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庄严论讲解·第51课
2016年9月21日
今天是9月21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在二十年前的今天,法王如意宝在佛学院写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言——《胜利道歌》,我刚才看了一下,这个缘起很特殊。1995年法王生病,佛学院当中也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到1996年9月,法王的法体基本上康复了,内外密的违缘也都遣除,当时法王在五千个僧众当中即兴而唱《胜利道歌》,如今已过去二十年。今天政府那边也是说批准五千人,当年也是五千僧众——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堪布笑)。不管怎样,这个日子非常特殊,刚好是二十年:1996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21日,今天我们一起念一遍汉语的《胜利道歌》(僧众念诵)。二十年——怎么过的?二十年也是弹指间。
今天开始讲第十三品。十一品讲信解,对法产生信心;十二品讲求法——首先对法有信心,然后再求法。所求的法有十一种,求法的方式、五十一种作意前面已讲。现在讲说法品——只是求法还不够,还要说法。求法、闻法一方面是自利,自己先要充实、学习,让自己的内心被佛法的光明照耀,经典里讲这是自光明;说法以他利为主,主要是让他人的相续得以光明——他光明。所以十二品讲完后紧接着讲说法品。
说法品分五个科判:第一是没有吝啬地为他宣说佛法的合理性;第二是说法的必要;第三是如何说法,说法的方式有很多种;第四是说法的自性,到底要讲什么法;最后是摄义。
每一品都很重要。希望真正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不要只在表面上或形式上学一学、听一两堂课。因为没有谁是被强迫的,都是自愿参加学习的,最好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是自己的证人。我们都是成人,这里也没有十几岁的孩子,可能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但没有九十岁、一百岁的老人。一些老年人年龄太大可能有点糊涂,孩童不懂事,中间段的人应该能明白自利和他利。
我们开始讲《经庄严论》没有收一分钱,听法是自愿的,而且全是自己报名学习的,如果谁中间变了,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个不守承诺的人。大家刚开始听法都很喜欢,比如说去参加灌顶、听一节课、一次演讲,世间人都特别喜欢,但是听一些大法就不一定能坚持了——这次讲的法确实比较大。现在也有很多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人讲法,但在不算特别短的时间当中,讲的内容很丰富、每天要学很多东西的这样的讲法比较少——不是说没有,有肯定有。比较而言,我也是很努力地、认真地给大家传授。
传授的原因:一是自己有一种珍惜感。我也好,你们也好,这样的机缘大家有多少次很难说。我们共同学习《经庄严论》肯定是最后一次,我这辈子不可能还会讲,这么大的论典,讲一次已经算不错了,根据我的年龄、身体、寿命各方面来看,讲两次肯定没办法。对你们来讲,这辈子应该是第一次听《大乘经庄严论》,有些人是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听过,但以后也不一定有这个机缘,大家应该珍惜。我不是说有些人不珍惜,偶尔给大家提醒一下也好。
二是我喜欢在课前课后讲一些功德和道理。我听说以前印度的一位上师来藏地传了一个月的法,只是把法讲完了,其他的教言一句话都没有说。他来的第一天,别人觉得对于传什么法、灌什么顶可能会讲,结果他什么都没说,法本拿来就一直念念念、讲讲讲。他们一直等着,以为最后一天肯定会说,结果除了法本上灌顶的内容,什么话都没有。这可能是他的个性,挺好。但我可能不是这样,比较啰嗦。你们可以批评,我也不能生气。下面要讲:说法时旁边有人提意见不能生气,应该用很温和的语言应对。所以我是受过培训的,至少你们在课堂上给我提意见,我也不会在法座上大发雷霆。
