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1995年版)·第5课
生圆双运瑜伽士,趋入诸法空性理。
之前是略说,接下来是广说。在广说中,首先抉择诸法的实相,也就是万事万物的本性。
现有轮涅一切法,本来无我离戏论,
无明执故漂此有,感受轮涅异苦乐,
然而现时自性空,如梦如幻皆当知。
“现有轮涅一切法,本来无我离戏论”,从范围来讲,是整个器情世界;从不清净和清净来讲,是轮回与涅槃。器世界与有情世界、轮回与涅槃所摄的一切法,从本以来就是无我、远离有无是非等一切戏论,这就是诸法的实相。
既然万法本来就是离一切戏论的,为什么众生面前的显现不灭呢?接下来讲它的理由。
“无明执故漂此有,感受轮涅异苦乐”,众生以无明、愚痴作为俱生因,从而漂泊轮回,在三界轮回中持续不断地感受种种痛苦与烦恼;直到获得三菩提中任一果位时,才会现前安乐与清净刹土的景象。
无论是轮回的痛苦显现,还是涅槃的安乐显现,这所有的显现到底存不存在呢?其实都不存在。
“然而现时自性空”,当诸法正显现时,无论是显现轮回,还是显现涅槃,你去观察它的本性,就会发现万法没有任何实有的自性可得,仅是显而无自性。因此,一切法是本来清净的,没有一个不好的法。
“如梦如幻皆当知”,诸法显而无自性,如同梦幻泡影。
《入中论》《等持王经》等经论中都讲过幻化八喻。依靠幻化八喻,我们可以知道,万法显而无自性,就如同幻化一般,本性是空性。这并不是说你在观察的时候才空,不观察的时候不空,而是万法在显现的当下就是空性。
这以上讲的是万法实相。
有人认为:“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是实有的、是成实的有为法。”若从显现的角度讲,这是不一定的,但从唯识宗抉择实相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一切法就是自己的心。对于唯识宗的这一观点,无垢光尊者进行了破斥。“一切法是心”的观点不成立,因为心的本性实际上也是空性。
如是所现诸外境,虽现心中不成心,
心外他法亦不成,习气所牵现二取,
现时二取无有二,如面容与镜中像。
“如是所现诸外境,虽现心中不成心,心外他法亦不成”,器情世界、轮涅所摄的一切法,虽然显现于心中,但心的本性并不成立。如果心实有,可以说心存在、心成立,但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心的本性并非实有。
心以外的他法成不成立呢?当然更不可能成立。依靠中观的胜义理论来观察,可以将外在的山河大地逐渐分解为无分微尘,再用六尘绕中尘的方式去观察,就会发现无分微尘实际上也是了不可得,并非实有存在,从而认识到一切法都不真实,唯是假立而已。因此,心以外的他法连微尘许也不成立。
那么,这些显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习气所牵现二取”,众生依靠无始以来的习气而显现能所二取。
在《莲花游舞经》中,天子问文殊菩萨:“心为什么可以显现外在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文殊菩萨说:“心的习气成熟之后就能显现。”天子又问:“心是无实法,怎么可能显现山河大地这样坚硬的有实法呢?”文殊菩萨回答:“只要习气成熟或习惯之后,即使如山河大地般坚硬的有实法也能显现。比如鹿野苑的火施婆罗门将自己的身体观为老虎,观修成就后,众生看到的就是老虎的形象,结果整个城市里的人都被吓跑了。既然短暂的观修就能达到那样的效果,众生无始以来的二取习气又如此严重,能够显现山河大地,自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
《大鹏展翅》中也讲过这个公案,但里面说,观成老虎的是一个贫女而不是婆罗门。
总而言之,外境显现于心,但并不是心。外境虽然是心所生,但不能因此就说外境是心。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在其他论典中讲过,大地虽然能产生鲜花,但鲜花并不是大地,果虽然是因所生,但果并不是因,否则会有儿子就是母亲的过失。
这里的观点和“万法唯心造”的观点稍有区别。“万法唯心造”应该怎么解释呢?万法唯心造并不是说外境是心,而是说,外境是以心为因而显现的。
关于“能取”和“所取”,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我们平时讲的所取是外境,而能取则是内心的执著。但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的注疏中说,那样的解释方法并不对。
