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64课
大家应该好好听受《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窍诀宝藏论》这样殊胜的论典。作为传讲者,我有十分清净的传承,传承至关重要。上师如意宝的加持当然不可思议,但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都应信受佛法,哪怕仅听闻一节课也十分珍贵难得,有极大的利益和功德。
是怎样形成的呢?
如是从两种无明中形成三有之行,
若从密法的角度来说,从本基中显现基现,有些人可能没有得过灌顶,我就不原原本本按照大圆满的方法解释。两种无明——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有了这两种无明以后形成三有之行,这里“行”就是十二缘起当中的行。
从而形成众生各自之有、名、色等。
从而形成十二缘起中众生各自的有、名、色等。
从凝酪等直至出生之间,逐渐形成身体。
入胎后形成凝酪、膜疱等,至出生之间,有七个过程逐渐形成众生的身体。
之后依次是触、受、六处到老死之间,周而复始形成十二缘起,故称为轮回。
轮回的整个流转过程就是这样的。
如果说:最初实相不成轮回,而从如来藏中不应该形成轮回。
有些人说:前面已经讲了,在本基时不成立轮回与涅槃,所以,最初的实相不成轮回,从如来藏中形成轮回是不合理的。
许多人也有这种疑惑:如果最初没有轮回的话,为什么轮回突然就冒出来了?
这就好像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中,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突然积聚乌云一样,所以,虽然在本基中没有众生,但轮回的显现还是应理的。
驳斥: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无有污秽、清净透明的水以冬季寒风之缘而结成如石头般坚硬的冰一样,
有些人心中疑惑:“若众生皆具如来藏,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那为什么会成为众生呢?既然众生是佛,那在佛的本体上安住就可以了,不应如此迷惑。”
无垢光尊者在此处说,这就如同本来清净透明的水,在冬天遇到寒风,就会慢慢结成像石头般坚硬的冰一样。这个比喻,请大家铭记于心。
从最初的本性中,以所生起的所取能取为缘,而形成种种牢不可破的妄相。
在最初的本基中显现基现时,如普贤如来那般利根者已经了知了本面,在本位中获得了不退果位;众生以能取所取作为缘,从而形成了轮回中各种看似牢不可破的虚妄之相。
此处的“能取所取”,无垢光尊者在后面密法部分(第十品)中引用《观音禁行经》的教证,讲了他对能取所取独特的认知方法:“所取是第一刹那执著外境的心,能取是第二刹那再进一步地观察和思维它的心所。”在新加坡时,我把这个观点讲得非常清楚,无垢光尊者的这种说法非常独特,虽然我们平时认为能取是执著的心,所取是外境,但无垢光尊者在本论中讲到,能取所取都是心。
我个人认为《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是宁玛巴的道次第论。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将显密分开抉择,而本论则将显密结合,也引用显宗的经论阐释密宗的道理,用这种方式圆满宣说了显宗和密宗的道次第。因此,针对我们这些次第根基的人而言,《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非常重要。
当今时代,许多人对密法持有各种成见和邪见,作为宁玛巴的传承弟子,我们最起码应该懂得《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若将本论中的观点作为自己闻思修行的根本与基础,就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对密法生邪见。如若不然,我很担心在座的人当中,会不会有个别人上半生对密法有一定信心,得过灌顶、依止上师,下半生却依靠种种恶知识的因缘或恶劣环境的违缘,开始加入诽谤密宗的队伍,造很多不可想象的恶业?这非常难说。