戊三(说法品)分五:一、宣说应无悭吝为他说法之合理性;二、说法之必要;三、如何说法之方式;四、所说法之自性;五、如是宣说之摄义。
己一、宣说应无悭吝为他说法之合理性:
坚稳见命财,难得无实质,
极喜于苦众,恒发大布施。
法广普利众,亦非极难得,
尽施无尽增,何况非一次。
下面讲为别人讲法不要有吝啬心,应以欢喜心来传授。求法品中讲,获得佛法后只要有因缘,就要尽量给别人宣说,如果不能这样,对传法有吝啬心是有过失的。《毗奈耶经》中讲过:周利磐陀当年为什么那么愚笨?因为他前世是一个大法师,但一直不愿为别人讲法,愚笨就是吝啬为他说法的果报。为什么阿难尊者那么有智慧?阿难尊者前世被称为达白,是历算、数学方面的班智达,他的心很善良,对每个学生都特别愿意教,因此五百世都成为智者,后来在佛的教下成了非常有智慧的人。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当中,要毫无保留地为别人讲法,除了不能随便对外宣说的密法境界和窍诀以外,应尽量把自己拥有的佛法与别人分享。
坚稳菩萨看到世间当中的生命和财富特别难得:我们的生命和身体就像大海中漂浮的盲龟遇上木轭一样,获得一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人们的财富——以前到大海里取宝是特别辛苦的,我们现在去赚钱,也要靠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才能获得,非常不容易。世间的人们认为生命和财富是最可贵、最难得的,但实际上,即使舍弃或布施了这二者,也没有很大的实义。比如一旦我们死了,或者把生命布施给别人也不一定用得上;就算把财富布施给别人,也只能解除别人暂时的困苦。
佛陀在《金光明经》中讲了财布施和法布施之间的五种不同,如财布施能解决暂时的问题,法布施能解决永久的问题;财布施只能遣除暂时的贫困,法布施能超越三界等等。
按照世间的观点,生命和财富是比较难得的,菩萨特别喜欢对痛苦的众生恒作大布施,包括布施自己的身体、财富、王位、受用等等,但利益最大的是法布施。
法布施则完全不同。“法广普利”:“法”是佛法,“广”是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法,特别广大和甚深。佛法对众生的利益特别大,不管是听闻、思维佛法还是修行佛法,对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利益都非常大。
菩萨愿意把所有佛法毫无保留地布施给众生。法布施不像身体布施,身体布施后就没有了,而法布施会像传灯一样无尽增长,不但原来的灯光没有消失,而且灯灯相传,无数的灯都可以点亮。同理,我们毫无保留地传法给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传给一千个人,一千个人传给一万个人,这一代传完了,下一代还继续传下去,从时间和地域上来讲可以扩展到无边无量,无穷无尽地传下去。《正法念处经》说:“说法示人,毕竟利益。”说法开示别人,利益特别不可思议,没有任何危害和不利之处,就像传灯一样完全能利益众生。
但从某方面来说,佛法跟生命和财富比较起来并不是很难得。有些人可能有疑问:《贤愚经》等经典里讲佛法比生命、身体、财富更难得,佛陀在因地为了得到四个偈颂也曾无数次舍弃过身体,这里怎么说佛法比身体和寿命还容易得到、并不难得呢?其实,不难得是指在佛法住世的时候不难得。人身是特别难得的,而你只要得到了人身,在具足佛法的地方,就可以求得佛法。比如现在你真想求法,到很多地方去求善知识,也不是完全得不到。与获得人身和财富相比,佛法是容易得到的,从佛法住世的层面可以这么说。
有些人经常讲:“现在不好赚钱,佛法倒是容易获得,上师、出家人和居士都很多,只要有个电脑,上网听什么法都没有问题;而赚钱是不容易的,在网上做买卖,二三天还可以,但很快就出现竞争对手,机会一下就没有了。”我们随时能给予众生佛法,佛法对众生百分之百有利益,这种利益是永久性的心灵的利益,与获得身外之物的利益不同。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应该把佛法作为与众生结缘的最主要资源。
