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第3课
2020年7月14日
看得出来,大家对《地藏经》很有兴趣,闻法的意乐很强,道友们通过各种方法在认真听受,这非常好,希望大家善始善终,不要中断。虽然我没有《地藏经》的传承,但一般来讲,听任何一部法,都最好不要半途而废,当天因为特殊情况实在是没办法听的话,也一定要在第二天通过其他方式补上,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听任何一部法,中间没有间断,始终都能圆满,将会为自己的生生世世,创造一个特别殊胜的因缘和缘起。所以,大家在闻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善始善终。
也许大家以前学过《地藏经》,但一般来讲,我们要经过多次学习,到一定的时候,才能真正通达这部法。就像《大圆满前行》和《入菩萨行论》,每年都有不同的法师在传讲,只有这样反复串习,我们才会对这部法非常熟悉,以后运用时,也才能得心应手。所以,大家对《地藏经》的学习,千万不要浅尝辄止。花同样的时间学习,认真和不认真比起来,肯定是认真的收获更大。
在听闻的过程中,总的框架要清楚,听完之后,至少要知道每一品讲了哪些内容。比如说,《地藏经》有十三品,那第一品到底讲了什么?佛陀为母亲说法的缘起和因缘又是什么样的?再比如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我在翻译这一品时,确实非常欢喜,因为里面主要讲地藏菩萨的功德,凡是见到、听到、接触,甚至只是忆念地藏菩萨,都有非常大的功德。最后一品是《嘱累品》,其中主要讲,释迦牟尼佛把所有刚强难化的众生,全部咐嘱于地藏菩萨。当我们学完《地藏经》之后,哪一品讲了什么内容,这些都要清清楚楚。
在《嘱累品》中,释迦牟尼佛将我们嘱托给了地藏菩萨,如果我们和地藏菩萨关系好一点的话,还是有解脱的机会。从世间层面来讲,只要提前和下一任领导处理好关系,那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很方便;从修行层面来讲,如果能与《地藏经》和地藏菩萨结上很好的因缘,以后在各方面也会很方便。
前面讲到,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时,由于佛和地藏菩萨的感召力,此世界和他方世界无量的诸佛、菩萨、天人、龙类以及鬼神都汇集到了三十三天。这是眷属圆满。
以后如果方便,我想每堂课都给大家讲一个与《地藏经》相关的感应故事,就像讲《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时那样。在汉地,关于《地藏经》的感应录有很多,其中一部分我已经译成了藏语,还有一部分没有翻译。我想,如果《地藏经感应录》也有藏语版,那么在未来世的众生对地藏菩萨生起信心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你若忆念不忘,我必誓愿救拔
《三宝感应要略录》中讲到,一个姓刘的人,曾在路上捡到一根手杖,其扶手上有一个雕像,他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像,只是把拐杖带回家,插在屋子角落的墙壁上,之后再也没管过。
后来,他因病去世,但家人发现他的胸口一直暖暖的,热气很长时间都没有退下来,所以不敢轻易埋葬。就这样在家放置了一天两夜,忽然,他又活了过来,泪流不止,不停地忏悔自责。家人诧异,问怎么回事,于是他讲述了自己在中阴的经历。
他死后,去了中阴法王那里。刚开始,中阴法王态度特别严厉,正准备判决他时,来了一位面貌丑陋的沙门,中阴法王见到那位沙门,立刻从座上下来,向沙门毕恭毕敬地顶礼,说:“大德,您怎么来了这里?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成办吗?”沙门说:“我的施主在这里,我来救我的施主。你把他召来干什么?一定要放了他。”中阴法王对沙门说:“但这个人前世的业已经成熟,定业不可转变。”沙门说:“佛陀曾在忉利天咐嘱我,不要众生堕入恶趣中一日一夜,而且我能转变众生的定业,因业力现前,将要堕入恶趣的众生,我都能救度。所以,你这次可以放了他。”
中阴法王说:“尊者您的誓愿如金刚山一般坚定,我必须放他回去。”于是,沙门就欢喜地把刘先生带了回去。
在回去的路上,刘先生问:“不知道您是?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沙门说:“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地藏菩萨,你曾带回家的那根手杖上,刻的就是我的像。你能忆念不忘的缘故,所以我这次来救你。”沙门说完忽然消失了,刘先生的神识也已经入于自己的身体中,恢复了正常。
想起刚才的经历,他深知自己完全是依靠地藏菩萨,才得以重返人间;又想到在中阴见到的沙门形象丑陋,于是请来雕刻师,重新雕刻那根手杖,之后供奉在家中,并将自己的家改为精舍,取名“地藏院”。
通过这个公案,我们要明白什么呢?