因此,希望大家在上师三宝前发下坚定的誓言——我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绝不舍弃密法、不诽谤密法、不诽谤他宗。我们在上师如意宝的加持下,不敢说每个人都做得非常如法,但至少有最根本的见解与定解。
如果有人诽谤密宗和自宗时,我们是观清净心还是与其辩论呢?若是自己有能力,与对方辩论并遣除其邪见自然最好不过,无垢光尊者在本论依止上师品中也讲了,假设自己的上师受到毁谤,若有能力就要制止,否则,会导致他的成见、邪见越来越深重;若是没有能力,捂着耳朵不管他也可以。
昨前天我在课堂上提到了一些法师和著名的学者,我不是毁谤他们,希望你们也不要对他们有很大的成见,也许他们确实有密意,在我们这些凡夫人面前示现以诽谤密法的方式来利益众生也未可知。
他们弘扬自宗和弘扬佛教的精神值得赞叹,这方面我没有任何驳斥,但比较典型的误解,比如说大圆满没有历史证明、大圆满不属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密宗是“左道密”、密宗不符合佛教等说法,我在《显密问答录》中稍微做了澄清。当然,邪见无有边,逐一破斥也很困难。
总之,还望诸位好好闻思《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在本论中,无垢光尊者从理论上遣除了行人内心对于显密的许多普遍疑虑。我们必须通过深入闻思的智慧或实修来断除各种怀疑和邪见,这非常重要,否则自相续中很容易产生邪见。
《道情歌集》中云:
《道情歌集》的作者是印度八十四成就者中的萨绕哈巴。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都对萨绕哈巴信心很大,麦彭仁波切的著作中也有对萨绕哈巴道歌的注释。萨绕哈巴在其道歌中说:
“水为风入所搅动,柔水亦成如石冰,分别所搅愚痴心,无色亦成极坚性。”
通过寒风搅动后,本来柔软的水变成了像石头一般的坚冰;原本色法等无实无相,被分别念所搅扰后的愚痴心却将其执为极坚固的实法。
这句话大家应该记住。即便众生正在迷惑的当下,如来藏的本性也未减分毫地存在,那为何众生不现前如来藏的功德呢?这就如同冬天的坚冰中虽然具有水的自性,但液体的水却丝毫不现一样。
今天早上喇荣的水开始结冰了,今年藏历有两个十月,秋天会稍微长一点。我们藏族有种说法,最好不要闰腊月,如果夏天和秋天有闰月的话比较能接受,这样冬天到来的时间会晚一点。
冬天的喇荣山沟,即使是在室内,温度也很低,水桶里的水全都结成了冰,也许是为了提醒我们忆念此处如来藏的比喻吧。有时我特别怀念厦门,因为南方城市即便在冬天也是鲜花盛开。藏地的冬天非常寒冷,但比较好的修行人,寒冬腊月仍然以坚强的意志不离开寂静的圣地,这种修法精神真是非常稀有!值得随喜!
从如来藏中迷乱时,心性上本来清净之本体无有迁变的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法身中有圆满的色身、刹土、智慧这一切,
在本性不变的清净真实义阿赖耶上,法身、色身、刹土和智慧圆满具足,就像虽然水结成冰,但冰中液态水的本质全部具足一样,否则不可能在温度高时融化成水。
由于迷乱为所取能取的无明遮障,而从无始时以来于种种习气阿赖耶上播下各种各样的迷乱习气种子,众生因为强大的习气力而在善趣恶趣中感受种种苦乐,
众生从无始以来,虽然于真实义阿赖耶上没有动摇,但因为二取无明的遮障,在种种习气阿赖耶上种下各种迷乱习气种子,这是流转轮回的主要因缘,以强大的习气力在轮回中感受各种苦乐。就像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中,各种因缘具足时马上乌云积聚一样。有时看到晴朗的天空,我就会联想到众生流转在轮回中的情景。