下面讲说法的必要。如果没有人说法,众生就没有办法证悟法界、自性。
己二、说法之必要:
各别自证故,佛陀未说法,
悲尊如巨蟒,说法如气息,
引众至彼法,寂灭如口门,
真实而安置,净广共无尽。
前面提到为别人讲法很重要,讲什么法呢?教法和证法,教法依靠文字传讲,证法是把内心当中获得的境界传授给别人。实际上圣者各别自证所得到的真正的佛法,既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也不是分别念的对境。因为各别自证是佛陀所通达的甚深胜义谛的意义,颂词“各别自证故”,就是指诸佛菩萨自己所证悟的、不可思议、不生不灭、不可言说的法,是通过内在的智慧而证悟,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宣说。
“佛陀未说法”:这样的法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因为它完全超离了语言文字的表述。世间中的柱子、瓶子、虚空或者有为法和无为法等等都可以用文字表述,但它们是不是所证悟呢?不是。真正证悟的境界无法宣讲,禅宗讲胜义谛的法一个字也无法说。《金刚经》等经典中说,佛陀从成佛到涅槃之间一个字也没有说过,宣说了很多了义法的意义。那是不是谁都没办法宣说胜义谛了?并不是,佛陀宣讲的三藏十二部或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引导众生最后达到法身果位的方法。
引导方法是什么呢?此处把蟒蛇比喻为佛陀:有一条非常巨大的蟒蛇,它的身体大到可以在上面耕地,它口里流出的水像江河一样,有些野兽到它的口中去饮水,蟒蛇吐出毒气令众生死亡,吸入它的口中。比喻的意思是:佛陀所说的十二部、四谛等法,就像蟒蛇发出的毒气,能将众生引入如来寂灭之口,那时现有的语言文字和世俗法已灭尽,到达了真正法身的位置,这是真正安置众生的方法。因此佛讲的法非常清净,远离烦恼障和所知障,极其广大无边,不但具足广大功德,而且与三世诸佛同一境界,能令众生得到真实的安置。这个波罗蜜多“净、广、共”的功德永远无法穷尽,最后众生都会得到这样的境界。
这个比喻不是很好懂,把佛陀比喻为蟒蛇似乎是一种贬义,但实际上里面有很深的含义。它是一种假设和譬喻,比如一些野兽包括牦牛等等,为了喝水入于蟒蛇之口,失去了现有的生命。同样,众生认为佛陀所说的语言和文字是真实的而去寻求,最后原有的世俗分别念与佛陀的法身融为一体,那时才知道,佛所讲的法就像蟒蛇幻化的水,只是引导我们趋入法身的方法,并非究竟。这个比喻很重要。不然有时我们觉得佛在胜义中什么法都没有说,而在世俗中又好像什么都说了,二者之间怎么对接和理解?这个比喻是很难懂的,有必要深入理解。
有些道友觉得听一堂课就可以了,连一遍书都不看;有些人看完一两遍就不看了,其实不应该这样,现在有些世间人对一个譬喻或道理都专门研究几十年。这个道理刚开始学好像有点不太明白,但是通过这个比喻就很容易知道了:胜义谛的法怎样才能证悟,世俗谛的法怎样在众生面前开示。
如是瑜伽修,彼则非无义,
如是善逝说,彼亦非无义。
唯闻若见义,修则成无义,
未闻若行修,说亦成无义。
(《大乘经庄严论》不是很好懂,你们没问题吧?有问题的举手——肯定都精通了,都没问题,一个人都不举手。你不懂吗?全部不懂吗?有些懂、有些不懂——那你应该举一半,不应该这么高。)
佛陀所宣说的佛法实际上是讲怎样修行,因为先说了胜义、世俗的法,前面不是讲了佛陀的方便法门,那么怎样修习呢?佛陀所宣说的佛法应该是通过闻思来抉择。如果没有闻思修行,佛陀所讲的深广法或寂止和胜观的法就无法通达。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修行来得到。
“如是瑜伽修,彼则非无义”:教法和证法的意义,通过瑜伽——闻思修行来得到,修行不是没有意义,因为通过修行最后能真正获得各别自证的境界,没有修行是得不到的。因此作为听法的人还是要修行。
