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讲解(2004年版)·第4课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总共分为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闻法方式讲的是发心和行为。发心又分为两个方面: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发菩提心已经讲完了,今天讲密宗的发心方法。无论听显宗的法,还是密宗的法,都需要具备这两种发心:最初,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之后观想五种圆满。
华智仁波切这里只说在闻法时明观五种圆满,但实际上,我们平时也应该保持清净心。不过,密法闻思不够的人,恐怕很难观得起来。我们之前专门学过《大幻化网》、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大家基本上通达了一切万法本来清净的道理,所以,观清净心应该不困难。
丙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诚如《三相灯论》中所说:“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此密宗金刚乘,不仅入门的途径多之又多,而且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加之具有不需要历尽千辛万苦就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这些归根到底就是依赖于转变意乐。
“一义”,指显宗和密宗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获得究竟的佛果。修持显宗最后会获得断证圆满的佛果,修持密宗最后也会获得圆满的正等觉果位,二者在究竟的结果上没有任何差别。但在以下四个方面,密宗更为超胜。
第一,“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
见解主要分为胜义法性见和世俗有法见。
首先从法性见来讲,显宗的《中观根本慧论》等论典,虽然抉择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如来藏的本来面目,即法界与智慧无二的自性、明空双运的本体。因此,从法性见的角度讲,密宗超胜于显宗。
在世俗见方面,显宗的中观和唯识,都承认万法在世俗中如梦如幻,但并没有像密宗那样,直接将一切法抉择为本来清净、一切显现皆为五智与五身的游舞。显宗虽然也有“烦恼即菩提”的说法,但名言中并没有详细抉择。因此,从有法见的角度来讲,密宗完全超胜于显宗。
第二,“不难”,密宗中有许多殊胜的见解和修行,所以行为方面不难。比如将五妙欲直接转为道用,在通达了万法的本性后,行为上无取无舍,不需要像显宗那样经受漫长的苦行。比如国王恩扎布德,他一边享受世间妙欲,一边通达了心的本性,最终证得无取无舍、无束无缚的境界。因此,密宗在行为上完全超胜于显宗。
第三,“方便多”,修行的方便多之又多。密宗有方便生起次第、智慧圆满次第以及无相大圆满等许多修法,而且对治烦恼的窍诀也非常多。所以,从修行的角度讲,密宗也完全超胜于显宗。
第四,“是为利根故”,密法是利根者的行境,因此,从修行者根器的角度讲,密宗依然超胜于显宗。
根有五种,所谓涅槃五根,即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这里讲的主要是信根和慧根。
从信根的角度讲,密宗行者对上师是佛、万法本来清净、行为无取无舍等道理具有清净的决定信,所以信根超胜于显宗。
从慧根的角度讲,一般显宗的利根者,最多将《中论》的“观去来品”抉择得很好,对于如来藏的光明并没有如实抉择;即使抉择了第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光明,但又难以与第二转法轮的空性相结合。而密宗的利根者,不仅通达了万法本来空性的道理,对如来藏的光明也进行了如实地抉择。
对上师具有无比信心的密宗行者,在上师依实际经验指点出明空无二的心性时,弟子凭借自身所具有的智慧,能够对上师所指点的密意心领神会。因此,密宗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根和慧根。当然,精进根也极为重要,但这里并没有特别强调。
《三相灯论》中的这个教证,从见解、修行、行为和根基这四个方面抉择了密宗超胜于显宗的道理。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密宗部分和《三休息》的“总义品”中也引用过这一教证。这个教证很重要,希望大家理解之后记在心里。
显宗修行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时间非常漫长,而密宗即生就能获得佛果。即生成佛并不只是一种说法,而是切实可行的。无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网根本续广释·遣除十方黑暗》中说,众生的成就主要依赖于意乐。依靠上师的直指,真正通达了万法的本性后,修行者凭借自己的意乐,短时间内就可以证得佛果。《般若二万颂》中也说,只要一地菩萨想成佛,几天就可以获得佛果。因此,依靠转变意乐,即生成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说,凡夫往生极乐世界是极为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和发愿力,再加上修行者自己的强烈意乐,二者因缘和合,便能实现往生极乐世界的成就。显宗行人,依靠信心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便能往生极乐世界,同样,密宗行者依靠清净心精进修持,即生就可获得佛果。
