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讲解(2004年版)·第22课
前面讲了外器世界、内情众生以及殊胜正士的无常。既然具有不可思议神通神变的高僧大德最终也会示现无常,那么我们这些业力深重、五蕴假合而成的身心又有什么可靠的呢?
玛义玛空行母的示寂
自学院成立以来,涌现了非常多的高僧大德。然而,有些已经示现了涅槃,只留下传记在世。前几天,玛义玛空行母圆寂了,她也算是我们学院有神通神变的高僧大德。她圆寂的过程很奇妙。她是前天,也就是门措空行母灌顶的那一天的清晨五点示现圆寂的。在圆寂前的大约二十一天里,她连一口饭也没有吃,但精神却非常好,没有经历任何痛苦,一直在床上打坐,旁边人说什么,她清清楚楚。跟她说话时,也能明显感受到她的状态很好。
以前,上师如意宝为了遮止随意说神通,曾经批评过她。但后来,上师如意宝开许她说神通。作为在藏地比较有名的空行母,她在五十年代之前就开始以神通来利益众生。自从得到上师如意宝的开许后,她就一直在学院说神通。
谁家有人去世了,亡者的家属一定会来拜见空行母,希望了解亡者的情况以及应做的法事。当然,她有时候说得很准,有时说得也不是特别准。但一般都会要求亡者的家属为亡者放生,然后印制三百面经旗。就像《百业经》里所描述的那样,人们往往对神通特别信服,所以,亡者的家属听空行母说完之后,立刻就会去执行。仅从劝人行善这一点来讲,玛义玛空行母就具有极大的功德。
上师如意宝考虑到她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利益众生,因此开许她说神通,但指示她不要受沙弥尼戒,毕竟,有漏的神通难免有出差错的时候。至于她的成就相我并不清楚,但她劝人行善的功德确实不可估量。
在她圆寂的那一天,门措空行母正好在她的住处附近灌顶。这样一来,全学院的僧人都聚集在她的房子周围念破瓦。看起来,她似乎是特意选在那一天示现圆寂。
人的缘分很重要。我们家乡以前有一个猎人,他造了一辈子恶业。当他死后,尸体被拉到学院时,学院正好在耍坝子,僧众基本上都出去了。管家一家一户地敲门,好不容易才聚集了百来位老喇嘛给他念破瓦。而像玛义玛空行母,她的缘分就非常殊胜。在她圆寂的那天,僧众因参加灌顶而聚集在她的房子周围,因此可以为她念诵破瓦。要知道,僧众集体诵经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活人和死人的事,玛义玛空行母通常都说得非常准。当然,偶尔也有说得不准的时候,但她如果说的一点也不准,这么多年了,也不可能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排着长队拜见她。在她圆寂的几天前,她看见外面有人排队,不忍心让他们在外面等,于是让他们进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当时她已经十五天没吃饭,但还是一直在说神通——她只要有一口气就要继续说。她不像现在有些人那样乱说神通,而是真正地在利益众生,以这种方式引导人们行持善法。
总而言之,从学院的角度讲,以法王如意宝为首的高僧大德和老堪布们,一批又一批地趋向涅槃。在座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也不可能在世间住留太长时间。短暂的一生,如果一直耽著今生的琐事,确实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应该尽量断除对今生的执著。
看破今生,唯求解脱
当然,作为凡夫人,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分别念。昨天一位老居士对我说:“我分别妄念特别多,要怎么办才好?”我说:“凡夫人不可能没有妄念,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强行压制念头。”其实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感到痛苦或不快乐也是正常的,轮回的本性就是这样。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将心思放在解脱道上。
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看破今生,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从始至终都是在追求世间八法。这样的人与不学佛的人没有太大差别,根本算不上修行人,就算他看了《开启修心门扉》也很难相应。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直把解脱当作今生最重要的事情,那么即使他偶尔产生一些妄念和烦恼,这也是修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会有太大问题。
记得上师如意宝经常说:“今生短暂的快乐和来世永久的解脱相比,后者更重要。因此,我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追求来世的解脱上,这就是我修行的宗旨。”同样,我们也没必要特别执著今生的世间法,而应该尽量通达万法无常、轮回是苦的道理。这样一来,我们的相续中才会生起看破今生的境界。一旦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如理如法。
接下来讲“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即便是世间最有威望的天神和帝王将相,他们也同样难逃一死。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寿达数劫、威德圆满的诸位天神和仙人也不能摆脱死亡。
身材高大、寿命极长的仙人,以及天界的天人和阿修罗最终也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
诸如梵天、帝释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世间尊主可谓万寿无疆,他们可以住留数劫,伟岸身躯高达一由旬及一闻距,其身所拥有的光彩甚至比日月更胜一筹,可是他们也同样免不了一死。《功德藏》中说:“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主魔。”
学过《俱舍论》的道友都知道,相较于人类的寿命,天神的寿命可谓万寿无疆。从世间的角度讲,他们确实很了不起,相当于世界的主宰,但他们仍然摆脱不了死主之魔。
再者,具足五种神通的天人及仙人,虽然依靠神变的威力可逍遥自在畅行空中,但是到了最后他们也无法逾越死亡的命运。《解忧经》云:“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诣于无死处。”
假如世界上真有一个不死之地,没有人会不想去。
老太太的“不死之地”
以前法王讲这段内容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和尚,准备借宿在一个老太太家。老太太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学过因明,学过因明的人很麻烦,经常挑我的毛病。”那两位僧人说:“我们虽然学过因明,但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跟您吵架的。”于是老太太就让他们俩住了下来。
到了晚上,老太太在身上捏到了一只虱子,她把虱子拿给女儿,说:“女儿,你去把它放在一个不死的地方。”外面很冷,如果放在雪地上,虱子很快就会冻死,所以老太太是想让她女儿把虱子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
女儿答应道:“好的,我这就去。”
那个学过因明的僧人说:“老太太,你们家如果有不死的地方,可不可以把我们俩也安置在那儿?”老太太生气地骂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你们这些学因明的人最讨厌了!现在给我出去!”那个僧人赶紧说:“对不起,我们再也不说话了!”
