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3课
二(广说真实论义)分十三: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痛苦;四、业因果;五、依止善知识;六、皈依;七、修四无量;八、发菩提心;九、生圆双运;十、证其不住二边之智;十一、道禅定无垢止观双运;十二、修等持方便;十三、任运自成之果。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共分十三品,其中,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业因果、依止善知识是共同加行;皈依、修四无量心、发菩提心,是不共加行。这八品是显宗部分。
从第九品开始讲密法,前面几品主要抉择大圆满本来清净的正见和修持,最后一品抉择果法——第九品生圆双运,即生圆次第;第十品证其不住二边之智,主要抉择智慧;第十一品道禅定无垢止观双运,讲密宗的止观双运,显宗的止观双运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宣说;第十二品修等持方便;第十三品任运自成之果。
《大圆满前行》中并未直接宣说密宗部分,而本论将大圆满的前行、正行与后行都作了讲解,在宁玛巴的大法中,这是非常圆满、非常齐全的一部法,大家应当对《大圆满心性休息》的所有法要全部精通无碍。希望大家把显密部分全部听完,翻译本论并为大家传讲圆满是我的心愿。
那天上师如意宝说,如果我们能够精进地一心祈祷密主护法神(指一髻佛母),那么在讲闻《上师心滴》的过程中就不会有任何违缘。因此我想,如果我们想要圆满完成《大圆满心性休息》的讲闻,祈祷密主护法神也会有不共的加持力。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课前都要共同念诵密主护法神的仪轨。如果希望自己的修法不出违缘,你们自己平时也要精进念诵、祈祷和供养。
暇满难得品分四: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暇满难得)分二:一、略说暇满难得;二、广说暇满难得。
乙一、略说暇满难得:
无垢光尊者有时会在颂词前加上连接文。造连接文实际上是印度著论的传统,在印度很多大论师的论典中,会在颂词前加一段简单的叙述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释》中就造有连接文。
现在述说真实论义。最初修持菩提的所依即是暇满人身,故于此宣说暇满之次第。
“所依”就是我们修持菩提的依靠——此暇满人身。首先宣说暇满之次第,颂词是:
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
犹如盲人获宝藏,当以极喜修利乐。
“友等”是呼唤词——道友们啊!朋友们啊!我们应该知道,在六趣中获得暇满人身非常难得,若用比喻来说明,就像天盲突然获得了如意宝藏般,极为难得、稀有。因此,我们理应生起极大的欢喜之心,为了不令此珍贵人身空耗,应当为获得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安乐而精进修持正法。
所有共同趋向解脱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
所有共同趋向解脱、趋入佛门的这些人,就是我们修持菩提的道友。
忠言劝勉心地善良的善缘者说:一个贫穷的人得到如意宝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获得如意宝比这更稀奇、更罕见,
贫穷之人若是通过一些殊胜的因缘得到了如意宝,这非常稀奇,而没有双目的天盲获得了如意宝,这比前者更为稀有罕见。
而在流转轮回的六道众生中获得殊胜的暇满人身就像盲人获得如意宝一样,值得赞叹。
在轮回中的六道众生获得暇满人身,就如同盲人获得如意宝一样,理应赞叹,理应随喜。
《宣说暇满经》中说:“犹如一位盲人于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宝一般,为无明白翳遮障而漂于轮回之诸众生获得真实人身极为幸运,汝等当恒时修持妙法。”
一位盲人在十字路口捡到了如意宝,这非常稀有,同理,三界众生没有智慧的眼目,像盲人一样漂泊在无边无际的轮回,如今获得了这样的真实人身非常幸运,理应生起欢喜心,并依此人身恒时修持妙法,不能今天修明天不修,进进退退。无垢光尊者引用了很多教证,劝导我们不要虚度人生。
乙二(广说暇满难得)分八:一、宣说十八暇满;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三、劝勉勤于正法;四、今当精进之理;五、暇满难得之理;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八、以比喻说明暇满难得。
丙一、宣说十八暇满:
何为闲暇与圆满?吾者未生三恶趣,
边鄙邪见长寿天,佛不出世及喑哑,
远离一切八无暇。
什么叫闲暇和圆满呢?学过《大圆满前行》的人对这些内容非常了解。首先讲闲暇:没有转生到三恶趣、边鄙地、长寿天、佛不出世的暗劫,以及没有转生为邪见者和喑哑者,远离了此八种无暇,且有时间修法,即称为闲暇。下面是五圆满。
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
具足殊胜五自圆。
生而为人、诸根具足、转生中土、业际无倒和信仰佛法,自身具足这五种条件,叫五种自圆满。
值佛出世与说法,正法住世入佛门,
善师慈摄五他圆,
佛陀出世、佛已说法、正法住世、入于佛门、被善知识摄受,这叫五种他圆满。
即是十八种暇满。自己具全之此时,
当诚精勤修解脱。
以上即是十八种暇满,我们在座的人都已具足。大家在具足了这十八种暇满时一定要“当诚精勤修解脱”,无垢光尊者在很多论典中经常劝诫我们“精勤修持”,若不精进连小事也办不成,而精进的人无论修什么法都能成功。
理应深思颂词中所说之义。如何思维呢?
我们应深深思维以上所讲的意义。怎么思维呢?
《婆罗门嘉畏住杰传记》中云:“脱离八无暇难得,获得人身亦难得,具足暇满亦难得,佛陀出世亦难得,
这个教证非常好。脱离八无暇很难得;得到人身十分不易;虽得人身但不具足暇满的人很多,故而暇满人身更为难得;既获得暇满人身又值遇佛陀出世,真是稀有!
