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讲解(2003年版)·第19课
壬二(阿底约嘎为诸乘之顶)分三:一、遣除他宗疑惑;二、彼为究竟之理由;三、依何者通达。
癸一、遣除他宗疑惑:
若依四续部观点,无上句义灌顶道,
虽是究竟之智慧,然未单独安立乘。
若依照密宗的事、行、瑜伽,以及无上瑜伽四续部的观点,无上瑜伽续中的第四句义灌顶是究竟的义光明双运智慧,然而并未将其单独安立为乘。
萨迦派、格鲁派的许多高僧大德,显现上都曾对宁玛派将阿底约嘎无上智慧称为“无上乘”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在无上瑜伽续之外,还有一个最无上的阿底约嘎之乘,这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通过理证进行抉择,这一说法没有任何不合理之处。按照对方所承许的事、行、瑜伽和无上瑜伽四续部的观点来讲,无上瑜伽续中句义灌顶的究竟智慧,对方也承认最为了义,并认可这是最究竟的妙道。而阿底约嘎正是着重宣说此无上智慧之法,既然如此,将其安立为无上果乘就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实际上,从四续部着重宣说这一点来讲,应当安立为乘。
譬如汝宗亦承许,着重宣说等智身,
具德时轮金刚续,即是诸续之究竟。
譬如,你们宗派也承认着重宣说等性智慧大乐身的具德《时轮金刚》续,是诸续之究竟。
对方宗派也承认,轮涅等性无二的智慧大乐身是《时轮金刚》最究竟的所诠,并且续中做了着重的阐述。而《时轮金刚》被新译派视为最究竟的密续,格鲁派等众多高僧大德将其称为无二续,认为其中宣说了最究竟的实相境界。
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说:《时轮金刚》是开启如宝灯般密宗密意之无上究竟续部。
癸二、彼为究竟之理由:
如是无上续部中,悉皆着重而宣说,
四灌顶之道智慧,一切续部终密意。
同样的道理,无上内续阿底三约嘎中也着重阐明了第四句义灌顶的道智慧,它是所有续部最究竟的密意。
宁玛派的内密分为玛哈约嘎、阿努约嘎和阿底约嘎。阿底约嘎进一步细分为心部、界部和窍诀部,其中窍诀部又分为外、内、密、极密四种。在这些法门中,最密的心滴法门被认为是最殊胜的,因为它直接宣说了所有的窍诀。
就像对方将《时轮金刚》中所诠的等性智慧安立为最究竟的道一样,宁玛派无上续中着重宣说的“第四句义灌顶智慧”同样是最究竟之道。这一智慧蕴含了内外所有续部中最究竟的密意。
为何说它最究竟呢?因为八乘的修行皆存在一定的勤作和执著。不说外续部,就内续部的玛哈约嘎和阿努约嘎而言,一者以生起次第为主,一者以圆满次第为主,此二者的修行与大圆满的双运智慧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执著。
无上大圆满并不强调生起次第和有相圆满次第的修法,而是通过特殊的教言和窍诀,直接引导修行者认识心的本性。而第四灌顶就是要让修行者直接认识心性,这就是我们特别重视第四灌顶的原因。
若论及直接认识心的本性,无论哪个密宗派别都会承许第四灌顶为最究竟、最无上,而宁玛巴无上大圆满的窍诀,对此具有独到之处,凡真实修持过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
犹如历经十六次,所炼之金极纯净,
以余乘宗而观察,愈来愈净终至此。
如同历经十六次反复锤炼的金子,最终达到极致纯净一般,其余所有乘的宗派通过不断观察,会变得愈发清净,最终必会趋至阿底约嘎续中。
见解清净至极,即为大圆满
黄金历经十六次反复锤炼之后,会变得极为纯净。同样,从显宗到外续部、内续部的各派,通过不断观察和修持,见解会越来越清净,直至最终趋入至高无上的阿底约嘎时,智慧也随之达到最究竟、最圆满。
前面讲过,显宗虽然提出了“现空无二”的概念,但对“现”的明分并未详尽阐述。在外续部中,“现”是通过本尊的形象来体现和修持:事续通过类似主仆关系的修持以获得悉地;行续通过类似朋友关系的修持而获得悉地;瑜伽续则以自他无二的方式在正行中取得悉地。这些修法虽然使修行者智慧趋近圆满,但仍有实执尚未完全断除。因此,从显现上来说,显宗、外续部和内续部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宁玛派的九乘次第逐层递进,最终趋至无上阿底约嘎——即无上大圆满时,其教义就如同经过十六次锤炼的黄金,已达至纯至净。其中蕴含的窍诀如同装满珍宝的宝藏,毫无杂质,尽显精妙。
