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庄严论讲解·第91课
2018年3月29日
下面讲《大乘经庄严论》。
上次《经庄严论》的最后一堂课是2017年9月27号,距现在五六个月了,听课的人员基本上是稳定的,人数差不多。
下面我们接着讲《大乘经庄严论》第十九品。十九品当中正在讲四法印,四法印当中正在讲无常,无常分总说和别说,总说前面已经讲完了,现在讲别说。
子二(别说)分二:一、证成内诸行无常;二、证成外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就是诸法无常的意思。不知道你们记得不,上次最后一堂课我引用了《海龙王请问经》里的一句话:“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佛陀说,这个偈颂如果给别人念诵,有念诵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这个四句偈以前我经常看到,很多门口都贴着,现在好像都不见了。
诸行无常分为内无常和外无常。内无常有五个颂词,首先是初生、然后是渐大生……总共有十四种生。因为有十四种不同的产生,就证明了一切内在的法全是无常的。
我们的身体、心都属于内在的法。我们身心以外的法叫作外在的法。为什么内在的一切法都是无常呢?弥勒菩萨通过十四种产生来证明,如果这些法是常有的、永远不变的,那就不可能有这十四种生。当然,十四种以外还有很多种产生,这里以十四种生为主。所有内在的法都是无常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应该这样思维,万法无常的道理确实很重要。我们也可以依靠前辈高僧大德的窍诀——像《山法宝鬘论》《修心七要》《胜道宝鬘论》里面都讲了很多无常的道理,《经庄严论》里面主要是理论性的描述,以逻辑性的观察法来抉择无常。其实这些都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万法的无常,懂得了万法无常,在世间当中就会顺其自然,不会太执著。
(堪布问)今天有讲考,是吧?(答)有。对,态度有点不同,更加认真了。没事,你们可以不认真,今天不讲考,明天开始讲考(众笑)。我希望一些地方最好安排一些考试,考试有很大的利益,学习时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专注了,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没有考试,也许学习就比较拖拉,专注不是长期的。如果有考试的压力,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会拿出来。我刚才就感觉到和前几节课的气氛有点不同,我想今天是什么时间啊?那么专注!原来是你们以为今天要讲考,不过也许真要考试(众笑),你们还是尽量专注好一点。我们一般讲完后就讲考,采取抽考的方式,讲考的气氛比较好,讲的时候大家很专注,讲考也有辅导的作用。到时候《经庄严论》《维摩诘经》都要考,《胜道宝鬘论》就不考吧,《孝经》考不考再看,那个对你们来讲应该比较简单。
丑一、证成内诸行无常:
初生渐大生,随增所依事,
变异及成熟,如是劣与胜。
这个颂词讲了初生、渐大生、随增生、所依生、变异生、成熟生、劣生、胜生八种生。因为有这么多种生,内诸行就不是常有的。我们应该多思维这些无常的道理。
1.初生。人也好,其他众生也好,在前世死亡时,当时的那种心识就灭了,比如前世是天人,死亡时天人的心识就灭了,它以中阴身的方式入于母胎。转生人的话,入胎后在父母的精血当中暂时昏厥,产生第一刹那的心识。也就是说,生的这部分心识跟前面死的这部分心识实际上是同时的,就像秤杆一样,这边高起来,那边就降下去,死亡的心灭完了以后,新的心识就产生了。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但也不是实有的因果关系,就是一种因缘,所有的因缘都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这很重要。
