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73课
在依止善知识品中,前面用比喻说明了上师的法相及依师之方式,今天讲弟子之法相。
丙三(弟子之法相)分二:一、应舍弟子之法相;二、应摄弟子之法相。
丁一(应舍弟子之法相)分二:一、劣法器弟子之法相;二、未观察之过失。
戊一、劣法器弟子之法相:
传法者一定要观察弟子的法相。有些人因为前世的善业及今世福报的积累,成为了真正的法器,而有些人则并非合格的法器。很多人问上师:“我现在是否有学佛的因缘?请上师您观察。”如果上师具有五眼六通,当然可以通过其神通力观察你的相续,但具有这种能力的上师并不多见。一般来说,自己是否具足合格弟子之法相,在佛经和论典中讲得非常清楚,大家可以自行观察。
此处讲到,劣法器弟子的法相是——
劣缘弟子诸过根,无信惭愧悲心微,
种姓行为缘皆卑,妄念业惑五毒粗,
恶缘弟子是一切过患和祸害的根本,他们不具足信心,毫无惭愧,悲心十分微薄,种姓、行为及因缘等都很卑劣,并且妄念和五毒烦恼十分粗重。有些人在对照这些内容时就知道,自己并非具有法相的合格弟子。
希望大家课后要好好看书,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听一听,即使智慧再高的人,想要完全掌握恐怕也有点困难。虽然我讲得不好,但无垢光尊者所述的法义很好,若能在课后仔细思维书中尊者所讲的每一句话,将对你们的相续带来极大利益。
混淆善恶法非法,违犯学处破戒律,
不守誓言无对治,愚痴慧浅难知足,
增长嗔心多粗语,师作野兽法麝香,
自为猎人修射箭,获得法果售他人,
以五倒想依师者,无誓言故今来苦。
劣法器之弟子分不清善与恶、法与非法,违越各种学处与戒律,根本不守誓言,没有对治烦恼的能力;其相续愚痴、智慧浅薄,不知足少欲、难以满足,增长嗔恨心、多言说粗语。
下面讲五种颠倒之想。“师作野兽法麝香”,劣法器之弟子就像猎人想从野兽身体上得到麝香一样,将上师当作野兽,法当作麝香;“自为猎人修射箭”,将自己作猎人想,将修行作射箭想;“获得法果售他人”,得到法后将其当作商品,售卖于他人。
“以五倒想依师者,无誓言故今来苦。”以五种颠倒想依止上师的这些人,因为毫无誓言,且未如理如法修持的缘故,今生和来世都将感受无量痛苦。
此处,无垢光尊者讲了五种颠倒想,在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中讲的是四种颠倒想。贤善弟子不应有这五种颠倒想,而应以上面所讲到的四种清净之想依止上师。
许多人不懂得如何依止善知识,的确是在以五种颠倒想依止上师——在上师面前听法时,就如同想得到麝香的猎人一样,得到法后就远离上师,之后从不思维如何报答上师的恩德,这就是颠倒依师之方式。有些人由于不知晓这些道理而引发诸多过患,但另有些人却是明知故犯。
劣缘弟子是诸多过患之器,信心微薄,无有惭愧,悲心微弱,种姓卑贱,性格恶劣,行为下流,缘分浅薄,妄念纷纷,烦恼粗重,善恶不分,违犯学处,失毁戒律,不守誓言,不护惑门,不知对治,智慧浅薄,难以知足,嗔心增长,常出粗语,自然勤做非法之事。
如上所讲到的恶劣之相,劣缘弟子全部具足。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是否具足这些过患——既无悲心亦无信心,性格还很恶劣。
那天济群法师问我:“藏传佛教对弟子是否有要求?”我在回答时就引用了这段话。这里明确宣说了非法器之劣缘弟子的法相,在藏传佛教中,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在上师处闻法或得受灌顶。
如此之人是出卖佛陀灵魂者,是亵渎正法者,是僧众的败类。
这些人舍弃佛法且不知对治,是佛法的亵渎者,是僧众的败类。
此等弟子若向上师求法,则不调伏自心,损害他众,轻蔑有情,如同猎人,
此等劣缘弟子即便向上师求法,也不会用佛法调伏自心,而且经常毁坏他人、轻蔑有情,就像猎人一样。
心想:我只不过要从这位阿阇黎得传承而已,其实他也有如何如何的过失,就像旁生一样。
