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66课
我们正在讲业因果品。希望大家平时再三看一下有关阿赖耶和如来藏方面的道理,初学者一定要将其理解透彻。
丁三(宣说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
入道十善果异熟,等流增上及士用。
入道有十种善业,可分为四种果——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这是略说,下面广说。
戊二(广说)分九: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五、六度之果;六、四无量之果;七、二谛之果;八、善恶分别之果;九、甚深缘起之果。
己一、异熟果:
以行小中大品善,暂成人天终定胜。
所造善业可分为小品善业、中品善业、大品善业,根据善业不同而暂时转生于人天各处,最终获得决定胜的佛果。
随解脱分善并不是像随福德分善那样终将灭尽,它的果报暂时感受人天乐果,究竟获得佛果。
随福德分善很快就灭尽,但以菩提心和空性摄持的随解脱分善业,暂时感受人天福报,究竟获得佛果。
《般若八千颂》中云:“尊者舍利子,以何善根趋入人间、天界复成就无上正等觉?
释迦牟尼佛自问自答:舍利子,以何种善根暂时获得人天果位,最后证得佛果呢?
以发无上菩提心摄持之十善、四禅、四无色定、六度,中间永不灭尽也。”
这很重要。我们每次在讲经说法前都会提醒大家发无上菩提心,我昨天讲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若以菩提心摄持,哪怕是为僧众扫地,心中作意“我今天为一切众生而做这件事”,那所做之事就成了随解脱分善。因此,我们在念诵或修持任何善事前,最好以菩提心摄持。
古代传承大师们对以三殊胜摄持的善根非常重视。朵芒寺以前有位德钦朗巴伏藏大师讲过三殊胜,大概有十多篇,若能译出来应该对大家帮助很大。三殊胜是藏传佛教的特点之一,首先以菩提心摄持,中间行持善法时心不要散乱,最后回向善根。当然,凡夫人毫不散乱肯定做不到,平时要经常保持正知正念,并以无缘智慧摄持。
三殊胜并非分别念的产物,而是许多高僧大德将佛经中的意义以窍诀的方式为我们指点出来。因此,希望大家在做任何善法之初应以菩提心摄持,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乃至佛果之间永远也不会灭尽。
如果这只是无垢光尊者自己的说法,其他宗派的高僧大德不一定承认,因为无垢光尊者毕竟是宁玛巴的祖师,但此处引用的是《般若经》中的观点,出处是佛经,如果不承认佛经,那就不是佛教徒了。大家应记住《般若八千颂》的这些教证,以后为他人宣说菩提心的功德时也很方便。
许多人说要发菩提心,那么,菩提心到底怎么发呢?那天济群法师问我:“藏传佛教中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方法是什么?”我说:“你可以看看《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边看边思维它们的意义,才会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如何发起,否则,光是讲者口头上说,听者也不一定能完全领会。”
我们在闻思时,一定要将重要的内容牢记在心——本来佛经所讲的法无一不是甘露,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应该记住。
己二、等流果:
同行等流善自增,感受戒杀得长寿,
断除偷盗受用丰,断除邪淫夫妻和,
无有一切诸怨敌。断除妄语不遭谤,
断除离间互为友,断除恶语言适宜,
断除绮语众悦耳。断除贪心果知足,
断除嗔心具慈心,断除邪见具正见。
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与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若前世造善业,即生中善业也会自然而然增长;感受等流果,如戒杀生感得长寿等。
《宣说十善经》中云:“精进行十善业并使之增上:长寿、受用丰富、夫妻和睦、无有怨敌、不遭诽谤、众人悦意、语言适当、众人悦耳、知足少欲、互相慈爱、具足正见。”
精进行持十种善业的果报:断除杀生感得长寿,断除偷盗感得受用丰富,断除邪淫感得夫妻和睦等。
有些人经常遭到诽谤,有些人遭到怨敌的杀害,有些人受用不丰富等等,这都是由于往昔造作十种不善业而感;即生长寿无病、财产丰厚等,这些是从前造过十种善业的果报。
己三、增上果:
增上果生圆满境,食易消化药力大,
净处药等具美味,他人不欺离畏害,
众人和合得胜乐,随季成熟丰收果,
地平严饰清凉池,鲜花果实皆繁茂,
叶果药等具美味,资源富饶具亲友。
十种善业的增上果,是指将来会转生到环境非常圆满之处,无垢光尊者在下文中引用《十善经》中的教证逐一进行解释。
《十善经》中云:“戒杀者生于环境优美之地;
戒杀之人将来会转生到环境优美的地方。
断除不与取者转生于饮食容易消化且具美味、药具强力之境;
断除不与取之人,生于饮食容易消化且美味、药具有强力的地方。
断除邪淫者转生于具有芳香药树之清净处;断除妄语之人无论生于何处皆无有怨敌、盗匪等危害且不易受骗;断除离间语者生于众人和合、瓦砾荆棘鲜少之境;断除粗语者生于四季无倒、花果应季成熟之境;断除绮语者转生于土地平坦、海湖严饰之境;断除贪心者转生于鲜花、果实、庄稼繁荣昌盛之境;断除害心者生于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香味扑鼻之境;断除邪见者无论生于何处,悉是果实丰硕、富有宝矿且怙主、亲友皆圆满。”