众生前世和今世心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很多刹那的心识前灭而后生。《宗镜录》当中说:“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沉溺在轮回当中的众生的心识,就像世间的瀑布水一样,表面上看来是一种相续,但实际上它是由很多水分子组成的,并不是常有的,常有就不可能有因果关系,也不是断灭的,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非断。这里要叙述什么呢?前世灭尽部分的心和今生新生部分的心,二者的刹那性是合理的,正因如此,众生的心识并不是常有的。如果是常有的,就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刹那性,这个理由后面会讲。首先我们要知道,前世的心跟今世的心有因果关系,我们来到人间第一刹那的心识,是由前世的因而来,因此心不是常有的,它是刹那性的。
2.渐大生。入胎后最初的意识是第一刹那,从第二刹那开始,心识就相续不断地延续下去,随着心识不断的延续,身体也逐渐在胎中形成,经过凝酪、疱膜等七种胎位的不断变化,逐渐增大最后降生。因为心识不断延续的原因,身体在胎中逐渐变化增大,这叫作渐大生。如果它是常有的,就不可能渐大,刚入胎时是多大,最后出胎也一样大,不可能有差别。正因为不是常有的,从入胎到出胎之间身体才会不断变化。通过渐大生可以了知无常。
3.随增生。我们经常说的长养身体有四种因:饮食、睡眠、等持、善行——善行是吃药、涂抹、按摩、推拿等。《俱舍论》当中也讲到四种长养生。人的身体需要食物、睡眠等等,欲界众生需要食物、睡眠、善行等。色界的众生依靠禅定力长养身体。这里讲到依靠四种因让众生的身体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说明身体是刹那性的。如果它是常有的,那你吃多少,身体也不可能变得越来越好,睡多长时间,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影响。有些人觉得睡眠一定要足够,睡不够身体不好、智慧不能增上,开智慧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其实睡眠时间应该适中吧,不能睡得太多,不然不但不开智慧,反而可能越来越迷惑,睡得太少可能也不行。总的来讲,睡眠、食物、各种药物是一种很好的长养身体的方法。
作为修行人,不管山下、山上的道友,饮食健康、饮食卫生都很重要。我最近看了一些书,学了一些世间的知识。世界上有些国家卫生和健康饮食方面很好,人能长寿、身体健康。有些地方卫生条件比较差,有些地方条件不是很差,但是习惯不是很好,包括藏地以前是卫生条件比较差,但现在是卫生理念比较差,包括一些乡村,我们可能也会想办法去逐渐改变。我去非洲的时候感受很强烈,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差别很大,一方面与福报有关系,另一方面自身对健康的意识非常有差别。
我们学佛的道友,不管到任何道场,都需要有健康意识,不要认为我学佛了,最脏的东西我可以吃了,衣服不洗了,碗也不洗了,这样确实没有必要,再忙也不至于如此。我们佛学院和其他很多寺院里,我看一些男众比较懒惰——我总有这种感觉,女众一般比较勤快。最近佛学院也要求开春以后,自己修行的木房、宿舍前后大概一米左右的地方都要搞好卫生,周围的环境要尽量美化,我们这里也可以变成美好的人间净土。
心理的健康——我们天天学习佛法就不用说了,但是身体的卫生、衣服这些方面也要注意。现在喇荣的条件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以前路也没有,电也没有,我们刚来的那个时候确实比较苦,但现在不是这样。发心部门要像个发心部门,个人居住的地方也要干净整洁,我在课堂上已经提过多次,有些人比较重视,有些好像是当耳边风,这样不是很好。因为我是好心的,我的时间和语言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所以希望男众应该稍微重视一下,如果实在不重视,我也有另外一种方法——当然,我想不需要的吧?与藏地其他一些寺院比较起来,我们这里应该是很好的。喇荣饭店的卫生、饮食各方面都很不错,以后不能变差。我去过很多佛教圣地,也去过一些旅游胜地,也去过一些寺院——佛教道场也需要搞好卫生,在卫生比较差的地方好像对三宝都生不起信心——当时在有些寺院里吃过的饭,现在好像还有感觉,我并不是很挑剔的人,应该算是比较随和的。二十号那天没有课,希望女众这边,不论集体、个人都打扫卫生,让周围干干净净是很舒服的。清净道场我们完全能做到,如果让我们的相续完全清净,烦恼障、所知障全部清净,不是那么容易,但清净其他障碍比较容易。比如原来是不爱洗碗的人,但后来喜欢洗碗了,这就是无常。如果是常有的,洗也洗不了,也不会洗,因为是无常的,所以完全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所谓随增生。