如颂云:“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这是《文殊根本续》中的颂词,“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彼等定成就。”
“诸法即缘故”:万法不离胜义缘起和世俗缘起。胜义中,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离戏空性;世俗中,万法依如梦如幻的因缘而生。
“住于意乐上”:缘起又住于意乐上。也就是说,缘起随意乐而转,意乐善,缘起就善妙,意乐不善,缘起也不善。比如说,你来到学院依止上师,如果你的心很清净,所有的缘起都会善妙成功;假如意乐不清净,经常生邪见、诽谤因果,那么缘起也会因此而毁坏。所以说,一切因缘都住于意乐上,心善则一切善,心不善则一切不善。
“何处发何愿,彼等定成就”:正是因为一切法都是依缘而生,所以发的愿一定会成熟。今生非常短暂,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应该好好发愿。除了修行特别好的人以外,一般人不一定能时时刻刻安住于清净光明的境界中,但我们还是有必要经常串习。
五圆满
所以,我们在闻法时,不能将传法之处和上师等看成是这般平庸不净的显现,应当明观五种圆满而洗耳恭听。
由于意乐对显现的万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将传法的上师看成一般人,也不能将传法的地点看成是污秽不净的地方。
按照密宗的观点,即使将石头看成是石头、土粉看成是土粉,也已经失毁了誓言。为什么呢?因为究竟而言,土木草石等万物都是五佛父五佛母的自性,五蕴为五佛父,五大为五佛母,名言中没有一法是不清净的。这个道理,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阐述过。
僧众的财产需要专款专用,那天几位堪布讨论修厕所的钱怎么安排,其中一位堪布开玩笑说:“反正都是清净的,修厕所和修经堂没有任何区别。”不具足密宗见解的人听了,也许觉得难以理解,但实际上,一切法其实从本以来就是清净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里面有一个教证:对有修证境界的人来说,地狱与净土无别,而没有修证境界的人,将净土也看作污秽之地。
法王如意宝之前说过,具有清净观的人到了莲师的铜色吉祥山,会觉得那里就是佛的净土;而境界不太好的人,即使依靠他力的神变到了铜色吉祥山,看到的也都是丑恶、不清净的显现,到处都是吃人的罗刹鬼。
周围的环境如何与自己的境界好坏有很大关系。境界好一点的,认为学院和极乐世界没有差别,而修行不好的人,看谁都是坏人:“这个人嗔心极大”“那个人贪心炽盛”“这个人品不好”“那个行为糟糕”……这样的心态如果不调整,修再高的密法也不会成功。有的人整天说自己安住于如何如何的境界中,听上去境界很高、修行很好,可是他又经常说各种不好——住处不好、法不好、道友不好等,五圆满全都不好,这样的话,密法肯定是修不好了。
按照密法的见解,在名言中,应该将万法观为五佛父五佛母的本性,以这样的清净见解摄持自己的修行极为重要。
具体明观的方法:处圆满为密严法界宫,
处圆满:将听法的地点观为法界密严刹土。
首先要知道,我们并不是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强行观为清净,就像《定解宝灯论》中说的:“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实际上,一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
《维摩诘经》中有一则具髻梵天和舍利子辩论的公案:舍利子说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是不清净的,而具髻梵天反驳道:“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极为清净。”在他们辩论不休时,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子说道:“我此刹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每日眼见耳闻的一切,实际上是本来清净的,只不过我们没有体会到而已,就像具有眼翳者见白海螺为黄色一样。
本师圆满即法身普贤王如来,
本师圆满:将传法上师观为法身普贤王如来。
《大幻化网》中说:“宣说续部意金刚,彼唯是我教圆满。”意思是,宣说密宗续部的诸位上师,全都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因此,传法上师就是法身普贤王如来。
眷属圆满也就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
眷属圆满:将听法的道友观为普贤王如来自现的眷属。