其实不管是小虱子还是大仙人,都不可能诣于不死之处。
在这个人类世界也是一样,财富力强高居于首的所有转轮王,以及印度圣地的众敬王沿袭下来的统治南赡部洲不可思议的君主,
众敬王是释迦族的先祖。根据《毗奈耶经》中的观点,从众敬王到释迦牟尼佛之间,共经历了上万个朝代。据说,众敬王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当时,人们通过选举,将最受敬重的那个人选为国王,称其为众敬王。
还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赞扎王等印度东西方地位显赫、财产丰厚为数不少的国王虽然曾经纷纷降临于世(,可是如今都已成了辉煌的历史)。
根据《红史》记载,印度历史上有著名的三巴拉王——嘎萨巴拉、得瓦巴拉、绕萨巴拉,以及三十七赞扎王——哈绕赞扎、匝雅赞扎、阿嘉赞扎、果玛赞扎、巴讷赞扎、巴拉赞扎……共三十七位赞扎国王。
从《贤愚经》《释迦牟尼佛广传》等经论可以看出,现在的印度各邦,过去基本上都是许多独立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位国王。当时的诸位国王,如今连一个也不剩,他们全都趋往了后世。
涅赤赞布是雪域藏地的首位国王。
我在甘孜师范上学时,特别喜欢历史,买了许多历史书。当时,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在下面看书,特别是看到那些藏王弘法利生的事迹时,自然而然会对他们生起强烈的信心。这里面每一位国王的故事,我都可以讲很长时间,但现在不是讲历史的时候,就不发挥了。
华智仁波切之所以提到印藏的诸位国王,是为了说明:无论一个人在世时拥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和庞大的势力,最后也只能孤零零地步入后世,什么也带不走。
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贤六王、中德八王、初赞五王、幸福十三代、极乐五代等(,现在都已不复存在)。
(观音菩萨的化身)法王松赞干布在世期间,依靠幻化的军队征服了上至尼泊尔下至中国的大片领域。
关于这段历史,根登群佩的《白史》中有详细描述。当然,这里的“征服”并不是统治的意思,而是说松赞干布势力强大,当时仅凭幻化的军队,就镇服了来自汉地的军队,并将其驱逐至陕西一带。有关这方面的公案非常多,但这里不讲。
(文殊菩萨的化身)天子赤松德赞在位期间,也统辖了南赡部洲三分之二的领地。
有学者认为,这里的南赡部洲仅指亚洲。“南赡部洲三分之二的领地”也是从权力的影响范围来讲的,并不是说亚洲的三分之二都成了西藏的领土。赤松德赞时期,对应汉地的唐朝,亚洲的三分之二都由藏地管辖的话,恐怕也不能这么说。但那时吐蕃的势力范围确实非常广大,在亚洲三分之二的土地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受到亚洲各国人民的敬仰。这一点应当从影响力而非实际统治范围的角度来理解。
法王赤热巴巾时期,在印度恒河岸边竖立起一块铁碑,作为印度与西藏界限的标志,
法王赤热巴巾是三怙主之一——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恰译师在《印度游记》中说:“我晚上住在印藏交界的铁碑附近,第二天跨国铁碑就到了印度。”恰译师的这段话被根登群佩引用在他的《游国记》中。根登群佩曾去考察过那块铁碑,据说铁碑还立在那儿。上师如意宝带我们去印度时,我很想去看一下那块铁碑,可是恒河太长了,也不知道具体立在哪个位置。不说恒河,在喇荣河边立一块石碑的话,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找到。
而且他也收服了印度、中国、格萨、达苏等许多国家作为附属国。
达苏是现在的伊朗等国;格萨的具体位置,还有待考证。
这主要是从西藏的角度而言的。根据历史记载,公元821年左右的唐穆宗时期,汉藏关系和睦,唐朝与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双方分别在长安和拉萨立了一块“盟碑”作为纪念。那块碑依旧矗立在大昭寺门前。所谓的附属国,应该这样理解,并非意味着当时吐蕃统治着唐朝。
从此之后,每逢新年宴会,各国使臣需要在同一天内聚会拉萨城,举行献礼进贡等等仪式。
国王赤热巴巾的势力强大。他去过五台山,在狮子窝见文殊菩萨骑着狮子显现于空中,因此在狮子窝建造了一座佛塔。这个公案我写在了《五台山志》里。
国王赤热巴巾在遇见出家人时,常常会解开自己的发髻,将头发铺在地上,让出家人踩着他的头发走过。与现在的有些军官、小领导不同,赤热巴巾虽然贵为国王,但对出家人仍然特别恭敬。他当时还设立了译场,迎请许多译师前来翻译佛经,并且改古藏文为白话文。白话藏文佛经的开端,就是在国王赤热巴巾时期。