深入闻思,方能深刻领会
麦彭仁波切于此处着重强调了无上大圆满的殊胜性,它是大小乘一切法中最究竟、最圆满的精要。犹如百川汇海一般,显密所有宗派的一切教义,最终都可归于大圆满。若证悟了大圆满的觉性本面,就能对一切所知法无碍通达。
对于这一点,唯有对宁玛巴自宗教法进行广泛闻思,方可了然于心。比如,若能对全知荣索班智达、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所留下的珍贵宝典,如《七宝藏》和《四心滴》等长期闻思,就能打开智慧之门而深刻领悟到:对于显宗隐晦宣说的一些道理,宁玛派的金刚乘教法不仅讲得非常清楚,而且展现出一种独特而不可思议的妙用力。对于密宗其他新译派所宣讲的义理,通过宁玛派上师不共的窍诀,如无垢光尊者《上师心滴》《七宝藏》里的窍诀抉择之后,也能豁然通达。
不说其他,仅仅闻思《窍诀宝藏论》的教义,也能体会到自宗的不共殊胜处。里面不仅讲了将世俗的病痛等苦难转为道用的方法,还讲了对自心观察与体认的独特窍诀。深入研究过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论典的人,自会明白。
修才能得到
希望宁玛巴的后学弟子,不能仅在口头上赞美大圆满,因为这不足以令自己生起真正的定解,也无法让他人信服。大圆满的价值,必须在自己深入闻思之后实修亲证,才能真正感受到。
我们作为佛教徒,一方面有责任遣除他人的邪见和无因诽谤,另一方面也应该珍惜和实践自己拥有的殊胜法宝。如今,大家已获得了灌顶、传承、窍诀都较为齐全的珍贵法要,这是进行实修的绝佳时机,一定要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大圆满的殊胜和真正精髓。
对于利根者而言,上师通过一些简单的表示方式,他们就会对心性有所认识。我们作为一般人,如果经常研读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密法宝典,如《七宝藏》等,也会对心性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不断实修,就能亲身体验其真正的价值。如今佛教书籍众多,但像《七宝藏》这样直接讲述殊胜窍诀的典籍却极为稀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舍弃。
癸三、依何者通达:
故以无垢妙慧量,成立上述此义理,
以续与释密意论,法贤智慧而观察,
思维远离魔之境,成熟坚定不移慧。
因此,依靠无垢的妙慧正量,可以成立前文所述大圆满为无上乘的道理。依靠内三续、诠释彼等密意的注疏,以及全知荣索法贤的智慧进行观察、思维,必将远离邪魔外道的行境,成熟坚定不移的甚深妙慧。
究竟本义,依妙慧而通达
对于无上大圆满的殊胜本义,依靠无垢妙慧的正量可以真实了知。如何生起妙慧呢?通过不断听闻、思维甚深的教义、运用理证反复推理与体悟,自相续中便能生起无垢的妙慧正量,最终认识无上大圆满的殊胜性。
妙慧,依闻思而获得
作为后学者,尤其应该研读宁玛巴的十七大续部,以及专门诠释这些续部密意的论典,诸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幻化网注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七宝藏》,以及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法贤(即全知荣索秋吉桑波)等宁玛巴传承上师的论典。若能深入思维这些教义,便能轻松消除一切违缘与魔障,诸如对大圆满缺乏信心、邪知邪见等。最终,自相续中生起坚定不移的妙慧正量。
珍视自宗宝典
长期闻思修持自宗宝典至关重要。格鲁派的弟子都会学习宗喀巴大师的论典并力求通达,我们作为宁玛巴的弟子,若不能精通无垢光尊者和法贤论师的论典,实在非常可惜。
如今,有些人对《大圆满心性休息》等自宗论典缺乏足够的重视,将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宝典视作世间普通的书籍。这种态度反映出他们智慧与信心的不足,未能真正认识到这些教言如意宝般殊胜的价值。