或者,将说法之处观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明观为邬金莲花生大士,
或者将说法之处观为莲花生大士的莲花光明宫,将传法上师观为邬金莲花生大士。
法王如意宝之前讲《前行》时,我自己确实能够这样观想。当然,这可能和传法的上师也有关系,有人想:“如果是上师如意宝的话,我也能观想,但我们的堪布、堪姆好像和莲花生大士差得有点远,就算非要我观,我也很难观得起来。”观不起来其实是自己的分别念导致的。实际上,宣讲《大圆满前行》的传法上师,其本体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因此,无论传法上师有名声或没有名声,我们都应该将其观为莲花生大士。
我们闻法的眷属观想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
将闻法的道友观为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以及勇士空行的自性。莲花生大士在藏地弘扬佛法时,追随莲师的君臣二十五尊全都证得了虹身成就。
如果认为:“我们班有四十几个人,但这个修行不好,那个没有通达大圆满,他们好多人连出离心都没有。在所有的金刚道友里面,只有我可能稍微好一点,其他的都是坏人,包括我们的堪布、堪姆也不太好,只有我是普贤王如来……”这样观想是不行的。你确实是普贤王如来,不仅是你,你旁边的道友也都是普贤王如来。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说,这并不是非要将牛粪当成黄金、骡子看成骏马,而是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无论是你,还是你身边的道友,大家都具有如来藏,而且也获得了暇满人身、遇到了具德善知识:像这样种种因缘都齐全的概率是非常渺小的,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已经上钩的鱼儿,很快就会上岸;已经遇到善知识与密法的人,很快就会成佛。因此,身边的金刚道友显现上虽有差别,实际上与佛陀的自性无二无别。
这些关键性的要点,平时听法时应尽量做到。身为密宗行者,如果连密宗最基本的清净观都一窍不通,还说要依靠密法而成就,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在关键性的问题上好好下功夫。
或者这样明观: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眷属圆满观想成金刚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的自性;也可以将处圆满观为西方极乐世界,本师圆满明观成无量光如来,眷属圆满观想成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无论是以上哪种明观方式,法圆满都是大乘法,时圆满就是本来常有相续轮。
法圆满:上师传讲之法为大乘佛法。
时圆满:本来常有相续轮。
“本来常有相续轮”有两种解释方法:阿琼堪布解释为“相续恒常”,也就是说,从普贤王如来到自己的传承上师之间,法脉从未中断,传承像转法轮一样,始终在众生界流传;或者解释为“永恒不变”,即传承与法流永恒不变。藏文《妙法莲华经》中说:“佛陀不涅槃,正法无隐没。”从真实了义的角度来讲,佛法恒时兴盛,永远不会隐没。
我们务必明确的是,之所以这样观想,是因为这些原本就是这般清净的,而并不是本不清净而观成清净。
传法上师本来就与莲花生大士或阿弥陀佛无二无别,闻法的道友本来就与莲花部、金刚部的男女本尊无二无别。而不能认为本来不清净,却非要观想为清净,就像将装有不净粪的瓶子使劲观为清净一样,并不是这样的。相关道理,《定解宝灯论》中也详细讲过。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上师为例,)上师本是三世诸佛之本体,身为僧的本体、语为妙法的本性、意即佛的本体,可见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这里以上师和眷属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本体。
无论是出家上师还是在家上师,其身体都是僧宝的本体。按照《随念三宝经》中的观点,僧宝具足了达和解脱等功德,上师的身体同样具足如是功德。
上师的语言是妙法的本性。有的人整天挑上师语言的毛病,觉得上师的话是可取可舍的:“有些话上师说得还可以,值得接受,但有些话不仅不应该接受,反而犯了很大的错误,已经违背了教证和理证。”这样想不太好,实际上,上师所说的每字每句都是正法。
上师的心与佛陀的心无二无别。佛陀的心是远离一切戏论、现空无二的智慧,上师心之光明境界也是如此。因此,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再者,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上师的身体为上师,这个很好理解。但上师的语言为什么是本尊呢?其实心咒就是本尊,《大幻化网》中说,口中念的观音心咒,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菩萨。手上持着莲花的观音菩萨是一种显现,究竟来说,这种显现和心咒都和真正的本尊无二无别。上师的语言就是本尊,如果你的本尊是文殊菩萨,那么无论上师说什么,甚至开的一句玩笑,都是文殊菩萨的显现。
