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14课
昨天讲到,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殊胜化身无有前后、显示同等身相调化众生的世界。比如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殊胜化身,在同一时间以同一身相来度化众生,度化的方式也是十二相——首先从天上降到人间,然后出家、证菩提、转法轮,最终涅槃,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可以包括在十二相中。
除此之外,十方有圆形、半圆形、四方形等无量世界遍布虚空,
除了昨天讲到的南赡部洲、北俱卢洲等,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以外,整个法界中还有无数世界,有些世界是圆形的,有些是半圆形的,有些是四方形的……在《智者入门论》中说:“有些世界正在形成,有些世界正在安住,有些世界正在毁灭。”
其中的众生有的头朝上,有的横着,有的头朝下,遍满无量的种类。
《俱舍论》和《如意宝藏论》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有些众生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头朝上;有些众生就像牦牛一样,头是横着的;有些众生头朝下——许多饿鬼和地狱众生头朝下,其他世界也有众生头朝下。
所以,众生的业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宣说过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状况。此类问题在《佛教科学论》中也有提及,例如,它指出世界是由众生的业力所感而显现的,在具有相似业力的众生眼中暂时显现为同一个世界,但这只是众生的习气显现而已,它既不可靠也不稳固。
再如,《时轮金刚》和《俱舍论》中对于须弥山的描述存在差异,而科学家眼中的地球与佛教中所讲的器世界也有所不同,但这一切都是众生的业感所现。如果我们认识到外境并无实有的物质存在,那么,根据业力不同暂时在众生面前如何显现都能成立。
因此,当佛教与科学在某一问题上的观点不完全一致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其中一方正确,而另一方错误。假如科学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为什么许多众生能现量见到其描述的某类现象呢?相反,如果佛教的理论错误,那又怎么解释在藏传佛教中,《时轮金刚》的历算方法无需借助任何科学仪器就能精确地推算出一切时间呢?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甚至是日食月食等时刻都能分秒不差地精准计算,这从某种程度上就能验证佛教的无谬。
我们凡夫人的智慧有限,从某一角度看到的眼前的迷乱显现或许暂时可以称为真实,但它只是世俗法,是世俗的假象,并非究竟实相。
器世界或宇宙世界的浩瀚无垠,在《华严经》《时轮金刚》《阿含经》等经典中都有深入的阐述,《俱舍论》第三品详细描述了器世界的状况,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的第三品中也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大得多,我们不应该用片面的观念去判断其真实面目。
器情世界之无常相
此处以娑婆世界为例,
这里是以娑婆世界为例而言的,就是指我们现在所居住的这个世界。
宣说器情世界的成住坏空时间相等。
器世界首先形成,中间稳住,然后毁灭,最后变成空无。成、住、坏、空各有二十个中劫,总共有八十个中劫,八十个中劫称为一大劫。
最初形成,现今稳住,从人寿达到无量岁时毗婆尸佛出世,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直至人寿十岁之间称为劫初长时,
这个世界从最初形成以来,如今正处在稳住的阶段。毗婆尸佛于人寿无量岁之际出现于世,再到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平均一百岁,最终降至人寿十岁的整个过程,被称为“劫初长时”——这一名词出自《俱舍论》。
也就是说,人寿每二百年递减,
有说是每过二百年减一岁,也有说是每过一百年减一岁。
尔后每过一百年增长一岁,
人寿十岁以后,每过一百年增长一岁。
从十一岁到人寿达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
如今的弥勒菩萨就是未来的弥勒佛。我们现在人寿是一百岁,减至人寿十岁时,又逐渐增长,人寿从十一岁增长到八万岁时,贤劫第五如来——弥勒佛出世成道。
