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1995年版)·第8课
《大圆满心性休息》前八品主要讲加行,第九品讲生圆次第,而第十品主要讲大圆满本来清净的见解,其内容都是无勤直指本来面目的窍诀,真正是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最甚深的直指法。因此,这两天讲的内容希望大家反复看、反复观。对大圆满有信心的人,如果能经常念诵,说不定在一边读诵一边观想的过程中直接开悟,或者说直接证悟大圆满的最高境界;即使没有证悟最高的境界,也基本上能认识心的本性。
接下来从“三时”“无时”“等性”这五种平等性来介绍心的本性,或者说诸法平等、无贤无劣、无净无染的自性。
现有轮涅一切法,过去不缘平等性,
未来未生平等性,现在不住平等性,
三时无时离基等,一切本圆之自性。
“现有轮涅一切法”,器世界和有情世界、轮回和涅槃所摄的一切法。
“过去不缘平等性”,过去诸法,无论是外器世界,还是内分别念,都已灭尽,而无法缘取,因此是平等性。
“未来未生平等性”,未来诸法,还未产生,如石女儿,根本无有,因此是平等性。
未来诸法无生的道理在《入中论》中有详细阐述。
“现在不住平等性”,现在诸法,虽然显现,但实际上刹那不住,因此是平等性。
在未经观察时,现在的一切法似乎存在,但真正去观察时就会发现,现在的法连一刹那也不会住留,因此现在的法是不成立、不存在的。
这以上是三时之诸法的平等性。
“三时无时离基等”,除了过去、现在、未来以外,还有没有另外一个时间呢?其实是没有的,而且时间本不存在,因此三时就是无时。实际上,无论是从过去、现在、未来,还是从因、缘、果哪方面去观察,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实有的法,因为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基而离根的。
“一切本圆之自性”,从显现和实相上来讲,一切法是本来圆满的,也是平等性的。当然,万法并不是观察时才平等,不观察时不平等,而是从本以来就是如此,只不过众生之前不知道万法的本来面目,现在知道了而已,只有这一个区别。
接下来讲心性无变的道理。
现有轮涅一切法,即是内心之影像,
心性法界大虚空,虚空三时无迁变,
无变自性本涅槃,本基菩提普贤王。
在抉择心性无变时,首先如《华严经》和《入中论》中所讲的那样,将一切法抉择为由心所造,然后将心抉择为虚空,而虚空的本性无有迁变,无有迁变的自性实际上就是涅槃,也是无为法——是以这样的次第将心的本性抉择为本来清净的涅槃。
“现有轮涅一切法,即是内心之影像”,轮涅所摄的一切法仅是心所创造出来的影像,或者说心的投射。外在的山河大地等显现,不是心,而是心的影像。这一点,前面破“显现是心”时已经讲过了。
心就是无明,也是能造者,有了心,自然会显现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入中论》中说“种种显现由心造”,器情世界、轮涅所摄的一切显现,都是心创造出来的。
“心性法界大虚空”,心虽然是无明,可是心的本性呢?心的本性就是法界,就像广大的虚空界一般,不实有,也无迁变。
“虚空三时无迁变”,空性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中都无有迁变,因此是常有。
“无变自性本涅槃”,无变的自性就是本来清净的涅槃。
这样的次第推理很重要。很多初学者不要说通达大圆满的见解,甚至连唯识宗的观点也知之甚少,如果一上来就给他讲“不二”的道理或“心的本性即涅槃”,初学者很难通达。所以应该首先将显现抉择为心——我们在讲《大圆满心性休息·业因果》时也说过,心就像画家,种种显现皆由心造——然后将心抉择为虚空,虚空断定为无有迁变,最后将无有迁变的自性抉择为涅槃。
“本基菩提普贤王”,这样的涅槃,或者说菩提心、觉性、普贤王如来的刹土,每个众生本自具足。
其实在密乘中,普贤王如来的刹土并不在遥远的他方,当你通达心的本性时,当下就圆满了普贤王如来的刹土,除此之外,没有另外的净土可得。
接下来讲现空无别本来平等的道理。
现空无别本来性,不缘一多离戏论,
无有偏袒悉平等,现空真妄皆平等,
有无离边均平等,一法界本清净性。
“现空无别本来性,不缘一多离戏论”,显现和空性无二无别,现空无别就是本来的实相。在实相中,远离一体或异体等一切戏论。从名言的角度讲,河和船是异体的,河和水是一体的,可是在实相中根本没有一体或异体等戏论。
