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解·第17课
2020年8月18日
放下屠刀的雁雄
今天继续讲《地藏经》。先讲一个公案:五代时期,荆州有一个猎人,杀生无数,因为打雁子很厉害,人们都叫他“雁雄”。
雁雄51岁时,因瘴气病而死。妻子将他的尸体抬到坟墓,并没有埋葬,想给虎狼吃掉——妻子可能跟他关系不好。
三天后,雁雄忽然复活,自己站起来,走回了家里。见到死而复生的丈夫,妻子以为见鬼了,吓得魂飞魄散。雁雄赶紧安慰妻子说:“别怕,我复活了。”然后跟妻子讲述自己死后的经历。
雁雄说:“我死后坐进了一辆燃着熊熊烈火的车里,身体被烈火焚烧,极其痛苦。幸好途中出现一位沙门,他将凉水倒在车上,熄灭了烈火,我这才获得了清凉与解脱。”
雁雄继续说道:“后来我到了阎罗王面前,看见成千上万只牛、羊、猪、野鸡等以前杀过的众生,它们集体向阎罗王投诉:‘这个人特别可恶,我们的生命就是被他夺去的。您一定要严惩他。’阎罗王回答说:‘这个人确实如你们所说,特别可恶,但他的祖先曾经供奉过地藏菩萨,所以他还是有一定的功德庇佑,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来的途中,会遇到一位沙门帮他熄灭车上的熊熊烈火。’”
“看见那么多动物跟阎罗王告状,我既紧张又害怕,于是默念地藏菩萨圣号。我越念越专注,结果那些动物全都变为人形,而且对我生起了悲心,紧张的气氛才渐渐缓和下来。然后阎罗王就让我回来了。”
后来,雁雄舍弃家业,云游四方,劝人皈依地藏菩萨,弘扬地藏法门。
从这则公案中我们知道,雁雄本来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本身并不学佛,也从未信奉过地藏菩萨,但就像我们常说的,“一人出家,九族升天”,由于他的祖先曾供奉过地藏菩萨或塑造过地藏菩萨像,所以他作为后代子孙,才能获得如是利益。
心系家乡,印经塑像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有些人虽然没有信仰,个别不仅自己不信仰,反而对别人的信仰嗤之以鼻,可是,由于自家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家里设置了佛堂,经常供佛三宝的缘故,他们逐渐也能得到利益。
一方面,昨天讲到,“闻健自修,分分己获”,自己修行,每分功德都由自己获得,另一方面,正如婆罗门女和光目女依靠自己的善根令父母等亲眷得到利益那样,只要我们以利他心念佛、诵经或塑造圣像,并将功德回向给众生,他们百分之百能得到利益,至于能得几分,这就看我们的发心和回向了。而且,这样的善根还能利益到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及一切有缘众生。
因此,对于想弘扬佛法的人来说,如果没有讲经说法的机会,那就发愿以塑造圣像的方式利益当地众生——“我的家乡很偏僻,为了利益当地的众生,我发愿造一尊一尺高的地藏菩萨像、释迦牟尼佛等佛菩萨像,让见闻觉知的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要知道,愿力是不可思议的,再加上三宝的加持与无期因果的力量,这样的因缘聚合以后,也许能让你的家乡获益无穷。每个人都应该发愿,在因缘具足时,至少要为自己的家乡和亲朋好友带来利益。
有些人的家乡,氛围比较好,当地有寺院和僧团,人们也信仰三宝。不过,汉地大多数人的家乡,氛围好像都不太好,人们造的杀业很重,以致恶气弥漫,偏僻一点的地方甚至连三宝的名称都听不到,眼根也无法缘三宝的圣像种下善根。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更应该以利他心塑像、印经,仅是放置在那儿,也能为当地带来很大利益。
昨天讲到,阎罗天子代表鬼神对佛陀说:“我们能来到这里,觉得很幸运,同时也有一些疑问想请教您,希望您能为我们宣说。”
|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佛陀告诉阎罗天子:“你随意发问,我为你解答。”
智慧的深浅,凭问答能知
无论什么问题,佛陀都能无碍答复。《大宝积经》中说:“一切诸群生,种种问难海,一音令悦解,无畏不思议。”对于众生提出的任何难题,佛陀都能以一音声予以解答,不会有丝毫畏惧与阻碍,这样的功德很不可思议,而且提问者听了佛陀的答复后,也会法喜充满。
不仅是佛陀,许多前辈大德其实也有同样的能力,他们对佛法的理解非常透彻,所以回答任何问题都不会有丝毫困难。
我刚来喇荣时,法王每天下午一点十五分左右开始讲课,当时来喇荣求学的人还不是很多,大概两百人。每次课后,法王让大家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一起问我。”堪布们一起站起来,然后逐一提出自己的问题。等堪布们全部问完,法王再一并解答,精彩极了。我觉得那样的方式很有意思,所以后来去学校演讲时,有时也故意模仿法王,让学生们同时问好几个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应付得过来。一次,一个学生一口气问了四个问题,我尽量用心记下来,不过有些还是没记住。
