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讲解(1995年版)·第11课
《大圆满心性休息》共十三品,现在正在讲第十一品“修行方法”,分上根、中根、钝根三种根基次第来阐述。
上根者的修行方法前面已经讲完了,昨天讲了中根者的主要修行方法——止观双运,以及已入解脱道之相。从大乘五道来讲,解脱道是从资粮道开始,入了解脱道相当于入了小资粮道。入了小资粮道有哪些相呢?就是昨天所讲的,比如梦中行善法、具有无边的大悲心……法王如意宝经常谦虚地说自己算不上大菩萨,也没有证悟特别高的果位,但小资粮道的境界应该有。
我们是否已经入了小资粮道呢?可以说已经入了,因为大家都发了大心,只要这个大心不退,就算是资粮道的修行人。不过小资粮道并不是很高的境界,有些也有退的,也有不退的。
资粮道分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和大资粮道(上资粮道);加行道分暖、顶、忍、胜法位;加行道之后是见道、修道和无学道。我们继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讲大资粮道的境界。
尔后愈加向上修,心明智慧较前增,
证悟显现如梦幻,诸法无二一味性,
见无生不生时获,无念禅喜严增智。
“尔后愈加向上修,心明智慧较前增”,入了解脱道之后,再继续精进修持,果位会越来越增上,明心与智慧也会越来越广大。
“证悟显现如梦幻”,在梦中不仅不会造恶业,而且还能了知诸法仅仅是虚幻的显现,由此证悟如梦如幻的境界。
“诸法无二一味性”,证悟诸法无二一体。当然,资粮道所证悟的无二一体,与登地菩萨所证悟的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见无生不生时获,无念禅喜严增智”,一切法过去无生、当来未生。见到一切法无生之理时,相续中不会有粗猛的分别念,由此可知已获得增相智。
大资粮道时,已经有了神通,也能示现神变,而且可以前往十方刹土闻法。不过这样的境界也只是有时候有,不一定一直都有。
这以上讲的是大资粮道的境界。虽然无垢光尊者没有明确说这是大资粮道的境界,但从字面来看,这就是在描述大资粮道的境界。
接下来讲加行道的境界。
尔时身心较前净,方便智慧净悟现,
具有神通悲利他,厌恶三有出离心,
梦中如是证诸法,身内外无虫虱虮,
日夜成禅离沉掉,彼士疾速见圣道。
“尔时身心较前净”,加行道的修行人,消除了障碍和垢染的缘故,心较资粮道时更为清净,身心轻安,由禅喜所严饰。
“方便智慧净悟现”,与资粮道相比,加行道的智慧与方便更为清净、广大,恒时处于双运等持中而不愿意离开这样的境界。
“具有神通悲利他”,加行道成就了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心,而且也具有种种神通。虽然无法与登地以上的菩萨相提并论,但加行道的菩萨还是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比如不堕恶趣,等等,这在《现观庄严论》中有详细阐述。
“身内外无虫虱虮”,加行道的修行者身上没有虱子和小虫。
有些人和藏族老乡坐了一会儿,身上就有了很多虱子,这些虱子就是还未达到加行道的标志。《现观庄严论》中说,在加行道的修行者身上再怎么找,也不可能找到虱子和小虫。
“日夜成禅离沉掉”,在修行的过程中,远离昏沉、掉举等的障碍,日日夜夜都安住于禅定等持中,无论做什么都不会离开禅定境界。
“彼士疾速见圣道”,加行道的瑜伽士很快就能见道、登地,从而获得圣者果位。
接下来讲见道的境界。
后向上修较前胜,升起前无悟禅日,
现见诸法等性义,具足无障眼神通,
见到百千俱胝数,无量无边之刹土,
尔时现前无有漏,圣者智慧称得智。
“后向上修较前胜,升起前无悟禅日”,之后更加精进地修持,在证悟一地菩萨的果位时,升起了如太阳般前所未有的禅定境界。
“现见诸法等性义”,现量见到一切法本体等性的意义。
“具足无障眼神通”,一地菩萨具有五眼神通,而且可以无障碍地随意显现。
“见到百千俱胝数,无量无边之刹土”,如果按照《入中论》的观点,一地菩萨可以在一刹那中前往一百个刹土、度化一百个众生等等,总共有十二种百功德。但这里是从总的时间来讲的,所以可以见到千百万无量个刹土。
“尔时现前无有漏,圣者智慧称得智”,此时的无漏圣者智名为得相智。增相智是资粮道的智慧,而得相智则是一地菩萨的智慧。
关于一地菩萨的境界,《十地经》、《入中论》和《中观宝鬘论》等经论中讲了很多。
接着讲修道菩萨的境界。一地到十地之间都算修道。
增上悟禅无量德,念无念等之法性,
总持云智净广大,入定出定无有二,
恒时入定现化身,现见无量刹智慧。
“增上悟禅无量德”,修道位的菩萨继续精进修持,智慧也越来越增上。修道位的菩萨证悟了诸法等性的意义,因而具有无量功德。
实际上,加行道的菩萨已经对等性有所证悟,而一地菩萨是现量证悟诸法等性,虽然名称相同,都是“证悟等性”,但意义不同,即各地菩萨的证悟境界不同。
“念无念等之法性”,分别念与无念在法性中平等一味。
“总持云智净广大”,修道位菩萨具有不忘总持、方便总持等无量无边的陀罗尼,如同天空中聚集的云雾一般。
“入定出定无有二”,一地到七地的菩萨,后得时有分别念,所以仍有出入定的区别;三清净地的菩萨,接近于佛的境界,没有明显的出入定区别——出入定无二。
