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第6课
2020年7月20日
正式讲课之前,先讲几件事情:
怎么样供佛
首先,无论是在经堂,还是自己家里的佛堂,都要将佛像以及供佛的供品,布置得庄严、美观。
有些道友对供品与供养对境的摆放比例,好像不是特别精通。我看到,个别人的佛堂里,前面摆放的供杯巨大无比,供品也堆得比山王还高,而佛和菩萨的像,却很小很小,被围在供品堆里,根本发现不了。一看就知道,这个佛堂的主人并不了解供佛文化。一个人,如果个子很小,碗却特别大,盛放的食品也特别多的话,看上去就不太协调。
其实关于供品和佛像的摆放,《大圆满前行》里讲得很清楚。按理来讲,供座和佛菩萨的像,要摆放得高一些,而供品,应该低一些;唐卡或佛像相互之间也应该摆放得错落有致。这样,一进佛堂就能感受到美观和庄严。
供佛,是一种文化。随意地将供水、供灯、供香和供果堆在一起,肯定不好。大家在供佛的时候,一定要将供品摆放得庄严,而且要适合自己的文化。
很多道友确实不太会布置佛堂,护法神的像很小,前面的护法杯却特别大,比护法像高出不少,你们自己可以拍一张照片,看看效果怎么样。无论是供佛还是供护法,都包含一定的文化。如果不太懂,可以观察唐卡里面是如何摆放供品的,寺院里又是如何安置珍贵的佛像的。
现在就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这个经堂,主尊释迦牟尼佛在什么位置,主尊旁边的眷属,如舍利子、目犍连又在什么位置;如果主尊是莲花生大士,那么莲花生大士的周围有哪些眷属,有什么样的供桌,供桌上摆放着什么样的供品……这些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什么东西都往上面堆。以前也说过,摆放的供品一定要精致,不能随心所欲地一会儿摆个水晶球,一会儿又摆个花瓶,五花八门的东西全堆在那里的话,也许你的心是清净的,但看上去不庄严,所以功德方面也会有差别。
世间的酒店或旅馆,都有各自的设计理念,同样,供佛也有它的文化理念。大家以后供养佛法僧三宝时,供品一定要摆放得庄严。
画画,画菩萨
接下来,再简单地讲一个与地藏菩萨有关的公案。从这些公案中我们能知道,仅仅见闻觉知地藏菩萨,就有难以想象的功德。
唐代有一位官员,他是虔诚的佛教徒,一生中画了很多地藏菩萨像。一次,他画完地藏像之后,还没来得及上色彩,那尊地藏像竟自己放出光芒,这让他信心倍增。
又有一次,他梦见两个骑着马的人一直在追赶他,在他慌乱无措时,听到追他的人说:“啊?原来你是地藏菩萨的施主。”说完他们就不见了。他本来会有一些违缘,但因为供奉地藏菩萨,所以遣除了违缘。
还有一次,全国瘟疫蔓延,很多人因病而死,他梦见成百上千个饿鬼准备进他的家门。正当此时,其中一个鬼说:“这是地藏菩萨的家。”之后他们一哄而散。
诸如此类的违缘,在地藏菩萨的加持之下,都被一一遣除了。他命终后顺利地往生到了极乐世界。
虽然现在世界各个地方瘟疫和灾难频发,但只要自己有虔诚的信心,一心一意地祈祷地藏菩萨,完全可以保护自己免遭灾难之苦。从历史上看,通过祈祷地藏菩萨而遣除瘟疫、疾病的例子不可胜数。当然,洗手、消毒、戴口罩等世间方法是必要的,但从出世间的信仰来说,持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和咒语,也许是更重要的护身方式。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这一品主要讲,南赡部洲众生造恶业之后,堕入地狱的各种状况。地狱里面,最可怕的要数无间地狱。无间地狱众生的受苦状况在这一品里做了着重讲解。
|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双手合掌,恭敬地请问地藏菩萨:“圣者,阎浮提众生造业的差别和所受的果报,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佛母:关于佛母,世间有各种说法,但实际上,佛的亲生母亲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七天之后,示现圆寂,转生到三十三天。
阎浮众生:南赡部洲的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讲,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
摩耶夫人问地藏菩萨:“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造业和受报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佛母从因和果两方面提问。
