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庄严论讲解·第33课
2016年4月16日
现在正在讲《大乘经庄严论》中的菩提品。所谓的菩提,从因和果方面都讲了,还有它的事业、作用等等。
身语意幻化,加行方便事,
等持总持门,具足二无量。
佛陀用不同的方式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主要有身体、语言、智慧几方面。
从身体来看,佛的身体可变化为帝释天、自在天、天、龙、夜叉或者人、非人等不同众生。佛陀不但自己可化身为各种各样的形象度化众生,而且还可化身为其他众生——身体可以分为自化和他化,自己显现众生来度众生。众生只要看到或接触佛陀的身体,都能种下善根,有非常大的功德。
从语言来看,佛陀不仅通过三转法轮直接度化众生,而且还幻化成世间当中的各种声音,比如虚空、墙壁、树木传出的声音,地水火风的声音,或者鸟叫声、乐器声、音乐声等等,这些声音也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方便。
从心识来讲,佛陀的心可以让愚笨的众生一下子领悟智慧。佛陀曾以心加持须菩提、舍利子、阿难尊者甚至魔王波旬说法,因为佛的加持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心,就像《心经》是依靠佛陀加持而由观音菩萨说出一样。佛陀有时用语言加持众生,有时用心心相印的方式加持众生——也有众生这样顿悟了甚深法门。这些都是佛陀的事业和方便方法。“加行”指的是身口意幻化的事业,每个幻化事业都是利益众生的。
佛陀还以“等持”“总持”来利益众生。等持比如首楞严等持、虚空藏等持、狮子奋迅等持等等,有很多的禅定法门。咒语如:“嗡玛尼巴美吽”“嗡班杂萨埵吽”“嗡啊吽 班则格热巴玛色德吽”等等,还有不忘陀罗尼咒、总持陀罗尼咒等各种陀罗尼咒及其他种种利益众生的不同法门。佛陀积累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全部具有殊胜的加持和威力。
我们要知道,佛陀的一切所作所为、身语意都是利益众生的。因此,我们见到佛陀身体的代表——佛像,是非常有缘的。如《亲友书》所讲:如果是一位智者,他对木头做的佛像也会合掌和顶礼。无论什么佛像:南传的也好,藏传的、汉传的也好,由于历史和国家的传统不同,佛陀会以不同的形象度化众生,虽然形象有所不同,但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
佛陀的禅定也有不同的方法,南传佛教有南传的禅定方法,北传有北传的,藏传有藏传的,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佛陀的意加持,都是禅定的智慧。佛塔是佛的意所依,也有南传、北传、藏传之分,虽然佛塔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我们顶礼和恭敬的对境。
同样,不同教派的经文、咒语也不同,但都是佛陀的语所依。多种多样的佛语和佛经,对于所化众生都非常重要。因为佛每时每刻都是在利益众生,除了利益众生以外没有其他的事情,一切因缘都是利益众生的。
《四百论》中讲:“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一切佛的所有动作没有一个是无因缘的,什么因缘呢?就是利益众生,乃至佛陀呼吸出入的气息,也是为了利益众生。我以前讲《四百论》的时候,非常羡慕佛的这种境界,如果我们都能这样多好!不管什么样的因缘,身体也好,语言也好,哪怕死后留下的遗塔以及所有暂时留在世间的东西,都希望能让众生种下善根。我原来是这么想过,但不知道以后如何,不同的因缘也有不同的结果。不管怎样,我们要发愿像佛陀一样“乃至出入息,亦为利众生”。哪怕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我们也可以默默地念一些咒语,希望身边的人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快乐。这样修行很有意义,因为我们是佛陀的追随者,佛陀的确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行持事业的。
下面对前面所讲的与菩提有关的内容进行总结。
自性法受用,幻化相异入,
此者即名谓,佛陀法界净。
菩提的分类有几种,从菩提的本体来讲,叫作自性身、法身;从菩提的显现来讲,叫作受用圆满身;从利益所化众生来讲,叫作幻化身、化身。前面讲到菩提的因是修行,菩提的本体是具足二种智慧的法身,菩提的果就是使一切众生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乐,还有前面讲的身语意总合菩提的事业。