第一,只要是诸佛菩萨的塑像或唐卡,即使看上去不是特别庄严,也一定要好好供奉。公案中这个人并没有刻意去供奉地藏菩萨,但地藏菩萨仍然把他当作施主来救护。
第二,依靠地藏菩萨的加持,就连定业,也可以转变。本来定业是不能改变的,但《地藏经》中有好几处都说到,在末法时代,地藏菩萨与赡部洲的众生有极为特殊的因缘,因此,地藏菩萨在转变定业方面,有特殊的加持和能力。而且,地藏菩萨专门有一个转变定业的陀罗尼咒语,大家可能都会念。
有人说:“我现在很危险,可能没希望了。”尤其是最近在学《事师五十颂》,有些道友说:“我和某某上师吵过架,我已经没希望了……”只是吵个架不一定会马上堕落,就算以前确实造过比较严重的罪业,依靠地藏菩萨的加持,也绝对不会堕落。
第三,公案中,刘先生并没有刻意供奉,却仍然得到地藏菩萨的加持和救护,如果我们以恭敬心、虔诚的信心供奉、祈祷,功德更不可思议。
因此,大家一定要增上对《地藏经》为主的地藏法门的意乐和信心。
要有一手绝活
讲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大家一定要在佛教中,找到几个与自己特别相应,能让自己得到与众不同的感应和信心的法门,这尤为重要。
每个人根基不同,有些人觉得无常法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帮助,有些人尤其受益于出离心的修法,有些跟地藏法门很相应,有些觉得大圆满法对自己特别受用……凡是你觉得特别受益的法门,一定要再再地深入思维和修持,这会使你的生活发生大的转变,你的将来也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利益。
否则,就像读书的时候,有些学生每门课都在学,但对每门课都没有兴趣,门门都不及格;但有些学生对物理、化学或数学特别有兴趣,所以肯定会有收获。同样,如果我们对所学的法门既没有兴趣,也没有感觉——“听了没有?”“在听。”“学了没有?”“在学。”“有没有什么感觉?”“什么感觉都没有。”“有收获吗?”“也没有。”没有信心,当然不会有收获;若对法门有兴趣和信心,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果你的根基很不错,出离心、菩提心、无常观、慈悲观、空性观等,无论什么法都学得很好,什么方面都特别突出,这当然最好不过了。即使做不到这样,哪怕只有一个法门修得很好,比如无常观,你始终觉得:“无常观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那么你的修行,可能会因无常观而有很大进步。
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至少要有一两门学得非常深入,这样的话,修行会成功。否则,你现在和学佛的团体待在一起的缘故,暂时来讲,还不会退失,可是由于之前并没有什么感应和收获,所以在遇到违缘或特殊因缘时,就有退失的可能性。
变与不变的关键
要知道,像现在这样的学佛环境和闻思修的群体,不一定长期存在,也许到一定时候,你的周围,充斥着与我们的见行完全不相同的人,而且你所处的环境,也没有丝毫修行的氛围,那时,你能保证自己不退失吗?
“文革”期间,全民信教的藏族人中,有些人依然非常坚定,哪怕是遇到再危急的情况,也始终不舍弃三宝;有些人只是保持中立,不反对而已;还有些人,就开始反对佛教。汉地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那时,有些不专业的人要求专业的法师站出来传“法”,传什么样的“法”呢?“三宝没有加持,轮回不存在,前生后世不存在……”有些人死活不愿意,有些为了保全自己,不仅心甘情愿,而且特别积极地毛遂自荐:“我来讲!”