| 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地藏菩萨回答说:“千万世界乃至国土的净秽状况都各不相同,有些世界有地狱,有些没有;有些世界有女人,有些则没有女人,比如极乐世界;有些世界有佛法,有些没有;有些世界有声闻和辟支佛,有些则没有。如此种种差别,并非只有一种地狱罪报的情形。”
非但地狱罪报一等:如果无论造什么业,都一律感受地狱的果报,那就太可怕了。实际上,根据造业不同,造了最严重的恶业才会感受地狱果报。
从表面上看,佛母问的是这个世界的众生造业和受报的状况,但地藏菩萨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先从宏观的角度讲了无数世界的业缘状况。
|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摩耶夫人再次呈白地藏菩萨:“我特别想听闻阎浮提众生所造之罪以及所感恶趣的状况。”
摩耶夫人可能对刚才的回答并不是很满意,所以又问了一遍:“我想知道阎浮提众生造罪和受报的情况。”
阎浮提众生造的恶业特别可怕,第六品中也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他们造下这样的罪业之后,将会感召什么样的恶果呢?摩耶夫人主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又问了一次。这次,地藏菩萨没有绕开。
有些人在回答新闻记者尖锐的提问时,会故意绕来绕去,“这个,我们的情况是……”有的记者不会轻易放过,而会穷追不舍:“我问的是……希望你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地藏菩萨说:“圣母(圣者佛陀的母亲),您如果愿意听受,我现在就为您大概地讲说。”
这次,摩耶夫人比较满意。她对地藏菩萨说:“请您宣说。”
地狱的数量和地狱众生所感受的痛苦,如果详细宣说,数劫中也说不完,所以地藏菩萨只能大概、粗略地宣说。
|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的罪业果报,及其名号是这样的:如果有众生不孝顺父母,甚至杀害父母,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在千万亿劫中都没办法解脱。”
白圣母言:地藏菩萨和摩耶夫人,互相都很恭敬,圣母是“白言”,地藏菩萨也是“白言”,就像藏地,两个谦虚的人在一起,互相都会“拉索”“拉索”。
在藏地,比较谦虚、对人恭敬的人,经常说“拉索”。但有些地方的人,过于恭敬,一直低着头弯着腰,“拉索,拉索,拉索……”也有一些人,虽然嘴上一直“拉索”,腰也弯得很低,但心里却十分傲慢,并不真的恭敬。
这一品特别讲到五个方面的罪业,也就是五无间罪。这里讲的五无间罪,与其他经典中的讲法稍有差别。《极乐愿文》里讲到,五无间罪是杀父、杀母、杀罗汉、出佛身血等,还有近五无间罪,包括染污出家人、毁坏三宝物、毁坏佛塔等。对于近五无间罪,不同的经典,说法不完全一样。
不孝父母,或至杀害:首先是针对不孝父母。对父母不恭敬,甚至杀害父母的人,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
前面讲过,即使父母是凡夫,不是阿罗汉、菩萨或圣者,但他们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父母对我们恩德极大,如果对父母不敬,甚至伤害他们,自然会有严重的果报。
《六趣轮回经》中讲:“于父母师长,及有德贤者,起增上杀害,定堕无间狱。”如果对父母、师长、上师,以及有功德的对境,比如法师,起杀心杀害了他们,其果报一定是堕入无间地狱。
人活着的时候,如果因为不知因果取舍,而造下了不恭敬父母甚至杀害父母的罪业,这样的罪业,又没有忏悔清净的话,未来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一旦堕入无间地狱,百千万劫中都难以解脱。
这以上讲的是第一个无间罪业,大家一定要记住。
后文还会讲到地狱里各种可怕的情形。今天课前,我给大家放了一部相关的动画片。大家看完之后,应该有一些不共的感受。
|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如果有众生,出佛身血、毁坏佛像,轻毁、诽谤、破坏三宝,不恭敬佛经,未来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在千万亿劫中不得解脱。”
