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36课
我们正在讲第三品轮回痛苦中唯识宗的观点。唯识宗主要有三大宗义,前面已经讲了遍计法和依他起,今天开始讲圆成实。
圆成实也分为无变圆成实与无倒圆成实两种。
圆成实分为两种:无变圆成实,指无有迁变的法界;无倒圆成实,是无有任何颠倒、能了知法界的智慧。这两个名词大家应该记住。唯识宗的这些名词中观派也承认,但在实际的宗义上与唯识宗略有差别。
其中:(一)无变圆成实:无论是在迷乱还是未迷乱的时候,自性清净法性本来具有的空性,前后无有差别而存在,就叫做无变圆成实,也就是本性实相。
在三界轮回中,无论是在迷惑时还是未迷惑时,清净的法性、一切诸法的本来实相,前后都无有任何改变,即无变圆成实。
从这一角度而言,空性也安立为三种:即自空、他空、自他空。
空性可以安立为三种,下面一一解释。
自空又分为离自相自本体空与遍计自本体空两种。
自空,任何一法自己的本体是空性。自空分两种:离相自本体空和遍计自本体空。
离相自本体空指无而显现如水月;
真正观察时本体不存在,没有实有的相状,但无而显现如同水月,这叫离相自本体空。
遍计自本体空是指虽然没有分成自他的部分却不舍任运自成之法。
遍计自本体空,虽然在法的本体上没有自和他的分类,但它不舍弃任运自成之法。任何法都是空性,这是任运自成的,并非由他人改造。也可以说每一个法自己的本体上不分自他,它自己空性的本性一直不舍弃。
他空分不具他空与异名他空。
他空有两种:不具他空,在一法上不具足其他法;异名他空,一种法有很多名字,这些名字也是空性。
自他空也分为两种,即具二差别空与声义自相空。
下面讲什么是自空、他空。在名言显现上有些法自性就是空性,有些法在名言中自性不空,这个道理应该清楚。
(自空:)心之法性光明如来藏的这一自性无有一切过患,具足功德之相,从本体清净分而言,超越功过破立;
每个众生的自性光明如来藏其实非常清净,具有世出与世间的诸多功德,没有任何过患。若如来藏没有功德,则地道的功德就无法现前,所以如来藏只有功德,没有过患;从本性清净分而言,则超越了功德与过患、破与立。
所显现的白红等各种迷现垢法以及此等分别或八识聚在本性上并不存在,所以本体也是空性,
所显现的白色、红色等各种器情世间的迷乱显现的不清净法,还有众生八识聚等分别念,这些本性并不存在,所以本体是空性。
诸如柱子、瓶子,以差别而言也是空性并具有过患分,
世俗各种不清净的法,比如柱子、瓶子等法也是一种显现,从差别分而言虽然是空性,但依靠这些法能产生烦恼,它是刹那变化性,在世俗中具有很多过患分。
但从本体清净的角度而言,也是超越功过破立;
从本性清净分而言,它们也是超越一切功德、过患与破立。
诸道亦是自本体空,并具有功德过患之分,从本体清净的角度而言远离功过;
道位的本体是空性,并具有功德分和过患分。比如布施、持戒等每一种功德可以现前,每一道的功德也可以现前,但它也有过患分——第一地菩萨属于五道中的见道,但其修道的功德尚未圆满。每一地上上的功德没有圆满,这就是它的过患。从本体清净的角度而言远离功过。
究竟清净时一切过患习气荡然无存,
到了无学地时,一切过患、习气丝毫也不存在。
因为现前了如来藏的所有功德故而不空,
从实相现相二谛的角度来衡量,最终真正能现前如来藏的所有功德,所以也可以说是不空的。
从本体清净的角度而言超离功过破立。
以上一个是讲如来藏,一个讲外面不清净依他起的法,还讲了道位十地的安立,然后讲了究竟无学道,其中安立了不同的功德分和过患分——有些功德圆满,不具过患;有些既具足过患,也具足功德;有些只具足过患、不具足功德。不管怎样,从本体清净而言全部超离一切功过;从自性显现上而言,功德和过患是分开的。因此,分清实相与现相的安立方法至关重要——以现空二谛衡量时万法都是空性的,如果以实相现相二谛的安立方法来抉择,如来藏肯定不空。
无垢光尊者已经讲了关于二谛的安立方法、自空他空的破立方法等问题,但各个众生的根基不同,不知道各自领会得如何。
总而言之,自空是指任何法之自性无实有。
总之,所谓的自空,是指任何一法自己的本性不实有。
若分类,则有离相自本体空与遍计自本体空两种。
无垢光尊者在这里再次作了分类。
离相自本体空:无有任何相状,诸如兔角,于迷乱者前显现而在本性中或实际上无有,诸如水月般的空性。