菩提从空性、显现和利众方面分为法报化三身,总共有六种趋入方法。
菩提的本体是什么?我们要知道,所谓的“布达”就是菩提。菩提的本体、因、作用、果是怎么分的?这些方面作为佛教徒应该明白。菩提通过不同的“相异”趋入,有六种安立。我翻了一些印度讲义,有些地方说法有点不同,但我的观点是:一个是菩提的本体,一个是菩提的因,一个是菩提的作用,再加上菩提的果,菩提又可以分为法报化三身,这样总共有六种安立,通过六种安立宣讲了菩提的道理。
别人一说菩提,我们就要知道有因菩提和果菩提。按果菩提而言,就要从它的体、因、果、作用四个方面来宣讲。一般来讲,认识一个事物或知识,从这四个方面来了解很重要的。比如一种药,它的因是什么,果是什么,本体是什么,作用是什么,了解这四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在《俱舍论》当中,讲到一些新名词或新事物,都会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菩提也不例外。
下面讲分别说三身和四智慧。
己二(别说分类之义)分二:一、解说所依三身;二、解说能依四智。
庚一(解说所依三身)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佛陀身类别,自性及报身,
别者即化身,初为二所依。
佛陀的三身分类有:“自性”即法身,“报身”即受用圆满身,“别者即化身”。三身之中,“初”者指法身,法身是后面“二”者的所依,即受用圆满身和化身是依靠法身而产生。
具体分析,什么是法身呢?法身就是断除了阿赖耶上的能取所取,阿赖耶识转依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已经现前,空性智慧已经成熟就叫法身。很多佛教徒不知道什么是法身,包括一些以前比较出名的法师,对法身的解释也不是很圆满。我们要知道,按照经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阿赖耶,阿赖耶慢慢转依,最后成为四种智慧当中的大圆镜智。其实法报化三身是一个本体、不同的反体,从大圆镜智的侧面就叫做法身。
什么是报身呢?染污意识转依,最后到十地末位时,染污意识转依成平等性智,意识转依成妙观察智,从这个层面可以称为报身。或者佛不仅自己受用大乘法,也让一地以上的菩萨依靠色身能享用圆满的大乘法,以此原因也叫作受用圆满身。什么是受用圆满身、报身?就是染污意识和意识,已经转依成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
什么是化身呢?就是五根识转依为成所作智。五根识转依为成所作智之后,能示现种种化身利益众生。比如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降生到人间,在人间显示十二种幻化相,并且三转法轮度众生,这就叫作化身。
后两者实际上是色身,是依靠法身而来的。法身是从空性方面讲的,当然并不是单空。我们不能认为所谓的空性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单空肯定是不合理的,麦彭仁波切在很多论典当中都有驳斥,这里就不说了。
不管怎样,所有佛陀的三身都是无二无别的,胜义当中也是无二无别的,但是在显现当中,为了利益不同的众生,佛陀会显现不同的身。《六波罗蜜多经》中讲过:“佛具三种身,体相用平等,甚深广大性,胜义无差别”。意思是说:佛具有法报化三种身,三身分别是体、相、用,三者在本体上是平等的,他既是甚深,又是广大,一般凡夫人难以测度。有些经里讲,真正的如来藏本体和佛陀本性,即使是十地菩萨也像盲人摸象,不一定能衡量他的真实本体。当然,一切在胜义当中都是一味一体、没有差别的,但在世俗当中仍然有阿弥陀佛、药师佛等不同的佛,而不同佛的法身是一味一体的。
有些人担心:“我这次学《药师经》,净土宗的阿弥陀佛会不会不高兴?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的个人关系好不好?如果不好,我要不要躲着阿弥陀佛?不然阿弥陀佛万一发现,会不会惩罚我?本来我的身体就比较弱,再受到惩罚就受不了啦,所以我很担心。”其实真正的诸佛菩萨在法界当中一味一体,没有相违的,所有真正的大成就者和传承上师,他们在法界中的密意也是一致的。不同的佛在本体上是一味一体,诸佛的法身完全是一种空性的智慧,这个智慧在不同的众生和菩萨面前,显现的色相也不同,色相不同的话,我们有时很难测度。如果听过三转法轮的教义,应该会明白。