作为学生,要经常向老师请教。但有些法师和老师却讨厌学生问问题,觉得是在刁难自己。其实这不是刁难,你能回答就回答,回答不了也可以直接说:“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没必要回答”……
在鼓励提问方面,犹太人和我们有很大不同。我们的家长一般只会问孩子:“宝宝,你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而犹太人,通常会问自己的孩子:“你今天在学校问了什么好问题吗?”他们的老师特别喜欢能问出尖锐问题的学生,对学生一时的分数反倒没那么重视。但我们许多地方的老师,最讨厌的就是提尖锐问题的学生,选班干部时,经常问问题的学生基本都被划在了黑名单里。
《萨迦格言》中说:“不询不辩于学者,不知学识之深浅,犹如槌子不擂鼓,彼与余物有何异?”如果不询问也不辩论,就无法了知对方的学识深浅,譬如最好的鼓,若不用槌子来敲打,就无法发出声响,那它与茶壶、电脑等杂物又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你不问问题,别人就看不出来你到底有没有智慧。同样,如果你想要了解别人是否有智慧,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提问。不过有些人根本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只是凑热闹而已;还有一些人,不太会回答问题,甚至连对方问的是什么都弄不清楚,只知道敷衍:“你们有什么问题就问吧。没问题吗?好,今天就到这里。”这样不太好。
佛陀具足四无碍智的缘故,无论众生问什么样的问题,佛陀都能一一解答。
|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
这时,阎罗天子瞻视、顶礼世尊,然后回视地藏菩萨。
有位老法师在讲《地藏经》的这一段时说:“地藏菩萨是阎罗天子的老师,所以阎罗天子先跟老师打个招呼。”地藏菩萨经常去中阴界,可能确实是阎罗天子的老师和朋友。
阎罗天子首先向佛陀顶礼,见地藏菩萨坐在旁边,于是以恭敬心瞻视地藏菩萨,相当于打招呼。
| 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
阎罗天子对佛陀说:“世尊,我观见地藏菩萨在六道中,以种种方便度化刚强众生,而不觉劳累、疲倦。”
阎罗天子说:“世尊啊,我看见地藏菩萨在六道中,尤其是在我们地狱中,天天穿着袈裟跑。”(众笑)
轮回办公室,利生工作狂
地藏菩萨在多生累劫中,一刻不停地度化刚强的六道众生,从未心生厌烦,丝毫不觉劳累与疲倦——菩萨精神,可见一斑。
许多人为了众生而发心,刚开始充满热情,才过一年两年,热度就降下来了,最后连温度也荡然无存,有些甚至与道友发生矛盾而放弃发心。相比之下,地藏菩萨为了利益众生,从来不会疲厌、不会失望,更不会伤心,自始至终都非常坚强。这是地藏菩萨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实际上,作为真正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说,在利益众生和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尽量不要心生厌烦,而应更坚定地做下去。在弘法利生方面,我们要成为地藏菩萨那样的“工作狂”。地藏菩萨并不是“工作”了几年或几千年之后就退休了,而是在多生累劫中,一直无有丝毫疲厌地在“工作”。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 “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这位大菩萨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通之力。那些众生仗着地藏菩萨的威力,虽然暂时脱离了罪报,可是不久,又堕入了恶道。”
许多众生由于业力深重,才刚刚从罪报中解脱,可是没过多久又堕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众生一会儿造善业,一会儿造恶业,一会儿善业的习气显现,一会儿恶业的习气显现,就像大象洗澡一般辗转往复。
| “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世尊,既然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通之力,为什么众生不依止善道而求取永远的解脱呢?希望世尊您能为我解说。”
阎罗天子感到不解:地藏菩萨既然如此厉害,愿力那么强大,而且在多生累劫中度化众生都不曾疲厌,那么,地藏菩萨为什么不一次性把众生度尽呢?将所有的众生都安置在不退转之地,让他们求取永远的解脱,该多好啊!让监狱空了就可以,为什么又有犯人进来了?这样反反复复多没意思啊!