三世诸佛的本体是般若佛母,而上师的心始终安住于般若境界中,因此上师的意与空行无别。
也可以说,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
上师是法报化三身的总集,也是过去诸佛的化身,未来诸佛的源泉,现在诸佛的补处。
佛陀要示现涅槃时,一旁的阿难特别伤心,佛陀于是对阿难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阿难,请你不要伤心,也不要哭泣,在未来的末法时代,我会显现为善知识的形象利益你们。这是《大鼓经》中的教证。所以说,上师是现在佛的显现。
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甚至贤劫千佛也未曾调化的浊世众生,从慈悲与恩德的方面来讲,上师已胜过了诸佛。
关于这一点,不说密宗续部,即使在《华严经》等很多显宗经典中也有阐述。前几天,我在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时说,如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有些佛教徒说:“密宗为什么这么重视上师?我们显宗并不是这样的。”其实他“老人家”没有看过《华严经》,如果看了,就会知道上师在恩德上确实超过了佛陀。
如颂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
上师不仅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也是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的作者,因此,上师也被称为具德金刚持佛。
法王如意宝在世时,有时候居士给我寄一些钱,托我供养三宝,我没办法处理,但我背过这个教证,心想:干脆供养上师吧,反正上师就是佛、就是法、就是僧。
再者,我们所有闻法眷属也无不具有本基如来藏,并且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善知识,而且承蒙他们以方便教言摄受,可以说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
未来佛是不是佛呢?当然是佛,无论从显密哪个角度讲,都可以说未来佛就是佛。所以,大家不要觉得身边的金刚道友都是坏人——其实都不是坏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善妙的缘分和大乘的善根,大家不可能有听受这些甚深教言的机会。
从如来藏的角度讲,每个众生本具如来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从缘分的角度讲,大家都获得了人身,而且有听受甚深密法的因缘,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缘分,而是极为殊胜难得的善缘,因此,要对身边的道友观清净心。如果深深思维以上的道理,你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身边的道友真的和诸佛菩萨没什么区别。
华智仁波切曾说:“上师应将所有的弟子都观为佛,弟子也应该将上师和金刚道友观为佛。否则,几乎不可能获得密宗的成就。”
观清净心极为重要,这在密宗中称为“等净无二的见解”,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清净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见解,又如何观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呢?比如你观想文殊菩萨融入自己的身体,如果不具备等净无二的见解,怎么可能观想成功呢?很多问题我在这里不多说。
五圆满中,华智仁波切只具体讲了上师圆满和眷属圆满的理由,至于处圆满、法圆满以及时圆满,很好理解的缘故,这里并没有过多宣说。大家平时就应该以密宗的教言摄持自己,这相当重要。
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每个众生都是佛,只是暂时被客尘垢染遮蔽了真性,将垢染去除之后,就会显现本自具足的一切功德。无论天空是否被云朵遮蔽,虚空永远是虚空,不可能因为被暂时的云雾遮蔽,就毁坏了虚空的本性。同样,众生本来是佛,虽然被暂时的障垢遮蔽,但障垢并不会改变众生本来的自性。众生与佛之间,只是有无障垢的区别,佛已经清净了一切障垢,而我们还没有完全清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差别。就像沾上了污垢的黄金,实际上还是黄金,它不会因为沾上污垢,就变得不是黄金了。每一位金刚道友实际上就是佛,只不过还有一点障碍没有净除。但这个障碍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根本经不起观察,尤其是以《中观根本慧论》的道理去观察时,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因此,每一位道友都应该观清净心,将身边的道友当成诸佛菩萨来对待。千万不要再延续过去不清净的坏习气,认为一切都是不清净的——从密宗的见解来说,这已经犯了大错误,我们不能一错再错。希望这节课下课以后,你们相互之间会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