有些人是这里也怀疑,那里也怀疑。如果有怀疑,我希望还是直接跟佛教徒辩论。我们的智慧融入佛经的教义是最理想的,有些人自己根本不知道佛经讲什么,佛教讲什么,却在旁边莫明其妙地诽谤,或者以非常蔑视的眼光来对待,这是很愚痴的一种行为。如果你真的对佛教的有些观点不认可或者有怀疑,可以去学习,看那些智慧能否理性地说服你。佛教并不是光靠一个信仰,如果光有一种信仰,假如你不信,他就不一定能说服你。但佛教是理性的,他说的道理是否合理,你可以从这方面去观察,慢慢自己的智慧会提升的。
为什么经常对大家讲闻思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智慧非常有限。在大经大论的浩瀚海洋当中,我们可能连一滴水的智慧都不一定有。如果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不断进入佛教经论的大海,最后你自己也会非常感慨,我自己就是如此。确实我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可以给大家分享的,但是在看佛教的经典、论典和书籍上面,应该是时间比较长的了。我虽然比不上前辈的大德,但是比较而言,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翻阅各种不同的经论,佛经也好、论典也好,越看越觉得佛的智慧非常非常了不起。佛教并不像其他宗教一样只有一两部论典,一两部论典的道理要涵盖这么多众生的分别念,没有不同的道理恐怕很难说服,我自己有这种感觉。
我们跟其他宗教的人士,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蓝天下的众生。从另一个世界的角度看地球,不管是非洲、北美洲还是亚洲,所有群体都是在一个地球上,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再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当中:哥哥的财产、妹妹的财产。一家人当中:丈夫和妻子也有不同的银行卡,互相都是瞒着。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分歧和不同,但是从大的方面讲,我想没有什么分歧。
但在智慧和传下来的遗产方面,不同宗教也许有些差别,这在世俗当中是不得不承认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佛教徒不要只是因为别人说“佛教很好,你去学吧”就来学,这样不一定很稳固。一旦有人说“佛教不好”,你也跟着说“对对对,佛教不好”,别人说“佛教好”,你又说“对对对,佛教好,我要参加,我要好好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人云亦云就没有自己的主张了。应该自己感受它好还是不好?或者它对我的今生有什么改变?对来世有什么影响?人到底存不存在来世?你相信还是不相信?相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有什么理由?这时你会明白很多道理。
人生当中需要思考很多道理。不说其他的,仅仅是佛教里面讲的无常观,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就很需要。无论是国家当中发生的大事,还是在小范围内,个人、家庭和群体当中发生的小事,都需要有无常观。如果是对无常观提前有所学习的人,一旦无常来到自己头上或身边,完全是明白的,因为已经有所准备,不会无法接受。而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的人——虽然每个人都讲无常可能会来,但是真的来到你身上的时候,你就受不了了。无常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佛教里面的有些道理为什么要让大家学呢?佛教并非想驾驭别人,也不是想统治别人——“我们佛教徒越多越好,最后地球上所有的七十亿人全部都加入佛教多好”——这样的想法从来没有过。佛教徒多也可以,不多也可以,但是众生最需要的离苦得乐,对此佛教有一些办法。有缘的众生,希望你深深地思考。我的想法和意思就是这样的,即使做梦也是如此。
辛二(广说)分二:一、分说三身;二、宣说归摄平等恒常三者。
壬一、分说三身:
报身于诸界,摄眷刹名身,
圆满受用法,事业悉相异。
自性身平等。细微与彼系,
随意示受用,许是报身因。
佛无量幻化,承许为化身。
下面分别讲什么是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的概念在佛教里很重要。很多人现在都分不清三身的区别,这里讲得很好,通过这次学习应该会比较明白。