这类弟子在上师面前听闻传承时表现得恭恭敬敬,过后就不断地诽谤上师、言说上师的过失。
这些人只是表面闻法想胜过他人,视正法如麝香。
他们将正法看作麝香,只是以竞争之心闻法,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佛法知识胜过其他人。
闻法尚未圆满,却为了得到他人的奉承或在别人面前炫耀,或者为得少许资具而将佛法如同商品般出售。
这类人求法的目的唯一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威望或财富,在上师面前如同蜻蜓点水般略微听受一点佛法后,为了得到资具受用而做自我宣传,然后将佛法像商品般出售。
我们学院大多数人都是真正想了脱生死,但仍有少部分人带着各种不同目的,依靠佛法邪命养活,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逢人就宣称“我是五明佛学院的”“我是法王如意宝的弟子”。我写文章时连上师的名字都不敢提,若我说自己是上师的弟子,好像在说我很了不起一样。如果我做得好,是在为法王如意宝增光;如果做得不好,那就是在给上师和学院抹黑。
许多人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没有离开五颠倒想。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把佛法当作商品一样买卖,应该反复观察自心,看看我们求法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众生?或是有其他什么目的?我们应该先懂得正确的依师之道,然后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尽量做到如理如法。
下面这四想比较好懂,因此无垢光尊者未作详细解释。此处讲到,依止善知识时不要把上师当作獐子。札嘎仁波切也有类似的教言——有些人在上师面前得到法后,既不报答上师的恩德,也不回来看望上师,就像乌鸦在某处找到食物后,就立即飞到很遥远的地方,再也不会返回来一样,这样自相续根本得不到加持。
我昨天讲过,希望大家不要以五颠倒想依止善知识,而应以上面所讲的四无倒想来依止,这非常重要。
此类人今生不吉祥,来世将漂泊于恶趣中。
这类以五颠倒想闻法之人,今生会遭受各种不吉祥之事,自己也会成为不吉祥之人;来世则将漂泊于恶趣之中。
所以,上师在摄受弟子时,要看对方是否具足上面所讲到的贤善弟子的条件,若不具足,最好不要摄受。这并非佛教不慈悲,若明知他是劣法器还给他传法,这样既毁坏上师,也毁坏他本人。
《三誓言庄严续释》中云:“诽谤密宗金刚师,以法换取食财物,且不如理守誓言,彼等即生寿命短,失毁福德及善缘,空行惩罚遭痛苦,后世堕入恶趣中。”
有些人诽谤自己的金刚上师,以佛法换取一些饮食和财物,根本不如理守持密宗的誓言,这些人在即生中毁坏寿命、福德和善缘,并将受到空行护法神的惩罚,今生遭受无量痛苦,来世必定堕入恶趣。
希望大家务必谨慎,不要诽谤金刚上师,不要诽谤密法,也不要售卖佛法,这样做的果报相当可怕。
戊二、未观察之过失:
此外,恶缘弟子,
有者最初未观察,鲁莽草率成师徒,
喜新赞德后诽谤,有者阳奉阴违依,
间接污辱师眷属,彼等将堕无间狱。
最初,师徒之间并未互相观察,上师很草率地摄受了弟子,弟子很轻易地依止了上师,结成师徒关系后,弟子竭力赞叹上师之功德并四处宣传:“我的某某上师来了,他是法王如意宝的亲传弟子,功德特别大,能在虚空中飞行,在水中游泳,可以像老鼠一样钻进地里……”在上师如意宝座下闻法者众多,说是“亲传弟子”似乎也能说得过去,但过段时间后,上师稍微批评一下弟子,或是以其他某种因缘,弟子就退失信心,马上诽谤上师,这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在依止上师时阳奉阴违,表面对上师恭敬承侍,而在暗中却一直诽谤上师;还有些人直接或间接以嫉妒心污辱上师的眷属,这些人将全部堕入无间地狱。