有些法师、堪布、堪姆闻思很多年,将来可能给他们一年二年的时间,请假不带班也可以,在某个指定的地方真正闭关修行。有些堪布、堪姆说:“我现在讲了十一年的法,我太累了,有点转不动了”——这不是开车转方向盘,有什么转不动的。转不动的人也可能修不动,如果转得动,也修得动。修行是很重要的,并非无义。修行什么法呢?就是佛陀所说的法。
“如是善逝说,彼亦非无义”:善逝佛陀所讲的法作为修行内容不是没有意义,修法很重要——佛陀所说的法是通过讲经说法或修行来领会。修行佛法可以让我们离开烦恼和痛苦,而修一些外道或者世间的法,根本不会成为各别自证的法。
“唯闻若见义,修则成无义”:如果仅仅听闻佛法就能见到无我等诸法的意义,那就不用修行了,实际上并非如此,闻思修行的次第不能缺少。首先应该听闻佛法,但仅听闻佛法不会完全见到意义,通过修行才能见到。
“未闻若行修,说亦成无义”:认为不需要听闻就可以修行,那就叫作盲修瞎炼。我们需不需要听闻呢?非常需要。不听闻佛法的确没有办法修行。《华严经》讲:“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黑暗中的宝没有灯见不到,佛法如果无人说,就根本没办法了达其中的意义。同理,不闻佛法就见不到真实义,仅闻佛法也不能见到真实义,闻思修应该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通达佛陀所讲圣者各别自证的不可思议意义。修行和听闻之间的差别大家应该明白。这就是说法的必要,没有人说法,就没人懂佛法。
己三(如何说法之方式)分二:一、菩萨说法之方式;二、佛陀说法之方式。
庚一(菩萨说法之方式)分三:一、讲法之差别;二、意义善妙;三、词句善妙。
辛一、讲法之差别:
菩萨尊说法,教证自在中,
一切口色法,虚空出法音。
菩萨说法有三种差别。一般凡夫、胜解行的菩萨在诸佛菩萨和善知识面前如理如实地听闻佛法,听完后给别人讲述,这叫圣教传。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依止高僧大德听闻窍诀后给别人传讲。有些人没有听过传承,自己看看书就出来讲,这样给别人作辅导或共同学习还可以,但真正的传法有传承才是最好的,因为有传承的教言很重要。这是一般菩萨的讲法。
从一地菩萨到七地菩萨,以证悟法性的威力来讲法。三清净地的菩萨,即八、九、十地的菩萨,他们已经获得广大的智慧神通,以自在的方式传法。八地菩萨可通过一种无形任运的加持,使自己和他人的口里说出的词、唱的歌、绮语等都成为讲法之音;甚至有些外道的相续得到加持,所说的法也能利益众生;有些动物发出的声音也可以变成佛法。菩萨还可以加持墙壁、乐器、山河、大地、树木等色法或其他无情物传出一些声音:如“诸法无生、诸行痛苦”等法。从虚空中传出佛法的情况也比较多,有些是八地菩萨的加持,有些是对上师和佛陀非常有信心,经常祈祷——在前面的虚空当中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佛陀——虽然处于凡夫位,但依靠自己的信心力也能得到。不管怎样,说法、得法有种种方式。
我们现在传法,一般是自己得到以后给别人讲,这是很重要的。佛陀在《未曾有因缘经》中说过:一个人在上师那里得法后,把一个偈子的意义传授给哪怕一个人:没有信解的人让他生起信解;没有信心的人让他生起信心,这样辗转传法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讲法有非常正式的——举行一些仪式,摆法座,后面写一个标语:某某大法师今天来某某寺广转法轮;有些不是很正式——包括在聊天、吃饭中讲一些佛法,或者一起去旅游住在一个房间里,如果别人问你“什么是无常?”你就说:“我知道,过来过来,我给你讲一讲。”
“那我是讲法者,我要坐在床上,你必须坐下面。”——开玩笑,不能这样。对初学者或者比较陌生的人,刚开始不能讲一些戒律。今天有些新来的人不分男女坐在一起,我也同意了,刚才特意关照了一下。他们刚来不懂戒律,也不可能马上会破坏我们的戒律。刚开始不能讲很多规矩,到了一定的阶段才能用戒律来约束。讲一些简单的佛理,不需要很多条条框框。