从自性空性方面讲,没有任何相状,就像兔角、石女的儿子一样,因为它是“离相”;从显现方面讲,虽然在迷乱的众生根前显现水月或二月等,但本性不存在,也是空性。
遍计自本体空:所假立的名称、词句、文字都仅是以心安立的,并没有外境的自相。
所有的名称——人或动物的名称,以及词句、文字等,都是以心安立的,实际上无有外境自相。
例如,为小孩取名“狮子”,他的名称为狮子,意义为具有鬃毛的动物,但此名义在小孩的身上何处也不存在。
比如有些孩子名叫“狮子”,但其实狮子是指在雪山或森林中长有鬃毛的动物,真正狮子的鬃毛在孩童的身上连一根都找不到。
虽然能知的名称不能诠表所知的意义,但对于能起作用的法进行的一切命名(都属于遍计自本体空)。
虽然能知的名称不是在所知的意义上存在——能知“狮子”的名称在所知孩童的身上的确不存在,但人们把他命名为“狮子”的名称后,“狮子”一名还是能代表他。所以,这类名称可称为遍计自本体空。
遍计自本体空和离相自本体空的差别大家应该分清楚:一个连自己的相状也不成立,一个完全是心假立的一种名词。
他空:是从某一法上不存在他法的角度而立名的,分为不具他空与异名他空两种。
他空就是在一个法上不存在其他法。
不具他空:诸如太阳上不存在黑暗或者柱子、氆氇等凡是太阳上没有的一切其他外境自相法。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牦牛身上不存在骏马,人身上不存在大象等,在一个法上不具足其他法,因为其他法已经空了,所以叫他空。格鲁派的有些观点说柱子是存在的,但柱子的本体上实有的法不存在,这种说法也是他空。所以麦彭仁波切曾说,你们说自己的观点是自空,但反而成了他空,原因也是这样的。
异名他空:对所谓的太阳,一般取名为能明、七马等不同名称,
一个法可以取很多名称,比如在辞藻学中,太阳也叫能明、七马,还有日亲、世间灯、世间眼睛等,月亮也有兔影等名称,这些就叫异名他空。一法具有多种名称,但这些名称实际上也不存在,有些有理由,有些连理由也没有。有些人有在家的名字、出家的名字,出家的名字中,不同的法师又为他取了不同的名字,这些都是异名他空。
分别所说的界、喻、摄的这一切名称实际上都未触及到太阳的自相,因此名为异名他空。
名字的分摄,比如说太阳分很多名字,把所有的名字摄集于一处,这些名称实际上都没有接触过太阳的本体,从未触及过太阳的自相,所以叫异名他空。
自他空:某一法上自他二者都不存在。
在任何一法上自法和他法都不具足,他的自法就是自己的本性,其本性并不存在;其他的法也不存在。
若分类,则有差别遍计空与义自相空两种。
差别遍计空:即所谓迷乱轮回的蕴界处等三界一切法自相空无,因为是由名言分别心安立为名称的缘故。
三界轮回中,五蕴、十八界等万事万物的法,自性均是空性,他性也是空性,自他的迷乱皆是空性,没有一点自相,因为皆由分别心安立。这叫差别遍计自他空。这里抉择得比较深。
义自相空:因为无有自相故(自他)二者皆不存在,诸如石女儿或阳焰水,
自己没有任何自相,比如说火,名言上有一个热的自相,但真正观察时,所谓的热也不存在。按照《入中论》中的分析,自生不存在,他生也不存在,没有自相,所以依靠自己而安立的他法也不存在。比如阳焰水,实际上真正水的本体自性不存在,他性也不存在。
以及自性虽无实有但显现不灭而明现如清净依他起的空性。
虽然没有自性,但明现不灭,就像清净依他起一样。清净依他起——如来的刹土、如来的身相,实际上是自他二空,但是跟石女的儿子有点差别: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的本性虽无实有,不过暂时在清净业障的菩萨等面前可以现前,这叫清净自他空。
我们一定要多方面闻思空性的道理。“万法皆空”的概念看似简单,但我们若详加分析,某法在哪些场合下是空性,哪些场合下不能空,在哪些场合下离一切戏论,或许还是有些难度。
全知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在其相关教典中说得非常清楚,但如果我们不闻思,想要理解可能有点困难。有些人对中观的这些道理根本不看,或者只看一遍,这样不可能领悟其甚深之义。我们看一个收音机的说明书还要花点时间,何况圣者菩萨的境界。
可惜,现在这个时代,将自己的分别念真正融入圣者菩萨的智慧,并长期在闻思的海洋中遨游的人寥若晨星。我们睁开眼睛看看,世人整日忙忙碌碌,甚至有些修行人也不重视闻思,都是在为自己或他人忙世间法。具有前世因缘、信心和智慧的人,对这些金刚语言会生起信心,不会放弃。