诸根具全亦难得,
我们有时身不堪能,有时心不堪能,我个人认为,心不堪能可以称为意根不具足。所以,诸根具全非常难得。
听闻佛法亦难得,
有福报听闻佛法更是难得,各位对此可能有切身体会。由于末法时代的各种因缘,你们圆满听闻这部论后,不一定再有闻法的机会。
依止正士亦难得,值遇真实善知识亦难得。”
依止一位具有智慧的高尚士非常难得;遇到了真正的密宗金刚上师、具有高尚人格的大德及为自己开示佛法的善知识也很难得。
下面具体讲解八无暇。
如果转生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当中,则为痛苦所逼迫,因为身体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
若是转生到了三恶趣,天天都被痛苦逼迫,身体不堪能,无有修法的机会。
喑哑之人不具备知言解义的能力,因为语言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
无法言语、不具备解音释义之能力的喑哑者,语言方面有障碍,无有修法的机会。
长寿天无有修行正法之想,也就因为心识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
长寿天长期处于等持中,每天“睡懒觉”,心识不堪能,无有修法之想,所以没有修法的机会。
虽有修法之想,但若生于佛不出世、无有正法光明之暗劫中,也不可能修法;虽有正法光明,若成为无有入佛门之心的边鄙野蛮人,也不会修法;
汉地大城市中这种现象比较多,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入佛门的心,因此不会修法。
虽然想入佛门,但如果成了堕入增损之边的邪见者,则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
虽然已经入了佛门,但经常生邪见,堕入增益和损减之边,诽谤上师、佛法,这些人也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
这四种人因为意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
长寿天、生于佛不出世之暗劫者、边鄙者、邪见者,这四类人因为意识不堪能而无法修法。
因此,转生于八无暇处的众生由于被各自恶业所系而无有修法之机会或缘分。
因此,如果转生到这八种无暇处,由于各自的业缘或业感现前,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
关于此理,《汇集经》中云:“断除八无暇,恒时得闲暇。”《般若八千颂广释》中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蛮人长寿天,邪见不逢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亲友书》中云:“执持邪见转旁生,投生饿鬼堕地狱,无有佛教于边地,转成痴哑野蛮人,长寿天生任一处,此等即是八无暇,远离此等得闲暇,为不转生当精进。”
无垢光尊者引用了许多教证来说明八无暇,这些教证很重要。汉地很多法师在讲经说法时,根本不提人身难得,令人颇感遗憾。按理来说,应该首先对人身难得生起定解,再次第观想寿命无常等。
这并非藏传佛教独特的说法,实际上,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到龙猛菩萨等历代祖师与高僧大德,在诸多经论中,都非常明确地宣说过相关教理。无垢光尊者或许是知道未来汉地有许多讲经说法者不太重视人身难得之理,所以引用了很多显宗经论中的教证——这只是我的猜测。
所谓的圆满,《月藏经》中说:“具足十种功德之人即是圆满。何为十圆满?即断低劣种姓,不成愚者,诸根不缺,生为男身,相貌端严,不贫穷,不受欺凌,声音悦耳,众人喜见……”
《月藏经》中说具足十种功德者即是圆满:
1.“断低劣种姓”,如果种姓太低劣很难修法,不同种姓的人差别很大;
2.“不成愚者”,不愚痴,太愚笨了也不行;
3.“诸根不缺”,“诸根”一般是指有色五根,但我认为还应加上意根;
4.“生为男身”,女众都不具足这一条;
5.“相貌端严”就是长得好看,这也是条件之一;
6.“不贫穷”,太贫穷了也不行,天天忙于给施主写信化缘,没有修法的因缘;
7.“不受欺凌”,不受他人欺负,否则经常被父亲打、被母亲打,每天伤心哭泣,没有心情修法;
8.“声音悦耳”,声音好听也是一种条件;
9.“众人喜见”,这里只有九种,所以就用了省略号,也许是无垢光尊者抄的时候漏掉了。
尽管在《月藏经》中说,圆满需要具足十种条件——
但此处十圆满是指《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中所说的:“获得人身、生于圣境、具足诸根、业际无倒、信仰佛教五种自圆满;佛陀出世、宣说佛法、正法住世、趋入佛门以及他人慈爱行法者五种他圆满。”
无垢光尊者的颂词是根据《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而宣讲,此经中讲到:获得人身、生于圣境、具足诸根、业际无倒、信仰佛教,是五种自圆满;佛陀出世、宣说佛法、正法住世、趋入佛门、他人慈爱行法者是五种他圆满,这跟我们平常说的一样。这是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
他人慈爱是指有善知识慈悲摄受引入佛法。十二种圆满另外是加上两种分基而算的。
“他人慈爱行法者”就是指被善知识摄受。十二种圆满是加上两种分基(未分之前的根本或本基)——自圆满与他圆满,自圆满与他圆满又各分五种。因明中也是如此,有时算分基,有时不算。如果算上两种分基则是十二种圆满。
《续释》中云:“转为人身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具信五自圆,导师出世说法法住世,趋入佛门师摄五他圆。”“暇”是本体,“满”是特法,犹如青莲花与其蓝色一样。
“暇满难得”一词,“暇”是一种人生空闲的本体,“满”就是圆满条件,二者的关系如同青莲花和它的蓝色一样——青莲花是本体,它的颜色就是蓝色,蓝色是特法。因明中也讲过本体和特法的关系。
《中般若经》中云:“转成人身尚难得,何况暇满皆具足?”
《中般若经》中说:“转生成人尚且如此难得,更何况十八种暇满全部具足的人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