那么应该如何解释呢?应该按照《观音禁行经》中的观点来解释:所取是第一刹那的显现,第二刹那的执著叫能取,这是从时间上区分的;如果从执著的行相上来讲,比如第一刹那执著一座山,这是所取,第二刹那分别山的高低、形状和颜色等,这是能取。如果不这样解释,而将所取解释为外境的显现,能取解释为内心的执著,会有很大的过失。
什么样的过失呢?比如说,八大菩萨能见到山河大地等外在的显现,即使到达了佛的果位,外在的显现也仍然存在,而且佛陀的尽所有智也能照见法界中的一切器情世界。所以,如果将所取解释为显现,那么就会有诸佛菩萨还未断除能取所取的过失。
因此,不能将所取解释为外境的显现、能取解释为内心的执著,而应将所取解释为第一刹那的执著,能取解释为第二刹那的辨别与观察。
我们五明佛学院的很多人,都是从外在的显现与内心的执著来理解能取和所取。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注疏中用的是另一种解释方法,你们应该好好记住。比如说,在看见一个人时,第一刹那执著他是人,这是所取;第二刹那对他进行分别——他是好人、他是坏人、他如何如何,这是能取。所取和能取在时间和行相上稍有区别。
当然,因明中的解释方法与这里又不同。因明中认为,外境是所取,显现于心的外境行相是能取。比如外境红色柱子,这是所取,显现在心前的红色柱子的行相是能取。
虽然无垢光尊者的解释方法与因明中所讲的不同,但这两种解释方法都可以。
“现时二取无有二,如面容与镜中像”,万法当体即空,正显现的当下就没有二取,就像镜中显现的面容一般。
镜中的面容与镜子是一体还是他体?实际上,镜中的面容根本不存在,它既不存在于镜子之外,也不存在于镜子之内,但如果没有镜子,也无法显现面容。同样,如果没有习气作为因缘,二取以及器情世界都无法显现,而当无明、习气等因缘具足时,一切法就会无欺显现。
接下来讲器情世界如梦如幻的道理。
像现镜中然不成,貌外他法亦不成,
无有现量现二法,种种诸法如是知。
“像现镜中然不成”,显现于镜中的面容与镜子是一体还是他体?这样观察就会发现,显现于镜中的面容并不成立、了不可得。再比如水池中的月影,虽然水池中没有月亮,但月影还是能清楚明晰地浮现于眼识前。
“貌外他法亦不成”,虽然镜中不存在真实的面容,但除此之外,在镜子的内、外、中间去寻找,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面容的真实因。
“无有现量现二法”,虽然在观察时,能所二取的显现确实不存在,但二取的显现仍然现量可见。哪怕再多的因明辩论师来遮破你的观点,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无明习气存在,必定能现量见到外境。
“种种诸法如是知”,《大幻化网》中也说,一切显现虽然没有自性,但显现始终不灭。依靠镜子与镜中影像的比喻可以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接下来讲心同样没有自性。
未察似有察皆无,详细观察离言思,
不缘有无亦无有,离边以及不离边。
“未察似有察皆无”,在未观察时,心似乎既有痛苦、快乐。不仅是心,万事万物在未观察时,似乎也真实存在,但一观察就会发现,万法皆无自性。
“详细观察离言思”,一般的观察方法是将心抉择为空性,但有的人只观察到这里就知足了,其实还要继续观察空性,最后才能通达不可思议的实相境界。不可思议的实相境界当然是佛的境界,我们现在也许可以达到空性的境界,但暂时还达不到佛的境界。
也就是说:未经观察时,烦恼存在,一切法都存在;观察时,一切法都不存在;极为观察时,或者说彻底、甚深地观察时,才能通达远离言思、不可思议的境界。
“不缘有无亦无有”,真正去观察时,根本见不到、缘不到有无是非等戏论边,而所谓的离边,其实也不存在。《入中论》中说,中观远离一切戏论之边,而离边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实际上同样不可得。如果有一个离边之法实有、可得,那就不是中观了。
“离边以及不离边”,离边不存在,不离边也不存在,离不离边都不存在。言语只能这样表达,除此之外也没办法。
不仅是密宗的大圆满,许多显宗经典也将心的本性讲得很详细,比如《宝积经》《弥勒请问经》等经典就讲到了心没有颜色、形状、相状,也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可见,并不是只有大圆满才介绍心性,而显宗没有,不是这样的,无垢光尊者在讲显密差异时说,密宗的究竟意义在显宗中也有,显密圆融无违,只不过密宗中有非常多的关键性窍诀,能够直接揭示心的本来面目。
《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就是密宗大圆满的最高境界,除此之外,修大圆满也没有一个其他的证悟。所以,经常念诵《心经》对证悟大圆满很有帮助。可是有些人是今天念,明天不念,念了几天就再也不念。之前一段时间,很多人每天都念《心经》,但现在,个别常住老和尚、老觉姆是不是已经把法本还给普贤王如来了?