我一再强调,对经论的闻思不要像看小说和看故事一样,这里面含有甚深的道理。以前的一些修行人经过十多年反反复复地闻思,才能真正得到佛的密意。所以,将我们的分别念汇入圣者的智慧很重要,若让分别念跟随着分别念,这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是由三本体分成六空,
自空、他空、自他二空都分了两种空,总共有六种空。
这些也全可包括在体性清净之所说空与能说异名空这两种离心之理中。
上面所分的六种可以包括在能说空和所说空或所取空和能取空当中——本体清净之所说空性和离思差别之能说空性。离思差别之能说空远离一切思索,能说、能诠方面是空性,所诠的词句、意义也全部是空性。总之,能说和所说可以包括万法,这些都是空性。
因此,也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悟诸法空性。那些言说“无有”之断空派不知空性之理,与顺世外道的观点相同。
有些人说“一切都没有”,这样的断空派实际上不知晓空性的道理,与顺世外道的观点相同。意思是,有些人认为“什么都不存在”就是空性,这属于断空派,他们不知道哪些是空的,哪些是不空的,因此,他们的观点跟顺世外道没有什么差别——顺世外道也说一切都没有,因果也没有。
的确有个别学中观的人,由于未通晓真正的中观空性之理,认为善也没有,恶也没有,做什么都可以,只不过自己的烦恼空不了,自己能放得下的东西都是空性的,放不下的东西都不空,这跟顺世外道没有差别。
所有声称“此空、此不空”之空见派是持相似空性的常见者,
有些人说“这是空的,这是不空的,这个永远也空不了,在究竟涅槃时也空不了”,这种人表面上看好像持空见派,实际上是一种相似的空性见,说到底他已经成了常见者。
与诸声闻缘觉的观点相同。
声闻缘觉保留了不空的无分微尘及无分刹那,声闻宗认为,微尘在胜义谛中观察时也存在,有些他空派也执著事物永远不空,这种见解与声闻缘觉的观点没有差别。在以究竟胜义量观察时,应该承认一切都是空性的。
可见,这些是堕入常断边的宗派,所以切切不可依止。
所以,中观派不能堕入常边,也不能堕入断边,常边与断边都是歧途,因此,我们千万不能依止他们。
(二)无倒圆成实:解脱正道,证悟真如实相后不舍现分而于世俗中积累福德资粮;
已经证悟真正的实相,证悟后在世俗谛中不舍弃福德资粮。
观想空性而勤修胜义中离一多如虚空之法性智慧资粮。
证悟空性后,勤修在胜义谛中远离一多、如虚空般的法性,即观空性积累智慧资粮。我昨天讲了,平时我们应将心静下来,观想无我空性,积累智慧资粮;对上师三宝起信心、供养、顶礼、供曼茶罗,这些是积累福德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一定要双运。
《瑜伽师地论》中云:“所谓之无倒,道谛真实摄。”
所谓无有颠倒的圆成实,实际上在道谛里面全部都包括了。
下面这一段话是我最喜欢的。
总之,如果通达心性光明无变之真如并证悟诸法仅是假立实为空性后精进修道,一切不清净的迷乱显相及遍计心将完全转依或彻底清净,
意思就是,一个修行人通过上师的教言通达了心的本性——光明不变之真如的本性,并证悟万法都是假立,实为空性,通达此理后精进修持,不清净的依他起的各种迷乱显现与分别念一定会完全获得转依,或将彻底清净。
简单而言,反观自心时,若能了知自心与万法皆为假立后精进修持,不清净的分别念将全部转依。当然,真正证悟空性有点困难。
从而趋至原有的本性中,圆满拥有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清净刹土,
最终将圆满身语意清净的无尽庄严轮刹土。身口意所有的功德全部圆满,叫无尽庄严轮的刹土,意思就是成佛后自然具足一切清净刹土的功德和受用。
这就是一切佛法合而为一的修证法。
证悟心的本性后再继续修持,一定会得到解脱,这就是总摄所有显宗和密宗的一种修法。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我认为它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很有价值,希望大家经常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