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91课
阿底峡尊者认为皈依戒有五种,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皈依戒总共有九条,即三种所断、三种所修、三种同分,这些内容我们一定要懂得。
戊四、以信供养:
以信供养三宝相,日夜随念恒皈依。
我们要以信心虔诚供养三宝,日夜随念并恒时皈依。
对佛教徒而言,信心非常重要。在《大圆满前行》中皈依品的开头,华智仁波切很细致地宣讲了三种信心——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我们对三宝有信心就能获得加持,反之,若是缺乏对三宝的信心,三宝在自己眼中就并无特殊之处,甚至会将上师看成普通凡夫,如此则自相续无法得到任何加持。
对三宝以及上师像,也不能污辱,
不能污辱三宝及上师像。华智仁波切曾言,翻阅法本时不能沾口水,否则过失很大。
也不能践踏他们的影子,
不能踩踏上师的影子、佛塔的影子——在《事师五十颂》的注释中讲过,踩上师的影子过失很大。也不能从僧众红黄色的僧衣上跨越,藏地的信众们对此非常重视。但有些刚刚信仰佛教或不懂佛理的人,不要说僧衣,就连踩踏佛像都觉得无所谓。
要尽力供养,因为这些是佛的幻化,是众生福田。
现在末法时代,没有真实的佛出世,只有三宝的形象于世间度化众生,因此,佛像、上师都是佛的化身,是众生的福田与供养的对境,而非践踏的对境。
如颂云:“吾于五浊时,化为善知识。”
佛陀亲口说过,我在末法五百年时,幻化为善知识来度化众生,因此,上师是佛的化身。
《白莲经》中云:“化为诸多佛像后,利益众生令行善。”
世尊化现成许多佛像利益众生,令众生行持善法。因此,即使是纸片上印有佛像,我们都应顶礼、恭敬供养,这很重要。佛教徒应将佛像视作真正的佛,不可随意跨越或践踏。
《耳饰经》中云:“末法五百世,吾现文字相,意念彼为我,尔时恭敬之。”
这个教证在《极乐愿文大疏》中引用过,不知大家是否有印象。佛在此经中说:末法五百年时,我将显现为文字,你们要知道文字就是我,并对之心生恭敬。因此,汉文、藏文等文字都不能践踏、不能跨越。
别说佛经,即使是报纸,我平时都不敢用来包东西或擦拭污渍,因为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我现为文字相”,并没有说“我只显现为经书相”,否则我们只恭敬经书就可以,但事实并非如此。
去年有人供养我一只刻有《心经》的茶杯,我不敢用,只能供奉。如果衣服或垫子等物品上印有汉文、藏文等文字,也要尽量避免踩踏。一般来说,不论什么文字都不应放在床下或低处,但有些人连经书都放在床底,若不明白文字是世尊的示现,就会造下恶业。因此,我们应将佛像、经书置于高处。
日日夜夜或昼夜六时或三时,最起码每日应当忆念一次而皈依上师三宝,随修善法。
无垢光尊者的这些金刚语对修行人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佛教徒,日日夜夜或六时——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或是在一日三时当中,一定要忆念上师三宝,最少一天一次。
我曾再三强调过,大家应每天念诵《随念三宝经》,如果做不到随念三宝,可能就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若做不到昼夜六时念诵《随念三宝经》,至少在晚上睡觉前念着四皈依入眠,早上起来后立即念四皈依。藏传佛教是四皈依——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汉地大多念三皈依,无论三皈依还是四皈依,我们平时都要经常念诵。
有些穿着僧衣的人,可能早上起床后根本不忆念上师三宝,直接就开始用餐。我认识某个部门的领导,他是非常虔诚的三宝弟子,他和他的下属们早上起来后都在私下里悄悄地念四皈依。我当时想:这位领导是不是佛的化身呢?
