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讲解(2004年版)·第24课
昨天讲到了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华智仁波切这里讲了五句偈颂,而在《贤愚经》和《百业经》中,则是四句偈: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堆际必倒与高际必堕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合而为一。《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身挖千孔、点燃千灯,就是为了求得这四句偈的无常法。
此外,亲怨、苦乐、贤劣及一切分别念也都是无常的。
亲朋好友是无常的,苦乐、贤劣等分别念也是无常的。因为不懂无常,众生在面对痛苦时感到格外难受,在开心快乐时又忘乎所以。其实,我们如果懂得了无常,对一切都不会特别执著。
生际必死:无论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厉如霹雳、富如龙王、美如天仙、艳如彩虹,可是当死亡突然到来之时,他也没有刹那的自由,只能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间,
高如天空:宗教界的教主、国家的领袖等地位高不可及的人,在死亡时也和其他人一样,只能独自一人前往后世。
世界上地位最高的应该是联合国秘书长,但权力最大的或许是美国总统,因为即便是联合国,在某些情况下也必须听从他们的决策。当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时,联合国会尝试介入并制止战争,但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时,联合国也束手无策。像美国总统,他们死的时候也和普通人一样。不说死的时候,就是下台以后,他们也与普通人无别。有些书里说,里根下台后去当了农民,林肯则是去卖花生,这可能是一些作者因为讨厌他们才这样说的。不过美国的体制和其他国家的确实不大相同,一般来说,总统在卸任后,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克林顿去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他的生活也不再像担任总统时那样风光。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全球的人们都羡慕他的地位和权力,但卸任后,人们对他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毕竟他已不再是总统。
无常遍及所有人,涉及方方面面。位高权重的人,在失去了权力和地位后,生活待遇以及人们的态度,都会和之前完全不同。而且在面对死亡时,也和普通人一样。
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再去面对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无常时,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厉如霹雳:有些人非常厉害,像以前的杀人狂希特勒,当时人们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
富如龙王:这个世界上,富裕的人有很多,不知道现在最富裕的是谁?在华智仁波切看来,拥有一百多头牦牛,就是最富裕的人。据说中国以前最富裕的是李嘉诚,现在是刘永好;全球来讲,以前最富裕的是英国女王,但她其实也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之一。
美如天仙:玛丽莲梦露曾被认为是全美最漂亮的女人。她虽然是著名的演员,可是生活并不幸福。当时美国总统也对她生起了巨大的贪心。她三十多岁时忽然暴死,据说是被谋杀的。
艳如彩虹:彩虹以其独特的形象和缤纷的光辉,在任何细节上都找不到一丝不美之处。即便是那些美艳如彩虹的人,最终在面对死亡时,也只能赤身裸体地离开。当然,“赤身裸体”并不是说人死的时候一定要把衣服脱光,而是形容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连自己的身体也无法跟随,只有心识孤零零地前往后世。
只能在对财产、饮食、亲友、部属、弟子、仆从等眷属所有受用依依不舍之中抛下一切,
除了那些修行有成就的人,普通人在面对死亡时,往往会对财产、父母、眷属产生强烈的执著,难以割舍。
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
华智仁波切所用的比喻确实很妙。就像从酥油中拔出的毛绝对不会沾染一丝酥油一样,人死的时候也是独自离开,无论周围有多少亲人和眷属,也不可能带走一人。
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
上师纵然有成千上万的弟子,但在离开人间时,也无法带走一僧一徒。法王如意宝去新龙时,带了六十多个人同行,在前往道孚时,他特别挑选了二十五位弟子随行,而在出国时,由于种种原因,随行的弟子虽然不多,但也有十几人。印度的世亲论师,据说无论他去哪里,都有上千位僧人同行,但当他示现涅槃时,仍然是独自一人。当然,高僧大德不会如凡夫般受束缚,他们来去自如,非常自在。但从无常的角度来看,即使是高僧大德,最后也会示现无常,而且他们也带不走一僧一徒。无常的本质就是如此。
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
无论是国家的元首,还是受人崇拜的偶像明星,他们死的时候也无法带走任何人。
大家不要认为:他们带不带得走人跟我没什么关系。这里讲的每一个道理,都需要我们以清净的信心去思维。只有这样,自相续才会生起真正的定解,从而帮助我们对治烦恼、斩断常执、调伏自心。
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就连自己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必然要舍弃。
死亡时,不仅是财产眷属无法带走,甚至是我们每天悉心呵护的身体,也必须放手。
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身着绸缎、口饮茶酒、地处高位、美如天仙,但他们的身体死后也只是一具尸体,东倒西歪地放在那里,令人见而生畏。
许多人活着时,吃的也好,穿的也好,住的是豪宅,长得也很俊俏,跟天人没什么差别。去年张国荣跳楼自杀后,迷恋他的粉丝在看见他的惨状时,都无法掩饰悲伤和震惊,泪流满面地感叹:“他之前明明那么好看,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虽然他们不愿意接受,但死亡就是这样。
去年,我在拜见法王如意宝的法体时,回想起法王生前的庄严形象,如今只能陈列在这儿供人瞻仰,心里很不是滋味。
