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庄严论讲解·第92课
2018年3月30日
我们现在讲四法印里面的无常。《大乘经庄严论》我们已经学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我翻译已有五年,今年已经完成了。第四册书完成的话,算是四年计划已经完成,但现在还不能过早放松,还有一段时间。有部分道友从开始到后面会一直听完,传承是圆满的。我前面讲过很多次,为什么讲《大乘经庄严论》呢?麦彭仁波切在注疏的最后引用其他的论典说,如果我们对《大乘经庄严论》这部论典进行闻思,会获得学习所有大乘佛法的功德——这个我是非常耽著的。我们在短暂的人生当中,要听闻所有大乘佛法的话,确实非常难以做到,但是有了这样一种信解,我们不管怎样,对这部论典都一定要学完。
前面讲过多次,我们刚开始发愿不容易,最好不变初心,一直坚持下去,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刚开始发愿这个也学、那个也学,却没有一个圆满完成的,那不但非常遗憾,而且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缘起——生生世世半途而废的缘起,这样的话,以后学法都不会圆满。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讲,如果开头实在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听到就没办法了,但是中间之后,应尽量把这部法全部听完。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比如生命上、身体上或其他不可抗拒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把它听完。这一点,我们喇荣传承的道友们应该有非常强大的使命感吧!大家应该清楚。
我们今天继续讲《大乘经庄严论》的无常法,无常法讲到了内无常和外无常。内无常有十四种生,证明我们的生命、身体都是无常的。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对万法的耽著会减少。很多人不懂什么是无常,“无常懂了有什么意思?”“懂无常有什么用呢?”但实际上我们学着学着才知道,懂得无常的真相在修行当中是最重要的。佛陀也说:所有足迹当中大象的足迹最好,所有观想当中修无常最殊胜,哪怕在短短的一刹那当中观想无常的功德都非常大。我们平时打坐,如果能安住在心性当中当然很好,如果不认识心性,而在一种昏沉或阿赖耶当中安住,那不如观一下无常。你就边打坐边想内在、外在一切法无常的道理,这个功德非常大,对修行非常有帮助。
前面已经讲了十四种无常或十四种生来了知无常。下面颂词中这样讲:
于此十四生,以因及量别,
增无义非理,所依不容有。
下面对十四种生每个都讲了理由——为什么它是无常的。前面大概地讲了“初生”“渐大生”等都是无常的,如果是常有的则不可能产生。下面以不同的理由证成十四种法都是无常的。
第一个初生是用因来讲原因,第二个渐大生是用量的差别来讲原因,第三个随增生的原因是“增无义非理”,第四个所依产生——依靠根而产生,原因是“所依不容有”。
1.初生为什么是无常的、刹那性的,理由是什么呢?因的差别。为什么有因的差别?所谓的初生,在第一个刹那当中,众生前世的心识进入到这一世的人的身体当中,第一个刹那出现之后,身体逐渐出现凝酪、膜疱等七个不同胎位的成长。第一刹那身心的前面,有没有最初的第一刹那的因呢?应该是有的,没有就成了无因而产生,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初生的前面一定有因,因的前面也有因。有了第一刹那的初生之后,第二、第三刹那的生都是以前前为因、后后为果,这样的因果循环唯一是无常的、刹那性的法才可能安立。
如果前面和后面的法不是无常性的,而是实有的、常有的,那么第一个刹那的心识和身体都绝对不可能产生。我们都知道,只要是常有,就不可能有前后的变化,不可能有第一刹那和第二刹那的安立,以前没有的也绝对不可能产生,或后来也不可能随着时间不断地延续。通过因,可以证成最初的产生是无常的、刹那性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存在因,有因就不可能是常有的。这是第一个推理,初生是无常可以这样成立。