去年拆房子时,我发现有些人在离开时并未带走法本。在危难时刻,他们忽视了最珍贵的法宝,只带走了衣服等世间物品。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宁玛巴自宗的教典广大齐全,我已将一部分译成了汉文。我翻译了这么多,是觉得荣索班智达、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教言确实极为珍贵,值得大家珍藏和反复研读。
密典亦是破魔大法
荣索班智达的著作主要包括《入大乘论》、《黑蛇喻论》、《显现立为本尊》和《大幻化网总义》。麦彭仁波切曾说,印度月称论师和藏地荣索班智达的著作,对于抉择空性见解意义重大。如果我们依止荣索班智达的智慧,必定能够远离一切魔障。
魔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人认为身体生病、心情不好、遇事不顺、家中变故等,是受到了魔的侵害,其实这些不一定是真正的魔障,因为世间法都是有为法,有为法皆是无常,必定会随着因缘而不断变化,乃至毁灭。我们作为修行人,不应该对此过于执著。至于世间所谓的附体,也不一定是真正的魔障,因为若以慈悲心相待,那它也是修行大悲菩提心的一种对境。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魔障呢?真正的魔障是闻思修行不精进,且经常对佛法和上师产生邪见。比如,个别道友对于宁玛巴教法不但缺乏信心,甚至经常产生邪见,认为其不殊胜。
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没有真正体味到教法的殊胜意义,就像从未尝过糖的人,感知不到糖的美味一样。如果他们亲自品尝到了自宗教法的甘露妙味,绝不会舍弃。
而要想真正品尝这些法味,必须深入闻思经续论典的教义,特别是荣索班智达、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教典。通过反复分析和思维这些教言,定能去除心中各种不合理的念头。如此一来,不仅会远离魔障,而且自相续中的智慧也会逐步成熟,最终生起坚定不移的妙慧。
以黑蛇喻,生动诠释大圆满的殊胜性
荣索班智达有一部著名的论典——《黑蛇喻论》。此论通过黑蛇影像的比喻,生动诠释了五种智慧,说明了无上大圆满的殊胜性。论中宣说了如下比喻:一个孩童把一条黑色绳子丢进水缸,黑绳看起来就像一条黑蛇。五个人见后,产生了五种不同的反应:
第一个人将水中的影像视为真正的毒蛇,因为极度恐惧而将其彻底舍弃。这代表了小乘的观点。小乘认为烦恼实有存在,会障碍自身的解脱,需要通过修行将其彻底断除。
第二个人知道这只是黑绳的影像,不是真正的毒蛇,但内心仍然感到恐惧,不敢直接接触,想用其他方法将其除掉。这比喻大乘显宗的观点(主要指中观自续派)。他们认为烦恼的本体虽为空性,但名言中的事相却是存在的,因此对修行有一定的障碍,需要依靠智慧和慈悲妙药,才能将其转为道用。
第三个人虽然知道这只是影像,也知道接触它没有危害,但是自己不敢直接触碰,而是请求他人帮助。这比喻外续部的观点。外续的见解虽然知道烦恼无自性,究竟意义上无危害,但缺乏直接取受的能力,他们会祈求本尊的加持,在得到加持之后,才敢受持。
第四个人知道这只是影像,并无危害,为了尽快断除心中的胆怯,他鼓足勇气刻意去接触。这比喻除了大圆满以外的内密观点,他们虽然了知烦恼无自性,但内心深处仍对其存有些许畏惧感,为了彻底摧毁对烦恼的执著,他们会行持一些特殊的禁行修法。
第五个人具有无倒的智慧,清楚知道这不过是绳子的影像,无利亦无害,因此不会生起取舍之心,也不会做任何刻意的行为。这象征大圆满的见解。大圆满修行者对于诸法等同幻化究竟了达,故对烦恼不做取舍,也无有任何勤作,内心如如不动。通过自然安住或直观烦恼的本性,烦恼就会自然消失。
荣索班智达通过这些比喻,展示了声闻乘、中观自续派、外密、除大圆满以外的内密和无上大圆满对烦恼的不同认知和应对方式,由此说明大圆满的见解最为殊胜。
尊者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入大乘论》中,还通过两个顽童把红色物体扔入牛奶的比喻,阐述了这一道理。法王如意宝在1987年曾传授过《入大乘论》,我当时听了之后,感觉这部法特别殊胜,真正理解了大圆满与小乘、中观等法门在对治烦恼上的根本差异,知道唯有大圆满,才能真正转烦恼为智慧。
勿让法贤智慧遗失
荣索班智达对宁玛巴教法的恩德极为深厚,许多传承都是通过他传下来的。麦彭仁波切在自己的论著中多次赞扬过尊者。德巴堪布在撰写论著时,也多次强调全知无垢光尊者和荣索班智达的教义。