人们将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化身的三位国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称为“祖孙三法王”。他们势力超凡,在所有的国王中,他们对佛法的弘扬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尽管他们曾经拥有如此威力,然而现在这些也都成了历史记载,除此之外无有任何留存下来。
这些国王,在位期间虽然拥有无比强大的影响力,但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历史,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
上至国王、总统、总理,下至稍有权力的领导,都无法与无常的力量抗衡。前几天去色达县,他们几个领导一直留我们晚上喝茶。晚上吃饭,他们就已经喝醉了,后来喝茶的时候,他们一直给我们出家人讲嗔心的过患、贪心的过患……当时色达的多昂活佛就对其中一个领导说:“我是一个即将要离开世间的老人,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你好好看一下《前世今生论》,你看看以前的国王、领导是什么样,现在却变成了什么样。业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你自己也是无常的。如果前生后世不存在,你认为存在,这是一个大错误,如果前生后世存在,你却认为不存在,这也是一个大错误。”他们当时虽然喝醉了,但嘴上还是不敢说:“对对对,我要好好学《前世今生论》。”
无常就是如此,藏地的先辈诸王,如今没有一个留存于世。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不说远的,从毛泽东时代到现在,政权就已经发生了很多次易手,先是毛泽东,然后是华国锋、邓小平、赵紫阳、江泽民。江泽民前几天将军委主席交给了胡锦涛。现在的领导也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又会上任新的领导。
我记得刚来色达时,色达县的书记是格桑书记,后来是宁武车书记,然后是牛华书记,现在是张书记,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换新的书记——领导会不断地换,朝代也会一直更替,这就是无常的规律。
当然,我们作为修行人,也不在乎世间的权力,但通过观察他们的地位更替与盛衰变异,自相续可以生起无常的定解:“我的身体、地位、权势等现在拥有的一切,全都是不可靠的,不过是暂时的幻化而已。”
法王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说:“了知现有一切法,本是演示无常书。”如果会观,外在的一切没有一个不是开示无常的善知识。大家的相续中如果能真正生起无常的定解,修行肯定会越来越精进。
如果思维上述的道理,那么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住房、受用、眷属、权势等,自以为是何等何等地优越,但与以上诸位先贤比较起来,简直就成了蜂巢一样。这样的世间欲妙又有什么恒常性、稳固性可言呢?
与前辈先贤的宫殿相比,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小木屋又有什么可靠的呢?之前拆房子时,好些道友不断地安慰自己:“这个牛粪棚般的破房子,拆就拆吧,也没什么可执著的。”有些道友虽然这样说服自己,可还是难掩内心的悲伤:“是是是,这些在胜义中的确不存在,可是在显现中,我对这个小窝有很深的感情,我真的不愿意看到它被拆掉……”
心无挂碍,莫随境转
大家还是应该开心一些,虽说轮回的本性就是痛苦,想要特别开心也有困难,但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因缘就让自己的心被扰动,如果一直放不下,这确实会障碍我们的修行。作为修行人,应该什么事情都看得开,这很重要。
有些人对小小的问题一直执著,以至于每天忧心忡忡,痛苦不堪。如果每天都很痛苦,那你的闻思修行根本上不去。如果能训练自己,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像风过无痕般淡然处之,你的闻思修行自然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现在冬天来了,日子更艰苦,今天下雪,明天刮风,房子又漏水……总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违缘和痛苦也会经常出现,如果自己不坚强,没有勇气,会很容易倒下去的。因此,大家一方面要好好观修无常,深刻地认识到一切都是无常的,轮回里没有一法可靠,所以也没什么可执著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成功了很好,没有成功也无所谓,对一切都不要太执著;另一方面,大家的心态要放松、开心,尽量利用这个虚幻的身体修持善法。以上这两点是修行人所必须具有的特质。
我们应当深思并观修以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