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宝王经讲解·第12课
2022年10月28日
今天继续讲《大乘庄严宝王经》,讲到汉译本中有缺漏的地方为止。
对照藏译本来看,汉译本《大乘庄严宝王经》缺十多页,大概两节课的内容,我这两天正在翻译。关于藏译本的译者,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虽然译者的名字写的是“智慧军”,但《玛尼全集》里引用过《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内容,所以真正的译者,应该是囤弥桑布扎。既然如此,这部《大乘庄严宝王经》就属于前弘时期翻译的经典,距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懂。但不管怎么样,我先试试吧,尽快翻译出来。
从明天开始先讲几天《楞严经》,等《大乘庄严宝王经》补译圆满了,我们再接着讲。
前面讲了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求取六字真言的经历:释迦牟尼佛首先前往宝上如来的刹土,经由宝上如来介绍,又找到了莲华上如来。莲华上如来介绍了自己的求法经历后——莲华上如来在无量光佛的刹土,从观世音菩萨那里求得了六字真言的传承——便为释迦牟尼佛传授了六字真言。
除盖障菩萨求法的心,本来就很切。听释迦牟尼佛讲完,他对六字真言的希求心更强烈了,于是请问从哪里可以求到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并没有亲自传给除盖障菩萨,而是引介了一位波罗奈城的法师。
那位法师看上去不伦不类的,戒律不清净,行为也不如法,而且有妻子儿女,袈裟上还沾着不净粪,不过,他确实有六字真言的传承,也是一位真正的六字真言修行人。释迦牟尼佛让除盖障菩萨去那位法师那里求法,同时告诫除盖障菩萨不要生起怀疑与轻毁之心,而应该以清净心将那位法师视为佛陀与珍宝之源。
除盖障菩萨将佛陀的教言谨记在心,随后带着种种供品,在菩萨、人、天龙八部等无量眷属的陪同下前往波罗奈城。见到那位法师时,除盖障菩萨一行人以最大的清净心与恭敬心祈请法师传法。
那位法师的名字没有说,我记得其他经典中也有类似的公案。
| 是时,法师白言:“善男子,汝为戏耶?为实有所求圣者,为于世间断除轮回烦恼耶?
当时,法师禀白除盖障菩萨:“善男子,你是开玩笑呢(藏译本中是说:‘你不要生悔心,否则会再度沉溺在轮回烦恼中,很难解脱。’)?还是真的想通过修持六字真言获得圣者的果位,断除世间轮回的痛苦与烦恼?
这里用的是“白言”而不是“告言”,看得出来,这位法师很谦逊,对除盖障菩萨也很恭敬。
“汝为戏耶”,有的人并不是真心想求法,只是作秀,或是想戏弄别人,所以这位法师才这样问。
| 善男子,若有得此六字大明王陀罗尼者,是人贪瞋痴三毒不能染污;犹如紫磨金宝,尘垢不可染著。
善男子,求得此六字大明咒的人,相续不会被贪嗔痴三毒染污,犹如紫磨金宝不会被尘垢所染。
是不是所有人在得到这个法门的当下,都能立即断尽相续中的贪嗔痴呢?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立即断尽,但只要持之以恒地修持,相续会越来越清净,贪嗔痴等烦恼也会逐渐减少,乃至灭尽。
有人念了一辈子观音心咒,最终虹身成就;也有人,每天认认真真地持诵观音心咒,十年如一日,临终蒙佛接引,往生清净刹土。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有贪嗔痴烦恼。
六字真言“系解脱”
| 如是,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若有戴持在身中者,是人亦不染著贪瞋痴病。”
善男子,此六字大明咒仅是佩戴在身,就不会染著贪嗔痴等烦恼病(藏译本中,无‘病’字)。”