4.所依事。所依事是无常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是依靠六根而来,因为六根是无常的,依靠六根而生的六识也是无常的。如果六根是常有的,就不可能依靠它而产生六识,即使产生六识,六识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前一刹那没有看到的,现在就看到了;前一刹那没有听到的,现在就听到了;前一刹那没有品尝到,现在就品尝到了,所以六根也是无常而生,因此可以成立六识是刹那性。依靠六根也好,六境也好——这里没说六境,实际上依靠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外境,产生六种识也完全一样。表面上看是讲识无常,如果学得好一点,就能认识万法无常的道理,这个世间当中,里里外外所有的一切确实都是无常的。
刚才我下来的时候心情不太好,今天听到很多这个事情、那个事情,心情就不好了,然后看到那么多僧众后,心情又好了。有时候人的心情就是这样,你们认为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其实也没有什么。“遭遇任何事,勿扰欢喜心”我们应该努力护持这种心态。一会儿特别欢喜,一会儿又不高兴,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这个道理完全可以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开心的时候不要太傲慢了,认为可以永远开心,不可能的,一会儿你就有可能呜呜地哭;有些人心情不好也只是暂时的。昨天我看到一个居士特别伤心一直哭,她刚才对我说:“谢谢您,我现在完全好了。”所以一切都是无常的。这就叫所依无常,所依而产生无常。
5.变异生。意思是我们的身体随着心会有各种变化:产生贪心,脸上会露出微笑等;产生嗔恨心,可能会脸红脖子粗、獠牙毕露;产生傲慢心、嫉妒心,从语言和身体的外相也可以看出来;产生吝啬心、邪知邪见,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身体不是无常的而是常有的,就不可能发生这些变化。正因为是无常的原因,心里发生贪嗔痴等变化的时候,外在的身体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心里如果产生大悲心、信心、惭愧心,在身体上也可以反映出来。有人心里产生信心时泪流满面,看到众生特别可怜产生大悲心,他的身体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不管心里面产生善的念头还是恶的念头,身体都有不同的变化,这是无常的缘故,如果是常有的,就不可能有这些现象。这叫作变异生、变化之生。
6.成熟生。主要是从人的身体层面讲,人从降生到能走路——基本上一二岁之前叫婴儿;从能走路、玩玩具到十五六岁之间叫童年;从十六岁到四十五岁之间叫壮年,讲义里面说“至身力心力圆满为壮年”,到四十五岁,心的力量、身体的力量基本上都圆满了;从四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叫中年,从四十五岁开始韶华减退;现在一般是六十岁退休,为什么退休?说明已经老了(我对了一下现在国际上的规定,这种说法比较相合安慧论师的讲义);从六十五岁到七十五岁或八十岁之间叫老年(有些说是年轻的老年人);从七十五岁到九十岁是真正的老年,九十岁以上叫长寿老人。人的寿命是很短的。
从幼年、童年、青年、壮年、中年到老年,这个过程是刹那、刹那延续的,如果它是常有的,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过程。原来那个小的汉经堂里面有一幅画,是我从外面带回来的,画上是一个人从小孩一直到变成老人、最后死亡的整个过程,现在好像没有了。我们也可以反观自己,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也知道生命确实是无常的。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够寿命圆满,也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人间,这是另一种无常。
