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139课
胜义谛则是指本来的实相。
上节课讲到,世俗谛是语言、思维等所有的迷乱显现,而胜义谛则是指一切诸法的本来实相、究竟本性。在描述胜义谛时,实相、本体、真义、真如都是一个意思,这些名词和概念大家应该清楚。
《中观根本慧论》中云:“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中说,胜义谛具有几种特点:
1.自知不随他:真如只能自己证知,而不依随他法;
2.寂灭:远离有无是非的一切边,息灭了所有的分别妄念和执著,恒时寂灭;
3.无戏论:真如法性离开所有语言的戏论;
4.无异:真如本性无有差异,不可分割;
5.无分别:没有任何分别念。
这就是真谛或胜义谛、诸法实相、法性、真如……很多论典中在讲到胜义谛时都会引用这个偈颂。
轮回与涅槃的一切法原无本性、超离一切言思,不是以他人证悟未证悟而安立的,
轮回和涅槃中所有的法,真正去观察时其本体不存在,超离一切言思,并非以他人证悟或未证悟的心来安立,亦不依靠他人的寻思分别念安立。
既无一体也无异体的承许。
胜义谛跟世俗谛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是不可言说的境界。凡夫人揣测胜义谛时,就像盲人摸大象一样,无论运用什么语言和概念,都无法真正触及,因为胜义谛超越了语言、思维的境界。
《根本慧论》中云:“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
中观道是诸佛菩萨的教诲甘露,并非释迦牟尼佛独有。昨天有人说,佛教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样表达不够准确。往昔曾有无数佛陀出世,仅贤劫就有千佛出世,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贤劫已经有四位佛陀出世,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佛。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可以说他是创始者,但在其他佛出世转法轮时,释迦牟尼佛并非教主。
那么,世间怙主诸佛如同甘露般的佛法教义是什么呢?即非一非异、非断非常,这就是真正的胜义谛,也就是《中观根本慧论》开头讲到的离八边的境界。
虽然现有轮涅之诸法以分别心假立为贤劣不同法,实际上诸法本如虚空般清净,完全超离了所谓的“清净、不清净、二者、非二以及极清净”此等以心安立的行境。
轮回和涅槃所摄的一切法,我们用分别心安立为好与坏,实际上一切诸法的本体就像虚空一样广大清净,这种大清净无法言说,完全超离了口头所说或心中所想的清净和不清净,或者清净不清净二者,或者非二者,以及极为清净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前一句说“诸法的本体如虚空般清净”,紧接着说它“超离了清净”,意思是,胜义谛是如虚空般的大清净,它完全超离了以分别心安立的清净或不清净的戏论,实际上从胜义谛的本体而言没有什么真正可清净的,但用语言来表达时,只能说它是远离一切思维、如同虚空般的大清净。
彼论云:“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
《中观根本慧论》中的意思就是,真实不存在,非真实也不存在,真实和非真实二者的同体也不存在,除了真实和非真实以外的非真实、非非真实也不存在,这里是从离四边来讲的。说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有无二者也不是,有无二者以外的法也不存在。八边实际上也包括在这四边当中。如果广一点就是三十二种增益,三十二种增益归纳为八种增益,八种增益归纳为四种增益,四种增益归纳为常和断,常和断归纳为戏论。
本性中超离一切承认,因为本体不成立任何可识别之法,承认此法彼法也是我见,诸如此等均将堕入常边断边。
本性中没有任何可承认的法,例如有、无、是、非,甚至因果、清净与不清净等法在本性中都不成立,如果承认此法彼法就是一种我见,将会堕入常边或断边。
《六十正理论》中云:“若承认有实,则生贪嗔心,受持恶见解,从中生争论。”
龙猛菩萨在《中观六论》的《六十正理论》中说,如果执著实有,就会对悦意之法生贪心,对不悦意之法生嗔恨心,自然而然会受持恶劣的见解,并从中产生争论。
这其中的含义是说,本性中无有立宗,所以无有任何承认的对境、承认者以及所承认的观点,因此说无有过患。
其中的意思是,在一切诸法的本来实相中根本没有任何实有之法存在,因此无有立宗、所承认的对境、承认者及所承认的观点,因为一切法皆非实有,这就是中观应成派经常说自宗没有任何过患的原因所在。
《回诤论》中云:“若我有立宗,尔时我有过,我无立宗故,唯我无过失。”
龙猛菩萨说,如果我建立了宗派,承认一种实有法的话,那我有堕入断边或常边的过失,因为我没有立宗,所以没有任何过患。
在中观的辩论场所中,人们特别喜欢引用这句话。记得在十多年前,我们学院人少,房子也少,每当夏季到来时,我们便会邀约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辩论,有位堪布在辩论时边拔草边说“我无立宗故,唯我无过失”,当时的情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十多年前你们有些人可能尚未信仰佛教,白天在茫茫人海中打转,晚上缠绕在迷迷糊糊的世间实执中,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拥有了如此甚深的中观见解,因缘真是不可思议!
