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124课
六度之顺序确定,《经庄严论》中云:“依前而生后,下劣殊胜故,粗大细微故,如此说次第。”
不仅六度的数目确定,顺序也是确定的,这在《经庄严论》中讲到了三个原因——因果、胜劣及粗细。
意思是说,由于六度前前产生后后,所以有因果之次第;
这是第一个次第。
持戒度较布施度殊胜,是故有贤劣之次第;
相对于布施度而言持戒度更为殊胜,而安忍度又比持戒度殊胜,因此,六度之次第有贤劣的差别。
前前粗大,容易修学与证悟,后后难以修学与证悟,因此有粗细之次第。观待此三者而确定顺序。
持戒度比布施度难以修持与证悟,安忍度比持戒度更难修持与证悟,因此,六度之次第有粗细之差别。观待以上三种原因安立六度的顺序。
下面讲六度的修持方法。
六度修法:布施:慷慨博施,不求果报;持戒:净持戒律,恒时也不羡慕在此轮回中享乐;
最清净的持戒是不希求三界的人天安乐。
安忍:忍受一切而修持忍辱;精进:摄集一切功德而勇猛勤修;静虑:遣除无色界禅定而修持禅定;
这里应该也包括了色界,超越无色界和色界的禅定而修禅定。
智慧:以不离方便之方式修持妙慧。《经庄严论》中云:“无求之布施,不求后世戒,一切皆安忍,功德源精进。禅定非无色,智慧具方便,于六波罗蜜,坚稳真实行。”
这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
六度之定义,如《经庄严论》中云:“能令离贫穷,获清凉灭嗔,胜行及持心,了知胜义故。”
这是六度的定义。
意思是说,遣除贫穷故称为布施;除去烦恼酷热获得清凉感受故称为持戒;忍耐嗔恨故称为安忍;修持佛果故称为精进;一缘持心故称为静虑;了知法之自性胜义谛故称为智慧。
这里讲到,真正的智慧度是了知胜义谛而非世俗谛,这是总说六度。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分七: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六、智慧度;七、宣说六度之摄义。
丁一、布施度:
目睹众生受贫苦,施衣食象马车等,
所需资具为布施;施儿女等为大施;
施头眼等极大施。财法布施行利益。
依彼摧毁自吝啬,令他财富得增长。
菩萨在目睹众生感受贫困之苦时,布施衣物、饮食、象马车乘等所需资具,这是普通的布施;布施妻子、儿女等为大布施;布施头目脑髓等为极大布施。以财布施和法布施行持利益众生之事,依靠布施摧毁自己的吝啬心,并令他人增长财富。
依靠财布施可圆满福德资粮,依靠法布施可以圆满智慧资粮,因为自己无有吝啬之心而不会转生饿鬼界,直接利益他人令其获得财富。《持世请问授记经》中云:“依财施圆满福资,依法施圆满慧资,此二者乃遍知佛果之因。
财布施和法布施是遍知佛果的因。
何为财施?布施、大施、极大施。所谓布施,即施衣、食、车、象于他人;所谓大施,即施儿、女、妻子;所谓极大施,即极难做到之施头、眼、手、足等。
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到大施与极大施,一般只有得地以上的圣者才能做到。
何为法施?施笔、墨、书函即是小法施;根据机缘传讲声闻、缘觉、无上妙法为大法施;令持无上菩提并且传授如虚空般不可思议之法为极大法施。”
法布施也分为小法施、大法施与极大法施,为他人提供笔、墨、法本等是小法施;根据机缘传讲声闻法、缘觉法和无上菩萨法是大法施;让别人发菩提心、行持无上菩提、传讲大圆满或大中观等如虚空般不可思议的法是极大法施。
在家菩萨主要发放财布施,出家人主要作法布施。
在家人以财布施为主,出家人主要以法布施为主。汉地有些虔诚的修行人,舍弃自己的家庭、家产,排除万难,到气候恶劣的雪域高原求学,这种精神不可思议,值得赞叹。可藏地有部分修行人却恰恰相反,他们舍弃寂静处,去大城市谋求财物、名声等。目睹这类现象,我作为藏族修行人,对来到藏地求学的汉地修行人特别尊重,因为我十分理解大家在生活与修行中的不易。
不知道住在我们学院的这些远道而来的汉地修行人将来的命运如何,但即使仅在圣地修行一天也很有意义。如同寂天菩萨在有正知正念的人面前合掌顶礼一样,作为一名普通的藏族僧人,我内心十分敬佩你们这些舍弃自己的家庭、单位及舒适的生活条件,来到条件艰苦、高海拔的藏地苦行修法的修行人,因此,我也合掌祈祷你们长久住世、常转法轮。
《经庄严论》中云:“能舍一切事,依于根本心,圆满身受用,摄二能圆满,彼亦具无吝,法财无畏施,遍知施如是,智者真实行。”
这里不仅提到了财法布施,也提到了无畏布施。慈诚罗珠堪布最近在上海放生,这次放生的数目非常大,我们也应该随学,加大无畏布施的力度。
此中所说之义,布施之本体即是无吝啬心;布施之因即清净舍施心;布施之果即身体受用获得圆满;布施之作用即摄受自他并且圆满二资;布施功德之特征,《经庄严论》中云:“佛子遇乞命亦舍,悲不图报所欲果,施将众置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许多人在布施时,心里都在盘算着自己能得到什么利益,不要这样想,我们要以不求回报的心布施,以悲悯之心遣除众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