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20课
昨天提到,无垢光尊者对器情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厌离心,但随后又对众生发下了殊胜菩提心的宏大誓愿。我们也应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如是发愿。如果能随学无垢光尊者所有的发愿当然最好,倘若不行,哪怕只发起其中的一两个愿也很殊胜。这个愿文尚未讲完,今天我们继续讲:
愿具福财饰,禅定持净戒,具忧怖失者,恒不离安乐。
愿我始终具有福德与财富,具足禅定并守持清净的戒律,愿世间忧愁怖畏者恒时不离安乐。
愿行利众尊,寿事业无量,他利悉圆满,长久住世间。
愿行持利众事业的大尊者们长久住世,寿量无边无际,一切利他事业圆满成办。
愿凡依我众,福善极增上,知足具调柔,圣者之七财。
愿世间凡是依靠我的众生,福德与善法增长,知足少欲,心相续调柔,具足圣者七财。
愿于我赞毁,讥讽或诽谤,见闻念触者,皆越三有海。
所有赞叹我的人、诋毁我的人、讥讽我的人、诽谤我的人、见到我的人、听到我的声音的人……总之,以各种方式与我结缘的一切众生,我愿他们都能离开三有的大海。
发愿饶益赞叹我们的人并不困难,而在此处,无垢光尊者发愿,无论与尊者结上善缘还是结上仇怨等恶缘,任何对尊者见闻接触的人,尊者都愿他们暂时获得善趣的安乐,究竟获得无上圆满的佛果。
我们亦应随学尊者如是发愿,愿那些损害我们的众生也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仅仅利益亲戚朋友或与我们关系亲近的众生,这不符合大乘佛教的理念。
愿仅闻吾名,即生摧三有,离苦得乐后,证无上菩提。
愿仅听到我名号的人,亦能即生摧毁三有,离开一切痛苦,获得一切快乐,究竟证得无上圆满的佛果。
我们现在虽为凡夫,但亦可发此宏愿:愿听到我名字的众生都能即生摧毁三有之束缚。各人发愿不同,我曾常常发愿:凡是听到我名字的人,都能于生生世世中积极放生。在座诸位都学过《百业经》,其中讲过许多发愿的殊胜性。
在我个人看来,上师如意宝所制定的这四年教学计划是一大神通示现。在准备四年教学计划时,上师的身体很好,内外环境都非常平和,然而,当第四年临近传讲《上师心滴》时,外内密的违缘逐渐显现——上师的身体示现疾病,外在的许多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
我总觉得上师是用他的智慧眼,如理如实地照见四年间将要发生的一切,因此,上师将释迦牟尼佛的所有教法精心归纳为这四个阶段为我们传授:第一阶段是讲《百业经》,第二阶段讲《入菩萨行论》,第三阶段宣讲《窍诀宝藏海》和《光明藏论》,第四阶段是传授《上师心滴》。
昨天,上师如意宝已为我们圆满传讲了《上师心滴》,我们的传承也已圆满,我似乎觉得自己一生所有的事情都已圆满了,心中再无遗憾。在座的金刚道友中,将此四个阶段的法全部听圆满的,我深感其缘分非同一般。无论如何,希望你们日后要格外重视上师这四年所传的教言。
为了将这几本书制作成册,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上师在讲《百业经》时我就曾发愿,为了利益汉族四众弟子,不仅要自己听受上师的教言,还要将上师的这些殊胜法语用文字记录并表达出来,以便能长久流传。因为即使记忆力再好的人,时间一长,能记住的内容也不会太多。
愿今起诸世,我如地等大,成众生存因,利乐诸有情。
愿我在此生及未来的无数世中,都能如同大地般,成为众生赖以生存的源泉,利益一切有情。
我们也要这样发愿:从这一刻开始,舍弃自己的一切,成为众生依之生存的大地,利乐一切有情。这个发愿非常殊胜,但一般人难以做到。
愿贫眷邪行,无端遭诽谤,成解脱善资,恒时勤利他。
即使无端遭受到贫困眷属、邪行者的诽谤,我也愿这些经历能成为自他解脱的善法资粮,愿我恒时精进地利益他们。
这确实很难做到。在你们尚未摄受弟子之前,或许无法体会;当有了弟子,开始利益众生时,弟子的邪行非常难忍,时常会受到眷属的毁谤,虽然自己诚心诚意地饶益他,但他却如同仇敌一样,对你心怀仇恨。然而,我们应将此视为菩提的因,愿我能恒时利益他们。这一点在《修心八颂》《佛子行》中都有明确的阐述。无垢光尊者《窍诀宝藏论》中也提到,利益众生很难,众生对自己的邪行极为难忍。
因此,我们时刻都要这样观想与发愿,如果实在观想不来,即使刻意造作也要心存此念。当我们心中对这种观念没有生起定解时,的确很难做到,但仍然要尽力如此思维。
愿众生诸苦,皆成熟吾身,我之诸福德,成熟于他众。
愿众生所有的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体上,由我来承担,愿我所有的福德和善根成熟于其他众生。虽说我们也能随学尊者如此发愿,但真正要做到很困难。
