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7课
在上节课中讲到,珍宝人身是指非常清净的佛法法器,即通过闻思修行调伏自相续,随后劝勉他人行持佛法,披上解脱的铠甲,这就是真正的修行者,是秉持佛之胜幢者。今天进一步解释——
并非仅仅身着出家装束就称之为仙人胜幢。
佛陀出于某种密意,在《地藏十轮经》等经典中,将持出家身相者称为“清净幢相”,但这是有密意的,并不意味着只是身体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某人就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徒或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出家人,内心必须具备出离心,若心相续与世间人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即便身披袈裟也没有太大意义。当然,按照有些经典中的说法,出家的功德很大,这是不可否认的。
若自己如是精进闻思修,劝人行善,则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象,都称为珍宝人身。
无垢光尊者在此为在家居士们带来了安慰——那些渴望剃发出家,却因家人反对或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人,他们或许会认为自己并非真正圆满的法器,然而,尊者在此处明确指出,若能精进地闻思修行、调伏自相续,并在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地劝导他人行持善法,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象,他们所拥有的都是真正的珍宝人身。这一点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在藏地民间,许多在家居士都认为“出家人是珍宝人身,我们在家人只是相似人身”,还有女众说:“男众出家人是真正的珍宝人身,我们则是相似人身。”这些说法不一定合理。正如我在《悲惨世界》中所言,在传统观念中,一部分与佛经和论典相契合,但也有一部分则毫无道理,甚至可以称之为邪说。
《德藏经》中云:“德藏,若能以广闻圣教、思维彼义、无惑修行瑜伽,亦能劝勉他众行此,则是天等世间之殊胜庄严,
德藏是释迦牟尼佛时代的人。佛陀在《德藏经》中开示说:如果能广闻博学释迦牟尼佛的圣教及其他高僧大德们的论典,再深入地思维意义,无有烦恼而精进地修持瑜伽,并能劝导他人亦如是行持,那么,这样的人即是天、人及世间所有众生的庄严。
故称为具义暇满,又称珍宝人身。”
佛陀在经中讲得非常清楚,最初在上师面前精进听闻,听闻后思维,思维后修持,随后将自己闻思修行的所得尽量地传授给他人,这类人所拥有的人身就称为珍宝人身。
希望诸位在具备一定能力时,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要将内心的智慧和感受无私地分享给他人,引导他们趋入善道,这很有必要。
记得那天在学《中观四百论》时,我们在座每个人都曾立下誓愿——在一年之内至少度化一个人皈依佛门。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了,今天我再次提醒一下。
无垢光尊者的教证特别丰富,人们通常称呼尊者为“多教证桑耶巴”或“桑耶巴多圣教者”,意指桑耶巴大师(即无垢光尊者)教证丰富,其智慧中蕴藏着许多圣教。我们不要轻视或丢弃这些教证,否则很可惜。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每天所学的内容都能有所得,而相比之下,那些没有智慧的人们日复一日地虚度光阴,毫无收获。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
佛在《中般若经》中说:“任何菩萨最初调伏自相续,行持善法,随后劝他人行善,获得这样的人身真正具有意义,而且会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赞颂、恭敬。”我们都是发了菩提心的因地菩萨或初学菩萨,也许在这个世间会被俗人毁谤,但十方诸佛菩萨会赞叹我们的。
我想,各位日后终将回到汉地生活,不可能一辈子住在雪域高原,希望大家回到汉地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一定要行持善法,这样定会受到诸佛菩萨的赞叹。
在行持善法的基础上,诸位还应劝导他人行善,结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为其讲述一些浅显易懂的佛理,引导他们皈依佛门、放生,或者教他们修持无常、因果不虚等。对此,我相信在座的人都能做到。
关于劝他人行善的方法,《广大游舞经》中云:“诸有为法速毁灭,如空闪电不久住,汝于此世存活时,及时行持胜妙法。”
此处,无垢光尊者引用了《广大游舞经》中的教证,阐释了具体如何劝导他人行善,经中说道:“一切有为法皆是毁灭的本性,如同空中的闪电一样,不会长久停留。所以,当你活在人间时,理应及时行持善法。”
一切都是无常的——无论是外在的器世界还是有情众生都是无常的,人生的经历也是无常的。这一无常的真理,无论社会上哪个阶层的人士,只要稍具智慧,即使未皈依佛门也能理解。因此,以这种方式宣说佛法极为合理。
或者按照大阿阇黎月称言:“最初必定于闻者,宣说布施教言等,
或者按照月称论师所说,我们首先需观察听闻者的根基,然后为其宣讲布施的功德,建议他们在方便时可前往寺院供斋或为乞丐布施等。世间有善根之人会这样行持的。
此人堪为法器后,当说甚深之教言。”
待此人成为法器之后,再为其宣讲甚深空性方面的教言。
对于初学者,我们只需为其宣说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等道理;或者先讲布施等,待其根基成熟后再逐步为其宣讲空性法门。我们应以这种方式引导人们行善。
如是暇满人身,总的来说可以作为诸乘之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乘的法器,
总的来说,暇满人身是一切诸乘的根本,学修大乘小乘的任何佛法,人身是最殊胜的所依。“无上”指大圆满,暇满人身尤其堪为诸乘之顶无上大圆满的法器,我们在获得了这样的宝器时一定要善加利用。
对此《虚空宝经》中云:“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何看待暇满?’
