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28课
意思是说,心存在的缘故,心所也随之相应产生,心所以助缘的形式存在于心遍行之中;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心和心所就像太阳与阳光,依靠因缘相应产生。
心所也因为以心普遍相关而形成,为此心也是以相应助缘的方式存在于心遍行中。通过智慧衡量外境时,最初缘外境总相或本体的部分称为心;
通过智慧衡量外境时,最初缘外境总相或本体的部分称为心,“缘”是执著或了知外境,在《现观庄严论》中是取外境的意思。比如我看见柱子或瓶子时,首先生起“这是柱子、这是瓶子”的念头,取外境总体或本体的一种意识即是心。
这些名词希望大家记住,在佛教的经论中经常会看到心和心所、意和识,无垢光尊者在此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非常清楚。
尔后衡量它的别相者,称为心所。
无垢光尊者在这里关于心和心所的说法与《俱舍论》中有点不同。首先执著柱子的是心,随后执著别相——柱子是白色的、红色的,分别其法相的是心所。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论》中也是将心和心所分开解释。
尽管如此分开立名,实际上仅是认知伺察对境之识而已,别无其他。
虽然分开安立各自的名称,但实际上心和心所都是取外境的一种心识,一种明清分。
《宝鬘论》中云:“若谓谁见心,名言中说心,无心所无心,实无不许俱。”
在名言中心是能见,但在胜义中心和心所皆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