2.量的差别是渐大生的理由。渐大生前面讲过,刚入胎时的身体是很小很小的,如鱼形、龟形等等,到出母胎之前,身体随着月份的增加而越来越大,与最初有一定的差别。二千五百多年前,人们对身体细微之处的发现并不很成熟,但在佛经里面,对胎儿形成和大小方面就有特别准确的描述,与现在通过CT等仪器观察到的一模一样。身体从入胎到出胎有九个多月,是逐渐形成的,在大小、形状、形态方面都会有量的差别——刚开始并不像人形,过了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才慢慢形成了四肢、眼睛、头等等。对于身体的形成可以这么讲:因为它是无常的、不是实有的,它才会有变化。它从很小的东西变成较大的胎儿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只有无常的法才能够这样,如果它不是无常的,而是恒常的或实有的,就不可能有这些变化。不论重量也好,体积也好,只要有量的差别,我们就可以证成它是无常的。
3.第三个理由是“增无义非理”。随增生的话,禅天是依靠等持来长养身体,欲界是依靠一些养生法:睡眠、饮食、善行。比如他原来特别憔悴、消瘦、脆弱,身体很不好,后来吃得越来越好,睡得越来越好,加上医生天天做一些按摩,最后身体可以变得很胖、很好。我们也是这样,平时在佛学院感觉特别累,冬天有时候下去休息一下,吃得也好一点,事情也不太多,同时做一些中医的调理,刚回来还是感觉有点力气。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无常才可以容有,如果不是无常就不可能有变化。如果身体是常有的,原来特别脆弱,最后也应该一样,不管吃什么、用什么方法保养都不会有作用,但实际上不是。也不是所有人吃得好身体就好,也有个别人吃得越来越好,身体却越来越差,这可能是业力现前,但对大多数人来讲,以前身体不好,通过一些长养法身体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增上,有随增生的差别。如果没有差别,就说明是常有的,但这绝对不可能。如果一点都没有“增”,“随增”就是无义了,无义是不可能的、非理的。我们现量见到:很多人对身体做一些调养、吃得好一点之后,身体还是跟以前有所不同,这说明身体是无常的,如果它是常有的、非刹那的,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变化。以这个道理可成立身体是刹那性的。
放假前有些道友身体特别不好,很想去汉地或其他地方休养,就请假说“我身体不好”——有些是装的,有些是真的。过一段时间回来就变得白白胖胖的,这时我们心里要想:这就是《经庄严论》里面讲的无常。因为无常的原因,那天下去的时候身体特别不好,现在回来的时候那么胖。甚至有些人回来都好像有弟子了,各方面都不同了,态度也不同了——原来下去的时候特别脆弱,是个没有自信的人,一回来无常就出现了(众笑)。这是刹那性的,如果是常有的,那回来与刚开始下去应该一模一样,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是无常的原因,随增生的理由是这样。
4.第四个理由是“所依不容有”。因为我们是依靠眼根、耳根等六根产生眼识、耳识等六种识,如果眼根、耳根等每个根都是常有的,那依靠常有的法不可能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等六识。所依指的是眼根等,能依是识。如果能依是常有的,不可能依靠无常的所依;如果所依是常有的,不可能被无常的能依依靠。我们可以观察,因为是依靠眼根等六根才产生眼识等六识(我们先不说六境,六境下面分析),产生六识说明什么呢?说明六根是无常的,如果六根是常有的,就不可能产生六识。或者如果六识是常有的,那就不需要依靠前面的六根。二者之间实际上是能依所依的关系。能依、所依的关系就像一个人骑着马,如果所骑的马和能骑的人二者都是无常的,那骑着马能到别的地方,这是合理的。如果其中一个是常有的,那就不可能了,比如人是常有的话,是不可能骑马的,他要么永远骑着马,要么永远不骑马,就一直固定了。如果他所骑的马是常有的,无常的人也不可能骑着它。如果所骑的马是常有的、人也是常有的,二者都常有也不可能,人骑马是暂时的,永远这样也不可能。这是相续的因缘暂时聚合而已,不是常有。
