟心的本性这方面,三世的诸佛或大乘善知识都无二致,这是他们最究竟的目标。
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诸佛出现于世,非常难得,往往要间隔久远才能值遇一佛出世;即使佛已出世,传讲这样的法也非常难得;在无量无数劫中,听闻这样的法也非常难;真正能听到的人,更是极其难得。”
这里讲了佛出世难、佛说法难,以及闻法难、闻法者难。
佛并非一直出现于世;即使有时候出世,有些佛也不一定一直说法——有些佛一半的时间都不说法;有些佛虽然说法,但不是一直讲最深的法门,包括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多年,《法华经》也是后期才讲的。
高僧大德也是如此,有些甚深的法,可能一辈子都没讲;有些大德最开始传甚深的法,但随着弟子不断增多,所传的法就不一定很深,而是比较大众化了,法王如意宝就是这样。而且,善知识出世传法也是有期限的,有些是弘法二三十年,有些是四十多年。过了以后,就如同一辆车,质量好点的话,开的时间久点——当然,善知识不一定适合用车来比喻,但有时候他们利生的因缘也有差别。
善知识非常难得,而在善知识面前闻法,以及有闻法者,也非常难得。“闻法”和“闻法者”看起来比较相似,但一个是所闻的法很难得,一个是能闻的人很难得。
“闻是法亦难”也可理解为,所闻的这个法,有善知识传讲非常难得——虽然佛已出世、佛已说法,但佛涅槃之后,善知识若没有讲这个法,众生也无缘通过闻法而受益。
像阿底峡尊者的上师美德嘉那格德,是印度东西方都非常出名的班智达,他来藏地时,翻译死了,因为语言不通,只好在藏地放牛、写诗,最后无人问津地离开人间。阿底峡尊者得知后,特别特别惋惜:“我的上师在印度东西方无人能及,你们西藏人的福报实在太浅薄了!”所以,善知识如果没有传法,众生也很难得到利益。
还有,听闻者也是一样难得。尽管佛曾出世、佛法没有隐没、善知识到处讲法,但如果没有人听,仍起不到什么作用。现在有些大德,传法之前做很多宣传,去西方国家时,在报纸上、新闻里打好多广告,结果只来了四五个人,他从很远的地方来,却没能利益到很多西方的众生,自己也很伤心。不过汉地稍微好一点,听法时人还比较多。但有些地方,对于真正的善知识,愿意去听法的人很少;不一定是善知识的人,通过不同方式打广告后,哇,人山人海,人多得不得了。所以,真正的闻法者也很难得。
《无量寿经》说:“无量亿劫,难值难见。”在无量无数劫中,佛陀难以出世,佛法难以听闻,善知识难以值遇,而这些都具足以后,全世界70多亿人中,真正愿意听大乘佛法的又有多少呢?大家也应该清楚。
譬如优昙华,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
“犹如优昙花,天界人间的众生都极其喜爱,因为它难得一见,并非时时盛开。若有人对听闻这部法的人欢喜赞叹,乃至只称扬一句,相当于供养了三世一切佛,此人极为稀有,远比优昙花更为难得。”
听闻佛法非常难得,而且这种因缘不会长久,这一点,从一个道场的兴衰看得出来,从一位善知识的弘法历程也看得出来。
尤其是有些真正的大德,很快就会离开世间,犹如昙花一现。今天我看到德巴堪布在一个地方传法的视频,是六七年前我让人拍的,看后不禁觉得,这样的善知识宣说佛法确实难得,有这种机缘时,一定要珍惜,这很重要!
我们有缘听到妙法时,应发自内心地欢喜、赞叹,不要认为:“又要听课呀,好累,不上课就好了!”现在很多人是没课欢喜,有课就不欢喜。而这里讲了,“闻法”欢喜赞,不是“无课”欢喜赞。
我们自己听到佛法,应该欢喜,而看到别人听闻佛法,也应该随喜。哪怕是赞叹一句,或是点个赞、送朵花,“哇,你在听《法华经》,随喜随喜!”这看上去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行为,但实际上等于供养了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这种人非常稀有,其稀有程度已超过了优昙花。
优昙花出现于世,许多人都觉得千载难逢,但如果是赞叹《法华经》的听闻者、传讲者,这更为难得。现在有些人一听说谁在传《法华经》,就“万箭穿心”,这样不太好,应该舍弃嫉妒心、自私自利心,要赞叹!