出佛身血: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以恶心伤害佛陀,结果导致佛陀的脚趾出血。当然,佛陀是金刚身,不可能真正被伤害。这里的“佛”,还包括作为严厉对境的金刚上师,如果伤害金刚上师,一样会堕入无间地狱。以恶心毁坏佛像、佛经,以及伤害僧众,都属于出佛身血。
毁谤三宝:毁坏或诽谤佛法僧等三宝所依。
不敬尊经:不恭敬或毁坏经典、续部等珍贵的经论。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同样会导致堕入无间地狱。
总之,对父母、三宝不敬,以及毁坏三宝,都是特别严重的罪业。
多行不义必自毙
“文革”期间,许多人的心好像被魔众欺惑了一样,以致造下种种极其严重的罪业。当时之所以会发生那些事情,既有政治家的原因,也有其他宗教仇视佛教的原因——他们与佛教结下过恶缘,对佛教怀有恶心,视佛教为仇怨。虽然佛教并没有得罪过其他任何宗教,但有的宗教看不惯佛教的兴盛,看不惯佛像或僧众。他们为了破坏佛教,有的以政治家的名义介入,有的甚至以佛教出家人的身份参与——这些人虽然穿着出家僧衣,住在出家人的行列中,名字也换成了出家法名,但实际上,他们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佛教。每当看到庄严的佛塔、佛像时,他们就恨之入骨,看到僧团和居士团体越来越兴盛时,他们更是咬牙切齿,总之,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破坏佛教。
佛经中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犹如恒河沙。对于末法时代的种种现象,莲花生大士早已做过授记。有的人虽然以佛教居士或出家人的身份讲经说法,但实际上,他的真实身份却是邪教的代表。从历史上看,无论东西方,当一个国家的国王信仰某个宗教时,他多会依靠自己的权力毁坏其他宗教。即使只是一个村的村长,也会根据自身的信仰,对当地的佛像、佛经以及佛塔施加相应的影响——要么保护,要么毁坏。
实际上,毁坏三宝的众生真的特别可怜。虽然这些人想毁坏三宝,但三宝不可能被真正毁坏。就算某个地方的佛像被拆了,但其他地方,仍有佛像;哪怕某个地方的佛经,如《金刚经》《地藏经》被烧了,其他地方,依然保存着完整的佛经;就算某个地方的僧众全被关起来了,但其他地方的僧团,依然会不断兴盛。所以说,三宝不可能被毁坏,只是这些想毁坏三宝的众生,确实特别特别可怜。
《萨迦格言》中说:“何人不知报恩惠,此人先已害自己,如同学炼害人术,损人之前先害己。”任何人若不知道回报恩德,那么这个人首先就是在害自己,如同修炼害人的咒术,在损害别人之前,只会先伤害自己。懂得报恩的人,人缘会很好,人们交口称赞:“他是一个知恩报恩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报恩,那么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愿意与他交往。
这一点,我很有感受。我有一个亲戚,他结婚时,亲朋好友都去看他,可是当亲朋好友有喜事时,他却谁也不去看,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像石头一样,对他再好,他也没有感觉,现在连一句祝福都没有。”从此以后,无论他遇到什么事情,大家再也没有理过他了。
不报恩,并不会损害到别人,只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样的道理,那些毁坏三宝的人,并不会让三宝遭受多么严重的损害,但却会给他自己,带来最大的损失——堕入无间地狱,感受无量痛苦。
|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如果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在经堂、殊胜的道场内行不净行,或杀害、伤害众生,做这些事情的众生必定会堕入无间地狱,在千万亿劫中都没有解脱的机会。”
侵损常住:侵占损毁僧众的财物、食物以及经堂。比如打烂僧舍或经堂的玻璃、毁坏经堂、将僧众的念经钱或供斋钱拿来私自享用,这些都属于侵损常住,果报非常可怕。
之前讲过,待在清净的道场,最好多行持善法,千万不要造恶业。僧众的财产是极其严厉的对境,随意享用,后果不堪设想。《毗奈耶经》中说,僧财如毒,毒药尚可救治,但滥用、误用、盗用僧财却无法对治。因此,不合理地享用、浪费或损毁僧众的财物,是最可怕的事情。