初学者有时候遇到“戏论”,有时候遇到“边”,有时候遇到“执著”,以为是不同的意思。其实,“戏论”“执著”“边”的意思基本相同。
“无有偏袒悉平等”,在实相中,一切法皆为平等性,既不会偏于四方四隅,也不会堕入清净或不清净的边执。
“现空真妄皆平等”,在实相中,显现与空性平等,真与假平等。比如镜中有两个字,一个红色,一个白色,虽然它们在镜中显现的颜色不同,但事实上,它们没有好或不好的区别,因为它们的本体根本不成立,仅仅是镜中的影像而已。同样,一切法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显现,但这些显现就像镜中的影像一般,都不成立实有,因此没有好坏、真假等的区别,是平等性的。
“有无离边均平等”,在实相中,有与无平等,离边与不离边也平等。
“一法界本清净性”,一切法都是唯一法界的本体,是本来清净的体性。
实际上,不仅密宗中有清净观,释迦牟尼佛在《宝积经》中也同样宣说过众生的佛性本来清净的观点。包括龙猛菩萨的《法界赞》、弥勒菩萨的《宝性论》等经论,都将万法的本来面目讲得非常透彻。所以,“心就是佛”“万法本来清净”“一切都是佛的坛城”等观点并不是只有密宗中才有,实际上显宗中也有,只不过是以隐藏的方式宣说的,只有极利根的众生才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密意。
在如今这个末法时代,有些人认为“密宗和显宗的观点不一致”,甚至认为“显宗不如密宗殊胜”。从窍诀的角度来看,密宗确实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显宗,因为显宗以隐秘的形式传达教义,而不是以明显的方式直接宣说,显宗所讲的“心即是佛”,主要是从因上进行阐述,或者通过其他窍诀方法来传达。然而,从意义上讲,显宗与密宗是圆融的。因此,无垢光尊者在讲大圆满时,常会引用显宗的经典和教证。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辨析过这一问题:有人说大圆满超胜大手印、大中观,但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证悟实相上来讲,大圆满和大手印其实并无高下之分。因此,我们不能说只有宁玛派才有解脱,而世界上的其他宗派都没有解脱,即使有,也是下劣的、不圆满的小解脱。这种说法肯定不对。
在见解上,显宗经典里其实有很多关于等性的道理,比如《妙法莲华经》就讲过真假等性、净染平等的道理。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引用过《妙法莲华经》中的教证。
虽然显宗没有密宗那样殊胜的窍诀,但从释迦牟尼佛时代起,依靠显宗而获得成就的修行人其实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现如今,国内外依然有很多显宗成就者。
接下来讲心假立之诸法本体空性的道理。
心假立法本体空,诸名暂时相假立,
真妄无二境心隔,互不染污无二取。
“心假立法本体空”,以心假立的一切法本体空性。
“诸名暂时相假立”,因明里面讲自相、总相、别相,每种法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法相,人有人的法相,地水火风也有各自的法相。但从胜义的角度或以密法的方式去观察时,所有的法相仅是分别念的增益而已,并不是究竟的实相;而且假立之诸法的名称也只是暂时性的。比如一个人的名字,只是为了方便称呼而暂时安立的,和人本身其实没有实质上的关系。
“真妄无二境心隔”,能取的心识和显现的外境,并不相干,也无联系,二者都是同等的虚妄。心与境并不是唯识宗和中观自续派所说的那样,胜义中是真的,世俗中是假的,而是大圆满本来清净中所抉择的那样,心与境没有真实意义上的真假。
“互不染污无二取”,心与境之间根本没有联系,所以相互之间不会染污,也不会互相危害,能所二取实际也并不存在。
犹如镜中现面像,外境相现根识前,
执生贪嗔迷三有。若细观察心不移,
境相亦不现心中,无本体故二不成。
“犹如镜中现面像,外境相现根识前”,就像镜中显现面容的影像那样,外境的形像显现于根识前。
“执生贪嗔迷三有”,若执著种种显现,就会生起贪嗔之心,从而迷惑于三界轮回。
