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140课
因为此时已完全证悟了本性如是存在的胜义谛,所以称为证悟胜义之智慧。
此时完全证悟了无法言说的胜义谛,这种有境称为证悟胜义谛的智慧。
如《罗睺罗赞般若经》中云:“无有言思智慧度,无生无灭虚空性,各别自证智行境,顶礼三世诸佛母。”
这个教证在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虚幻休息》中都曾引用过,藏传佛教在念《心经》前也会念诵此偈。意思是,真正的胜义谛无有言说,不可思议的智慧不生不灭,如同虚空的本性,它是诸佛菩各别自证智慧的行境。因此,我要顶礼三世诸佛的佛母——般若空性,因为佛陀的来源就是般若空性。
般若空性的威力不可思议,在自己遇到违缘、痛苦时,光是念诵一遍这个偈颂,成千上万的魔众都会生起恐怖,逃之夭夭。
依照此经中所说,各别自证之智慧即是胜义谛,真正已经完全了悟了此义之人,即许为证悟胜义谛。
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讲过,从名言的角度而言,各别自证智慧算有境的智慧,不可思议的法界作为所缘或对境,但在究竟意义上不能这样安立,否则,意义和词句就相违了,凡夫人的能取所取和佛的智慧法界就没有什么差别了,这是谁也不会承认的。
这里按照《罗睺罗赞般若经》中所说,各别自证是指佛的智慧,即胜义谛,完全了达本义的人已经证悟了胜义谛,可以说他是真正大圆满的瑜伽士或中观的大成就者。
在座肯定有很多人完全通达胜义谛,有些人基本懂得,有些人相似通达,各自的根基和前世的因缘不同。《定解宝灯论》中说,有些人前世的因缘成熟,在上师的加持之下,仅仅观察心的来龙去脉就能即刻证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证悟的。
实际上,二谛并非是如同牛角各居一方互相分开的,
不能把胜义谛和世俗谛看作左边和右边的牛角一样是各自分开的。
在现见了如水月般的世俗实相之时,从月影之现分而言是世俗谛,从月轮无实空性分而言是胜义谛,
在讲二谛时,天月与水月是特别好的比喻,大家应该记住。在现见了如同水中显现月亮一样的世俗实相时,从水月的显现分而言是世俗谛,从天空中的月亮并非实有存在的空性分而言称为胜义谛。
为什么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呢?用天月与水月的比喻就很容易理解。如果你们现在没有听懂,下课后再好好地思维,晚上看看天空中的月轮与水中的月影。
二者(指胜义谛与世俗谛)如同无而显现于水池中一体般,这就称为二谛无别或二谛双运,通达二谛无别的智慧称为证悟二谛。
如果没有月亮就不会显现月影,但月影又非月轮,二者如同无而显现在水池中,好像是现空一体般的存在,这就称为二谛无别或二谛双运,通达二谛无别的有境智慧称为证悟二谛。
从现的方面来讲,水月显现不灭;从空的方面讲,正在显现时,在水月的内外都找不到天月。所以,万法正在显现之时就是空性,空性的时候就在显现。麦彭仁波切也说,正在显现的时候不离空性,显现的当下没有丝毫本体,这叫二谛双运,“现即是空、空即是现”也是这个意思。许多人通过天月和水月的比喻就能了解世俗谛和胜义谛,这非常重要。
已了达了所显现的色声香味触以及意识对境的破立分别心等一切迷乱显现犹如幻化八喻般显而无自性之人,便可称为从三有旷野入解脱道者。
通过月影的比喻,我们知道五根前显现的色身香味触及意识对境的破立分别心,这一切的迷乱显现如同幻化八喻般,虽然显现但没有丝毫自性,这时就可以称为从三有广大无边的旷野步入解脱道之人。
其他一些宗派在讲中观时,虽然理论上辩论得非常精彩,但通过自己的修证来衡量的却很少见,而无垢光尊者此处用窍诀的方式来讲胜义谛和世俗谛。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窍诀可以说是雪域藏地的一盏明灯,他们将理论、辩才与实修相结合而宣说。我们能遇到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的法实属幸运至极,真不知道前世造过什么善业。
如果以智慧来观察二谛,则经不起观察的一切法为世俗谛,完全能经得起分析的所有法为胜义谛,这种说法也属于分别念的范畴,很明显只能算是世俗。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些人说:经得起观察的法就是胜义谛,经不起观察的法就是世俗谛。
这可能是经部宗的说法,经部宗承许胜义谛是真实存在的,甚至经得起胜义量观察,世俗谛则经不起观察,就像《俱舍论》中讲的那样,经过观察后发现,瓶子粗大的部分不存在,但无分微尘仍然存在,而且在胜义中都是不破的。
无垢光尊者对这种说法不太满意——这其实属于分别念的范畴,不论是否经得起观察都只能算是世俗谛,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问,你们所说的经得起观察是否观待以心假立,如果不观待,那么经得起观察的概念显然无从安立;
请问:你们说“胜义谛经得起观察”是否观待心而假立?如果不观待心,那你怎么知道它经得起观察呢?所以,“经得起观察”不能成立。
倘若观待以心假立,那就只是分别念的行境而已,
如果说观待心而假立,那就只是分别念的行境而已。
所以经不起观察与经得起观察二者虽然形式上不同,其实在以心分析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
你们的说法全部是在心和心所或世俗谛的范畴中,因此,你们说“经得起观察的是胜义谛”的这种说法不成立。
因为它们同是分别心的对境,所以是世俗。
经得起观察或经不起观察都是心的对境,所以只能说是世俗谛。
如《入行论》中云:“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这其中已很明显地宣说了此理。
意思是,胜义谛不是心的行境,但凡属于心的境界就是世俗谛。
