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修行人之十迷乱
2018年10月26日
下面接着讲达波瓦尊者非常重要的窍诀——《胜道宝鬘论》。
修行人之十迷乱
“迷乱”是一种不知真相的意识,这里表示修行人所犯的严重错误。当然,对于世间人来讲,这些并不一定算是错误,因为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有些人还没有信仰。但如果你是一个有信仰的修行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否则会陷入迷乱。
1.不依止如理修行妙法的上师而跟随空口虚谈的骗子,极其迷乱。
对于修行人来说,最根本的是,首先通过观察找到一位通达法义并如理修行的具相善知识。之后要如理依止上师,最后获得上师的意趣。
但有些人由于不懂佛教道理或业力现前等原因,不去寻找具有法相的上师,反而去依止一些骗子。听说有些骗子特别擅长空口虚谈,能在众人面前扮演非常好的善知识,经常跟人讲如何禅修,其实他们自己从来不修行,可能连出离心、信心都不稳固。那些人是非常可怕的。
龙猛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外诈现威仪,游行似贤圣,但有口言说,如雷而无雨。”有些诈现威仪的人经常像圣贤一样地周游世界,其实他们只是口头上说得好听,自己并没有修行,也无法成熟弟子的相续。因此,不依止真正的善知识而依止骗子是非常大的错误。
我想,大多数修行人都会通过观察去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但有些人不懂如理依止上师的道理,会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去依止伪装的善知识。比如,有些人听说谁在雪山闭关了十年、二十年,就去依止,其实他也不一定真的闭关过;有些人因为某个人是一位上师的亲戚,就认定他很了不起,其实上师的亲戚也有好有坏;有些人听说某个人的前世很了不起就去依止,其实佛经中并没有说前世如何是善知识的法相,只说了他们今世应该具有何种功德;还有些人听说某个人具有“瑜伽士”“活佛”“堪布”等头衔就去依止。当然,我们不会对这些人一概否定,比如有些上师的后代或亲戚就确实很了不起。但在观察上师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观察他本人的智慧、悲心等情况。
前段时间,我听说一个茶馆要招一名服务员,月薪两千。他们为此商量了很多次,对服务员的长相、年龄、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同样,招小学老师也要看他有没有教师资格证,会不会教学等。那么,我们选择要生生世世依止的善知识,就更需要观察了。
有的道友初次见到某位上师时就非常有信心,银行卡里只留十块钱,其余全部供养。但过一段时间,他就有点后悔了——好像钱没有了,信心也就没有了。再过一段时间,他已经无法接受上师的行为了,开始跟上师打官司。作为佛教徒,遇到了这种情况还是应该多找自己的原因。这个上师也许有些行为不如法,但他一开始并没有要求你把所有的钱都供养给他,是你自己觉得他特别慈悲就供养了。
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中说:“暂时的出离,是魔王之幻变,难道不知道它毫无意义吗?偶尔的信心,是心态之变换,难道不知道它并不长久吗?”人有时候是很冲动的,心也很容易改变。我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贫穷的人,或者去一些比较贫困的学校,当时会觉得他们特别可怜,马上就答应给多少钱。但回去以后就有点后悔了,觉得自己刚才说的话有点大了,应该承诺得少一点。
有些人以为,依止上师就一定要供养。其实,供养和依止上师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弟子在依止上师过程中,关键是从上师处得到法,并且使自己的行为发生转变。同时,上师也有责任帮助弟子做到这两点。而供养某个人,对方因此也感到欢喜,并不代表师徒关系的成立。
如果你没有依止合格的上师,即使过了很多年,也不一定能得到佛法上的利益;如果你依止的善知识很不错,就会受益无穷。打个比方,骑自行车的话,一小时只能行进十公里;坐汽车的话,一小时能行驶一百公里;如果乘坐高铁,一小时就能前进三百公里;如果乘的是飞机,一小时则能飞行一千公里。如果你依止的是一位通达万法、极具加持、了不起的证悟者,你就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受益无穷,哪怕只在他面前得过一部甚深法,也会受益终生。如果你依止的是一个搞世间八法、没有任何功德的上师,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一定有什么收获。可见,一个人依止不同的上师,他的修行和证悟进程就会有快慢的差别。