实际上,众生就像监狱里的犯人,有些在刑满释放之后,又继续犯罪,以致再次入狱,如此反反复复,有些甚至高达七八次之多;众生也像吸毒上瘾的人,毒瘾难戒,总犯老毛病。所以说,虽然地藏菩萨一直在不辞辛劳地度化众生,可是众生自己,恶习难除,以致反复堕落,确实可怜。
|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佛陀告诉阎罗天子:“南阎浮提的众生,习性刚强,难以调伏。”
佛陀对阎罗天子说:“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南阎浮提的众生与北俱卢洲等其他世界的众生不同,此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恶法方面,他们尤其擅长,善法方面却难以教化。”
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特别刚强的众生,即使佛陀亲临,可能也没办法救度。
| “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这位大菩萨在百千万劫中,于每一世界分身百千万俱胝,不辞辛劳,一一度化,令每一位众生尽早获得究竟的解脱。可是,仍有一些罪苦众生,由于业力而堕在旁生、饿鬼乃至地狱中,地藏菩萨以方便力,想尽一切办法,斩断他们的罪业,让他们迅速脱离恶趣,同时令他们了知自己宿世的事情。”
也就是说,地藏菩萨首先帮助众生灭除罪业,然后,再让众生了知自己前世的情形。
| “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可是,南阎浮提的众生,由于业力深重以及烦恼习气非常严重的缘故,所以才会反复堕入恶趣,于是有劳菩萨在长远的劫数里作度脱众生的因缘。”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地藏菩萨确实为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实际上,善知识们也是如此,为我们开示种种善道、让我们好好忏悔、帮助我们认识本性。需要的法,我们都得到了,依靠这些法,完全可以证悟,但因为业力和习气特别深重,所以才会“旋出旋入”。
在心情很好、天气很好、吃得也不错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快就要解脱了,可是没过几天,天气不好、心情也很糟糕的时候,烦恼又来了。有时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我们认为自己解脱在望,尤其是在听闻“中观空性”“心性光明”等法门时,真的觉得:“哇,我现在明白了,所谓的烦恼已经荡然无存了,你看看虚空,虚空是无生无灭的,一切万法都是如此,那我的心,也是这样啊。哇,真是不可思议。”一段时间后,遇到对境时,原来虚空一样的心又开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凡夫众生,忽善忽恶,在解脱与轮回之间摇摆不定,给诸佛菩萨们添了许多麻烦。地藏菩萨的确很辛苦,众生一会儿听话,表现很不错,一会儿又不听话了。正因为如此,地藏菩萨才会在无量劫中,一直不辞辛劳地度化众生。
我也讲过,以前在很多上师面前,有时自己的闻思修等各方面都很好,但有时因为业力深重,也做了许多令传承上师和前辈大德们不欢喜的事情。
这一段主要是回答阎罗天子的提问:“为什么地藏菩萨不一次性把众生度完呢?”如果能够一次性度完,当然很好,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嘉尔瓦羊衮巴格西曾说:“凡夫众生的恶业习气犹如卷纸,无论如何拉直,只要手一松开,就会再次卷曲。”
我们以前在世间时,熏染了各种不好的习气,有些非常严重,很难一下断除。有些刚出家时,经常劝勉自己:“我既然出家了,就一定要为了解脱好好修行。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结果一段时间后,又开始重操旧业,呼朋唤友,以前世间的习气再次复苏。
众生很难改变自己的习气,所以地藏菩萨才会如此辛苦。不仅地藏菩萨辛苦,许多度众生的法师也不容易,尤其是讲经说法、管理班级的法师。不过,有些法师心态比较“沉稳”,像石头一样什么都无所谓,“他们解脱也可以,不解脱也可以,反正该我讲的法,闭着眼睛讲完就可以了。”而有些法师,心比较软,很有感情,看见某个人闻思不错时,高兴得不得了,再过两天,那个人的烦恼习气莫名其妙现前时,又伤心得不得了,心态总是随他人的变化而此起彼伏。