现今在宁玛巴教法中,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保存较为齐全,荣索班智达的教言相对较少。由于历史原因,尊者的许多作品已经遗失了。以前,金旺堪布曾为我们传授过一些荣索班智达的教言,我由此得到了部分传承。
荣索班智达法名“荣索秋桑”,意为“法贤”,弥勒菩萨的《大乘经庄严论》云:“以法贤智而观察,思维远离魔之境,成熟坚定不移慧。”堪布根华在讲义里说《大乘经庄严论》中的“法贤”是对荣索法贤班智达的授记。法王如意宝在印度弘讲《宝解宝灯论》时,也曾如是宣说。
虽然宁玛巴普遍承许这一说法,但格鲁派等其他宗派不一定认同。就像格鲁派弟子认为佛经中多次提到的“善慧”是对宗喀巴大师的授记,而其他宗派的一些大德则认为“善慧”一词在经中常见,不一定专指宗喀巴大师。虽然每个教派对于授记的解读各不相同,但各自都有一定的依据。
总之,荣索班智达的教言在宁玛巴教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
壬三(大圆满超胜他法之理)分二:一、若属心心所则相违;二、彼之正行尤为殊胜。
癸一、若属心心所则相违:
然而见解之正行,片面偏执现空等,
如是此义宣说为,心与心所之行境,
不可言说作所说,故与智者密意违。
对于实相见解的正行,一些未通达者常常产生误解,片面地将其执为显现或空性等,由此将其宣说为心与心所的行境。虽然他们声称是以教理诠释“不可言说”之义,但因为已把不可言说的智慧当成了所说,因而,与大智者的密意已经相违。
大圆满智,非心心所之行境
无上大圆满的正行,是觉空双运、自然智慧的行境,也是圣者各别自证之行境,一般凡夫人以心和心所根本无法衡量。
然而,一些偏执心较强的修行者,将大圆满的本来觉性智慧误解为仅仅是显现的部分,或仅仅是空性,从而把大圆满最究竟的实相智慧,局限在凡夫所能理解的心与心所的范畴。比如,格鲁派瓦蒙格西就曾认为,大圆满只是细微心所的一种境界。
这种观点显然不合理,因为大圆满的境界,如同显宗《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一般,是不可思议、无法言说的智慧行境,非凡夫能取所取心的境界。若将其视为心与心所的对境,不仅相违于诸多教证、理证,也与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密意背道而驰。
麦彭仁波切在《三本性论》中着重破斥了这种观点,阐述了宁玛巴自宗大圆满智慧的真实意义。
重依据、勿妄断
要真正理解大圆满的智慧与境界,必须深入闻思宁玛巴的经续论典,并研读一些传承上师的窍诀书。通过长期闻思修行,才能逐步了知大圆满的甚深义。若对大圆满究竟讲了什么还不清楚,便下结论说“在显宗之外,不可能有再高的见解”,那这种说法只能算妄断之词,因为缺乏真实的决断依据。
就像辩论的时候,首先应该彻底了解对方的观点和宗义。如果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开始驳斥,就像射箭时没有靶子,盲目朝前射一样,最终必定徒劳无功。这样的辩论在智者眼中既无意义,也不庄严。
大家平时与金刚道友辩论或探讨法义的时候,也要首先明白对方的观点,在没有真正了知之前,不应该轻率地驳斥或否定。
总而言之,若将大圆满的正行智慧误解为耽著显现或空性,就已把它推向了心和心所的行境。这样一来,不可言说的智慧就被当作可言说的对境,这显然与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密意相违,因此,千万不可如此承认。
前面讲过,在修行的最后阶段,修行者无需再进行观察,而应直接安住。此时有许多不同的安住境界,如中观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或密宗空乐无二的境界等。接下来,将介绍密宗阿底约嘎不可思议的超胜境界。
因为阿底约嘎即,现空不可思议智,
是故绝对已超离,不清净之分别心。
因为阿底约嘎的见解,是对现、空等均不执著,是不可思议的觉空无别自然本智,因此,绝对已经超越了不清净的分别念。
有些人把大圆满阿底约嘎自然本智的智慧境界,误认为是极其细微的分别意识。这其实是不合理的,由此会导致将无法言说的境界推向可言说之对境的过失。
有的人未曾得到密宗殊胜的境界,便妄言其不合理,甚至加以诋毁。实际上,若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境界,对于其本体一无所知,又岂有资格妄加评论?
