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8课
丙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在南赡部洲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很容易成熟,如果我们于此业地修持佛法,则具有很大意义,将来必定会成熟其果。
何者转生为人时,倘若不勤修善法,
则无比其智劣者,如自宝洲空手返,
无义虚度暇满身,故当恒修寂灭法。
若已在六道中转为人身却不精勤修持善法,则世间再无比其智慧更加低劣的愚痴之人了。在没有任何意义的琐事中虚度珍贵的暇满人身,如同到达了遍布珍宝的宝洲却空手而归,那人们都会说此人真是愚痴至极。因此,当我们在拥有暇满人身且自由自在之时,务必始终如一地恒时修持能够息灭所有贪嗔痴等烦恼的寂静妙法。
颂词中提到的“恒修”至关重要,许多修行人是今天修明天不修,或者今年精进一点,明年就懈怠不前;或者在两三年中较为精进,随后便松懈下来了,这都不算恒时修持。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们,无论遭遇何种灾难、违缘和困难,他们对于修法的精进心都始终如一。我们作为修行人必须如此,无论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一定要精进修持。
转生在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赡部洲,尽管已经获得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但如果不修行正法,则如同从如意宝洲返回时没有取到宝珠空手而归一般。
我们已经转生在具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赡部洲,如果没有趁此机会修持善法,那完全就是虚度人生,就相当于前面讲到的相似人身。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商主到了如意宝洲却空手而归一样。
作为商主,既已抵达如意宝洲,按理来说应该多多少少取些珍宝回来,但他在如意宝洲逗留了很长时间,最后返回时却两手空空,不像其他商人那样满载而归,那大家都会认为此人极为愚痴。
《入行论》中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我已经得到了闲暇的人身,却不修持善法,那就再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自我欺骗了,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愚痴。
希望你们还是看一看相关讲义中这些教证的内容。我相信字面上的意思大家都能明白,但若要将其含义真正融入自相续,可能很多修行人都难以做到。
所以,如果从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进修行增上生决定胜法门,将获得众多圆满功德。
增上生,是指通过行持十善法获得人天福报;决定胜,就是从轮回中获得最究竟的解脱。若能从微不足道的善事开始,精进修行暂时和究竟的善法,我们将来一定会获得诸多圆满的功德。
有些人缺乏智慧,佛法没有融入自心,认为学佛和不学佛没有差别,实际上根本不一样——没有学佛之前自相续没有任何功德;学佛后,暂时能通达许多人生真理,究竟将获得出世间的功德。因此,修持佛法非常重要。
《宝鬘论》中云:“如此常修法,自与诸世间,悉皆心悦意,以此为最佳。
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说:无论是想让自己还是世间人获得安乐,唯一能做的就是时时刻刻修持正法。
由法眠安稳,安乐而觉醒。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
由于时常修持佛法的缘故,睡眠比较安稳,白天也很快乐。一般修行比较好的人睡得很好。可能很多人修行比较好吧,早上一直起不来,闹钟响了还要再睡五分钟、再睡五分钟……睡得很安乐。说明你修法修得“很好”。
“由内无过咎”,内心没有烦恼与过失;“梦中亦见乐”,就连梦中都会感到安乐。然而,嗔恨心非常大的人,晚上做梦也是做有关嗔恨心的梦;贪心非常重的人,晚上做梦也是做有关贪心方面的梦。若能以佛法调伏自相续,贪嗔痴会减少,内心没有过错,梦中也快乐,就像一些大瑜伽士和大修行人那样。
竭力孝父母,承侍种姓主,善用忍行施,柔语无离间,
修持佛法令心相续得以调伏后,就会尽力孝养父母、恭敬父母,也会恭敬承侍种姓尊贵的高僧大德或国王等。“善用忍行施”,很妥善地享用财富,修持忍辱与布施等;“柔语无离间”,口中言说柔软的语言,不说离间语。
实语始终行,获得天王已,依旧成天王,次第成佛果”
修持正法的人,暂时获得人天福报,来世转生为天王,不是一次,而是再次、多次地成为天王,享受天人安乐,渐次成就佛果。
直到“故知业果理,随同而行持,恒常利有情,即利汝自己”之间,
所以,我们应当了知业因果之理,随同此理而行持,并恒常利益有情,其实这也是在利益自己。
均是说要修持使自他今生来世安乐的善法。
这里所说的善法,是指令自己和他人今生来世都能获得安乐之法。修持佛法之人,所作所为不害任何众生,对世间利益极大。
甲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分六:一、法之根本为心;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乙一、法之根本为心:
我们不难看出,科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次第与连贯性:无垢光尊者要求我们好好修法,否则会虚度人身。修什么法呢?不论出世间法还是世间法,一切法的根本就是我们的心,所以,最初调伏自心非常重要。外道及其他社会人士对外境观察得比较多,但我们佛教徒一定要内观自心。
从能依所依自性入手,专心观察。
观察能依所依的本性,就是观察自己的心,颂词是: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依暇满即缘起,
种种因缘聚合时,当调自心诸法根。
一切法依赖于自心,心又依于此暇满人身,这就是缘起力。当各种因缘聚合时,我们应当调伏自心,此乃一切诸法之根本。
“诸法依赖于自心”,可从两方面解释:佛法依赖自己的心;所有万事万物的法皆依赖自己的心。
“心依暇满即缘起”,心又依靠暇满人身,心和法实际上是缘起而生——法依靠心,心依靠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无法修持佛法。