首先详细讲报身。报身在不同的界中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与法身等不同。怎样不同呢?佛所摄受的眷属不同:比如有些佛所摄受的眷属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有些佛所摄受的是月光菩萨、日光菩萨等等。佛的刹土也不相同:有些在东方,有些在西方,而且每个刹土的构成也不同,有些刹土是水晶、琉璃的,有些刹土是黄金的,不同刹土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佛的名号也不同:比如有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不动佛、宝生佛等等。佛身相的颜色也不同:比如南方宝生佛是黄色,西方阿弥陀佛是红色,阿閦佛是白色,有些佛则是琉璃色。圆满受用法也不同:有些是般若法门,有些是十地法门(大乘《十地经》)等等不同的法门。相应所化众生的意乐不同:事业、形相也不同,有些刹土中佛陀的身体非常大,有些则身体比较小。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法门。这是讲到受用圆满身。
受用圆满身的因是法身。“细微与彼系,随意示受用,许是报身因”,这是讲法身。法身非常细微,一般声闻缘觉和凡夫人根本无法了知。法身与报身是有联系的,什么联系呢?法身作为因,同行的果显现即为报身,令入地菩萨以上可以直接随意地享用大乘法,所以报身的因是法身,法身的意思是这样的。
“佛无量幻化”即化身,在所化众生面前,佛有无量无边的化身可以利益众生,这叫作无量幻化的化身。法报化三身从本体上说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但是因为所化众生的根基不同,诸佛都显现不同的化身。汉地《宗镜录》中也讲:“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诸佛的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因为众生不同,所示现的刹土也不相同。阿弥陀佛的刹土是清净的,而释迦牟尼佛所摄持的刹土在很多众生面前显现上是不清净的,但在有些众生面前,按照《说无垢称经》所讲,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也是完全清净的。每个众生的情况不同,在他面前所示现的刹土也不同。比如有一尊佛陀的不同眷属到了其他佛刹,但他们的所见都不相同。同样,现在有些佛教徒去到同一个佛教道场,他们的所见所闻也不相同。比如两个佛教徒去佛学院或某个寺院,一个人觉得:“这里好清净啊,到这里之后受益匪浅!这里的人全部像诸佛菩萨一样,又慈悲又智慧,这里空气那么稀薄,但他们还那么苦行,很好啊!”但另一个人说:“在这里好痛苦啊,那些人也很坏、很乱啊,以后再也不会来了。”所以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一个人觉得这里环境确实很好,但另一个人觉得特别不好。
虽然诸佛菩萨在平等性和功德上完全一样,但是众生自己的根基却完全不同。比如有两个弟子去依止同一位上师,在依止的过程当中,一个弟子觉得:上师真是佛菩萨的化身,他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德,我应该好好地依止他。另一个弟子却认为:这个上师很坏的、特别虚假,我最看不惯他假惺惺的笑,我最看不惯他的什么动作、行为等等。所以一个人是很猛厉地去祈祷上师,而另一个人不但不愿意祈祷,甚至还有可能用各种语言对上师进行诽谤。所以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所得到的果也不同。
我记得华智仁波切的传记是根桑秋扎在七十九岁时写的,作者说自己已经七十九岁了,有点糊涂了,但还是写成了上师的传记。传记当中有一段华智仁波切和纽西龙多之间的对话。纽西龙多是华智仁波切弟子当中最出名的一位开悟的高足。
有一次华智仁波切问纽西龙多:“你平时修什么?”
纽西龙多很谦虚地说:“上师,我比较惭愧,平时也修不了什么,就一直待着。”
然后华智仁波切又问:“你有没有祈祷呢?”
纽西龙多:“我在祈祷。”
华智仁波切:“你祈祷谁呢?”
纽西龙多:“我就祈祷上师。”
华智仁波切:“是哪位上师?”
纽西龙多:“就是您啊。”
华智仁波切:“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诸佛菩萨,你还祈祷我?”