能依、所依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比喻:比如一匹蓝布已经燃烧了,布在燃烧的时候,布上的蓝色同时也在燃烧,不可能布已经烧完了但是蓝色留下来了,或者蓝色烧完了但是布没有烧完。同理,能依、所依二者没办法分开,在无常的情况下是互相依赖的,而不会有一个是常有、一个是无常的现象。二者都是无常的,才会有能依、所依的关系。因此,眼根和眼识是刹那性的,只有刹那性才可以建立起能依、所依的关系。按照因明来讲,依靠作意、根和对境三者产生识,《量理宝藏论》当中也这样讲。这种关系按照经部宗的观点:第一刹那间是因,它的对境现前了,作意也产生了,第二刹那所谓的眼识才可以产生。这样进行观察,所谓的无常完全是可以成立的。这里面没有什么特别深的修法,但是说明依靠眼识、耳识的产生可证知无常的道理。
下面讲第五个理由。这里有变异生、成熟生、劣生、胜生、光明生和不光明生这六种生,因为六种生的所说的意义相同,都是一个理由,所以不分开也可以,从第五到第十个理由都在这里讲了。
安住不容有,初存终不变,
如是劣与胜,光明不光明。
5-10.六种生的理由是用“安住不容有,初存终不变”这两句话来宣讲。“安住不容有”:如果首先是安住的,后来各种各样的变化就不可能有。“初存终不变”:如果最初它已经真实存在、是常有的,最终也不可能变化。这两句颂词大概的意思是一样的,反体有所不同。
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从变异生来说,刚开始如果有安住、不会变化,那始终都不会有变化。中观有同样的理论:如果刚开始没有产生,中间不可能有安住,最后不可能有毁灭;如果刚开始有安住,最后不会有衰败。《中观四百论》中说:“无常何有住,住无有何体,若初有住者,后应无变衰。”无常不可能有安住,住是没有本体的;如果前面有一个真正安住的本体,安住后就不能有变化。这种安住如果真的有实相,那它永远也不可能有变化。
“变异生”的内容是什么?所谓变异是有变化。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心里生贪心、嗔恨心,身体外在的现象也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如果它的本体真实存在,那么即使产生贪心,身体上也不应该有变化。开始是安住的、没有什么变化的,到最后也不能有变化,有变化的话就说明它不是常有的。“安住不容有”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可以。“初存永不变”的话,日常生活当中就有变异生,随着心理的变化,身体会有各种变化。如果这个法是常有的,这些变化就不会有。可是我们不会这样承认,因为随着心的变化,身体确实会有相应于嗔恨心的反应、贪心的反应、信心的反应、出离心的反应等等。
有些人是什么反应都没有——有个别道友不知怎么回事,在路上遇到的时候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有那么一种人,凡事好像没有恨也没有爱,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这是个别的,人不多。一般我们见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我的道友、这是我们佛学院的人,总归会有一些反应,但有些人可能心是常有的(众笑),一点变化都看不出来,走路碰到人就绕过去了——这种动作是有,但是表情上没有任何反应。这种人我经常碰到,人有各种各样的,佛学院里我至少发现有三个:女众两个、男众一个(众笑),也许是我的分别念,在别人面前是什么样我不太清楚。所以,内在没有变化的话,外在也不可能有变化,因为它不是常有的。对大多数人来讲,有变化是现量见到的,除了极少数的三个人以外(众笑)。这是变异生。
成熟生也是这样。昨天我们讲到成熟生,从幼年到童年、青年、壮年再到中年、老年的过程当中越来越成熟——最后已经九十多岁了,完全成熟了,那时就像苹果已经完全成熟,马上要干了。这样的成熟实际上是变化的,如果它是安住的,就不可能有成熟和变化。如果它“初存终不变”也不可能,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身上都能发现变化,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是什么年龄段的”。昨天讲六十五岁以后才算是老年人,但很多人还没有退休就说“我要退休了”,国外七八十岁还在上班的人特别多,也许是饮食和健康的原因,但主要是人的心理有差别。我们确实有这种心态,有时觉得“我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了,老了”,但看看这个世界,可能不算老吧!我有一个老年亲戚,有一次他参加极乐法会,站起来都有点困难,一位堪布问他多少岁,他说:“年龄倒不是很高,现在只有八十岁,但是身体不行、太沉重了。”有些人年龄再高都自认很年轻,如果心年轻,身体不年轻也没事,如果人还没老,心已经老了,这是比较可怕的。