若归纳而言,则一切分别心戏论与显现戏论即是世俗谛,断除戏论、息灭二取之心以及心境的一切法称为胜义谛,这是大乘宗派共同承认的。
无垢光尊者的这种说法非常圆满,希望大家记住。分别心和显现戏论都是世俗谛,或者说心的对境全部是世俗谛,甚至分别心前清净刹土的显现也包括在内,前面将清净刹土归属在世俗谛中的原因也是如此。断除一切戏论、息灭二取之心和心境的法都称为胜义谛,这是大乘宗派共同承许的。
因为二谛无别,所以很显然世俗谛也有成为胜义谛之时,也就是说,二谛虽然反体不同实则是一本体。
从本质上讲二谛是无别的,所以世俗谛也有成为胜义谛的时候。因为二谛的反体虽然不同,一个以现相为主,一个以实相为主,但本体是相同的,否则,“现空无二”就无法成立。
尽管依照宗派承认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但按照世人共称的观点说为一本体的。
二谛同一本体的说法并非依照宗派的观点,而是随顺世间共称。
如果遵照宗派所承认的观点来说,那么如世俗显现一样胜义也应当显现,或者如胜义不显现一样世俗也不应当显现的过失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按照宗派的观察方法,也就是说,若是通过理证抉择承认胜义谛和世俗谛是一体,那就会有很多过失。例如,因为世俗谛显现,所以胜义谛也应该显现;或者如同胜义不显现一样,世俗也不应当显现。
《解深密经》中云:“世俗胜义相,远离一异体,谁执一异性,此人入歧途。”
胜义谛和世俗谛远离了一体和异体,若谁执著二者是一体或异体,那么此人已经入了歧途。
按此经的观点而言,所谓的“无一异体之差别”,其实就是自性无二的意思。
按照《解深密经》中的观点,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本体无二无别,但不能将“无二无别”当成一体来理解,否则这也是分别念的对境,并非经中所说的意思。
关于此等之理,《幻化网续》中云:“世俗胜义无有别,真谛广大坛城中。”
无垢光尊者引用密续中的观点说,胜义谛和世俗谛无二无别,这就是密宗所讲的真实的大坛城、大本性,这里“大坛城”的意思是诸法本来大等净、无二的实相。
世俗谛与胜义谛二者的关系是属于一本体异反体、异本体、遮一体之异体、义同名异四者之中的哪一种呢?
一本体异反体是指,二者为同一个本体,但反体不同;异本体是说二者是不同的本体;遮一体之异体,遮住一体,但实际上没有单独的他体,就像柱子和兔角或柱子和石女儿之间的关系一样,柱子与作为无实法的石女的儿子是不是一体呢?不能说是一体;是他体吗?也不是真正的他体;义同名异,是指意义相同但名字不同。
那么,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关系是以上四种当中的哪一种呢?
哦巴活佛在《分别见派明灯论》中说,中观自续派承许的胜义谛与世俗谛的关系是一本体异反体,中观应成派则分为暂时与究竟——暂时承许遮一体之异体,究竟而言远离一切戏论,没有什么一体异体的分析。哦巴活佛的讲法同样符合麦彭仁波切的观点,麦彭仁波切在讲中观时也如此承认。其实,在辩论场所中关于二谛关系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和焦点,有时通过互相辩论能碰撞出一些新的智慧。
如果仅从名言上来说的话,那么二谛既不是义同名异的关系,因为二者的体相与形式截然不同;也不是异本体的关系,因为它们无有本体并且名言中是无二无别的,
刚才用天月和水月的比喻讲过,胜义谛和世俗谛在名言中是无二无别的,所以不能说是他体的关系。
又不是遮一体之异体的关系,因为二者无有分开之自性并需要在一本基中分类。
胜义谛和世俗谛是在一个本体中分析的,再加上没有各别的自性,所以不是遮一体之异体。
所以,在名言中二谛之间是如同水与水月般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
二谛在名言中是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本体相同,反体不同,就像水和水月一样,水月正在水中显现时,从本体上讲,水月和水无二无别,可是从反体来讲,水的反体不是水月,水月的反体也不是水。
也可以说,现相是世俗谛,实相是胜义谛,但从本体上来讲,现相即是实相,实相即是现相,所以是一体的;从反体方面来讲,现相的这部分肯定不是实相,因为凡夫人可以见到现相,见不到实相。二谛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理解。
《菩提心释》中云:“如甘蔗性甜,火之自性热,如是一切法,自性空性住。”
无垢光尊者说二谛是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是非常合理的,在此引用龙猛菩萨的《菩提心释》进一步说:“如同甘蔗的自性是甜的,火的自性是热的一样,一切法的自性是空性。”这是一本体的教证,意思是一切法自性空性、一味一体。
又云:“世俗说空性,唯空性世俗,如所作无常,无定不生故。”
世俗与空性二者的关系如同因明中说的“柱子是无常,所作之故”,若是无有,决定不生,也就是说,它们是无则不生的关系。
《五次第论》中云:“世俗与胜义,当知各自分,何时真相融,称彼为双运。”
这在《澄清宝珠论》中也曾被引用过。世俗谛和胜义谛各自分开时就叫现相和实相,二者相融时就可以称为现空双运,或者说现相和实相双运。
当然,在胜义中二谛之间一体异体均不可分析。
无垢光尊者说,在世俗中可以说二谛是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但从胜义中观察,二谛之间什么关系都不能成立。
如《弥勒请问经》中云:“世俗谛之相与不可言说之法界既非一体亦非异体。”
从最究竟的实相而言,世俗谛的相与不可思议的法界胜义谛,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