此后又是每一百年减少一岁,直至十岁之间(称为转长时期),
“转长时期”也是《俱舍论》中的专用名词,是指人寿从无量岁到十岁之间逐步递减,然后又从十岁增到八万岁,八万岁又再次减到十岁的整个过程。
如是上增下减算为一次,共十八次,名为中劫十八返,
上增下减总共十八次,称为十八返。中间有十八返,最初和最后各有一返,总共有二十返,二十返共有二十个中劫,是整个住劫的时间。
期间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
若加上弥勒佛,前面就有五尊佛,除了这五尊佛,贤劫还将有九百九十五尊佛相继出世,即贤劫共有一千尊佛出世,这是《贤劫经》中的观点。据该经记载,从前一位转轮王拥有十万名王妃和一千位太子,这一千太子在同一如来面前发愿并获得授记,未来将在贤劫成为一千佛。可见,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前世曾是兄弟。
《佛陀不可思议经》中说是一千零二尊佛——护持教法的两位菩萨也将成佛,无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网广疏》中亦持此观点。
之后每二百年增长一岁,直至无量岁,稍许递减时有“胜解佛”出世,
此后每二百年增长一岁,人寿无量岁再减少一点时胜解佛出世,胜解佛是贤劫千佛中的最后一尊佛。
其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数均等同前面诸佛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数的总和,
胜解佛的事业、所化眷属、寿命等,与前面九百九十九佛的事业、所化眷属、寿命的总和等同。
并且调化以前诸佛未调化的众生,以其愿力使包括仅闻三宝声、毁坏根本戒、做微小善事在内的众生皆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胜解佛的事业极其广大,许多过去贤劫诸佛为主的佛陀未能调化的众生都能被其调化,但也有界限——曾经听闻过三宝名号、受过戒律、做过哪怕微小善事的众生。
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持有一分戒律以上的人,到胜解佛出世时必定会成就,这是恰美仁波切根据《白莲华经》中的教证所宣说的,绒顿班智达的《辨中边论释》与《极乐愿文》中都有较为相似的观点。
因此,众生在皈依后,即使生邪见、毁坏戒律、毁坏三宝所依等,由于曾经听闻过三宝名号或受持过一分戒律,至胜解佛出世时也必定能获得解脱。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包括破密乘根本戒者,若是毁坏密乘根本戒,胜解佛出世也不一定有解脱的机会,还需在金刚地狱中住很长时间。
如果你们的家人不信佛教,我们平时可以在其耳边多念佛号,因为听到三宝名号的人,在胜解佛时都能获得解脱,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与社会人士交流时,我们可以建议他们阅读经书,或者以各种方式为他们种下善根,即使他们在这一生没有学佛、出家的缘分,到了胜解佛出世时,他们也都能获得解脱。
格鲁派蒋阳夏巴的《俱舍论大疏》中提到,按照人间的时间计算,一返长达45亿年,那么,距离胜解佛出世之间还有很多万年,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后面有十七个零,时间极其漫长。但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在轮回中漂泊,感受痛苦的时间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到胜解佛出世时才得到度化也不算太迟,还算有缘分。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教证——仅闻三宝名号、毁坏根本戒、做过微小善事的众生,都将在胜解佛出世时获得解脱。
在人间的事业圆满而示现涅槃后其教法仍如期住世,令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均得解脱。
胜解佛在人间圆满完成了度化众生的所有事业后示现涅槃,此后,他的教法仍如期住世,令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全部获得解脱。
对于“一切众生”,我理解为包括那些曾经种下善根、与佛有缘以及往昔诸佛未能度化的众生。若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皆获解脱,那么佛的事业似乎已无继续的必要。然而,虚空界中存在着无数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事业完成后,尚有许多三千大千世界。因此,有些小乘根基的人,在听到世界非常庞大后便心生畏惧,不敢发菩提心,认为度化众生的任务没完没了,不如自己去往寂静处安住,入寂灭定。