这是十种善业的增上果,增上果全部成熟于外境。
己四、士用果:
士用之果善增上,如意成办诸所愿。
十种善业的士用果,即善根会越来越增上,且能成办一切所愿。
《广大游舞经》中云:“喜善福德资粮增,尽持善妙菩提资。”
若前世喜欢造作善业,今生的福德资粮会增上,而且能行持菩提的一切善资,获得大乘所有的善根功德。
《普贤行愿品》中云:“一切妙行皆成就。”
无垢光尊者引用《普贤行愿品》中的此教证说明,所有妙行、所有善事都能成就,就是士用果的一种作用。
己五、六度之果:
此外布施具财富,持戒安乐忍相好,
精进具德禅心静,智慧获得胜解脱。
修持六波罗蜜多的果报:布施具有财富,持戒获得安乐,安忍感得相好,精进具有诸多功德,禅定令心寂静,智慧获得殊胜的解脱。
以菩提心所摄持的布施财物、禁戒罪行、摧毁嗔恨、勤于善法、一缘安住、了知二谛自性,即行持六度善法将获得胜果。
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布施财物、守持清净戒律严禁罪行、修持安忍摧毁嗔恨心、精勤行于善法、一缘安住禅定、以智慧波罗蜜多了知一切法无自性,如是行持善法将获得殊胜的果位。
这里讲了七种法,即以菩提心摄持而行六波罗蜜多,这是无垢光尊者和龙猛菩萨的观点。颂词中不明显,下文讲义中有讲。菩提心于修行人而言极为重要,若相续中缺乏菩提心,只有空性智慧也不行。
《宝鬘论》中云:“施戒忍精进,禅慧悲体性,
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此六波罗蜜多以大悲为助伴。这是总说。
博施自财物,持戒而利他,安忍断嗔心,精进喜善法,禅一缘无惑,慧抉择实义,慈悲悯众生,一味等心伴。
平等地布施自己的财物是布施,持戒是利益他众,安忍的本体即断除嗔恨,精进是喜于善法,禅定是一缘安住无有烦恼,智慧是抉择真实意义,以慈悲悯念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作为六波罗蜜多的助伴。
下面分别讲述六波罗蜜多之果。九几年时我们讲过《宝鬘论》,你们方便时不妨详细研读《宝鬘论》和《亲友书》。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宝鬘论》,这其中将一些基本道理,如六波罗蜜多、佛的功德等讲得非常清楚。
施具财戒乐,忍具相勤威,禅寂慧解脱,慈悲成诸事。
布施具足财富,持戒获得安乐,安忍具足相好圆满,精进具足威力,禅定获得寂止,智慧获得解脱,慈悲则能成办一切事。
此七者无余,究竟至彼岸,智慧不可思,获得怙主位。”
六波罗蜜多再加上大悲菩提心就是七种法,以此能究竟到达彼岸,最终获得不可思议智慧怙主的果位。
关于六度加上慈悲,即是以菩提心摄持而修持,下文还有广说。
在《十地经》和《入中论》中也经常讲六波罗蜜多,布施、持戒等六波罗蜜多以菩提心摄持很重要,这是无垢光尊者和龙猛菩萨的观点,请大家铭记于心。
己六、四无量之果:
四无量之功德:
慈心悦意悲成利,喜心圆满舍无垢,
总之福慧资粮果,暂时增上决定胜。
修习慈心能令所遇之人皆感悦意;悲心能利益一切众生;喜心能令财富圆满;舍心令三门无有垢染。总而言之,修持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果报是暂时获得增上生,究竟获得决定胜。
此乃妙道大车轨,三世诸佛圆满因,
慈心众人皆悦意,悲心利益无边际,
喜心财富皆圆满,舍心自心极堪能。
修四无量心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是真正的妙道,也是高僧大德们都曾行持过的大车轨,三世诸佛菩萨也是依靠这条道路最终到达究竟的彼岸。意思就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切勿脱离,所行之善法以菩提心、空性慧而摄持很重要。
经常修慈心者,众人见之皆感悦意;悲心的功德不可思议,能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喜心的果报是财富圆满;修持舍心能令自心调柔,且极为堪能。
经中云:“具慈心者有宽广、七大、量无限定,与声闻、缘觉不共之功德,令人天悦意、获得妙色……”
慈心具有大乘的七大功德——所缘大、修习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善巧大、正性修习大和事业大,以及无量禅定等与声闻缘觉不共的诸多功德。
此外,《宝鬘论》中云:“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不及须臾间,修慈一分福。
每天在上午、中午、下午三时中,将三百个器皿装满饮食布施给众生,与在须臾间修慈悲心,哪个功德更大?修慈悲心的功德更大。花很长时间辛辛苦苦做一顿饭,供养众人,不如坐下来观修慈心,以可怜众生为对境,一瞬间观慈心功德很大。所以,希望你们还是以修慈悲心为主。
人天等慈爱,彼等亦守护,意喜身乐多,无有毒刃害,
修慈悲心者会获得人天慈爱,很多护法神经常守护他,且自心欢喜、身体安乐,没有任何损害和怨敌。如果慈悲心修得不好,那怨敌就会很多。奔公甲曾说:“我在家时别着三把长刀,还是有成千上万个怨敌;我出家后一把刀也没有,却没有一个怨敌,特别快乐!”
