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讲解(2004年版)·第20课
现在开始讲寿命无常。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在正式宣讲“寿命无常”之前,华智仁波切首先顶礼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就见解而言,如来芽尊者已经证悟了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以及世俗中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一切如幻化般无有实质、如水泡般无可依靠的境界。
“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如来芽尊者对待世间的名闻利养,就像对待吐在地上的唾涎一般,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早已将没完没了的世间琐事完全舍弃。后文还会提到,如来芽尊者曾亲口说:“我无论是看见身居高位的人,还是腰缠万贯的人,都不会生起丝毫艳羡之心。”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在修行方面,如来芽尊者追随米拉日巴等前辈大成就者的足迹,始终坚持苦行。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在这样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我(华智仁波切)毕恭毕敬地顶礼。
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拥有过这样的机会——在无与伦比的法王如意宝尊前顶礼的机会。实际上,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的描述,也完全适用于法王如意宝。从见解来讲,上师如意宝已彻证万法的本性,而且也因为通达无常之理,从而将世间八法等琐事抛诸脑后;在苦行方面,各位如果阅读法王的传记,就能对其有所了解。因此,当我们念诵这一顶礼句时,也应该忆念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样一来,依靠上师不可思议的意传加持,我们心相续中自然会生起“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修法境界。
如果仅仅从理论层面讨论佛法,而不涉及信心与加持,那么学修佛法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变成了一种学术上的探讨,这样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我有时候觉得,上师的加持真是不可思议。记得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学院人数还很少,大约只有两三百人,那时山谷中还没有修建公路,环境非常清静。学院里有一个高音喇叭,上师如意宝每天中午都会用它播放《开显解脱道》和《三十忠告论》的颂词。每当听到从高音喇叭中传出的关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的偈颂,我心中原本就很强烈的出离心,由此变得更加稳固。虽然偈颂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两个,但是依靠上师如意宝的方便方法,当时心相续中真正生起了“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的定解。从那时起,我对世间法没有一点兴趣,只想一心一意专注在佛法上。因此,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说,首先在心中生起“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境界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从七个方面阐述寿命无常的道理。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之前讲《大圆满前行》时,我要求大家边学边修,当时效果很好,很多人都真正生起了无常观。这次也希望大家有质有量地观修。
当然,观无常时心态要摆正,不要过于极端。有少数人心态本身就比较悲观,平时就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学了无常以后,甚至把无常的道理用在闻思修行和行持善法上,觉得这些也没有做的必要。像这样偏离轨道显然是不对的。通过观修无常,可以帮助我们断除对世间的贪执。我们应在断除贪执、对治烦恼上不断精进。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以及铁围山等外器世界,虽然存留时间可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无常的,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
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包括四大部洲、须弥山、天界和铁围山等外器世界,都是众生共同业力的显现。就拿我们所在的喇荣山谷来说,它也是我们这群人的共业所现。同样,科学家所观测到的太阳系和银河系,也都是人类共同业感的展现。而地狱中的可怖景象,则是由地狱众生的共同业力所感。实际上,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由业力所显现,而这其中又分为共业和别业。
按照《俱舍论》的世界观,山河大地等外器世界最终将会遭受七火一水的毁灭。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地球已经存在了大约四十六亿年。在未来,大约十亿年之后,太阳将逐渐膨胀成为红巨星,这将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不断上升。最终,海洋将蒸发,植被将消失,生命也将无法在地球上存续。
