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34课
我们正在讲轮回痛苦,前面讲迷基和迷理时,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提到了遍计法、依他起及圆成实,无垢光尊者明确为我们指出:外境不是心,外境的显现是心。今天,我们主要讲中观派连显现也不承认为心的道理。
中观派:外境非心,显现亦非心
我们中观派认为:若详细观察,不仅显现境不是心,而且也不承认显现是心,
这个道理跟唯识宗有点不同。按照中观派的观点分析时,胜义谛中当然一切都不存在,但以最究竟的名言量来观察时,不仅外境不是心,而且连显现亦非成实的心。智悲光尊者曾说过:“依靠全知无垢光尊者的这部教典——《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我才明白外境不是心的道理。”总之,中观派认为,外境不是心,显现也不是心。
因为内在的心不存于外面,而识在里面观察现于各根门中的外界显现。
显现或外境不可能是心,因为内在的心不存在于外面,识安住在里面观察各自根门上外境的显现。比如,当我看见柱子时,以中观的观点,外境的柱子肯定不是心,实际上是内心观察眼根前所显现的外境之相,眼根上所显现的外境除了眼识以外别无其他,而眼识是内在心识的不同反体,不是外境。所以,显现不是心。
倘若外面存在显现,则人同时有两个心识或自己将成为无情法等有许多过失。
若外面真正存在显现,那么一个人内在有一个心,还有外境显现的一个心,就会导致人同时存在两种分别念的意识,如此就会有一个人有两种相续的过失。或者自己将成为无情法——如果外境存在显现之心,由于柱子是无情法的缘故,那自己的心也应该变成无情法。这样推下来有许多的过失。
因此,按照中观派的观点,不承认外境为心,将外境的显现承认为心亦不合理。
所以,缘取现不现者虽然是心,但显现不成立为心。
这是显现、那不是显现——这样的执著是心,但显现不能成立为心。下面无垢光尊者举例说明。
例如,尽管以耳识了别是否为鼓声,然而鼓声不成立为耳识。
例如,用耳识了别传来的声音是不是鼓声,是麻雀的鸣声还是乌鸦的叫声,这种了别的心识可以说是耳识,但鼓声是不是自己的耳识呢?肯定不是,它是所了别,不是能了别,能了别的心识不可能变成所了别。
同理,外境是所现,所现不是能现,能现是心。所以,依据中观宗细致的观察方法,外境显现是心不合理。
总之,自心尽管好似外散却并未到外面去,外相现于内心。
不经观察时,自己的心似乎散乱到外面去了,实则不然,只是外境的相现于内心而已。比如,镜中映现出人的面部,并非是人的面容进入到镜子中,按经部宗的说法,外面有一个隐藏的外境,隐藏外境的行相显现在心中。
同样,我们的心并没有真的跑出去,而是外境的行相自然显现在心中,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外境和显现是心,否则过失很大。
无垢光尊者在《三解脱》及《上师心滴》等论典中,将“万法唯心造”的观念阐释得十分清楚,这一道理极为深奥,因为唯识宗认为外境并不存在,但内心却必定存在,始终带有一种实执,而中观派就要破掉这种实执——无论是执著万法唯心造,还是执著明清的心识等所有的实执,都会被中观的空性智慧破除。总之,如果认为外境不存在,但内心实有存在,或者执著显现外境的明清心识实有存在,都是不合理的。
无垢光尊者的这种观察方法,对于我们证悟中观与大圆满的究竟正见有着极大的助益。
因此说,外面的显现根本不是内心。
总之,按照中观派的观点,外面的显现根本不是心。
中观超胜唯识之理
正由于一切都是无而显现的缘故,所现的白红等形形色色的景象
这里“白红”是指代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万物显现。
如同胆病患者眼前显现毛发飘落一样,是在外中内何处皆无有而显现的,
就像患有胆病的人眼前有时显现黄色的海螺,有时显现毛发等,其实毛发等显现于外中内都不存在,是无而显现。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故称为无自性或自性空。
这里讲得很清楚,一切外境与自己的内心都是无而显现。这一点在《入中论》中也讲得很清楚——先破唯识宗的观点,最后把所取和能取或者外境和心同时破掉,不能执著其中的任何一法。
因此,唯识宗见解为什么低于中观,中观为什么胜过唯识宗,最重要的理由就在这里。藏传佛教的各宗派对此有着明确的认识,他们坚信中观派的见解是至高无上的,这一点不容置疑。然而,在汉地及其他一些国家,许多人认为唯识宗的见解最高,但唯识宗具体如何胜过中观的道理,他们都说不出来,即便是一些讲授唯识宗已经三四年乃至十几年之久的老师和法师们,也都只是认为,唯识宗是由唐玄奘所开创,所以唯识宗是最高的法门。
玄奘法师在汉地开创了唯识宗,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说因为他开创了唯识宗,所以唯识宗的见解高于一切,这个理由不成立。唯识见最终必须要趋入中观见,否则,如果执著明清的依他起与自证,这种实执如何才能破除呢?