这里再次提到,只要将六字大明咒戴在身上,就能远离贪嗔痴等烦恼的染污。所以,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做一个“嗡玛呢巴美吽”的饰品。做之前要好好设计一下,随便做肯定不行。
讲《大乘庄严宝王经》这段时间,很多商店都想做一个观音心咒的标志,但我暂时没有同意。因为,如果要刻印经文和咒语,一定要保证最后不会被践踏,也不会被丢弃在垃圾桶里。否则,如果什么产品都印上“嗡玛呢巴美吽”,最后却被扔在垃圾桶里,任人践踏,这不仅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刻有观音心咒等佛菩萨心咒的挂坠和饰品,要放在上半身、干净的地方。以前国外有些人因为不懂,随意刻印“嗡玛呢巴美吽”等佛语经咒,甚至连鞋子上都印着《般若心经》,这样很不好。
另外,如果从做生意的角度讲,做生意需要商业头脑,首先要了解市场和客户群体。我们这里的网店,市场主要在外面,但现在了解六字真言殊胜功德的,都是我们内部的道友,外面的人还不清楚。到时候产品先做出来了,宣传却没有到位,请的人也不一定很多。所以你们也不用太着急。况且,我们传法也不是为了做生意。
有的人可能会想:“我现在不仅得到了观音心咒的传承,也将观音心咒戴在了身上,为什么我还会有贪嗔痴烦恼呢?”实际上,诸佛菩萨的咒语,本身确实有着极为强大的功德和作用,但众生能得到多少利益,也需要观待众生各自的因缘。
比如同样一味药,有的人吃了能立即痊愈,而有些人,因为疾病已经到了晚期,所以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虽然无法立即痊愈,但只要坚持服药,最终也能彻底痊愈。同样的道理,有的人在得到观音心咒的当下就能获得解脱。从古至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有些人在得到之后,还需要精进地串习与修持,最终才能获得解脱与成就。
| 尔时,除盖障菩萨执于彼足白言:“未具明眼迷失妙道,谁为引导?我今渴法,愿济法味!今我未得无上正等菩提,令善安住菩提法种,色身清净,众善不坏!令诸有情皆得是法!”
听法师宣说完六字大明咒的功德,除盖障菩萨的信心更加强烈,心情也极为恳切,于是情不自禁地抱住法师的双足祈请道:“我们就像失却了眼根的盲人一般,迷失了方向,偏离了妙道,恳请您充当我们的眼目,成为我们的指引者,引领我们在无上的菩提道上继续前行。我们的心灵,渴求殊胜的正法,祈请您赐予甘露妙法,救济我们心灵的匮乏。我们如今,尚未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希望您能播撒成佛的法种,令我们色身清净、善根不坏,安住于无上菩提道,同时,祈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求得此法!”
这段内容,汉藏两个译本稍有不同。藏文版本中没有“色身清净”。
“令诸有情皆得是法”,除盖障菩萨从始至终都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求法。
| 众人说言:“勿怀吝惜!唯愿法师与我六字大明王法,令于我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转十二法轮,救度一切有情轮回苦恼。此大明王法昔所未闻,今令我得六字大明王陀罗尼,无救无依为作恃怙,闇夜之中为燃明炬。”
与此同时,众人祈请道:“法师,希望您不要心怀吝惜,恳求您为我们慈悲传授。令我们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转十二法轮,救度一切有情众生出离轮回。此六字大明咒法,甚深稀有,闻所未闻,再次祈请您传授此六字大明咒,作为无救助者之救护、无依靠者之依怙,于漫漫黑夜中,燃亮光明的法炬!”
“勿怀吝惜”,除盖障菩萨一行人,去一趟也不容易,所以希望法师慷慨传授,不要吝惜。
“十二法轮”,即“十二部经”,后面还会讲到。有时候,佛经里的一个词代表了多种意思,不要一看到“转法轮”就觉得一定是“三转法轮”,从而认为这里的是错别字,于是马上改掉。其实传授六字真言,就相当于传授了十二部经,因为六字真言包括了所有的佛法,一切佛法都摄于六字真言中。