纽西龙多:“其他的上师也非常了不起,但是因为我相续当中一点一滴的功德全部都是从您这里得来的,所以我经常祈祷您。”
华智仁波切说:“哦,从这个层面也可以这么说吧。”
本来华智仁波切是不让弟子对他祈祷的,但他也有默许的时候。我们对传承上师、诸佛菩萨的祈祷很重要。如果你经常喜欢祈祷,观清净心,自然而然能够获得他的加持。如果你不但不愿意祈祷,连上师也被你看作特别坏的一个人,那么不仅得不到加持,反而对你的解脱道不一定带来顺缘。
这里讲到,诸佛菩萨本体上没有什么差别,法身是报身的因,而报身有所不同。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颜色、刹土呢?为什么西方有极乐世界,东方有不动佛的世界?主要的原因是众生不同,有些人根本不了解这些。因为众生不同的原因,有些众生确实愿意祈祷阿弥陀佛,不愿意祈祷东方的如来,而有些特别愿意祈祷东方的如来,而不愿祈祷西方的如来。所以很多上师宣讲不同的法门,有些众生愿意听这个,有些愿意听那个。因为有不同的众生,所以不同的弘法方式我们也应该接纳,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唯一的某位上师、某个道场、某个地方的方法才是对的,除此之外都不对。也许有些在显现上并不是那么高深,但接引众生有很多的方便方法,所以后学者尽量不要去诽谤。我们可以这么说:每个人、每位上师、每个所化众生、每位菩萨都有不同的利他因缘。
二利圆满者,一切相住二,
恒示工巧生,大菩提涅槃,
佛陀此化身,解脱大方便。
前面讲了化身、报身,实际上这二身是圆满二利的。报身相对而言是圆满自利,为什么呢?因为获得报身果位的时候,所有的大乘法自然而然可以圆满受用,所以自利圆满,自己的一切地道功德都圆满了。同时一地以上的菩萨,依靠佛的报身也可以圆满享用大乘法。所谓的化身是他利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依靠化身,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且不仅仅是所谓的“一个”化身,佛依靠种种形式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二利圆满就是一切相都可以住于化身和报身这两种相当中。尤其化能够在不清净众生面前示现,众生有缘是可以接受的。
佛陀恒时以四种化身来利益众生。哪四种化身呢?第一个是工巧化身,第二个是投生化身,第三个是菩提化身,第四个是涅槃化身。佛陀依靠这四种化身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得到解脱,这是佛陀的一种方便方法。而我们就没有很多的方便方法,有时候想让身边的人皈依也没有办法,但佛陀有不同的方式来利益众生。
这些化身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所谓的工巧化身,即他可以示现成木匠、铁匠、陶师、乐师、画家等种种形象,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普通、平凡的人,但他也是佛的化身,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所以观清净心很重要。有时在街上看到有些穿得破破烂烂的乞丐或者流浪者、盲人,但他们也许真正是佛菩萨的化身。
前一段时间医生对我说,让我有时候要按摩一下,然后我就去了一个盲人按摩店。我很羡慕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家有三四个人,除了一个人的眼睛稍微能看见一点之外,其他的都是全盲。不过他们的心情很开朗,一直有说有笑,好像现在许多有眼睛的人都没有笑容,很不开心的。我去过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很少看到过像他们那么开心的人。而且他们做事特别熟练,不管是双手拿东西,还是上楼梯,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开心,而且有能力。没有眼睛的人都这么能干,有眼睛的人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还要为了生存而痛苦呢?这些盲人好像都不会痛苦,所以我想他们可能是佛的化身,他们给我的任何治疗都是给我的加持——“哦,好痛,加持、加持。”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加持。
投生化身的意思比较明确,一般来讲,就像释迦牟尼佛示现为悉达多太子一样,佛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叫作是投生化身,这是比较公认的。
菩提化身:即佛最后在菩提迦耶金刚座示现获得大菩提,开悟、降伏魔众,在天空显现启明星的时候大彻大悟。这个叫作菩提化身。