以吾善心力,愿众得快乐,梦亦不见苦,获得喜乐海。
以我善心的力量,愿所有众生获得快乐,连梦中也见不到痛苦,获得如大海般广大的喜乐。今天我们随学无垢光尊者发了很善妙的愿。
愿我令遍布,十方虚空界,所有佛众生,具足一切乐。
愿依靠我的发心力,让十方世界的所有佛陀和众生,都具足一切安乐。
或许有人心中存疑:佛陀本就具足圆满的安乐,是否需要我们如此发愿呢?也可以这样发愿。或者可以理解成,愿十方佛土中所有的众生,获得与佛陀一样的无上快乐。
愿我名声传,十方诸世间,应需普降雨,供养佛有情。
愿我的名声传遍于所有的十方世界,应众生所需,降下能让众生获得快乐的善雨,供养诸佛与有情。名声传扬十方也是菩萨的一种愿。
十方六道众,佛未救度者,愿我悉救度,轮回海成空。
十方所有的六道众生,从前诸佛菩萨出世时未获得度脱者,愿我能救度他们,令轮回大海变成空无。
大乐光芒为饰珍宝源泉池,遍布大地虚空诸众善云成,拂尘宝伞作为三界热恼荫,愿众成就具足净水佛莲花。
众生获得佛果时具备殊胜的大乐智慧,而佛果来自善业,由众生的善因积聚而成的善云,形成如同拂尘与宝伞般的荫凉,遣除三界众生的热恼(烦恼障和所知障),愿一切众生成就如净水中莲花般没有任何染污的佛果。这是尊者在回向众生成佛。成佛后是什么状态呢?远离二障烦恼,具备一切功德。
具有天女乐受青莲鬘头饰,池中水鸟起舞慈爱花蕊上,幻化天鹅旋花不谢净刹湖,愿众赴往离诸惑害满禅刹。
这是化身刹土。此刹土有什么特点呢?众多天女头戴青莲花鬘的头饰,水池中成群的水鸟在慈爱的花蕊上翩翩起舞,幻化的天鹅在不凋谢的清净花湖中悠闲地嬉戏,愿众生前往没有任何烦恼与损害的清净刹土,享受殊胜安乐。
无垢朝阳红光星鬘萦绕月,成具目者甘露威光胜梵天,相好庄严无量光佛菩萨饰,愿众无勤往生光芒遍空刹。
这是报身刹土。“无垢朝阳红光”比喻佛陀;“月”比喻大菩萨;“星鬘”比喻声闻、缘觉等眷属;有眼目的人一看到佛菩萨就感觉非常舒适,而甘露是一种很悦意的物品,所以用“具目者甘露”来指代威光胜梵天、相好庄严的无量光佛及菩萨众。愿一切众生于无勤中能够往生到这样充满光芒的殊胜报身刹土或极乐世界,获得永久的安乐。
圆满三身寂静离尘无云空,无一多不可思无为性本地,愿众净心憩于自成普贤刹,竟至不缘广狭高低偏堕界。”
这是法身刹土。“圆满三身”指圆满了法报化三身;“寂静”指没有烦恼;“离尘无云空”比喻没有一丝客尘障垢的寂静三身,就像秋季的无云虚空;“无一多”指证悟殊胜法界自性时,远离一、多等概念;“不可思”指无法通过凡夫的分别念来思维;“无为性”指无为法的本性、如来藏的本体,自己所获得的道果就是大无为法的本体。愿众生了悟远离一切客尘法的最为清净的心,在自成的普贤王刹土中得到休息,愿众生到达不缘广狭、高低、偏堕等分别念状态的法身刹土中,究竟成佛。
此后毫无厌倦,以清净心于山岩前精勤于自他二利之事业。
以上全部是无垢光尊者的发愿。作者说:如是发愿后,我将以清净的菩提心,毫无厌倦地到山岩间精勤行持自他二利的事业。
尽管我以如此饶益心激励而宣说自己所目睹的无常法,然而听闻者却不生丝毫厌离心,内心一直摆脱不了常执,
尽管我以饶益众生之心宣说了亲自见到的无常法门,可有些听者相续中生不起丝毫厌离心,始终摆脱不了对万法常有的执著。
在座的人当中也有部分人,虽说听了许多无常法门,但内心对万事万物的执著丝毫没有减少。
如同对放在面前的石头说法或对旁生开示一样。
我好像在对石头或者对一头牦牛说法一样:“牦牛你好好听啊,我给你讲一个无常法门……”即使我讲得再殊胜,牦牛一句都听不懂,起不到任何作用。
好似旁生的教证,如《无常语》中云:“师言如我汝亦死,于此无常之窍诀,甚至怀疑亦不生,呜呼我真似旁生。”
无垢光尊者引用《无常语》中的教证讲到:
“上师说‘如同我会死一样,你也会死’,但我对这样殊胜的无常教言甚至连怀疑心也不生——我到底会不会死啊?万法到底是不是无常啊?我真是如同旁生一样!”
不知道《无常语》的作者是谁,我估计是一位弟子的自我反省——上师已经给我讲了这么殊胜的无常语,但是我的相续却生不起一点无常心,简直跟旁生没有差别。
同样,我已经讲了这么多天无常的道理,如果你们连一点无常的念头也生不起来,那无垢光尊者授记你可以被称为石头,或者好似旁生。
无常法门非常重要,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修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能断除对今生的执著,修因果不虚和轮回痛苦能断除对来世的执著。”我们一定要断除对今生与来世的贪执,否则无法证悟空性。
我们一定要修好寿命无常,这非常重要。无常修得好的人,修行肯定很好;反之,无常修不好的人,修行绝对不会成功。这也是为什么藏传佛教十分重视共同四加行,每位导师都必须宣讲寿命无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