有些弟子最初没有观察上师,上师也不曾观察弟子相续,而草率结成师徒关系,虽然刚刚接触时弟子恭敬承侍供养上师,但以小小因缘便恼羞成怒,从而对上师出言讥讽、恶语中伤,
弟子若未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过失很大。师徒之间以小小的因缘结成仇怨的现象确实存在,在大城市里,我们经常能听到弟子诽谤上师的语言:“我在某位上师座下得过灌顶,我原来不了解他,帮他介绍了很多居士、出家人,我本身并不富裕,但还是将家里的多少存款供养给他了。现在我觉得这个人是坏人,不愿意依止他,要把他的过失原原本本地说出来……”
独处时也想着上师的过失,
独处时从不观想佛陀,而是整天想着上师的过失。如果最初不加观察,接受了上师的灌顶和传法后又诽谤上师,这种人一定会堕入恶趣,必须尽快忏悔。
并且污辱上师的一切眷属。
他不仅诽谤上师,而且对上师所有的眷属通通否定,认为上师身边的人都是坏人。以常理而论,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个别人,说他是“坏人”尚情有可原,但上师身边所有的人都是“特务”“坏人”,这不大可能。可能这类人从来没有学过依止上师的道理。
有些弟子虽然当面虚伪地赞叹、恭敬上师,实际上却毫无信心恭敬心,
有些弟子当面赞叹:“上师您老人家的功德无量无边,您一定要长久住世,不然像我这样可怜的众生怎么活下去?您就像大地,就像母亲,就像梵天……”说得非常好听,实际上对上师毫无恭敬心。
并且暗中狡诈欺骗上师。
若没有前世殊胜的因缘,想要恭敬上师、承侍上师非常困难,但即使做不到对上师恭敬承侍,也不要毁谤或损害上师及上师的眷属。
在学院,但凡有人为我做点事情、对我有点帮助,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嫉恨,以各种方法毁谤、攻击。后来为了避免让这些人造恶业,提水等事都是我自己来做。
虽然我不具足上师的法相,但也算是各位与法王如意宝或是与佛法之间的连接线。我们都学过《事师五十颂》,按理来说应该懂得如何依止上师,不过,遗憾的是,许多人的言行举止仍旧不太合理。
此等弟子因诽谤上师的缘故罪过无量。
这些人依止上师后又加以诽谤,或是当面恭敬、背后诽谤,或者直接间接诽谤上师所有的眷属,这样会产生无量罪过。
法王如意宝以前讲过,竹钦仁波切看到他的上师钦哲仁波切的住房时都会恭敬顶礼,不仅如此,甚至还要顶礼上师的狗与牦牛。
于我本人而言,凡是法王如意宝的亲朋好友,我一定会尽量让他们高兴,有些小孩子比较调皮,虽然心里有点看不惯,但还是马上忏悔,想尽办法让他欢喜。否则,只是恭敬上师,却抛弃上师所有的眷属,这不太合理。
因此,各位以后无论依止哪位上师,在恭敬上师的同时,也要恭敬上师的眷属。
《事师五十颂》中云:“佛经真实而宣说,诽谤上师之众生,长久住于无间狱,此等恐怖地狱中。”
在佛经中真实宣说,诽谤上师的众生,将会长久住于无间地狱等恐怖地狱中。
我们道友之间差别很大,有些人特别喜欢诽谤上师,跟他接触时马上说某某上师有什么过失,这样不是很好。如果听到有人讲上师的过失时,最好转移话题。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
丁二(应摄弟子之法相)分十二:一、贤善弟子之法相;二、思师功德忏前戒后;三、勿令师不喜所作当请示;四、于师前断除身之恶行;五、断除一切语之过患;六、断除意之邪分别念;七、观察己过恒敬上师;八、持一切恭敬行为;九、修持正知正念不放逸;十、以三喜恭敬承侍上师;十一、以方便遣除他人之诽谤;十二、如是而行之功德。
戊一、贤善弟子之法相:
宣说殊胜法器之法相:
善缘弟子信心大,精进修法智慧高,
具正知念不放逸,不违教言守戒誓,
三门调柔悲心大,胸怀宽广不急躁,
慷慨具有清净观,虔诚恭敬恒稳固。
具有善缘的弟子信心很大;精进修法,智慧很高;具有正知正念且不放逸;从不违背师之教言且遵守誓言;三门调柔、如法,悲心强烈;胸怀宽广不急躁,慷慨大方又具有清净观;其恭敬心和虔诚心恒时稳固——不像有些人今天对上师说:“我对您的信心很大,您跟佛没有任何差别,供养您一束鲜花吧!”明天心情不好时就对上师说:“你不是真正的上师,我恨你!”这种信心不稳固之人,恭敬心时有时无。
