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26课
乙八、变化之性故痛苦:
如是不断漂泊于轮回中时,也理应思维其余厌烦之事。
即生享受无边福,一切高者死亡后,
亦成贫苦可怜仆,如梦富足醒时无,
今生享受无边福德的富人,或是在社会上享有一定身份、名声和地位的人士,来世未必能继续保有其福德,他们在死后可能转生为贫困之人,甚至沦为可怜的仆役,如同梦境中的富足在醒来后消失一样。
苦乐无常变苦性,若深思维更增厌,
是故三界诸有情,莫贪有乐修菩提。
众生所经历的痛苦与快乐都是无常、变化的,今天心情压抑,明天可能就感到很快乐;今天非常开心,认为未来每一天都会在法喜充满中度过,然而明天遇到一个小小的违缘就可能让人感到力不从心,痛苦万分。众生的苦乐确实是无常的,在思维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会更加增上厌离心。因此,三界中的有情,切莫再贪执三有中暂时的世间安乐,这并无实质性的意义,应该精进修持菩提。
在修持菩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强、要精进,正如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所言:“当我们遇到痛苦和困难时,绝不能做出违背佛法之事,这样,我们的痛苦和违缘很快就会消于法界,如同从一场梦中苏醒。”这句话很重要,希望诸位能够时刻铭记于心。
纵然获得帝释天、梵天、他化自在天以及人间的安乐,当往昔的善果穷尽时也会感受痛苦。
即使获得了天人或人间的福报,当其善果穷尽后,仍会感受痛苦。
梵天、帝释天、转轮王、天人、从凡夫到广果天之间的禅天、无色天界的众生死后都会堕入恶趣诸处,以往昔的业力而感受多种苦乐。
即便在人间或天界享受最好的生活,但有漏的福报终将耗尽,死后将堕入恶趣各处,以往昔的业力感受种种苦乐。
《现行经》中云:“某时导师狮子尊,自兜率天降临前,于诸天人赐教言:
导师狮子尊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降到人间之前,曾赐给天人这样一则教言:
断除一切诸放逸,天界众多之喜乐,皆由善业因中生。故当报答其恩德,所积善根今穷尽,何处感受不乐苦?复将堕于恶趣也。”
诸位,你们应当断除一切放逸,天人的快乐皆是从善业中产生,所以,你们如今身为天人时,对于所获得的快乐,应当报答善业的恩德。当往昔积累的善根穷尽后,你们终将堕入恶趣感受痛苦。
释迦牟尼佛来人间时的教言中很明确地说明,天界亦非永久安乐之地,有漏的福报终将耗尽。
关于此等详细内容在《广大游舞经》《毗奈耶经》中也有明说。如同梦到自己成为财物、住宅、受用圆满的天王或人君,醒来后一无所有,
就像梦见自己成为天王或人君,受用、财产圆满,但醒来后一无所有一样,我们现在感受的世间快乐很快就将消失。
如《入行论》中云:“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
这个偈颂讲得非常好:“人生就像一场梦幻,无论任何事情,在感受时仿佛真实存在,但感受过后就仅成为了忆念的对境,往事不再重现。”
我们昨天所享受的世间快乐和昨晚的梦境是否有差别呢?没有,于今天而言,昨天的快乐只是一种忆念的对境,而昨晚的梦同样也只是忆念的对境。这则教言真正说明了世间真理。
所以,对于今天的痛苦、快乐、恐怖等,我们无需过于执著,因为明天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记得我小时候丢失了牦牛,就安慰自己不要痛苦,因为明年的今天,痛苦早已不复存在。
又云:“死时舍一切。”
当人们在面临死亡时,在世时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地位等,全部都将舍弃。
《亲友书》中云:“帝释堪称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
帝释天堪称为世间的应供处,但以业力感召他也会堕地狱;世间的转轮王也会在轮回中转生为受人使唤的奴仆。
纵然长期于天界,享用婀娜之天女,复堕地狱遭碎断,感受极难忍受苦。
即使长期在天界享受天人的福报,过后也将堕入地狱感受无量痛苦。
长久居于山王巅,随足起伏极惬意,复沦煻煨尸粪泥,同熏难忍之苦味。
三十三天的天人们,生活十分悦意、快乐,但最后他们会沦落于煻煨坑和尸粪泥地狱中,感受难忍的痛苦。
与诸天女相倚喜,美丽乐园共嬉戏,复将为诸剑叶林,斩断手足与耳鼻。
天人与天女一起在天界的乐园中享受快乐,但命终时也会堕入剑叶林地狱,手足与诸根都被砍断。
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艳彩容,舍身步入无滩河,炽门难挡受热浪。
天人在装饰着曼陀罗的花池中与天女一起享受安乐,但在死亡时终将舍弃自己天人的身体,步入无滩河地狱,感受身体被热浪烧灼的无量痛苦。
欲天界中大乐者,梵天离贪得安乐,复成无间狱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
欲天的天人,命终后也会在无间地狱的火薪中不断感受痛苦。
获生日月自身光,照耀一切世间界,死后复至黑暗处,伸展自手亦不见。
天人自身拥有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他们现在能照耀一切世间,但死后却可能转生至连自己的手脚也看不见的黑暗处。
如是知成罪恶后,当撑三福之明灯,独自趋入日月光,无法遣除之暗处。”
三恶趣的黑暗即使是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也不能遣除,我们应该依靠三种福德的明灯——布施、持戒和修行,从黑暗处获得解脱。
之所以分别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现、半现、不现城,是因为彼等分别乃粗大、明清、不现。
欲界、色界、无色界,分别为全现、半现、不现的城市,原因是:欲界众生的身体由四大组成,非常粗大,肉眼可见;色界众生的身体是比较明清的光身;无色界一点色法的显现都没有。
劝诫诸位切莫贪恋此等些微安乐,当勤修无上菩提。换句话说,必须毫无间歇地精进修持善法。
作者劝诫诸位莫要贪执世间微小的安乐,应当勤修无上菩提。
《亲友书》中云:“头或衣上骤燃火,放弃一切扑灭之,精勤趋入涅槃果,无余比此更重要。”
比如自己的衣服或头上着火了,必定会放下一切事情马上去扑灭,同样,我们应当放弃世间的一切琐事,精勤地趋入涅槃的果位,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家庭很重要,不能放弃,但龙猛菩萨告诫我们说:“这些世间之事都不重要,精勤修持涅槃法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