这里的“救护者”“依怙主”“暗夜中的明炬”,既指法师,也指六字大明咒。
这一段内容,主要是描述除盖障菩萨一行人请转法轮的情形。我们在祈请某位上师灌顶和传法时,也会有一些言语上的表达,以促成灌顶和传法因缘的成熟。我们既要祈请诸佛菩萨转法轮,也要经常祈请善知识们转法轮。“请转法轮”属于七支供的一支,非常重要;要是不重要,也不会被放在七支供里。
他们首先祈请这位法师转法轮——我很想知道这位法师的名字,可是他们只是称呼他为“法师”,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
听瑜伽士讲六字真言的功德
| 时,彼法师告言:“此六字大明王陀罗尼难得值遇,如彼金刚不可破坏,如见无上智、如无尽智、如如来清净智,如入无上解脱远离贪瞋痴轮回苦恼,如禅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如入一切法而于恒时圣众爱乐。
经由除盖障菩萨及大众的祈请,法师首先告诉他们六字真言的功德:“此六字大明王陀罗尼极为稀有、极为难得,如同金刚一般不可毁坏,而能摧灭一切烦恼与罪业。此大明咒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却是诸佛如所有智、尽所有智以及自然本智的精华。因此,见到此六字大明咒,就已经见到了如所有智、尽所有智以及自然本智,如同入于无上解脱道,从而远离贪嗔痴等轮回烦恼,亦如入于禅定、八解脱、善巧方便、无量的三摩地与三摩钵底,以及八万四千一切法门,并且恒时得到圣者的喜爱与垂念。
“三摩地”是“等持”;“三摩钵底”是“等至”,比如“灭尽等至”。二者有差别。
总而言之,禅定、解脱、智慧等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都集聚在六字真言中。
听课这段时间,大家都对六字真言很有信心。但很多人的信心不稳固,也许过段时间,又和没学过一样,退失了对六字真言的热情和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就很难接受佛法。
这次学了《大乘庄严宝王经》,希望每个人都能像珍惜如意宝一般珍视六字真言。一般人对黄金、白银、玛瑙、珊瑚和绿松石比较重视,有的人出了家还对这些恋恋不舍。我们对六字真言能有这样的感情就非常好了。
关于六字真言的功德,《玛尼全集》里讲了很多,而且也有中译本,你们最好看一下。包括莲花生大士的伏藏传记中也提到过六字真言的修法和功德。
我们这次得了这个法,未来就要用一生去修持、去弘扬。六字真言只有短短六个字,谁都会念,以后只要有机会就让别人念,“我给你传一个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舍’,希望你多念这个吉祥的咒语!”观音心咒是真正的灵丹妙药,生病的时候可以念,忏悔的时候可以念,遣除违缘的时候可以念,超度的时候也可以念……而且三根普被,上上下下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修。像《法界宝藏论》等大圆满甚深的密法,只有具备一定密法见解的人才堪为法器,没有基础的人不一定能听懂,但观音心咒没有拣择,任何人都可以念、都可以修。
大家现在求这个法,并没有经历像除盖障菩萨和释迦牟尼佛那样的苦行,但这个法的传承其实非常珍贵。我的传承是从旺登老喇嘛那里求到的,他老人家是从帝察活佛那里得到的。这个观音心咒的传承,来源清净,加持猛厉,你们以后也可以为别人传授。
| 若有善男子于种种处,为求解脱遵奉种种外道法,所谓敬事帝释,或事白衣,或事青衣,或事日天,或事大自在天、那罗延天,蘖噜拏中裸形外道中,爱乐如是之处;彼等不得解脱无明虚妄,空得修行之名,徒自疲劳!
如果有人在在处处,为了解脱却遵奉种种外道法门,所谓敬事帝释天、白衣、青衣、日天、大自在天、那罗延天、蘖噜拏中的裸体外道,对于这些外道法门心生耽著、承侍供奉,仅有修行的名称而已,根本没有实义,因此不可能从无明虚妄中获得解脱,完全是徒劳无益!