接下来,佛陀以比喻说明南阎浮提众生的状况。
|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譬如有人,本来想回家,却在半途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本家,而入于悬崖、森林等险地。险道中有许多夜叉、老虎、恶狼、狮子、蚖蛇、蝮蝎等野兽。迷失在险道中的人,也许在片刻之间就会遭到夜叉、毒蛇等的毒害。”
他本想回家,却因为迷路而入于猛兽窝,情况非常糟糕,很危险。有的经典中说,这些恐怖的猛兽,有的嗔心严重,有的痴心严重,有的特别傲慢,它们其实代表众生的各种烦恼。
|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这时,一位精通法术、擅长对付虎狼狮子和毒蛇夜叉、善于禁制毒害的善知识,忽然遇到了这个将要步入险道的迷路之人,为了解救他,于是警告说:‘喂,你要到哪里去?你因为什么事情要入于那条险道?你难道有能力制止险道中毒害的侵扰吗?’迷路之人听到善知识的警告,才知道自己走在一条险路上,于是立即退步抽身,重新寻找真正的回家之路。”
|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这位善知识牵着迷路之人的手,将他从险道中接引了出来,让他免受各种毒害之苦,并将他安置在真正的解脱之道上,令他获得了暂时的人天安乐,与究竟的解脱之乐。”
|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善知识接着告诉他:‘从今以后,你千万不要再入于这条险道。一旦堕入此道,便难以解脱,而且危害性命。’迷路之人听了善知识的教化,感激涕零,幡然悔悟。”
轮回路险,解脱可期
实际上,这里的每个比喻都有其隐含的意义。这里的“善知识”,主要指地藏菩萨;若从自身的角度而言,也可以指我们今生遇到的善知识们。其实,每个众生都是这里所说的“迷路之人”,假如没有遇到为我们开示解脱之道的善知识,我们还会不断地步入这条“险道”,在虎狼和毒蛇窝之间游荡。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善知识,他们制止了我们愚痴的行为,让我们看清了轮回与世间道的凶险,同时鼓励我们寻找一条真正的解脱之道。
善知识不仅不希望我们再堕入险道,也希望我们尽量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和有缘众生,让他们也不要误入歧途。无论是谁,只要落入险道,便性命难保。所以,自己在修持解脱法门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帮助芸芸众生踏上真正的解脱之道。毕竟,轮回险道实在是太危险了,里面潜伏着无量无边的烦恼猛兽,一旦堕入,就会在极其漫长的时间中,感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我在翻译这段内容时,深有感触,心想:“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们,我至今仍是一个‘迷路的人’,而且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实际上,那只会导致我与解脱之道失之交臂……”
回顾今生第一次遇到解脱法门,是在23岁的春天,1985年藏历的1月13日,德巴堪布给我们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一个月后,我来到了学院,正赶上法王如意宝赐予《列绕朗巴全集》的灌顶和教授。真正听闻解脱道的课程,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之前在学校时,虽然也听过许多老师的课程,但都与解脱无关。现在大部分人学的课程,比如服装设计、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等,这些是不是知识呢?是知识,但与我们的解脱有关吗?并没有直接关系。
有些虔诚的佛教徒,一想到自己竟有幸值遇如此殊胜的解脱之道时,常会热泪盈眶,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试想,假如在你的生命中,没有遇到传授解脱法门的上师,你也许仍在不断地追逐轮回幻象,解脱对你来说,可谓遥遥无期。所以,看个人的人生定位是什么样吧。