2.不寻觅获得成就的耳传教言而着力于无有意义的学问,极其迷乱。
我们应该寻找成就者的耳传教言,如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菩提心、出离心等教言。我刚才讲了,即使是无常的道理,如果没有上师的耳传教言,也很难理解。因此,没有学过佛法的人与有修行窍诀的人,对无常、因果不虚等道理的理解会完全不同。
有些人不重视耳传教言,反而致力于追求世间无意义的学问。在网络信息时代,全世界各种散乱的因都汇集在手机和电脑上,修行人整天看这些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无垢光尊者讲过,工巧明等世间学问虽然是成佛的一种因缘,但也会令自相续散乱,所以“放弃所知即是吾忠告”。
当然,暂时来讲,世间的一些知识是有用的,我们可以看看新闻、学学外语等。但对修行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耳传教言,像出离心、大圆满的修行窍诀等,都需要终生修持。全知无垢光尊者曾说,世间知识犹如空中繁星,是学之不尽的。
我经常看到,很多年轻人喜欢去实修班、净土班学习,而一些白发苍苍、连牙齿都没有的老年人却喜欢学因明,他说:“因明里面第一个问题阐述得很好,我很感兴趣!”你感兴趣是可以的,但还是要念一些阿弥陀佛的名号、咒语。
华智仁波切曾说:“年轻实修老年闻思者,自己无利他人讥笑因。”年轻人需要打下闻思的基础,过早实修没有什么利益;而对老年人来说,时间不等人,此时的闻思只能种下一个善根,还是要以实修为主。
藏地人所说的“窍诀”,一般指大圆满的直指心性。实际上,“窍诀”的范围是很广的。经常有人悄悄地对我说:“您可不可以给我传个窍诀?”如果这时看到有人来了,他就会装作若无其事。其实,如果寿命无常、人身难得学得很好,也算是得到了窍诀。
3.人生当下的一切尚且不能随缘面对,却大造声势去盘算永久大事,极其迷乱。
当下的显现并不可靠。你今天很快乐,也许明天就很痛苦;今天很有名声,明天可能会一败涂地……很多事情都在变化。如果我们对眼前的事情都没有随缘安置、好好应对,却声势浩大地盘算永久大计,这是很大的错误。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从小处着手。在修行上,要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等加行开始一步一步地修,这样才有希望获得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想一步登天,往后的修行会非常困难。
荀子也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连半步都不跨出去,是不可能到达千里之外的;不积累点滴之水,也无法汇成汪洋大海。但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对于当前的事情都不会随缘安置,还要做大的盘算:“我要依靠大圆满虹身成就!”你说得是很漂亮,但能不能做到呢?
我去过英国非常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那里有很多名人的墓,其中有一块无名墓碑举世闻名,上面写着:“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对于修行人来说,事实也是如此。有些人刚开始就发大愿:“我是大圆满的修行人,我要发菩提心,度尽天下无边的众生!”说得特别好听,可是遇到一点小事就无法忍耐了,看到身边的人生病了也不一定会管。现在的社会是很冷漠的。
那天有一个老师跟我讲:“现在的藏族学生,性格特别不好。早上有人在宿舍里开灯的话,还在睡觉的人就会特别生气,实在受不了就把被子蒙上,但他自己又睡不着,心很烦。”那些学生不一定是修行人,但按理来说,也需要去体谅周围的人。
我们承认,佛教徒也不全是好人,也有一些令人很失望的。其实,任何领域都有好人和坏人。如果有人问我:“你们佛教徒里怎么会有这种人?”我就会问他是做什么的,等他亮出身份以后,我就说:听说你们行业中的某个人也做过什么事情。因为,科学界、政界等领域中也有一些不如法的人。
4.尚且不能独自思维法义却在大庭广众中讲经说法,极其迷乱。
这个教言是对我说的(众笑)。有些人自己不好好思维法义、不好好修行,却经常给别人宣讲佛法,这是极其迷乱的。
前段时间,这里的很多人都在闭关。虽然我看不到大家的内心世界,但从外在的形式来看,大家都在很认真地思维法义,确实非常好。当然,思维法义还有很多种形式。
对于显密佛法的意义,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烦恼和不良行为就会在生活中暴露出来。哪怕对寿命无常的道理深深地思维过,效果都会完全不同。
没有独自思维过法义却在众人当中讲经说法,确实是自欺欺人。现今世界不缺知识,因为只要有一些设备,谁都可以对很多道理了如指掌。在座各位是以修行为主的人,对你们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思维法义。