现在世界上,五花八门,什么稀奇古怪的宗教和见解都有。有的人本来想获得解脱,可是却误入歧途,行持外道法门,结果不仅无法解脱,反而越陷越深,没有任何意义。
“白衣”,一般指在家居士,但这里指一般的世间人。现在有些出家人也依止白衣。“青衣”,从事屠夫、妓女等低贱职业的人。
外道所谓的“修行”,是迷乱的,也是虚妄的,根本无法让人解脱,空得修行之名,而无实际意义。正如《佛子行》中所说:“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欺处,皈依三宝佛子行。”像那些世间天神,他们自己都没有解脱,仍然被贪嗔痴三毒束缚,沉溺在轮回中无法自拔,又怎么可能让其他人解脱呢?根本不可能。
我们今年在讲《如意宝藏论》时,讲了一部分与外道有关的内容,你们自己再好好看一下。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但大部分都没有意义,不可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道,唯有佛教中才有。
这位法师首先告诉除盖障菩萨一行人,如果想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一定要选择真正的解脱之道,千万不要误入歧途。
| 一切天众、大梵天王、帝释天主、那罗延天、大自在天、日天、月天、风天、水天、火天、阎魔法王、四大天王,而于恒时云何求我六字大明王!彼等得我六字大明王,皆得解脱故。
一切天众、大梵天王、帝释天主、那罗延天、大自在天、日天、月天、风天、水天、火天、阎魔法王、四大天王,恒时希求我此六字大明咒的传承!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求得此六字大明咒的传承后,将很快获得解脱。
这位法师说:“我的传承,不仅是人类,连天界的天人也很想求得。”有些上师为了宣传而故意说:“这个法门特别珍贵,之前来了很多人求我,我一直舍不得传。”其实他特别想传。
| 除盖障,一切如来般若波罗蜜多母,宣说如是六字大明王,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菩萨众,而皆恭敬合掌作礼。善男子,此法于大乘中,最上精纯微妙。何以故?于诸大乘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譬喻、本生、方广、希法、论议中得。
除盖障,一切如来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母,一切诸佛菩萨亦以六字真言王为母,六字真言与般若波罗蜜多同为诸佛菩萨之母——诸佛菩萨依靠六字真言而成就,因此,一切如来、应供、正等觉以及菩萨众,应该以恭敬心,向六字真言合掌作礼。善男子,此六字大明咒在大乘佛法中,最为无上、最为殊胜、最为深奥、最为微妙,它是大乘佛法的精华。为什么呢?因为得到此六字大明咒,就相当于得到了全部的大乘十二部;念诵此六字大明咒,就相当于念诵了全部的大乘十二部。
“大乘十二部”,这里只提到了九部,藏译本提到了十二部。根据宗派的不同,有的安立九部,有的安立十二部,但究竟来讲,应该是大乘十二部。
也就是说,大乘佛法不会超出这十二部,而六字真言又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因此,得到六字真言,就相当于得到了全部的大乘十二部;念诵六字真言,就相当于念诵所有的大乘佛法。
现在要想完整得受世尊宣讲的大乘十二部,并不容易,但我们已经得到了与之相同的六字真言——对有信心的人来说,这就是最殊胜的获得!
| 善男子,获斯本母,寂静解脱何假多耶?犹如收精稻谷于已舍宅,器盛盈满,日曝令干,捣治扇扬弃彼糠皮。何以故?为收精米。如是余异瑜伽如彼糠皮,于一切瑜伽中,此六字大明王如糠米见。
善男子,若得到大乘十二部的本母——六字大明咒,获得寂静解脱又有何困难?没有任何困难,解脱唾手可得。比如,将稻谷、青稞、麦子等粮食作物囤积在舍宅中、盛放于器皿内,然后在太阳下将其晒干,晒干后再舂捣脱粒,筛掉糠秕,留下精华。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得到精米。同样,其余的瑜伽如同糠秕,而在所有的瑜伽中,唯有六字大明王犹如精米,为法中至尊,超胜一切。
| 善男子,菩萨为斯法故,行施波罗蜜多及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善男子,菩萨为了求得此法,而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六波罗蜜多。
六字真言最为究竟,摄一切波罗蜜多;所有波罗蜜多的行持,都以六字真言为核心。仅仅依靠此法,菩萨便能圆满六波罗蜜多的行持。