令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均得解脱后——
后于人寿十岁时,坏劫的七火将一切焚为灰尘。
人寿十岁时,坏劫的七火一水将一切毁灭无余。首先出现七火,将整个世界化为微尘。
火是指太阳,有些经中说是七个太阳,
无垢光尊者对“火”作了解释:火是指太阳,有些经论如《大圆满前行》中说是七个太阳,第一个太阳焚烧什么,第二个太阳焚烧什么,第三个太阳……第七个太阳出现时,整个四大洲和八小洲全部被焚尽。
有些说出现一个具有七个太阳热量的太阳。
有些经典说出现的是一个太阳,但它具有七个太阳的热量。此处无垢光尊者有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出现了一个具有百俱胝太阳热量的太阳
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其散发的热量却等同于百千个太阳,远非七个太阳所能比拟。据说现在北京和成都特别炎热,而我们这里仍然很冷,如果此处能有更多的热量,那是很好的。
而焚毁一切。
最终焚毁一切。这是无垢光尊者自己的观点,大家应该记住。
尔后尘埃为水所冲,为风所吹,最后成为一虚空,犹如以前未形成时一样。
随后,所有的微尘被水所冲,被风全部吹散,世界变成一大虚空,与尚未形成时一样。整个毁坏过程有二十个中劫,最后空劫也有这么长的时间。
《三摩地王经》中云:“一旦此世界大种,诸世间成虚空时,如前其后亦如是,当知诸法皆亦尔。”
此器世界最终被七火一水所毁灭,变成一大虚空,与未形成前一样,当知诸法亦是如此。无垢光尊者主要想引用的是这一句“如前其后亦如是”——《三摩地王经》主要讲一切诸法之本性,以前的本性是什么样,当你证悟时也是如此。
这是器世界的毁灭方式。下面讲自己的身体也会出现坏灭:最初从本基中出现,到最后融入法界之间也有一个毁灭过程。此处是根据《广智后续》的教言而宣说,这种讲法我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是尊者独特的解释方法。
通过外器世界坏灭之比喻来窥视内在身体也是坏灭的。
用器世界的比喻来说明内情世界也是坏灭的自性。为什么叫有情“世界”呢?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小世界,身体的小世界怎样形成,中间怎样安住,最后怎样毁灭,尊者在此处作了十分详尽的阐述。
首先于心之法性虚空中,形成了无明分别之风,
这就像是风轮一样。
以此为因,形成轮回业地之水,以此为缘,由父母精血形成身体之须弥山王,
以无明的风为因,随后形成业地的水,以此为缘,由父母的白红不净种子形成身体之须弥山。
之后形成双目的日月白红明点、
然后形成两只眼睛的日月白红明点。
十二处、界之四大洲八小洲
六境和六根共有十二处,相当于十二洲——四大洲和八小洲。
以及八识聚的七山和铁围山。
八识聚是五根识、意识、染污意识和阿赖耶识,相当于八大山——七山和铁围山。
身语意所依靠的精脉、血脉、中脉是三门三毒三身之所依,代表三界,
身语意所依靠的三脉形成了风脉明点,代表三界。三脉是身口意三门之所依,在未证悟时烦恼叫三毒,其本性是三身。
五脉轮或六脉轮代表五趣或六趣。
五脉轮或六脉轮就是五趣或六趣。讲五趣时,是将天人和非天合为一趣,这是《智者入门论》中的说法。
转生于不同各道中所感受诸多苦乐的这个内大千世界也是聚际必散、生际必死、有为坏灭之本性。
感受各种苦乐的内大千世界就是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最终也会出现无常,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不离开有为法坏灭的本性。
到了死亡时,外四大摄入内四大中,
每次讲死相时都会讲,外四大融入内四大,大圆满中讲地入地、水入水……
即被七火一水毁为灰尘,
内四大和外四大总共有八个,毁灭过程也有七火和一水,共八次。
之后内四大、密四大皆融入本来光明中,
密四大是指四大的本性,内四大入于密四大,比如内在的地融入色的法性或本性中。《正行光明藏论》中讲到,中间有一次虚空般法界的显现,内四大融入密四大时,心识出现一个光明界,最后全部融入本来光明中。
此时一切均成为一虚空。
这时变成一虚空。所以,人的身体也算是一个小大千世界。
身体四大所摄的风脉明点七次为火所焚而殆尽,一次为水所冲而使生命死亡,
四大所摄的风脉明点,被七次大火全部焚烧,被一次大水所冲,随后生命死亡。
最后为风吹散而使呼吸中断,
最后被风全部吹散,这时呼吸中断。
身体也就各自分离、消失,最终如虚空般一无所有,
身体消失,最终变成虚空,一无所有。尊者在这一段的描述中用了两次虚空的比喻,此处是指最后的空劫。
此时与从前未形成身体时一模一样。
这时与以前身体尚未形成时一模一样,全部融入本基,成了一大虚空,整个有情世界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