如梦般流转时,执著我与我所,生起贪嗔等五毒,积累业与习气,毫无意义地迷乱产生各种实执,
在迷乱过程中,众生因具有我执和我所执,起现贪嗔痴等五毒烦恼,又积累了业和习气,毫无意义地迷乱在轮回中,将整个世界执为实有。
昼夜不停地在迷乱的显现中旋转,这是由于无基而不能迷乱,从中似乎迷现,如同梦中的妄相一样,
这种迷现没有根本,正在迷乱时并非实有,如同正在梦中感受各种苦乐时,苦乐实际上不存在一样。
在苦乐(不定的生活中)随烦恼而漂泊。
在轮回中的众生,心情如天气一般不定,有时无需任何特定因缘心情就很快乐,而明天可能就会骤然间变得很痛苦。众生便是如此,在不定的生活中,随着各种烦恼漂泊于轮回。
藏传佛教许多讲经说法的法师,会把有些句子牢牢地记在心间,比如这一段当中结冰的比喻、王子离开王宫的比喻,这对我们理解如来藏和佛性有很大帮助。无垢光尊者下面这个例子,就曾被诸多大德所引用。
例如,王子离开父王而流浪街头,正在受苦的当时,虽因生于王族而具有自性圆满的快乐,然而暂时他还是会受苦。
王子离开了父王,成为流浪街头的乞丐。尽管从王子自身的种族来讲,他本应享受一切圆满的快乐,但由于别人不认识他,他也不知道自己是王子,因此,他暂时仍会感受痛苦。
众生在轮回中流转时,就像王子在街头流浪一样。我们这些“王子”原本已经圆满具足法身的所有功德,却以各种因缘来到了三界轮回的街头,或许我们更愿意到街头去化缘吧!这个比喻大家应该记住。
上师如意宝去年讲《大幻化网》时,曾提到素尔巴派和康巴派,其中康巴派是无垢光尊者的传承,在讲到有关如来藏和迷乱的显现时,经常用王子漂泊街头的比喻来说明;素尔巴派则习惯用眼翳者见黄色海螺的比喻来理解。上师如意宝以前给我们讲《心性休息》还是《大幻化网》时曾经说过,王子流浪街头的比喻更为殊胜。我们平时应多加思维法王无垢光尊者的本义,其传承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窍诀。
一位汉地法师曾说,密宗所说的即生成佛,就像乞丐想当国王一样不现实。请问,您所说的乞丐是不是王子乞丐?如果是王子乞丐的话,您老人家自己也是王子乞丐。一切众生皆是佛,这不仅是密宗的说法,其实显宗最了义经典中亦有提及。
若在写书时留下了不太合理的观点,不仅只是这辈子或下辈子,生生世世对佛法影响都不好,许多众生将会依此邪知邪见堕入恶趣,作者自己也造下了极大的恶业,非常可怕。
在座的金刚道友当中,可能也有人听过这位法师的一些教言,他的事业在汉地比较兴盛,但这有利还是无利不好说,我作为凡夫不方便评价。不过,显现上他的某些观点的确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教理,关于这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发言权。
《无尽藏窍诀歌》中云:“为如生有藤所缠,流浪我执旷野中,犹如太子离父王,无安乐时心苦恼。”
《无尽藏窍诀歌》是萨绕哈尊者所著的道歌。众生被三有的藤蔓缠绕,流浪在我执的旷野中,就像太子离开了父王一样,在不具安乐时内心十分苦恼。
有些人对我说:“上师,我特别痛苦,坐也坐不住,压力特别大,怎么办啊?”其实出家人的生存压力不是很大,社会人士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各种压力确实很大——不仅要工作,还要抚育孩子……
我们因为修行不好而感到有压力,但即便修行不好,也不会造许多粗大的恶业。相较于在家人而言,出家人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轻。无论贫富,社会各阶层人士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大城市里生活,开销日益增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日日夜夜痛苦不堪,但许多人却将此视为安乐。
我们这些众生就像离开王宫的王子,在轮回的旷野中十分痛苦。大家应该观观自己的心,何时能了达自心,就是真正回到了自己的王宫,我们应为此精进修持!