通常而言,别人供养的财物是允许使用或享用的,但不该享用的,就一定不能享用。比如说,染污或损坏了僧众的坐垫,却没有很好地补偿,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玷污僧尼:玷污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以及式叉尼的后果是堕入无间地狱。破坏修行人的戒律,一定会感受非常可怕的果报。
作为在家人,应该尊重清净的道场。一般来讲,清净道场的僧尼也是很清净的。但听说有的世间人,生活混乱,不是特别清净,不仅自己不清净,甚至还以种种手段染污僧尼。《欲海回狂》中讲过一则公案,一个人染污僧尼后,很快就感受了非常恐怖的果报。
当我们去清净的道场时,应该以恭敬之心顶礼、供养出家僧众,并和他们一起发善愿,这很有必要。可是有的人却因为业力现前,该行持的不行持,不该做的却做了,比如染污僧人、拨弄是非、肆意诽谤。
还有一些人,在清净的道场可能也行持了一些善法,但总是不能团结和合,反倒经常勾心斗角、扰乱僧团,这样的人不如离开清净的道场。比如有些脾气不太好的发心人员,常常弄得整个发心团体都不安宁——一个人性格不好,导致整个团体都不快乐。这样的发心人员,没必要待在这里,最好去别的地方闭关,或去人少的地方好好忏悔。
这里讲了,侵损僧众的财物,或破坏僧人的戒律,将会堕入无间地狱。如果造过这些罪业,应该尽快忏净,否则一定会在地狱中感受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使千佛都已经出世了,仍然无法解脱。
|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如果有众生,本来不是出家人,也不是居士,而且内心也根本不修沙门行,但装作沙门或居士,肆意耗费常住财物,欺骗、诳惑在家人,违背戒律,造各种恶业,这样的人,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在千万亿劫中都没有解脱的机会。”
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这也是非常严重的罪业。有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和居士,只是为了化缘而装作出家人或居士。
整顿化缘
化缘的问题,我们最近也在整顿。有的人以法师的名义、以我的名义,或是以道场的名义,用造佛像、共修等理由化缘。这些人经常利用正在建造的工程作为幌子来化缘。
也许有些人最初只是想发心,并没有想过欺骗谁,但后来,却把僧众的财物和自己的财物混在一起,连自己也分不清楚。而且被询问时,既不配合也不忏悔,态度很不好,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些人也许没有私自享用,只是弄错或记不清了,但有个别人,并不属于这种情况,确实是挪用了。
我以前讲过,无论是学院还是朵芒寺,任何事情,都不要去化缘。我在这里待了三十多年,从未化过缘,可是有些人却经常冒用我的名义,说“堪布特别缺钱”。我缺什么钱?一天三顿,吃得又不多,怎么可能缺钱?有的人到处跟别人说:“学院现在很紧张,堪布也很缺钱,这里在做什么什么,需要一大笔钱,但现在钱不够!”如果你们听到有人说我缺钱,这个人肯定有问题。
虽然我们讲《赞僧功德经》时说过,应该以清净心和恭敬心对待僧人,不要诽谤僧众,但牵涉到供养的问题时,并不是一味地观清净心就可以了。
有些人刚开始可能是好心,确实想发心做一些事情,但后面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以致初心变了质。作为僧人,钱财最好不要太多了,够吃够用就可以了。佛教徒的生活,不要特别奢侈。
只有真正有一定境界的人,才不会因钱财的诱惑而变质。否则,即使以前是很好的修行人,但因为经常与财物打交道,结果染污心越来越严重。
喇荣这边,不管是谁,只要是化缘,无论是以法师的名义、共修的名义,还是以造佛像的名义,被发现后,如果能给大家一个清楚的交代,表示自己化缘的行为确实不对,这样还好一点;如果交代得不清楚,自己又确实开了很多银行账户,最终只可能是自讨苦吃——今生苦,来世亦苦。
这些以出家或居士身份欺骗别人的人,有一套专门的方法,欺骗、诱惑他人是他们的专业,他们特别擅长诱骗别人。所以,我们不能对所有人都给予完全的信任,尤其是在涉及钱财时,一定要谨慎,不然自他都会感受不必要的痛苦。