佛陀说过,讲法要应机施教,如果没有调整好自相续,给人讲法就会成为一种魔业。因此,我们最好先有一定的修行境界再去为他人宣说佛法。当然,要求每个人都达到很高的境界之后再去讲法也不太现实。因为在末法时代,众生值遇善知识的机缘并不多。所以,只要自己能对所讲的法义负责任、不会讲错就可以讲。
前段时间我跟一位堪布说:“我们还是很荣幸的,因为年轻的时候遇到过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像上师如意宝这样的善知识如今举世罕见,他不仅精通显密,而且具有加持,在弘法利生方面非常有感召力。那时我们也没有很多散乱的因,一直在精进地闻思修行。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就是依靠善知识所获得的显密教言,再多的财富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华严经》中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如果没有人讲经说法,再聪明的人也无法了达法义。因此,道友们如果有机会还是要讲经说法。
当然,在辅导、讲法的过程中,大家要再三观察自己的心是否清净。如果自心是清净的,自己对法义也没有误解,就不用有太多顾虑。我想,课前花一些时间认真思考要讲的内容,也算是此处所说的“独自思维”吧。但严格来讲,我们还是需要修行,这很重要。
现在,佛法被一些人当成了品味的象征,很多人都在讲说佛法,一些没有信仰的人都喜欢使用佛教词语。因此,真正的修行人很有必要讲经说法。
5.不能将多余的受用上供下施,而以悭吝与欺诳积蓄财物,极其迷乱。
按理来讲,修行人应将生活所需之余上供下施。当然,如果一个人的贪心很大,什么财物都不会显得多余。如果不做上供下施,而以吝啬、欺诳的手段积累财产,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有些人由于前世吝啬,没有积累过福报,即生就很贫穷,连生活都很难维持。对于这种“月光族”来说,上供下施有一定的困难。但对于有一些福报的人来说,最好将部分财物做上供下施,不要占有很多资源。
在上供下施方面,我觉得最关键的不是供养上师、佛陀,而是帮助病人、穷人和上不起学的人。我在非洲的时候,对于那里的贫富差距感受很深——富裕的人贪得无厌,垄断了所有资源;穷人却挣扎在生存线上,很多人都已经饿死了。
人类在福报等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但要帮助其他国家的人们确实也有一定的困难。我看到非洲的很多地方都很贫穷,却无法给予帮助,就会随时想起断臂母亲的故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掉进河里,却无能为力。我想,也许只能等他们的福报稍微恢复一些,情况才能有所好转吧。
一般来说,没有福报的人往往很大方,只要生活过得下去就可以了,银行卡上留个三五块钱,其余都用来做上供下施。其实这种做法也不对,你们还是要多留一些金钱,因为这个世界的变化是很快的。
有些人对我们做一些供养的时候,我经常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我们这边不要紧,你自己多留一些钱,因为这个社会不稳定,你们在家人的生活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当今社会,今天很有福报的人,明天也许会负债累累、非常可怜。一切都在变化,我们不要指望生活永远美好,自己永远快乐,这只是一个梦想,也许很快就会成为泡影。
总之,大家既要保证自己的生活,也要多多帮助身边的人,包括一些不熟悉的人。我个人觉得,跟“上供”相比,“下施”更为重要。世界上有很多可怜的人和动物,帮助他们是最有意义的。
现在,很多人追求物质不是为了获得生活所需,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奢求。在非洲,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很难用语言形容。人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但因缘、业力、福报却各不相同。我们不能浪费资源,而应该整合资源。当然,要帮助其他国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会很危险。你们要做慈善的话最好自己去做,不要把钱拿到我这里来。我给你们讲课就可以了,如果还要帮你们做慈善、修经堂,那就太累了。
而且,大家也可以去帮助身边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但很多佛教徒稍微有点钱的时候就会去一些比较富裕的地方——今天去迪拜,明天去加拿大。也可以吧,有了一点福报为什么不能享受?