如是诸法之实相或自性清净之本体是指深寂离诸戏边,所以无有立宗或承认,也就称为本来清净之法界。
龙猛菩萨和月称菩萨将一切诸法的本来实相抉择得清清楚楚,它是甚深离戏光明无为法的本体,因此中观派没有立宗,也没有什么可承认的,所以称为本来清净之法界。这样本来清净的法界,不论如来出世或不出世,一切诸法的法性本来存在,但这并非语言和思维的境界。
我们要对龙猛菩萨宣说的中观法门生起强烈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长期串习与实修,有朝一日必定会在自相续中生起大中观的境界,这与大圆满本来清净的境界无二无别,诚如《定解宝灯论》中说:“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素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
本体中虽然无二无别,但如果以心假立而分析,那么说生本身无生等这种以心安立的空性也未摆脱无生之戏论,只能说是相似胜义,彻底脱离生与无生等一切戏论之边方可称为真实胜义。
虽然在本体中无二无别,但如果以我们的心假立而分析,将生抉择为无生,将有抉择为无有,将实有抉择为无实等,诸如此类以心安立的空性实际上尚未摆脱无生的戏论,中观自续派这样的抉择只是一种相似胜义。
那什么是真正的胜义谛呢?远离生和无生、有和无有等所有分别戏论才是真实胜义,就像《入中论》在最后抉择十六空时说,空不存在,大空不存在,胜义谛也不存在。
《二谛论》中云:“虽遮破生等,许相似胜义,灭无生诸戏,称为真胜义。”
如果像中观自续派那样,只是遮破了生,心一直耽著在无生的状态中,这是相似的胜义谛;若是灭除了有生、无生、非有无生等所有的戏论,这叫真正的胜义谛。
只要是闻思过中观的人,对这些概念应该都非常清楚,但下面无垢光尊者将大圆满和大中观相结合而宣说的窍诀,在许多中观论典中根本见不到,大家应将其视作珍贵的如意宝。
在此相应窍诀而分析,唯以法界作为二谛之分基,其中如幻如阳焰如水月等显而无自性之显现分的所有法称为世俗谛。
此处是将法界作为二谛之分基,世俗谛与胜义谛都是法界的游舞,如幻、如阳焰等现而无自性的所有显现分的法全部是世俗谛。这相当于中观自续派的胜义谛,中观自续派承许在胜义中是现而无自性的,或者说,中观自续派的胜义谛是中观应成派的世俗谛。
《炯祥请问经》中云:“如洁净明镜,显现面容月,炯祥(寻香王)当知法,自性皆不成……”
如同在清净的明镜中显现如月般的面容一样,炯祥你应当知道,法的自性皆不成立,是现而无自性的。这是在讲世俗谛。
“炯祥”可能是指寻香王,以前在一个火供仪轨中看到寻香王的名字叫炯祥,但不十分确定,因此在翻译时这些专用名词只能音译。
虽然凡夫人将显现视为真真切切存在之法,而瑜伽士除了如梦般的显现外不见实有法,一切皆是恍恍惚惚、明明晃晃的景象。
凡夫人将所见所闻的一切显现法视为真实存在,可是对已经证悟空性的瑜伽士来讲,除了如梦般的显现以外根本不成立实有,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在瑜伽士眼中只是一种如梦如幻、恍恍惚惚的景象,他在显现上似乎享受这样的世俗法,实际上根本不会有任何贪执。
未经观察时虽然显现,一旦观察时即不存在,真正通达了此理便可称为证悟世俗谛。
在未经观察时,虽然有如同彩虹一样的显现,但如果通过中观或大圆满来抉择观察,就会发现一切并非实有存在,万法全都是晃晃悠悠的显现,跟做梦没有差别,无论是在吃饭、走路等任何时候都没有丝毫实执,若通达此境界就是证悟了世俗谛。
无垢光尊者在这里提出的“证悟世俗谛”的说法可能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相对而言,只要对中观法理多加串习,证悟世俗谛要比证悟胜义谛简单得多。
此时,任何显现的外缘对他都是无害的。
对于证悟世俗谛的人来说,来自他人的诽谤、诋毁等外境的任何显现都不会有损害,因为他已经现前了如梦如幻的境界。
如若修行已经趋于圆满,那么便可成就于外境显现的土石山岩中畅通无阻、无碍穿行等神变。
如果再继续修持,就可以逐渐修成于外界的一切山河大地中无碍穿行等神变。
何人无有任何承认之法并且依靠现而无自性之理于异体实有法均不存在的境界中修炼自心,
就像刚才前面讲的胜义谛一样,不执著任何法,依靠现而无自性的道理继续修持、修炼自己的心。
当获得圣者之智慧时,在他的面前无论显现刹土等清净不清净相,都无有实执,这种境界的显现称为真世俗。
在获得圣者智慧后,无论在他面前显现清净的刹土、本尊,还是其他不清净的相,都无有丝毫实执,这叫真世俗。昨天讲过,佛的清净刹土等显现,这些都属于世俗谛。
换句话说,具有实执的分别妄念以及显现均是倒世俗;无有实执的一切心识与显现皆称为真世俗。
反过来说,凡是具有强烈实执的妄念、分别念及显现的都是倒世俗,也叫假世俗;无有实执的、符合实相的一切心识与显现称为真世俗。这是无垢光尊者窍诀性的讲法。
这与《入中论》中真世俗和假世俗的分析方法有点不同,《入中论》中说,在没有损害的六根前所得到的外境叫真世俗,不能起作用的叫倒世俗,这是理论性的讲法。对这两种讲法我们应有所认识与辨别。
所谓的胜义谛也是指领悟了心性无有自性的实相以及诸法犹如水月般无实有的自性后,
胜义谛是指,完全证悟了自己的心没有本体,诸法是如梦如幻的现而空、空而现的本性。
彻底了达迷乱的显现是无有根基、现而无自性的本体,也可以说,当有无等的分别心解脱于法界中时,即称为证悟胜义谛之实相。
这段话的意义非常甚深,希望诸位仔细思维。但愿我们依靠无垢光尊者对于二谛窍诀性的分析方法来证悟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