| 善男子,此六字大明王难得值遇,但念一遍,是人当得一切如来,以衣服、饮食、汤药及座卧等资具一切供养。”
善男子,此六字大明王难值难遇,极为稀有,仅念一遍,便相当于以衣服、饮食、汤药、卧具等资具供养一切如来。”
也就是说,念诵“嗡玛呢巴美吽”,相当于以种种美妙的供品供养三世诸佛。其实,持诵观音心咒就是对诸佛菩萨的法供养,是最为殊胜的供养。
讲好第一节课的窍诀
和前面每一位拥有六字真言传承的佛和菩萨们一样,那位法师在传授之前,先为除盖障菩萨一行人宣讲了六字真言的殊胜功德。
在正式传法之前,确实有必要先宣讲功德。有的法师讲法时,没有任何铺垫,一上来就开始讲,一节课讲完,大家还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作为传法者,在每次传法的第一节课,至少要先简单地介绍这部法的大概情况。我有这样的习惯,比如讲《中观庄严论》,我在第一节课首先会介绍一下《中观庄严论》的大概内容、历史源流、作者和译者的情况、此论的功德,以及这部法的清净传承,等等。第一节课至少要有这几个框架性的内容。尤其是功德部分非常重要,首先就要让听众了解这部法的殊胜功德。了解了功德,才会对这部法生起信心、欢喜心和希求心。
上师如意宝讲某些法时会讲功德,有些不会。他老人家讲法,任运自成,不需要提前备课,到了该讲的时候,美妙又深奥的法义自然从智慧中潺潺流露。这一点我在《梦尘回忆录》中也提过。在印度南卓林传法时,我问法王:“需不需要给您念一下《定解宝灯论》的注释和科判?”法王说自己没有提前备课的习惯。而我们是一定要先备课的,需要讲到的公案和教证要提前准备好,但上师如意宝不需要这样。
总而言之,我们以后传讲任何一部法时,首先要介绍一下这部法的功德和大概的内容,以便让大家生起信心与求法欲,这很重要。
我前几年和主管法师说:“过去每次开法会,上师如意宝都会先讲一讲法会的功德,比如‘持明法会的功德’‘金刚萨埵法会的功德’‘极乐法会的功德’……听完之后,本来准备下山的人都会觉得:‘如果连这么殊胜的法会都不参加,我简直成了一个罪人!’”人的记忆就是这样,有的能保留一生,有些只能暂时留存一段时间。在法会之前强调一下法会的功德,至少在一个礼拜内,大家会更有参与法会的意乐和积极性。
|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法师言:“与我六字大明陀罗尼。”
除盖障菩萨禀白法师说:“法师,请您赐予我六字大明咒。”
除盖障菩萨也是用的敬语“白”,可见他们相互之间都很恭敬对方。
听了功德后,除盖障菩萨迫不及待地想得到这个法,“我不想听很多功德,您能不能现在就传给我?”他担心法师讲了一大堆功德后又不了了之了,所以希望法师现在就传授给他。(众笑)
传法与本尊授记
| 时,彼法师正念思惟,而于虚空忽有声云:“圣者,与是六字大明王。”
正当法师思维到底要不要传法时,虚空中忽然传来声音说:“圣者,请为他们传授六字大明王。”
虚空中发出的声音,应该是来自那位法师的本尊——观世音菩萨。
| 时,彼法师思惟:“是声从何而出?”
显现上,法师也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于是思维道:“这是谁在说话?”
| 于虚空中复出声云:“圣者,今此菩萨加行志求冥应,与是六字大明王矣!”
虚空中再次传出声音说:“圣者,这位菩萨为了求得此法,行持了诸多苦行,极为精进,你应当为他传授此六字大明咒!”
的确如此,从开始到现在,除盖障菩萨为了求得六字大明咒,经历了不少苦行。也正因为此,观世音菩萨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法师将六字真言传授给他。
| 时,彼法师观见虚空中,莲华手、莲华吉祥,如秋月色,发髻宝冠顶戴,一切智殊妙庄严,见如是身相。
接着,那位法师看见四臂观音显现在虚空中,由吉祥白莲所庄严,身色如秋月一般皎洁,手持莲花,顶戴美妙天冠,天冠之上是一切智阿弥陀佛,殊胜微妙,庄严无比。
在《喇荣课诵集》中的观音修法仪轨里,四臂观音就是手持白莲的形象。
这位法师作为六字真言瑜伽士,应该随时都可以与本尊对话,但显现上,他在得到了本尊的开许之后才传法。
作为法师,传法是有原则的,并不是别人让你传,你就马上传。在传法之前,也需要观察。有的上师,传任何法都有本尊的直接授记;有的上师会在梦中得到传承上师或本尊的开许;还有的,虽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指示,但通过观察梦境,也能确定到底该不该传法。
在得到本尊的指示后,法师决定为除盖障菩萨一行人传授六字大明咒。
| 法师告除盖障言:“善男子,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可令与汝六字大明王陀罗尼。汝应谛听!”
法师告诉除盖障菩萨说:“善男子,观自在菩萨命令我为你们传授六字大明咒。希望你们好好听闻!”