6.不如理守护誓言戒律,身语意三门放逸违犯,极其迷乱。
修行人应该如理护持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三门不放逸,这是很重要的。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连人天福报都无法得到,更不要说获得究竟的涅槃和利益众生了。
居士有居士的戒律,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作为出家人,一旦毁坏了戒体,就无法继续住在僧团当中,那时也许会产生强烈的后悔之心。很多出家人还俗以后非常痛苦、可怜,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价值观,生活也没有着落。
我觉得,在这个人世间,清净出家人的生活是最快乐的。我去南传佛教寺院的时候看过他们的宿舍,当时就有这种感觉。对于出家人来说,能以出家身份度过一生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没有这种因缘,还俗以后也要尽量忏悔;有条件的时候,对于密乘戒、菩萨戒或别解脱戒当中的某些戒体也应尽量恢复,这也是佛陀所开许的。
总之,不好好守持戒律、身语意放逸散乱是非常大的迷乱。有些佛教徒刚开始修行很好,后来就天天往酒吧跑。听说那些人吃了一些丸子以后,头就一直在摇,非常疯狂、散乱。我之前很想去看一下,但是怕被人看到,就没有去,如果是在国外,我会悄悄地去看一下。
修行人去那样的场合确实很不好。有一天,在酒吧工作的一个人跟我说,他在那里待一段时间以后,对这个世界都很茫然无知了。我就觉得,在那样的地方散乱、放逸确实是非常可怜的。
当年,阿底峡尊者说自己的别解脱戒守持得纤尘不染,菩萨戒稍有违犯,只有密乘戒违犯得比较多。如果要求每个人都像尊者一样严持戒律,确实是有点困难。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尽力而为,否则就是极大的迷乱。
7.不修习证悟实相的真义,将人生浪费在无大意义、求此求彼的事情上,极其迷乱。
有些人一会儿求神通、一会儿求打卦,今天做生意、明天去散乱,这样不是很好。作为修行人,应该关心如何认识心性,如何生起出离心等境界。
大家最好不要虚度人生。有些道友非常珍惜时间,一直在很认真地修行、发心。我也特别感谢各个地方的发心人员,他们为弘法利生、为自己的上师和道场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
8.不调伏迷乱四起的自相续而调伏野蛮凡愚的他相续,极其迷乱。
按理来讲,我们应该先调伏自己的相续,再去调伏别人的相续。可在末法时代,有些人是比较颠倒的。
米拉日巴尊者在藏地雪域修行时,有一天遇到了几个姑娘,尊者对她们唱了一首道歌,大意是:末法时代的人不依止智者而依止愚者,不依止善人而依止恶人;你们也不会喜欢我这样的修行人,而会喜欢英俊的男子。
在这个世间,相续调柔的人很难找到所化弟子,而相续不调柔的人却到处去调化别人。其实,相续中弥漫着贪嗔痴的人是无法调伏野蛮众生的。我遇到过一个心理咨询师,他说:“我心里非常烦乱,但每次别人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都要调整好状态,装作非常健康的样子去安慰他。别人问我如何排解痛苦,我就告诉他:‘你不应该痛苦,你应该怎么做……’可是跟他说完以后,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痛苦,然后就开始哭……”
佛教徒当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情况呢?如果有的话,也是一种颠倒。当然,佛经中也说过,盲人执灯对自己虽然没用,但可以照亮别人的路。但是,这是针对有利他心、有一定境界的人说的。
以前,我们觉得一些法师还可以,就安排他们出去讲课。但个别人到了那边之后,各种故事就不断出现,他的“传记”也产生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我希望,大家至少要稍微调伏自己的相续,再去给别人讲经说法。如果自己非常烦恼,人格也特别差,连世间的品德都不具备,那还给别人辅导什么?