世间老师对我们有没有恩德呢?是有恩德,但相较而言,如果那些开示解脱道、对我们有极大恩德的善知识们,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的轮回,还将无边无际地继续延伸下去,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这里,善知识对迷路之人说:“从今以后,你千万不要再踏入此路,否则性命难保。”对于善知识的劝阻,迷路之人感激不尽。迷路人自己也知道,刚才的处境相当危险,若不是善知识的劝阻,很可能已经命丧险道了。
| “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临别时,善知识再次叮嘱:‘你如果见到亲朋好友以及过路之人,无论男女,应该给他们讲清楚,这条路充斥着毒虫猛兽,险毒异常,一旦堕入,连性命都会失去,让他们千万不要自取灭亡。’”
我们的上师在离开世间之前,也给我们留下了类似的教言。他们住世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最后离开时,也以亲身体会殷勤嘱咐,让我们好好取舍因果,同时让我们尽己所能地帮助世间的可怜众生,让他们不要误入迷途,否则,一旦误入,将会毁坏生生世世的解脱善根。
我翻译到这里时,想起很多已经离开了的上师们,他们的恩德,我们实在是难以回报。那个时候,成都和色达之间的公路还没有修好,交通不方便,上师们外出弘法很辛苦,显现上,他们的身体也不好,但为了让众生与三宝结上善缘,他们仍然不辞辛劳地往返于各个地方。
如今,成都和色达之间的高速公路已经修好了,却再也见不到上师们的色身了。他们就像刚才讲的那位善知识一样,在迷路之人快要误入歧途时,及时出现,将其从险境中解救出来之后,便独自离去。临别时,他们再次叮嘱:“你们以后千万不要再误入歧途。告诉所有与你有缘的众生,让他们也不要走那条错误的道路。”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善知识们,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众生从轮回险道中解脱出来。
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说,虽然不愿意离开贤善的善知识,但最终一定会离开。《大圆满前行》中也引用过这则教言。善知识们留下教言后,便离开了这个世间。
我个人而言,在依止上师如意宝的19年里,还是很努力,也尽量让上师生欢喜。但有时因为前世的业力等原因,在依止上师方面,到底能打多少分也不清楚。但不管怎么样,在这个世界上,上师的恩德永远排第一。
|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地藏菩萨具有大慈大悲之心,救拔罪苦众生,令众生转生在人天中,感受殊妙安乐。这些罪苦众生认识业道之苦以后,就会逐渐脱离轮回,永不堕入轮回。”
|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就像迷路的人,虽然刚开始误入险道,但后来遇到善知识接引,得以脱离险道,如果他有智慧,以后永远不会再误入歧途。当他遇到其他人时,也会劝阻他人千万不要入轮回这条险道,并且举己为例告诉对方,我以前因为迷失方向,误入险道,幸亏后来从中解脱,无论如何,我以后再也不会踏入这条险道半步。”
这段内容主要是从自利和他利两方面来讲的。
有些善根较好、福报较大的道友,在接受上师的引导后,自己便能以正知正念摄持,从此再不犯错。比如在戒定慧三学方面,有些人以前也许误入过歧途,但在遇到善知识后,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之后再也不会堕落,这样的人非常有福报。
这个迷路之人,不仅自己不再误入歧途,也劝别人千万不要误入险道。看得出来,他度化众生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有一部分人,虽从险道出来,但仍然执迷不悟,不久之后,再次堕入险道,而且不自觉知,最终丧命于此。恶业深重的人反复堕入恶趣的情况就像这样,地藏菩萨虽以方便力,令他们从恶趣解脱,暂时转生于人天之中,可是不久之后,他们又堕在恶趣。假如恶业深重,比如造了五无间罪或破了密乘誓言,将永处地狱,解脱无期。”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有些人就是这样,明明已经遇到了善知识,善知识也为他开示了解脱之道,可是因为业力现前,一点正知正念和触动都没有,以致一错再错,最终又堕入恶道。就像迷路的人,迷途却不知返,或像监狱里屡教不改的犯人,出狱又入狱,如此三番五次,就是不知悔改。
