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2001年版)·第122课
如果超越了应有的期限,则以悔心忏罪后如前念诵三遍仪轨受戒便可恢复如初,受戒的次数不定。
这个问题前文中已经提过,无垢光尊者在此稍作广说。如果在违犯堕罪后超过了规定的忏悔期限,则以后悔心忏罪,将前面的仪轨念诵三遍,菩萨戒的戒体就可以恢复如初。受戒的次数不加限定,犯多少次戒都可以再次重受,这是龙猛菩萨的观点。如果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第三次以后就不能再受,这对我们凡夫人来讲比较困难。
那波巴大师宣说了三种恢复方法:
印度八十位大成就当中也有一位叫那波巴大师,不知道与这里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总之,他是无垢光尊者承认的非常了不起的大德。那波巴大师讲了三种菩萨戒的恢复方法——
有些下等者因执著实有而以追悔之心在他人面前忏罪,戒后不犯从而可逐渐远离罪过;
下等根基者执著实有,在犯了菩萨戒后,立即怀着追悔之心在大德或佛像前忏悔,并立誓不再犯,这样便可逐渐远离罪过。
有些中等者依靠明咒与密咒令本尊虚空藏菩萨等欢喜,获得本尊开许从而清净堕罪;
中等根基者依靠持诵明咒或密咒,如金刚萨埵心咒和百字明等,或者持虚空藏菩萨的名号,以这种方式令虚空藏菩萨和本尊欢喜,获得本尊开许从而清净堕罪。
有些上等者了知所谓的堕罪皆是菩提心自性而无勤净罪。
上等根基者了知堕罪实际上是菩提心自性的一种游舞、幻变,以观修空性的方式,在自心的本性中如如安住,于无勤中净除罪障,不用观本尊、念咒语等。
如《宣说诸法无生大乘经》中云:“文殊,任何菩萨若了知无业与异熟则业障得以清净。”
这个教证讲得很清楚,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若任何菩萨知道业与异熟果无有自性之理,在这样的境界中安住,那么所有的罪障都能清净。”
这种方法对认识中观和大圆满的人来讲是最好的忏悔方法,不必天天念清净罪业的咒语或找其他人忏悔。不过,这里的要求必须是上根者,否则,下根者光是以分别念作意罪障是空性,但却对相应于自己贪心的人和事特别执著,那这样是否能清净罪障?我不太清楚。
我认为随从那波巴大师的观点极为善妙。也就是说,下根者去往于菩萨僧众前或在殊胜所依前作七支供而得恢复,
无垢光尊者非常赞叹那波巴大师的观点,并对其作了进一步解释:下根者在没有失坏过菩萨戒的僧众前,或是在佛像、佛塔等殊胜所依前作七支供,令戒体得以恢复。
或者念诵三遍:“祈祷某某大菩萨垂念,我某某曾犯过此罪,为利一切众生而忏悔,祈令清净。”
或者将此忏罪偈文念诵三遍。这里“某某大菩萨”指持戒的大尊者,尊者的名字不说也可以。念诵三遍后——
忏净尊者问:“你将彼等堕罪视为堕罪否?”答言:“视为堕罪。”又问:“你今后能慎重戒犯否?”答言:“能戒。”以此可清净罪业。《菩萨地论》中也说依靠此种方法忏罪可得清净。
这是下根者的忏罪方式。如果自己犯了菩萨根本罪,舍弃了愿菩提心,就可以在堪布、堪姆或具足菩提心的菩萨面前忏悔。若是不方便,就在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前忏悔,念三遍忏罪偈文后,心中观想释迦牟尼佛询问自己是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罪业,在回答“认识了”以后,观想释迦牟尼佛加持自己的罪业得以清净。藏传佛教有些高僧大德在讲述菩萨戒的相关法要中有这样的说法,因此,在自己内心中观想也是合理的。
勤修本尊生圆次第的中根者于各自本尊前,作七支供而忏罪戒犯则可净除堕罪。
中根者在各自的本尊前作七支供而忏罪,并立誓不再犯,就可以净除堕罪。
一切明咒的总体即是圣尊虚空藏菩萨,如果想在他面前忏悔,则不能过夜,从犯戒时起到下半夜之前持诵十方诸佛菩萨的名号,尤其是圣者虚空藏菩萨的名号并顶礼,长时间猛厉忏悔堕罪,
如果想在虚空藏菩萨前忏悔,那就要求比较严格,不能过夜,从犯戒的那一刻起,到下半夜之前,以追悔之心边持诵诸佛菩萨的名号边顶礼,尤其是要念虚空藏菩萨的名号,猛厉忏悔堕罪。
将近黎明时念诵三遍:“黎明,请你作为我的信使,祈求圣者虚空藏菩萨垂念、加持我忏悔堕罪,令得清净。”
在接近黎明时分,念诵此偈文三遍,请黎明作为自己的使者,告诉虚空藏菩萨:我犯了菩萨戒,昨晚没有睡觉,一直在念虚空藏菩萨您的名号忏悔罪业,请您一定要加持我,令我的罪业得以清净……为什么要向虚空藏菩萨忏悔菩萨戒呢?这与他的发愿力有关,麦彭仁波切在写虚空藏菩萨的传记时,提到过许多相关公案,大家可自行阅读。