涅槃化身,即佛陀为了众生而示现无常,示现涅槃。现在有些上师圆寂以后,很多人真的很震惊:“啊,原来以为上师是不会离开的,但是他突然就这样走了,真的一切万法是无常的。”我们这里很多佛教徒,就是因为身边的人走了,从此之后觉得人生无常。原来可能不知道无常这么迅速——虽然明白有一天会无常,但是后来他真的死了的时候却无法接受。“他真的死了?真的断气了?医生你救救他,他不能死!”但医生也没有办法,尤其是现在的医生,有些根本不理你,他听得多了。很多人直到身边的人死了,才会想到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我经常想,历代很多上师都圆寂了,在上师那里听课时,虽然经常听他说“人总有一天会死”,但是有一天他真的永远离开了,才知道上师也是会示现无常的,然后自己修行会更加精进,更加有无常感。
为什么叫作涅槃化身呢?佛陀在世间当中示现涅槃,其实依靠示现涅槃的方式,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最后佛陀真的已经示现了涅槃,我们就知道每个人最后一定要走上这条路,这是没办法的,无论富贵的人、还是贫穷的人,有权力的人、没权力的人全都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元首、总统,在开各种大会的时候都是很光彩的,但在死的那一天不知道怎么样。有时我们自己也会参加一些比较大的会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掌声和鲜花,当时感觉比较不错,但在死的那一天,也许很孤单、很凄惨。其实每个人的死都可能是比较残忍的,不管以前是什么身份,最后都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涅槃化身是真实的化身,是佛陀为了利益众生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众生当中有一部分众生是比较聪明的,他看到佛陀涅槃的相,就知道“我有一天也会死的,最后会被拉到殡仪馆”。有时看到身边人的死亡——家里什么人死了,他会想:“像他那样,我也一定会死。”人死之后最后变成什么样,作为佛教徒应该是清楚的。所以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大家都要尽量地修无常。大家要知道这个人身,什么时候是最后一刻非常难说,无常往往是在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到的时候忽然出现的,所以在这之前,要尽量地去修行、闻思、发心,然后要开心——活着的时候是开心的,但最后死的时候,你想开心也不可能了。
不管怎么样,佛陀显现种种身相,全部是为了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我们也应该发愿:将来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特别希望能达到这样。佛陀在《华严经》里面也讲:“饶益众生故,如来出世间,具足大悲心,为世转法轮。”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如来出于世间,他具有大悲心的缘故,为世间的人们转法轮。佛陀的大悲心在实际当中是怎么运用的?比如一个国家是依靠军队来制服敌人、维护国家,而佛陀利益众生并不一定是这样的方式,他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出于世间,来到世间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呢?因为他有大悲心,他以大悲心为工具,为度世间众生而转法轮。
很多人也很想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根本上遣除众生心里的无明黑暗,直接遣除黑暗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做到,有一些能间接遣除黑暗的方法,我们也要去做。我们闻思多年,大经大论真正的究竟密意,总结起来就是:“具足大悲心,为世转法轮。”这句话大家应该记住。佛陀是“具足大悲心,为世转法轮”,我们很多人包括一些法师,也是以具足大悲心的缘故“为世转法轮”。如果大悲心不具足,肯定不想转法轮,即使去转法轮也是很累的。像世间的一些老师,他可能是为了工资、名声、职称等等而教书,可能有各种目的。而许多佛教的传授者就没有这样的目的,如果贪执名利,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好上师。
上师转法轮的唯一因就是大悲心。如果大悲心很强烈,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哪怕是他到了一个特别偏僻的地方,也会转法轮。以前在“文革”期间,藏传佛教的很多上师都不能公开出来传法,他们就藏身于一些山洞中,为个别人继续传授佛法。
所以,大家以后不管这个世间变成什么样,环境变成什么样,你个人的身体和身边的情况变成什么样,可能每个人都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当中:工作也不稳定,家庭也不稳定,处所也不稳定,整个社会状况也不稳定,全世界都是这样,每个众生都是这样。在不稳定的状态当中,我很希望我们的心态要稳定,要尽量地利益众生,要祈祷诸佛菩萨。这样的见解,对你来讲,也许不仅仅是利益这一世,乃至生生世世,永远的永远,对你都是最有利的。