无勤事得成,感生梵天界,纵然未解脱,亦得慈八德。
修持慈心之人,毫不费力就能成办许多事情,感得转生梵天,即便没有得到解脱,也能获得慈法八德,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世间八德——长寿、妙颜、种姓圆满、自在圆满、辞严、具大名望、丈夫身、具力。许多人都特别希求慈法八德,修持慈心即使未得解脱,也能获得这些功德。
若令诸有情,坚发菩提心,常得如山王,稳固菩提心。
如果令一切众生发起坚定的菩提心,自己也会时常获得如山王般稳固的菩提心。
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凭依修空性,不执一切法。
由信心远离无暇之处,依靠清净戒律将来必定会转生到人天善趣,凭借修持空性对一切法不贪著。
于善不放逸,正直具正念,思维得智慧,恭敬证法义,护法具智慧。
对善法不放逸,在闻法时保持正直的心态、无有谄诳,由此可获得具有正念的聪明才智,时常思维法义就会增长智慧,恭敬妙法与说法者能证得正法的意义,护持佛法就会具有殊胜的智慧。
依凭闻正法,施法无障碍,感得伴诸佛,迅速成所欲。
依靠听受佛法,以及为他人做法布施时无有吝惜等过患的障碍,能感得值遇并依止诸佛,自己的所求皆能迅速得以成办。
无贪成法利。无吝增受用。无慢成主尊。法忍获总持。
无有贪心成就一切法,无有悭吝增长受用,无有傲慢感得主尊的果位,法忍获得总持。
以授五精华,及作无畏施,诸魔不能侵,成大威力最。
供养五种精华,并且做无畏布施,诸魔外道不能侵害,自己也获得殊胜的能力。
无畏施包括放生。听说外面传言,慈诚罗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和我,我们三个组织放生,一共要放五千亿个生命,呼吁大家参加报名,许多居士互相打电话询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今天我在此申明:我们的确经常放生,但此活动并非由我们发起。
现在网络太开放也会带来许多麻烦,有些人未经允许直接使用我们的名义组织各种活动,这样不太好。希望以后四众弟子,如果要以我或其他堪布的名义做任何事情,必须经过本人同意。也许你的发心非常清净、没有任何个人目的,完全是为了做善法,但你做事的方式不一定如法。当然,组织者不一定是学院的人,但也很难说,不排除有些人以好心胡说,这样没有必要。
下面讲分别行持何种善法能获得六通。
佛塔供灯鬘,暗处置灯盏,油灯加油汁,依此得天眼。
如果在佛塔上供灯、花鬘等,或是在黑暗处放置灯盏,或是往油灯中添加油汁、酥油等,这是获得天眼的因。
供养佛塔时,敬献妙乐器,铃铛螺及鼓,依此得天耳。
供养佛塔时,恭敬献上美妙的乐器、铃铛、海螺、风铃、妙鼓等,将来可以获得天耳。五台山的白塔上挂着很多小风铃,大家可以挂一些小铃铛在大幻化网坛城或佛塔上。
不举他过失,不说诸残疾,随护他心故,获得他心通。
不揭露他人过失,不谈论他人缺陷,经常护持他心,感得他心通。
施履及车乘,服侍羸弱者,乘骑奉上师,智者得神变。
布施鞋子或车乘,搀扶无法行走的羸弱者,将乘骑供养自己的上师,是获得神足通的因。
为法而行事,忆念法句义,法施无有垢,故得宿命通。
为了正法而苦行,兴建寺院,忆念佛法的意义,以清净心做法布施,将来获得宿命通。
如实尽了知,诸法无自性,故得第六通,永尽一切漏。
如实了知一切诸法无有自性,感得第六种神通——漏尽通,也叫无漏通。
为度诸有情,了真如等性,大悲润修行,成具殊胜佛。
为了度化众生、令众生获得解脱,了知真如等性,修持大悲心,能获得殊胜的如来果位。
种种愿清净,佛刹即清净。宝献能仁王,得放无量光。
发种种清净誓愿,感得清净的佛刹土。以珍宝献给佛陀、上师等殊胜福田,将来在自己获得佛果时能放出无量光芒。
故知业果理,随同而行持,恒常利有情,即利汝自己。”这些方式是趋至佛地的殊胜方便。
龙猛菩萨对国王说:“你应该了解有关业果方面的道理,知道后如是修持,并恒常利益有情,这样对你自己有很大利益。”
以上宣说了趋至佛地的殊胜方便。
《本生传》中云:“谁具福慧资粮果,即为解脱大津梁,永无其余解脱因,故降善法之甘霖。”
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特别强调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本生传》中也说:“何人若具足此二种资粮,则已成为真正解脱之阶梯、解脱之大津梁,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解脱因。为令人们知晓此理,故当降下善法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