我小时候也听过这样一堂课。那天我放完牦牛,晚上去姨妈家玩。姨妈他们说:“我们晚上要去参加一个会议。”我说:“我也要参加。”于是他们只好带着我一起。记得当时一个出过家的人,一直在会上讲“三宝没有功德,佛教都是迷信……”我听后,心里完全不接受,于是我跟姨妈说:“姨妈姨妈,我要不要上去跟他辩论一下。”姨妈吓坏了,一直掐我,说:“千万不要。”
现在想起来,那些人真的很可笑,别人让他说,他自己也愿意。听说他以前还给别人辅导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虽然这些道理他说是会说,但他心里,并不真的相信三宝,也从未生起过对三宝的决定信,以致后来诽谤因果的话,也从同一张嘴里说了出来。
我们很多道友,从小串习的,并不是佛法,只是中间因为某种因缘——有些人是前世的善根苏醒,有些是和人吵架而学佛的,凡是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实际上,这种因偶尔的因缘才学佛的人,信心并不稳固,一旦将来出现类似的情况,也有可能会改变。当然,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变。不会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对三宝根深蒂固的见解和信心,每个人都要有根深蒂固的正见,这非常重要。
|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否?”
本师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时,所有的眷属们也集聚在了那里。释迦牟尼佛对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摩诃萨说:“你这次看到的诸佛、菩萨、天龙、鬼神,有的来自这个世界,有的来自其他世界,有的来自这个国土,有的来自其他国土,你知道现在集会在忉利天的佛菩萨和众生,总共有多少吗?”
菩萨摩诃萨:意为大菩萨。
“世界”和“国土”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藏文中不是很好区分。可能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所以佛经中有很多相同的名词和语言,有些众生熟悉“世界”这个词,有些众生更熟悉“国土”。也可能“世界”和“国土”各自还有不同的解释。我们一般说“娑婆世界”,很少说“娑婆国土”;“极乐国土”,“极乐世界”,都可以吧。
来到忉利天的诸佛菩萨和众生,数量特别特别多,佛陀虽然完全知道与会者数量,但有时是为了让人请法,有时是为了遣除众生的疑惑,佛陀才这样提问。为什么要问文殊菩萨呢?因为来的与会者太多了,而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所以应该由他来了知。
|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文殊菩萨说:“世尊,即使以我的神通力测算一千劫,也无法了知今天参加法会的与会者数量。”
从文殊菩萨的传记,以及《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等很多经典中都看得出来,文殊菩萨具足不可思议的智慧与神通之力,而且,贤劫千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弟子,曾在他座下发菩提心。即使是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也无法了知这次聚集在忉利天宫的凡圣诸众的数量。
我们在人间开法会时,也是密密麻麻、人山人海,何况在这样的天界呢?就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在一粒微尘中,有一切世界微尘数的佛刹,而每一个刹土中,又有难以思议的佛陀、菩萨和众生。这样的世界观,我们凭借自己的分别念很难揣测。
当时文殊菩萨对佛陀说:“我无法了知与会者的数量,因为这次来的凡圣诸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连文殊菩萨的无分别智都难以测度,那么我们依靠二元对立的分别心、思维、根识,就更难以测度。所以说,佛菩萨的境界,的确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包括有些高僧大德转法轮时的境界同样不可思议。1993年,法王如意宝在学院的解脱门开极乐法会,当时说,来参加法会的人数共有几十万。从照片上看,确实人山人海。那时的藏地,通信和交通都不便利,消息也特别闭塞,但因为因缘具足,所以会显现那样在人世间很难想象的盛况。我现在看照片时,仍会感慨:当时竟然有那么多的人来参加法会。