阿底约嘎真正的见解,并非单纯的显现或空性,而是觉空无二、不可思议的自然本智,它完全超离了不净杂染的分别心范畴。
对于这种智慧,凡夫人无法以分别心来言说,也无法以行为来表示,因为凡夫的分别念属于心与心所的范畴,具足能取和所取,根本触及不到阿底约嘎如虚空般不可思议的智慧本体。因此,任何语言的评判或内心的想法,都是对阿底约嘎的曲解。
实际上,显宗经论中也常用“无可言思般若度”“各别自证智行境”等语言,来描述诸佛菩萨所证悟的超胜境界。阿底约嘎同样属于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境界,对此切勿产生怀疑。
阿底约嘎中的“约嘎”是瑜伽之义,“阿底”被许多上师解释为明点。因此,阿底约嘎也可称作“明点瑜伽”。为何如此命名呢?因为它最后揭示的是法身唯一之本性,也即法身唯一胜义明点。由此也可以说明,最高的阿底约嘎境界超越了二取分别念,凡夫心根本无法衡量。
癸二、彼之正行尤为殊胜:
抉择本净空性分,即是直断之见解,
抉择任运而自成,身及智慧之自性,
内明童子瓶佛身,起信光明之顿超,
二者亦非为各体,本净自成双运智。
如理抉择本来清净之空分,即是直断见解,而正确抉择任运自成身智之自性,则是对法界内明自成童子瓶佛身生起诚信并现见的光明顿超。二者并非异体,而是无二无别,唯一是指“本体本来清净之法界”与“自性任运自成之光明”双运大智慧。
大圆满正行有二:直断和顿超
麦彭仁波切在此以简明的语言直指大圆满的正行。大圆满见,也即阿底约嘎的不可思议智慧,大致可分为直断和顿超。在藏语中,直断称为“车确”,顿超称为“脱噶”。
为何称为直断呢?因为依靠上师传授的窍诀,修行者能够迅速、直接地消除自相续中所有不清净的分别念,从而现前真正的自然本智。这种窍诀修法称为直断。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讲过很多直断方面的教言。
所谓顿超,即依靠上师的窍诀,修行者能够直接体悟到自身本具的如来藏本体,或称自然本智的本体,无需经过传统的地道修习,即能快速照见自心的本来面目。这种窍诀修法称为顿超。相比之下,显宗或其他共同密宗的修法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习,才能达到究竟的果位。
麦彭仁波切在此并未讲述直断与顿超的具体修法。一般而言,未得过大圆满灌顶,或即使得过灌顶但尚未完成五十万加行的人,是不能听闻和修持这些甚深修法的。此处,尊者只是从理论角度,对这些殊胜修法的整体框架作了清晰的介绍。
以直断了认空分,以顿超了认明分
心本来即是清净的,与智慧本体无二无别。从本来清净这一层面进行抉择,即称为大圆满的直断见解。它是通过上师的窍诀,直接了认自心本面之空性分,或者说离一切戏论的清净部分。
众生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圆满具足五身、五智等一切功德。大圆满自宗认为,这种五身五智的自性,以任运自成的方式存于每个众生的相续中,此理以“童子瓶佛身”可以比喻。从现相角度讲,每个众生都具足这些功德。
“童子瓶佛身”是大圆满的不共术语。就如同瓷瓶中有一盏灯,它虽被困于瓶中,却以通彻明亮的方式恒常存在,众生的佛性虽被外在的障碍所遮蔽,但于内却以自明自知的方式永恒存在。一旦摧破瓶身,本具的大光明就会自然显露。
依靠上师的窍诀修持,修行者能认知这种身智光明,并对此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最终无碍照见自身的真如本性,这便是大圆满的“光明顿超”修法。它是通过特殊的看式、坐式,以观明点的方式直接认知。认识之后继续精进修持,即生就能获得究竟的成就。这是一种极为殊胜的修法。