很多人认为中观是藏传佛教独自创立的宗派,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印度和汉地都有中观的宗派,我们应该依据经论而非个人见解来判断。
虽然大德们观点各异,但有些只是示现持某种见解。在藏传佛教中,像静命论师、清辨论师等中观自续派的论师们,他们的见解与中观应成派无异,只是在众生面前示现持自续派的观点。
当然,示现上见解不同实属正常。我曾提到过,阿底峡尊者拥有一百五十多位上师,其中两位于尊者而言极为重要——金洲上师与达玛绕吉达。他们分别持唯识宗和小乘的见解,但他们都致力于利益众生的伟大事业,阿底峡尊者对此非常赞叹。达玛绕吉达上师曾经说过:“我自幼以来一直饶益众生,从未对任何众生造成过伤害,因此,我身边包括微小的蚂蚁在内的许多众生都非常欢喜亲近我。”宗喀巴大师在某部论典中也强调:“如果利益众生的行为非常出色,那么见解不一定需要很高。”并以阿底峡尊者的这两位上师为例进行了解释。
某些持唯识见解的人,内心根深蒂固地认为唯识宗的观点高于中观宗,这一点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如果未来你独自居住在山洞,远离人群,自然无需面对这些争议,但若你需与佛教界各方人士交流,便需要你掌握并理解这一观点,否则,在面对许多问题时只能规规矩矩地随顺他人。
这部分内容讲得特别深,一切法都不能承认是心,内外并无丝毫真实存在之法,都是无而显现。确实,所有一切法,在未经观察时似乎存在,但若真正去观察,包括自己的身体在内,没有任何实有、堪忍之法。
中观的道理非常深邃,对中观的道理生起稳固的定解至关重要,大家应该多修一修空性。我个人认为,在世俗层面,持咒、礼拜、修加行等很重要;而在胜义层面,平时应观修中观般若的空性法门,以及念诵《心经》或《金刚经》等般若空性方面的经典。
胜义谛的善根功德极大。曾有一位藏地的大德在断法的著作中提到,即使仅仅在一刹那间修持空性,其功德也是无法估量的,比如,有一只小蚂蚁从头顶迅速爬至白毫之间的时间非常短暂,若有人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修持空性,那么这种功德已经超越了念诵数亿遍观音心咒的功德。虽然世俗谛中念咒等行为的功德显著,但与胜义谛中观空性的修行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应当时常观修空性法门。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观修空性,也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的身相。许多人喜欢坐禅,但若只是压制分别念,既不观修中观空性,也不观想佛的身相,一直傻乎乎地坐着,那这并非真正的坐禅,而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在迷迷糊糊中“入定”,这样的做法意义不大。
实际上,承认外境是心与心外成立他法的两种观点均未脱离实执,因此绝无差别。
无垢光尊者说:承认外境是心,此观点并未脱离实执;除了心以外还有其他法成立,这种观点也没有脱离实执,所以这两者没有差别。一切实执都必须破掉。
如果说:你们中观派承认外境并非是心识,所以与声闻有部观点相同。
有人说:有部不承认外境是心,而且承认外境存在,你们中观派认为外境不是心,那就跟小乘有部宗没有任何差别。
驳斥:并不相同,有部宗承认外境无情法自相成立,
小乘宗对空性的概念认识得不是很深刻,有部承认外境自相存在、自相成立,根本不破外境。
而我们是说习气迷乱相如梦般在本无的同时显现在心中。中观自宗不破此理,具有合理性。
中观派的观点与声闻乘有着根本的差异,我们虽然承认外境的存在,但我们所说的外境却是如梦幻般的迷乱显现,是无而显现的,绝非声闻乘所理解的那般是自相实有的存在。中观宗已经证悟了《金刚经》中所阐释的如梦幻泡影的道理。
中观不破显现
若对方说:中观应成派不是破一切承认吗?