从上面这段内容可以看得出来,那位法师真的很了不起。
| 时,彼合掌虔恭,听是六字大明王陀罗尼曰:“唵(引)么抳钵讷铭(二合引)吽(引)。”
于是,法师双手合掌,恭敬地念诵六字真言:“嗡玛呢巴美吽。”
我们现在一起念诵100遍。
(堪布带领大家念诵观音心咒)
流行法音
其实,以后还可以做一些观音心咒的念佛机,或是将观音心咒制成脍炙人口的歌曲和音乐作品,让解脱的法音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滋养人们的心灵。
很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歌手——李娜,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在一个机缘之下遇到了六字大明咒,从那以后,她豁然开朗,相续和价值观有了很大转变,逐渐开始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不久之后,她便在国内出家,后来去了国外。
当然,如果要唱,最好保证心咒完整无误。韩红的《家乡》唱得很好,但不知道她为什么唱的是“嗡玛呢玛呢巴美吽”。我这边找了一首她的音乐短片,大家一起听一下。
她如果直接唱“嗡玛呢巴美吽”可能更好。她的词也写得很好:“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妈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以后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最好还是唱六字真言——“嗡玛呢巴美吽”。
| 于是与彼陀罗尼时,其地悉皆六种震动。除盖障菩萨得此三摩地时,复得微妙慧三摩地,发起慈悲三摩地,相应行三摩地。得是三摩地已,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以四大洲满中七宝,奉献供养法师。
那位法师在传授六字大明咒的当下,大地忽然六种震动。除盖障菩萨得到六字大明咒时,同时得到了微妙慧三摩地、发起慈悲三摩地、相应行三摩地。得到如是三摩地后,除盖障菩萨感到喜悦满足,于是依靠意幻与神变之力,将四大部洲盛满七宝供养法师。
| 于是法师告言:“今所供养未直一字!云何供养六字大明?不受汝供!善男子,汝是菩萨圣者,非非圣者。”
法师回绝道:“你现在的供养,一字不值,更何况六字呢?我不受你的供养!善男子,你并非凡夫,而是圣者菩萨。”
那位法师觉得,既然不值,不如不收,不然收了也没有意义。于是法师接着说:“除盖障菩萨,你作为圣者菩萨,应该知道佛法是无价的;再多的财供养,也不如法供养珍贵。所以,你不如好好修行,通过修法和弘法来做最殊胜的供养。”
| 彼除盖障复以价直百千真珠璎珞供养法师,时彼法师言:“善男子,当听我言,汝应持此供养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
除盖障菩萨明白此法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六字真言有多么的珍贵难得,于是拿出一条价值连城的珍珠璎珞,坚持供养给法师。法师再次婉拒:“善男子,你能够在我这里求得六字真言,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引介。所以你听我的话,请你将这串珍珠璎珞拿回去供养给释迦牟尼佛。”
这里提到了一个与供养有关的话题。法王如意宝早期在传法和灌顶时,没有刻意拒绝接受供养。后来在印度,他去传法的途中,显现上生起了一个恶分别念:“这次去传法应该会得到一些供养吧。”从那以后,法王无论是灌顶还是传法,再也没有接受过包括哈达在内的任何供养。
一般来讲,传法后立即接受供养不太好。平时如果有供养,接受也可以,但传法的时候最好不接受。当然,有的法师也会接受,但收得太多了,传法似乎成了一种买卖,比如“听一节课需要缴纳多少费用”。我外出演讲时,一般不会接受演讲费。不过有的学校说:“演讲费必须收,这是规矩,不收不行。”既然这样,我也不想破坏他们的规矩,费用也不多,一般是几千上万一小时,而且也不是我要求他们付费的,所以有些我收了,但有些没收,看他们的表情。(众笑)
| 尔时,除盖障菩萨,头面礼法师足已,既获满足其意,辞彼而去,而复往诣祇陀林园,到已顶礼佛足。
终于求到了六字大明咒,除盖障菩萨心满意足,于是以头礼法师足,辞别法师后便回去了。到了祇陀园林,除盖障菩萨恭敬地向佛陀顶礼。