此处主要是从修行上讲暇满,跟前面闲暇和圆满的解释方法有点不同。虚空藏菩萨请问佛陀:“我们该怎样看待暇满呢?”下面佛陀回答——
佛吿虚空藏菩萨:‘心为分别念迷醉而散乱称为系,
心被分别念迷醉而散乱,这叫“系”,是轮回中的一种束缚;
息灭心之分别而住于自性中称为暇,
心灭尽一切分别念,安住在自性中称为“暇”,类似于寂止;
圆满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
“满”,即如理如实地通达自心的本性;
于真实义中心得自在,故称为暇满。’”要遵照此中所说来掌握。
在真实意义中心已获得自在,称为“暇满”。
简言之,心能安住叫“暇”;如理如实地通达心的本性叫“满”;已通达真实义者才算具足暇满人身。这里讲得比较深。
若按此处的解释,恐怕我们都不具足暇满——观察自心时,心一刹那间都无法安住,故而“暇”不具足;对于心的本性一点都不了解,“圆满”也不具足。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了丰富的教证,不仅涵盖了众多藏传佛教中颇为著名的论典,如《亲友书》《宝性论》《入菩萨行论》《致弟子书》等,还引用了大量佛经中的教言。因此,我们在闻思本论的同时,也能对部分佛经和论典的内容有所涉猎。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由:
获得暇满人身之士恒时唯一思维正法之理由:
获得暇满人身的众生,理应时刻专注于思维正法,除此以外,其他琐事皆无意义。无垢光尊者在此以藏传诗学的特点,在颂词中多次运用了“法”字,这是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不仅在藏传佛教中,印度诗学中也常见此种手法。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我们既已获得暇满人身,就应在具有法相的上师前听闻佛陀的教法,随后如理如法地修持,令日常行为住于正法中,恒常行持正法并断除非法,以所修之法义而住于法中。
修持时,若能依据高僧大德的传承而修,便是如法的修持;若仅凭自己的分别念随意编造修法仪轨,则是不如法的修持。希望你们以后修法时按照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前辈祖师大德们的教言如法地修持,这样便不会有任何过错。修法必须由大智者的智慧来决定,绝不能以我们凡夫人的分别念决定。
通过如法的修持,我们行住坐卧的一切威仪就会时常住于正法中,恒时念诵、修行、看书等,以这些方式恒常行持正法,自然地制止非法,最后修持无上法而住于离一切戏论的法义中。前面的“住正法”,是指行为暂时住于正法中;后面的“住法”,是指最终要融入佛教的最高境界之中。
这是殊胜窍诀。因为善知识难逢难遇,听闻正法也来之不易,
无垢光尊者本人也认同这是殊胜的窍诀。为什么呢?因为值遇善知识非常难得,听闻佛法也十分难得。十年前我在课堂上说过闻法难得,当时许多人的感受并不深刻,而如今借助某些外在的特殊因缘,大家总算对闻法难得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而做到持之以恒精进修法就更为难得。
相对而言,听闻佛法之人较多,而修持正法之人较少,能做到常年如一日地精进修持更是难得。无垢光尊者下面会讲,新受戒的比丘和刚开始学佛的人非常精进,若是能在十多年、二十多年中持续不断地精进修行,则更为难能可贵。
尊者此处所讲的法理越思维越甚深——最初遇到善知识难得,听闻佛法更难得,修持正法极难得,恒时精进则是难上加难。
《佛分别律·教诲广严城品》中云:“诸比丘,且观恶趣众生,后世复得人身亦极难;
释迦牟尼佛告诫诸位比丘说:你们观一观,恶趣众生这么多,后世要想得人身的确很困难。
且观此等具邪见之邪师,值遇真实善知识更困难;
世间邪师众多,真正弘扬佛法者寥若晨星,所以,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极为难得。
且观此等失毁戒律与解脱之破戒者,当唯以行头陀功德、始终修持善法、乐居树下或静处而度人生。”
在看到这些失毁别解脱戒者时,我们应当唯一行持十二种头陀行,不要积累财产,始终行持善法,像古代的一些高僧大德和修行人一样,住在山中或安住于寂静处度日。这是佛陀在《佛分别律》中讲到的修心教言。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如是思维的功德利益: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前面讲到要经常闻法及修法,大家应遵照无垢光尊者所讲的教言行持。我们得到人身十分不易,每天尽量不要空过,应时刻行持正法,若能如此,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超越三有大海,获得寂静的大乐涅槃。
在藏文中,“涅槃”的意思是所有的忧愁全部消于大乐中,这里“涅槃”是指菩提。虽然释迦牟尼佛示现圆寂也称为涅槃,但在讲到轮回和涅槃时,“涅槃”是解脱之义,“得涅槃”是得佛果、得寂灭,所以你们不要将“得涅槃”误解为是要圆寂的意思。
《天子请问经》中云:“天子,始终以精进心勤于善法,将速现前无上圆满正等正觉菩提。”
如果我们以精进心修持善法,就能迅速现前圆满的佛果。希望大家务必要精进,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将上课时间调整至早上五点半,大家基本上都能坚持,而之前很多人七点钟还无法醒来。因此,在有必要时,需要用一些方便方法来鞭策自己。
《亲友书》中云:“依止真实善知识,梵行圆满能仁说,是故当依诸大德,依佛多士得寂灭。”
佛陀说,依止真实的善知识,梵行方能得以究竟圆满,只要我们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止善知识精进修持,必定能获得成就。为什么呢?因为往昔不可胜数的大德们都是依靠这样精进地修持而获得了寂灭的佛果,我们若能依教奉行亦定能获得佛果。所以,诸位在修行的过程中切勿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