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讲解(2004年版)·第12课
前面已经讲完了“思维本性闲暇”,以及“思维特法圆满”中的“所依圆满”和“环境圆满”。上节课说过,有些人虽然出生在边鄙地,但后来遇到了佛法,而且也居住在佛法兴盛之地,这同样属于转生在中土。
昨天还讲了一点佛法传入藏地的经过。藏地历史上的许多国王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这不仅是史书的说法,从他们的丰功伟绩也能推测出他们确实就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想想看,国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一代又一代的君王,他们为佛法的弘扬与兴盛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仰赖于历代君王的大力护持,佛法才能在藏地如此兴盛。
虽然因为众生的共业所现,佛法偶尔也有衰败的时候,但总的教法并没有隐没,而且现在各个地方仍有系统闻思修行的体系,四众弟子也特别精通佛教的教义。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想,如果藏地没有如此丰富的佛法资源和系统闻思修行的体系,你们也不会愿意舍弃美丽的故乡,不远万里来这儿过苦行僧般的生活。
过去,佛法在印度兴盛时,藏地的高僧大德历尽千辛万苦远赴印度求取真经,后来依靠师君三尊(莲花生大士、静命论师、赤松德赞王)的加持和发愿力,佛法才开始在藏地兴盛起来。可以说,他们是佛法兴盛于藏地最重要的缘起。藏地的高僧大德历来都对他们赞叹有加。我们如今不需辛苦便能享用珍贵的佛法甘露,其实也完全得益于他们的恩德。
当然,这不是站在民族或地界的立场上自赞毁他,并不是说藏地好,其他地方不好,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纯粹是就事论事,佛法在哪里兴盛,我们的相续在哪里得到利益,哪里就是殊胜的中土,也是值得赞叹与感恩之地。
昨天提到过的文成公主是绿度母的化身,尼泊尔公主是颦眉度母的化身,她们为藏地带来了两尊释迦牟尼佛亲自加持过的释迦佛等身像。这两尊殊胜的三宝所依为佛法在藏地的兴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加持。
从松赞干布的公案来看,他与文成公主之间的示现,有时就像世间男女的爱情故事,但我始终觉得,无论他们如何示现,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众生得到佛法上的利益。尤其是到了拉萨时,这样的感觉愈发明显。如今,每天有成千上万人去拉萨朝拜觉沃佛像,因而积累了福德、清净了罪障、种下了解脱的善根,仅这一个贡献,就非常不可思议。
其实汉地也有一尊释迦牟尼佛亲自加持过的旃檀觉沃佛像,我在《五台山志》中提过那尊像。只可惜那尊佛像收藏在故宫内,一直没有公开。如果能公开,相信也可以利益无量众生。
除了佛像以外,舍利等佛陀的所依也能利益众生。像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北京八大处的佛牙舍利,仅是供奉在那儿,就能为附近的众生带来无比的加持与利益。
我这次讲《大圆满前行》,主要从字面上为大家解释。希望你们以后无论是修行还是弘扬,都尽量以《大圆满前行》为主。这部法本身就有华智仁波切等传承上师的不共加持,如果你自己又精通这个法门,而且也有弘扬的信心和意乐,那么,弘扬这部法是最好不过的了。
法王如意宝在《大圆满前行》的译序中说过,这部法具有持明传承殊胜之加持,凡是如理实修此法者,都能得到三根本、护法神赐予的加持和悉地。
《大圆满前行》对调伏心相续确实有很大帮助。一个刚强难化的人在听了这部法之后,相续一定会变得谦下、调柔。
我这次不赶进度,如果时间太紧,也讲不了多少。《前行》的内容本来就多,再加上还要讲《中论》,如果不快点讲,像个别法师那样,一字一字地念,可能一节课也讲不了多少内容。有些人觉得我讲得太快了:“上师,您可不可以讲慢一点,我们记笔记都来不及。”你们来不及做笔记我也理解,可是每天的时间有限,内容又特别多,如果不讲快一点,最后不一定讲得完。而且《大圆满前行》的字面意思并不难,我想大多数人都能跟上进度。如果讲得太慢,一字一句地讲,你们反而会很累,尤其是聪明一点的道友,说不定听着听着就开始打瞌睡了。所以我还是讲快一点,你们慢慢会习惯的。
下面开始讲自圆满中的第三个——根德圆满。
己三、根德圆满:
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
从严格的角度讲,眼耳鼻舌身意的任一根不具足,都不能成为守持出家戒律的圆满法器。不仅佛教中有这样的要求,世间有些学校在招生时,也只招收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学生。当然,某些根不具足者出家,也能得戒体,但传戒阿阇黎会犯一个单堕。
并且因为无有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等或者阅读、听闻、思维经典如意宝的缘分而不能胜任真正的法器。
如果没有眼根,就无法看书。有的人只是年纪大了,视力近视,却以为自己眼根不具足了。人老了,视力都会下降,但这并不是眼根不具足——眼根不具足指的是完全看不见。如果耳根不具足,就无法听经闻法。个别人耳根虽然具足,但耳朵不太好使,别人在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听见。如果鼻根、舌根或身根不具足,也不能堪为圆满的法器。