|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告言:“善男子,知汝已有所得。”“如是,世尊。”
那时,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觉对除盖障菩萨说:“善男子,想必你已经求得了六字大明咒。”除盖障菩萨回答:“是的,世尊,我已经求到了六字大明咒。”
虽然六字真言只有短短六个字,但这些佛和菩萨,为了求得这个法门,都经历了很多很多苦行。对我们后学者来说,他们的经历就是最好的鼓励。
我们道友在求法的过程中,也许同样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苦行,比如生活上的困难,以及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但只要考虑到佛法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求法,我们可以忍受任何苦行,因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准提咒
| 而于是时,有七十七俱胝如来应正等觉皆来集会,彼诸如来同说陀罗尼曰:“曩莫(入声一) 飒钵哆(二合引)喃(引二) 三藐讫三(二合)没驮(三) 句(引)致喃(引四) 怛你也(二合)他(去声五) 唵(引)左隶(引)祖隶(引)噂(上声)祢(引六) 娑嚩(二合引)贺。”
当时,有七十七俱胝的如来、应供、正等觉集聚在祇陀园林,他们异口同声地宣说准提咒:“南无 飒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嗡 折戾主戾 准提 娑婆诃。”
这个陀罗尼就是著名的准提咒,也叫做“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罗尼”。
准提佛母一般为三目十八臂的形象。藏密、台密、唐密中都有准提佛母的修法。不空、善无畏等译师也翻译过与准提法相关的经典。在藏密中,准提佛母的藏文音译是“尊达玛”,准提佛母的心咒是“嗡匝咧兹咧怎达娑哈”。
准提咒有许多不共的功德,汉地历来都很重视。至于准提咒的念法,你们以前怎么念的,就按照那样念也可以。咒语的结尾部分,既可以念“娑哈”,也可以念“娑婆诃”。藏文中是“斯哇哈”,连读就是“娑哈”。
日光明毛孔
| 于是七十七俱胝如来应正等觉,说此陀罗尼时,彼观自在菩萨身有一毛孔,名日光明,是中有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菩萨。
当时,七十七俱胝的如来、应供、正等觉共同宣说了此准提陀罗尼。观自在菩萨身中有一毛孔,名叫“日光明”,无数百千万俱胝那由他的菩萨居住其中。
诸佛在祇陀园林宣说了准提咒之后,现在释迦牟尼佛对除盖障菩萨又继续讲观世音菩萨的毛孔。
| 于彼日光明毛孔中,复有一万二千金山,其一一山各千二百峰。其山周匝莲华色宝以为庄严,而于周匝有天摩尼宝适意园林,又有种种天池,又有无数百千万金宝庄严楼阁,上悬百千衣服、真珠、璎珞。彼楼阁中有微妙如意宝珠,供给彼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所须资具。
在日光明毛孔中,有一万二千座金山,一一金山各有两百座山峰。每座金山都由莲花色的珍宝所庄严,周围环绕着悦意的天摩尼宝园林和天池,以及无数百千万由黄金和珠宝所庄严的楼阁,其上缀饰着成百上千的天衣、珍珠和璎珞。楼阁内又有神圣奇妙的如意宝珠,能够满足当地菩萨的一切所需。
| 时诸菩萨入楼阁中,而念六字大明,是时见涅槃地,到彼涅槃之地,见于如来,观见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心生欢喜。
当菩萨们在楼阁内念诵六字大明咒时,他们能亲见涅槃之地,到了涅槃之地后,又亲见了如来与观自在菩萨,因而心生欢喜。
一切都是现而无自性的,所以诸佛菩萨可以显现任何幻变。我们看他们的游舞,就像看电影一般。
| 于是菩萨出彼楼阁往经行处,而于其中有诸宝园,而复往诣浴池,复往莲华色宝山,在于一面结跏趺坐而入三昧。
之后,菩萨们离开楼阁前往经行的地方,那里有珍宝花园和美妙的浴池。经行完毕,又继续前往莲花色珍宝所庄严的金山,在山林中结跏趺坐,入于甚深的禅定。
帝释王毛孔
| “如是,善男子,菩萨住彼毛孔。善男子,复有毛孔,名帝释王,其中有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不退转菩萨。于是帝释王毛孔中,复有八万天金宝山。于其山中有如意摩尼宝,名莲华光,随彼菩萨心所思惟皆得成就。时彼菩萨于彼山中,若念饮食无不满足,而无轮回烦恼之苦,恒时思惟,其身无异思惟。