日初时出现堕罪清净之兆:诸如心身较前安乐,日光也显得柔和,天气晴朗,梦境美妙等相。
堕罪清净之征兆:有人亲自见到虚空藏菩萨,有人身心比忏罪之前更为安乐,日光也显得柔和,天气晴朗,梦境美妙等。
上根者的恢复方法:跏趺坐,首先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言说所犯堕罪的名称,再于前方虚空中的诸佛佛子前忏悔,
上根者的恢复方式,首先结金刚跏趺坐,然后在心中观想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以这种方式言说自己犯了什么堕罪,观想在前方虚空中浩瀚如海的诸佛菩萨前忏悔。
之后则对彼罪业内外及二者中间可识别的本体、形色等作观察,
假如犯了四黑法的其中一种,就可以这样观察:这个罪业是在我身体的里面还是外面?或是在内外之中间?或是在我身心以外的一个世界?罪业的本体是什么?有形状吗?有颜色吗?有实质吗?有作用吗?从胜义的角度一一观察。
结果了知此罪不从何处生、也不住于任何处、又不去往任何处,自性如虚空一般,在此境界中入定,从而可净除一切堕罪。
经观察后发现,所谓的罪业不从任何地方产生,也不住在任何地方,最后也找不到任何去处,罪业的本性如虚空一般。举例而言,假设自己犯了一个自赞毁他的罪业,实际上它如同空谷声一样,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存在任何实有的本体,跟虚空没有任何差别,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这样的一种定解,在此境界中入定,便可净除一切堕罪。
这里从字面上看似乎比较简单,对中观和大圆满有所认识的人应该都能做到,但实际上这样能否清净罪业也不好说,因果方面的问题非常甚深隐密。不过,我们遇到了大中观和大圆满的法,也可以说是上根者吧,希望大家好好修持。
《十方广大解脱经》中云:“菩萨若具四法,则所毁戒律与烦恼之一切罪业皆可清净。
若是认为自己罪业深重,想清净罪业,那么,只要具足这四法,所有的烦恼和罪业都能清净,到底是哪四法呢?
何为四法?了知诸法无来,了达诸法无生,现见诸法不灭,通达诸法以因缘缘起而生,是故诸法本体空性。若具此四法则所毁戒律与烦恼之罪悉皆不生。”
知道一切法无来;既然没有来处就不可能有产生;既是无来无生,则不可能有实有的灭;通达诸法是因缘而生——世俗中缘起而生,胜义中不来、不生、不灭,因此一切诸法的本体是空性。如果我们通达这四种法,那所犯的戒律与烦恼的罪业就不会有异熟果报。
《法王经》中云:“若了知众生皆无二,则清净一切罪障。譬如,镜上沉积千年尘垢,以布品擦拭则无尘垢。又如空室中黑暗虽长达千年之久,然以一盏油灯可使其不复存在。同理,若了知心无有本性之真谛,一刹那即可清净无数劫之罪业。”
如果能够了知心无有本性,我们在无始劫以来的漫长时日中所造的如违犯别解脱戒与菩萨戒的根本堕罪等非常严重的无数罪障于一刹那间便可清净。如同镜面积尘虽厚,但用布擦拭就能清净;又如明灯照亮时能遣除暗室中所有的黑暗一样。
观修空性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议,无法言说。《四百论》中说过,仅对空性产生怀疑也是断除轮回的根本。因此,大家应该按照传承上师们的教言与窍诀,好好地闻思修持胜义谛的法门,通过大圆满或大中观的方式来观自心的本来面目,并如理如实地了达心的本体,这是最好的忏悔方法,也是最好的积累资粮的方法。
《趋入胜义经》中云:“白莲天子请问:‘文殊菩萨,如何清净业障?’文殊菩萨答言:‘天子,若了知业障之自性本来无实,则无勤清净,如同海螺被炭染污以布品擦拭可得清净。’”
白莲天子向文殊菩萨提出如何清净业障的问题,文殊菩萨回答说:“如果你知道所造的罪业之自性并非实有,那罪业在无勤中就能得以清净,就像海螺被炭染污,用布擦拭就能很快清净一样。”
有些人稍微犯了一点轻罪,内心就一直执著挂碍,可能是因为没有对空性法门生起定解。如果是上根者,就用观空性的方式忏悔,这是清净罪障最快速的方式。
这以上以了知所知方式守护菩提心已宣说完毕。
以上所讲的道理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再再地串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