这以上说明了地藏菩萨“犹度未绝”的原因。如果能够一劳永逸地将众生度尽,当然最好不过,但众生能否解脱,其实也与自相续中的业力有密切关系。
在烦恼现前时,我们还是要尽量忏悔,依靠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总的来讲不会有大的违缘。
|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这时,恶毒鬼王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在阎浮提,我们鬼王无量无边,有的利益众生,有的损害众生,‘专业’各不相同。由于业报,使得我的眷属游行世界,也是作恶的多,行善的少。”
或利益人:如主财鬼王、主食鬼王,有些土地神还是很厉害的。
或损害人:如散殃鬼王,专门散发殃祸。
恶毒鬼王说,他和他的眷属遍满整个世界。有些人问:“我住的地方有没有鬼?”其实,全世界到处都有鬼,即使像莲花生大士等圣者们加持过的地方,也有鬼,只是少一些而已。所以,鬼在哪里都有,家里有,房间也有,尤其是晚上关灯后,鬼“哇”的一声就出来了。
我读中学时,很多孩子让我讲鬼故事。我有时候编得比较成功,他们听完之后连家都不敢回。既然回不了家,就只能再继续听我讲……
|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花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我们鬼众经过人的家庭,或城市、聚落、庄园、房舍等。如果有人修持善法,即使少如毛发许,乃至悬挂一条经幡,或一根华盖、胜幢,或是以少量的香、花供养佛像、菩萨像,或者读诵佛经,如《金刚经》《地藏经》等,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对于在家中供养地藏菩萨等诸佛菩萨像,或烧香供养佛经,以及经常诵经念咒的男子女人,我等鬼王将他们看作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一般,毕恭毕敬地顶礼膜拜。而且,我们鬼王还会派遣许多小鬼保护这个行持善法的人,这些小鬼各个都有大的神通力量,管辖着不同的地方。在当地鬼神的悉心守护下,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种种不如意的事情,连这个人的住处周围都无法靠近,何况入门呢?”
供地藏像、念诵《地藏经》或地藏圣号的人,鬼王会安排许多鬼神,比如地神、天神、水神、火神、树神……去保护这个人。
不吉祥、不如意之事的发生,都有各自的因缘,尤其是在护法神比较少,得不到护法神的护佑时,就会经常遭受各种鬼神和非人的危害。如果不想遭遇违缘,最好多做善事,比如念经或烧香供佛等,这很重要。
我昨天看到一个藏族孩子身上挂了好多袋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加持品。我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个是糌粑袋子,这个是酥油袋子,这个是奶渣袋子……”也许在没有信仰的人看来,戴加持品是很愚痴的行为。实际上,尤其在这个灾难此起彼伏的时代,自己能有信仰和依靠处是很重要的。
这一品主要是阎罗团队和鬼王团队的代表发言。这两个团队代表发言完毕后,佛陀表示赞叹和支持。
|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佛陀赞叹鬼王:“善哉善哉,你们鬼王和阎罗能这样拥护善男善女,我也会叮嘱梵王和帝释,让他们来卫护你们。”
鬼神毕竟是帝释天和四大天王的手下,如果鬼神保护行持善法的人,那么天王也会保护这些鬼神。所以说,行持善法的人不仅能得到鬼神的直接保护,还能间接得到四大天王、帝释天和梵天的守护。所以说,无论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保护众生,大家都应该好好受持《地藏经》。
以前要求大家,每个人要佩戴《般若摄颂》,这次就不要求大家随身携带《地藏经》了,不然带的经书也许有点多了。其实,像《地藏经》和《地藏十轮经》等经典,确实有极大的加持,如果能随身携带,当然最好。你看,如果随身佩戴,就可以得到这么多鬼神的保护,而且在鬼神的后面,还有天王们的守护,所以,你就不用怕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