有些人说:“我法师资格证没有得到,毕业证也没有得到,这辈子传法可能没有什么希望了。”这也不一定。有些得到法师证的人,将来心变了也不会圆满;有些人即使没有得到,将来也可能有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师如意宝在石渠求学六年,回来的时候也没有任何证书。很多的前辈大德当年也没有获得什么认可,名头也不是很大。现在大学里有些博士毕业的时候带个博士帽、穿件黑色的衣服,然后拍张照,自己觉得特别幸福。但是之后不但不能利益众生,连工作都找不到,对博士帽也有点厌烦心:“这个帽到底有什么用?当时辛辛苦苦读了博士,现在却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怎么办呢?”有时候因缘和发心很重要。
下面讲意义善妙,讲作为传法者的一些条件:传法者的资格、要求、必要和规则。
辛二、意义善妙:
广大断怀疑,信受示二真,
此名诸菩萨,圆满之说法。
菩萨尊说法,文不骄不厌,
明亮种种理,解无染遍行。
这里首先讲了菩萨的四种圆满说法,具有这四种条件才可能圆满地说法。
第一个是“广大”。什么是广大呢?给别人宣说佛法,自己应该广闻博学,对法的意义、词句完全明朗,自己心里完全通晓,这才是对的。否则你给别人讲法,自己却特别孤陋寡闻,什么都不懂——听说有个人去一个大学,说自己是某某佛学院的,后来被问了很多问题,结果效果不是很好。作为传法者,光有意乐是不行的,虽然你特别喜欢传法——“我喜欢传法得不得了!”但光喜欢不行,第一个条件就是广闻博学。
第二个是“断怀疑”。自己经过长期修学完全断除了怀疑,你就有能力断除别人的怀疑。有些法师求学是很认真的,刚开始有很多怀疑,但在法师面前辩论、研讨后,最后遣除了所有怀疑,对法产生了真正的定解——这时给别人讲法,别人的怀疑也可以遣除。不然自己都是怀疑重重,好像对前世后世也不太相信,这样给别人说法也没有多大利益。
有些讲义中说,如果自己断除了怀疑,可以使小智慧的人变成中智慧的人,中智慧的人变成大智慧的人,在你手下和身边的人进步会非常快。一个人的引导方式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断除怀疑。尤其是你们在求学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疑问应该互相问。刚开始可能有很多问题,最后都会迎刃而解,你给别人开导会非常容易,别人产生的怀疑,也许你也曾经产生过,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是“信受”。信受就是自己能安住于正法当中。比如说你要给别人说法,但自己却做很多杀盗淫妄的非法行为,你的行为与法完全不相应,那就很难给别人讲法,别人也不会欢喜接受。要让他人真正信受的话,自己的行为首先要安住在正法当中。你给别人讲课,自己却天天看电视剧,到了讲法的时候,拿一个法本匆匆忙忙进去:“同学们好!”现在有些老师真的很差,根本没有老师的资格,比学生的德行还差,但因为一些因缘他已经站在讲台上,自己却没有威望、实力和境界。给别人讲法,自己一定要安住正法。
第四个是“示二真”。要开示清净和染污的二种正行。作为菩萨要懂得清净是胜义谛,染污是世俗谛;或者苦谛和集谛是世俗谛,灭谛和道谛是胜义谛。你要讲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法,自己就应该精通二谛为主的法。讲任何一个法,比如你讲经营企业方面的内容,有关企业的正面、负面,清净和染污两方面都要会讲。你作世间的社会演讲,也要懂得二个层面,这样才有资格。上面的内容是按照《梵天请问经》中所说。
具足上面的四种条件,菩萨的说法就是圆满的。今年学会当中培养了很多辅导员,有些辅导员特别优秀、很负责任、非常认真,不顾自己劳累辛苦;有些辅导员可能因为水平、经验有限,包括自己相续有烦恼等,给别人讲好像有点——但因为现在人才太缺了,不然的话应该再学一学。不管怎样,这也是一面镜子,我到底具不具足这些条件也可以看。
菩萨说法需要圆满九种法:
第一个是“文”,给别人讲法的时候,可能别人对你讲的词句意义有一些反驳,此时你不要用粗语、恶语,而是用很温和、文雅的语言交流——如《亲友书》所说,让人很舒服、快乐的语言。有些人说:“本来这个法师智慧、口才都不错,但是脾气太糟糕了。”这样确实会给很多人带来痛苦,偶尔你可以显现有点不高兴,但不能一直这样。如果有人提一些建议,也不能一提就马上不高兴,这样很不好。