我也经常提醒大家,在闻法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造业。当然,如果有些人别有用心,那就另当别论,尤其在网络时代,很多现象都不好说,人云亦云的大多数人也根本不知情。但我们最好不要参与其中、互相攻击,若能如此,其实这世上也没有发生什么事。
大家有因缘的时候,要尽量听受这部法,不要间断,尤其是不要断传承,要全部听完。但你如果没时间全部听,哪怕只听一节课,也有很大的功德。
我最近在看《法华传记》,唐代僧详写的,书中就记录了很多听闻《法华经》的功德和感应。比如古代有个和尚,他在常山的一个精舍里读《法华经》,附近有一些蝙蝠。他读了一段时间经,十几只蝙蝠都死了。三天后梦到十几位天人跟他说:“我们就是那些蝙蝠的转世,因为在您身边听过《法华经》,以此功德转生于四大天王天,特来感谢。”后来和尚把那些蝙蝠的尸体埋起来,修了一个塔,叫蝙蝠塔——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可见,哪怕是动物闻法,功德也极为殊胜。上师如意宝年轻时,曾给一只老山羊念过《七宝藏》《四心滴》的传承,老山羊死后也给法王托梦说,自己已获得了成就。那我们作为人,比动物更有闻法的意乐,功德应该更大。
《法华传记》中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和尚在山中读《法华经》,树林里有一群猴子,其中一只老猴子全身白毛,常来听他念经。后来老猴子死了,和尚以悲心把它埋了,当夜在读经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我是老猴子,今以闻法的加持生于天界。为了报恩,特以十颗宝珠相赠。”第二天,果然在山洞发现了宝珠,像夜明珠一样可以放光。这些感应都非常神奇,你们有时间的话,也应该看一下《法华传记》,这在《大藏经》中有。
所以,不要说人以清净心、欢喜心听法,就算是旁生,听到读诵《法华经》的声音也有很大的利益。比如你身边有老鼠、乌鸦、蚂蚁、蟑螂听到了,你也可以发心回向它离开三恶趣的身体,转生善趣。因为发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佛法的威力不可思议。
今生我们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确实非常难得。在《法华经》后面会讲很多听闻此法的功德、传讲此法的功德,听了这些,有人不一定相信,因为实在太殊胜了。所以这里说,对听闻此经的人哪怕是赞叹一句,也很稀有,果报很不可思议。
我们若能以美妙的词句经常赞叹,当然功德无量;即使不能如此,只说一句:“随喜随喜!你在听《法华经》啊,好了不起,功德不可思议!”这样赞叹,也是很好的。
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
“你们对这个法门不要有怀疑,因为我已证悟万法实义,是诸法之王,今天普告在场大众:我只用一乘的佛道来教化众生成为菩萨,究竟来说,并没有声闻弟子。”
大家应尽量遣除怀疑,一心一意接受佛陀的妙法。今天在座的听众中,诽谤佛法、不接受大乘理念的,我想应该不会有,除非是有些人为了挑毛病,故意来听一两节课。当然,挑毛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你抓住表达方面的口误,也许能找到一些相似问题,但这种情况应该谁都有。
现在有些人,对佛陀、对菩萨也会挑毛病,但到底能不能找出真正的过失,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
佛陀所讲的万法真相,你不接受的话,我们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如果你以智慧真正来观察,可能会发现佛陀的教义跟你想的不一样。所以,大家应以欢喜心来听受这部经,这个因缘特别殊胜。
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
佛说:“舍利子你们这些声闻弟子,以及诸位菩萨,应当知道这部妙法是一切诸佛的秘要。”
经常有一些人问:“什么时候传密法啊?到时我能不能听啊?”如果你没有修完加行,可能也不开许听。但还有一种密法——这部《法华经》,开许没修过加行的人也能听。
藏传佛教中的特殊密法,对听法者的资格要求非常严。有些人称:“不用修加行、不用接受灌顶,密法可以直接听。”这种现象在过去有、现在也有,东方有、西方也有。你若想在这些人面前听密法,那不一定有很多要求。但若想在其他上师面前听,不修加行可能比较困难。
一旦你真正听了密法,越保密,加持就越大,包括灌顶的名字、法本的名字,也最好不要给别人说。如果有人问起:“某某上师给你传了什么密法?”“这个不能说啊,密法就是密法,秘密的法!”因为,密法越保密,越容易得悉地。如果公开的话,加持方面有一定的差别。
听密法时,也应尽量如理如法,不要因为某人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就“你也听一听,这是在传什么大法”,这样很不好。尤其是通过网络等方式听法时,千万不要以私心开许别人听。否则,护法神一旦惩罚,后果非常难以想象,而且对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讲,不符合条件的人,不开许听密法。世间人如果要分一些钱,可能会私下塞给自己的亲友,“给你一点,悄悄的,不要紧,这事我负责”,这种现象也许有。但三世诸佛的秘密之要,如果凭“关系”来私相授受,自己就要承受一定的惩罚,有些缘起也可能被破坏,这是很不好的。