因此,刚开始如果有安住,后面就不会有变化,但事实上是有变化的,这一点我们是现量见到的,它是刹那性的、有变化的。这是成熟生。
劣生和胜生也一样。劣生是转生恶趣,如果它最初不变,那它永远只会处于地狱、旁生等低劣的状态中,不会有变化,但实际上,它是暂时的劣生,后来就像《涅槃经》所讲,业力尽后也有胜生、解脱的机会,说明它不是常有的。常有的就不可能有变化,因为有刹那性,劣生也是无常的。人当中也是这样,因为暂时的因缘,自己的身体、心态都比较恶劣,后来因为遇到善知识,决心重新做人,就变得越来越好了,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们是无常的,就有变化的可能。
胜生也是这样。胜生指的是转生到殊胜的善趣当中,这些转生也是无常的、有变化的,如果它是常有的,那就永远在人天界中不能有变化。但实际上,在人天界享受很长时间后,有的最后堕落恶趣,感受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如《亲友书》所讲,成为无间地狱的因,在无间地狱里面受焚烧之苦。
包括人间也是如此,胜、劣是不固定的,一些有身份的人,出事情一下子就无常了。山沟里的人可能不知道,最近好像《芈月传》里面的一个演员就是这样,他在国外拍电影的时候,某个行为让他遇到很大的麻烦,此事对与他相关的赞助商影响很大。不论财富还是地位,人间的无常来得特别快,一旦出现无常,可能全世界的人都会有各种评论。我原来写过一个微博:“别人都说你的坏话的时候,你不一定那么差;别人赞叹你的时候,实际上你不一定那么好”,这是我拼命“挤”出来的一个格言。有时看到世间当中,一个人稍微有一点名声,即使没有功德大家也拼命追捧,甚至握个手一个月都舍不得洗,“我手上有他的味道,多好啊!”一旦这个人出现一些负面消息,可能所有的人都会远离他。
不论胜生、劣生,世间当中人的胜劣是很不确定的。《大圆满前行》里面说,有人上半生是好人、下半生变成坏人;有人上半生是坏人,下半生遇到善知识变成好人。很多无常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得特别清楚,虽然天人、地狱众生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但这也是无欺存在的,在人世间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身边很多人的心态、行为、生命的无常。
观无常是很好的修行方法。我希望每个人在修学《经庄严论》的过程当中,对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道理都能有一种感受。无常感确实很好,生活当中如果有了无常感,对很多事物的真相都会比较明白。如果一点都不会观无常,是很可怜的。我经常觉得,世间的科学家、智者——他们缺少什么呢?他们求学的精神非常不错,能够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一直钻研于某个领域当中,我们有时很随喜,但关键是,他们对世间的真相可能毫无感觉,如无我、无常的真相——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是无法接受的。以上谈到无常是胜生存在的基础。
光明生和不光明生也是一样的。光明生指的是许多天界众生心里一想就能如愿以偿,自在而产生。这也是因为无常的原因,它不是安住的,如果是安住的,刚开始没有后来也不可能出现。它也不可能“初存终不变”,刚开始身边没有天女、眷属、花园等等,最后也不可能有。实际上,很多天界众生依靠自己的念头都能心想事成。包括世间有些福报比较大的人,好像做什么事情都特别成功,想有地位、财富都能马上实现,想寻找伴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有福报的因缘,可以产生后面的果。这是因为它不是安住的,如果是安住的,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变化;也不可能是“初存”的,“初存”也不可能有这些变化,因此它是无常的、刹那性的,这一点完全可以成立。