这仅仅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人类众生的数量,除此之外,伏藏大师、高僧大德在转法轮时,必定会来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鬼神、天龙、夜叉、阿修罗等各式各样的众生。所以,我们以前开法会,统计参加法会的人数时,通常会多报一些。比如一百人参加法会,就要说一千人,因为一千个众生肯定有,如果我们没有报,他们可能会不开心。
|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佛陀为了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于是告诉文殊菩萨说:“不仅你不知道,我作为佛陀,具足五眼,以彻见一切万法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佛眼来观察,依然无法算尽这次与会者的数量。这次来的诸佛菩萨、天龙鬼神,都是地藏菩萨久远以来,已经度化的、正在度化的,以及将来要度化的;他们依靠地藏菩萨的威神之力,有些已经成就,有些快要成就,有些未来会成就。”
当时,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天龙鬼神全都汇集于忉利天宫,连佛陀也数不尽与会者的数量,可见,那样的场面一定特别庄严。当然,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时,其中有一部分是奔着功德庄严、断证圆满的佛陀而来,还有一部分是文殊菩萨所度化的,但因为这是地藏法会,所以大多数仍是地藏菩萨的所化。
这里,佛陀对前来参加法会的诸佛菩萨以及天龙夜叉的因缘作了讲述。
|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
文殊菩萨继续对佛陀说:“世尊,我因为在过去久远劫中,修集了无量善根的缘故,已经证得无碍智慧,依靠此种智慧,我完全能接受佛陀您刚才所说。但声闻罗汉、世间的天龙八部,以及未来的众生,他们虽然听到了如来的真实之语,但还是会产生怀疑;虽然暂时顶戴接受,也很难保证将来不去诽谤。”
贤劫千佛都是在文殊菩萨座下发菩提心,说明文殊菩萨已经修了很长时间,早已证得无碍智慧;由于前世修行很好,所以对于佛陀所说,文殊菩萨完全能接受,不会有丝毫怀疑,但他担心个别声闻乘行者,以及人类、天人、龙类、夜叉、罗刹、大鹏鸟等未来的众生,无法接受,甚至很可能因怀疑、诽谤而堕落恶趣。
与佛法的前世今生缘
实际上,能否接受佛法,也和前世有关。对缘起性空、因果不虚等道理,有些人接受起来很容易,有些却接受不了。尤其是邪见特别重、成见很深的那些人,你再怎么给他们讲,他们不仅不接受,相续中的邪见反而越来越严重,其实这和前世有一定的关系。你们看,文殊菩萨为什么那么有智慧,佛陀说什么他马上就能接受?就是因为文殊菩萨已经久修善根,前世修集了无量善根的缘故。
各位道友也是如此,有些人对佛法完全没有任何怀疑,特别容易接受,和佛法也非常相应,短时间内就能融入佛法的智慧海中;有些人不但不接受,反而对佛教生起邪见,甚至整天在不同的场合诋毁——于他而言,正法竟成了增上邪见与诽谤之因……究其原因,这与当下的教育和生活习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众生相续中的见解,与前世的因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经常想,自己前世在修行善法方面,可能还是有些许因缘吧,因为从小就对佛经、佛像充满欢喜之心;对于大乘佛法,无论是甚深的空性之理,还是利益众生的六度万行,都能很快与自己相应,根本不会想“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是假的”。这样观察,也许前世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好的因缘,但因为没有宿命通,所以很难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因缘。
同样,有些道友不管是对空性法门,还是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界,都特别相应,只是听到,就已经法喜充满;也有些人,就像刚才讲的那样,根本接受不了。如果没有前世的因缘和福报,也没有依靠后天闻思得来的智慧,那么,即使是如来的真实语,也有可能产生怀疑,甚至诽谤。为了利益这些可能因怀疑和诽谤而堕落恶趣的众生,文殊菩萨慈悲地劝请佛陀,希望佛陀能宣讲地藏菩萨因地不可思议的行愿与事业。
对三宝的信心,其实也和人的智慧有关。如果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观察,发现佛陀所说,确实是万法的实相和真理,佛陀的确是真正的量士夫,之后就不应该对真理产生怀疑,否则就是非理的颠倒邪见。所以说,弄清佛陀到底是不是量士夫,这一点相当关键。