人的年龄不断成熟,离开人间时最多可能活一百多岁。其实八十岁以后人的身体就衰退得非常厉害了,除了个别平时锻炼、饮食、健康都很好的人。前段时间日本有一个老人去世,他在国际上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他的长寿窍诀和我那天讲的一样,平时动一动还是很重要,不要天天吃得饱饱的一直不动,这对健康和寿命都不利。佛学院的有些道友住得离经堂远一点也可以,有利于长寿,但很多人说“不行啊,离远了走路喘气!”我说住楼房没有电梯更好一点,“不行啊,这样膝盖很痛!”自己不愿意就讲一大堆烦恼,烦恼的人口里说的全是烦恼。
这里讲什么呢?我们发现成熟生也是无常的。有些人老了特别伤心,“我不愿意老!”但你不愿意也是这样。很多人想各种办法,最好不要老、永远青春,但这也没办法,对吧?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而衰老,这些都是刹那性的。
7.劣生。劣生是堕入于三恶趣,比如从地狱转生饿鬼,饿鬼又转生旁生,身份都很低劣,这样的生叫劣生。
8.胜生。胜生是转生到人间或天界,获得暇满的人身,这叫胜生。
胜生和劣生是由于众生的业力不同。有些众生前面是劣生,如变成旁生,后来因善业感召变成胜生,如得到天人或人类的身体;有的众生以前是胜生,如非常有福报的天人、人,后来因为恶业的感召,又转生到地狱、旁生当中。
人间也有劣生和胜生。有些人身份高贵、相貌庄严、财富圆满,生下来就应有尽有、非常快乐;有些人一出生就在乞丐家,特别痛苦,还有各种疾病;有些人上半生是胜生,下半生变成了比较低劣的人。轮回中众生的生处是不确定的,劣、胜与前世的业力非常有关系。
《大般涅槃经》里面讲:“见诸众生从暗入暗,有诸众生从暗入明,有诸众生从明入暗,有诸众生从明入明。”《亲友书》也大概讲过。比如“从暗入暗”是众生从地狱转生到饿鬼,饿鬼再转到旁生当中,一直在三恶趣里面。“从暗入明”是众生从三恶趣转生到三善趣。“从明入暗”是众生原来在非常好的人天善趣,后来因造恶业入于恶趣。“从明入明”是从善界入于善界。
人间也有这四种:有些人因为业力感召,原来是暗后来又不断入于暗,比如有些人在监狱里又造恶业,一再入监狱;有些人以前在监狱里或处于贫穷当中,但是后来好好忏悔,再也不造恶业,然后走向光明。这些变化根本的原因就是无常,如果是常有就不可能变化。
光明不光明,行余境具种,
无种之本体,以及影像生。
这个颂词讲了第九个到第十四个生:光明生、非光明生、行余境生、具种生、无种生、影像生。
9.光明生。光明生主要是指欲界六天中的自在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及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为什么叫光明生呢?因为天人依靠心识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天界跟人间不同,许多天人不管是想获得什么色彩、形状、衣服、食物等等,只要心里一想,全都会如愿以偿,不像世间人——有些人很想成为有钱人,但是钱得不到;有些人很想找到一个好伴侣,也得不到;有些人想找一个满意的工作,但越来越找不到。我看全球的形势,好像现在失业率越来越高,就业情况不是特别好。现在大城市里大学生和博士生满天飞,一直找不到工作。很多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伴侣的人也越来越多,需要钱财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很多都得不到。
人间有时候特别苦,可以说是非光明。如果是光明生,我们都变成天子,心里想什么“呜呜呜”就来了。比如今天我想做一笔很好的生意,赚好多、好多的钱,只要坐在这里禅定,观想很多美元从这边飞来,人民币和英镑从那边飞来,最后人就坐在钱堆里出不来了(众笑)。许多天人凡是自己想得到的全都能获得,但我们不是,人有求不得苦,《前行》当中讲过很多。有时实在得不到的话,也不要特别执著。作为修行人当然值得努力,努力之后实在没办法的话——有时我们光依靠现在的心和身去努力还不行,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叫业力。如果前世没有做过任何布施,即生当中就不会有发财的因缘,虽然你非常努力,智慧也很不错,但是这辈子不一定能发财。不承认前世后世的人不一定认同,但它的确是一种真理。