|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如果有众生,偷窃常住的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不与而取,必定堕入无间地狱,在千万亿劫中都没有解脱的机会。”
自觉与制度,缺一不可
偷窃常住:盗窃僧众的财物,后果特别严重。因此,管理僧众财物的人,务必要小心谨慎,即使一丁点僧物,也千万不能随意处置。
在管理僧众财物方面,管理人员首先要深信因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规范合理的财务制度。如果少了财务管理制度,即使管理人员对因果具有诚信,但也可能因为无知、放逸而导致不如法的情况出现。
这方面我讲过很多次,但道友们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个工程,负责的道友随便交给另一个人去做:“你们自己做吧,自己去化缘,我随喜就可以了。”从头至尾连一个账目和档案都没有,一旦需要证明时,只能自己证明自己,这很不好。如果自己能证明自己,所有的小偷都是清白的,“我是一个好人,我向三宝发誓,我绝不会偷东西。”每个小偷都会发誓“我绝对不会偷东西”,但只要能偷到东西,他们才不管什么誓言。
总之,每个部门都需要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样,居士们在行持一些善法时,也最好多人监督,不要只由一个人负责。大家不要觉得:“没事,我很清净的,肯定不会做违背因果的事情,这件事就交给我负责,各方面的情况,我自己知道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很不合理。在财物管理方面,至少需要出纳、会计、主管等人共同负责。
三十多年前,我们造桑耶塔时,僧财很少很少,但我仍然要求单独设置出纳和会计,并且每月汇报一次账目。现在有些发心人员,在发心的过程中,因为钱接触得多了,人也变得麻木了。我倒不担心发心人员会自己挪用,毕竟因果取舍的道理,谁都懂,我只是担心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一些发心人员可能会在无形之中增长贪心,在无知或放逸中造下恶业,最终毁坏自他。
僧团也好,居士团队也好,任何佛教团体,在财务管理方面,账目一定要清清楚楚,至少要在法律上过得了关。我经常讲,每月的账目要有不同负责人的签字——签字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和戒律有相通之处。
|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地藏菩萨继续说道:“圣母,如果有众生造了这些罪业,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不间断地感受痛苦,连一刹那止息痛苦的机会也得不到。”
这些地狱为什么被称为“无间地狱”呢?有五个理由,后文会详细解释。其中一个理由是,无间地狱的痛苦没有间歇,一旦堕入无间地狱,只有持续不断地感受痛苦,根本没有暂停的时候。
人世间再怎么痛苦,总有暂停的时候,病得再严重,也会有稍微好受一点的时候;就算这几天睡不着觉,但之后还是能睡着。我们的痛苦有停止的时候,但无间地狱的痛苦,既没有间歇,也不可能暂停。
|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
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
摩耶夫人再次请问地藏菩萨:“这些地狱为什么被称为无间地狱呢?”
地藏菩萨说:“圣母,这所有的地狱都位于大铁围山内部。大地狱有十八所。稍微小一点的地狱有五百所,名称各不相同。再小一点的地狱有千百所,也各有不同的名称。”
在大铁围山之内:在第一品中,婆罗门女问无毒鬼王:“听说地狱在铁围山内部,真的是这样吗?”无毒鬼王回答:“的确如此,铁围山内部就是地狱。”
|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
“无间地狱,位于一座方圆八万余里的地狱之城中。这个地狱之城由燃铁制成,高一万里,城墙上燃烧着熊熊烈火,没有丝毫空缺。在这座方圆八万里的狱城中,还有许多地狱,这些地狱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一个连着一个,其中单独有一个地狱,名叫无间。”
少有空缺:也就是没有空缺的意思。有些解释为“稍微有一点空缺”,但这样解释的话,上下文的意思不一定能衔接上。
那么,无间地狱的特点是什么呢?