大家都要反思一下。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的相续有多调柔,有时候我也会有痛苦,也很惭愧,但我的心态还可以,不会整天非常难受。
9.不护持相续中生起的觉受,而维护今生的荣耀,极其迷乱。
修行的觉受有很多种,比如证悟大圆满的觉受、出离心的觉受、悲心的觉受、信心的觉受等。对上师三宝产生很大信心是信心的觉受,对无量众生产生无比的悲悯之心是悲心的觉受,此外还有明乐无念的觉受,梦见上师、本尊的觉受,在境界中得到本尊教言、与本尊对话的觉受等。学过《大圆满禅定休息》的人应该清楚。
有了觉受就要好好维护,但有些修行人不去维护自己的觉受,反而拼命维护名声、荣誉、财富等,特别执著世间八法。一些人进行自我宣扬就是为了获得名声,而不是为了弘法利生,世间人都没有他们那样善巧。如果没有详细观察的话,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一点。这样确实不是很好的。
我今天是给修行人讲课,不是给大学生讲课,所以希望在座的每个人都观察一下自相续,看看自己有没有觉受。如果有,就要去维护,因为觉受来之不易——哪怕只是对上师有很好的信心,也要尽力维护;如果还没有,就要想办法生起觉受。
至于不该维护的名声、地位等,就不要去维护了。别人在网上或当面对我们诽谤或赞叹都不重要,不用管他。如果名声对弘法利生有利,我们可以去争取。我也经常跟法师们讲,如果学位证、毕业证对众生有利,我们可以努力争取;如果只是想自己出名、获得财物和快乐,就没有必要争取了,因为这种自私自利的心并不好。
总之,该维护的觉受要尽力维护,不该维护的名闻利养不要去维护,否则是非常迷乱的行为。
10.当下缘起聚合时不发起精进,而喜欢懒散懈怠,极其迷乱。
这个道理也很重要。我们口头上经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道理。
我出生在佛法的家庭当中,后来又遇到了极具加持和证悟的上师,对此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荣幸。通常,我会在大众场合说一些随顺大家的话,但我内心的声音是:“即生遇到佛法、善知识,有生之年这样度过,是我最大的荣幸。虽然我修行不精进,很多方面做得也不太完美,但以这样的状态离开,一点都不后悔。”
得到人身是一个非常好的缘起。有些道友看到彩虹时会说:“哇,今天缘起很好!”看到一只喜鹊也会说:“哇,喜鹊叫得好好听,缘起很好!”其实这些也不一定是好的缘起,真正的好缘起就是遇到了大乘佛法、有了修行的机会。《入行论》中讲:“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得到暇满人身却没有好好修行,是对自己最大的欺诳,再也没有比这更愚痴的做法了。
如果因缘聚合的时候不精进修行,每天懈怠散乱,一旦死亡来临,就会非常后悔。藏地修行人非常重视精进修行,很多大德的教言中都讲:今生要好好修行,否则临死的时候会双手抓胸、后悔万分。当然,没有信仰的人临终时不一定会有这种后悔心,他们只是对离开人间感到害怕。
这个时代有时让人感觉很好,因为什么都很方便;有时候,它又让人感到非常复杂,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刹那会发生什么。很多人在生活、工作、婚姻等方面都没有安全感,人心也很纷乱。有一个报告中说,近五年来,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能没必要关心这些,但确实觉得众生非常可怜。
现在这个世界已经跟以前不同了,很多方面都是不稳定的。我们小的时候,虽然没有充足的物资、丰富的信息、发达的交通和先进的设备,但人心是比较安定的,各方面的资源也比较稳定。而现在,可能你今天非常富裕、备受赞叹,明天就一贫如洗了;也许你今天特别好看,明天就特别难看了,或者今天特别难看,明天就特别好看了。当然,这些变化都依赖各自的因缘。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缘还是遇到佛法。有些人经常说:“我太懈怠了,对不起您老人家!我早上不应该睡那么长时间,我明天还是好好修行吧……我现在有点困,想再睡一会儿……”(众笑)修行人还是应该精进一点,对吧?当下的缘起是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