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人死后就是一具尸体,姿态扭曲,令人见而生畏。不过出家人的尸体并不可怕,特别是大成就者的法体,不仅不会让人害怕,反而能给人带来安慰和保护。相对地,那些经常造恶业的人,如屠夫、猎人等,他们的尸体,确实会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
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
人们特别害怕尸体,其实每个人的身体本身就是尸体,只不过是存在气息与否的差别。现在讲课的这间房子就像尸陀林一样,集聚了这么多尸体。因此,以后当我们看见尸体时,不用感到害怕,毕竟我们现在执著、爱护的身体,本身就是一具尸体。
人死以后,他的尸体被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以土石垫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他的枕边,
不同地区对于亡人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在藏地,传统上会用绳索将亡者的脖子捆得紧紧的,以防尸体膨胀。在处理时,不能在尸体下方垫置物品,且尸体上仅需覆盖一层薄薄的布匹。有些道友对尸体的处理一窍不通,还要给死人盖上厚厚的棉袄,这会导致尸体更快发臭。
今年,我处理了降魔胜利洲许多道友的尸体,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土葬师”,所以我现在也教一下你们处理尸体的方法。(众笑)
首先,一定要用布将尸体的脸盖上。如果不遮住脸,看上去好像随时会起尸一样,这会让在旁边念经的人感到害怕。其次,要用石头固定好尸体的头,不然死人的脑袋容易动来动去。还有,亡者的碗也要倒扣在旁边,在念诵仪轨时放一些食物在碗里。实际上,大部分人死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有些亡者之所以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是因为他看见自己的碗被倒扣了过来。藏地的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将碗倒扣,会非常生气地责骂他们:“你死了吗?把碗扣上干什么!快去把碗翻过来!”当然,这是藏地的习俗,其他地区和民族可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
噶当派的格西在晚上睡觉时,会将碗倒扣,以此作为对死亡无常的提醒。虽然通常认为倒扣的碗很不吉利,但噶当派的修行人却经常利用一般人认为不吉利的事情来打破世人的常执。
无论活着时是多么端严可爱,到那时都将成为悲惨至极、令人发呕之处。
生前再可爱的人,死后成了尸体时,也会让人见而发呕。《中观四百论讲解》中讲过一个公案:一位国王对端严可爱的太子极为宠爱,不幸的是太子英年早逝。为了不让国王伤心,大臣们谎称太子死后又起尸了。国王听后感到极度厌恶,立刻命令群臣将起尸的太子摧毁。不久,大臣们回报说太子已被摧毁。国王这时反而异常欢喜,甚至命令大臣们举办宴会庆祝太子的死亡。
以前在世时躺在层叠舒适的床上,身穿温暖羔皮,
羔儿皮是当时最好的衣服。这句话如果放在现在来说,可能是“在世时躺在席梦思上”——然后早上起来的时候,腰特别痛。(众笑)
头枕柔软皮毛,甚至睡觉醒后稍有不适,也要翻来覆去。
人活着的时候,总是对生活有很高的要求,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穿衣要名牌,吃饭要美味,睡觉要舒适。但是,当人去世后,对这些物质享受就没有了要求,即便有要求,也没人会像招待活人一样对待了。
但死后,只是在身下垫上一块石头或者草坯,头上布满灰尘。
在世时,人们的头发总是亮油油的,每天都要涂抹发油。当人死了以后,就不必再精心打扮自己,即使满头灰尘也不在乎了。
听说有个人去买发油,结果买成了鞋油,然后把鞋油当发油抹在了头上。
当今,有些一家之主认为: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那我的家人或者挨饿受冻而死,或者被怨敌所毁,或者为大水溺死,因为现在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们绝不能没有我。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心骨,一旦自己不在了,这个家就完了。家中的一些成员也常常这样想:“我们家的这个人千万不能有什么意外,要是他走了,我们家该怎么办呢?”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人生是无常的,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死了,世界还是照样运转,家庭的其他成员也会继续他们的生活,所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可是,这些人死后,他们的亲人将其尸体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丢到尸陀林,之后便心安理得了。
亲人处理完尸体后,感到如释重负:“啊,今天终于把尸体处理了,这下可以好好吃一顿了。之前尸体在的时候,心里总感觉不舒服,现在处理完了,总算可以舒舒服服地炒几个好菜了。”
人在死亡的时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无助地漂泊在中阴界,当时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勤修正法。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精勤地修持正法。如果在活着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修行境界,那么当死亡来临时,将会非常自在,不会有任何痛苦和恐惧。那时,别人给你念经也可以,不念也可以,尸体怎么处理都可以,根本不用担心。
对以上道理要反反复复思维。
积际必尽:同样,一切积聚终将散尽,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是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的时候。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却因弹尽粮绝而饿死;
《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记载了许多类似的公案。有些人原本贵为一国之君,却最终落得饿死的下场。前段时间的新闻报道提到,长春有一个富豪,上千万的资产全被卷走,最后身无分文。无常可能会降临在任何人的头上,国王可能变成乞丐,乞丐也可能变成富翁。