| “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
“无间地狱方圆有一万八千里,狱墙的高度为一千里,全是由燃铁制成,城墙上端的火会一直往下蔓延,烧到城墙下端,而下端的火也会一直向上窜,烧到城墙上端,火焰遍满整面城墙,没有一丝空隙。而且那里还有口吐烈焰的铁蛇、铁狗,在狱墙上东奔西走,追逐着堕入那里的众生。”
东西而走:喷着火焰的铁蛇、铁狗就像狱卒一样,在城墙上来来回回地巡视着,防止地狱众生越狱。实际上,去过监狱的人都知道,越狱几乎不可能。在那样的地狱里,地狱众生没有丝毫解脱或逃跑的机会。
| “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无间地狱里面有一张特别大的床,遍满万里,一个人受罪时,会见到自己的身体铺满狱床。千万人受罪时,由于业感,各自都见到自己的身体遍满整张狱床。这样的果报,完全是众生的业力所感。”
地狱众生的业感与我们不同,无论有多少个地狱众生,每个地狱众生都会觉得自己的身体遍满地狱。
下面开始详细描述无间地狱众生的受苦状况。
|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
“堕入无间地狱的罪人,感受着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有千百个獠牙毕露的夜叉和恶鬼,它们的牙齿像宝剑一样锋利,眼睛像电光一样闪烁,手是铜爪,拖拽着罪人。”
| “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
“还有一些夜叉拿着特别大的铁戟,刺入罪人的身体,或刺入罪人的口腔、鼻子,或刺入罪人的腹部和后背,将罪人抛到空中之后,再用兵器接住,或将罪人放到燃烧的火床上。”
这些众生真的非常可怜,对于他们的受苦状况,大家最好随文入观。若没有亲眼见过地狱,大家不一定能想象地狱众生的痛苦,但现在通过观看相关的动画片,也能大概地感受地狱的恐怖。
| “复有铁鹰,啖罪人目。复有铁蛇,缴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
“除了夜叉和恶鬼以外,还有专吃地狱众生眼睛的铁鹰,以及缠绞地狱众生脖颈的铁蛇。地狱众生的四肢百节,全钉着长长的钉子。不仅如此,他们的舌头被拔出,由于业力所感,被拔出的舌头特别大,大到能覆盖三千大千世界,而且舌头上还有犁在耕。同时,他们身体里的肠子等五脏六腑,被狱卒拉扯出来一块一块地切割。他们的口中被灌满了燃烧的铜汁,身体也被燃烧的铁片缠缚。”
| “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
“由于业力所感,地狱里的众生,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持续不断地感受着根本无法承受的痛苦。而且,只要业力没有穷尽,即使已经受了几亿劫的痛苦,仍然无法解脱。”
无神论认为:“上无天堂,下无地狱。人只有一世,死了之后,一了百了。”如果真的是这样,也许会好一点,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根据今生的感受也能知道,我们不是突然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相续中有很多记忆,也熏习了各种不同的习气。这一点,每个人自己可以观察。
假如我们是无缘无故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么灭了就灭了,也不会再自食其果,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我们死后,心识会延续到下一世。如果我们在人世间造了许多恶业,死后一定会随着业力而堕入地狱等恶趣——恶趣的痛苦,不仅可怕,而且难以忍受。
| “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当此世界毁灭时,无间地狱的众生会转移到其他世界的地狱中。当那个世界毁灭时,无间地狱的众生会再次转移到另外的世界。就像这样,不断地辗转投生在未坏世界的地狱中。当此世界再次形成时,那些转移到其他世界地狱的众生,会回到这个世界的地狱中。无间地狱的众生,就是这样辗转受报的,他们的痛苦,无穷无尽。”
无间地狱的痛苦,实在是难以描述。《诸经要集》中讲:“一入无间狱,万苦竞缠身。”一旦堕入无间地狱,就会被无边无际的痛苦缠绕。
接着,地藏菩萨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地狱被称为“无间地狱”。这方面的内容,其他经典提的不多,《地藏经》讲得很详细。
|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之所以被称为无间地狱,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哪五个呢?第一,时无间:堕入无间地狱的众生,昼夜不停地受罪,无论经历多少劫,连一刹那的停歇也不会有,感受痛苦的时间没有间隙,因此被称为无间地狱。”
《翻译名义集》中也提到过“时间无间”,也就是说,无间地狱的众生,在一劫内持续不断地感受痛苦,受苦的时间不会间断。人间监狱里的犯人,尚且有被释放的时候,即使这辈子被判无期徒刑,下辈子不一定再入监狱。可是无间地狱的众生,就算死了,也会立刻复活,只能活生生地感受痛苦,连一刹那的止息也不可得。
|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第二,形体无间:无论是一人受苦,还是多人同时受苦,他们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的身体遍满整个空间,因此被称为无间。”
