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讲解(2004年版)·第23课
丁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总体来思维劫的增减,也同样是无常迁变的性质。
通过观察劫的增减,也能通达无常之理。关于劫的增减,《俱舍论》中阐述得非常详细,这里不广说。
在往昔初劫时,空中本无日月,所有的人都是凭借自身的光芒照明,依靠神变行走空中,身体高达数由旬,以甘露为食,幸福美满可与天人相媲美。然而由于众生的烦恼和不善业所致,使得人们各种福报日趋直下,以至于变成了如今这种状况。
初劫时,人们凭借自身的福报,无需辛勤劳动即可享用自然稻。后来,人们经常造不善业的缘故,逐渐灭尽了相续中的福报,开始出现各种不善的分别妄念。
现今的人们烦恼越来越粗重,由此势必导致福德越来越减弱,寿命越来越短暂,
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文明不断进步,但人们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变得更加幸福。从经济和物质条件的角度看,社会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心灵层面上,众生的烦恼反而越来越粗重。特别是与我们这一代相比,年轻一代的欲望似乎更为强烈,对物质生活的期望也更高,相应的烦恼也更为炽热。当我们内心的烦恼不断增多时,内在的幸福感又怎么可能会提升呢?所以说,物质的丰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内心的困扰。
最后到了人寿十岁时,各种疾疫劫、战争劫、饥馑劫盛极一时,南赡部洲的众生几乎濒临灭绝。到那时,弥勒菩萨所示现的化身将为剩下的人们传扬断除杀生的妙法。
人寿十岁时,完全没有东西可吃,要是能找到一些人寿百岁时的人骨,对那时的人们来说,就是一件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几天前,从红原来的一个老人给我讲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闹饥荒时期的情景。当时的严重程度虽然不及人寿十岁时的饥荒,但整个藏地,人们几乎没有食物可吃。有些人实在太饿了,就去尸陀林挖人的骨头熬汤喝,据说喝了之后身体暖呼呼的,两三天里都很有力气。那个年代,死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根本没人管,要是死了一头牦牛,人们会抢着去吃肉。那些老一辈的人,亲历过那样的苦难岁月,而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体会过那样的生活。
此时人类的身高到了一肘左右,人寿增长到二十岁,尔后逐渐递增,到了人寿八万岁时,怙主弥勒出世,示现成佛转大法轮。这样往返增减满十八次以后,人类的寿命达到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此佛住世寿量是前面贤劫千佛寿量的总数,饶益众生的事业也等同于千佛事业的总和。到了最后,这一贤劫也杳无踪影。所以观察劫之增减也不离无常的本性。
关于劫的增减,希望你们课后看一下《俱舍论》中的详细论述。我昨天翻阅了新版的《俱舍论》,心想,对于那些对这个法门有信心的人来说,看了一定会非常珍惜。记得我刚来学院时,很多书都需要我们自己手抄。那时候,《俱舍论》的颂词只有几本红色油印的版本,我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印刷稍微清楚一点的书,花了整整一晚上才抄完。至于讲义,还要去德格才能买到。当时听《俱舍论》的人里面,只有两三个人有讲义,大多数人都因为没有讲义而感到非常苦恼。
对于这种观察劫之增减的方法,我们不一定与之相应。由于劫这一时间单位极为漫长,相比之下,我们的一生就显得非常短暂,宛如秋天的苍蝇,因此很难体会劫这样的时间单位。然而,即便如此,当我们看了《俱舍论》中关于器情世界变化的阐述时,我们依旧能够认识到,一切确实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分别观察四季变迁也是无常的:夏季,所有草地一片青翠,雨水犹如甘露般普降,人们也尽情享受舒心悦意的美景,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绚丽多彩,真好似天境一般;
这里没有提到春季,是直接从夏季开始描述的。在某些汉地南方的沿海城市,由于四季如春,四季的界限并不明显,有时很难分辨冬季与夏季。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难通过观察四季的变迁来思维无常。相反,藏地拥有鲜明的四季变化,非常适合观修无常。在藏地的夏季,天空经常会降下甘露般的雨水,漫山遍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气候宜人,人们的心情也特别愉悦。
秋季,瑟瑟的冷风将绿野变成黄色,所有的花草也渐渐枯萎凋零;
有些道友虽然很想把花养好,可是一到秋天,花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枯萎发黄。据说九寨沟的黄叶是最出名的,再过不久,我们学院的阴山也会披上一层金黄色,所以,不用去其他地方,在学院就可以赏秋了。
到了冬季,地冻如石,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就算是经过许多马路寻觅也找不到夏季生长的一朵鲜花。