因此要想到什么呢?因为无常,才有光明生。如果是常有的,那要得到财富等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无常才可以得到——以前没有,后来得到。比如,他化自在天是依靠其他天人的力量而得到受用,自在化乐天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得到受用。人间也有类似情况,有些人是依靠别人的福利获得一些满足。所以说,正因为无常而有光明生,光明界的天人心里想什么都能如愿以偿,如果是常有则不可能。
10.不光明生。指除了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的其他欲界众生,包括兜率天、三十三天、四大天王天以及人间、地狱、旁生,这些众生不是心里想得到就能得到。原因是什么呢?无常。如果是常有的,以前有永远都不会变;或者以前无有,以后也永远无有。因为无常,这些从天界到地狱之间的众生,并不能像光明生的天人那样如愿以偿。虽然许多众生有不同程度的所得,但是自己不能完全获得满足,这也是无常的缘故。如果心是常有的,比如我想获得所有财富,那想得到一定会得到,因为我有这个心。但是因为无常的缘故,很多都是得不到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想:比如我很努力想好好考试,结果没有得到一百分而很伤心,你就应该安慰自己:无常的,没办法,下次再考吧。有些人生意做不好,旁边的人都发财了,自己的倒闭了,怎么办?这就是无常。我们这种不光明生的缺憾非常多,因此修行当中也不要太要求完美了,完美主义的人就是痛苦主义,因为要求特别高的话,在现实生活当中谁也达不到,但我们并不是没有要求。人世间并不是一切都是用规则形成的,但也不是没有规则,应该不堕入二边。现在很多人因为堕入二边,心里痛苦,生活中也有种种困惑。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中道,超越了它,带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比如过世间的生活,你不必要求特别高,不然也得不到,但也不要完全没有要求。我们吃饭、说话、做事情都要保持中道,这个规则在名言当中确实很重要。现在我们的心态或行为经常超边,要么是这边,要么是那边。有些人精进得不得了,最后自己的心识出了问题;有些懒惰的人,又好像什么都不做,应该找到适合自己心态和身体的中道平衡线。同样,有些人对生活要求太高了,连丝毫的差错都不能有,因此也带来痛苦;有些人太随意了,连基本的卫生标准都达不到。作为一个修行人,做人是很重要的,不管从哪方面来衡量,东西方都是这样。如果懂得这一点,人还有没有痛苦呢?有痛苦,但不会很强烈。往往我们的痛苦,就是被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欲望所逼迫,最后自己的心识无法承受。
总而言之,光明生也好,不光明生也好,众生的相续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无常的。今天考不好是无常,今天生病也是无常,大家不要特别执著。“啊,我没有考好,现在三天三夜不吃饭,绝食。”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懂得无常后,很多变化都能接受。
11.行余境。众生在世间当中,可以从这里转生到那里,从那里转生到这里。比如今生我是富裕者,下辈子变成贫穷者;或者从旁生变成人类,从旁生变成另一种旁生;或者从美国人变成英国人,从英国人变成中国人,等等。众生依靠自己的心识,有很多无常的变化。色界以下的众生都有不同的相续,不同的住所,不同的蕴行,这就是无常。如果是常有的,就不可能有变化。以前是旁生,即生也是旁生;以前是天人现在也是天人;以前是美国人,今世也是美国人,生生世世都是美国人,而且“生生世世”也不能用,比如十八世纪的美国人,就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中间有三个世纪的变化,那就变成无常了。这里主要是破常有的观点。