虽然如幻而显现,生等诸法正现时,
产生等法无自性,如阳焰水池月影。
当因缘具足时,万法虽然会有如梦如幻般生、住、灭的显现,但这些显现就像电影、电视里的影像,正显现时,就是无自性、本不存在的,如同阳焰或水中月影一般。
《大圆满虚幻休息》中讲了幻化八喻,依此可以通达一切法如梦如幻的道理。实际上,无垢光尊者在抉择大圆满的本来清净时,首先是抉择万法如梦如幻,这对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来说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观察,就很容易通达万法本来清净的道理。
接下来讲能净和所净。所净是需要断除、清净的障碍;能净是能断除障碍的对治。首先讲所净。
尤其不净众生现,无现习气迷乱相,
如眼翳者现毛发,欲除之当治胆病,
如是欲求净迷现,应当遣除无明翳。
“尤其不净众生现,无现习气迷乱相”,不清净的六道轮回,虽然本不存在,但依靠无始以来的迷乱习气,所以仍然显现不灭。
“如眼翳者现毛发”,就像有翳病的人面前,会自然而然地显现毛发一般,在翳病彻底治好之前,迷乱的毛发会持续显现,即使想祛除,也难以祛除。这是引用的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和《显句论》中的比喻。
“欲除之当治胆病”,之所以会显现迷乱的毛发,就是因为患上了胆病。胆病治好之前,迷乱的毛发会一直显现。因此,若想除尽迷乱的毛发,应该从根本上治疗能显迷乱毛发的胆病。
“如是欲求净迷现,应当遣除无明翳”,如果要清净一切迷乱的显现,就一定要断除无明愚痴的翳病。
同样,如果想要断除能所二取的迷妄显现,首先一定要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病,如果病根没有断,那么由病所引发的迷乱显现始终不会消尽。
当然,我们在听上师讲的时候,确实觉得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但你明天生病时,又不是如梦如幻的了,甚至还没下课你就开始想:“啊,好饿啊,等下中午吃什么呢?”这说明还没有真正证悟如梦如幻的境界。我们现在并没有真的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只是知道这些障碍需要断除。但有些所谓的“上师”,甚至连哪些该断也不知道,哪些该证也不知道……
接着讲能对治的智慧。
依彼对治觉性智,轮回习气决定空,
空性自性断定现,了知现空无二义。
依靠各别自证智慧为对治,观察诸法之自性,那么,通过了达“一切业惑习气均是无而现、现而空、幻化之自性”便可解脱。
现就是空,空就是现,现空无别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的究竟之义。
依学无二边中观,不住有寂得解脱,
此乃了义精华法,自性大圆满实相。
“依学无二边中观”,既要断除有边,也要断除无边。这里讲的“中观”是中观应成派。
“不住有寂得解脱”,具有无二智慧,不堕三有边,具有大悲心,不住寂灭边,最后于如虚空般的法界本性中获得解脱。
“此乃了义精华法”,刚才所讲的是最了义的法门,也是显密经论中的精华醍醐,是最殊胜的窍诀。
“自性大圆满实相”,自性本来圆满,这是胜义谛,也是究竟的实相。
实际上,中观的见解就是显经和密续最究竟的意义,也是自性大圆满的究竟观点,因此,中观的见解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圆满的修行人,无论如何不能离开中观的见解。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说过,如今大圆满的修行人,一定要闻思究竟。
接下来讲断除心之根本。
现法无利亦无害,执著彼故缚轮回,
无需观察种种相,应当根除执著心。
“现法无利亦无害,执著彼故缚轮回”,显现本身无利无害,并不会束缚众生,对显现的执著、分别和破立才会束缚众生——将众生捆缚在三界轮回中的是执著。印度的萨绕哈尊者和龙树菩萨都这样说过。比如面前的桌子,它本身不会束缚你,当你开始分别它的颜色、形状时,对它的取舍分别就会束缚你。
“无需观察种种相,应当根除执著心”,因此,不需要观察外在的种种显现,对于已经显现了的事物,不必去管,也不必去理——我们只需要观察自己的心,断除自己的执著心和分别念,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很多所谓的修行人,整天追逐外在的显现,今天修一个法,明天就说自己见到了本尊。就像藏人在春天喜欢听布谷鸟的声音,很多人也是这样,对外在的相特别执著,天天说:“上师正在虚空中加持我。我见到了文殊菩萨,他亲自来加持我了。”其实,任何显现都无利无害,无论显现什么,你都不要去管,你最应该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心,“我的贪心、嗔心断了没有?大悲心、菩提心增上了没有?”像这样观察自心的修行人,才是最了不起的修行人。