对于不光明生而言理由也一样。不光明生包括部分天界的众生和地狱、饿鬼、旁生以及人间的众生,他们经常没办法如愿以偿,心里很想要的东西始终得不到。比如想获得好的伴侣却得不到,即使得到也是不好的,说明这些因缘是无常的。并不是刚开始就是安住的,如果是安住的,他永远都是这样,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里面有一个因缘作为前提,是什么呢?就是无常。如果是常有的,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现象。但因为无常的原因,他不但得不到心里所渴望的,反而得到其他的,或者得到的是不恨不爱中等的,但也不是他原来所爱的东西。从这方面可以观察到什么呢?就是非常有,常有不可能存在。
从第一到第十个理由已经讲完了,下面讲:
无行住非理,末者不容故,
随行于心故,有为皆刹那。
11.“无行”是“行余境”的理由。“行余境”已经讲过,比如某个众生在这里产生,通过业力和其他原因又迁移到别的地方,这是他的因缘。比如这个众生在这里当人,又到天界当天人。或者在人当中先做美国人,再做伊拉克人,然后做中国的藏族人。有些道友经常说:“我以前可能是藏族人,我特别喜欢吃糌粑、穿藏装,看到藏装特别舒服。”可能是吧。有的藏族人前世可能是汉族人,因为他特别喜欢穿汉装。我们有些藏族老师,一般我去的时候他们穿藏装,我不去他们就不穿。有些人推理说:“今天可能堪布来了,因为老师穿了藏装。”有些人前世可能是藏族人,有些可能是汉族人,但单从所穿的衣服不一定能确定。
众生的业力是不可思议的,在广大无边的轮回当中有各种行境。他不是“无行”的,无行是非理的。“住”也是非理的。无行,它永远不行而住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确实是在轮回当中一直流转,是无常,是刹那性的。如果我们没有行住,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那是不可能的。
这里的“行”,不能认为单单是要去一个地方,这是一个很粗大的概念。比如草地失火,火从这座山蔓延到那座山,表面上我们认为有一团实体的火烧过去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每一根草尖上的火并不是实有的东西,它在产生的当下就会毁灭,但它有一个相续,这个相续也不是实有的,它蔓延出去就不是常有的,如果它是常有的,那永远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心识也是这样,比如我今生做人、下一辈子做天人,表面上看来有一个心识在流转,其实实有的东西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有一种与身体不同的因缘一直延续下去,这就是所谓的行。
讲义里面分析了几种不同的行,我们也有必要去探讨。
比如我们依靠心的力量,身体也能迈步、上去、下去等等,依靠心的牵引身体可以行动。我们依靠宿业、业力的感召也可去其他地方,就像中阴身因业力投胎一样。有一种是依靠力的控制而去,射箭、发炮弹等是依靠一种力射出去。还有一种是以相属而去,我骑马、坐船、乘飞机去其他地方的话,我与马、船、飞机之间都有一种能依所依的相属关系。
还有一种是吹动而去,比如风把叶子、草吹到别的地方。有时是被业力的风吹动而去:有些中国人被吹到加拿大,待了很长时间又被业力的风吹回中国;有些中国人被吹到印度;有些尼泊尔人被吹到阿富汗或伊拉克。我们佛学院以前的很多觉姆、尼姑,现在有些在英国,有些在加拿大,甚至非洲也有个别人,我在外面看到她们很感叹:“业力不可思议,她们原来在喇荣山沟里,结果被业风吹到这么远的地方。”我们在座的人,今天在这里,不知道再过五年、十年后会被吹到哪里。我自己也不知道会被业风吹到哪里,我在这个山谷里还没有被吹走,已经定了很长时间,现在吹的话也没事,我也愿意跟着风走。这是吹动而去。
还有一种是自己本性而去,就像风是自己运行的,火是向上的,水是向下的,它们是依本性而去。还有一种是威力而去,比如以前依靠咒力可以前往他处,像贝若扎那去印度就是依靠神足通。还有一种是依靠药物的威力而去其他地方,有些药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一些咒语的力量也不可思议,念咒之后,很多违缘自然消失。不懂的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比如服药后身体马上舒服了,做恶梦的时候念一些缘起咒、药师咒,很快就好了。还有吸铁石的吸力、通过神变而去等等,都是刹那而行才拥有这样的力量。
人的转生有余境生、以业力而生等各种情况,都是因为无常才有可能,不是无常就不可能。很多世间人对无常不是很明白,懂得无常就很容易明白这些道理。