直断顿超不可分,都旨在获得双运智
虽然在本体层面,以直断抉择本来清净,显宗术语称之为抉择离戏空性;在光明层面,以顿超抉择具足五身五智的童子瓶佛身,但实际上,清净直断与光明顿超并不是分开的,它们都旨在获得本净自成无别的双运智慧。
无垢光尊者曾说:“心灭分直断,任运智顿超,双运自然智,心滴之密道。”意思是,大圆满心滴派最秘密之道,即是通过修持灭尽所有分别念的直断,与展现内明智慧的顿超,最终获得双运自然智。
无垢光尊者的这一教言,深刻阐述了直断与顿超的不可分割性。许多上师在指导弟子时,也是要求弟子首先了达本来清净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再继续修持观明点等顿超的窍诀。如此一来,弟子便能在短时间内照见心的自性光明,如见到金刚链、明点空灯等。
珍惜因缘,精进修持
对于这些窍诀修法,以前听过《上师心滴》的人都很清楚。有信心的道友听闻之后,不仅会再三研读法本,更会实际修持,始终不懈,最后自然而然通达了其中的深义;而缺乏信心的道友,往往听过之后便放下了,如果上师不带修,自己就一直不修。其实,修行关键靠自己,全部依赖于他人,恐怕是不行的。
希望大家在得到大圆满的窍诀之后,能够反复思维并实际修持,放弃是非常可惜的。对于已经得到大圆满灌顶并完成五十万加行的人,大多数大圆满的经典都可以自行阅读。像麦彭仁波切的《直断要诀》和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心滴》当中,都包含了许多殊胜的教言,讲得非常细致,值得反复研读。
不过,有个别人没得过大圆满灌顶或者没有修完五十万加行,就私自翻阅密典。这其实不是很好,因为没有经过灌顶和修五十万加行来遣除自相续的罪障,看了也不一定会对自相续有利。每个人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根基闻思相应的法。
在座道友们今生有机缘遇到如此殊胜的传承上师和密法,务必要倍加珍惜,精进地闻思修持。如若随顺自己业力习气,错过了这样极为难得的因缘,实在是可惜。
人生转瞬即逝,疾病、苦难等各种违缘又多不胜数。如果在内心稍得自在的此时,我们不去学习这些殊胜的法要,将来可能再无机缘。在此,我劝请大家能够重视起来,抓紧时间精进修持。
《上师心滴》是三解脱,应予以重视
此处只是稍微提及了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心滴》里对此做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若想深入了解无垢光尊者的教言,一定要阅读《四心滴》和《七宝藏》等论典。其中,《上师心滴》是以窍诀的方式归纳宣讲了大圆满所有的教理和修行要旨,可谓无所不包。比如,对于直断、顿超的要诀和歧途等,均有详尽的阐述。
最近,我翻阅了新印的《上师心滴》,感到特别欢喜。书中,无垢光尊者对直断与顿超的教义阐释得特别细致。法王如意宝曾说过:已经获得大圆满灌顶,且完成五十万加行的人,应该多阅读《上师心滴》,这部法典极为殊胜。
《上师心滴》可以说是“见解脱”、“闻解脱”和“系解脱”。希望大家能把它带在身边,经常阅读和修持。曾得过《上师心滴》传承的道友们,我希望你们每年至少能够阅读一遍。如果一年之中既未阅读也未修持,而还自称“大圆满修行者”,那可能只是徒有虚名而已,缺乏实质意义。
其他续部中所称,不坏智慧之明点,
与此仅名不同已,于此明显而宣说。