如前所说,众生正当无义地漂泊于三有荒野中时,仍然原原本本具有如来藏。
众生正在三有中漂泊时,仍然具有如来藏。
无垢光尊者在解释如来藏时讲了很多比喻,并引用了许多印度的论典。我认为听一遍《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相当于听闻了显密最根本的法义——显宗方面引用了因明中的相关教言,及龙猛菩萨的《亲友书》、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等诸多教典;密宗则引用了《大幻化网》和大圆满中的有关教言。因此,我们若能认真听闻一遍,便能通达显宗和密宗的概要;如果能精通本论,那显密法要就都精通了。
《如来藏经》中云:“嗟!佛子,譬如,有一量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之巨幅整匹绸缎,三千大千世界皆圆满绘于其上。
比如,有一幅相当于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巨大的绸缎,画家在其上描绘出三千大千世界。
铁围山位置绘铁围山;大地位置绘大地;中千世界位置绘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位置绘大千世界;四洲世间界位置绘四洲世间界;大海位置绘大海;南赡部洲位置绘南赡部洲;东胜身洲位置绘东胜身洲;西牛货洲位置绘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位置绘北俱卢洲;须弥山位置绘须弥山;行地天无量宫位置绘行地天无量宫;欲天无量宫位置绘欲天无量宫;色界天无量宫位置绘色界天无量宫。
在相应的位置分别画上三千大千世界中的铁围山、大地等。这个比喻在《如来藏经》《华严经》中都有。
巨幅整匹绸缎面积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令此巨幅绸缎入一极细微尘,
整幅绸缎的大小等同三千大千世界,有神通的人将它全部收起来,置入一个非常细微的微尘中。
如彼巨幅绸缎入一极细微尘,一切微尘无余入于巨幅绸缎中。
如同巨幅绸缎入于一细小的微尘,所有的微尘也全部融入巨幅绸缎中。
尔后有具卓越智慧之士诞生,彼之肉眼成天眼且一切皆成清净光明,
然后,世间降生了一位大士,其原来的肉眼变成了天眼,一切现为光明。
彼以天眼观而见此巨幅绸缎存于一极微尘中,众生皆未利用。
这位瑜伽士通过天眼看到有一幅巨大的绸缎,藏在一粒很小的微尘中,它还没能利益众生。
其思筹:呜呼!当以大精进力将此极细微尘展开,令此巨幅绸缎利于众生。
他心想:应以大精进力将细小的微尘打开,令这幅巨大的绸缎利益众生。
彼发起大精进力,以细金刚将微尘打开,
“细金刚”应该是瑜伽士的一种神通,他发起大精进力,以神通将此微尘打开。
当绸缎变成非常细小的微尘时,南赡部洲的图案等仍然存在于绸缎中,将其打开时一切如实现前,比喻众生正在迷惑时,其实所有的福德、功德等全部圆满具足。这个比喻含有甚深的密意。
如愿以偿使巨幅绸缎成为一切有情生存根本。
瑜伽士打开绸缎后利益了很多众生,但不知道具体方式是怎样的。
嗟!佛子,如是如来之无量智慧,一切众生心相续无不具足,一切众生心相续亦同于如来之无量智,然为想执所缚之愚众不知如来之智,不了不觉不现。
这一点大家应该记住。众生的心相续中原本具足如来的一切智慧,就像是将量同三千大千世界的绸缎卷起来入于一个微尘一样,虽然具足佛陀无量无边的智慧功德,但被妄想执著束缚的愚痴众生不了知、不觉,亦不显现。
是故,如来以无贪之智彻见众生遍具法界而作师想。
如来以其无贪的智慧彻见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前面讲过,我们并不知道哪些众生的相续已经成熟,哪些尚未成熟,若是已经成熟,当然值得恭敬,即使没有成熟,他也具足佛陀所有的功德。
呜呼!此等众生不知如来真如正智,
众生真是很可怜,根本不知道自己具有如来的种姓、智慧,也不知道其他众生都同样具足如来藏。大城市里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真正知道自己具有佛性并承认前世后世的有多少人呢?我们不得而知。
为令彼等趋入如来之智,我为众生开示圣道,以此可摆脱一切想之束缚。”
佛陀说:“我为令众生趋入佛智而开示圣道,以此能摆脱一切想之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