你们不是中观应成派吗?中观应成派跟随龙猛菩萨的观点“无有任何承认”,你们现在承认外境并非实有,但显现存在,中观派不是什么都要破吗?那为何你们不破显现呢?
反驳:并非破显现分,如若有实执,则要遮破。
我们中观派不破外在如梦幻般的显现,而是破实执,这非常合理。正如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所言:“无需遮破显现,破显现的中观派根本不存在。”中观宗不破显现的道理,也被噶举派所认同。
如阿阇黎龙树说:“显现非所遮,实执乃所破。”
万事万物如梦幻般的显现,并非中观应成派的所破对境,这没有必要破,也不用破。如果说得高一点,这就是大圆满的托嘎法——不用破显现,但必须要破实执。
此处是遮破真相唯识宗所承认行相为心,
中观应成派主要破的是什么呢?一个是真相唯识宗所承认的外境为心,还有——
以及真相、假相唯识共许胜义谛中成立自证的观点,
唯识宗的这两个观点是中观应成派的所破。无垢光尊者的这句话我记得比较清楚,在汉地,有些人将唯识宗视为至高无上,如果我碰见这样的人,就会这样跟他讲:“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般若空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抉择般若空性时,我们是否需要遮破真相唯识宗所主张的‘外境是心’的观点?此外,真相唯识宗和假相唯识宗共同承认在胜义中仍存在一种自明自知的证知——在一些论典中,唯识宗承许有一种明清的心识,这种明清的心识是否需要遮破?如果不遮破的话,那无法圆满抉择般若空性;而如果要破的话,唯识宗自身的理论并未给出明确的解决之道,只有借助中观的智慧才能进行遮破。”
大家应该牢记无垢光尊者的观点。汉地许多佛学院的学僧们并非像我们这里的有些人一样整天睡懒觉,他们长期闻思唯识之理,较为精通唯识,我们如果不通达这些理论,就难以与他们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学习中观的理论。
怎么会破由习气无而所现的迷乱相与悟入合理宗义的一切道理呢?
怎么会破中观和唯识宗共同承许的无而显现的迷乱现相?我们中观宗破的是唯识宗的实执,而不是破无始以来由习气所显现的器世界、有情世界的各种迷乱现相,在名言中,它们都是无而显现的。
另外,中观宗也不破合理的宗派之理,比如五道十地的安立等。有些人太过分了,学习中观后就否定一切,认为五道十地都不存在,是“空性”的,落入一种断空见。
因为在安立世俗谛时都是一致的缘故,
因为在安立世俗谛时,唯识宗和中观宗的观点是相同的。意思是,在对待世俗中的迷乱显现方面以及安立地道功德时,中观宗和唯识宗没有差别。
我们一定要记住,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胜义谛时与其他宗派有不同的观点,但在名言中,对五道十地的安立与唯识宗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