前面从产生方面来讲是从第五到第十,“无行”是第十一。安慧论师没有这样分,也可以。
12.具种生的理由是“住非理”。前面讲过,除了阿罗汉,其余众生都有烦恼的种子,这也是无常的,不是无常就不合理,常有永远不可能有产生,种子的特性就是在轮回当中不断产生。
13.“末者不容故”证成无种生的理由。前面讲到有余阿罗汉最后的刹那种子灭尽,因而不会转生在轮回当中。因为无常,轮回的种子、所有蕴的相续才可以断掉,最后才会出现阿罗汉,不再流转轮回。如果轮回的种子是常有的,就不可能断灭,也不可能产生阿罗汉果。所以,无种生就像种子被火烧完后,不可能再产生,如果相续当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断尽,就获得了佛果,轮回也不可能再产生。
《量理宝藏论》讲过,慈悲与我不相违,无我和我相违,通达无我才能遣除我执,要根除轮回,一定要证得无我空性。虽然慈悲心很好,但是光修慈悲心能不能断除轮回?不行。光修禅定能不能断除轮回?也不行。所以我们参禅的时候重点要放在无我方面,否则,虽然我们天天到处做慈善、修慈悲心,没有修无我也不能断除轮回。《三主要道论》当中也讲了,菩提心和出离心虽然很好,但是二者也不能完全断掉轮回的根本。所以通达无我很重要。
14.“随行于心故”是影像生的理由。在等持行境中观到的白红蓝等现象实际上是心里面出现的,因为它是无常的、刹那性的才可能出现,不是无常就不可能出现。这也是无常的缘故。
以上讲了整个内无常。内无常很重要,如果我们经常修的话,修行过程当中出现的违缘、障碍都可以遣除。但这只有具智慧者才能修成。《诸法集要经》里说:“诸天著乐故,暗钝不明了,一切悉无常,快乐何久住。”许多天人每天都是放逸度日,耽著于欲妙,难以修行。不论天人和人,快乐和幸福都不会长久,有智慧的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一般人很难懂得。大家要记住“一切悉无常,快乐何久住”,人间的幸福不是常有的。
观修无常的功德是很大的。《大集经》里说,魔王有一天特别不高兴,虽然很多魔女想让他欢喜,但他七次都表示拒绝,让她们别过来。魔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因为释迦牟尼佛的信徒天天修无常、修空性,让魔宫几乎都空了,也看不到他们最后到哪里去了——因为众生解脱之后转生于他那一层天以上,魔王就看不到了。所以修无常和修空性,是让魔王无机可乘的一种方法。我觉得确实如此,有些修行人越来越执著,魔障也出现得比较多。如果经常修无常、空性,对自己的名声、地位等非常随缘、无所谓的话,修行反而比较简单、容易成功。
丑二、证成外诸行无常:
大种与六境,说为刹那性,
干涸与增长,性动增减故,
相系彼大故,四种变化故,
色香味及触,同故与彼同。
这里是用地、水、火、风以及色、声、香、味、触、法,总共十法,证成外诸行刹那无常。“大种”指四大,中间又加了色声香味触法六法。
水大是无常的。为什么呢?这里说“干涸与增长”,因为河流、泉水、湖泊等,在秋天和冬天会干涸或结冰,就像喇荣山沟里的水一样,基本上没有了;到了春天、夏天,水又变得越来越多,这就说明它是无常的。
风大也是无常的。风大是动摇性的,还有增大和减少。有些风特别大,什么十二级大风、台风等等。喇荣的秋天和冬天风也特别大,春天比较小,说明风大也是无常的。我们内心以外的四大,你看水是无常的,河流、大海都有增有减,风也是不断动摇的,如果是常有的则不可能有增有减,它们都是刹那性的。
地大是依靠水大和风大产生。《俱舍论》里面讲地大与风大、水大有关系,与现在科学界的一些说法也基本相同。为什么呢?世界刚开始是虚空,然后形成自然的风,出现一些云,云里降下水,就像搅拌水出现水泡一样,水泡慢慢凝固,世界就形成了。依靠风大和水大可以形成地大,这是一个理由,与它相关。
地大的无常有四种理由,因为有四种变化。
第一种变化:依靠众生的业力,地大有不同的变化。比如天界的地大是非常柔软的,是由各种珍宝组成的让众生非常快乐的地方;而地狱道、饿鬼道的地大是燃烧的,带来种种痛苦。在人间当中,有些人居住的地方让人很快乐,有些人居住的地方让人很痛苦。有些变化是依靠人们耕耘、造作而形成的,比如有些地方长庄稼、有些地方不长庄稼。
第二种变化:人们用锤子、锄头,现在的各种挖掘机、推土机等作业,使地大变成另一种形式。
第三种变化:经过火烧、风吹、水淋等,地大会有不同的变化。
第四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改变,地大也有不同的变化,比如种庄稼的地方夏天是绿油油的,冬天是灰扑扑的;一些寂静的地方变成城区,城区变成寂静的地方。像我们喇荣,三十八年前这里是一块空地,现在充满了修行人。大家应该清楚,这些变化都是因为刹那性。