若想成为殊胜之法器,恭敬心和信心应恒时稳固,心胸要宽阔,性格不急躁,还要有容人之量。谒见上师时,要学会观察上师的心情,随顺上师很重要。无垢光尊者下面没有对颂词作字面解释,全部在讲上师的功德。
令上师欢喜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此处讲到,令上师欢喜的功德无量无边。
以上是真正贤善弟子的法相,我们应该好好理解。很多人问我:“上师,您看我是不是一个好弟子啊?”是不是好弟子,从你的脸上看不出来,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境界如何、智慧如何,是否具足正知正念?是否经常违背上师的教言?三门是否调柔?对照这些内容一一地衡量自己,不用问别人。作为修行人,若具足贤善弟子之法相则应随喜自己,若不具足就要尽量改正,这很重要。
《文殊智慧庄严经》中云:“任何具殊胜信心之善男子或善女人,若恭敬供养承侍善知识,则胜过供养恒河沙数诸佛福德无量倍。”
善男子、善女子,如果以恭敬心承侍上师、供养善知识,则其功德胜过供养恒河沙数佛陀的功德。这是佛陀亲口所说。恭敬承侍上师功德无量,反之则过失无量,诸位智者应把握分寸。
《胜智续》中云:“若以一滴油,涂师一毛孔,其福则超胜,供养千劫佛。”
如果以一滴油涂抹上师的毛孔,其功德胜过供养一千劫佛。有时以香油、清油,或酥油、芝麻油,悄悄地在上师毛孔上涂一点,功德非常大。(众笑)
因为上师是殊胜的对境。《集密意续》中云:“当知上师较,千劫佛严厉,千劫一切佛,皆由依师生,
与千劫中的所有佛陀相比,上师是更为严厉的对境,若以上师为对境造作恶业,过患非常严重;若对上师恭敬供养,功德非常大。为什么呢?千劫的一切佛都是因为上师善知识的开示而获得证悟,没有不依靠上师而自己成佛者,每一位佛都在不同的时代依止过善知识,所以善知识实际上是佛的来源。
无有上师前,佛号亦无有。”
没有上师之前也没有佛号。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曾依止过善知识,乃至浩瀚世间所有的如来,都是依靠善知识的教导而获得佛果,若是没有上师的教导就无法成佛,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佛号。
戊二、思师功德忏前戒后:
贤善之弟子,
恒时忆念上师德,不思过失见思德,
定是自现师无过,深思忏戒依对治。
我们应恒时忆念上师的功德,莫思维上师的过失。若看见上师的过失,则要深深思维:肯定是我自己的心不清净,上师根本不会有过失,并好好忏悔、对治。
有些人念一句“嗡班匝儿萨埵吽”后,就开始言说上师的过失,这样不好。如同眼翳患者会将白色海螺看成黄色一样,看到上师的过失皆因自心不清净而显现。《札嘎山法》中讲过,脸上有缺陷之人,不管照什么镜子都会见到不圆满的相。
作为贤善的弟子,从不观察上师的过失,而唯一忆念其功德。假设稍不起信,则应想如梦中出现的恶境皆是自心迷乱显现一般,上师绝不会有过失。
对上师生邪见、不恭敬时要想到:如同梦中显现的各种恶念都是由当时的迷乱意识显现一样,现在我看见上师的过失也是由我的迷乱意识而显现,其实上师绝对不会有过失。
即使梦中对上师行为不生信心,(出现邪见等,)醒时也需要立即忏悔。
且不说白天,假使梦中对上师的行为生邪见或不生信心,醒后都要立即忏悔。
《菩提轮游舞续》中云:“倘若于梦中,见上师过失,醒时即忏悔,倘若未忏悔,亦堕无间狱。”
小乘认为,在梦中即使犯根本戒也不会积业,但因为上师是特殊、严厉的对境,若梦中对上师产生恶念、邪见、不恭敬,醒来后要马上忏悔,否则就会在自己的阿赖耶上种下一种特殊的习气,将来会堕入无间地狱。这一点比较特殊。在梦中所造之其他恶业,密宗认为其并非堕入地狱的主因。
如若白日出现此等现象,必须在刹那或须臾或者未过一昼夜时忏悔。