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表演给别人看。没有他心通的人,也看不出谁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真正的修行人“伪装”得很好,他虽然证悟境界很高,但显现上讲得并不好,看上去也特别谦卑;而修行不好的人,看上去威仪很清净,讲得也头头是道,但实际上一点修行都没有。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修行,我们凡夫人很难观察。观察的方法,释迦牟尼佛讲过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心。自己修行好不好,观察自己的心就知道;别人有没有修行,从戒律、威仪和行为上很难判断,最主要的也是观察他的心。
末法时代,很多人都会讲,而且一个比一个讲得好,但真正的修行人往往非常谦虚,被人问到时也只会说:“我修得不好,我没有证悟。”他的境界如何,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相反,没有修行的人却经常大谈特谈:“我已经开悟了,我见到了什么什么……”对他来说,证悟和成就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今天才开始修行,第二天就得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和往生极乐世界的授记。像这些,我们是不太相信的。你们很多人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什么,实际上,心没有调伏,贪嗔等烦恼没有断尽,看得再多,仍然是一介凡夫。其实,现在的电影里面,什么都能看到,所以,能看到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
因此,希望大家不要执著外在的显现,这里也讲了,“当断能取之心根”,应该断除心之根本。心之根本就是心,不是外在的显现。见到的外在显现再多,也不代表你的修行境界很高。有些人天天说自己今天看到什么,明天看到什么,普贤菩萨也看得到,文殊菩萨也看得到,好像连极喜金刚和莲花生大士都没他看得多。我有时想,上师仁波切确实有这个能力,能看见文殊菩萨和无垢光尊者,但也不是天天都能看到。上师仁波切的传记里只有几个公案,并不是很多,可是有些初学者,晚上睡觉能看到,白天醒来还是能看到,走到哪里都看得到……其实,修行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禅宗的公案来看,从前的修行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成就。
所以,有些人也许是境界很高,也许是在说妄语——即便能看到,也不一定是真的,否则,他的贪心、嗔心为什么和我们凡夫人没有多大区别?当你说他说谎时,他马上生嗔心,暴跳如雷,这怎么可能是真正的修行人?
有些人就算能看到什么,也应该低调一些,不要说很多,说太多了反而没人信,如果你只说自己能看到一点点,别人也许还会相信你。有些人说:“上师仁波切就是真正的莲花生大士,我亲眼看到他老人家显现莲花生大士的样子!”你也不用说得那么清楚。每次有人说上师是哪位诸佛菩萨时,我真的很怀疑,但你们很多人肯定会相信。一个人说他看到了什么什么,千百万的人都会皈依他、依止他,然后在他面前求“殊胜”的窍诀。
像我们这些人,原先看不到,现在还是看不到,虽然看不到什么,也不会因此而自卑。有些人刚开始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什么,得到了一堆人的恭敬,一段时间后,又被一大批人诽谤,所以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当然,修托嘎时确实有很多可看的。前两天,上师仁波切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讲义讲了一些托嘎的修法。托嘎的修法,我们以前也讲过。总而言之,真的要看到一些东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谁真正见到了普贤王如来,那我也来给他顶礼。我的顶礼虽然不算什么,但见到普贤王如来的人确实值得佩服和顶礼。你说自己看到了普贤王如来,但你所看到的,是真正的普贤王如来,还是你自己的幻觉?
麦彭仁波切说:“印度大智成就者,长久精勤修行义,奇哉愚者须臾间,说是证悟起怀疑。”过去的高僧大德都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苦行。不说以前的,即使是我们这些人,也需要很长时间的闻思修行,但还是看不到什么,只是心比以前稍微有了一点好转。看到的确实不多,很少很少,偶尔看到一点,还非常模糊,自己也不敢说,一说的话,人人都会诽谤。有些人说自己看得很清楚,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边的人,好像随随便便就能看到,“啊,您老人家的加持真是不可思议!我一接到这个法,地藏王菩萨马上来到了我的面前,文殊菩萨的发辫上好像有一把火炬,那把火炬立马飞到了我的面前,请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他的境界很高,我也不敢说。
总而言之,能看到也好,看不到也罢,最关键的还是观察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