我们要破的常有的观点,一个是一般众生具有的严重的常有的执著,一个是很多外道承认的常法——不管学过宗派、没学过宗派的人的常见,都是不合理的。如果长期执著常见——常乐我净,本来不是常有而执著为常有,这是一种邪见。这些道理可以让你明白一切内在的法的确是无常的。这里把每个问题都给你解释清楚,我们对每个问题都没有反攻的能力,觉得“是是是,就是这样的,众生不断转生确实是无常的”,这叫作行余境生。
12.具种生。众生出生在三界当中是依靠随眠种子而投生。通过见道、修道、无学道断除了相续当中所有烦恼的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就不需要转生了,除了这些阿罗汉,其他所有的凡夫众生,以及一来果、无来果、预流果的圣者,都还在三界轮回当中流转,他们还有种子,肯定会有产生,因此叫作具种生——具有种子的产生。阿罗汉是没有种子的,他不可能降生在轮回当中,其他的人也好,动物也好,甚至一来果、无来果圣者,他们的相续当中都还有种子。具种生也是无常的,因此它可以产生,如果是常有的,永远也不能产生。实际上依靠前前的因产生后后的果,这就是无常,成立也是刹那的。
13.无种生,即“无种之本体”,是无有种子的产生,在轮回当中不用产生。意思是:阿罗汉不会再流转在轮回当中,有余阿罗汉有五蕴的身体,无余阿罗汉连身体都不会留下来,这些阿罗汉最后的这些蕴可以说是无种生。比如说火烧了种子,种子的最后一刹那是有种子的,然后成为没有种子,这里有一个无常的产生。所谓的产生就像我们以前认为灭法是产生一样,没有真正产生的法。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不用再转生轮回——无种子的产生,因为轮回的种子依靠智慧已经灭了,灭后马上产生了阿罗汉的果位,阿罗汉是无种子而生的,我觉得可以这样解释。那么,因为一切万法是无常的,阿罗汉是无种子而生。如果是常有的,阿罗汉也不可能产生。因为前面是有种子的,后面无种子的话,阿罗汉永远也不可能有产生的现象,但实际上并不是,它是刹那性的原因,无常是成立的。
14.影像生。影像生主要是从修行方面讲的。比如修行八解脱的修行者依靠禅定力,使蓝色、红色、白色等显色与各种形状的影像浮现在自己的心前。这是一般的观想修法,比如观修本尊、修不净观等等,通过心里面观想,修行者面前会浮现出这些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无常的原因,心里面可以显现。比如我以前不会观想文殊菩萨,然后我经过观想,最后安住在这样的心态当中。又比如我们在课前修上师瑜伽要安住几分钟,先观想上师,然后上师融入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跟上师的心无二无别,心里完全可以这样观想。观菩提心、观空性也是如此。
一般来讲,观修的时候眼睛最好不要完全闭着。眼睛闭着对于观想者来讲确实比较舒服,但这是初学者的禅定方式,因为一些初学者眼前什么都不能有,眼睛闭着的话,什么都没有了,就能观得起来。但真正的禅定眼睛应该是半闭,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等佛像,眼睛一般都是半闭的,稍微睁一点。刚开始练习观修的时候,如果眼睛前面有东西显现,心会有一点点影响,但时间长了这种观想是很有力量的,不然眼睛一直闭着很容易睡着了,或处于一种昏沉状态当中。不管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基本上都认为毗卢七法当中眼睛不是完全闭着的,但是现在在个别佛教群体当中,一些修行人眼睛都完全闭着,到底是睡着了还是真的在观想?实际上这样修行的效果不一定很好。看参禅的人当中谁是初学者——初学者的眼睛是闭着的,非初学者的眼睛稍微睁开,就像毗卢七法里面的眼式。刚开始要慢慢去训练专注,习惯后就没什么了。
观修的时候,心前的显现不管是白、红、蓝等各种颜色,还是佛、菩萨的形象,这些现象实际上都是一种心的观想。因为心是无常的,心里才可以观想本尊、地水火风、白红蓝色等等,观想完之后,依靠心的力量,在外相上也可以呈现。如果我们的心是常有的,那首先是没办法观想,即使观想也不可能出现外面的现象。我们应该懂得无常的道理,后面会讲得更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