“种种因缘聚合时”,如今,各种善妙因缘已经聚合——身体、心与佛法,一个不缺,全部具足。
“当调自心诸法根”,应当调伏自己的这颗心,这就是一切诸法的根本,诸法之本即调伏自心。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又依赖于暇满人身,这就是能依所依的缘起。
暇满人身是所依,心是能依;一切诸法是能依,心是所依。这里是能依所依的缘起关系。
唯一调伏自心
心作为一切善法之因,暇满人身作为助缘,
心的确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若心不清净,即使表面上相似地讲经说法也不一定有很大功德。暇满人身是不可或缺的助缘,如果只有心而没有身体作为助缘,那中阴身也有心,但许多善法中阴身无法成办。
此时应当唯一调伏自心。
作为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调伏自心,时时刻刻唯一观察自己的心。不过,恐怕我们很难做到在一生中连一刹那也不生烦恼,但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比如每天尽量减少烦恼,哪怕是一刹那观自心,或一刹那观察烦恼的本性亦有无量功德。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自心相续逐渐就能得以调伏。
《亲友书》中云:“汝当调心世尊说,心乃诸法之根本。”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讲到:佛陀说,心就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我们应当调伏自心。若不调伏自心,就无法证悟诸法的本性。
《海龙王请问经》中云:“龙王,心乃诸法之本,诸法从心产生、由心幻化,故当彻知心之自性。”
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诸法从心而产生,也是心的幻变。“故当彻底了知心之自性”,我们若想证悟诸法本性,首先要从了知自心做起,这很重要。因为一切诸法都是心的幻变,如果已经证悟心的本性,那就不难证悟外在的诸法为空性。否则,虽然一切诸法是空性,但如果没有证悟心的本性,想证悟诸法空性也很困难。
《普作续》中云:“如是一切显现法,皆为心造心幻变。”
世间所有万事万物的法,均由心所造,亦由心幻变。前面说诸法依赖于自心,这里的“法”可从两方面解释:一方面指外在的万事万物,一方面指我们所修持之法。
无垢光尊者有时引用显宗的教证,有时引用密宗的教证,或许因为他是大圆满的上师,所以显现上比较自在。尊者生前非常精进,住世五十六年,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七宝藏》《四心滴》等诸多法宝。《四心滴》中每一本都特别厚,《七宝藏》的内容也非常多,看到这些法本自然而然会对尊者生起极大信心。
《楞伽经》中云:“如镜所显像,非有似显现,不知心相者,生起二分别。
未证悟心之本性的人认为有外境,但实际上外境的显现皆是自心的幻变,如同镜中没有真正的色法。
清净习气力,种种唯心生,
习气力分为清净与不清净两种,以清净的习气力显现清净的依他起,以不清净的习气力显现六道轮回的现象。总而言之,由自之习气力显现各种外境。
人前现外境,世间皆唯心。”
人们眼前的种种显现由习气力产生,实际上这些外境皆是唯心所造,许多古大德也讲过万法唯心的观点。
又云:“境无非实有,唯心无外境,习气扰乱心,尽现外境中。”
与刚才《楞伽经》中的观点相同——外境并非实有,但由于自己的习气作怪,因习气扰乱自心而产生了外在的一切显现,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外境。
意思是说,(一切外相)如梦境般现于心中,在迷乱的心前无有而现出内外种种景象,
梦中似乎有山河大地等显现,实则并不存在。当下的此时此刻,我们正在做梦。
这是由迷乱习气所产生的景象,实际不成实有,但似乎实实在在现于心中,
在未断除迷乱显现的众生前,万事万物好像都坚固不变地存在,但这只是心的一种迷乱显现而已。
所以说心是诸法的根本。
所以,心的确是万法的根本,如果我们没有通达心的本性,便很难破除对万物的实执。
山等外境在迷乱的心前现为不清净,这是心所造的,而山等并非是心,对此下文还有阐述。
山河大地等外在不清净的显现实际上皆由心所造,而山等并不是心。
真相唯识宗的某些观点认为外在的山等显现就是心,但无垢光尊者却持有独特的观点——山等显现由心所造,但山河大地不是自己的心,若山河大地是自己的心,则会有诸多过失,下文还有广述。
如果没有守护住自心,就无法守持学处。《入行论》中云:“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如果没有护持自己的心,则无法守护戒律和学处。
“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
除了守护自心的戒律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戒律需要辛辛苦苦守护的呢?修行人务必要守护自心。
“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言说真实语的如来早已在佛经中宣讲过,世间所有的怖畏、无量的痛苦,均由自己的心而产生。
希望大家将每一个教证都要搞懂,听课时要学会做笔记,几十年后再看,会有很大利益。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
地狱中的狱卒手中所握的兵器,是由哪一家工厂造的?地狱有情各种痛苦的现象,是谁故意造成的?
谁制烧铁地?
地狱里燃烧的铁地是由谁制造的?
女众从何出?
有些论典中将这一句译为“女众从何出”,也有人译为“火具从何出”,藏文中是“火具”。可能“女众”更契合此颂的意思——铁柱山地狱中的女众是从哪里降生的?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佛陀说这一切都是众生由各自的恶心所造,所以,在整个三界中没什么比心更可怕、更恐怖的。
“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如果调伏了这颗心,就相当于调伏了一切。
其中所述均说明了轮回的一切苦乐都是从自心产生的。因此,要努力调伏的就是诸法之根本——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