昨天也提到了《中观四百论》中的一句颂词:“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这句偈颂非常重要,所以今天再次给大家讲。这里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如果对佛陀所说的甚深道理产生了怀疑,那么可以用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破四边生因、离一多因、大缘起因等中观胜义理进行观察,观察之后,就不得不承认佛陀宣说的空性道理确实是万法的实相,从而遣除内心的怀疑、邪见。
身中毒箭,除箭为要
我有时在想,某种角度上,像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他们对人类的贡献的确很大,但在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时,却无能为力,在抉择万法究竟实相方面,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假使他们能遇到佛法,有机缘听闻龙猛菩萨、月称论师、圣天论师所讲的空性道理,他们的智慧一定会更加圆满。
这并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才非要将这些科学家推荐到佛教中去。任何一个人,无论身处哪个国家、何种社会阶层,有信仰也好,没有信仰也好,这都没有关系,只要讲道理,只要愿意以自己理性的智慧去观察、深入细致地去剖析佛教中所讲的空性道理,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除了现象以外,还有一个实相,而这个实相,与空性有关。当你真正懂得了这一点,你才能领悟到佛陀金刚语的甚深密意。
这里说到,佛陀的密意,像文殊菩萨那样的大菩萨能通达,但其他的,比如声闻和天龙八部就很难了解了。
| “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希望世尊您能广泛地宣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在因地时,行持了什么样的六度万行,发了什么样的殊胜菩提心和度化众生的大愿,而能成就如此不可思议的事业。”
当时,文殊菩萨代表所有的众生,祈请佛陀广转法轮:“佛陀,您说的这些,我倒是完全能明白,但今天来的众生很多,他们不一定能明白,尤其是未来五浊恶世的众生,他们的断见、常见等邪见更严重,不要说对地藏菩萨生起信心,连三十三天他们都不一定相信,所以,佛陀您能不能给现在、未来的所有众生,转一转法轮?”
经文殊菩萨劝请,佛陀首先以比喻宣说,地藏菩萨多生累劫以来为众生发愿、行持六度万行的无量功德,然后讲到地藏菩萨前世的发愿状况。
地藏菩萨,到底是谁?
首先,我们要对地藏菩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起地藏菩萨,很多人只知道他刚开始是新罗国(古朝鲜)的王子,叫金乔觉,后来到九华山出家修行,圆寂后肉身不坏。地藏菩萨的道场就在九华山,除了金乔觉以外,九华山还有十几位肉身菩萨。其实,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我并不是否认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我是说,如果仅仅认为地藏菩萨是王子出生,后来出家修行,在此之前并没有其他传记的话,这就是片面的见解。
我之所以翻译《八大菩萨传》,就是因为很多人对八大菩萨的看法很简单,“哦,文殊菩萨的智慧很不错,他是释迦牟尼佛身边的一个菩萨”“地藏菩萨是九华山的一个出家人”,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认识,这是很可惜的。
1987年,法王如意宝去了五台山和峨眉山;1997年,原本计划朝拜四大神山,先去鸡足山,再去普陀山,然后再去九华山和五台山。但朝拜完鸡足山、普陀山,准备前往九华山时,由于因缘不具足,上面没有批准,所以没有去成。
总之,九华山的确与地藏菩萨有缘,但我们更要知道,地藏菩萨并不只有金乔觉那一生,实际上,地藏菩萨多生累劫以来,恒时都在利益众生。佛陀在这里以比喻的方式告诉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时间非常长,久远到不可计算。
|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之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佛陀告诉文殊菩萨:“比如说,三千大千世界(十亿世界)里面所有的草、木、丛林、稻、麻、竹子、芦苇、山、石子,乃至非常细小的微尘,这每一个事物都算作一条恒河,这就有无数条恒河,而每一条恒河内又有无量恒河沙,每一粒恒河沙都算作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中,又有无数微尘,每一个微尘都算作一劫;每一劫所积累的微尘数更是无量无边,这每一个微尘又算作一劫。”
这样的算法你们应该明白吧。从时间方面来看,地藏菩萨度化众生已经很长时间了,从数字方面看,地藏菩萨度化的众生数量,多到没办法计算,可以说是无量无边。