关于宇宙的奥秘,科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现在也仍在探索之中。在佛教中,相应众生业感的差异,《时轮金刚》《集密意续》《俱舍论》等经论对于宇宙的起源和存在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
当然,我们不可因佛教观点与科学界有所不同,便草率地否定佛教,而盲目地肯定科学。实际上,科学仍在探索之中,并未完全揭开宇宙的秘密。同时,你对佛法和科学的了解也不一定特别深入,轻易断言哪一方绝对正确或错误是不负责任的。认为现代科学完全错误也不恰当。在讲《俱舍论》时,我就说过,如果认为科学的观点全然错误,会有诽谤名言的过失。科学有它的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世间名言相符,但它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相比之下,佛陀依靠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早已洞悉了世出世间的一切规律。因此,我们应当追随遍知佛陀的言教。
总之,无论是科学还是佛教,都认为我们所处的外器世界并非永恒不变,它们最终都会毁灭,这是二者的一致看法。
具体来说,在此大劫毁灭之时,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到第一禅天以下所有众生无一存留。
在讲《俱舍论》的“分别世间品”时,我曾提到,当有情世界面临毁灭时,这个过程是逐步进行的。首先是地狱众生的毁灭。在地狱中的众生,那些业力已经耗尽的将脱离地狱,而那些业力尚未穷尽的则投生到他方地狱继续受苦。接着,是饿鬼众生的毁灭。像这样,从地狱依次向上,有情众生逐渐化为乌有。
学过《俱舍论》的道友应该清楚,这个大劫的毁灭需要二十个中劫,其中前十九个中劫是毁灭有情世界,最后一个中劫是毁灭器世界。在坏劫期间,欲界的众生中,一些会转生到他方世界,还有一些则凭借法性力生起的等持,向上界转生。最终,一禅天以下的众生将不复存在。
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
关于“七个太阳”的说法,各种论著中有不同的解释。一些说法认为真正存在七个太阳,而另一些则认为这是象征性的,指的是一个太阳,但具有七个太阳的热量和光辉。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的是:“出现了一个具有百俱胝太阳热量的太阳而焚毁一切。”
第一个太阳出现而烧尽一切树木园林;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河水全部干涸;第四个太阳使得无热恼大海也滴水不剩;第五个太阳出现时,外界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一万直至八万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蹄印许的水也干涸无余;
第五个太阳出现时,牛蹄印许的水也将干涸无余,点滴不剩。我前几天讲《定解宝灯论》时说过,佛经中常常用蹄迹水与大海水来比喻声闻、缘觉的证悟与诸佛菩萨的证悟。
第六个太阳的出现焚毁大地雪山;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火焰盘旋向下炽热到极点,焚尽一切地狱之处,火舌又直冲上方烧燃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
梵天众生早已转生上界或他方世界,此时的天宫显得空荡荡的。
此时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们惊惶失措地大呼小叫道:“如此大火燃烧起来了!”
光明天(第二禅天)的小天子们见火势汹汹,感到十分害怕。
老天子们安慰他们说:“这样的大火以前也是烧到梵天以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惶,莫要害怕。”
就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紧接着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
经过七次大火之后,一禅天以下的世界包括须弥山全被烧毁无余。
坏劫时,二禅天的天人们心相续中生起了三禅的等持,从而转生到了上界。这时,空中降下大水,将二禅以下的世界全都淹没。
经过了七火一水毁灭结束之后,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地灭绝一空。
三禅天的天人们相续中自然生起四禅的等持,因此他们全部转生到了第四禅天。这时,三禅天以下被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吹尽。
一禅以下被火烧毁,二禅以下被水淹没,三禅以下被风吹尽。至于这三禅天为何会分别被火、水、风毁灭,其实与禅定的八种过患有关,这在《俱舍论》中有详细阐述。既然四禅天在一大劫中不会被毁灭,那它是否会变成常有的呢?实际上并不会。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四禅天的众生,最终要么以法性力迁移到他方世界,要么会示现死殁。
这样,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
既然大千世界也有变成空无一物的时刻,那么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
与地球、银河系、宇宙乃至大千世界相比,我们的身体和秋天的苍蝇没有太大的区别。前段时间,秋蝇随处可见,自从这几天霜降之后,秋蝇几乎全部消失,只剩下少数小蜘蛛在四处爬动,再过几天,这些小蜘蛛也将不复存在。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身体不过是一堆骨肉,很快就会化为泡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存在。那么,费尽心思去贪执、维护它又有什么意义呢?暂时利用它来行持善法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特别贪执。