所以我希望,除非是《法华经》这样的密法,该传的可以传,而其他一些特殊的密法,自他都应该保密,自他都应该保护。
我到西方国家去时,经常跟有些专家建议:“藏传佛教的密法,希望你们帮我们保护。不能公开的密法,请不要随便翻译,给没有灌顶的人看。这样翻译的话,也许法本很多人买得到,但其中普贤如来的真实密意,不一定能得到。这也是一种缘起。”
所以,不管是密法的传法者、接受者、管理者,都应该遵守自宗传承的要求。藏传佛教有藏传佛教的传统;汉传佛教也有汉传佛教的规矩,比如禅宗的打禅七,不符合条件的人不能进禅堂,严格的禅宗祖师都有这种规定。所以,这方面大家要懂道理,好好观察自己。
以五浊恶世,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终不求佛道。
“在五浊恶世,很多众生只知享乐,沉溺于色声香味触的世间欲妙,始终不会追求真正的佛道。”
现在真正有出离心、求解脱道的众生,非常非常少。尤其是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不是很好。《宝云经》中有一位莲华眼佛,就专门赞叹过释迦牟尼佛救度浊世众生的大愿,他说,在清净世界守戒修善并不难,而在娑婆世界这样的恶世中,众生哪怕一弹指间皈依三宝、守持戒律,或是发出离心、菩提心,也是极其难得的。
释迦牟尼佛真的非常伟大,愿意摄受浊世的恶劣众生。而我们有些法师,就喜欢清净的、有智慧、有能力的弟子;我们学校的有些老师,也喜欢长相漂亮、智慧不错、性格正直的学生。这样的好学生,不管到哪个班都受欢迎,而邪见深重、五官不正的学生,就没人愿意要了——这种学生固然值得悲悯,但有时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他们特别调皮、难管,在班上造成各种状况。
当然,学校也好、佛学院也好,都有自己的管理规矩,不一定什么人都收。包括佛陀在世时,有人想出家进入僧团,佛陀也有一定的要求,大家对此应该清楚。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关心可怜众生,另一方面也要知道,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常难以度化。
现在有些发心人员、有些法师,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有时遇到一点点侮辱、误解,就受不了,马上不想干了。当然,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自己再怎么努力,别人都看不惯,这时就很想放弃,想自己好好去闭关,但转念一想,这样也不太好。
佛陀在《大宝积经》中说,自己往昔行菩萨道时,发愿度化浊世众生,所以即便是成佛之后,也遇到过很多恶劣众生的刁难:在化缘时,有人给他下毒;去大街小巷时,被很多人辱骂,甚至诽谤他跟女人有染。比如有女人受外道指使,把木盆绑在肚子上,在佛陀讲法时,当众说自己怀了佛陀的孩子,以至于很多人产生邪见。后来帝释天实在看不过去,变成一只老鼠,钻进她的衣服把绳子咬断,木盆当即掉下来,大家才明白真相。
玄奘翻译的《大毗婆沙论》中也记载,佛陀在祇园精舍时,还受到过一次特别大的诽谤。当时有个妓女孙陀利,以前她的生意比较不错,但因为佛陀在当地传法,很多男子都出家了,其中包括她所爱、所依靠的人,于是对佛陀及其僧团极度不满。她受一些外道唆使,伪装怀孕散布谣言,说僧团里的比丘跟她有不清净的关系。谣言一直传到很多地方,甚至传入皇宫,最后连国王也知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外道担心事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找几个恶人把孙陀利杀了,又放出谣言说这是佛陀的僧团干的。事情演变得更为严重,谣言不断被扩散、渲染……
恶人们完成任务后,外道重赏他们一笔钱。由于分赃不均,这些恶人在酒馆大打出手,惊动了官府,一调查之下,真相才水落石出。但此时,佛陀和僧众的恶名已传遍了十六个国家。
“十六个国家”,那应该传的时间很长——当时不像现在这样信息发达,网上一发个什么消息,所有人马上都知道了。所以,这件事在当时是个大案子,对整个僧团、包括佛陀在内,影响都非常大。
所以,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也被人以各种方式诋毁,我们这样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这里讲了,五浊恶世的众生,耽著世间享乐,求佛道的特别少。就像现在很多人,有的是不学佛,有的虽然学了佛,但也没想过求解脱——有些出家人只要有一日三餐就好;有些在家人也对成就、解脱、度众生兴趣索然。若是这样,说明我们不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这个一定要想好!