“若细观察心不移”,比如我觉得外在的这个色法很好看,觉得它好看只是自己的迷乱执著,真正去观察就会发现,心并未迁移到外境上,外境也并未迁移到自己心里,外在的色法和自己的眼识一点关系都没有。
“境相亦不现心中”,外境没有迁移到自己心里,自己的心也没有迁移到外境上。我们有时候会说:“我执著这个白色。”其实一观察就会发现,外境白色和心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即使想执著外境也没办法执著。
“无本体故二不成”,能取和所取都没有自性,因此均不成立。
接下来讲心境无自性,而且于实相中一味一体的道理。
诸境无有自性一,诸心无可识别一,
境心无二本净一,不需观察基解一。
“诸境无有自性一”,山河大地等一切外境于无自性中一味一体,就像梦中的山河大地与自己的心一体一样。
“诸心无可识别一”,贪嗔痴、信心、大悲心等一切心念于无可识别的本体中一味一体,就像波浪与大海一体一样。
“境心无二本净一”,心境无二,于本来清净的离戏法性中一味一体,就像虚空中的毛发与缘取它的眼识于迷乱中一体一样。
“不需观察基解一”,于何者均不需观察,于本来解脱的体性中一味一体。
轮涅无二心性一,百川入海水性一,
一切平等智慧一,四大迁变虚空一,
心之破立空性一,所现自解无二一,
波浪游舞水中一,证悟此理乃智者。
“轮涅无二心性一,百川入海水性一”,轮涅诸法于心性中无二一体,就像四方流淌的江河汇入大海中成为一味一体一样。
“一切平等智慧一,四大迁变虚空一”,见、修、行、果以及内心所出现的觉受均于俱生智慧中一体,就像地水火风四大的一切变化于虚空中一体一样。
“心之破立空性一”,心中所现的破立分别念于空性中一体。
“所现自解无二一,波浪游舞水中一”,心或外境中显现的一切均于自然解脱的无二法性中一体,就像波涛的游舞与大河一体一样。
“证悟此理乃智者”,证悟上述“无二一体”之理的,是真正的瑜伽士。其实很多大圆满的瑜伽士相续中,都具有无伪的信心和大悲心,非常了不起。
这段颂词,无垢光尊者运用了诗学的手法,所以结尾都是“一”。
无可识别种种法,自性无二之影像,
于无贤劣取舍性,心莫执二随意住。
“无可识别种种法,自性无二之影像”,一切法本身不具可识别性,是自性的游舞与显现,与自性无二。
“于无贤劣取舍性,心莫执二随意住”,自性无贤无劣、无取无舍,因此不要执著好坏、苦乐等的戏论,而应安住于大圆满本来清净的入定境界中。
一般人在遇到违缘时,会非常苦恼、悲伤;大圆满的瑜伽士,哪怕遭遇再大的违缘和痛苦,也不会特别执著,而是始终安住于大圆满本来清净的境界中。
这样的入定境界是什么样的呢?
于无定准对境中,现无定准之景象,
无执逸然大觉性,自性大圆满实相。
“于无定准对境中,现无定准之景象”,在无定准的外境中,显现无定准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感觉,但并不是对感觉的平庸执著,而是一种智慧的显现。
昨天和希阿荣博堪布辩论的时候说,我们藏族里面有两三个堪布,以前中观、辩论都非常好,但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整天疯疯癫癫的,看书也不愿意看,讲什么都讲得不是很好,但从表情上看,他们好像证悟境界很高,已经证悟了大圆满的最高境界也不一定。我们昨天辩论的时候没有辩论,跑到那边讲了一个多小时这些事情。
“无执逸然大觉性,自性大圆满实相”,这里讲的是大圆满最高的禅定境界,你们自己好好看,不然讲也讲不清楚,凡夫人怎么讲大圆满呢?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大圆满的很多词句也不好解释,像“大放松”“大逸然”“了然”“本然”这些词句,大圆满瑜伽士证悟的时候肯定一清二楚,如果没有证悟,再怎么讲也表达不清楚。
诸法平等之自性,决定离心无执著,
离方觉性束缚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诸法本来平等,而且决定超离一切分别念,因此无有一法可执著。祈愿尚未通达离方觉性而被无始以来的习气捆缚的众生,能够依靠上师的窍诀,使疲劳的心性获得彻底休息。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十品
证悟本基不住二边无二慧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