|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第三,苦无间:刑器有叉棒、铁鹰、铁蛇、铁狼和铁狗等等。除此自外,无间地狱的众生或者被碓捣磨,或者被石磨和水磨研磨,或者被铁锯锯成一块一块的,或者被铁凿凿身,或者被剉锉磨,或者被刀、斧砍成几截,或者被扔进燃烧的铁水里熬煮,或者被热铁做成的网缠绕,或者被热铁做成的绳子捆绑。其中还有铁驴、铁马,疯狂践踏、摧残罪人的身体。还有用来缠绕罪人头部的生皮革。燃烧的铁水被不断地浇在罪人身上。罪人饿了,就吞燃烧的铁丸,渴了,就喝燃烧的铁汁。从年到无数那由他劫之间,无间狱里的众生,不间断地感受痛苦,因此被称为无间。”
|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第四,果无间: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幼、是贵是贱,也无论是羌胡夷狄哪一个民族,或龙神天鬼哪一道众生,只要造了无间地狱的罪业,就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一同受报,因此被称为无间。”
羌胡夷狄:有的人认为,佛经中不应该出现“羌胡夷狄”这样的词,其实这种说法非常可笑。一方面,译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或多或少会影响佛经译本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没有任何理由说佛经里不能出现表达东南西北或不同民族的词。而且,词的词性也会根据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有些词过去是褒义词,现在却是贬义;有些过去是贬义,现在却成了褒义词。
个别学术界的人,没有认识到词性的变化,他只是根据当初跟随老师学习时的情况判断。老师教他时说:“这个词是贬义词,这个是褒义词……”他就以为:“哦,这个词永远是褒义词,那个词永远是贬义词。”目前也许是这样,但他老师的老师,观点可能恰恰相反。
东西方有些学术界人士,常常凭借自己在学生时代听到的非常简单的逻辑推理,轻易去否定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自以为是地认为某些佛经是假的。实际上,这样的判断不仅不合理,而且非常狭隘。这方面,一定要有合理的观察方法。
|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第五,命无间:一旦堕入无间地狱,从最初堕入开始,一直到千百万劫之间,每日每夜都是万死万生,连一刹那苦的暂停也不可得。除非业力穷尽,才有投生到其他地方的可能。在受报期间,只能接连不断地感受痛苦,不可能有解脱的机会,因此被称为无间。”
|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
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无间地狱的情形,粗略地讲,就是这样。如果详细说明地狱的罪报、刑具,以及种种痛苦,即使在一个大劫中相续不断地演说,也无法说尽。”
罪业的“功德”
学了这一品,我们知道,无间地狱确实非常可怕。
也许有些人想:“我过去挪用过三宝的财产,曾对父母师长不恭敬,或毁坏过经书等三宝所依,我今生是不是再也没有解脱的希望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只要虔诚忏悔,仍有解脱的希望。
《大宝积经》中说,即使造过堕入无间地狱的罪业,只要在三十五佛面前好好忏悔,就能清净罪业,获得解脱。《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说,即使造过五无间罪,只要虔诚忏悔,依靠三宝的救护和加持之力,也可以在弹指间获得解脱,就像阿阇世王一样。《金刚顶经》中说,通过持诵百字明咒(百字真言),能清净包括五无间罪在内的一切恶业。除此之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中也说,五无间罪本来是非常严重的恶业,即使千佛出世,亦不通忏悔,但通过持诵大悲咒,可以清净包括五无间罪在内的所有罪业。
因此,假如我们此生或前生,在有意无意中犯下过堕入地狱的恶业,那么,就在三十五佛面前诚心忏悔,或念诵百字明、大悲咒。依靠这样的方式,能清净罪业。
罪业和罪业的果——无间地狱的痛苦,都特别可怕,但只要我们诚心忏悔,也不一定会堕入地狱。我们常说,罪业本来没有功德,通过忏悔可以清净,这就是罪业的功德。
| 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摩耶夫人听了地藏菩萨对地狱状况的描述之后,为堕入地狱而感受无量痛苦的众生而伤心,所以才会忧心忡忡。之后,摩耶夫人双手合掌,顶礼而退。
我们也和摩耶夫人一样,听闻了地狱众生所感受的各种痛苦之后,心里的确非常难受。
如果我们自己造过堕地狱的罪业,就好好忏悔。如果有缘的众生造过,我们可以为他们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地藏圣号以及《普贤行愿品》等有加持力的经咒和圣号,然后将功德回向给他们。依靠地藏菩萨为主的诸佛菩萨的威神加持之力,一定可以让很多众生从地狱等三恶趣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前面不是讲了吗?地藏菩萨连定业都可以转变,因此,只要我们诚心忏悔、好好祈祷,即使是地狱的痛苦,也能奇迹般地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