作为凡夫,每时每刻都对上师观清净心非常困难,如果白天对上师生起邪见或不恭敬心,或是与上师产生一些矛盾等,必须在刹那间或须臾间或未过一昼夜时忏悔,这相当重要。
如果当下做不到,等过一会儿嗔恨心息灭后再向上师忏悔,但最好不要过夜,否则罪业不容易忏净。有人说“我已经在心里忏悔了”,一般而言,如果你对上师产生邪见,在上师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自己在心里忏悔是可以的,但如果你跟上师吵架,或者跟上师有严重对立的矛盾,这时只在心里忏悔肯定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找上师当面忏悔。
去年一位女众给我打电话:“堪布,我刚才跟某某上师吵架,现在要去男众区找上师忏悔,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请您一定要开许我去男众区。”我当时说:“我不敢开许,因为学院男女众的纪律是法王如意宝规定的,不是我规定的——男众不能去女众区,女众不能去男众区,任何活佛或堪布都没有权力开许。”以前学院还没遭遇违缘时,男女众的纪律已经给大家讲得非常清楚,现在看来似乎有人认为不必遵守这些纪律了。作为清净戒律的出家人,行为举止等各方面应该有种约束。
讲到这里,顺便提一下:无论是新来的还是常住的女众,不要到我的房子里面来,包括院子。我听说学院的有些房子已经被毁坏了,但学院的纪律并未毁坏,希望四众弟子铭记于心。
若想上师一过失,当思上师一百功德,若说上师一过失,要讲上师一百功德。
此处无垢光尊者讲到了一种独特的忏悔方法:如果在心里思维了上师的一个过失,为了忏悔罪业,就要思维上师的一百个功德;倘若言说了上师的一个过失,则要宣扬上师的一百个功德——这位上师很好,他神通广大、功德超胜……这样给一百个人宣讲就能清净罪业。
思维或言说上师过失这一点,凡夫人比较容易违犯,无垢光尊者在此给我们讲了一种新的忏悔方式,这确实是窍诀。
戊三、勿令师不喜所作当请示:
当断师诸不喜事,精勤令师生欢喜,
永不违背师教言,师之爱眷亦如师,
不摄师眷为弟子,说法灌顶当请示。
我们应该断除让上师不欢喜之事,精勤令上师欢喜。关于这一点,我十分敬佩《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法王如意宝在加拿大和美国传法期间,主办方要求法王每次讲课都要讲满两个小时,因为西方有个规矩,传法场所的钱付完后,少讲一分钟都不行,碰到这种情况时,上师显现上略显不悦。法王如意宝到了法国索甲仁波切的道场后,由于舟车劳顿,法王身体有些疲惫,于是对索甲仁波切说:“若我立即传法恐怕有点困难,可否稍作休息?”索甲仁波切说:“上师,您要好好休息,您讲法也可以,不讲法也可以,上师您怎么欢喜就怎么做。”法王闻言,显现上很欢喜,略作调整后,第二天给法国弟子传了最深的法。可见,我们在依止上师时,应断除令上师不欢喜之事,努力让上师欢喜。
“永不违背师教言,师之爱眷亦如师”,不要违背上师的教言,对待上师的眷属也应像对待上师一样,这一点大家应该注意。
“不摄师眷为弟子,说法灌顶当请示。”把上师的眷属全部拉过来做自己的弟子,这不合理,如果你非要为上师的弟子灌顶、传法,应先禀报上师,经上师开许后才可以。若上师不开许,则应避免将上师的弟子摄受成自己的弟子,否则日后容易与上师产生矛盾。
弟子恒时应当断除上师不欢喜之事,成办上师欢喜之事,依教奉行。《菩提轮游舞续》中云:“纵然具过失,若依师言教,亦成真实义,何况应理事?
纵然从表面上看所做之事具有过失,但我们若是按照上师的要求或教言去做,就会具有意义,何况真正如理如法的事情呢?
爱眷亦如师,不摄师眷属,灌顶法开光,烧施当请示。”
我们应像爱护上师一样爱护上师的眷属,不应摄受上师的眷属,如果要为上师的弟子举行灌顶、传法或开光等,一定要先请示上师。
其他续中亦云:“师喜之眷亦如师。”
对于上师欢喜的眷属,我们应当恭敬他们如同恭敬上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