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136课
丁六(智慧)分三:一、宣说二大法藏;二、宣说诸法无生;三、若具智慧度则得解脱。
戊一、宣说二大法藏:
三种智慧闻思修,成就胜观摧诸惑,
知法有法实相后,从有城趋寂灭果。
智慧分为闻思修三种,通过闻思修成就胜观就能摧毁我们相续中的烦恼,完全了知法和有法的实相后,就能从三有轮回的大城市中趋入寂灭的佛果。
通过听闻佛法能够如理了知诸法之自性或实相,之后依靠深入细致的思维而对法理生起定解,最后进行实地修行,从而便能渡过三有的大海,此闻思修三者即是智慧之自性。
首先依靠如理如法地闻思了知一切诸法的实相,然后再深入细致地思维,最后进行实地修行,如此通过次第闻思修行,便能渡过三有的大海。闻思修是智慧之自性。
《经庄严论略释》中云:“智慧由闻、思、修中所生或由等持之加行、正行、后行中所生。”
智慧由两种途径产生——闻思修或是修持等持之加行、正行与后行。有些人禅定修得非常好,从禅定中开智慧;有些人通过在上师面前听闻佛法、思维、修行后开智慧。因此,闻思修行很重要。
有人说:“上师,我特别笨,能不能帮我开智慧啊?”自己不愿意闻思修怎么能开智慧呢?闻思修与禅定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智慧也称为胜观,它远远胜过其他五度,作为薄地凡夫从闻法中生起智慧相当重要。因为未曾闻法也就谈不上进行深入思维与实地修持。
智慧也叫胜观,智慧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五度,薄地凡夫首先要在上师面前听闻佛法,遣除邪见与疑惑,然后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坚定不移的智慧,这非常重要,因为若未曾闻法就谈不上进行深入思维与实地修持。
如《宝性论》中云:“布施能成诸受用,戒得善趣修断惑,慧断烦恼所知障,故此殊胜因即闻。”
布施能获得受用,持戒能转生人天善趣,修行能断除烦恼,而智慧既能断除烦恼障又能断除所知障,如此殊胜之因就是闻法。
又云:“胜慧之基础,即闻故闻胜。”
一切胜慧的基础就是闻法,所以闻法胜过一切。
所以说,想要真正通达诸法自性之人应当以闻法来抉择,
若想要通达诸法自性,就应以闻法来抉择自己的修行,不听闻直接修法有很大的危险性,可能暂时能见到一些验相,但这是不稳固的。
抉择的方式有能量珍宝钥匙之理与所量法藏之理两种。
无垢光尊者说,抉择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能量珍宝钥匙,一个是所量法藏。
第一,能量珍宝钥匙之理,又分为了义之理与不了义之理两种。
能量的语句分为了义和不了义。
其中了义是指诸法之法性真如、法界自性清净、心性光明的密意,也就是自性清净、无有迁变、超离生住灭如虚空般的本体,凡是宣说此本性的所有经论都包括在了义的范围内。
这非常重要。什么是了义呢?了义就是讲一切诸法的本来实相。当然,了义和不了义有几种分法,这里讲空性胜义谛为了义,显现世俗谛为不了义。也就是说,一切诸法的实相就是了义境界,宣说有关实相的经典和论典都包括在了义的范畴之内。
诸如生、灭、来、去、清净、不清净、蕴、界、处等次第形形色色如梦境般的显现,凡是有法的显现并可以言语思维衡量、假立而表达的一切法均称为不了义,宣说不了义的所有经论都包括在世俗谛中。
什么叫不了义呢?不了义就是讲生灭或蕴界处等形形色色如梦般的显现,凡是讲显现和名言方面,并能用语言表达、用分别念思维的一切假立之法都是不了义的法,宣说不了义的所有经论都包括在世俗谛中。这与《入中论》中的分法基本相同。
比如,口中言说的同时心里也思维心性如虚空一般,其实这也是包括在世俗谛的范畴里。
我们在口中说一切法不存在,内心也如是思维,实际上这也包括在世俗谛中。
所谓的胜义谛之自性是指了义法,也就是真如本性。
真正的胜义谛无法言说,这样的境界称为了义,宣说此境界的经论叫了义法,比如《般若经》,其中讲到的都是胜义谛的境界。
《赞不可思议中观论》中云:“诸法之空性,亦称为了义,若说生灭等,有情生命等,世俗不了义。”
诸法空性称为了义,如果宣说生灭、众生的生命等法要就叫世俗谛,也叫不了义。了义和不了义的界限大家要弄清楚。
又如《三摩地王经》中云:“依照本师善逝说,知了义经说空性,若说众生诸士夫,知彼等法不了义。”
这跟《入中论》中的说法基本相同。按照本师善逝所说,了义的经典全部讲空性,如果讲到众生、士夫等,那这些法是不了义的。
《无尽慧经》中云:“何为了义经部,何为不了义经?为令众生入道而宣说的诸经即称为不了义经;为入果而宣说之诸经即称为了义经。
为了让众生入道而宣说的经叫不了义的经,它没有讲实相的空性意义;像《般若经》这样直接讲果法的经称为了义经。
宣说我、众生、寿命、士夫、补特伽罗、力生、力主、作者、受者、说种种声、无主说为有主之任何经均称为不了义经部;
“力生”是依靠各种力量而产生,“力主”是力的尊主,讲因果时在世俗谛中有作者和受者,说世间显现方面的法皆是不了义经典。
宣说空性、无相、无愿、不现行、无生、无来、无实、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补特伽罗、无主人乃至无解脱门之任何经皆称为了义经。当依了义经,勿依不了义经。”
了义经主要讲空性。我们在修持时,一定要依果,依宣讲空性法门的了义经,勿依不了义经。了义和不了义的分界在这里讲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