色香味触其实是地水火风的果,它们是四大所造,所以也是刹那性的。因是刹那性,果绝对是刹那性。
依柴运行故,渐大可得故,
随心问难故,外亦刹那性。
火大是依靠木柴燃烧,没有木柴不能燃烧。有牛粪能燃烧,没有牛粪不能燃烧。如果牛粪少了,火就越来越小,如果牛粪受潮了,火大就不可能产生,火和燃料二者是能依所依的关系,因此火大也是无常的。
后面的内容我就简单讲一下。
有人问声是不是常有的?比如铃、鼓的声音比较悠长,跟其他的声音有点不同,但既然是“渐大可得故”,就肯定不是常有的,刚开始是很小的,然后慢慢变大,最大之后就慢慢变小了——常有就不可能有这些变化,刚开始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渐大、渐小、渐无都不可能。有些外道认为声是常有的,以前学中观也破斥过,但这是不可能的。
“随心”是色声香味触法里的法,法是心的对境。别解脱戒、无漏戒、禅定戒都是看不到的无表色。按照小乘的说法,心的对境有一种法真实存在,实际上也存在。戒体是一种无表色,以及身语无表色,这些无表色都是随心而产生,心作为因,无表色才可以产生。因此它是无常的,常有则不可能成立。
前面讲了地水火风四大、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总共十个法。证明了外境的四大、眼耳鼻舌身意对境的法都是无常。
后面有一个问难。有些世间人和外道认为:你们说的无常我们也承认,比如人总有一天会死,瓶子也终有一天会打烂,房子最后也会没有,很多人也经常讲“原来我的房子很好,后来就没有了,现在又有了”。刚开始有,最后没有了,这样的无常我是明白的。但是有些法在中间有很长时间是不会坏的,比如金刚钻石、身体都能保持很长时间。他们不承认刹那无常。
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无常肯定是刹那性的,像河流、灯火表面上好像是常有的,实际上是刹那性的。比如远方看到河流,好像它是常有的,但是近前一看,就发现它是刹那流动的,根本不可能是常有的东西。灯火也一样,一看好像是“常有的”,但实际上它也是刹那生灭的。
后面的问难是以世间人的观点提出问题,然后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进行辩驳。他们承认粗大的无常,但是对于细微的无常不承认,对此我们用推理来给他进行论证。今天因为时间关系,这部分讲义我不详细讲,希望你们好好看一下,里面有很精彩的辩论。通过这种方式,我相信很多人能完全明白无常,无常明白的话,下一节课讲无我就比较容易了。如果连无常都不明白,无我就更难了。
“外亦刹那性”:通过四大和六境无常,还有回答世间人的问难可证成外无常。世间人的问难主要是针对外无常,他们对内无常也有不同的观点。在证成外无常的过程中,不仅破了外道的观点,也破了世间人长期的一种执著——所谓“相似迷乱因”,即认为昨天的人和今天的人是相同的,昨天的这条河和今天的这条河是相同的,这就是很多凡夫人相续中一直存在的迷乱。世间人都有一种错觉,认为我永远存在,这个水杯一直存在,当它毁灭的时候才知道它是无常的,毁灭之前看不到它在刹那变化,但这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从理论上、实际上,这种看似坚固的物体一直在变化着。有一部分变化我们的眼睛能看得到,有一部分变化我们看不到,但是心里可以想得到。不管怎样,我们对这些法的本质——无常应该有所了解,这样修行才比较有把握。
如果连无常的见解都没有,一直执著常有,不论是修行还是做其他事情——不懂无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有些人特别特别痛苦,就是因为不懂无常,懂得无常就不会哭得那么厉害了,真正懂无常的人,基本上不会这样。以后我们看看,谁的眼泪流得越来越多,也许说明无常修得很不好。有些人是对上师三宝起信心而流眼泪的,但这是极少数。大多数世间人天天“呜呜呜”,眼泪、鼻涕、口水都流出来了,如果内在的心识、外在的身体痛苦时都哭得如同“江河奔腾咆哮”,也不知这是无常修得好,还是没有修好。一般无常修得很好的人,发生任何事情都知道“这就是无常啊。”今天讲的时候可能有人认为“我以后肯定不会哭”,然后遇到一点点事情又开始“呜呜呜”唱起歌来了,这叫作“无常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