在座的各位,诸根都具足,这是特别殊胜的缘分,否则连闻法和修行的机会也没有。
己四、意乐圆满:
所谓的业际颠倒,主要是指生于猎人、妓女等种姓中从小就步入业际颠倒之道。
屠夫、猎人、妓女等不信因果、整天造恶业的人,都属于业际颠倒者。个别道友的亲朋好友以杀生为生,为了生存而造下沉重的罪业,他们也属于业际颠倒者。如果可以,还是要劝他们改行,假如实在没办法,就替他们念金刚萨埵忏悔,让他们自己也多念金刚萨埵。
但事实上,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都属于业际颠倒。
广义上讲,凡是违背正法的事情都属于业际颠倒。
假如转生为屠夫、妓女等业际颠倒者,一生都会在造恶中虚度,很难有学佛、修行或出家的机会。我们没有转生为业际颠倒者,依靠往昔的福报,现在有幸学佛修行,确实是一种幸福。
虽说我们起初没有生在此类种姓当中,但将来也很容易变为业际颠倒之人,因此必须尽心尽力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
我们现在虽然不是业际颠倒者,但人的想法很容易变。人的一生经常受各方面的影响,很难保证以后不会变成业际颠倒者。
对出家人来说,还俗变成在家人也是一种业际颠倒。在藏地,还俗了的人会被人们指指点点:“你看,这个业际颠倒者多么可怜!”对在家居士来说,刚开始学佛修行,后来却对上师三宝生邪见,变成无恶不作的恶人,这也是一种业际颠倒。
各位现在都是很好的修行人,但如果没有好好调伏自相续,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也很难说。所以每个人都要好好思维这方面的道理,同时经常祈祷上师三宝:“此生如此短暂,我千万不能变来变去。假如有一天我会变成业际颠倒者,不信因果,整天杀生造恶业,那我不如在这之前先掉到河里淹死。”要有这样的决心,这非常有必要,毕竟人很容易变成业际颠倒者。
前段时间,家乡的一个觉姆跑到拉萨那边去了。她父母跟我说:“我们家本来就穷,刚开始不让她出家,她非要出家,一定要在这里出家。我们只好卖牛卖马给她在这里修了一间很好的房子。结果她才出家没几天就跑到拉萨去了,还让我们把房子卖了,然后再把钱寄给她。我们气得要命,她要是不出家,直接去工作也可以,可是自己非要出家,现在出家了又要还俗!唉哟,我们家这个业际颠倒者真的特别可怜,您看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我说:“你们把房子卖点钱,然后回去吧。再过一段时间,她可能带个孩子就回来了。”很多业际颠倒者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除此之外,也不可能得到什么美满的生活。
有的人出家后,被所有人尊重,这时心就完全变了,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然后又还俗变成在家人,认为这才是有意义的。其实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特别后悔。上师如意宝以前讲这个问题时,讲得很广,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无论是谁,只要相续中生起邪见,最后舍弃戒律、诽谤佛法,这就是业际颠倒者。我们现在虽然不是业际颠倒者,但以后在环境的影响下,很难保证自己不会堕落。因此,为了避免变成业际颠倒者,从现在开始就要让法义融入自己的相续,一定要经常观修前行,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能够好好修持前行,并且时时刻刻以前行法来调伏自心,如此一来,以后就算遇到一点违缘和困难,我们还是能够不断地站起来,继续在法道上前行。
己五、信心圆满:
如果对本该诚信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那么无论对其他世间大力天龙等或外道教派是何等的虔诚信奉,他们也不能救度你脱离轮回和恶趣的痛苦。
对佛法生起的不退转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心。对外道和天龙八部生起信心,没有多大意义。正如《佛子行》里所讲的那样,他们自己还沉溺在三界轮回中,无法自拔,连自己都度不了,又怎么度化众生呢?所以说,对他们生起信心没有什么意义。
只有通过体会到如来教法和证法有理有据的特征而获得解信之人,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所以说,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这句话很重要,只有对如来的教法和证法生起解信之人,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
何为真正的信佛
《俱舍论》的最后一品详细阐述了何为教法、何为证法、何为持教法者、何为持证法者。释迦牟尼佛讲的法,只有两类,就是教法和证法。我们作为佛教徒,一定要了解教法和证法,继而对教法和证法生起信心。
有些人的信心是盲目的,对无法提供解脱之道的宗教生起信心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法王如意宝也说过,有信仰总比没信仰好。但真正能为今生和来世带来利益的信仰,唯有佛教。对佛教的信仰,就体现在对佛陀的教法和证法的信仰上,而非其他。