我们佛学院原来有个热桑管家,有一次很多喇嘛想放几天假,纷纷给他写了一些纸条。热桑管家说:“今天纸条比较多,他们的意思是不要放假吧,那就听大家的,不放假。”他没有看纸条,也明明知道他们是不想上课,但是他不想停课,他们的纸条反而成了上课的理由。
以后各个班的道友对法师有建议也可以写纸条。从今天开始,比如有些法师讲的时间太长了,有一些负面的问题也可以讲。佛学院当中比较自由,但有些人也不可太无礼,对于没有任何道理的意见,法师也不用接受。包括对我也可以提意见,我讲得太快了、太慢了、太多了或者讲得不好——这些都可以讲,然后我就尽量修安忍,不说粗语。
第二个是“不骄”,说法应远离傲慢。说法者可能会受到赞叹、供养、恭敬,这时不要傲慢。有的说法者刚开始很温和,最后好像腰都不能弯了。有些法师特别傲慢,走路都看得出来,我就遇到过一些傲慢的大法师。远离傲慢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是“不厌”,说法不应生厌离心。遇到佛法是非常难得的,我们不应该有厌离心,而要有欢喜心。佛法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华手经》讲:“诸佛难思议,法亦难思议,若能信此者,报亦难思议。”佛有不可思议加持力,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如果我们信仰它,会有不可思议的福报和果报。所以不应该产生厌烦心,应该以欢喜心对待。在讲法、闻法的过程中不要说:“我讲法已经一个月了,现在身体坐不住,要出去看看、散散心。”作为法师应该一直重视法,这很重要。
第四个是“明亮”。在传法的过程当中,不管是词句还是意义都要完整地讲述:不是讲一部分、不讲一部分;或者讲词句、不讲意义;或者开头讲得比较广,最后变成虎头蛇尾;有些人因为自己的事情,今天不空,明天也不空。不过我们佛学院挺好,大多数法师除了生病,基本上每天都在上课——除了特别忙的、有特殊的事情的法师,有些可能是轮着上课。法是很重要的,不应该讲一点,不讲一点,这样全是缺漏的,应该完整、圆满地讲。不管是词句、意义、譬喻,还是整个框架结构等等,都应该讲明白、讲清楚。
第五个是“种种”。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意义来讲,但是最好不要过于重复。有些人今天讲一个公案,过二三天又把这个公案搬出来,同一个教证,也是翻来覆去地用。我原来听过一个领导讲话,每次开会他都用同一句话,起码重复了十几次。当然,就像《忠言心之明点》所言,重要的事情为了引起重视,可以再三重复一下。但真正的讲法,应该用种种意义来说。比如讲一个道理,今天我用因明的方式解释,明天用中观方式解释,后天用科学和世间的方式解释。要用种种不同的文字或词句来叙述,整天重复的确会让人产生厌烦心。
第六个是“理”,说法一定要与正理不相违。现量的道理跟现量不相违,比量的道理与比量不相违,一些教量的道理跟教量不要相违,也不相违世间的道理。
有些法师说法时漏洞百出,大家一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即使没有专业的佛教水平,基本上也能看出来,这种人可能不讲好一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是这样讲的。知道就是知道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不知道还说是什么里面讲的,昨天有些人也在说,我也批评了——根本不是《宝性论》里的内容,你不能说是《宝性论》讲的,不是《定解宝灯论》里面的内容,你还说是《定解宝灯论》讲的。以前我们辩论,经常把书拿来——你说在《定解宝灯论》里面,是在哪个地方?《定解宝灯论》有没有这句话?你说有的话,你给我找出来。
有些人可能还是不以为然——不能随便讲!不要凭自己的想象乱讲!这不叫讲法,这叫乱讲!这样不好的。懂得就是真正懂得,不懂就不要装懂,不要讲一些似是而非的法。我们引用一个高僧大德的话,要尽量准确;我们用一个教证,也要尽量准确。如果实在不是很清楚,你也要说明:“我不是很清楚,好像里面是这样讲的。”这样别人才会信赖你。法师们讲法不要随意凭分别念想到什么就讲什么,这样的过失非常大。应该很认真地宣讲,先做好准备,如果实在来不及,也要和别人说明,不然就与正理相违。有些法师说法的语言很严谨,根本找不出任何错误;而有些法师很随意,从他的话里可以找到很多与正理和世间传统相违的词句。有时虽然已经很认真了,但因为智慧浅、记忆力差也可能会犯错误,但这是无意的,不会有很大的过失。