“善男子,这就是日光明毛孔中的情形。善男子,还有一种毛孔名叫‘帝释王’,无数百千万俱胝那由他的不退转菩萨居住其中。在帝释王毛孔中,有八万座天金宝山。山中有如意摩尼宝,名‘莲花光’,随意满足菩萨所需。那里的菩萨如果需要饮食,当下就能得到满足,不会感受轮回烦恼之苦,他们恒时思维涅槃之法,心无异想。
从“如是,善男子……”来看,这部分内容应该都是释迦牟尼佛与除盖障菩萨之间的对话。
大药毛孔
| 善男子,复有毛孔,名曰大药,于中有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初发心菩萨。善男子,于彼毛孔有九万九千山,于此山中有金刚宝窟、金宝窟、银宝窟、帝青宝窟、莲华色宝窟、绿色宝窟、玻胝迦色宝窟。如是山王有八万峰,种种适意摩尼及诸妙宝庄严其上。于彼峰中有彦达嚩众,恒奏乐音。彼初发心菩萨,思惟空、无相、无我,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堕阿鼻地狱苦、堕黑绳地狱诸有情苦、堕饿鬼趣诸有情苦,作是思惟时,结跏趺坐而入三昧,于彼山中而住。
善男子,还有一种名叫‘大药’的毛孔,其中居住着无数百千万俱胝那由他的初发心菩萨。善男子,在‘大药’毛孔中,有九万九千座山王,每座山中都有金刚宝窟、金宝窟、银宝窟、帝青宝窟、莲花色宝窟、绿色宝窟、水晶色宝窟。每座山王皆有八万座山峰,一一山峰又由种种悦意的珍宝与摩尼宝之所庄严。居住在山峰之中的,是欢乐的乾达婆众,他们恒时演奏着悠扬的乐曲、美妙的音乐。那里的初发心菩萨们,在山中结跏趺坐,思维空、无相、无我、生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死之苦、爱别离与怨憎会之苦,以及堕入阿鼻地狱、黑绳地狱和饿鬼趣的有情所要感受的难以堪忍的痛苦,他们如是思维而入禅定。
缋画王毛孔
| 善男子,有一毛孔,名缋画王,是中有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缘觉众,现火焰光。于彼毛孔有百千万山王,彼诸山王七宝庄严。复有种种劫树,金银为叶,无数百宝种种庄严,上悬宝冠、珥珰、衣服、种种璎珞,悬诸宝铃、憍尸迦衣,复有金银宝铃震响丁丁。
善男子,还有一种名叫‘缋画王’(藏译本中是:种种王)的毛孔,其中居住着无数百千万俱胝那由他的缘觉圣众,他们以神通显现火焰的光芒。在‘缋画王’毛孔中,有百千万的山王,一一山王由七宝所庄严。每座山中都生长着茂密的如意树林,以金银为叶,奇珍异宝作为庄严,并且悬挂着宝冠、耳环、妙衣、璎珞、天衣和宝玲。悬挂在树上的金银宝铃,随着风的舞动而叮当震响。
我的门口也装了一个小小的风铃,有风的时候就会“叮当叮当”地发出清脆铃音。不过院子里的麻雀们,对风铃声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很喜欢,有的就不大喜欢。
幡王毛孔
| 如是劫树充满山中,无数缘觉于彼而住,常说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譬喻、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如是之法。除盖障,时诸缘觉出彼毛孔,最后有一毛孔,名曰幡王,广八万踰缮那,于中有八万山,种种妙宝及适意摩尼以为严饰。彼山王中有无数劫树,无数百千万栴檀香树,无数百千万大树,复有金刚宝地,复有九十九楼阁,上悬百千万金宝、真珠、璎珞、衣服,于彼毛孔如是出现。
像这样的如意树遍满山林,无数的缘觉圣者于山林中安住,常常演说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譬喻、本生、方广、希法、议论等大乘十二部。除盖障,缘觉从‘缋画王’毛孔出来之后,最后还有一个毛孔,名‘幡王’,宽广八万由旬,其中有八万座山王,由美妙悦意的珍宝和摩尼宝作为庄严。每座山中,都生长着成片成片的如意树林、栴檀香树林以及无数百千万的高大树木。‘幡王’毛孔中,还有金刚宝地和九十九座楼阁。楼阁之上,悬挂着成百上千万数不尽的金银珠宝、珍珠、璎珞以及美丽的天衣。
从这里开始,汉文版本中缺了一部分,大家也能看出来,本来还在讲毛孔,结果忽然就是“佛告阿难陀……”,太突然了。不过藏译本是完整的,我这几天先翻译,补上之后我们再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