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45课
丁四(当修解脱法之摄义)分四:一、若不修法不得解脱之理;二、从前未被调化故若不精勤不得解脱之理;三、大悲不度无缘恶业者之教言;四、虽说痛苦亦不生厌之理。
戊一、若不修法不得解脱之理:
现在许多人认为:某位上师或诸佛菩萨具有巨大的威力,即使自己整日懒惰、懈怠,也能获得解脱。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解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和精进修持,如果将解脱与成就完全寄托在上师或诸佛菩萨的身上,则解脱无望。
当然,诸佛菩萨与金刚上师们的加持、摄受和引导不可缺少,但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自己精进修持,这非常重要,所有的金刚道友都必须深刻认识此理。全知无垢光尊者在这里明确指出,要想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依靠自己。《前行》中也说,上师的威力和加持再大,也不可能像扔石头一样直接将你扔到清净刹土。
倘若有人认为对于恶趣众生佛也会救护的,于此宣说自己造恶业则恶趣之果成熟于自身,所以难有蒙受大悲观照之机会。
有些人认为:恶趣众生虽然很可怜,但佛作为大慈悲的尊主,肯定会予以救护。
针对这种说法,无垢光尊者在此宣说:倘若众生造了恶业,业力成熟时必须要承受堕入恶趣的果报,恶业深重的人,即便佛陀也难以度化。
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脱法,
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解脱依赖于自身努力精进地修法,释尊已经为我们揭示了解脱之法——虽说为众生开示佛法是释尊和善知识们的任务与责任,但众生很难骤然得到度化,这需要一个过程。如同我们正处于睡眠中时,自心的习气所产生的诸多迷乱显现不得不在梦中成熟,正在做梦时,他人无法遣除自己梦中的迷乱。
若能佛菩萨悲光,早令轮回成空无,
是故今披精进铠,时至踏上解脱道。
如果诸佛菩萨能够直接将众生送往清净刹土而无需众生修行,那么,以他们相续中无边大悲心的光芒,早就令整个轮回成为空无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曾有不可胜数的拥有强烈大悲心的诸佛如来、菩萨及善知识们出世,然而,如今仍有无量无边的可怜众生沉溺在轮回中。因此,我们应该披上精进的铠甲,踏上解脱之道,这是众生需要通过自身努力修行才能做到的。
从轮回和恶趣中解脱出来完全依赖于自己的精进,他人除了指示方法外,是无法代替你精进修法的。
想要究竟从轮回中解脱、暂时从恶趣中解脱,主要依赖自己的精进,上师与金刚道友除了为我们指明道路外,不能代替我们修行。
如《毗奈耶经》中云:“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己当精进。”
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引用过这个教证。在藏传佛教中,许多高僧大德在宣讲佛法时,常常以这句话来引导弟众。释迦牟尼佛说:“我已经为你们宣说了解脱的法门,但解脱完全依赖于你们自己的精进。”希望各位精进修行,不要懈怠,不精进无法解脱。
就是说,自己方能遣除自己所积累的自现之业,
自己才能遣除自己所造的恶业。
如同睡梦消除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能否从梦中醒来,依靠他人破除梦境是不可能的。
是否能断除各种迷乱的梦境,主要看自己能否从梦中醒过来,依靠他人无法遣除梦境。
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以一尊佛的大悲光,于无量劫以前就应使此轮回完全空无了。
佛陀的大悲力不可思议,如果佛陀可以令我们不修行就获得解脱,那佛陀在无量劫以前就应该将所有的轮回众生全部度化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依靠自己精进修持。
戊二、从前未被调化故若不精勤不得解脱之理:
由自己的罪业所致,
昔日无数佛陀尊,如我未能被化众,
漂于苦性有旷野,若如既往不勤修,
反复感受六趣苦,诸位于此当深思。
往昔无量佛陀已经出世,但像我这样刚强难化、未被调化的众生,仍旧漂泊于痛苦本性的轮回中,独自无依无靠地流浪在无边无际的旷野。如果我仍然一如既往地不精进,那就将继续反复感受无量的六趣痛苦。所以,诸位有智之士应深深思维此理,反省自己、观察自己,这很有必要。
佛教的正理,世间许多人都未能理解——有些人认为无需依赖诸佛菩萨和上师,只凭自己就能解脱,这样不可行,最初必须要有善知识为我们开示正理;而有些人则认为将解脱之事完全抛给上师就可以,这也行不通,这两种条件缺一不可。
寂天菩萨云:“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复。”这其中所说的道理,实在值得深思。
饶益有情的无量佛陀早已涅槃,但我由于自己的过失,昔日未能得到佛陀的教化。倘若我依然屡教不改,那以后仍将反反复复在轮回中感受痛苦。请大家好好思维这些道理。
戊三、大悲不度无缘恶业者之教言:
轮回苦如空无边,如难忍火种种境,
忍受非处呵责处,放逸无愧不知惭,
如此无缘恶劣众,岂有大悲度化时?