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
“未来世界中的恶人,如果听闻佛说的一乘法,会迷惑、不信,甚至加以诽谤,以此而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但也有一部分众生,具有惭愧心、清净心,立志求取无上佛道,对于这些人,佛陀应当对他们广为赞叹一乘法门。”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说:“如是薄福诸有情,于此正法不生信。”福报浅薄的人,对正法不会产生信心。相反,福报深厚的人,对正法自然而然能接受。
众生的福报确实有差别。有些人虽然学佛时间不长,但听到甚深法门,就特别欢喜、特别有感应,正法很容易融入自己的心;而有些人,法师再怎么讲,自己再怎么努力,好像也听不懂,“我业障深重啊,已经努力到了尽头,就像爬山一样,现在实在没有力气了。求求您给我加持一下!”这种人学佛很费劲,再怎么努力也不行,而有些人学的时间不长,很快就能接受一些甚深佛法。这真的跟福报有关。
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
“舍利子你应该知道,十方诸佛也是这样,以万亿种方便法门,随顺众生的根基说法。众生若没有随佛修习,是不会明白这些道理的。”
所谓“方便”,指有很多的密意、秘密。所以,对于佛的有些语言,我们如果断章取义,或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理解,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佛说三乘法,是顺应众生的不同根基,因为有些人只接受这种法,有些人只接受那种法,因此,佛陀应机施教、因材施教,传法会有不同的密意。而且,十方诸佛都是如此。
其实,真正的善知识也是这样。他在讲法时,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情,对有些人来讲,这不一定需要,但对另一些众生而言,可能依此就会得到大利益。
以前我听上师的课时,上师会把一些故事再三重复,我在下面就想:“虽然我听过这个故事,但可能有一些新来的人吧,上师今天是为他们讲的。”然后尽量调整心态,害怕自己生邪见,“上师又讲这个故事,应该有密意的!”分别念重的人就是这样。(众笑)
佛陀也是以各种方便来传法,我们如果没有很好地闻思修行,对佛陀的密意就无法了知,反而觉得:“佛陀一会儿说有我,一会儿说无我,这两个恰恰是相违的,完全不合理!”“一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之间有那么大差别,怎么会是佛一个人说的法?前后如此不同,难道不自相矛盾吗?”可能有人会这样想,不了知这是佛陀对不同根基的众生、在不同阶段宣说的法门,以为必须要取一舍一。
因此,作为佛教徒,全面、广泛地闻思很重要。若没有闻思的基础,修行就会盲修瞎练。度化众生的话,更是如盲人摸象,自己摸错了,然后做的决定错了,最后也会闹笑话。当然,在弘法利生时,我们不但要懂得佛陀密意,还要观察自己的相续——若是杂有世间八法,做什么都意义不大。但如果心是清净的,以菩提心去利益众生,即使别人不理解,甚至有一些议论、毁谤,但依靠自己清净的发心,也能真正度化众生。
总之,如果没有很好地学习,对佛所讲的一些道理,就不了解其密意。同样,一些善知识、前辈大德的论典,其中也有很深的密意,我们只有认真学了,才能给别人传讲。
这次听了《法华经》,你们再给别人传的话,应该比较有把握。如果从来也没听过,只凭自己随便理解就去讲,可能很多地方都讲错了。当然,并不是说我讲得有多好,但毕竟我有传承,通过藏汉经文的对比,也许在理解方面,我们会有一些差别。
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你们既已知道诸佛是一切世间的导师,之所以宣讲三乘法,只是随顺不同众生的善巧方便,那么对于究竟一乘,就不要再有任何怀疑,应当全心全意地接受,心生大欢喜。为什么呢?因为听闻这样的妙法,应当知道自己将来必定会成佛。”
我们欢喜什么?一是现在已遇到了大乘佛法,能度化众生;二是我们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将来可以成佛,有这个种子和能力。
往昔有人问一位大德:“什么是佛?”大德回答:“我说了你也不信。”那人说:“您是大和尚,说了我岂敢不信?只要您说,我一定相信。”大德说:“你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