冬季,大地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有些道友修房子,夏天不修、秋天不修,偏偏等到冬天来了,土地硬得像石头的时候才开始修。
冬天,即便你快马加鞭去很远的地方,也很难找到一朵鲜花。不必说冬季,就算是在这个秋季,如果你骑着马去达热,一路到达班玛,也不可能在沿途看到一朵鲜花。
如此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秋季、冬季、春季等依次出现,前前季节的一切显现都会变成另一番情形,这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无常实例。同样,如果思量昨天和今天、今天早晨和今天晚上、今年和明年……时时刻刻都在迁变之中。所以说,无论何事何物都没有恒常、可信、稳固的。
这些道理很简单,只是我们从未认真观察过,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思维,便会意识到,万事万物一直在变化,根本没有什么恒常、稳固可言。
比如说,早晨醒来时,我们可能会制定一套计划,但到了下午,可能就会有新的情况出现,导致我们的计划必须调整。这是因为无常始终存在,我们往往需要灵活应对。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就是无常的一个明显特征。然而,那些修行不好的人一点儿也不懂这个道理。面对无常的降临,他们不仅会感到慌乱和无助,内心深处更是紧握着原有的计划不放,期待一切都能按他们的设想顺利进行,根本不愿意接受无常这一事实。
特别是我们在自己所住的城市、村落、寺庙等之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前财产丰厚、兴旺发达之人,现今也有沦落衰败甚至家破人亡的现象;
前段时间,新闻中报道,贵州省省长因为贪腐问题,全家都被关进了监狱。当时他的女婿写了一封忏悔信,说干部子弟千万不要贪污,不然沦落到他这样的地步就只有悔不当初了。一些手握大权的人,前几天还在呼风唤雨,结果没过多久就沦为了阶下囚,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昔日穷困潦倒、势单力薄之人,如今变得财运亨通、势力雄厚……这些现象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
不久前,一个民工用两元钱买了一张彩票,结果一下中了五百万。从这个事情也能看出财富的无常性质。当福报现前时,成为富翁也就是一张彩票的事情。这是我从收音机里听到的。我有时会悄悄听一下收音机。我每次都把收音机的声音调得很小,不会破坏学院的纪律。(众笑)
我们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人也是如此,历代宗亲祖辈父辈全部相继过世,现在只剩下他们的名字而已,
汉地家庭以前基本上都有族谱、家谱,后来因为文革,大部分家谱都被销毁了,导致很多人对自己的祖先知之甚少,甚至连曾祖父的名字也不知道了。家谱和族谱是记录家族血脉、世系繁衍以及先祖事迹的重要文献。例如,张家的家谱会详细记载祖先的职业和生平。
藏地没有家谱、族谱。不过牧区对种姓比较执著,农区就没有这方面的执著,所以牧民有时会挖苦农民,说他们连种姓都没有,跟牦牛差不多。
自己同辈的兄弟姊妹等也有许多已经离开人世,时过境迁,此时此刻我们全然不知他们转生在何处。
许多老年人的兄弟姊妹可能已经离世,他们现在转生在六道轮回的哪一处,谁也不知道。尤其是玛义玛空行母圆寂后,更不知道了,连问的地方也没有了。
许多人前些年财势圆满犹如人间之庄严,可是今年却只有名字留在人世。现在有钱有势、众人羡慕的富豪,明年的此时或下个月还在不在世谁也不知道。
《君规教言论》中说:“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这句教言非常美妙。世人羡慕的地位和财产,犹如秋天的云朵,它们下个月或明年是否还属于你呢?谁也不知道。
乃至观察观察自家牲口圈里的牛羊狗等,以前已死去多少,现在又剩下多少,这一切最终又变成了什么样,都不超出无常本性。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家的时候有没有养过动物?如果养过,它们如今是否还在世?这些道理并不复杂,只是我们修行不够,几乎没有深入思维过这方面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比如回忆过去在家中饲养动物的情景,以及那时的生活状态,再对比现在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生活,会一直保持下去吗?我们以前喂养的家禽或宠物,如今又在哪里?像这样去思维,其实对打破常执有很大帮助。
昨天在考试中,一个道友说:“《窍诀宝藏论》里面讲了‘命终无有后悔之六法’,其中之一就是‘未造恶业死亦无后悔’。我想起以前在家的时候杀过鸡,所以我现在非常后悔。”
总之,如果能决断万法不离无常的本性,就一定能够摧毁相续中的常执烦恼,对无上的解脱之道也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与精进。因此,观修无常极为重要。
百年以前在世的人们如今没有一个未死而遗留下来的,
百年以前的人,绝大部分都已入土为安了,就算有一些百岁老人,也为数不多。
现今南赡部洲的所有人在百年之内也会一个不剩地全部死亡。
在座的各位,百年以后肯定一个都不剩,不必说一百年,再过五十年,大部分人也不在人世了。
所以,内外器情所摄的万法当中,恒常坚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可以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