轮回的痛苦如同虚空般无有边际,种种接连不断的外境如同难忍的猛火,我们在轮回中忍受的诸般痛苦其实是“非处”——本非我们应当享用的对境,但众生却偏要去享用,因此而成为高僧大德们的呵责之处。轮回明明充斥着各种痛苦,众生反而一直贪执,放逸无度,无惭无愧。此等没有因缘的恶劣众生,难道佛的大悲心有令其得到度化的时日吗?肯定没有。当然,每个众生都有佛性,因时间极为久远之故,此处以微加否定词说几乎无有度化之时日。
经说佛方便事业,所化清净因缘生。
是故当知己罪过,诚心忆念轮回苦,
我与诸众为解脱,踏入寂灭正道中。
佛经中说,佛陀的方便事业实际上是由所化众生的清净因缘而产生的,善知识的事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当知晓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并诚心诚意忆念轮回的各种痛苦,为了我与一切众生获得解脱,踏上寂灭的正道。
如是轮回痛苦不可思议漫无边际,故如虚空;难以忍受,故如火堆;
轮回的痛苦漫无边际,如同虚空;难以忍受的轮回之苦就像猛火、火堆。
各种各样,故如白红种种现境,
轮回中有各种不同的痛苦,有些人头痛,有些人心痛,有些人身体痛……有些人虽然身心都没有痛苦,但却有说不清的来自外境的痛苦。
忍受如此痛苦是不应理的。
我们可以忍受修行方面的痛苦,但若还要继续忍受轮回中无意义的痛苦,这是不应理的。
《入行论》中云:“犹忍不嗔彼,非当应呵责。”
我们应当忍受修法的苦行,忍受道友之间的磕磕碰碰,而唯独不应忍受轮回之苦。
佛度有缘人
忍受轮回之苦是无惭无愧者,此人怎么会蒙受佛陀大悲日光的照耀,犹如太阳光芒无有入于地下暗处的机会。
即便是光芒万丈的太阳,也无法照进地下黑暗之处,同样地,甘愿忍受轮回之苦的无惭无愧者,无有机会蒙受佛陀大悲日光的照耀。
也就是说,好似地下的黑暗因为存在方式不清净而使光芒照耀的因缘不具足一样,自相续笼罩着黑暗也难有大悲调化的机缘。
由于大地具有遮蔽性,太阳的光芒永远无法照入地下暗处。同理,那些与佛法无缘的众生,因对佛陀缺乏信心,自相续中存有邪见、嗔恨心、贪心等,而无法得到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与大悲之光的照耀。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净化自己的相续,对佛陀和善知识们生起信心。这些比喻大家要好好想一想。
有时,我会选择让某些即使是诸佛菩萨也难以度化的人离开学院,或者劝他暂时不要听法。对此,个别人会问我:“上师,您难道没有慈悲心吗?他毕竟是众生,也具有佛性,虽然他现在表现恶劣,但未来或许会变好。”如果你以神通知道他以后会变好,那到时再说,现在他正处于黑暗中,如同地下室遮蔽的因缘没有改变之前,无法蒙受阳光照耀一样。因此,对于那些暂时无法度化的众生,旁人不必勉强,若无因缘,佛陀也难以度化,即使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人堕入地狱,这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
佛陀的大悲也根据所化众生的福德缘分而显现,倘若众生不具备福德与缘分,则不可能被调化。如《华严经》中云:“如月纵出升,非器不显现,佛陀大悲月,亦不照无缘。”
《华严经》中的这个教证非常好,大家应该记住。虽然月亮已从天空升起,但“非器不能现”,一个空碗或碗中的水浑浊不清,能否清晰显现月影呢?无法显现。同样地,无缘众生污浊的水池中,根本不可能显现佛陀大悲的月光。
因此,现在就应该勤修必定解脱的方便法。
戊四、虽说痛苦亦不生厌之理:
微苦尚且不堪忍,难忍有苦何堪言?
虽已如是作开示,然却毫不生厌离,
我心真如巨铁球,或如石头无有心。
我们连微小的痛苦都无法忍受,那么,在面对六道轮回的大痛苦时,我们又该如何承受呢?无垢光尊者对某些众生流露出强烈的厌离心,他说:我已将轮回的痛苦与解脱讲得十分详尽,但有些人似乎并未对轮回产生一丝一毫的厌离心,他的心难道是一个铁球吗?或者是如同石头一样没有心?