也就是说,赞颂善知识的功德并随学他的行为。
赞颂善知识的功德,并随学善知识的行为而修持。
赞说三宝功德并随学。
赞颂三宝的功德,并随学三宝。
相应行为律、修为经、见为论而实修即是修道之皈依。
作为佛教徒,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应以戒律约束自身的行为,修行以大慈大悲心为主,见解则以般若空性为主,依此而实修就是修道的皈依。也就是说,首先打好皈依基础,然后修行戒定慧。
《摄事分》中云:“依止圣士,听闻正法,随僧而修,此乃皈依。”
依止上师听闻正法,懂得取舍,然后随着僧众修行,这就是皈依。《札嘎山法》中说不能过早离开上师与僧众,僧众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道伴,因为僧众的见解、行为对我们自身的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住于在家人的团体或其他不信佛教的团体当中,可能最初有一点见解,但逐渐就会被同化。若能在僧团中住十几年、二十几年,见解肯定会稳固。因此,佛教徒“随僧而修”很重要。
丁二(果皈依学处)分二:一、真实学处;二、失毁之因。
戊一、真实学处:
了达自心的本体就是果皈依,经常安住在自心所证悟的般若空性中,这就是果皈依的真实学处。
果戒等性当勤守,不念贤劣无取舍,
不依戏论修法性,皆于圆一坛城行。
果皈依的戒如何修持呢?应当精勤守护本来清净的大平等性,不念好坏,无有取舍,不依靠戏论而修法,一切都在等净无二、圆满唯一的坛城中行持,没有执著相。依靠上师的窍诀,真实了达自心的本来面目的这些人,经常在无收无散的境界中安住,这就是果皈依的学处。
无垢光尊者在颂词中用了密法最深的名词“圆一坛城行”,下面引用《般若经》中的教证来解释。大圆满的见解跟般若空性的究竟密意一致,但显宗并未明说般若空性的具体修法,而大圆满宣讲了显宗未曾提及的一些方便法。
《中般若经》中云:“欲修智慧波罗蜜多者,当以不缘任何法,不随其见而修学。
真正想要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的人,对任何法都不必执著,不要随着这些执著的见解而修学。那么,具体如何不缘呢?
即不应以见二者之式而伺察谓‘此乃殊胜,此乃下劣,此为应取,此为应舍,此为佛法,此为他法。’”
勿以能取所取或能缘所缘的方式来伺察,“这个很殊胜、那个不殊胜”“这是应取的、那是应该舍的”“这是佛法、那是他法”,等等,如此取舍并非波罗蜜多的究竟本意。
无垢光尊者的意思是,果皈依的学处没有取舍与贤劣,安住在唯一的本体中,这就是最殊胜的皈依护持法。
戊二、失毁之因:
宣说护持共同学处之方式:
相似舍因超受时,真实舍因生邪见,
失毁学处向下堕,当具正念慎取舍。
毁坏皈依戒的因有二种:
第一,“相似舍因超受时”,在凡夫地时受皈依戒,到了佛地就已经超越了原来通过仪轨受皈依戒时所承诺的时间,这是相似的失毁皈依之因,因为这只是相似地舍弃三宝的戒,实际上功德增上圆满。
第二,“真实舍因生邪见”,真正的舍因是对三宝生起严重的邪见,从此以后不再皈依三宝,开始造作恶业,这时是真实破了皈依戒。有些人虽然口头上承认自己是三宝弟子,但回到城市后还要杀生、开饭店,他们问某些活佛可不可以杀生开饭店,那些活佛可能非常“慈悲”,说“可以可以”。这样皈依戒肯定破了。
如果毁坏了皈依的学处,就会堕入恶趣,因此,我们理应以正知正念摄持,谨慎取舍。
成就菩提佛果时,则超过了以仪轨而受戒的时间,故名相似舍戒因。
获得佛果时,已经超越了以仪轨受戒的时间和戒体,安住于无缘的境界,这时可以叫相似舍戒之因。
以生邪见而舍弃三宝及不能修持而舍弃皈依学处,是真实的舍戒因。
对三宝生起邪见并舍弃三宝,不修持皈依的学处,不想再当一名佛教徒,这样就会毁坏自己的皈依戒。