其他续部中所说的不坏智慧明点,与任运自成童子瓶佛身仅是名称不同而已,意义上并无差别。然而,在大圆满阿底约嘎中毫未隐晦,极为明显地做了宣说。
他宗的误解
大圆满所讲的“童子瓶佛身”与“本来清净”等教义,在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中并未直接提及,因而其合理性一度受到质疑。有些人认为,宁玛巴所讲的“童子瓶佛身”等教义缺乏合理依据。
历史上,其他教派的一些大德,如瓦蒙格西、智贡华沃、帕翁卡巴等,可能因为受到前世业力的牵引,不但摧毁过莲花生大士的像,而且毁谤密宗大圆满法。他们认为“童子瓶佛身”的说法不合理。至今,仍有一些帕翁卡巴的弟子对宁玛巴的教法心怀不满。
瓦蒙格西曾撰写过一部名为《摧毁童子瓶佛身的铁锤》的论著,专门批判大圆满的这一教义。据传,他因严重毁谤大圆满,导致果报即生现前,当时大地裂开,他直接堕入了地狱,此裂缝至今依然可见。我把这个公案写在了《密宗断惑论》当中,想以此警示大家不要诽谤大圆满,否则会遭受严重的后果。
自宗无有过失
后来,麦彭仁波切在《三本性论》中驳斥了瓦蒙格西这一观点,指出,若宁玛巴的“童子瓶佛身”不合理,那格鲁派所说的“不坏明点”同样不合理,因为《密集金刚》中认为不坏明点(即心之本性)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你的铁锤在挥向童子瓶佛身的同时,也应将不坏明点一并摧毁。
关于不坏明点,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密宗部分,以及麦彭仁波切的《八大法行论》中都有阐述:人的心间有像莲花般的八个脉瓣,中间有胜义明点。胜义明点即所谓的实相,在净见量前应该如此承认。
当然,从究竟的胜义谛层面看,不坏明点或童子瓶佛身并非真正有形、有相之法。宁玛巴也如是承许,比如,对于“一切风和心入于中脉时,能通达万法本性”这一教言,麦彭仁波切解释说:修持大圆满时,不应把中脉观想成身体中的一根长管子,认为所谓的风入,就是风入到中脉的管子里,实际上,风心指的是分别念,而中脉则代表不坏明点的本性智慧。所谓风心入于中脉,意即,分别念与不坏明点融合为一,此时便已获得成就。
虽然在生起次第中确实有有相的观修法,但在最究竟的大圆满中,这种具相的观想并不被认可。《七宝藏》中的《句义宝藏论》也明确阐述了这一点。
大乘各宗义同词异
事实上,其他续部所讲的“不坏明点”“光明本体”“胜义明点”,《时轮金刚》中所说的“遍空虚空金刚”,大圆满所讲的“童子瓶佛身”,以及显宗所说的如来藏,其实际含义都是一样的,皆指心之本性,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在宁玛巴续部中,也用了很多不同的名称来表述。
自宗具有不共特点
那是否意味着大圆满与《密集金刚》等续部的教义,以及显宗如来藏的教言完全一致呢?
并非如此,显宗虽然涉及了如来藏的意义,但阐述得并不像密宗那样深入。《密集金刚》等续部虽然讲述了“不坏明点”等相关义理,但在能诠释的窍诀方面,与宁玛巴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大圆满续部和论典中,尤其在《句义宝藏论》中,通过十一个问题详细宣说了众生相续中如何存在童子瓶佛身的道理,比如,通过基童子瓶佛身、道童子瓶佛身、果童子瓶佛身等教言,做了十分清楚的阐述。
此外,大圆满还详细宣讲了童子瓶佛身的具体修法,比如,如何通过各种不共的坐式和看式,真实现见心性光明。这些众多的殊胜窍诀,即是宁玛巴教法的不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