前面已经阐述了许多关于轮回痛苦的道理,这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毛骨悚然,特别害怕,从而生起“我要从轮回中解脱”的强烈愿望,这说明你已具备了一定的厌离心,是有缘众生。如果你对此毫无感觉,那么你的内心就如同无垢光尊者此处所描述的,心像铁球或石头。
寂天菩萨云:“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何不除嗔恚,地狱众苦因?”必须以这种方式来思维。
倘若我连眼前微小的痛苦都无法忍受,那么面对地狱的巨大痛苦时我又怎能堪忍?何不从现在开始断除嗔恚等地狱的苦因呢?
如果生不起少许厌离之心,则诚如《宝箧语》中云:“虽闻有苦不生厌,此人委实极愚痴,犹如石头或铁球,显然可谓我无心。”
虽然某人已听闻三有之痛苦,却丝毫生不起厌离心,那这个人实在是太愚昧了,心就像石头或铁球,显然可以被认为没有心。
人毕竟是高级动物,应该比牦牛好一点,但如果听了这么多轮回痛苦的教言,却仍然毫无反应,那可能就像石头或铁球一样是无情法,或者已成为无心者。我们应该反观自己的内心,在听闻轮回痛苦的道理后是否有所触动?如果毫无感觉,那无垢光尊者在此处也严厉地批评了我们。
甲三、思维轮回痛苦之理:
轮回难忍具苦蕴,根本随眠诸烦恼,
多种痛苦之来源,若是有心知理者,
谁人于此增贪欲?故当迅速超三有。
轮回的痛苦十分难忍,众生在轮回中感受苦蕴,苦因即是根本烦恼及随眠烦恼,它们是众多痛苦的根源。因此,拥有智慧、知晓轮回痛苦之理者,谁会对轮回增长贪欲、执著轮回不放呢?所以,我们应该舍弃轮回,迅速超离三有。
如是轮回是痛苦之本性,众生感受苦蕴之果。苦因即是六种根本烦恼与二十种随眠烦恼,理应对烦恼谛中所摄、众多病害之大根源的这一自性生起厌离心。
贪、嗔、慢、痴、疑、见,是六种根本烦恼,这些内容在《俱舍论》中讲得很广;二十种随眠烦恼或支分烦恼,在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论》中讲得非常清楚。
甲四、回向本品善根:
现在将此等妙音善说之福德为利益众生而回向。
以此乐源法喜宴,愿三有城诸众生,
享受喜乐除众苦,疲劳心性今休息。
无垢光尊者以“喜宴”为喻,阐释第三品的教言精髓。以此安乐的来源、法喜充满的宴会,愿所有在三界轮回中的众生都能共赴此宴,享受喜乐,从而断除无始以来的痛苦,令这颗疲劳的心得以休憩。
如是以所穿成善妙句义之珍珠般的善根回向众生,愿以此使无始轮回中善资正法贫乏、身心疲惫的三界一切有情,具足圣者殊胜财富,并得到休息。
尊者将上述所讲到的词句与意义比喻为珍珠,并将此善根回向众生。
愿为地狱等世火逼者,前往缓流清凉之天湖,
珠宝珍珠钏镯之光芒,饰面天界之中获菩提。
愿正在地狱中感受世间之火逼迫的众生,立刻前往天界清凉的湖泊,并在以珍珠、宝珠等光芒装饰的天界获得菩提。这是无垢光尊者对地狱众生的回向,愿它们暂时获得人天的快乐、究竟获证菩提。
如是愿诸饿鬼与旁生,非天人天同缘之有情,
已得善趣一切喜乐后,获得离尘寂灭菩提果。
前面是对地狱众生的发愿,此处是对饿鬼、旁生、非天、人与天人的发愿,愿六道众生在获得善趣的一切安乐后,最终证得圆满的菩提果。
愿诸禅天众生行善法,四无色界众亦醒寂止,
圆满究竟福慧二资粮,获如怙主无量光佛果。
愿色界诸禅天众生行持善法,愿无色界众生早日从寂止的禅定中苏醒过来,不要再睡懒觉了。否则,无色界的众生一直在天上睡觉,人间的修行人始终在人间睡眠,这样不太好,大家赶快起来精进积累资粮。愿此等众生尽快圆满福慧二种资粮,获得与阿弥陀佛等同的果位。
我愿以此殊胜善良心,引导三有众至最寂位,
日夜精勤究竟自他利,获得相好无边怙主果。
无垢光尊者说:我以最殊胜、最清净善良的心引导众生,愿他们皆能得到寂灭的果位。尊者特别精进,著作颇丰,在每本书中都再三强调“精进、精进”,所以,我们应日日夜夜精进修行,究竟自他二利,以期获得相好圆满的无边怙主的果位。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三品轮回痛苦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