懂得了无常以后,我们不会对如梦如幻的财富过于耽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不重要。当然,任何事情都应该不堕两边,生活资具一点没有也不行,但也没必要一直追逐财富。只要生活能够维持,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应该投入正法的闻思修行上。
有些人去年拥有数百头牦牛,
在当时的石渠一带,人们认为拥有几百头牦牛的人就已经是富翁了。
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灾难,今年沦为一贫如洗的乞丐;
藏地牧民的生活很不稳定,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牦牛。一旦牦牛遭了灾,牧民的生活就会一落千丈,甚至沦为乞丐。石渠经常发生雪灾。法王如意宝曾提到,在石渠求学期间,他曾目睹雪灾给牧民带来的困苦,那段时间牧民们的处境非常艰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石渠县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雪灾,导致大量牦牛因饥寒而死亡,许多牧民的生活陷入绝境,几乎成了乞丐。当时,泽波书记任石渠县委书记。为了应对这场灾难,他专门去中央寻求资金援助。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一直在哭,边哭边描述牧民们遭受的苦难:“我们这里很多牧民家的牦牛都死了,牧民们的生活,现在有多么多么艰难……”他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泽波书记是一个充满悲心的人,他会因为众生受苦而落泪。几天前与他接触时,看得出来他很有悲心,确实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
作为佛教徒,当我们看见牧民的牦牛死了,人们陷入贫困,甚至行乞于街头,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可能会感到伤心,认为他们很可怜,但不一定能哭得出来。
昨日是地位显赫、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被仇敌毁得一无所剩,今天成为乞丐的……许许多多我们亲眼目睹的事实足可说明,财产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一定要慷慨布施。
《窍诀宝藏论》中说:“财用于法死亦无后悔。”在我们拥有财物时,应当尽量布施众生,或用于正法的事业中。
对以上道理,我们要再三深思熟虑。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终将分离,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虽然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最终也都会各奔东西。
在法王举办的一次极乐法会中,参会者大概有四五十万人;学院首次举行的持明法会,参会的僧众大概有三万八千人。但这些全都成了回忆。
我们现在共同学习《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观根本慧论》等经论,这也算是一种法会。尽管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现在正共享妙法甘露,但不久的将来,全都会各奔东西。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有的聚集最终定会分离。
尽管现在我们中的师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爱,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
一切和合的,最终都会分离。这是无常的规律,谁也无法避免。
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恶缘,那么当下就会分道扬镳,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性的。
假如遭遇死亡或突然的违缘,我们也许在短时间内就会分离。就像法王如意宝突然示现涅槃,这是我们事先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现在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各奔前程,所以彼此之间千万不要怒气冲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
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座的各位,不可能永远住在这里,就像生意人积聚在市场一样,我们为了求得殊胜的正法才聚集在喇荣山谷。因此,我期望金刚道友们能够和睦相处,避免相互矛盾和嫉妒。如果我们整天说道友的过失,跟这个合不拢,跟那个合不拢,那我们待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经常与人发生矛盾,我们的人生画卷上会留下许多不美好的痕迹,这样的人生旅程或许就不会那么完美。
法王也讲过,无论我们在这里待多长时间,都最好不要和任何人发生矛盾。我们待在喇荣的时候,如果能与道友和睦相处,开开心心地闻思修行,最后不得不离开时,也不会感到后悔和遗憾。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与金刚道友保持团结和合,这是极其重要的。
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够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当互敬互爱,和平共处。如帕单巴尊者这样说道:“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
帕单巴尊者当时可能看到当热地区的有些夫妻整天争执不休,于是就宣说了这个教言。意思是说,夫妻之间的关系,犹如集市上的过客,只是一段时间的相聚,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曲终人散。所以,夫妻之间应该珍惜彼此陪伴的缘分,不应该互相伤害、谩骂。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夫妻”改为“道友”。道友之间的缘分也是无常的,有缘聚在一起时,虽然难以始终做到互相珍惜,但至少要避免发生矛盾和争吵,尤其是不能互相说过失。在与金刚道友相处时,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