有人说自己信佛,理由是家里供奉着某位上座长老或某位知名仁波切的庄严法照。其实,对仁波切信也可以,不信也可以,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深信释迦牟尼佛教法中业因果的道理和缘起性空的道理——对教法和证法有信心的佛教徒,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若按这里的要求来看,现在很多所谓的佛教徒,只能算形象上的佛教徒,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佛陀的教法和证法一窍不通,不具足信心圆满,因此不是真正的法器。
只有对佛陀的教法和证法生起不退转信心者,才是真正圆满的法器。希望大家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大家在学《大圆满前行》时,即便无法背诵全书,至少要将重要的内容记下来,反复思维,有因缘时再跟人分享。比如在学习这段内容时,我们可以不断地反问自己:“我刚学佛时的信心是盲信还是正信?到底什么样的信心才是正信……”
关于教法和证法,华智仁波切有时讲得也比较简单:通达一句偈颂就是教法,生起一刹那的善念就是证法。但总的来讲,释迦牟尼佛的经律论三藏是教法,戒定慧三学是证法。谁对三藏和三学有信心,谁就是真正的具信仰者。
五种他圆满
戊二(五种他圆满)分五:一、如来出世;二、佛已说法;三、佛法住世;四、自入圣教;五、师已摄受。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
所谓的五种他圆满,即佛陀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佛门、善知识慈悲摄受。这五种他圆满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者,都无法得到真实的利益。
从上师的角度来讲也是如此,假如上师没有出世,我们也没办法学佛;即使上师出世了,但如果整天闭关,一句法也不传,我们也得不到度化;上师出世,也说了法,可是如果我们来得太晚,正准备去依止上师时,上师已经圆寂了,这也无济于事。
去年法王如意宝圆寂后不久,来了几位新道友。我当时心想:相对来说,这些人的福报还是比较欠缺,如果早一点来,还能亲见上师的面容、聆听上师的法音。后来又想:也算可以吧,至少上师的教法还在。
我们那群弟子正好在法王如意宝弘法利生时遇到了他老人家,听法王如意宝讲了二十多年的法。法王如意宝晚年讲法时,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展开来讲。上师早年讲《中观庄严论》,讲得很广,那时就在听法行列的人,可谓非常幸运。当然,这与个人的业缘有关。
上师虽然住世,也在说法,如果自己没有主动去学,也得不到利益。就像住在学院旁卖牛粪的老乡,法王如意宝在这里转了二十多年的法轮,可是他们整天卖牛粪,根本没有听法的兴趣。
即使已经入了佛门,但如果没有得到上师的慈悲摄受,或是自己不愿意亲近上师、不听上师传讲的妙法,其实也得不到多大利益。
如果未曾生在佛陀出世的光明劫,那么连正法的名称也全然无有,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尽管佛陀已现身于世,但如果没有宣讲正法,我们众生也得不到受益,
有的佛出世后,在一个大劫中一直安住,连一个字也不说。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初并未说法,后经大梵天和帝释天劝请,才开始广转法轮。
而如今佛陀已经循序渐进转了三次法轮,因此佛教正法圆满;
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法轮,之后在王舍城和灵鹫山转了第二转无相法轮,最后在莲花城和广严城等地转了第三转分别法轮。佛陀主要转了这三转法轮,除此之外,佛陀还在曼嘎达纳转了十二缘起法轮、在米积塔转了时轮金刚法轮、在王舍城转了十善法轮。出于对众生的慈悲,佛陀广转法轮,也正因为此,我们如今才有机缘遇到正法。
虽然佛已讲经说法,但佛法如果已经隐没,也对众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今佛法住世期尚未圆满,所以时间圆满;虽然佛法住世,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
虽然佛法仍住世,可是那些不愿皈依佛门的人却得不到利益,最终在清凉的河边饥渴而死。
如今我们已步入佛门,因而自之缘分圆满;
严格来讲,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守持戒律、闻思修行,才算真正入了佛门。
有人说:“我的身体虽然属于无神论的队伍,但我已经办了皈依证,心是佛门弟子。”他认为办了皈依证就是佛门弟子,其实办皈依证并非入佛门的标准。就算办了皈依证,但如果整天抽烟喝酒,对佛教的道理一窍不通,也不愿意闻思修行,这样的人是不是佛门弟子呢?很难说。
关于入佛门的标准,以前德巴堪布说,最严格来讲是守持出家戒律,若是在家人,也至少要守持居士五戒,这才算真正入了佛门。
即便已经进入佛门,可是如果没有被顺缘的善知识所摄受,那么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
有些人已经皈依了十几年,可是一直没有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有些虽然得到了上师的摄受,也得到了上师提供的财物帮助,可是在佛法方面,那个上师连《佛子行》也解释不来,这样的依止上师也没有多大意义。
如今已承蒙善知识慈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
我们如今得到了善知识的慈悲摄受,具足殊胜悲心圆满。
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