“恒时入定现化身”,十地菩萨恒时处于入定的境界,而且能于定中幻化无量菩萨度化众生。
“现见无量刹智慧”,趣入无二智慧,现见无量刹土。
接下来从风脉明点的角度,阐述地道功德圆满之理。
脉界风心殊胜德,极其广大无垢时,
称为近得之智慧,圆满圣道速成佛,
此乃光明精华乘,大士即生得解脱。
“脉界风心殊胜德,极其广大无垢时”,若要现前十地或佛果的境界,则必须净化金刚身的风脉明点。解开了所有脉结、清净了风脉明点的障碍之后,风脉明点的殊胜功德以及广大的智慧自然而然能够展现出来。
关于风脉明点的种类以及修持方法,《大幻化网》的讲义中也有广说。
“称为近得之智慧”,此时的智慧称为近得相智慧。
“圆满圣道速成佛”,圆满了从一地到十地的所有圣道后,很快就能现前佛果。
“此乃光明精华乘”,上述内容是光明精华乘——无上大圆满的修法窍诀。
“大士即生得解脱”,有缘者依靠上述窍诀精进修持,今生就能获得解脱的果位。
这以上讲的是中根者的修行次第,接下来讲下根者的修行次第。下根者先修寂止,再修胜观。
下根修行之次第,首先止观各自修,
稳固双运无二修,修学无量方便法。
“下根修行之次第,首先止观各自修”,下根者依照次第,先修寂止,再修胜观。
“稳固双运无二修”,再修双运。
“修学无量方便法”,真正修行时,需要懂得很多窍诀和善巧方便,不然就算分开修也修不好。
首先讲寂止。
首寻寂止之次第,寂静之处垫上坐,
依呼吸色及数量,数日调心且安住。
“首寻寂止之次第”,首先通过修持止禅,让心平静下来。
“寂静之处垫上坐”,最好选在寂静无干扰的地方,然后在悦意舒适的坐垫上禅修。初学者最好在没有干扰的地方禅修,不然心无法堪能。
“依呼吸色及数量,数日调心且安住”,这里主要是通过观呼吸的方法来调伏分别念。大致而言,古毕堪布(慈诚罗珠堪布)给你们讲的中观修法,与这里的禅修法没有太大区别,这里只是多了一些《上师心滴》中提到的修法窍诀。
在寂静处禅修时,首先坐在舒适的坐垫上,然后双脚结金刚跏趺坐,双手放在膝盖上结无垢光尊者的心性休息手印。结心性休息手印可以断除一切分别念,无垢光尊者涅槃时结的也是心性休息手印。如果要调伏自己的分别念,最好结心性休息手印。有些修法是手结定印,但按这里来讲,是结心性休息手印。如果不知道怎么结,可以参照无垢光尊者的画像。
在舒适的坐垫上坐好之后,明观体内的三脉:蓝色的中脉在中间、白色的精脉在右边、红色的血脉在左边。之后呼气,呼气时观想无始以来的病魔、障碍、习气从白色的精脉经右鼻孔而出;然后吸气,观想诸佛菩萨的加持化为白光,经左鼻孔入于身内;之后持风片刻;接着再如前一般呼气。像这样,一呼一吸算一次,连续观七次之后可以少许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观呼吸……
观呼吸时,可以观想风的形色(形状),比如圆形、四方形、三角形和半圆形;以及显色(颜色),比如春天时观风为绿色,夏天时观风为白色,秋天时观风为黄色,冬天时观风为红色。这样观想,能让风脉明点与季节相应。
当感觉疲劳,或认为自己很难成就这样的修法时,可以通过猛诵“哈”字顿断一切分别念。内心浑浊或分别念纷乱时,也可用这一方法来断除。
总之,无论修哪一种法门,最重要的是通过反复修持达到熟练的程度。有些人老是抱怨自己的心静不下。静不下来怎么办呢?就按这里讲的方法去修持。当然,这些修法不能教给没有得受过灌顶的人。
按照这里所讲的方法连修数日,就能明显地断除分别妄念。因此,分别念较多的人,应该首先修持寂止。
还有一种修持寂止的方法:
修持慈等四无量,二菩提心生次第,
佛像经函等善境,一缘不散而入定。
“修持慈等四无量,二菩提心生次第”,如果实在是调伏不了自己的心,那么就观修愿行二菩提心或四无量心。也就是说,一缘专注、反复思维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或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佛像经函等善境”,或修生起次第,或观想佛像、经函。
尤其是观想佛像,《三摩地王经》等很多经典中都提到过这一方法。首先在自己面前摆一尊佛像,最好是一尊金色的佛像;然后一直盯着佛像,当心稍微安定下来时闭眼,看看自己的心能否安住,如果心还是很混乱,那么继续看佛像。这样训练到一定境界时,即使面前无佛像,也能于心中随意现前佛陀身相。
观想佛像不仅能调伏分别念,还能迅速获得佛陀加持。所以,如果觉得分别念实在是难以调伏,那就观想佛像。除了佛像以外,这里还提到可以观想经函等善所缘。
“一缘不散而入定”,切不能观想罪业等恶品,可以选择佛像、经函等善品作为观想的所缘境,之后心不散他处,一缘专注而入定。
如是安住心堪能,不散他处能专注,
彼者安住多久时,即于期间而入定,
身语意若遍喜乐,一缘不动寂止成。
“如是安住心堪能,不散他处能专注”,如是修持,心能得到堪能,从而安住于所缘,不会散于他处。
“彼者安住多久时,即于期间而入定”,无论入定多长时间,心都能如如不动地安住。
“身语意若遍喜乐”,身心遍满喜乐。
“一缘不动寂止成”,依靠这样的方法修持,很容易便能成就一缘专注之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