礼拜其他天尊等仅仅失坏了少许学处,称为趋向下劣。
顶礼其他天尊等,这仅仅失毁了少许学处,而非全部,这种人称为趋向下劣者,因为此种行为是接近毁坏三宝的学处。
如果失坏皈依戒,则如同腐败的王族一般不能趋入内道;
腐败的王族不能再去上朝,但若是国王帮助其改正错误后应该也可以。同样,失坏了皈依戒就无法趋入内道。如果以前皈依了三宝,中间产生邪见失毁了学处,后来依靠善知识的引导恢复见解,又重新趋入佛教,应该是可以的。
如同受到护送者欺骗的商人一般所作所为都怀有畏惧;
被护送者欺骗的商人很可怜。舍弃了三宝的人,今生和来世都有许多畏惧。
如同倒塌墙壁上的图案一般容易失毁一切戒律;
失毁了皈依三宝的学处就容易失毁一切戒律,如同墙壁倒塌后,墙上的图案就不复存在一般。
如同远离靠山的百姓一般容易遭受损害;
远离亲友的百姓很容易遭受其他人的坑害,同理,失毁了皈依三宝的戒律,容易遭受各种邪魔外道的损害。
如同违犯法律之人一般会因为破戒而堕入恶趣等有许多过患。因此,如果发现破戒的过患后忏悔并以不再就犯之心受戒,则可恢复。
如果反省到自己从前的错误并好好忏悔,以永不再造的心重新受皈依戒,就可以恢复。
有些人认为皈依戒数量一定,但我认为是不一定的。因为何时生起(舍恶)守戒的善心,就可得戒。
无垢光尊者认为皈依戒的数量是不定的,何时生起守戒的善心就能得到戒体,因此,皈依戒没有一个明确的数量。
《入行论》中云:“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当断尽了恶心时,承许戒律度圆满。
乙三(皈依之利益)分七:一、救护诸世之利益;二、圆满二资之利益;三、无量功德之利益;四、蒙受善法天尊护佑之利益;五、具有无量之利益;六、诸德所依之利益;七、遣除有寂衰败之利益。
丙一、救护诸世之利益:
皈依外道的大自在天等结果会堕入恶趣。
见他依处皆欺惑,更加诚信大悲尊,
生生世世救离畏,何有胜彼之利乐?
佛教徒见到许多外道依处经常欺惑众生,因此对大悲尊者释迦牟尼佛与佛法更生信心。世间的皈依对境比较多,有些依靠山,有些依靠森林,但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处。不管别人怎么讲,皈依佛门完全是智者的选择,生生世世都能救护我们远离畏惧,哪里还有更超胜于此皈依处的利乐之来源呢?
耶隆巴格西在闭关时,有个人拉着他的衣服请求:“上师,您能否给我传一个最殊胜的教言?”格西回答说:“你最好住于寂静处,以简单的衣食维生,无论别人如何嘲笑你、说你的过失,你都不必理会,这样修持一定会有所成就。”我们遇到了佛法、遇到了殊胜的善知识非常幸运,应该对大悲圣尊生起信心。
仅仅皈依三宝也能阻塞恶趣之门,生生世世获得善趣解脱大道之安乐。因此说,这是无与伦比的皈依处。《猪传经》中云:“何者皈依佛,不堕恶趣中,
无论任何人,只要诚心诚意皈依佛,就不会堕入恶趣。
离开人身已,转生为天身。”
如果没有随解脱分的善根,仅仅是未舍弃皈依佛的念头,当临终舍弃这个人身时,就会转生到天界。当然,如果有随解脱分善根,那最终一定会获得解脱。若今生造恶业较多,只要在临死前不舍弃皈依佛的心,也绝对不会堕入恶趣。
所以,皈依佛相当重要,许多人的父母、亲戚朋友确实很可怜,在有因缘时要劝他们皈依佛,就算刚开始不肯接受也没关系,慢慢会接受的。
丙二、圆满二资之利益:
清净诚信心田上,灌溉福慧之甘霖,
生长善法界苗芽,成熟圆满佛庄稼。
在众生信心的福田中,灌溉福德和智慧的甘霖,生长善法的苗芽,成熟圆满佛果的庄稼。
众生信心的田地上,二资的雨水使佛性的种子发芽、成长,最后使佛陀之庄稼成熟。《涅槃经》中云:“皈依三宝者,福慧胜资粮,世间佛法增,终获正等觉。”
这个教证在《智海浪花》中引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