| “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而且,仅是地藏菩萨证得十地果位以来度化众生的时间,就比前面比喻中的数字多出千倍。若再算上地藏菩萨在凡夫资粮道和加行道、声闻、缘觉地,以及一地到九地时度化众生的时间,那就更加久远了,完全没办法想象。”
能接受大乘佛法的,要么是没有智慧的人,他没有太多辨别能力,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觉得:“哦,是的是的,应该是这样的。”要么是非常有智慧的人,而中等的人,经常产生怀疑。
地藏菩萨证得十地果位以来,度化众生的时间和度化的众生数量,完全超越了凡夫分别念的范畴,不要说“一劫之内所积尘数”,连一个世界的微尘数有多少,也根本没办法计算。就像《入中论》讲到菩萨的功德时,只能用微尘来形容。
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地藏菩萨只是金乔觉王子这一个化身。从不可思议的比喻来看,地藏菩萨的化身,无量无边。
|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佛陀接着说:“文殊师利,地藏菩萨度化众生的威神力和誓愿力不可思议。”
地藏菩萨之所以能广度众生,与他的誓愿力和威神力很有关系。同样是人,同样的吃穿用度,为什么有些人度化众生很厉害,有些却一点都不厉害?其实,能否度化众生,与各人的威德力和誓愿力有关。
|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未来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或者瞻仰、礼拜地藏菩萨,或者以花、香、灯等供品,供养地藏菩萨,乃至绘画、雕刻、塑造地藏菩萨的像,这个人就能不断地转生到三十三天,并且永远不会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中。”
彩画:用五颜六色的色彩绘制唐卡等。
刻镂:在木板或金属上进行雕刻、镂刻。
塑漆形像:雕塑师用泥巴造像或者用PU等新型材料塑像。乃至以各种材质造像,包括石像、铜像、金像等。
今天我们还没有念地藏菩萨名号。你看,这里说念诵地藏名号的功德特别大——
向却森华森华钦波萨耶酿波拉香擦洛巧多嘉森且噢(顶礼、供养、皈依、地藏菩萨摩诃萨)
萨宜酿波切杰特洁当 地藏菩萨您所发大心
匝巴门蓝钦贼尼波策 事业大愿及与智悲力
拉美耶希杰彻结札瓦 无上智慧幻化众功德
得札括纳达所杰瓦效 唯愿吾等如是获成就
先不堕恶趣,再往生净土
《地藏经》确实能救很多很多众生,大家有时间的话,一定要经常念诵。
法国国家图书馆中保存着一部敦煌版的《佛说地藏菩萨经》,是10世纪的手写版本,经文很短。里面讲到,如果念诵《地藏经》,或持诵地藏菩萨名号,舍命之后,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想往生极乐世界的话,也可以念《地藏经》或持地藏名号。
这里说,只要称扬赞叹、瞻仰礼拜、恭敬供养地藏菩萨,塑造地藏像,持诵地藏圣号,就能永不堕恶趣,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保险。大家可能很担心自己会因为今生或无始以来所造的恶业,导致下一世堕入三恶趣中。我们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或即生虹身成就,但至少先保证不要堕入恶趣。因为一旦堕入恶趣,很长时间都没办法翻身,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获得解脱,而且从三恶趣出来之后,还要转生为盲人等各种可怜的众生,真的非常可怕。
法王的密意
为什么多年以来,法王如意宝一直大力弘扬地藏法门?我今年才深有体会。以前可能因为年龄等各方面还不太成熟,只是觉得,“哦,极乐法会是很重要,地藏法会也很重要……”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地藏法会为什么如此重要。
地藏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学院为什么只有地藏法会,却没有另外七大菩萨的法会呢?法王当时说,从小的方面考虑,开地藏法会是希望学院里的僧众,在饮食、衣物方面,不要有太大的短缺和贫乏;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所有结缘的众生不堕恶趣,全都往生清净刹土——这是法王最大的愿力,我今年翻译《地藏经》时,才深深体会到。
我依止上师19年,有时也有一些机会和上师一起外出,平时在学院听课时,从未间断过,但上师说的课前课后的话也好,与喇荣相关的话也好,并没有那么重视,只是觉得:“哦,是这样,是这样的……”上师在的时候,好像自己对上师说的很多事情都糊里糊涂,并不是特别明白,现在上师不在世间了,慢慢才明白:“哦,原来这里面有如此甚深的缘起。”
今天先讲到这里吧,不堕恶趣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