对于上述的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诚心实修。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底层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如《解忧经》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意思是说,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以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
无论身处人间还是天界,有众生能够出生而不经历死亡吗?这样的情况,你是否见过、听过,或是对此产生过怀疑?有生必有死,不可能存在生而不死的情况。
以前有道友说:“存在这样的情况,莲花生大士便是明证,他虽有出生,却无死亡。”确实,莲花生大士证得了最高成就,属于大无为涅槃法,已超越生死轮回,不属于有为法所摄。从实相了义的角度来看,佛陀的金刚身也是不生不灭的。然而,此处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有为法的层面,有情众生的生命是有限的,凡有诞生,终将面临死亡。不仅永生不死无从谈起,即便是在这个地球上找到能活两百年之人,也是极为罕见的。嗯?有吗,哪里有?喜马拉雅山?活了多少年?两百零四岁是吧?这样说的话,龙猛菩萨活了六百年,菩提萨埵活了九百年,过去初劫时人寿是无量岁,然后逐渐递减到八万岁……四万岁,现在属于人寿百年的减劫。
尤其是我们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死亡很快就会临头。实际上,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而只有减少,而且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越来越向我们逼近,在何时何地死去原本就无法确定,谁也不能肯定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间不会命归黄泉。
不死的把握谁也没有。谁也无法确定今天或明天自己是否会死,甚至连现在不死的把握也没有。死亡来去匆匆,有时人们忽然生病,没过多久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生死自在
如果我们经常思维死亡无常,修行肯定会很不错,而且当死亡真的来临时,我们也能胸有成竹地面对,不会感到惊慌失措。无著菩萨的传记你们看过吧?他圆寂时特别坦然。很多高僧大德,正是因为通达了生死,所以在面对死亡时都非常自在。
而我们许多从未深入思考过死亡的人,常常在生了一场小病后就心神不宁,甚至不停地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快死了?我可能要死了吧?”其实,如果能在平时就有所准备,当死亡真正来临时,我们就能应对自如。这就像战士在战前会进行严格的训练,为上战场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样,我们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应该好好思维并做好准备,例如“如果我现在就要死了怎么办?如果我得了癌症等无法治疗的疾病怎么办?”一个经常观修死亡无常、提前有所准备的修行人,在死亡来临时,不仅不会像普通人那样感到心乱如麻、惊慌失措,反而能够保持坦然,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
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有的人从不行持善法,整天在放逸中度日。难道死主大军是你的亲戚,为你网开一面,特别开许你不死吗?假如死主大军和你关系很好,答应让你不死,那么你过着闲散的日子也未尝不可。但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既然我们知道生命是短暂的,那么为什么不珍惜暇满人身,精进地闻思修行,却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呢?因此,当我们得到暇满人身后,每天都应该尽心尽力地行持善法,而不应懈怠放逸。即使生命仅剩最后一日,也要用来行持善法。
又如怙主龙树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们处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可是也不敢肯定在这期间就不会死亡,对于在睡眠期间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也应当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人的生命,确实只在呼吸之间。有些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去医院抢救,就已经离开了人世。前几天,在我们法轮区,有一位道友夜晚入睡后,就再也没有醒来。旁边的道友原本以为他只是睡得太沉,后面去叫他时,才发现他已经死了。
后面还会讲很多噶当派修行人的故事。今晚我们入睡之后,能否在明早醒来,其实很难说。有些高僧大德在清晨系腰带时,常会这么想:“今晚也许是其他人来松我的腰带,不一定是我自己。”意思是,腰带虽然是自己系的,但如果在白天不测身亡,那么松腰带的人就是来处理尸体的人了。他们是这样来观修死亡无常的。
死亡的到来是不受控制的,我们无法确定自己会在何时离世。因此,我们最好不要有不死的常执。有些老年人,已经七八十岁了,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可是却总以为自己能够永生不死,还在为未来几十年做打算,这就是没有无常观的表现。作为修行人,我们真的要好好观修死亡无常。
假如我们在睡眠时没有死去,第二天还能醒过来,这其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修行有深度的人也许会想:今天又能醒来,真是幸运,还有机会聆听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