第七个是“解”,说法以世间共称的词句表达。我们讲法的时候,最好用世间共称的语言,使别人容易理解。如果佛法上的词语用得太多,别人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有些法师在佛学院讲法还比较不错,用很多中观、密法的专用名词。如果我们对世间人讲课,比如在一所大学、一座监狱里,可能还是要用一些他们容易懂的现代语言。如果你一直讲一些佛学当中的专有名词——比如说假相唯识宗、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比如自证、对境、显现境和有表色,他们就很难懂。我们给别人讲法,最好是用他们比较关注的语言。佛法的内容可以用世间的语言来包装,但如果全是世间的语言、世间的东西,没有佛教的内容也不太好。有些法师讲法都是讲怎样喝茶、聊天等等,听上去好像很舒服,讲完后别人很奇怪:“他讲的什么呀?到底是佛法还是世间法?”他的话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就像虚空中的白云一样轻轻地飘走了。
第八个是“无染”,断除在求法过程中希求利养恭敬,要无染地讲法。这对很多人来讲比较难,因为人都有一些欲望,出于欲望为别人宣说佛法过失比较大。《华手经》讲:“若人以利养,为大众说法,依于世利故,则为法所害。”有些人是为了利养给大众说法,想得到财富、名声等等,因为杂有世间利益的缘故,他所说的法不但对众生没有很大的利益,甚至有害于自他。
现在有很多人依靠佛法赚钱,把传法当作商品交易——我给你讲法,你就要对我恭敬、供养、宣传、扬名等等,心很不清净。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中有一位慧恺大师,每次出去都有很多官员请他讲法,但他不受任何供养。印光大师赞叹说:如果出家人都像他那样就好了,应该向他学习。因为他的心很清净,所传的法完全是利益众生的,没有考虑个人的利养。不为利养而传法,才是真正悲悯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长阿含经》里讲:“不以利养故,亦不求名誉,愍彼众生故,智慧转法轮。”要不为利养也不求名誉,完全是悲悯众生的缘故,以智慧心来转法轮。法师居士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不要把佛教当作赚钱的工具,这样没有必要。你要赚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不要以佛法为借口。末法时代特别可怕,其他经论中讲得比较多,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不多说,这方面我有很多素材。
第九个是“遍行”,即精通一切乘。如果你要讲法,对大乘、小乘都应该精通。我们现在评法师,至少也是精通三部以上或者五部大论以上,否则没办法讲因明、中观、现观等法。世间的道理也要比较明白,如果一点事理都不明白,给别人讲法也不具足遍行的功德。
以上讲了文、不骄、不厌、明亮、种种、理、解、无染、遍行九个功德。如果九个功德全部具足,菩萨给别人说法是非常好的。
愿意说法的人,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具足这九条。有些人很想讲法——“只差您一句话,我就马上下山给人传法!”虽然我的一句话很重要,但这里的九句也很重要。不然我说一句“可以”,但你也许是为了名声、赚钱,因为你在短短的时间中培训得也不是很好,这次出去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目的是“得到各种各样的……”我们应该在心清净的前提下一起学习佛法,这样的说法才会变成清净。《经庄严论》讲的这些道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